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34600000026

第26章 钱学森

“火箭俱乐部”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在上海。在北京读完小学后,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中学,1929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铁路机械工程专业。1934年他又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留美公费生,次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并获得了硕士学位。之后,钱学森又慕名来到洛杉矶市郊的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该系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生在当时是研究航空科学的顶尖人物,后来被誉为“超音速飞行之父”,钱学森成了冯·卡门教授的博士研究生。

在冯·卡门教授的影响下,钱学森对火箭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参加了由5个人组成的研究火箭小组,名为“火箭俱乐部”。在卡门教授的热心培育下,仅有5人的“火箭俱乐部”成立一年来,已经开花结果了。钱学森的《火箭发动机喷管扩散角对推力影响的计算》及同伴对火箭发动机的一些实验结果的分析,在《富兰克林学会会刊》上发表了。这些研究成果立即引起了美国科学家们对火箭技术的重视,美国政府对他们的研究也密切关注着。在研究的基础上,“火箭俱乐部”的成员们又在雄心勃勃地进行着实验,他们在地面上安装测试着一枚自己做的小型火箭,他们在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危险之路,稍有不慎,后果则不堪设想。有很多次,火箭发动机因故障喷出的臭哄哄的有毒气体,搞得大楼乌烟瘴气。

为了降低给大楼带来的危害,火箭小组搬到了一个无人使用的水泥平台上。不料,实验中接连发生了两次意外的爆炸,特别是第二次爆炸力非常大,竟然把一个定位部件深深打入墙壁内。自此,周围的人们给“火箭俱乐部”改了名,叫做“自杀俱乐部”。在多次危险的试验中,对火箭技术的研究日益丰富起来。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乌云飘到了美国上空。俱乐部的成员分散了,大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着战争。钱学森作为侨民,在取得博士学位后继续留校任教。1942年,德国人成功发射“V—1”导弹的情报,着实把盟国吓了一大跳。这个7.5米长、2.2吨重的铁家伙,最大射程可达370千米,飞行时速为600千米,无疑,这在当时是十分可怕的打击力量。美国军方立即联想到加州理工学院的“火箭俱乐部”。

钱学森受委托进行重大的军事科技研究。首先,钱学森等人分析了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的可能性,提出了3种火箭导弹的设计思想,并整理成一份详尽的报告。这份报告如同一支兴奋剂,给沉闷的美国军事科学研究带来了勃发的生机,军方首脑们纷纷传阅着报告摘要,他们透过报告的字里行间,看到了战争之神手中那把银光闪闪的利剑,看到了一种新的威慑力量。于是,这项被誉为“美国导弹先驱”的计划被迅速推上研制的轨道。

二战结束时,美国空军在一份绝密报告中承认:“钱学森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称钱学森“对建造美国第一批导弹起过关键性作用,是使美国空军飞机从螺旋浆式向喷气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的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的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

5年后,钱学森的研究工作已经极大地前进了,他的关于核火箭的研究论文震惊了美国的科技泰斗,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无法想象的新天地,重新唤起了人类开拓宇宙空间的火一样的热情。钱学森设计的是一个重约5吨,长27米,箭体中间有一对短小飞行翼,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6万千米的细长的火箭。这种装有特种混合燃料的火箭,发射的最初速度每小时约1.2万千米。火箭所携带的燃料可维持几十分钟,发动机停止工作后,凭火箭巨大的惯性还可继续升高90千米,数分钟内,就能够滑行2000多千米之遥。

