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65500000025

第25章

第二重。初問。二答。文三。初示義。余始聞道常疑於此。何者。一切事相各別不同者莫非是情。佛既離情合無差別。如何經教說佛起用種種事用歷然不同。其同學輩或謂余云。佛之事用不同眾生。非由情致。自是如來不思議事。或答余云。佛無事用。從眾生邊之事用爾。其實佛用全是性德。故事相者非佛所證。余乃研究此二說者。非余所知者。尅從法體事相是情。隨具詮辨佛亦有之。良由佛亦具眾生。故從佛性體即云其用乃是性德。從用當體。故其事用須由執情。余雖知之求諸無所。一日得今南岳之文。其言既顯足為良證。有求余者方最說授。文云若離我執即無十方三世之異。豈非事異由情。文云但本在因未離執時各別發願。豈非果證情盡。差別元從在因執存。不因可致。問。前文起用云但除其情。今文起用云未離我執者何。答。用從所依。如鑑現像不曰假形。故云但除其情。用從當體。如形現像不曰鑑。故云未難我執。其實鑑明形像一致而圓。二是故下引證二。初引。二此即下釋。一切是別一道是同。三以是下結答二。初法。推情所起良由性具。性不具情情無由起。情若不起事無由生。事若不生豈有差別。相從雖爾。其實情事差別性本頓具全具發現。故文總云具差別性。若云此性不具情者。情無由即。情若不即。大師何云問七識是執見之心。何得言是實慧解脫。答若離迷執何處別有實慧之解。二若解下喻。云具像性者。或曰現具者。但具情之性而不具於情。今問曰具情之性者。此性名情不性。若得名情何云不具情。若云具情性。其性不名情。亦須具權性。其性不名權。故知此說者祇因失能所。

第三重問答者。此義前後凡三辨之。文相生起雖各有由。而其意旨。或答意大同而問意少別。或問意大同而答意少別。疑文可見。文為二。初問。二答二。初違問。答雖舉異意在惟同。故云他修我得道。今答違之。若從體一。是故不論修與不修。成與不成。復何得云他修我得。此約性體雙非義拒。云平等耳。二雖然下順問答二。初示義。二是故下引證。若解此體同之義。亦有益己者。惟從性體己他平等。非修不修但從於用。己他既殊修不修別。今以即體論用。他既即體而修。其體既同於己。是示己同他修。故云他修亦有益己。

第四重。初問。二答二。初同異各論二。初同二。初了他即己同。全性為修。以性同故了他即己。二又亦下。自他無相同。亦釋伏疑。疑云既然了佗即己藉佗得道。今何佛自成道我却在迷。是以釋云。了他即己己佗性同。故無佗身己身之別。如何尚存佛我之二。疑佛成道我何在迷。二真如下異。二復知下。同異對論二。初不可全同。雖知佗修即己。亦須自進其修。二又復下。不可全異。雖然自進其修。復須了佗益己。文為三。初釋。二即如下引證。不知性同但在事異。三是故下結示。藉因託緣者。同異二義互為因緣。然若不知同無由成佛。同之功者是實性故。在異者不能知同。知同者必須得異。

第二。三重料揀有非有。初之一重覈定法體。餘二正辨有非有義。初重。若文自利之中云淨土者。身既證於法報。土必是於寂光。與無上報利佗順化。不云佗報者在勝應。攝摩菟摩者。此云化身。始終為應。歘有為化。云淨土與雜染者。即三土也。淨染之言於三土中該於橫竪。

