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41100000030

第30章 防御战斗

在开始这一节前,还得延续第五章的话题,古代所谓的军阵到底是什么?中国军事科学院的专家刘庆认为:“阵法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战斗队形。”刘庆的这种说法过于片面,阵法可不仅仅是战斗队形,更应该说是战斗部署,甚至可以说是作战体系。

那么什么是阵地?所谓阵地就是为进行战斗,兵力兵器所占领的位置。

结合以上两点,可知所谓防御体系就是在一个区域内由多个阵地及附属部分所构成的防御战斗部署。作为一个防御体系来说,有两个关键词是最基本的,就是正面和纵深,即使加入空军或其他作战要素,也不过是增加一个维度或增加多个维度而已,不会改变正面和纵深这两个基本属性。在这个基础上很明显,进攻战斗可用两个词组来表述:击破防御正面,击穿防御纵深,反之防御战斗就是抗击敌方对正面及纵深的突击行动。

战争能不能被教授?法国元帅福煦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固然是最好的方法,但在没有战争或不能亲历战争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学习战争。1815年后的普鲁士军队将近半个世纪没打过大仗,可在普奥和普法战争中他们却一举获胜,就是得益于对战史和战例的研究,从而出现了沙恩霍斯特、格奈泽瑙、克劳塞维茨等一批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就说:“史例可以说明一切问题。在经验科学中,它们最具说服力,尤其是在军事艺术中更是这样。”本章下面的两节就是试图通过战例分析,对防御、进攻战斗的各个阶段分阶段进行讲述。

防御战斗可大概分成这么几个阶段:前哨战,出击,抗击,反击和反冲击,追击(退却)。

前哨战很容易理解,即在防御体系之前的侦察、警戒地域发生的战斗。一般发生在双方的侦察分队或警戒分队之间,前文提到过的长平之战中赵军裨将赵茄被秦军斥候斩杀就是发生在双方前哨战时。本节对这个问题就不加以阐述了。

一、出击

出击是指在敌方展开攻击行动前或敌方冲击受挫后展开的进攻行动。一般在敌方集结、展开攻击队形前或敌方对前沿冲击受挫后,抓住敌方立足未稳、队形混乱、孤立突出、指挥失调等有利战机而进行。应该说这并不是一个在防御战斗中必然出现的阶段,更应该说是指挥官对战场局势的深刻理解和充分把握而出现的先制性或反制性行动。

2200多年前,魏国名将张辽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出击战斗的经典战例。

张辽破吴——合肥之役(第一阶段)

在逼迫刘备分得荆州三郡后,踌躇满志的孙权移兵攻打合肥。前一年孙权先拿下了庐江,擒获了朱光及人口数万,这一年又分得了荆州三郡,运势大吉,应该说孙权是带着一个成功人士的自信来到合肥的,只是在合肥城下,魏国“五子良将”的老大张辽给他好好补了一下军事学的基础课程。

守合肥的是张辽、乐进、李典三将及7000士卒,孙权方面据说是10万人,这个说法出自《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魏国人的说法自然有夸大的嫌疑,孙权是从荆州战场转移到淮扬战场的,在荆州对抗刘备、关羽时吕蒙所统领兵马不过两万人,鲁肃为一万人,孙权在陆口为诸军节度亦应有两三万人,鲁肃为东吴常年对抗关羽的军区司令,没有参加合肥之役;又合肥之役,凌统为右部督,怀疑左部督应为吕蒙,以此计算左右两部各为两万人,加上孙权自己的亲卫部队,东吴军应在五六万人左右。不过比起曹操留下的七千人也不少了,兵力对比高达(7—9):1.

大家都知道,曹操留下张、乐、李三人守合肥的同时留下了一封信,信上说:“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啥意思,张辽已经解释过了,在吴军合围前先干他们,干完了再守,方可激励士气,确保防御安全。战术设计当然没有问题,只是你想先下手为强,也得看吴人给不给你这个机会。合肥之战可绝不是出城先列阵再打,要这样张辽的八百人还不够吴军塞牙缝,只有使用袭击战法。

话说第二天一大早,张辽招募了八百敢死之士后就蹲在楼上开始看风景了,他也愁啊,东吴阵营里吕蒙、甘宁等一干猛人的厉害他去年就已经领教过了。庐江经营数年,被这帮家伙一鼓而破,那会他带着援军才走到半道呢,这帮家伙不可小觑。这帮能征惯战之辈会露出破绽让我张某人出击吗?说实话,张辽自己也不是很有信心,昨晚的那番话不过是激励士气,安定军心罢了。既受国恩,有死而已,张文远越想越愁。

此时,吴军按照围城的部署,各部兵马开始移动了。站在城楼上的张辽瞬时石化了,张大嘴半晌合不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城下数里外的东吴军乱哄哄的像个菜市场,各部围城的部队都急着开拔,那样子好像谁先占了进攻出发阵地谁就登上了合肥城头立了头功一样,结果弄得警戒、掩护部队被甩在后面,挡了个严严实实,无法就位。天赐良机,张辽一路小跑下城一路想着:要是吕蒙指挥哪会有这等场景。