世界为之轰动了,各地的报刊纷纷报道这一“惊人的火箭理论”,同时刊登钱学森的大幅照片,一些出版商还争先恐后地推出有关这位中国火箭专家的连环画。这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和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回国效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了美国,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决定回到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而当时的美国正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而钱学森被怀疑是共产党人,被美国军事部门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钱学森气愤至极,并以此作为回国的理由。1950年,就在钱学森赶到港口准备回国时,却被美国官员拦住,关进了监狱。钱学森被美国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中国,中国科技界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极为关心,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了钱学森。1955年,经过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钱学森终于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钱学森回国后,受到了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在国内考察了大量实例,祖国大地欣欣向荣,回荡着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隆隆脚步声,引起了钱学森灵魂深处的强烈共振。一种盼望新中国强大的愿望,促使他上书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发展中国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钱学森为委员。1959年10月,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了,钱学森任院长。那是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年代,除了几间旧房子外,一无所有。当务之急是培养新中国第一代导弹人才。他组织有关专家一起讲课,让大家边学边干,迅速提高。在钱学森的带领和努力下,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1960年10月,我国第一枚国产近程导弹制造成功了,它精确地击中90公里外的目标。当天的庆祝会上,聂帅激动地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这将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一系列科学试验的成功,使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它标志着国防实力的增强,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相继造出了导弹和原子弹之后,国防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是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组成有实战价值的威力巨大的核武器。这个课题,也堪称当时世界国防尖端科技中的一个重大课题。钱学森参与了这个课题的论证,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明确表明了必胜的决心和信心。经过艰苦的研究、改进和制造,我国导弹核武器的一切试验准备工作就绪。大家都期待着试验一举成功,因为这是导弹运载着原子弹在本国国土内进行飞行爆炸试验,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如同死神从一个国家头顶擦过,稍有疏忽,后果将不堪设想。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确保了试验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凌晨,一枚乳白色的火箭载着原子弹从布丹林沙漠冉冉升起,平平稳稳地朝罗布泊核试验场飞去。很快,千里之外的核试验场传来喜讯: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准确实现核爆炸。大漠又腾起一朵绚丽的蘑菇云!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美国用了13年,我国仅用两年多。这一成功震惊了世界,从而确立了中国是拥有核武器的大国的地位。在发射现场,聂帅与钱学森相互拥抱着。领导着国防科技大军的元帅和著名的科学家同时流出了喜悦的热泪。与此同时,钱学森还为我国的人造卫星上天倾注了大量心血。到1970年,经过了5年的风风雨雨,我国的卫星工程艰难地按预定计划接近了光辉的尾声。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撒下了激越的《东方红》乐曲,再一次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

中国人的骄傲在钱学森的领导组织下,1980年5月的一天,中国又在新的高度上取得了又一个成功——向南太平洋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这个消息在美国产生了轰动效应。两天后,美国合众社向世界播发了记者罗伯特·克莱伯写的一篇专稿,题目十分引人注目:《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文中写道:“主持研制中国洲际导弹的智囊人物是这样一个人:在许多年以前,他曾经是美国陆军上校,由于害怕他回中国,美国政府竟把他扣留了5年之久。他的名字叫钱学森,今年69岁。在这个名字的背后,有着一段任何科幻小说或侦探小说的作者都无法想象出来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随着钱学森的年龄一年年增长,他的科学思维却越来越活跃。他把思维的触角伸向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不止一次地呼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结合,同时提出了技术美学新观念,甚至主张将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用于美学、文艺学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他说:“我们应当创立一门新的社会科学,即社会主义文化学。文化建设需要总体的科学指导思想,需要统筹管理,才能够搞得更好。”

1989年6月29日,钱学森荣获该年度国际理工界的最高荣誉——小罗克韦尔奖章。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学者们暴风雨般的掌声,在大厅内回荡了5分钟之久,庆祝这位伟大的中国同行的名字与达·芬奇、牛顿等世界著名科技泰斗的名字一起,被载入《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录》这座人类文明的丰碑上。

钱学森一生默默治学,但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他所选择的,既是一个科学家的最高职责,也是一个炎黄子孙的最高使命。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在中国的国家史、华人的民族史和人类的世界史上,同时留下了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来路。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先行人,他不仅是知识的宝藏、科学的旗帜,而且是民族的脊梁、全球华人的典范,他向世界展示了华人的风采。

2007年,钱学森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的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同类推荐
  •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幻想思维(上)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幻想思维(上)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绿野仙踪(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绿野仙踪(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1.教育部推荐书目,语文新课标必读。2.特邀北京市特级教师王俊鸣老师为本系列图书撰写序言、著名翻译家李玉民老师撰写前言。3.多位名校特级教师联合推荐。4.本系列图书精选了国内近现代经典名著,以及宋兆霖、李玉民、陈筱卿、高中甫、罗新璋、李辉凡、张耳等多位著名翻译家的国外经典名著权威译本。深入浅出全方位解读经典,以专业品质为青少年打造高价值读物。5.提倡经典精读,引导青少年回归阅读本质。6.关于爱、勇气与梦想的奇幻冒险,让孩子从身边平凡东西中发现魔力,被誉为“美国版《西游记》”,入选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历经百年依然畅销。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追溯数学历程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追溯数学历程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 遨游系统的海洋:系统方法谈

