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37900000013

第13章 渔舟唱晚

肖飞/文

滔滔的河体。古荒的渡津。空旷而凌芜的河床。是江南的野外,除开远方有片破小村落,附近仅散居些低山头、矮土丘;黄沙乱茔,长着残草败枝。见不到墟里依依烟、阡陌畦畦田,见不到耕地中的绿茎红果,见不到参天树木、郁郁灌丛。

然而,这儿曾经确实是阜盛繁华之地。发达的交通,富庶的自然条件,便利的水资源,引至众多商贾工匠。曾几何时,这儿亦有笙歌曼舞,亦有灯红酒绿,亦有长街陋巷,亦有高阁深院。远看,像极了张择端那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它是个重要渡口,更是个中转性驿站,乃至天涯孤客、迤俪行旅、江湖浪子、鲁班陶朱们的归宿与渊薮。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大有天荒地老、亘古酣今的趋势。林子一大,什么鸟都有。

却不知何因(诸如兵燹、火灾、地震、瘟疫、闹鬼、洪荒、稽查等),猝然间居民弃它而去。财物被洗劫一空,人走即茶凉,拆屋檩、焚梁椽、毁夯土、舍田园,乃至落到如今地步。没有突然的天翻地覆,没有突然的排山倒海,却是在历史上的某一朝某一代某一年某一日,它便奇迹般古怪地不可思议地抹去了地图上的位置,抹去了周遭人们心间的记忆。与一块贫瘠丑恶的处女地比起来,这又有多大区别呢?

总之,它就成了现今实际意义上的一片废墟。并且还看不出是废墟。没有残垣断壁,也找不到残编断简。纵使一块微不足道,却刻着“天启”或者“嘉庆”多少多少年的小石子也不能见。只有冷的北风与暖的南风吹拂着它,大雁与小雀从这飞掠过,绿色的春、红色的夏、黄色的秋、白色的冬,一轮又一轮地循环更替着。当然,最妙的还是滔滔不息之江水依伴它而淌过,默默地注视着它的今昔沧桑,盛衰往返。它们才是一对挚友。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凡人是动的,世间是静的(相对)。而今,它至少是个渡口,起码是个古渡口,废渡口。偶地尚会有人在这儿上船,下船。每个昼夜,当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的帆船或机船经过这时,即使没有记忆纹理,不了解它的历史变迁,也得不时地伫足眺望它几眼。极罕见地,船头也会碰见一二有知识,好想头的人对它产生怀疑与兴趣。山水是有灵气的。凡是有过独特经历的山水,自然有过人的介入,总会带着股怪异之味,同人本身一样。所以,有灵气的怪异凡人一见到它,便会对它有种心电感应式的默契及领悟。人毕竟产自于同时又作用于山水。

于是,这是个古渡口。处于河的荒滩,河床是其舞台,有复杂历史,远离人烟,又不可能不为世人注意。但迄今尚无正式户口,乃被身份证与发身份证的国家机器遗忘的旮旯。河滩较低洼处肥腴之壤,倒是有几小片西瓜地。所以瓜熟季节,得派人驻守。于是,它也扎了个小棚。棚子又破烂矮矬,又灰黯单调,同底色一致,同整个古渡的氛围相融,没法让行吟诗人们无病呻吟地来一句陈词滥调:啊,万绿丛中一点红。或者:啊,一袭亮色破荒原。也许不是这么简单。

暴风骤雨时,絮雪茫茫时,自然壮观。却不多见。月华如水时,春机似姝时,自然美丽。也不多见。更多的壮观是大江东去,咆哮难休;更多的美丽是日升日落,绚烂陆离。我们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渔舟唱晚》是众多中国著名古曲里的一种,“渔舟唱晚”在这片领地上应该算最有代表性的、最有象征性的、最独特动人的景观。当夕阳西下、晚霞似火、云雾缭绕时,在这天高地迥、视野开阔、远匿尘嚣的河甸畔,看大浪淘沙、看雁阵过宇、看风戏草坡,难道不是种享受么?当然,有渔舟映衬,有渔歌奏和,就更好不过了。文人墨客见之,则必定连叹“大有古韵”不止。

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侵犯,没有渔舟唱晚的反作用(王绩句:鸟鸣山更幽),即毫无人为的介入,这种静谧完全变成了白描变成了水墨画。它的突破,当在巴赫氏“怪圈”被抗拒升华超越打倒推翻否定消灭之时。这可能否?大自然是部巨著。四季轮回、日月更新、风刮雨打、高山流水、花开花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巨著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结构安排、主题思想、艺术技巧、文学语言以及生活语言。

可谁知道,这部被人工浸汥、继而再返归自然的作品,如今又卷入了人的章节。渔舟唱晚的非古装戏,该粉墨登场了。

首先申明,这个故事是一定时间前,由一位老人讲述的。兴许是年代久远又不久远的缘故,其陌生的历史背景、独特的时代氛围,让今人听来有一种近似乎传奇的味道。其实,作者并不想故弄玄虚,也未趋“本书绝属虚构”、“本文绝对纪实”的时髦。那老人过去怎么讲的,这里就怎么写。比如逻辑不严、细节毛病殊多等,使得小说过分做作,“明显是作者的杜撰”。这么评价我也没奈何。至于该属那老人负责的地方,本人概不领会。小说便是小说。这就足够矣。