说时迟那时快,张辽率领八百精锐一阵风般杀出合肥,直扑吴军。史籍没有明载,我们不知道张辽这八百人是什么样的兵力构成的,是怎么结阵的。

现在的电影上看到的古代战阵的画面,无论是美国的大片还是国产的制作,肯定不会真实出现在以前那个年代。那种一拥而上,接战后就展开混战的画面看着气势庞大,却并不实用,如果当时的战争就是那样进行的话,也没有必要训练军队了,直接找几万个身强力壮的人发给兵器就可以去打仗了。任你武功高强,在战场上脱离了自己的军阵后,其存活的概率几乎为零,就好比现在的坦克,单个坦克在战场上的存活时间只有2分钟,而一直在己方的作战体系内行动其存活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张辽想要袭击成功并全身而退,就必须始终保持其战斗阵型,不能让吴军冲散,分割,一旦阵型被割裂就意味着全军覆没。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推测出他的阵型和战法,我个人认为,其步兵方阵为空心方阵,由25×8的长戟兵构成方阵最前列,由三个28、26、24、22人组成四列剑盾兵构成方阵的左右后三个边,最内层是200名弓弩手,李典居方阵中央指挥方阵防御,张辽亲身率领一百重骑兵或突前主导进攻或分成两翼掩护。阵型看起来是方阵,实际上使用的是锥形阵的突击战法,毕竟杀出城去不是去防守而是去破袭。

首先接战的是好不容易刚刚到位的警戒、掩护部队,嗯,刚刚到位的这支吴军倒了八辈子血霉,还没来得及展开队形就遭了当头一棒,数十名士卒被杀,两个尉官授首,直接被“张旋风”给冲散了。我们虽然是事后推测,但东吴军的警戒、掩护部队在张辽出击前没有到位却是铁一般的事实,要是到位了拉开了阵势,哪有被张辽轻易穿透的道理。

初战告捷,八百壮士士气大振。东吴后面的部队根本没想到张辽胆子这么壮,居然敢先发制人,防御工事都没有设置,什么鹿角、拒马、壕沟统统没有,仅仅修了点垒墙之类的玩意儿,本来就是啊,对东吴子弟来说我们是来砍人的,谁也没想过会先被人砍,要弄防御工事干什么呀?土墙、木栅加上无准备的士兵,这些哪挡得住嗷嗷直叫、一心要吃人的张老虎,只在刹那间,营垒就被冲破。

要说张辽冲击的目的性非常强,其目标就是孙权,这么大的麾盖,目标太明显了。估计张辽对当年关羽在白马的那次“斩首行动”羡慕不已,一直就想仿效,这不,机会来了。呵呵,刚才只是笑谈,张辽搞突袭自然要选择价值最大的那个目标,不用想自然是孙权。用现在的话说,很有点特种作战的味道。

远远望见张辽杀过来了,孙权的脑子就短路了,这剧情不对啊,我带了好几万人来砍你,你张辽应该窝在城里才是啊,怎么就敢带了不足千人就杀过来了呢,而且转眼就快杀到我面前了。脑子短路的人腿脚是不灵活的,幸亏周围的侍卫们反应还算快,七手八脚、连拉带扯地把孙权弄到了边上的小高地上,亲卫队迅速摆出长戟兵在前的抗骑兵冲击张辽的方阵。

现在张辽得瑟了,在高地下耀武扬威。只是此时张辽的做派却让人纳闷,你在东吴军阵正中心就打算赖着不走了吗?难道就不怕被人家给包饺子?正当作者刚有此疑问,东吴的中军及后队就在令旗指挥下把正得瑟的张辽军团重重包围了。

难道张辽脑子真的进水了吗?很有可能,只不过他后来又大发神威带着部队冲出了包围圈而已。

然而可能性更大的是,他是故意的。

如果张辽是脑子进了水,那战后小兵们肯定还是会把他奉若神明的,太厉害了啊,重围之中几进几出如入无人之境,然而乐进、李典肯定不服,特别是乐进,这也是个杀人如麻、久经战阵、惯于先登陷阵的主,一样是同行中的高手,凭什么服你张辽啊?你都把部队带进绝境去了,只不过运气好再加东吴人太菜,被你来了个绝地大反击罢了,差点就全军覆没了。但《三国志》上说了“诸将咸服”,乐进也服了,可见不是张辽脑子秀逗了。

那只剩下后一种可能,张辽是故意的。为什么张辽非要把自己处于一危险境地呢?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战争的目的说起。战争行动都带有明显的目的性,那么出击作战的作战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打乱敌方的进攻部署。张辽此次作战不是去杀人放火,也不是去斩首孙权,就是为了达成破坏东吴军的进攻部署这一目的。

那么,破坏敌方进攻部署应该打哪呢?有两个,一是把敌方准备进攻的部队打个稀巴烂,敌方自然就没法进攻了,不过张辽显然没打算用鸡蛋去碰石头。二是把敌方指挥中心打个稀巴烂,敌方自然也没法进攻了。东吴军指挥中心在哪?孙权处。所以张辽的目标是孙权,但不是去斩首孙权,当然啦,顺便能达成这个附带效果的话张辽也不会拒绝,只不过现在不行了,孙权已经躲进长戟方阵里去了。

