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28100000002

第2章 黄洋界上炮声隆

毛泽东既是叱咤风云的统帅,又是独领风骚的诗人,两者兼于一身,世所罕见。

他常常是一面指挥作战,一面作诗;也常常是一面作诗,一面指挥作战。

在革命战争的岁月里,毛泽东转战南北,戎马倥偬,他的诗常常是在马背上吟成的,因而,毛泽东被称为“马背诗人”。

毛泽东直接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诗词有22首,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占了三分之一。

纵观历史,有的诗人也打过仗,但是,有哪位诗人能像毛泽东那样,打过那么多“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胜仗?横看世界,有的统帅也写过诗,但是,有哪位统帅能像毛泽东那样,作过这么多“气吞万里如虎”的好诗?

1933年底,冯雪峰来到瑞金,他告诉毛泽东:有一个日本人说,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其中就有鲁迅和毛泽东。

毛泽东听了不禁开怀大笑,说这个日本人不简单。

冯雪峰又说,鲁迅读过毛泽东的诗词,曾戏言说有“山大王”气概。

鲁迅读过的毛泽东诗词,指的就是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留下的一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的农军,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后来不久,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

8月30日,国民党所属湘军和赣军,共四个团的兵力,乘红军主力还在赣西南欲归未归之际,大规模“会剿”井冈山。

红军守军——红三十一团第一营,兵力不足一个营,面对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凭借黄洋界天险抵抗。红军弹药不多,就削了许多尖利的竹签,埋在半山腰的草丛里,敌人尽管穿着布鞋,也能扎进脚心。还搬来许多圆木,拴上绳子,绳子一放,圆木就滚滚落下,不亚于枪炮子弹的威力。

这一仗从早晨一直打到下午,敌人的几次冲锋都被红军打退。

8月31日中午,红军从茨坪军械修理所抬来一门迫击炮,但只有三发炮弹,因放置过久,前两发没有打响,第三发打响了,而且打到了敌军密集的地方,敌军死伤很多,乱作一团,以为毛泽东率领的红军主力回来了,于是连夜退兵。

红军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1928年9月中旬的一天,毛泽东把去湘南的红军迎回井冈山。在砻市广场召开了红军归山的欢迎大会。二连连长龙普林在台上演出了新京剧《毛泽东的空山计》。只见他有板有眼地唱道:

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

只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

你既来就该把山进,

为何山下扎大营?

你莫左思右想心不定,

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援兵……

一曲京剧,悠然自信,婉转坚毅,显示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无穷智慧,很快在红军中流传开来。

他那悠扬动人的唱腔,加上熟练的表演动作,宛如当年诸葛亮坐在城门楼上,面对城门楼下的司马懿及其兵马,弹琴说唱……最令人称绝的是最后一段唱词:

此时的毛泽东,豪情勃发,写下了著名的词章《西江月·井冈山》。

你上得山来我别无敬,

读着毛泽东铿锵的词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井冈山军民士气旺盛,严阵以待的雄壮声势。山下到处红旗飘扬,山上战鼓隆隆,军号阵阵。

我准备红米南瓜、南瓜红米,

犒赏你的三军,

敌人的力量十倍于红军,气焰嚣张,“围困万千重”。面对如此强敌,早已严阵以待的红军沉着应战,岿然不动。

来、来、来!请你到井冈山上谈革命。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上下协力,齐心拒敌,胜算在握,信心百倍,毫不畏惧,气概如山。正所谓“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结果,湘赣联军大举进攻的嚣张气焰,在英勇的红军面前不堪一击,连夜逃之夭夭。

黄洋界保卫战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

毛泽东曾指出:“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这次战斗,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是一曲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赞歌!

这首词也成为毛泽东诗词中较早流传于世的作品之一。

虽然这是一首短诗小令,却气势贯通,格调豪迈,又有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之感。其多幅画面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构成一个有上下承转关系的统一艺术整体。在格调上,既雄伟,且又不乏轻松幽默,笔调轻快,充满自信。

毛泽东就是这么一个富于挑战性格、卓尔不凡的奇人!