也就是说,古渡终于有了人为的介入。那是在不知道一个什么时候,古渡在缄默、冷清、孤独了兴许是许多朝许多代以后,终于其地界上出现了一个主人,或者是客人。故事就得从此处伊始。地点就在古渡,江南的某江之南。时间是不确的若干年前几天里;季节与时辰并不重要,天气、气温、景物都对情节未起很大作用。老人只能讲个大概情节,细节及环境还得由作者根据情节作合情合理的安排与添加。今天在做这个小说时,一股浓郁的距离感便爬满纹路。它让人追忆起:遥远的童年,该老者在夜阒人稀、荷塘藤下,平淡且醇酽地讲述该故事时,那富有独特氛围的过程……

其实也挺简单。当第一个本地人出现在这古渡区时,瓜棚里已经住下了一个陌生人。好久以来,连年洪涝灾害,农业歉收,西瓜种植不景气,即使是离这儿最近亦有两三里路的某自然村,便亦多年废弛了这块瓜田,只让破烂龌龊的棚子维持着,孤凄挺立在早已贫瘠荒凉的瓜田旁,经受风雨洗礼。真可谓“暧暧远人村”了。古渡的陆上如今又不处于交通要冲,人们也懒得管它。但后来这块又有了人气。瓜棚里住下了人;尽管是陌生人。这陌生人自然是外地人。当第一个本地人乍次发现他时,他一定在这住下有些时日了。第一、他先来,本地人后发现他。第二、本地人发现他时,他已将棚子内收拾得勉强还住得下人来,棚子外也因住了人而显得有些人气了——一方面住有人,另一方面是人对它总有了点改造。

他的全部家当是两个小布包,当中装了几件破衣裳。也许还会有少量干粮,否则他早已饿死。他的衣裳什么式样、料子、颜色,老者没讲。否则我们可以据此猜知故事的大致年代,以及他身份上的大致情况。但是,就算是老者讲了,相信也会很模糊普通,让大家失望。这绝不影响到整个故事,否则以后的事件就不会照此发展下去。他的干粮什么种类,老者也没讲,否则我们可以据此猜知他大致来自南方还是北方。本地就是南方;所以他如来自南方,则相对来说距此不远。如来自北方,则可谓千里迢迢,风尘仆仆,时空动作太大。越远也许其背景越复杂,经历越曲折。诸位都可能这样猜想——包括鄙人,可老者既然没讲,我们暂时莫自作聪明。

如果有必要的话,这里再介绍一下他的外貌。老者不是说书人,也不是文豪,不擅长精雕细刻地具体描绘他的发型、身高、五官、四肢、体态什么的。老者对他粗略的、杂乱的、隐含的、不自觉的勾勒,只是散布于其讲述故事的前后发展过程中。根据这些片言只字与整体印象,我们可以估计得到,他是一个很一般的人。这是一个男人,中年男人,身高一般、长相一般的中年男人。这些材料,别说对今天作为我的读者的你们,就是对当初作为老者的听众的我,也毫无启发,毫无参考价值。但是,且慢,通过这些片言只字与整体印象,我们还可以估计得到,这个中年男人尽管身高、长相都一般,却一定很男人化,很有男子味。这份信息就是颇有价值的了。

当第一个本地人见到他时,他似乎已有了长期在此安家落户的意思;如果说他一个人也算个“家”、“户”的话。他在棚里打了地铺,又将棚的顶部与四壁好生修葺了一下,勉强能挡风避雨就行。他没有将其建成一座美仑美奂的殿宇的宏图与巨资。在第一个本地人来之前,他到这儿多久了,除了他本人,没有人能够晓得。但不会太久,当然也不会太短。说不会太久,因为太久不符合事实。这块土地再荒凉,本地人再冷落它,也不会太久地无人对它注目、涉足。何况,一住下人,人们便对它更敏感。毕竟离它最近的村庄,离它仅有两三里路。说不会太短,因为本地人终究还是冷落它的。自他到后,房内房外、房前房后(我情不自禁地把“棚”字写成了“房”字;因为当初老者讲它时,也常常“棚”“房”换用),甚至几丈见方的活动区间内,都已有所变样,虽不说生机盎然,但总算透了些人气。更重要的是,他在棚下江滩湿地里用原始社会的工具开垦了一小片土壤,工整细致,正准备种庄稼呢。这也是前文中说他“似乎已有了长期在此安家落户的意思”的有力证实。都道江南四季如春,时种时收,兴许并非夸大其辞。

当第一个本地人见到他时,本地人的确有些惊讶、疑惑。实际上,当他在若干时间前瞧向这边、因而走向这边时,他就有所觉悟,因而疑惑了。只是,此时,他是既疑惑又惊讶,且惊讶为主,疑惑为次。而外地人则只是楞了一下,便平静地上来迎接他。他也便既惊讶又疑惑地走上去。他装做悉寒问暖,用土得掉渣的本地话与外地人打招呼。可外地人听不懂。他只得夹杂以手势。外地人这会听懂了部分,可回答不上来。外地人只会“咿咿呀呀”地哼,原来他是个哑巴。他对本地人也打起了手势,可本地人不懂哑语。其实他同样不会哑语,只糊弄这本地人而已。在老者讲述的故事中,那么多本地人见过他,似乎并无一人发现他用的是伪哑语。他就一直没露馅。难道村落里没一个人是哑巴,没一个人懂哑语?但老者便是这么讲的。总之,这次,本地人与他都感到简直没法交流。很块地,本地人有丝扫兴地打道回府。