当张辽刚逼近,孙权被手忙脚乱弄上小高地那会,整个东吴军失去了指挥,在那个时候张辽军团返身再杀出去那是易如反掌。如果这时候就回去,是最安全的,从作战行动本身来说也不失为成功。可是不能走,走了以后会有更大的危险,作战目的没有达成呀。被狠狠抽了一巴掌的孙权很容易从暂时的混乱中恢复过来,恼羞成怒的孙权会干啥?报复呗,挽回刚才失去的面子。此时东吴军的攻击部署并没有被打乱,合肥城很可能会遭到比预计更凶猛的进攻,说不定还有追兵会紧紧盯住尚未回城的张辽军团,尾随而至,战局将不堪设想。

经过刚才的厮杀,张辽已经对东吴军的战力有了大致的判断,不过如此,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去完成他的计划——把东吴军的二梯队吸过来,如果能把一梯队也吸过来那是最好不过。吸引敌军,破坏敌军的部署,并战而破之,这才是张辽此次出击要干的。刚才只是把你孙权抽疼了,现在则是要把你打服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震撼效果,你孙权才会老实。

所以张辽在小高地下来回驰骋,嚣张至极,一副欠扁的架势。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孙权敏锐地抓住了“战机”,指挥他的二梯队——后军包围了张辽,一定要把姓张的千刀万剐方解心头之恨,于是东吴后军蜂拥而至。

在之前“包围”这一章就讲过,包围不是把敌人围起来就完事了,你要么压缩他的防御圈,要么分割他的防御圈。现在的张辽看起来像是砧板上的一块肉,却是块刺猬肉,从哪边咬都不好下口。用长戟兵打头,扛得住张辽的重骑兵,却防不了方阵里面的弓箭手;用剑盾兵打头,防得住弓箭却扛不住重骑兵冲击;张辽军团最容易被弓箭手攻击的弓箭手有最内圈的剑盾兵替他们挡箭雨,另一容易被攻击的长戟兵前又有身穿重甲、马披马铠的重骑兵挡着。东吴后军是急着赶过来的,其又是按二梯队战斗队形配置兵力的,主要就是剑盾兵和弓箭手,中军的长戟兵和他们挤在一起,在包围张辽的最开始并不能形成有效的围攻部署,使得一时间战斗队形极为混乱。几个回合下来,东吴军连连吃亏,孙权意识到这样不行,必须调整围攻部署,得让后军的剑盾弓箭对付张辽方阵后部的剑盾弓箭,让中军的长戟兵夹杂剑盾兵对付张辽的重骑。

张辽可不会让你孙权调整部署,已经占够便宜了,此时再不走就走不掉了。方阵里的李典也是心领神会,指挥200名弓箭手对重骑兵正前方一轮齐射,总共就25人宽的正面,200支箭的箭雨还是相当密集的,当箭射出的同时,100名重骑兵顺势突击,转眼间被弓箭射得鬼哭狼嚎的东吴长戟兵就被砸开了个口子。

只是,只有张辽带了几十个重骑兵突了出去。这咋回事?步兵方阵压根就没跟进。肯定不跟进嘛,你重骑兵跑那么快,步兵方阵还得等弓箭手再往后一轮齐射,压制住方阵后方的威胁,然后收弓箭,再跟紧方阵冲击的步伐前进,哪里会跟骑兵一起跑啊。这时有心理素质差的小兵着急了:“将军你不要我们了啊,你跟李典有仇想公报私仇也不能让我们小兵垫背啊。”

这就给了陈寿一个树立先进典型的机会,他写道:“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舍己为人的大英雄啊,这形象太伟岸了,不过几百年后有个叫张须陀的就是这样舍己为人而战死的。张须陀和他本家张辽可不是一回事,人家遭遇的情况是计划外的,张辽这是计划内的,你们不喊我也会杀回来。不杀回来原本的大胜仗就会变成大败仗,孙权军的气焰会更嚣张,这可不行。张辽带着部队直接兜转马头又是一个冲锋。

杀回来就简单了,从后方突进去不用再面对马儿们最害怕的长枪阵,刚才从正面突得依靠弓箭兵的火力支援才能达成奇袭效果,现在被冲散的东吴军压根就来不及再次结阵来扛他。等到张辽和大部队会合第二次兜转马头时,张辽惊奇地发现他的正面没人了。

玩了一上午,张辽的毛都没捞到一根,自己这倒是伤兵满营,就算孙权有心再战,弟兄们也不干了,二梯队玩残了,光靠一梯队怎么攻城?