他的军事天才,常常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较量中得以展示;

他的艺术天才,常常在艰苦卓绝的残酷斗争中得以迸发。

后来,这首词潇洒畅达的书法作品被刻在黄洋界的纪念碑上。

那是1965年初夏,郭沫若到井冈山参观访问。当地的负责人对郭沫若讲,他们计划在黄洋界立一块纪念碑,把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词的手迹刻在上面。但现在苦于找不到这首词的手迹,希望郭老帮忙。

郭沫若回到北京后,多方查询,均未找到这首词的手迹。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郭沫若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他自己希望得到《西江月·井冈山》的手迹。当时如果提出是为刻碑而用,毛泽东是不会同意的。

1966年7月中旬,郭沫若到武汉。

7月16日下午,毛泽东派秘书给郭沫若送来一封亲笔信和一幅《西江月·井冈山》手书,郭沫若看后十分高兴和激动。送走毛泽东的秘书,郭沫若让新华社摄影记者把题词拍成了照片,寄给了井冈山管理局。原件带回北京后,装裱加框,悬挂在郭沫若办公室正中的墙壁上。

如今“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已经修缮一新,巍然耸立在当年的黄洋界哨口。

到了1930年初,革命形势有了更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赣、闽、湘、鄂、皖、豫、粤、桂等省已经建立了许多大小不一的革命根据地。蒋介石大为恐慌,于1930年10月结束与冯玉祥、阎锡山的第二次战争后,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反革命大“围剿”。

第一次“围剿”,由当时的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兼任海陆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以约十万人之众,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略,向赣西南革命根据地进攻。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提出:“撒开两手,诱敌深入,待机歼敌”的作战方针。

12月25日,红军总前委在小布召开盛大的“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为大会写了一副反映当时战略思想的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会上,他以这副对联为题,生动地向全体指战员及在场的人民群众解释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思想,分析了敌必败、我必胜的条件,大大增强了苏区军民反“围剿”的决心和取胜的信心。

12月下旬,毛泽东、朱德等派红十二军对张辉瓒部边佯打边退却,张辉瓒得寸进尺,步步尾追。

12月29日,张部陷入红军包围圈。

30日凌晨,毛泽东、朱德登上小别山指挥战斗。

上午9时许,张辉瓒率十八师在龙冈以东,小别山以西开始登山,突遭乘雾预伏在龙冈附近的红军迎头痛击,红三军打正面,四军打右翼,三军团打左翼,十二军包抄敌人后路。

下午四时左右,红军发起总攻,全歼敌军两个旅和一个师部,共9000人,活捉敌人前线总指挥张辉瓒!

从1930年12月30日至1931年1月3日,红军五天打两仗,消灭敌人一万五千余人,缴枪一万两千余支。诸敌纷纷撤退。

毛泽东诗兴涌起,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上片:

雾满龙冈千嶂暗,红军怒气冲霄汉。唤起工农千百万,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上片刚刚写完,总前委秘书长古柏走了进来。毛泽东放下笔,起身抽烟,中断了写作。

1931年2月,蒋介石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大“围剿”,气焰十分嚣张。

红军在江西青塘两次召开苏区中央局会议,就如何粉碎敌人“围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多数人主张“分兵退敌”。毛泽东深刻分析了敌我形势和利弊得失,说服大家放弃了“分兵退敌”的主张。会议作出了“坚决的进攻,艰苦的奋斗,长期的作战,以消灭敌人”的决定。

毛泽东的军事意图被广大干部理解和接受后,心情分外兴奋,填写了这首词的下片: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泽东将上片词拿来对照,发现“唤起工农千百万”一句重复了,便进行反复斟酌修改。最后,将上片的开头改为“万木霜天红烂漫”,以描写龙冈的自然风貌和苏区的政治气氛,并根据敌人报纸有关红军是突如其来,犹如天兵从天而降,实在无法招架的报道,将原“红军怒气冲霄汉”改为“天兵怒气冲霄汉”。

经过一番精心修改,便形成了后来广为流传的著名词作。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起笔宏阔,色彩鲜明,是一曲鼓舞人心的革命礼赞!

在革命根据地生机勃勃的壮丽图景下,红军这支正义之师,被敌军的嚣张气焰所激怒而气冲云霄。

他们利用笼罩龙冈群山的浓雾,巧施克敌之策。

据说,毛泽东随身带着地图,和朱德在雾幛之中离开阳宅驻地,前往半山腰的前线指挥所。毛泽东曾风趣地对朱德总司令说,“你看,这真是天助我也!三国时候,诸葛亮智借东风,现在我们也是借晨雾歼敌啊!”。

在一阵雄壮的冲锋号声中,红军开始发起总攻。手榴弹的爆炸声、枪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震荡着山谷。敌人在山沟里疯狂的顽抗,红军战士、赤卫队员怀着对敌军的满腔仇恨,挥舞着土枪、梭镖、大刀,同敌人拼搏。

前后不到两个小时,战斗即以我军的胜利宣告结束。

蒋介石并不死心,1931年,增兵20万,向红军发动第二次大“围剿”。敌人的兵力比上一次多了一倍,可谓风烟滚滚,来势汹汹。

面对更多的强敌,千百万军民,团结一心,豪情不减,以共工头触不周山的大无畏气魄,坚决打倒反革命统治。

共工从来都被认为是失败的英雄,而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来说,认为共工那种改造自然,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是永远活着的,因而共工确实是胜利了。把共工与红军,神话与现实联系起来,充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了革命队伍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景象。

毛泽东诗兴未尽。

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大“围剿”才刚刚开始,毛泽东的诗词又岂能草草作结?