有了第一人就有第二人,有了第一回就有第二回。以后,陆陆续续地,或多或少的村民来看他。只是,起初比较频,往后便比较稀,但始终保持着联系。再稀时,三两天也偶有一二村人到这来,只是不一定进他棚中,不一定与他在一起直接“交谈”。不像起初,几乎每天都有几趟人来,每趟都是三五成群的,甚至给人以浩浩荡荡之感。他们无非是觉得好奇,觉得他的到来有些稀罕罢了(极少数故作老成之人还会感到有些蹊跷;最终这极少数人有了一次难得的老成对头的机会)。反正,不多久,几乎所有走得动、看得见、男女老少的本地人都见过他至少是一回了。后来,觉得他的人也不过如此,事也不见得奇特,他们就来得不再勤快。都是本地人来看他,他从未去过村子。本地人没得到他的一点情况,倒是他了解了本地的不少事体。尽管他们的方言很粗糙鄙陋,又呕哑啁哳,但时间已久,接触已多,他还是约略能听出过十之七八来。也有个别淳朴善良的乡亲想送些过日子所必需的用品、包括食物给他;可他从未接过他们哪怕一丝芥末。

白昼过后是夜晚,夜晚过后是白昼。江水汹涌向东流,日子晃悠悠地过。他就算在这里扎根下了。他自种自收,自给自足,一个人清贫地、孤单地在河滩的瓜棚里混度光阴。村里的人总在猜测:他干什么?想什么?结果往往一无所知。他早起早睡,伴日月升落而活着,而操劳,的确做到了真正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白天,除了雨雪时分外,他在瓜棚内外出进,为生计奔波。夜里,他从不点灯,也没有灯点。他要么早早上床入眠(但地铺竹板因人辗转反侧造成的响声几乎彻夜不休),要么一个人坐在江边的石礁、沙砾、堤岸上,纹丝不动,一声不吭,目光炯炯向前,仿佛泥塑的菩萨。他似乎已经超脱;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惊人的主意,又似乎这主意稍纵即逝、消遁于无形。

白昼过后是夜晚,夜晚过后是白昼。

多么壮丽的江畔风景!一条宽广悠长的大河横贯在视野中央,河流腹地尽头是一抹崔嵬如黛的群峦,就近处零星分布着馒头似的大小土丘。视线由此及彼,隐约可见那稀稀落落、破破旧旧的农家小院,与院外田垄里阡陌纵横、畦畦新绿。若再深入,则隐约可见那袅袅炊烟,隐约可闻那鸡鸣狗吠。百分之百是南国的乡土气息。尽管近若咫尺,有触手可及感,然而本故事主体从来没有蔓延到那里。柔弱、细腻、恬静的南国村落,似乎经受不起如此大起大伏、风云变幻的悲喜剧。它只有咏叹调,并无交响曲。而这古渡附近呢,昔日不再,踽踽沉寂。荒凉,亦空旷;阑珊,却壮观。四时轮回不同,朝夕变换各异。草黄了又绿,花盛极后又凋。汛期时落时涨,江水时清时浊,东去不休。风雨与年代镌刻着它的面目。清晨,它迎旭日初升,爽鲜明净;黄昏,它枕落阳西沉,华彩诡谲。日头洒在江上,浪花点点,浮光跃金,听涛声呼啸,一阵一阵地送至河川的极端,天地的极端。夜里,明月高悬,或圆或缺,银蟾普洒,大地一片光华,绝无影影绰绰的事端。除了富有节奏的、声势浩大的流水声外,不沾尘嚣,万籁俱寂。背景这样的开阔、动荡,外冷内热、不甘寂寞,正是产生一场惊心动魄的重大故事的优越的天然舞台。曾经“参差十万人家”时,它就一定有过不少非凡遭遇;如今折戟沉沙傻了模样,看似朴拙无缘,却暗伺着暴风骤雨的不期降临……

悠悠岁月过去了,缺少人气的河滩一直吟唱着大自然亘古不变的老调。有四季与日月打扮着它,而单调重复的江涛仅具哲学启迪而无艺术美感。此外一无所有。单调重复的浓墨重彩。最好的是傍晚,乃其主要风格浓墨重彩的荟萃与典范。届时,云兴霞蔚,夕照如丹,远峰绚烂多姿,近丘也多姿绚烂。但前者更苍翠,后者更突兀。江里水光潋滟,华彩变幻,连沙滩亦给涂上了一层丰富的色泽。一望无垠的江边,一望无垠的古渡附近(这古渡附近的大江心,用上“烟波浩淼”“水天一色”,也许还算是名副其实、名不虚传、名正言顺。而在一位著名少数民族女作家的一部获奖长篇小说中,则把北京大学未名湖那样一方小水塘亦称作是“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那就很可笑了),仅仅是这种虽大气磅礴、却呆滞空落的绚丽,这种大气磅礴、呆滞空落的绚丽,在古渡市镇多年前已不为人所知地消失后,便多年维持着。直到现在,有一位外乡人来到这处,打破了它的呆滞空落,而其浓墨重彩、大气磅礴也同时不再单调重复。