    遨游系统的海洋:系统方法谈

    本书力求完整地论述了系统科学方法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系统科学的理论与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置于历史故事的背景之中,使之融理论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并辅以适当的插图、人物照片及各种图例等,将系统科学方法尽量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以供有一定知识层次的青年、大学生、研究生以及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者们了解、掌握和应用系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使之接受并受到启发,从而自觉地在实践中认识和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学科问题以及其他各类复杂的问题。
  •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健康饮食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健康饮食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丛书公共30册,是一套汉语与英语的双语丛书。丛书内容包括星宇迷尘、科普长廊、网络生活、网络前沿、电脑学堂、心灵密码、健康饮食、生命律动、体坛经纬、影视千秋等30个方面。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本套丛书把比较前沿的信息教育化,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英语的阅读能力。
热门推荐
  • 嗜心骨戒

    嗜心骨戒

    随着江梦和腹黑BOSS的相遇,神秘的面纱正一层层揭开……究竟是情缘还是孽缘
  • 最强人物召唤系统

    最强人物召唤系统

    你有千军万马?你有你家老祖?你有啥?没听见!没关系。我有最强人物召唤系统5.0系统爸爸,给我上我的各位大佬。宝儿姐跟我去挖坑埋尸
  • 上仙的逃妻

    上仙的逃妻

    那一世“诛仙阵”内“她”的到来助他破了“此阵”也让她成为仙魔两界“传奇”再次相见“她”是他“兄弟”的“救命恩人”“他”一眼就认出了“她”并强行将“她”留在仙界。她对他的“霸道、狠毒”厌恶到了极点,却为了救“心上人”的性命,答应嫁他为妻。一场豪赌,到底最后失了谁的心。
  • 我,萝莉球王

    我,萝莉球王

    前皇马球星周洋在一场国家德比中穿越了,这个世界和地球相似,但足球方面还只是刚刚起步......穿越就算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啊!一只身高一米五左右的平胸萝莉发出了她的无能狂怒
  • 拯救善良的少女

    拯救善良的少女

    唐七七在一次偶遇中遇见了同父异母的哥哥,通过哥哥知道爸爸是黑道老大,而现在是哥哥接手老大的位置,妈妈因为有心结不愿意回到爸爸的身边,于是哥哥瞒着爸爸跟他们母女相认。唐七七在学校是个沉默寡言没什么朋友的人,学习成绩也一般般,偶尔放学路过操场的时候会多看校草欧宇恒一眼,但是她却从不主动去搭讪。因为欧宇恒身上的光芒太耀眼了。看似无交集的两人却因为身处黑道的哥哥而有了交集,而七七的跆拳道教练也因为欠债被地下赛事的人抓去玩一个生死决斗的游戏,赢的人会获得一笔奖金来抵押债务,出这笔钱的人即将成为他们的主人,这等同于卖身。明明可以靠美貌,她却偏偏靠气质,明明可以靠身家,她却偏偏靠实力,看唐七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本文慢热,亲们要耐心哦!
  • 艺绝天下(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艺绝天下(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丛书》以感悟的方式发掘浅显故事中蕴涵的有关哲理,来帮助青少年朋友修心养性,提升智慧,做一个生活中的智者,拥有快乐的人生。
  • 三国之兵起西凉

    三国之兵起西凉

    一个从业两年的悲催律师,为了挣更多的钱,他不断的加班加班……一天,又是加班到了深夜,他十分疲惫地回到了自己的小屋,一觉睡去。可谁知他梦回三国……且看他在这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里特立独行,怎么在凉州搅动风云,进而席卷天下!
  • 落幕旁观者

    落幕旁观者

    一个叱咤风云商业界,却偏偏陷进她的感情网。一个酒馆的掌柜。两个人的爱情故事。“这杯酒叫弥补,谢谢你......”“挺好喝的......”
  • 问题狂锋

    问题狂锋

    总裁:他的工资就是用来交罚款的!老板:队内禁赛都等于给他放假!队友:能动手的时候他尽量不说话!对手:打架是不对的,但似乎为什么老想揍他?球迷:什么时候联盟会把挑衅球迷家伙驱逐出场?裁判:这家伙在场的时候我尽可能不吹哨!
  • 长相离梓檀传

    长相离梓檀传

    “他日,我若真的无法摆脱这季府的魔咒,无福消受这莫大的皇恩,你又当如何?”季言钰看着怀中早已陷入黄粱美梦之中的少女,没了平时的俏皮可人,更多了一分恬静清雅,不禁轻叹一声,拢紧这雪貂狐裘披风,将怀中少女抱紧。“此生只愿拥你看这世间万物瞬息,见那四季轮转,而你我,永不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