第二重。初問。法報二身圓覺大智顯理而成者。一心三智能顯能成。一境三諦而為所顯。一體三身乃為所成。不別而別。今別自行圓覺大智。即空中智以為能顯。真中二理以為所顯。法報二身以為所成。故云顯理而成。又圓覺大智即報身。屬能顯也。顯理而成即法身。屬所顯也。若約唯識。轉於八識以成四智。又束四智以成三身者。則轉第八為大圓境智。轉第七為平等性智。轉第六為妙觀察智。轉五識為成所作智。大圓鏡智成法身。平等性智成報身。成所作智成化身。妙觀察智遍於三身。既然不約真常淨識。乃是教道一途屬對。不與今同。何者。今以圓覺大智顯平等一性。此之一性有法身性。故成於法身。有報身性故成於法報。皆即性而成能顯之智。亦全性具。豈惟法報即性而成。祇如應身亦即性具足。故三身一念因心無不具足。融妙難思。至佛果顯又指法身為塵相者。佛本無身順世立身。故法身者亦世相收。但此之相而非報應身色之相。以詮實理假名為相。既有名相故為所非。問。法身無色相耶。答。尅法體無色相。隨處辨即是有色相。問。昔人亦云。若論相即。俱相俱無相。與今何殊。答。即名雖同。良由昔人用祖文故即義有殊。以假立宗。應身即法相不存。故智者明於三智稱曰本無。說於四土曰非垢染。示其開顯號非權實。或談之於初。或結之於後。意從此立。意從此歸。予因得之。三身者即平等一身。四土者即平等一土。是故今文法身寂光俱為虗相。二答三。初示體用二。初用即體。二復正下體即用。由法身之名從世間得。名下之理從性體彰。即用而體既是一心所以不遷。即體而用既是虗相所以可非。問。若云今文指修法身謂之虗相。以性法身而亡此修可乎。答。今文之意不擇修性。凡有名字皆屬用義。是以前文乃指本覺亦屬用收。又復須知性本無名。以生迷性既有苦身。欲以假名引彼入理。遂以此性強名法身。故法身名乃從對得。生既迷此。乃云此是逆修所迷法身。勉令反迷以智照此。乃云此是順修所顯法身。以體自性彰故云乃是本來性德法身。故知祇一法身名修名性。問。學今宗者執人不知祇一法身。在性為性在修為修。答。雖皆知之同焉。其所以知者殊爾。何者。由彼乃謂性體本來名為法身。今謂性體本來不名法身。由對眾生故有此名。以此對得之名召本妙性之體故。體自體彰亦名法身。篤論性體本無此號。若云性本名法身者。何云佛本無身。何云性本無名。若云但無修中之名而不妨有性德非不思議。何者。既然有名豈不可思議。或曰如此辨不識即是習啞法。答曰。若謂習啞法即以啞法識。縱使不習法思惑者。若達此於啞法妙訓。問。前云強名。梁公何云非強名耶。答。了名即性何強之有。問。名既非強。前後何云。答。前從離說。當知若從即說何獨此名非強。亦乃言滿法界未曾擬識絲毫。雖然即離分途。究竟同歸一轍。 二然用下示融妙。三寂即下示止觀四。初法本一體。二但為下隨機先後。三非謂下正答前難。即亡即照照即是常。四又復下引事例顯二。初引事。二世法下例顯。世法尚爾者。色即是空。通別圓三悉有是說。今云世法者。以世虗空與真空殊。今色即空屬世間耳。若望真空。故世間空還是色攝。

第三重。初問者以佛難生。意云若眾生之有亦常住者。且如身之是有何得死滅。答二。初立義。二常住下相理體是無常。即理為用。故用亦常。在佛在生據其法體皆是有。即有非有非有而有。但佛順理所以常住。眾生迷理所以生滅。

第四止觀除障得益者。止觀體狀即自行因。除障得益屬自行果。前非無果今非不因。文相生起相對說爾。文為三。初標分。二初明下隨釋。三斯辨下總結。隨釋又二。初別明二。初釋義。文自為三。初約分別性以明除障得益二。初標。二謂能下釋二。初觀行三。初法二。初除障二。初爾所除障。二何謂下釋所除障二。初釋迷妄見思。迷虗妄執為實(初一重也)。復迷見思。是於迷妄妄執非迷(第二重也)。故云迷妄之上迷妄。文云何謂至迷妄。標也。謂不知至即是迷也。釋迷字也。以此迷故至妄想。釋妄字也。此一重迷妄至迷妄也。結釋也。二是故下釋除障者。正除見思屬於止中。是故今觀但除見思迷上之迷。問。前云觀門是修假觀破於塵沙。今除見思迷上之迷是塵沙耶。答。正是此惑。見思迷真。塵沙迷俗。見思之體體是俗事。今於見思而起迷者是迷俗事。既知是過乃解俗事。迷則為惑解則為諦。是以得云除塵沙惑而悟俗諦。問。俗諦是所顯。見思是所破。何指見思為俗諦耶。答。見思望真屬於生死故為所破。若望不知是見思者。今既識知義當建立故是所顯。荊谿曾云。界內外俗俱所破者。斯由望於真中為言。若破塵沙證俗諦者。斯由望於不知之心建立為言教。故章安云。俗亦非諦。若望解了則得名諦。應知俗諦其體祇。一乃界內界外因果色心。其名有三。一者對於空中名生死俗。二者望於能不知心名建立俗。亦是自行入道名生死俗。化他起用名建立俗。三者即是一性。名不思議俗。然不思議俗復有三義。一約所具。由其一性具彼俗故。故俗即性稱不思議。此如向說。二約能具。由能一性能具於俗。故能具性名為俗性或稱俗諦。三約附世假立為俗。如佛附世假立五陰。云常住陰.平等陰.法性陰等。故荊谿云五陰即是俗諦。陰既至心。當知俗諦亦通至佛。又如中道實相之理。附世假立名為妙有。有即是俗。故大師云。又此實相諸佛得法故稱妙有。例應空中稱不思議。亦通此三。二以除下得益。三性除障皆從自分。望後進行稱為得益。

