登陆注册
28865500000016

第16章

二所謂下釋相三。初正釋二。初凡聖多小相攝。輔行引佛藏云。佛見一切眾生心中皆有如來結跏趺坐。今云毛孔者。故知若色若心皆具諸佛。輔行復指眾生雖具但是理性者。由十一界從未發現故名性十。從已發現故名修十。若性若修雖有二名。篤論其體無非一性。全體為十。故修性十界各相論具。以性佛界具性眾生。以性眾生具性佛界。以修眾生具修佛界。以修佛界具修眾生。輔行乃從性之眾生具性佛界。從性辨具故云但是理性。今文由明事之相攝。故以修中眾生具修佛果。又輔行中正明各具。故迷眾生自具十界。所具佛界既未熏習未曾發現。所以但有理性而已。今論互具。故迷中眾生而具十方現成正覺一切諸佛。故具修事。又輔行中以悟對迷而論與奪。由佛既悟。悟無別悟悟事即理。理既能融故事亦具。是以說佛而能事具。故云佛果已滿。從事而說眾生既迷。迷無別迷迷事非理。事既非理事不能融。故事非具。乃奪其事而與其理。故云但是理性。所以致有果隔之言。又云乃至凡夫但是理具。今文不論其奪。乃從法理皆與之。故就事論具。二若十下長短大小相收。三世促念即長短。十方纖塵為大小。二是故下引證。文相惟證大小長短。又於長中自論相攝。三其餘下例顯辯意。初例顯。今論事相相攝不出十界正之與依。於正報中大而括之無出生佛。於依報中大而捨之無出十方。今於依正中碎舉諸法略而例顯無不相收以辨其意。故云其餘淨穢乃至云及不對法悉得相攝。云不對法者不定對故名為不對。非無有對。且如舉筆而對於硯。不必對硯亦可對墨亦可對紙。故此之筆名不對法。不同淨必對穢有必對無等。

二蓋下辨意。云相無自實者。實猶體也。由相無自體體是真心。故云起必依心。心體既融心必有體。體即真實由實故融。亦可云起必依心者。即妄心也。心體融者。此妄心體體是真性。性即融矣。若此說者。則雖次第。由顯由相從妄念而起。妄念從真性而起。真性既融故妄念融。妄念既融故事相融。就****融乃妄念事相也。功歸論融由真性爾。或報事之當體自融。但由情故不融者。請以今文而就思之。若事當體自融者。何必須說心體既融相亦無礙耶。復了說雖次第由顯。旨實同在一時。雖然同在一時。不可混迷法理。問。與昔人云攝色歸心方具何別。答。一者言同意別。二者言意俱別。且言同意別者。若取妄之色心俱名為色。真之色心俱名為心。亦得謂之攝色歸心其色方具。若言意俱別者。須知天然一性不名為色。不名為心。附世假立曰色曰心。若以天然一性名心。則攝妄色妄心歸心。其色心方具。是故不獨攝色歸心亦乃攝心歸心。若以天然一性名色則攝妄色妄心歸色。其色心方具。是故不獨攝色歸色亦乃攝心歸色。此約攝事歸理其事方具。功歸在理。就法在事。若直從就法而辨。則妄心亦具妄色亦具。不必云攝色心歸心。攝色心歸色。此之二義隨說不同旨在一時。隨說不同者。如大師因料揀一念心具十二因緣。恐人不得其所以具。遂云不同。世人取著一異定相。一念乃是非一非異而論一爾。此則從於功歸以說。大師又云芥爾有心即具三千。并云惟香惟味觸等。此則直從就法而說。又若直從就法以易通難。必云色何以具。色即心故。

二料揀餘義六。初重示二。初問。問從不解攝字而生。今先以答文而辯其意。一者相攝。二者相等。三者相即。若善了者攝等即三。名雖有異趣實無別。為不了故隨名解義遂成不同。謂相攝者。大乃入小。小乃入大。謂相等者。大雖不入於小。大乃等同於小。小雖不入於大。小乃等同於大。謂相即者。不獨大同於小。亦乃大即是小。不獨小同於大。亦乃小即是大。因此義故遂有淺深。由即是故所以相等。由相等故所以相攝。故今問意既能相攝必須相等耶。下答云。非但相等亦乃相即。答二。初正答。云何以下辨意。常同常異者。此文之來明事相攝。故此常同常異乃約事用為言。