1931年5月15日,国民党军队由富田向东固进犯。

5月16日拂晓前,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总部打算登上白云山红军总部指挥所指挥战斗。在由敖上沿通向中洞的大路西进时,前卫特务连同沿中洞至东固大路东犯之敌第二十八师先头部队遭遇,发生了一场险恶的战斗。

红军总部直属队及特务连抢占白云山,敌军则猛攻不舍。双方从山下打到山上,敌人以为遭遇到红军总司令、发洋财的机会到了,口中还狂呼乱叫。

近午时分,黄公略率其红三军主力,由小道秘密前进到中洞的南侧,处于居高临下的地形,待公秉藩二十八师后尾全部离开中洞时,突然从山上猛攻下来,好像神兵天降,直朝山下敌人压去,敌人遭此突如其来的侧面攻击,顿时陷入混乱,激战到下午五时许,将该师大部歼灭。

红军几乎全歼王金钰部第四十七师一个旅,当夜占领富田。

第二次大“围剿”失败后,蒋介石曾在南昌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气急败坏地大骂部属无能,以至痛哭失声。

1931年6月1日,毛泽东、朱德率红军总部进驻建宁城西门外天主堂。次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了第二次反“围剿”战役的捷报。3日,总部在县城又召开了军民庆祝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大会。

毛泽东满怀喜悦,吟写了这篇激励人心的词章: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似乎,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大“围剿”,就是为毛泽东提供创作素材的。

白云山是反第二次大“围剿”时,毛泽东、朱德指挥打第一仗的地方,关系到全局。白云山峰峦特出,夏季常有白云缭绕。这次战斗的拂晓前,毛泽东和朱德一早就登上白云山,山头确实是白云缭绕。

近午时分,白云山下战斗打响,我英勇红军意气冲天,怒不可遏,冲向敌人,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冲杀声。

红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积极能动性,集中优势兵力从山上猛冲下来,直逼敌人,如高山滚石,锐不可当的气势。敌人纷纷缴枪投降,有一个被俘敌军官惊疑地说:“娘呀!你们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啊?”

红军从江西富田镇一直打到福建的建宁县,约700里;战斗从5月16日开始至5月31日结束,共激战15个昼夜,彻底打败了国民党的第二次大“围剿”。

关于反第二次大“围剿”,毛泽东后来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时说:在第二次反“围剿”时期,兵少觉得不好办,开头不了解情况,每天忧愁。我到白云山上跑了一天,察看地形,看了很多地方。如果不去看呢?就不知如何打法。只要调查研究就会有办法。

红军取得胜利,诗人心情愉悦。在他的眼里,红军所经过的地区,景色迷茫,山清水碧,极富诗意。

蒋介石第二次大“围剿”的失败,终于为毛泽东的《反第二次大“围剿”》词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件轶闻:当时《人民文学》编辑部送给毛泽东审定的传抄稿,“有人泣”三字,原本作“蒋何泣”,蒋指蒋介石,何指何应钦。原本写法的好处是十分痛快,淋漓尽致,缺点是太露太实,改为“有人泣”则更含蓄蕴藉,符合诗人之旨。

这首词既气势浩大,又轻松愉快,洋溢着胜利的豪情和喜悦,把点与面的描写相结合,把战争的局部特写和全局概写相结合。具有史诗的特点,是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典范。

这正是毛泽东诗词的高超与精彩之处!