前人云:“夕阳无限好。”黄昏的景观无疑是极美的。可单有浓墨重彩、大气磅礴还远远不够,最好是有人类活动的点缀与升华。单有能见之物,并无可闻之声,也是不完整的。纵使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秋思》小令,世举绝响,亦让人感到一种不满足、不畅兴。“渔舟唱晚”便是对暮色江畔的最好点缀与升华。有了“渔舟唱晚”,暮江便增多一份生气,一份诗意,一份情趣。那苍凉、浑厚、充沛、不屈的歌声,使得整片天地都活了,都有情了,都个性化了。人与自然界是应该串连在一起的,关键看他们之间如何处理好关系。只要处理得当,人与自然比人与人更能交流与统一。如今,这外乡人还不算是“渔”,也没有“舟”。可他同样能“唱晚”。当夕阳下山时,江风习习,江浪阵阵,天色转晏,视线迷蒙,他便独自呆在水滨,手持一把竹箫,吹将起来。他的箫声时而激越、时而平和,时而扬展、时而抑压,时而痛楚、时而快意,显得大喜大悲、大起大伏,非常恣肆而怆然。仿佛他内心里有一团篝火在燃烧,有一条大江在奔腾。同时,他又想竭力控制自己。他一边吹箫,一边像是沉浸在一段复杂曲折、跌宕轰烈的往昔追溯中……

外乡人手持的这把箫就是他的另一张嘴。他不能说话,只好用箫代言,而箫比嘴更瞒不住。伤感、苍凉、哀恸的箫声飘散在空荡、旷远、秾丽的河上,映衬着日薄西岭之坳,月起东山之巅,这是一幅多么令人牵肠、伤感的画面。每当夜幕降临,河间都似乎释放出刚纳入的箫声的闷响。它不如一般“渔舟唱晚”的调子那么欢快、粗犷,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对生活的热爱,只是显得忧郁、苦涩、不堪回首。这异样的“孤箫奏暮”之景,仿佛鏖战刚息的乌江,有凄声有苍色,桀骜之余带着股温婉之气,给南国的江滨风情又增添了一番北疆滋味。箫声沉重,驱散了古渡的死寂,却把人们带入了一段完全陌生又依稀可以感知的往事里。在这定时定量定调的箫声奉陪下,外地人独自固守于江畔古渡的瓜棚里,不知平平淡淡地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不知多少个平淡的日夜这样过去了,古渡终于发生了意外的遭逢。正如异乡人破灭了古渡的孤独,这遭逢又破灭了他的孤独。笔者承认,前文有不少是笔者对说古老人的补充。因为,他既然没经历过,怎么会对这所有细节知之甚详,生如历历在目?再说,当事人也不会,亦不可能把所有细节都传布下来,让他或直接或间接地知道。那么,除非他是当事人——而他说他并不是。

也就是在本地居民几乎把这外地人淡忘了,外地人亦几乎忘却了自己身处异域他乡时;某个深夜,外地人吹箫过份投入而忽视了时间的早晚与短长的一个深夜,他猝然听到河流的远处传来一声尖脆的枪击,接着是有人喊“站住”、“快逮着了”、“开枪”,接着是杂遝、慌乱、匆忙、粗重的脚步声,接着是不远处有人落水的闷响。是夜星光黯淡,视野模糊,十几步外便全然看不清楚。外地人早就停止了吹箫,但一直死死地静坐着,“进入禅家状态”般。可他的耳朵始终竖着,清醒地旁观事态的发展。人的官感在一种或几种失去时,另外存在的几种或一种往往反而更好使。接着是几个人臭骂了十几句本地难听的话,呆在岸滨有一阵,然后扫兴地远逝了。外地人则见才落水的那位久久没了动静,并未入禅的心焦急起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三步两步急忙往落水处跑去,又猛地一头泅入冰凉的江心……

他东摸西摸,呛了好几口水,终于拽住一块人形的巨物,扯手挠发,托上水面,送至沙滩,又迅速将此人连腰抱起,速速潜回瓜棚那片破窝。落水者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死是活,他都顾不得许多了,抢救第一要紧。待将其横放在地铺上,他借着依稀的天籁间夜色,仔细辨认,才知是位姑娘,一位姿色还在上乘的二十几岁的花姑娘。他愣了,这可如何是好!男女须大防,授受不亲。长辈经典都说。看这人齿目紧闭,双脸紫冷,已经奄奄一息,算是有只脚迈进了幽冥殿,须及时救活。可这就得嘴对嘴给她施人工呼吸,就得帮她把全身的湿衣衫换掉——这可如何是好!他头晕脑胀,面红耳赤,心乱如麻,也不管自己亦是衣裤湿漉漉的,亦在发寒打颤,只管在小棚里来回走动。坚持或者说折腾到最后一刻,看看那纹丝不动、形似槁木的可怜伊人,他咬咬牙,心想“还是救人第一”,亦不再顾虑许多,把头凑过去,用手使劲撬开那女孩牙关,便要将嘴触电般对上,先助对方启动心血再说。