还是休息吧。

二、抗击

早期的战争正面往往很宽,可以达到数千米,而纵深却很薄,只有几百米,一旦正面被突破,缺乏厚纵深保护的军阵往往就会崩溃。所以随着军事思想的发展,纵深越来越被军事家们所重视。这很容易理解,较厚的纵深不但使进攻有了更大的强度和更长的持续性,也使得防御更加坚固。中国在这点上的认识远远早于西方,第五章讲到的“吉达斯浦河会战”就是宽正面薄纵深这种战争较低级阶段里的典型模式。

这样我们就知道,抗击可分为前沿抗击和纵深抗击,都很好理解,一个是阻止敌方对前沿的突破,一个是阻止敌方对纵深的突贯。

下面这个战例可以说是个很奇特的例子,整个作战行动就一个阶段——抗击。

宁远之战

一般说宁远大捷都是说全靠红衣大炮,这个实在是有点不负责任了,本文顺便就驳斥下这种非专业的观点。这战不打算像合肥之役那样啰嗦了,要是从十三副铠甲起兵说起就又可以写一本书了,本文只从双方部署、战场区域、战法和战役得失等几个方面对宁远之战进行简单回顾。

1.红衣大炮到底有多大威力?

红衣大炮射程大约5里,射速为3分钟1发,这个是根据当时最训练有素的英军2分钟1发推算的。炮弹的威力嘛,据说“每炮所中,可糜烂数里”,如果按字面意思去理解,那这个肯定是扯淡,现在86式152毫米加农炮用杀爆榴弹也没这个威力,差远了,得让美军的M270A1型火箭炮一个齐射才能有这么大的覆盖面积。17世纪的前装滑膛火门点火式加农炮要那么厉害,后金早被明朝给灭了。实际上当时主要使用的就两种炮弹,开花弹用来打人,实心弹用来破甲(攻城),反正无论如何也没现在的迫击炮弹威力大(82毫米迫击炮杀伤榴弹杀伤半径约为31米)。

2.宁远城防

宁远城周长六里八步,高二丈五尺,城墙垛口高六尺,城墙基址宽三丈,城墙上宽二丈四尺,城墙四角仿照西洋风格筑炮台凸出于城角用来架设红衣大炮,炮口可随炮车270°旋转;城池共有四门,门座通长12.17米,宽13米,4门均建城楼,城门外有半圆形瓮城,外径32米,内、外均以条砖筑成;外有池深一丈,宽二丈,周长七里八步。另有两点,一是当时是酷冬,严寒的天气是城防的有力助手,二是通过大规模的“肃反”活动,努尔哈赤在城里的奸细已经被肃清。

3.努尔哈赤的部署及战法

努尔哈赤的部署和战法没有新意,就是古时攻坚战斗的通用办法。以楯车为先导,步兵和弓箭手躲在后面跟进;步兵要干好几个活:推车子,填沟,砍城,登城;弓箭手的任务就简单了,火力支援。后面是铁甲骑兵——“铁头子”,一旦步兵把城砸开个缺口,就从缺口涌入冲锋。

可以看出来,一梯队是由楯车、步兵、弓箭手组成,完成运动保障、破障、前沿突破任务,因为武器装备不及明军,弓箭手只能在楯车掩护下突前支援步兵战斗,压制城头的明军火力;二梯队由“铁头子”组成,在前沿突破后投入战斗,实施纵深突贯。另有少量火器部队提供远程火力支援。至于所谓楯车,其实就是当时的步战车,这是步坦协同作战里的坦克引导步兵冲击的战法。

4.袁崇焕的战法、战场区域划分及部署

袁崇焕和努尔哈赤相比,他有当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红衣大炮。但在战法上他也拿不出什么新鲜货,既然他深知和后金军野战是找死,那阵前出击他是万万不敢的,他深知只有死守才有一线生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层层阻击了。不过由于当时火器已经在战争中运用,他不必依靠兵力来进行阻击,可以用火力构成远、中、近三道阻击线。

从宁远城结构可知,一边的城墙长约820米,即战场正面为820米。护城池距城墙约140米,即此820米×140米区域为明军集火歼击区域,道理很简单啊,后金军到了这,得先想办法过护城池,或填河或架设简易桥梁,正是明军发扬所有火力实施打击的绝佳机会。

护城池到前方860米处,是明军国产火器——大小佛郎机、三眼铳、鸟铳等的射程,那么此820米×860米区域为明军中距离阻击地域。

再向前延伸1500米,是红衣大炮的射程,那么此820米×1500米为明军远程阻击区域,不过袁崇焕总共就11门红衣大炮,按照每个炮台放红衣大炮2门,另外3门作为机动,哪边城墙压力大就往哪边去,可知每面城墙最多7门红衣大炮投入战斗,每门炮要负责至少140米左右的正面宽度,远程火力还是比较单薄的。说到这个份上,所谓靠红衣大炮打赢宁远之战的论调差不多就可以熄火了。要是还不熄火,到战役简要经过中再说一说。

而140米线、1000米线和2500米线就是袁崇焕的三道阻击发起线,最后一条就是城墙下方的最后抗击线,由悬柜、箭矢、滚石、万人敌等近距离杀伤武器发扬火力。

最后袁崇焕命令总兵满桂守东面,副将左辅守西面,参将祖大寿守南面,副总兵朱梅守北面;满桂提督全城,分将画守,相互援应。袁崇焕则坐镇于城中鼓楼,统率全局,督军固守。见宁远之战城防火力区域划分。