第二重問答者以凡難聖。答云聖人稱理施作所以皆成者。故知事融功由於理。由聖證理所以能融。凡夫迷理但見於事。事體同情故云情執乖旨。是故不得。或曰聖人稱理施作者。由對偏情故。若事若理俱名為理。然其圓融體非不事。今曰對於偏情故圓事理俱名為理者。為取了事即理而得理名。為取事之當體自得理名。請有智者細究此意。必然自許今說為正。問。可云理之一字乃是道理而非理性。由不思議事道理本融。聖人稱此道理故事而融。答。次文問云聖人得理便應不見別相。豈非因今文云聖人稱理故有此問。以此顯之理非道理。故淨名疏云。真性乃與眾生共有。以諸佛菩薩能得此理故有大用。豈非大師稟南嶽說乎。又復縱作道理之理。亦無害於今所立義。何者。且事是相。別有何道理而得相攝。

第三重問答問之意者。克從法體。理體無差無相。事用差別有相。今之學者多云理無相者。乃無定一之相。非謂全無有相。請究今文。聖人得理不見別相者。為定一相。為不定相。若云不見定一相者。何云以彼小事而納大法。故知若從理體。不定之相亦乃可亡。良以相體祇是一種差別法門。不得理故故成定相。以得理故成不定相。其論亡者不出二意。一約法體定不定相。亡則俱亡存則俱存。由此二相體祇一故。二約同異亡於定相存不定相。由即不即故答之。意者如來不獨證亦乃得用。故相無者皆悉證得。

第四重二。初問。約體用分途為問。平等之體本既亡相。約誰論於攝與不攝。事用之體既然差別。雖云如來不壞此用。如何大小而能相收。二答。約體用相即而答。

第五重二。初問。由向答中但云即體是用。體理用事祇有事理無礙。如何見其事事無礙。故有此問。或謂三諦既已圓妙。大師何須復說三千。今曰三諦顯言惟有事理相即。蓋由不云一假一切假。無假而不假。是以三千有事事相即。從言雖爾意則無殊。二答。不出功歸在理就法在事。所云就法在事者。一則事能即理。二則事能即事。但了理融故無法不即。蓋由一切諸法全體是理。所以諸法更互相即。尚乃凡身即是金軀。豈況丈六不即藏塵。問。所云凡身即金軀者。何故輔行云一一界果各各具十不相混濫。答。正各具故作此說。下文復云。彼彼三千互遍亦爾。豈非凡身即是金軀。又復於各具中且如佛具十界。豈可不得指佛界地獄界即是佛界之佛界耶。問。此理難信。且如現見色相。豈可即是蘭香。答。學凡則難信。學佛則易明。問。前云從事當體乃有差別。若爾。事之體者即同眾塵。今文從事何以非之。答。今取克實論體。所謂事者但名相爾。問。事即事者功由於理。還成事理相即。未見事事自融。答。功雖在理示相不同。由事理相即者乃體用對論。事事相即者乃就用自辨。若指此用在果而全即眾生因理者。未極佛旨。

第六重二。初問。外計我遍亦不一途。或計我大物小物在我中。或計我小物大我在物中。或計我與物異。或計我與物同。今通途敘計。問。與真心遍。物何別。答二。初出外執見二。初我與物異。微妙廣大者。正是所計我大物小。二設使下。計我與物同。彼此不融者。我體無相。以我對物即與物即。物體既實。以物對物彼此不融。正隨世間所見而執。何者。世間眾物物皆即虗空而成。故執神我如空與物相即。及就眾物。物物各殊。不可此物即於彼物。故執事實彼此不融。