还没待他昏昏然、甜甜然吸得三两口,那佯死的女子倏地一个“鲤鱼打挺”,从地铺上翻然而起,将他唬得一大跳,赶快退后几步,双眼发直瞪着那人。女子起初亦一言不发,双眼发直瞪着他。只是她惊恐居多,而他疑惶更强。接着,女子纤体耸摇数回,头猛勾下,“哇”地呕出一大滩腥浊江水来,喷得恰正面对着她发愣的他满头满脸,让他激凌地打个冷战,倒清醒过来。女子继而又是感到头重脚轻,五脏六腑若翻江倒海,晃晃状似乎马上要笔直栽倒。男人毫不迟疑,及时迎上去托住她背,让她软软地、稳稳地靠在他肘弯,然后是慢慢放于地铺间。空气归入死一般的沉寂。

听说该晚上两人就是如此这般捱过去的。双方都不开口——其中一个当然是不会说的了;却也没说哑语,没打手势。双方都无动静。双方都相向而坐。双方都彼此对望着。双方都没有睏意。几个时辰既快又慢地往后奔去了。东方欲晓,天大亮哉。第二天据说又是如此;却也不完全如此。第三天据说还是如此,却还是不完全如此。老者这样讲述,作为听众一员的我却有满腹疑虑:他们不要睡觉?不要吃东西?那女子一直没换衣服,不冷么?那男子也没换衣服,也不冷?等等。我不断向老者探询,可老者非但没回答我——我现在想:他是不能回答,还是不愿回答——还詈训我:莫打岔!于是这答案一直悬揣着,至今我亦只好如此讲述。

总之,几日之后,两人关系似乎便自然而然了。一切平淡、严肃、规矩、平静。女子在棚里住下了,男子则白天才在棚里有所活动,晚上得往棚外落宿;现在想,那只能是打个盹儿。真佩服他白天还有那么大精神,还干得那么多活。两人都一直不说话,也很少对视,日常作息与新陈代谢平淡然而正规地进行。男子白天种植些菜蔬与粮食,去河边弄些鱼与虾、螃蟹与螺蚌什么的。女子在家为他缝缝补补、弄吃的。挺有些像一对老夫老妻过家子了。除开小量不必接触的各自活动外,大部分时候是双双默默地、木木地共坐着。这样的生活便一直坚持着,又有多少个日日夜夜、周周旬旬逝去。当然,也不会太久长。因为,很快地,在他们平淡而正规地坚持了一会后,一桩几乎是惊心动魄的事体便打破了这种陌生、尴尬然而严肃得近乎于先圣“坐怀不乱”、千真万确的“相敬如宾”式的神话抑或说奇闻。从而,这清泉一般淡雅的经历有了改观,有了突破。该事件是正常的,早迟的。也是绚丽妩媚的,轰轰烈烈的。我后来唯一不解者:在此事发生前,总该有一段时日。为啥棚外一直就没有不适于男子落宿的因素,即为啥一直没有下雨、蚊咬、落雪、酷热或奇寒,为啥一直不出现时令、气候、天气的大变故,而让它的发生拖后这样一段时日、却不是当即或早一点发生呢?难道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项因素,一直让老天控制着,而一个时期来偏偏迟迟现身,命中注定要在那天?直到今天,我才恍然大悟:这是本人素来太自作聪明,其实又并非聪明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事是出现了,出现在那样一天的夜里。事后男子非常遗憾:既然命中注定有这么一天,则与其那天发生,不如再耽待一会。既然已经耽待过一会了,再耽待一会又有啥关系?甚至一直地耽待下去,耽待下去……直到沧海桑田,直到天荒地老,双方依然“坐怀不乱”,依然“相敬如宾”,那该多好!与其轰轰烈烈之后天窗洞开,真相大白,于是好分好散,匆匆来匆匆去,不如平平淡淡、互不剖析了解,保持一段距离与陌生,从而长相厮守、白头偕老。那该多妙!

但事实终归是事实。这事是出现了,出现在那样一天的夜里。我得老实承认,老者在讲述到这件事时,不过轻描淡写,“点到为止”,甚至是一“口”带过,介绍有这么一件事而已。而且老者对整个故事的叙述,也是相当的粗疏。他根本没说明:在发生此事前,那男子与女子相处偌长时日,是否有了“日久生情”的可能?因为,后面的故事,总得以一定的情感为基础、为源头方可。人毕竟不同于动物。除了欲望与冲动,人还有更多高级高贵高明高尚高深的东西。我记得,当时老者是这么简单介绍的:“后来,有一个下雨的夜里,那男人在棚外实在受不住雨打风吹,又湿又冷,可又不敢推门进去,虽然门一触即开——门闩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而这个君子,是连门闩也不用防的了。因为此门根本就没有门闩。那陌生女人也一定是在棚内好久都睡不着,受不了的。终于过得一会,那陌生女人主动把门推开,要男人进去了。这回,还是女人多少天来第一次开口说话。那男人进去了,他们终于做成了真正的夫妻。”老者的讲述大致如此,也许还没有这么详细,现代汉语也没有这么标准。并不是我的现代汉语就好,只是老者讲的乃我们老家方言。比如夫妻在老者嘴里就成了“两口人”。不过,本篇是小说,总该有些虚构与加工。对老者简单的介绍,在这篇小说中是该添枝加叶,再细作描绘才行。再说,老者那即使简单的介绍,也总不见得是百分之百的真实,百分之百的事实。