5.战役简要经过及得失

明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二十四日,宁远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努尔哈赤首先攻击的是宁远城的西南角,古时的攻城战往往选择一个角作为突破口,道理很简单,突出嘛,便于围攻,不便于守军防御火力的发扬。可经验这个东西不是时时都管用的,努尔哈赤惊奇地发现对西南角的进攻会让他遭到九门红衣大炮的打击。他很快计算出对一面城墙的正面进攻他反而只会被七门炮打,那还等什么,换地方,攻南城。我们千万不能简单地以为他在声东击西,宁远城才屁大点地方,守军调动起来比他方便多了,更何况还有红衣大炮这样的超远距离控制武器。

现在战斗重新打响,后金军的楯车在距城2500米处占领了冲击出发阵地(2500米这个数字只是大约值,明的一里约等于现在的500米,红衣大炮的射程大约5里,为了书写方便,统统按整数算,反正误差也不大,所以读者们不必纠结这些数字问题)。冲击出发阵地的距离努尔哈赤战前都是探测好的,这些都是作战的基本准备工作,就不多说了。

2500米的冲击距离,对楯车及其掩护下的步兵、弓箭手来说,也就是三十多分钟的冲击时间。再次不得不说明下,我敢用生命担保,电视、电影里的宁远之战的战斗画面都是和真实不符的。后金军绝不会步、骑兵同时冲击。第一梯队就是步兵,当步兵弄出个缺口来,第二梯队的铁甲骑兵才会冲击,2500米的距离对骑兵来说也就是3到4分钟,步兵还在干活时,骑兵跑上去干嘛?挨揍吗?战争这东西其实层次感是相当分明的,一波又一波,非常清晰。顺便说句题外话,那些骑兵们是真正的八旗女真人,前面的步卒们是各个被征服民族由少量女真军官为骨干组成的、包括汉人。战后后金宣称他们损失了500人,这500人应该是指女真人,其他的损失没计,因为在努尔哈赤为首的女真人眼里,其他都不是人。

800多米的正面,以每辆楯车间隔10米来算好了,加上楯车自身的宽度,每列也就是40到50辆楯车,弄他个两三列,也不过一次投入100—150辆,如果每辆车能掩护30个人,投入的兵力在3000—4000人。

那么现在的画面就很简单了,后金军第一梯队推着楯车晃悠悠地前进,第二梯队铁甲骑兵在耐心地观看。对明军来说,他们在干什么呢?这还用问,红衣大炮开火呗。30分钟左右的冲击时间,一门红衣大炮能放10炮左右,7门,也就是70炮。因为打击目标是楯车,百分之百,用的是实心弹。如果明军射术够准,有50%的命中,20%的击毁,也不过是击毁楯车14辆,击伤21辆左右,后金步兵的伤亡不过在百人左右。这就是红衣大炮在宁远之战中发挥的大部分威力了。

实际上袁崇焕如果会使用这些炮,战果绝不止这些。他虽然是个军事天才,几年时间就从一介书生成为万军之帅,并打破了女真人不可战胜的神话,但宁远之战是他的初战,实际的战场操作经验为零。很明显袁崇焕没有仔细研究过后金人的战法,他不晓得阻击阻击,阻在先击在后,有阻才有击。既然有了远程大规模杀伤武器,那你应该给后金人设置障碍啊,让其楯车在运动过程中不时受到阻碍而被迫停下,拉长后金军的冲击时间,增加自己的射击时间,让红衣大炮充分发挥威力。

比如说从2400米开始就挖壕沟,200米挖一道,一直挖到800米线。9道壕沟可以让后金的楯车停9次,使楯车后的步兵被迫离开楯车掩护出来冒着炮火填沟、架桥,这样既可以打楯车这个静止目标,毁伤概率大大增加,又可以用开花弹打失去掩护的人员。再比如,每道壕沟之间的地面上再弄无数坑坑洼洼深度面积不等的小坑,让楯车不能顺顺利利地往前走,随时都有陷进坑的危险。如果再弄点拒马、鹿角等凸出的障碍物效果就更好了。这2500米路不让你们走个三四个小时决不罢休。三四个小时,意味着红衣大炮能把所有后金的楯车统统打掉。可惜的是袁崇焕不知道设置障碍的重要性,不知道“阻绝优于火力,火力优于兵力”这样的道理,整个宁远只有护城河这么一道障碍物,使得本可以凭借先进武器轻松获胜的战役变成一场血战、恶战、苦战。

后金军的三列楯车的兵力配置应该是这样的:第一列,担任砍城、填沟等破障任务的步兵和弓弩手及配属给弓弩手的大盾差不多是1:1;第二列,比例应该还是差不多;第三列,弓弩手及大盾占了多数;每列之间大约有300—500米的间隔。