毛泽东诗词的精彩,反映了革命战争的精彩;而革命战争的精彩更加造就了毛泽东诗词的精彩。

《菩萨蛮·大柏地》是毛泽东又一首革命战争的热情颂歌和精彩之作。

由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占了统治地位,1932年10月,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不久,毛泽东被调离军事领导岗位,改做政府工作。1933年2月,来到瑞金,主持中央政府工作,搞调查研究,领导查田运动。

这年夏天,毛泽东到宁都视察工作,在返回瑞金县城时,路过大柏地,曾健步登上附近的山岭,当时适逢雨后放晴,极目远眺,回想起当年取得胜利的大柏地战斗,不禁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菩萨蛮·大柏地》这样一首极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词章: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大柏地,是江西瑞金县城北面的一个小镇。1929年1月,为了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由井冈山向赣南进军,国民党反动派以重兵一路围追,追到瑞金,追到大柏地。

这时,毛泽东命令一支小部队边打边退,逐步将其主力诱入大柏地南北走向的十余里长的狭谷。

下午,早已隐蔽在道路两侧山林中的红四军主力,突然向敌人发动攻击,一战获胜,共歼敌近两个团,俘虏敌团长萧致平、钟桓800余人,并缴获步枪800余支,水旱机关枪6挺,迫使刘士毅残部溃退至赣州。

大柏地战斗是毛泽东、朱德、陈毅在井冈山会师后,离开井冈山协同作战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这次战斗异常艰苦,一般不用枪的毛泽东提起一支手枪,亲自带着警卫排向敌人冲锋。经过这一仗,红四军摆脱了被动局面,形势大大改观。

1939年,著名作家刘白羽曾采访朱德,他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写道:大柏地之战是一场激烈的生死搏斗,一个报告从火线上送来:子弹打完了,敌人又在增援了!在这胜败关键时刻,总司令屹立不动,坚毅如钢,他命令:“子弹光了,等敌人靠拢来,拿刺刀杀!”

总司令亲自跑上火线,从这一端走到那一端,一路走一路讲:“同志们!一定打!没有子弹,用枪托砸,用拳头打,谁也不准退,死也死在这里!”整个部队像一个人一样跳跃起来,用枪托砸败了敌人,把敌人消灭在大柏地,由危局变成胜局,大柏地遍地是枪枝弹药。

陈毅当年在描述这次战斗时说:

二月中旬(阴历正月初一)复与刘士毅师全部鏖战于江西宁都、瑞金交界之大柏地,从是日下午三时起,相持到次日正午始将刘部完全击溃,其团长萧致平、钟桓被活捉,因不认识被逃去,得计枪械八百余支,俘虏数略同。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的战争。

毛泽东的词,抚今追昔,描绘大柏地雨后景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绚烂夺目,美丽动人;热情讴歌人民和革命战争,揭示革命战争的重大意义,表达胜利后的宽慰和乐观情绪。

经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天空亮丽,大地多姿。斜阳之下,关山流动着一阵阵苍翠之色。

诗人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细腻生动。在他的笔下,大柏地丰姿盛彩,关山充满动态之感,显示出勃勃生机。

然而,毕竟美景来之不易,胜利来之不易。诗人追忆四年前,在这宁静优美的村庄曾经发生的激战,那次战斗形势是多么的紧张,打得是多么的激烈,整整鏖战两天,才消灭了尾随的敌人。今天,革命根据地的大好江山,是经过艰苦的斗争,从炮火中夺来的。前村墙壁上无数的弹洞,就是当年战斗留下的见证。

“前村”,原来并不是一个村庄的名字,而是泛指战场附近的小村庄。大柏地确实有一个村庄,原名杏坑,1967年,有人在村中墙壁上挖出了子弹头,于是以毛泽东这首词中的诗句,改称“前村”。

今天看来,那些弹洞,装饰和点缀着阵阵苍翠的关山,别有一番风采,使得关山更加美丽。

诗人移情入景,表达了革命的战争观和豪迈的感情。

诗人对革命战争的热烈颂扬之情溢于言表。

短短词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亦诗亦画,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同类推荐
  •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简介: 红楼韵味,如同酒香,历经两百多年的光阴,两百多年日月交替,到如今,恰似一樽陈年佳酿,历经时间的发酵和涤荡,愈发酝得鲜亮醇美、既浓且清,引人遇饮难忘、回味悠长。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将自己的血肉,都研碎在蘸笔的墨砚里。呕心沥血,惨淡经营,方才酿出这既醇厚又清洌的奇酿美酒,以飨后人芸生各各悲喜。
  • 此岸彼岸

    此岸彼岸

    本书汇集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诗作32篇,分为此岸、彼岸两大部分。作者以独有的“工程纪实”手法,讴歌了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在中国和美国两岸的精彩,自然流畅地展现了中国的富强、朋友的风采、我们的生活、儿孙的成长、美国见闻以及往事回忆等等。此书系作者71岁时为纪念敦堉(老伴)辞世十周年而撰写,魅力独具。重庆南开中学校友级刊《53南开人》曾刊载过本书的部分文章。
  • 四叶草