二又此下喻三。初總標。二如人下正喻二。初喻所除障二。初喻迷妄。執東為西執虗為實。二此人下喻過失。二若此下。喻能除觀二。初喻除障。未醒悟者。未破見思也。信知自是迷者。知即是於照假之智。二此人喻得益。三雖未下合二。初合能除障二。初合除障。二堪能下合得益。二若都下合所除障二。初合迷妄。二即當下合過失。 三此明下結。

二所言下止行三。初標。二謂依下釋。三此明下結釋為二。初除障。文云作方便者。若初望止從假入空。是故假觀乃為入空之方便也。若觀自辨既是於假。乃為出假之方便也。以大乘中入空方便即是出假方便故爾。文云除果時迷事無明及妄相者。正除見思。復於貪嗔漸已微薄者。於三毒中自論難易無明癡也。以迷虗相起妄執實。今既知虗不復執實。是故迷妄二皆易除。其有貪嗔而難除故。雖不迷境執實愛惡之心尚存。是故但云漸已微薄。雖曰微薄終須斷。又無明妄相屬見。貪嗔屬思。亦可橫論除見思時根本貪嗔漸已微薄。雖有罪垢不為業繫者。祇一昔債理設受苦痛。解苦無苦者。子縛雖已果縛猶在。苦受苦痛皆即空也。問。既是大乘何云抵債。答。今順入空法理如此。苦就出假何抵之有。亦可既云在苦無苦。亦顯在業非業。是以得云不為業繫。二復依下得益。二次明下依他性除障得益。二初明下釋二。初觀三。初標。二此觀下釋。三此是下結釋又二。初除障二。初標同異。二此云下正釋二。初約法體辨同。二但彼下約破立辨異。二以是下得益二。初結前生後。二別者下釋得益二。初堪入止。二又復下成三昧。文云幻化等者。幻事喻法。或云夢像辨水目等。於一切相能亡實執。即得如是一切三昧。

二所言下止四。初標。二謂依下釋相二。初除障。果時迷理者。對論獨頭子時迷理。及虗相者。對前見思迷事實相。又復無明住地漸薄者。前破見思則根本相應貪嗔漸薄。今破根本則獨頭微細無明漸薄。由依佗性即是初住至於等覺所破相應之無明也。若其獨頭破在妙覺屬真實性。今文住地但指獨頭。不同前文通指根本。二又得下得益。依佗止觀辨得益者。不獨望修進行。亦獨約自成三昧。三料揀。初問。次答。云觀中分得等者。位在相似非真出假故云分得。位在住上屬真建立故云成就。又復等者。觀未證中但知於假。今證中理而知於假。四此明下結三。初真實性除障得益二。初標。二初明下釋二。初觀四。初標。二此觀釋二。初除二。初標同異。二此云下釋相二。初約法體辨同。二然彼下約破立辨異。二是故下得益二。初結前生後。二別義下釋得益。三料揀。今問唯心與唯是一心。為事為理。答。事則俱事理則俱理。何者。就法言之。以一切法即唯妄心。妄心屬事所以唯事。功歸言之。如何諸法皆唯心是理。問其。如不別何分二義。答。但約起入故成義殊。又復須知。若立言云當知一一切法唯是一心作。必應指於唯是一心為起相證。若云能知諸法皆唯心體。應指唯心為入實證。然今文明有起入二證。故知證用是證相。證體是證性。是以如來性相俱證從名曰俱。法體無二。波水之喻於此宜陳。問。起相滅相可以情法分二相不。答。二相不別。祇一非有而有有即非有。兩處非有既同。二處有字豈別。必不可云非有而有乃是法有。有即非有乃是情有。能了圓宗破顯難思。必於今文心境無礙。何者。為順入體故云滅相。相實不滅。為順起用故云起相。相實不起。若謂圓宗情滅已不復有者。豈得為妙。二所言下止三。初標。二謂依下釋。三此明下結釋又二。初除障。知彼一心之體不可分別者。一不可以空中分別。是一性故。二不可能所分別。淨心之外別無法故。