当后金的楯车冒着明军火器的重重阻击来到护城河边后,第一个动作不是填沟让车子过去,而是迅速架设人员能过去的钩梯,让弓弩手在大盾掩护下前出占领射击阵地,开始对城头的明军进行压制射击。这个时候因为障碍的阻绝,楯车被迫停下,正是明军大小火器发威的时候,不进行压制射击,楯车将遭到严重破坏。

按理针对后金出的牌,袁崇焕应该指挥骑兵出击打击没有保护的后金弓弩手,可再骁勇之将现在也没这个胆,后面有女真数万铁骑在虎视眈眈,一旦出击,将遭到女真铁骑的毁灭性打击。

终于,在护城河边付出较大伤亡后,估计第一列的楯车大半被毁,人员伤亡近百,后金部队到达了他们旅行的终点——宁远城下,只是到达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现在后金施工队终于可以开始施工了,1000余名弓弩手在数百大盾掩护下与明军对射,而抵至城下的近2000名步兵在70余辆楯车掩护下开始用楯车撞击城墙,还用铁斧、铁锹、铁镐甚至手上的刀剑疯狂地砍起了城墙,其中一部分更是架起云梯攀城。整个战场除了枪炮声、爆炸声、喊杀声,还有浑厚的劳动号子声:“一二,轰;一二,轰。”

现在明军的压力开始大了起来,一方面要压制后金弓弩手,一方面还要打击后金施工队。一时间,矢石如雨,除投射武器之外,明军还使用高科技武器——悬柜和地炮(也就是地雷)对地面的后金士卒进行垂直和地下的全方位打击。没多久,明军惊奇地发现,后金的乌龟壳楯车还挺先进的,挡在上方的大木板挺厚实,砸不坏。这可咋办?

没关系,这难不倒古代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他们抬来百斤以上的条形石,“一二,放。”就砸塌一辆,一辆、两辆、三辆……慢慢地大部分的楯车都被击毁,当然其中很多是被易燃物点燃烧毁的。

后金的楯车大多完蛋了,那战斗该结束了吧?没有,这些一次性的“装甲步战车”完成了它们的使命,在它们的掩护下,后金步兵已经在城墙上砸出了70多个凹洞,人可以躲在里面施工了,城上扔再大的石头也砸不到他们了。其中两丈多高的凹洞有三四处,甚至有一处开始塌陷,袁崇焕本人也跑那去往缺口填石头了,城防岌岌可危。

在远处指挥的努尔哈赤见状大喜:“城将破矣。”马上指挥他的铁骑跟进,准备从正在塌陷的缺口突入。经验主义害死人啊,老贼酋忘了他刚刚因为遵循老式的经验吃的亏,天寒地冻的,砖墙里的土坯没彻底崩塌,加上明军补缺口动作迅速,性命交关不迅速不成啊,骑兵跑上去没用,冲不了城,只能当骑射手用,反而被红衣大炮趁机轰了几下(在冲击的时候顶多挨了7发开花弹,到城下射击时顶多再挨一轮),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只好退了回去。

铁甲骑兵是退了回去,可城下70多个凹洞里的后金兵还在施工,只要再让他们继续挖下去,到时就不是一个缺口的问题了。只要随便哪个口子一塌,女真骑兵再次冲击时拿什么去挡?刚才的事实证明了,红衣大炮是靠不住的,骑兵冲击到城下那点时间只够它们放一炮,7发开花弹对数万铁骑来说只是挠痒痒。当然啦,女真人一波冲击顶多两三百名骑兵,形成突破后,后续部队才会跟上,所以7发弹能打死个几十人就顶天了。

还好,明朝人的智慧是当时的努尔哈赤不能理解的,在此危急关头,继刚才的条形重石后,非制式兵器再次大显身手。火毬、火把、火棉袄、烧红的铁索等纷纷登场,火攻,这些燃烧武器的使用终于把凹洞里的后金兵烧杀殆尽。与其说是红衣大炮挽救了宁远还不如说是非制式兵器们挽救了宁远,所以战后这些火攻武器被取了个威风的名字——“万人敌”。呵呵,要是红衣大炮有这么威力绝伦,那应该把“万人敌”的荣誉称号送给它才对。

这下对后金军来说仗再也打不下去了,铁甲骑兵也不必再冲了,担任火力压制的弓弩手纷纷撤了回去。没别的,败了,明天再战。

但到了明天对后金军来说这仗也没法打啊,没攻城战具了,在前一天都被明军毁掉了。只能步骑兵一起冲击呗,可面对红衣大炮和明军其他火器,这些当兵的也不傻啊,没了楯车掩护,他们就是活靶子,一遇到射击就后退,再冲再退,如此反复。要说努尔哈赤也是气昏头了,明知没有取胜希望,为了发泄心中怒火硬逼着士兵去冲击,这些损失都是无谓的。

努尔哈赤的三个错误在文中已经讲述了,就不再提。至于袁崇焕,敢于坚持守宁远就是他最大的功劳,在城防战中除了定下据城死守,发扬大炮的作战决心和安定军心,鼓舞士气的精神支持外,他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当时的他对战争的认识还很嫩稚呢,还好宁远一战给了他学习的机会,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宁远战中明军对远、中、近程火力的运用,空中、地面、地下全方位的火力打击,加上非制式武器的有效使用,使得在宁远城下集火歼击区内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密集火力网,这才是战术意义上明军在宁远获胜的根本原因。