    四叶草

    四位心思细腻,才情洋溢的作者,用心用情记录下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忍耐琐碎庸常,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四叶草,执着前行在幸福的路上。
  • 青花里的乡愁:关于瓷与茶的美学日志(精装版)

    青花里的乡愁:关于瓷与茶的美学日志(精装版)

    《青花里的乡愁(关于瓷与茶的美学日志)(精)》作者李冬君以乡愁这个看似飘渺、感性的情感为题,寄托于有形的在茶、瓷器与自然山水中,将这种苦涩的情感化为优雅、细腻的生活情绪和状态。全书分为:子曰,瓷语,茶话,所收录的文章基本来源于作者对画家郑云一瓷器作品的解读、体会和升华,辅以图片,以图文并茂地形式展开。全书文字清新淡雅,图片优美精巧,让人读起来隽永深刻,爱不释手,在看似闲散中感悟人生的哲理。文字之中有100多幅与之相配的图片,风格雅致。
  • 唐诗宋词元曲(第五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五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热门推荐
  • 控卫妖星

    控卫妖星

    【不喜欢NCAA的朋友们可以先收藏,等到NBA的时候直接跳入NBA卷就行】这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小子,在NBA闯荡的故事。鬼魅的突破,飘逸的传球,神奇的绝杀,控卫妖星,传奇开始。这里有惊天动地的交易,激情四溢的比赛,搞笑的外号,更衣室的趣闻。PS:本书每天1~2更,更新在下午或者晚上,加更的话会在晚上,欢迎加入本书QQ群,灰爪101057458(已满),狼牙111399890(新建)
  • 能源大师

    能源大师

    一段遗失的文明,一幅神奇的画卷,堕落的弃子,改变世界的巨人,星辰凋零,他不是真正的强者,却改变了整个世界。
  • 庶妃当道之王爷请自重

    庶妃当道之王爷请自重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般古代女子的传统美德,用在她的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随嫡姐出嫁,嫡姐为妻,她为妾!原以为将自己窝在这深深宅院里,不争不斗,自可保得一身安稳,却不知,在女人间的尔虞我诈中,她最终成为了嫡姐保命的牺牲品……一朝睁眼,当她成为了她,且看她如何在这异世混得风生水起!嫡姐利用,她让她惹祸上身!妾氏陷害,她教她们互相残杀……王爷冷淡,她不屑!“来来来,都坐下,站着吃饭会腰疼!”别以为这是当家主母,这是咱们嚣张腹黑的女主庶妾...
  • 从野蛮人开始

    从野蛮人开始

    穿越之后的丘远,他学会了一个数学:五个野蛮人等于一个大块头巨人;十个弓箭手等于一个大块头巨人;却不等于五个野蛮人;只有五个弓箭手才等于五个野蛮人!虽然这些有些不通道理,但是很庆幸,丘远学会了,并将之运用在了战斗之中,屡屡获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下课铃在响

    下课铃在响

    从来没有设想过,这三年居然过的这么快!还没有听见大声的告白,就该离开……陌湾炎热的天气,融化滴落的草莓冰淇淋,穿着白衬衫的少年,桌上成堆的试卷……都将成为凌初槿记忆中的青春。这个故事始于夏天,也终于夏天……一切都从上课铃开始,下课铃终止。
  • 我有一个篮球

    我有一个篮球

    就是描写一部篮球的书,如果书中有不合情理的地方请你们指出来。坚持下去,嗷力给。
  • 冠宠后宫绝冷妃

    冠宠后宫绝冷妃

    她本不想步入那工于心计的后宫,却又不得不因为现实进宫。她的目标——取得圣心,赢得权利。她发誓,待她倾权在手,定要灭掉负她之人!她与他本是一场利用之缘,却又因她的淡然,他的温柔,慢慢变成了一场逐心之战。她在后宫中步步为营,招招险胜,恩恩怨怨究竟为谁倾心??我皆衣霞入宫嫁,君执我手描画眉,凤冠衣摆十里妆,莫理世事万绽梅,卿只为君吃尽苦,隐于世外犹得仙!這是他的心愿,亦是她的追求!!
  • 圣剑驱魔师

    圣剑驱魔师

    上古妖王重现人世,终结之战即将开始!若是如此倒还简单。但命运的安排却绝对不会仅仅而已!
  • 玄武破

    玄武破

    在这片大陆,以玄气为主,各种属性的玄气,支撑起了一个令千万人疯狂的修炼体系。在这里,以实力为尊,以玄气为傲。变身,双修,无奈收罗万千至宝,闲暇宠物养成,当妹子使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