据我并非过份小题大作、无中生有的想象与设计,当夜的故事应该是这样的:起初,男子照往常般外出睡觉。后来,下雨了。起初,男子竭力挺持着,任凭“雨打风吹,又湿又冷”。他不知道咋办,只好一直挺着。他根本没想过推门进去躲一下雨,尽管门就在身边,也没有闩。后来实在挺不住了,他就蜷成一团,挤进屋檐里(其实是棚顶茅草的小边),不停地发颤,脑海间仅仅盼望雨快停。可江南的雨,是那么好停的,说停就停么?棚里的那位女子,当然也是“好久都睡不着,受不了的”了。就这样过了段时间,在双方感觉中似乎都是许久了;突然,门在男子身后奇怪地、令他惊讶地打开了,这是“那陌生女人主动把门推开,要男人进去了”。男人起初有些惶恐、疑惑,更有些激动、兴奋,但相信更更多的还是矛盾、冲突与紧张。那陌生女子说:大哥,你还是先进来躲一下吧。“这回,还是女人多少天来第一次开口说话。”声音还怪好听的,温柔、甜腻、亲切,有磁性;而又庄重、严肃、认真、有英气。美中不足的是,老者没讲她说的是什么地方的话。而男子也终于是进去了,“他们终于做成了真正的夫妻”。

于是,最令人怦然心动、最让人魂牵梦萦、最绚烂精彩、最富有情趣的一段时光到了。同时,这也是最难以处理、最不可避免、最容易让人引起争议、大家又最爱“火中取栗”的一个过程。读者是爱看的,评论家内心里也是爱看的;可读者不会骂“追求低级趣味”,评论家则要如此这般大加批评之——这是读者与评论家的唯一区别。信然,它尴尬、绮丽,是神经中顶顶敏感之一节;同时,它又有必要向读者乃至评论家交待。作者则甘心“火中取栗”了。得到总得以失去作代价。不管是否“追求低级趣味”,把不可避免的东西不必避免地公之于众也是写家的义务。当然,态度优劣、人品好坏、水平高低,所导致的质量迥异,是另一码事。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同途而殊归,然也。笔者并不敢自诩水平就高,质量就好;但是,笔者的态度还算认真,人品也不算太坏吧。

那么,他们是如何“终于做了真正的夫妻”呢?我根据本人的推测,继续着这个故事,并将这段并非低级趣味的过程描述下来。评论家们要说我是为了“追求低级趣味”,才将老者简单的讲述撇在一旁,越俎代庖地大肆渲染,添油加醋、嗜痂成癖,不厌其烦地来进行“少儿不宜”的“不洁宣传”,也行。反正,在我看来,这段过程应该有两种合情理的可能。一种是,如果他们已“日久生情”,一开门,双方一照面;或者,一进门,双方一碰上,便立刻如两团大火炽热地燃起,如正负两电子强烈地吸引,于是彼此发疯般地迎上去,两具饥渴的滚烫的躯体发疯般地死死搂住,发疯般地吮嘴、撕扯衣服、摔倒在地铺上、绞结、扭动……一种是,如果他们尚未进展到“日久生情”的程度,那么女子开了门,男子进了棚后,起初他们还会有些慌张、紊乱、无所适从;然后,也许是那女子,也许是男子自己,进去生上火,烤干湿衣服,暖暖体肤;同时,是一段时间沉默、尴尬、惶窘,以至于怯恐;过后,时间成熟了,心情成熟了,生理成熟了,两人间的异性感应成熟了,在此综合基础上终于酝酿而爆发,不知一个什么条件或契机,或许是女方的一个默许眼神,或许是男方的一个相应冲动,于是双方“便立刻如两团大火炽热地燃起,如正负两电子强烈地吸引,于是彼此发疯般地迎上去,两具饥渴的滚烫的躯体发疯般地死死搂住,发疯般地吮嘴、撕扯衣服、摔倒在地铺上、绞结、扭动……”一具是健壮的粗棱的剽悍的黧黑的火热的有力的男性胴体;一具是纤巧的细滑的柔嫩的红润的但同样火热的有力的女性胴体。后面的情形则一样。只是,第二种比第一种慢几个节拍,慢一段时间。

这会,棚外是暴风骤雨,棚内则春光融融;棚外是冷凉浸人,棚内则宜暖怡热;棚外是凄苦荒芜,棚内则仙界梦境。这就是两人世界,可以浑然忘却一切。不管在何时,在何地,都能恍恍惚惚有如腾云驾雾,缥缥缈缈有如推波助澜。许久,活跃、剧烈、疯狂、交融。最后是复归于平静,死一般的平静。