三不可以迷悟分別。眾生諸佛同心體故。於後二義亦須不可以一分別。由非一故。真或不然。何云寂靜。若離分別有不分別。亦非寂靜。念動息滅者。念即子時獨頭無明。動即子時根本之業。不言虗相者。由在依他性止中已滅。能滅無明住地者。結上念。滅及妄想者。結上動。滅習氣者。結通惑業家習。

二大覺下得益。大覺等者。三覺圓明故稱大覺。法法是覺故稱現前。十力究成故具足佛力。

同类推荐
  • 王维诗集

    王维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续仙传

    续仙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方集宜

    医方集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帝释所问经

    佛说帝释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豪谱

    豪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濮歌

    濮歌

    玩计谋,保小命,擒君心,上上策…………………………………………白暮兮她嫁人了。嫁进了当世第一权贵---永宁王府。嫁给了永宁王府二公子,一个温润如玉般的男子。可是,离开了白家,上了蓝家的花轿后,她却病了。总是隔段时间便忘记前一刻发生的事,怎么样都想不起来。就连新婚夜这么重要的事都毫无印象,脑中只剩一片空白。-------这下事情大条了。############################简介乱。。将就下咯
  • 九尾龙狐次元录

    九尾龙狐次元录

    一条九尾龙狐在次元世界游荡,穿梭次元世界。混沌不拘,大道不断,为吾不灭,
  • 守护者傲战天下

    守护者傲战天下

    一名普通的初二学生天海,因加入一所名牌中学而被发现是上古神兽的继承者,这所中学竟变成了初级守护者的训练中学,以天海为首的一批幻兽守护者正式诞生,回到上古寻找传说中的十大超神器,十大超神器与十大魔神器之间一对一的碰撞!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命中注定的守护之战。那之后、、、、、
  • 奸臣不易做

    奸臣不易做

    别家的奸臣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为什么她这个奸臣却当的像个被搓扁揉圆的受气包子?
  • 鲜妻,敲美味

    鲜妻,敲美味

    三年后,她终于出现,也吃了他做的菜,却毫无波澜。因为,她什么都不记得了。
  • 谁看透了我们

    谁看透了我们

    入围中国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庄重文学奖,著名东西的首部散文随笔集。每一个人都有极其隐秘的心理,它藏在心灵的最深处,我把它称为“秘密地带”,我们的邪念、我们的脆弱全部藏在“秘密地带”里,一般不会被人察觉。但有人偏偏要挖开这个地方,让我们面红耳赤。
  • 左顾右盼:总裁萌妻带回家

    左顾右盼:总裁萌妻带回家

    一朝穿越变成狗……咳咳!错了,是自愿落难的千金。前任男友变现任未婚夫?尤盼盼表示无法接受。
  • 邪魅君主太妖孽

    邪魅君主太妖孽

    上官若璃一醒来,成了女尊王朝的五皇女!权利,财富,美貌,美男什么都不缺!她严重怀疑→_→天上不掉免费馅饼。“免费不免费,你尝尝不就知道了。”“不用不用,我不喜欢吃霸王餐。”“没事,这是送上门的,不要钱。”“……”盯着眼前这邪魅妖娆的男人,秀色可餐,她已经饱了!原本想着妖孽男人只是个艳冠京城的头牌,没想到他还是体弱多病的王爷,弑影阁阁主……貌似她摊上事了!“我现在跑还来得及吗?”“本王底子都让你摸清楚了,你说你逃的掉吗?”“那你想怎么办!”面对这个危险致命的男人,她能屈能伸!“来人,把州郡大人的后院遣散了。”“是,那……三位公子怎么处理?”“丢出去。”“什么!?”这么不留情?上官若璃惊了。“你有意见?”男人危险的眼眸带着浓浓的威胁。“没……哪敢啊。”#男主可妖娆可病娇可冷冽##女主颜控,可腹黑可霸气可娇气##双洁1v1,作者更得慢哈,别急#
  • 都市之巅峰战神

    都市之巅峰战神

    两世戎马,沈君临再次君临天下,却依旧未能弥补遗憾,仇恨的怒火熊熊燃烧,无论对方是谁,他都会百倍、千倍的还给他!沈君临从未离开,只是一直都站在所有人看不到的巅峰……
  • 迦衣传之前世今生

    迦衣传之前世今生

    这是一部预计280万字的古典仙侠小说,将凄美的爱情穿插在家仇国恨之中,历经三界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