三、反冲击和反击

反冲击就是当敌方突入我方阵地时为恢复防御态势而采取的攻势行动;反击就是当敌方突入我方阵地后转为守势后为恢复防御态势而采取的攻势行动。

一般情况下反冲击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阻尖,固肩,封底,击肋”。非常好理解,见反冲击战斗。

不过,这不是绝对的,比如当敌方突入我方阵地后已抢占两翼有利地形时,再这样去打无异于自己找扁。还是要深刻领会岳飞那句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定要灵活运用,下面这个战例就是灵活运用反冲击歼灭突入之敌的典范。

女巫的火炉——第一次托布鲁克围攻战之4月14日的战斗

第一章第三节就讲到,在“二战”时的北非战场,隆美尔以劣势兵力取得昔兰加尼大捷,并顺手俘虏了英军两个指挥官尼姆和奥康纳中将,兵锋直指托布鲁克。

在之前的战斗中,下面的指挥官不能很好地理解隆美尔的作战意图,总是对其急突猛进的战法抱怨不已。到了后期,这帮家伙脑子开了窍,知道了发动貌似猛烈的进攻以吓唬英军的妙用,于是开始了迅速地穿插和包抄作战。只是这帮家伙和隆美尔的思路总是没能到一个节拍上,隆美尔让他们迅猛地进攻是有条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底线的,你再怎么吓唬英国佬都行,但一定要给人家留一条逃跑的路;真要分割了英军前后方的联系,把英军给包围起来,隆美尔的德军是啃不动的。人家兵多炮多坦克多,就凭这几千德军怎么去啃,噢,还有几个师的意大利人。只能摆出包抄分割英军的架势,让英国人逃跑后再抓住战机追击并顺手把一些小的能啃动的单位包围吃掉。

隆美尔手下那帮家伙心眼太实在了,看到英军兵败如山倒后一改早期的抱怨一个个争当起“先进工作者”,积极地猛往前跑。这样一来,德军先头越过了托布鲁克,占领了哈尔法亚山口和哈菲德岭,托布鲁克英军的退路没了,被德军团团围住,想要跑只有海上一条通道。是的,一点都没错,1万缺少弹药、补给也跟不上的德军围住了2.5万装备精良的英军,很滑稽的一个战场态势。更滑稽的是虽然战后英国人一再宣称托布鲁克的部队是得到命令死守的,但德军要是不切断他们的退路的话,我相信他们是不会坚决执行这个命令的,在800千米的撤退过程中“死守”这个命令已经下达过无数次了,没有哪次被真的执行过,英军坚信他们比远在千里之外的指挥官更清楚战场情况,保住命才是明智的选择。

现在隆美尔没有选择了,只有攻坚。攻就攻,这点难题吓不倒这个高傲的德国将军,只是隆美尔没想过,逼急了的兔子也会咬人,何况是武装到牙齿又无路可退的军队。

防守托布鲁克的是澳大利亚第9师、澳大利第7师第18步兵旅、英军第1和第7皇家坦克联队,以及溃败下来的英澳印混编单位。托布鲁克周围30千米长的边界线被称为红色地带,这条红色地带被一些带刺的铁丝围绕,里面共有140个防御据点,这些用水泥构筑的防御工事后面挖了很多很深的坑,每个坑里都可以装下20个士兵。红色地带的两千米以内是被称作蓝色地带的一片地雷区,地雷区内同样用带刺的铁丝网环绕。这些构成了整个托布鲁克的防御体系。可以看到整个英军阵内障碍物并不多,而且前沿没有雷区,其地雷阵是摆在阵内的。(这样的设置收到了奇效,因为本文不会讲之后的战斗,所以在这里简单说下,在4月30日的进攻中,德军被之前的英军前沿没有雷区这一假象所欺骗,装甲部队深入到蓝色地带,结果吃了大亏,17辆坦克被炸。)

1941年4月11日、12日,德军对托布鲁克实施了试探性进攻。在“长津湖战役”一节中就讲过,试探性进攻一般都是侦察,用兵力和火力实施,以求获得敌方火力点的详细情况。不过从后面的战事来看,德军的侦察效果并不大,没有搞清楚英军阵内的情况。

4月14日,德军第5轻装甲师师长施特莱彻将军指挥部队开始发起第一次进攻。在最前面的工兵分队惊奇地发现,前沿没有地雷,也没多少反坦克障碍物,那还等什么,坦克杀进去。防守的第一道防线的是澳大利亚第9师的部队,他们没有射击,甚至连人都没露头。不战而逃?