他们“终于做了真正的夫妻”之后,是一段死一般的宁谧。再后呢?据老者讲述,他们是在已经做了几天真正的快活夫妻后;然后,一个什么时间、什么机会、什么条件下,男子才终于不再骗女子,“哑巴”开口讲了话,对她说出了事情真相,自家的难言之隐。可是,我的猜想,即便是当天晚上,男子忍不住地告别“哑巴”身份,向她坦白其真实情况,这种可能性也并非没得。总之,他们是终于互相袒露了各自的真面目,以及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女子先讲;不管是当夜还是以后,这是毫无置疑的。女子是个从北方南下的革命者,在一次偶然事变中被敌人识破,她拼命地逃跑,易容,换衣,拐道,转车,最后窜到了这样一个偏僻窈辽、荒无人烟的地方,敌人也跟踵追到了这里。眼看就得被敌擒获,她别无选择,投江遁死,凑巧为他发现,及时救下了。为了说明什么是革命者,什么是革命活动,什么是敌人,女子当时一定费了不少口舌,方才让男子有所懂得。男子也就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对女子亦由爱生敬起来。

女子讲毕,不知是当时还是过了段时间,男子在恢复自己并非哑子的实况之后,也向女子讲述了他的来历。原来,男子也是北方人,说到底两人还是彻底的老乡。从同一个地方远远走到另外同一个地方,真是缘分了。曾经男子在老家时,与他如花似玉的娇妻同在一个地主员外家作工。可恨的员外一直觊觎着他的美妇,终于趁个机会糟蹋了她。其妻悲愤欲绝,挂梁自缢了。男子亦悲愤欲绝,不久后冒险杀了那员外,并一把火烧了员外家院,逃出乡来,一直在外漂泊,流窜。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只好佯装成哑巴。如今,“俺们都是他乡碰老乡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男子动情地对身边这个既漂亮又有文化气质的,给他带来性爱、温存与生机的女子诉说着。

对这女子的长相,男子当初便感到似曾相识。可那只是意念中一瞬间的疑虑,并不久久放在心上。此刻,随着男子的诉白,女子的面颊一片煞灰,继而甚至阴冷得发紫,男子也未太注意。即使心中还有所疑虑,也不过以为她身体不适,或气候使然。在男子讲完他的故事的当夜,他向她提出性要求,她第一次拒绝了。她还拒绝与他睡在一张地铺上,似乎是避犹不及。自双方第一回有那事以来,男子是第一回被迫再次走出棚外,在星光月色下落榻。他虽有点蹊跷,却并无巨变将至之感。翌日大早,当其酣梦初醒,兴步入屋时,他惊异与失望地发现:她不见了。他发癫般地在附近寻找,河滩、小丘、草坡、村口,都能听到他嘶喊的怪声,绝望而痛苦之极,有似于鬼哭狼嚎般恐怖,在清朗的江晨间回荡。他的精神崩溃,情绪败坏,头发凌乱,喉咙嘶哑,不吃不睡,最后才找到她留给他的答案,或者说唯一一件纪念品:在棚壁上,她用刀刻着几个字:“我是XXX(他杀死的地主)之女。”而靠刻字的棚壁的泥地上,刻字的那把菜刀扔在那,于晨曦中熠熠耀着寒芒。

他全知道了。他傻眼了,耷拉了,蔫瘫了。命运怎么会如此奇怪,如此捉弄他,如此同他开玩笑?他全知道了;可他更想不通了。很有一段时间,他神经不正常似的,或无头苍蝇般东奔西闯;或喃喃自语,时泣时笑;或形如土灰、呆若木鸡,不开言亦不动弹。也许他在等她回来,但她永远不可能回来了……

这段时间过后,他又恢复了往日的缄默(与做哑巴区别并不大),孤寂地过着日子。他常常独坐江边,守着潮涨潮落。他一边毫无表情毫无感觉地看着天地景观同他无干的变幻,听着自然万物点点滴滴的声响,一边吹奏着他那凄楚、悲伤、浑厚、醇重的古箫。尤其当夕阳弥江、日薄西岭时,云霞灿烂,渔舟归乡,再伴上他箫音间的悲思恸诉,于晚景中注入一股低郁的基调,这种哀矜之状,是让人见过后久久无法忘怀的了。有时自然界还会有彩虹高悬,鲜艳夺目,美不胜收,引人遐思。而此刻的箫声,则反衬得愈显苍凉,冷落。纵使芷草野蔓中的蟋蟀、苍蝇、蚱蜢、螳螂等虫豸生灵们,也似乎受了这种氛围的强烈感染,三缄其口,鸦雀无息起来。唯有单调重复的涛声浪响。

听老者说,此后那女子一直没回来。那男子则一直孤独地住在那小棚内。一岁又一岁如水般流过去了,光阴被抛掷于河水里,消逝在大浪淘沙、滚滚东去的意境中。再往后,老者不用讲了,我们也不用听了,不用写了。以后便没意思了。以后,那男子是否离去、是否搬进村中、是否尚健在、是否老死此地(对于他则是客死异地),我们都不知道,也不愿意知道,不必要知道。

当初,在鄙人作为还未发蒙的稚童听这故事时,除了觉得它奇异、神秘外,心扉间并无多少触动。孩子的心底,故事只有好听与不好听两类。而如今,当我再次回忆这个故事,并要拿它正式弄成篇什时,我脑海里萦绕的,则几乎全是《渔舟唱晚》似是而非的余韵。尽管,故事里的男子吹的箫,并非用的《渔舟唱晚》古曲;但我想,其精髓,其情感,其特质,那总是大同小异、不谋而合的。因此,当开始动笔写它,以及写的过程中,直到最后写完,我觉得:这题目是安定了,而且我相信这题目也挺不赖;不管里头写得如何。我有这份起码的自信——我算不得一个很自信的人。

再直到正而八经写完此小说,并加以修改润色,将要抄誊好往外送走试试运气时,我又突然想起:莫非这男子就是对我讲该故事的那位老者?甚至,读者会提问:甚至,“他就是作者你本人?”