二示內顯非二。初標。二知一下釋二。初示內。二非謂下顯非不出。二意不同外道。事相本虗。迷者謂實。佛法知虗。一不同也。故云非謂心外有其實事也。即猶是也。事相全體即是真心。外雖謂即。乃是神我與物相合。即義不成。二不同也。故云非謂心徧在中名為至也。

三此事下方便重示三。初內師問起。二外人欣受。三沙門下方便顯示二。初約想物大小二。初令想物大小。二沙門曰毛孔下。覈究心事五。初覈事異。二沙門下。究是心體。三沙門曰汝下。覈心無大小。四沙門曰汝想下。究心無增減。五沙門曰汝想作大下。究非共他心。

三沙門曰然則下。揲示義旨二。初揲示二。初示心體惟一。從心體言故無大小。從心用說大小宛然。今從心體。故云心既是一無大小故。二毛孔下。示心為物體。指此一心而為物體。故於大小二物融同。

二以是下。義旨二。初緣起相攝二。初示相收二。初大小相攝。文云以是義故者。由向明心體惟一。能為物體。以此體一義故。舉小物之相收大物之相。無大物之相而非小物之相也。舉大攝小亦然。功由大小體一。故大小二相相融。二無小下。大小之相宛然二。初示無小相而非大相。大相入小相而大相不減。無大相而非小相。故小相容大相而小相不增。功由二體惟一而無大小。是故就法二相相收大小宛然。二是以下引證。大小相入二相宛然文出淨名。然此經文談不思議。吾宗人師各見不同。或曰不可思議用者乃事用當體自不思議。故能相入。或曰不思議用者乃是性德大小。故能相入乃非事用。今曰克從法體。不思議者性體也。用者事相也。即性為事。了事即性。故號不思議。用事不能融。功由得性而融(初家失此)。性非大小。功由因事大小(次家失此)。且得性而融者。南嶽云。毛孔與城但全用一心為體。當知毛孔與城體融平等。以是故舉小收大。文雖託於妄心。意欲曉於真性。大師云。若得芥子真性之小。能容須彌之大。得須彌真性之大。不礙芥子之小。荊溪云。問真性自與實慧和合。何關外境而云大小相入。由契於理。答然此真性遍於法界。迷謂內外。悟惟一心。且大小由事者。南嶽云若據心體平等之義望彼。即大小之相本來非有。不生不滅惟一真心。止觀云。今解無心無念無能行無能到不思議理。理則勝事(理既無念無到無大無小明矣)。荊溪云。迷謂內外悟惟一心(迷謂既外亦乃謂大謂小。內心具性故非大小)。問。昔人亦云譬如芥子能容須彌。良由真性。若離真性。無於容理。與今何別。答。與今不同。他以大小體是理性故乃相容。大小之事事終不融。是故生身尊特事炳然。問。或云性德具大小性。而此二性當處一體不可思議。故大能容小小能容大。但以性德宜寂難可了知。故乃寄於事中大小相容之相。以顯性德大小相容。篤論相容是性非事。故荊溪云。若以理奇事。如華嚴經。譬如一塵中。有大千經卷。一念如微塵。諸法如經卷。芥子須彌取譬亦爾。此說如何。答。與而言之。得於義異失於體同。奪而言之。二義俱失。由失法體。義異不成。今以體同而難其說。且大師以三解脫釋經。所住解脫是真性。能住之智是實慧。所起之用是方便。若如他立者。事中大小相入。由於性中大小相容。性中大小相容者。正是性德方便解脫。何故。荊溪問云。真性自與實慧和合。何關外境。而云大小相入由契於理。答。然此真性遍於法界。迷謂內外悟惟一心。且事中大小相容者自由三解脫中真性解脫。若如他說。應由性中方便解脫。又復不應問云何關外境。以此而知大小之體體本是事。由得真性故大小相容。無謂大小是理性也。問。雖然此文大小非性。柰何文云以理寄事。若云事融何云奇事。答。應知一念諸法微塵經卷。若望真性悉皆是事。但由彼指塵經為喻。故一念諸法乃當於法。然一妄念能具諸法者。由得真性所以能具。是故念法望於塵經乃名為理。故寄喻事以辨法理。況約即論奇方極圓旨也。問。若不許於大小相容是理性者。止觀何云理則勝事。荊溪何云制心從理無非心性。答。此由古師但約事相釋不思議。今家乃約由證理故起此事用為不思議。欲異古人惟事。故今特以理言。非謂無事。云約證理。又從理起用。故云理則勝事。所言制心從理無非心性者。事相大小無非真性。以無非故。故大小相容。眾生迷之。但見內外大小相殊。今既悟之。見此大小內外皆是一心。約對迷說故云心性。其實心性即是內外。若不即是何云無非。又復若如他說無非心性之言。須誘三種解脫方見性德有大小相容。且此文者乃別指真性解脫為無非心性。故知方便體是內外。二此即下。結成緣起。二若以下。心體無相。