很有可能。都有可能。

只是老者早已作古。

我呢,还是青年的学生。

而上演这场故事的那片古渡,离我的老家不过两三里地。笔者去年南返度寒假时,还特地抽空到那里去了一趟,以拜访这位沉默是金的自然老人。届时,尽管河滩仍然未有人家,未尝开发,却已经焕发出一线天然的生机了。这便显得不如当年萧条、孤苦。至少,比故事中要好一些。冬日已尽,开春在望矣。

而渔舟唱晚也仍然有,且能较往昔更多地听到。

而且,这调子亦更欢快、愉悦。

(此小说1996年7月26日——8月24日初稿于北京,1996年9月8日——9月14日修改于北京,2002年2月16日——2月23日定稿于南宁。曾获1998年度人民大学文学奖一等奖。)

同类推荐
  • 古代楹联

    古代楹联

    本书汇集中国历代楹联,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并包括楹联的注释和简评。
  •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散文分册)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散文分册)

    本书分为“怀念”“新解读”“写朋友”“读书乐”“爱生活”“人世间”“少年游”七个部分。选入的散文比较宽泛,不局限于游记、抒情、记叙,亦将哲学、历史、文化、科学各类文论和随笔选入,并包括书评、影评、议论、杂感、演讲等,这些应用类文章不仅对中学生、大学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更有利于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编者在每篇文章中依旧有选择地写出精练的点评,文后还特别写有分析短文,并设有“延伸阅读”板块,供读者深入解读。读者可以在阅读中掌握生动活泼的遣词造句,体会独特的思想和思考角度,从而领悟到另类的“形散神也散”的散文真谛……
  • 难题解答大讲座

    难题解答大讲座

    奥林匹克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已成为人类战胜自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说,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
  • 肖飞诗选(勇士也抒情)

    肖飞诗选(勇士也抒情)

    李子迟,原名肖飞,生于湖湘之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专业毕业,曾系大学教师,现居北京,自由撰稿人。著书多种。主要有《中国超级大学》、《道可道》、《战地记者》、《问世间情何物》、《谁将被淘汰》、《就业的革命》等。
  • 浅草青青

    浅草青青

    本书是宁夏名校作文大观系列银川六中卷。收集了银川六中初一到高一的学生作文。
热门推荐
  • 林中晨曦

    林中晨曦

    很多年前,头顶的白炽灯晃眼到和你对我的鄙视眼神不相上下很多年后,头顶的白月光朦胧到让我以为你的注视中竟有一丝怜惜叶晨一路追逐等待是因为他是她所有的渴望李林柯看似狠心的离开是否另有原因再次回来不过是因为他想在黎明到来之前看到枯木开出花来现代都市到校园情节总有一部分是你向往的模样
  • 剑修风华

    剑修风华

    剑阁弟子风华,进入秘境后被大能送往三千小世界,后回到修真界。道心逐渐坚定清晰。成证大道的故事。
  • 最美的时光看见你

    最美的时光看见你

    星光学院——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贵族学院,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圣地。九大家族——空桐家、言家、安家、上官家、夏家、左家、冷家、悦家、风家十二位主角,数一数二的明星?强势的家族?他们会掀起怎样的风暴?备注:打书名的时候把转身打成了转生,很抱歉,开始已经改不了了,因为是系列文,所以下一部小说我会把名字写好的,再次说一下,书名是《转身遇见我之我们在一起吧》。
  • 筱筱一慕

    筱筱一慕

    [从校园到礼堂,从校服到婚纱]八年的时间,教会了她和他很多:懂得了珍惜对方,理解对方……明白了相聚不易,相守很难……
  • 薛武大唐

    薛武大唐

    穿越大唐,他该何去何从,看似平静的生活,实则暗凶流动。女人称霸的大唐,看他如何步步为营。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平原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平原

    本书主要介绍了平原的形成、类型、特点等,并对它的治理开发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 豪门娇妻:替嫁小甜心

    豪门娇妻:替嫁小甜心

    沐家和顾家的联姻已有17年,却不料顾家老二在5年前突然出了一场车祸,从此双腿不能走也不能人道。沐家为了不让自己宠爱的孙女过去受委屈,直接选择让妹妹代替嫁过去。却没想到当沐家不受宠的小孙女嫁过去之后备受宠爱,无论参加任何活动,只要有他过二少身边必定会跟着他的甜心小妻子。
  • 全能皇妃

    全能皇妃

    她是左相之女,有着倾世之貌。他是废后之子,绝世丑颜,痴傻呆愣。一次次的相遇,令她一见倾心。然而就在他们打算在一起的时候,她却忽然知道,原来,他的痛苦居然都是她一手造成!
  • 极道修神者

    极道修神者

    都市异能,斩妖除魔,傲立巅峰,破碎虚空,方证神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