二我今下。夢覺長短二。初論夢覺時節長短。二沙門曰奇哉下。牒示義旨二。初牒示。二以是下義旨二。初正約凡夫夢覺辨喻義旨三。初長短非實。二若覺下。情理有殊三。初一向據惟不融。二若覺下。約心融事融。三若以下。一向據心無相。

同类推荐
  • 明朝小史

    明朝小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玉栖述雅

    玉栖述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新译大乘起信论

    新译大乘起信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日兵事始末

    中日兵事始末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绛囊撮要

    绛囊撮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无良宅男

    网游之无良宅男

    张东立是一个内向拘束不愿意和外界接触,只能孤苦的依靠周氏神功“左右互博”来慰寄自己的小悲男,一次上街吃饭的途中邂逅实习女警刘晓翎,一场误会将两人撮合在一起,从此张东立桃花不断,美女接踵而来,什么小家碧玉,大家闺秀,小萝莉,御姐,堕落女,冷酷女,女强人,日本女佣应有尽有。一身荣光,万般宠爱,小宅男激情勃发,人见杀人,佛见杀佛,触逆鳞者虽远必诛
  • 自弃者

    自弃者

    如果是太宰治是“我的不幸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的话,那我就是“我的悲哀,在于我太善于拒绝别人的好意,接受别人的恶意”这总会陪伴我很久
  • 读阴人

    读阴人

    一本手札,一个符文,不知不觉的却把矛头指向了金字塔。那么,金字塔里又会有什么?会有我寻找的答案吗?还是另有其他?
  • 英雄联盟之现实狂想曲

    英雄联盟之现实狂想曲

    当英雄们穿越到现实世界,郭梓被系统选中,要求郭梓把英雄们一个不漏全都送回瓦罗兰,她能否做到呢……
  • 妃常麻烦:王爷,你休了我吧

    妃常麻烦:王爷,你休了我吧

    她只是去买个包子而已,竟穿越了,OK,穿就穿了吧!但是能不能给她换个出场方式啊,怎么能直接从人家的房顶上砸下去呐~~~害的她刚穿过去就变成了一个债奴,这也太强悍了吧!那个跟笑面狐狸一样的王爷,从小就预约了的王妃,骗人的吧?苍天啊,她惹不起,她跑总可以吧……
  • 黎朔桭你在等我吗

    黎朔桭你在等我吗

    他说,等你毕业,却在临近终点前放弃了。然而,一直在的确是那个她一直不想嫁的青梅竹马。她以为那个几乎陪伴了她整个大学时光的人会一直都在,但是确是另一个人默默的温柔了她整个青春...黎朔桭,你在等我吗?是。
  • 冷酷校草的黑道公主

    冷酷校草的黑道公主

    她,冷酷,她,活泼可爱,她,温柔。他,冷,他,温柔,他,花心。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究竟是一帆风顺,还是百般折磨。
  • 不要做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要做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个故事,一次启发,是否有过感同生受。没经历过永远不会真正理解,我只想多一分谴责罢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绝情皇后

    重生之绝情皇后

    她爱他,爱的一塌糊涂。却曾未想到,他不爱她,一直利用她,丟了她的性命。她后悔了,没想到,自己竟然重生了。重生的她,发誓要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