德军被之前的一系列胜利冲昏了脑袋,指挥官根本就没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没有遭遇抵抗?乐滋滋地带着部队就长驱直入了,在他看来这个头功是立定了。

当德军坦克深入了近2千米后,后方传来了激烈的枪声,澳大利亚士兵们动手了,他们成功地封住了突入德军的尾部,切断了他们撤退的通路。后续的德军遭到了顽强的抵抗,和突入英军阵地的先头部队失去了联系。

几乎在同时,德军两翼突然涌出来大量的英军,大炮在不到600码的距离对德军猛烈开火,德军坦克指挥官古斯塔夫·庞纳斯的指挥车被反坦克炮弹直接命中,其本人也当场丧命。很快德军就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当他们奋力突围脱离战斗后,已经有17辆坦克被炸毁,整个第8装甲营失去了75%的战力。

这次战斗后来被称为“女巫的火炉”,而从这一炼炉里逃生的一名德军军官在日记里写道:“我们是幸运的生还者。”

这次战斗中,英军通过预设歼击区域,引诱德军进入后以火力反冲击的方式猛击德军暴露而又薄弱的肋部,从而轻松获胜。而德军指挥官却鲁莽行事,轻率地一头扎进了陷阱,导致本方惨败。

事实上英军的陷阱并不是很难破解,这只是个小花招,德军在此战犯的错误和之前的志愿军59师是一样的,在形成突破后,都没有向两翼发展以扩大突破口,并巩固之,只知道大踏步地往前冲,结果被人家轻松解决。

我们看,当德军进至英军第一道防线时,英军没有抵抗,管他们开不开火,迅速在两翼占领阵地,扩大口子巩固阵地,作为德军第一梯队来说其任务完成了,之后的任务是第二梯队的,第一梯队不要那么积极主动地帮忙干活,然后第二梯队上前去干他们的工作,在已占领的英军防线越过第一梯队投入战斗,向前发展进攻。这样一来,战局会出现两个情况,一是没有开火躲着的澳大利亚兵与占领其阵地的德军发生接触,英军被迫提前实施原计划,虽然德军一梯队还是会遭到突然袭击,但损失可以降到最低限度,英军想要封锁德军底部侧击德军的计划就会流产;二是英军还是不开火,在德军第二梯队进入歼击区域时再发动,这样德军二梯队虽然会遭到突袭,但其后部有一梯队构成的坚强支撑点做保障,其侧翼是能够得到支援的,英军亦无法完成他们的计划。只要正确按照进攻作战的基本程序办,英军的作战部署都会被打乱掉,英军只能获得突然性这一个效果,但是德军前沿指挥官不顾基本的作战原则,贪功冒进以致惨败。法国将军、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安托万·亨利·约米尼就说过:“必须按照兵法原理进行战争。”美国人约翰·柯林斯在他的《大战略》里亦言:“历史证明:胜者基本都重视作战原则,而败者(不包括那些纯粹由于人力和物力原因而被击败的)则基本上不重视作战原则。”

反击其实就是进攻作战,所以在这不讲了。

四、追击(退却)

当抵挡不住敌方的攻势时,自然只能选择退却,脱离战斗的方法其实和进攻是一样的,交替掩护罢了,只不过一个是往前进,一个是往后退。这个就不讲了。

当敌方进攻受挫,出现溃退时,一般会追击敌军以求取得更大战果。如果敌军并未战败,而是有计划有组织地退出战斗,能否追击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为什么前一种情况要追击,是因为出现了有利的战机。只要敌军在退出战斗的过程中出现了有利于我的战机,自然可以追击。因此这一战斗行动并不是以敌军撤退是否有计划有组织为决定要素的,而是以是否有利于我来决定的。

张文远逞威逍遥津——合肥之役(第三阶段)

合肥之役的第二阶段没什么好讲的,就是孙权在合肥城下干瞪眼,愣是拿合肥没办法,在此略过。

之前就讲过,孙权在军事上其实是个菜鸟,在围攻合肥十余天未有成效的情况下,决定撤退。

也许是为了挽回之前失去的面子,孙权把指挥所开设在撤退部队的后方,亲自指挥全军,吕蒙、凌统、甘宁、蒋钦、潘璋等一干人拥簇着他,一大堆麾盖和鼓吹,乍一看甚是威风凛凛。实际上这帮人心里很清楚,他们主公不通兵法,可又是个二愣子,劝不得,只好紧紧跟随他,以防不测。这样一来,这些人的部队其实已经开拔了,可每个部队的主将却不在,都陪着孙权呢,将不随兵走,这是东吴军撤退时的第一个破绽。

另一边,陈武、宋谦、徐盛三人指挥各自的部队担任全军的后队,负责掩护全军撤退的任务。当是时,此三人地位相差无几,比资历,陈武、宋谦差不多,徐盛虽然嫩一点,可此人向来眼高过顶,谁都看不上。这三人弄在最后面,也没个统一的指挥,谁也使唤不动谁。可能孙权觉得自己亲自指挥断后,没必要让他们三人有个统一的指挥。可你又不知兵,能指挥出个花来吗?这是东吴军撤退时的第二个破绽。

孙权看着前军都走光了,于是就招呼掩护的三人,你们也撤吧。陈武老实,他殿后,让宋谦、徐盛两人先走。张辽之所以能成为名将,正是因为他拥有善于把握战机的非凡能力。在东吴军组织撤退时,合肥城中有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们呢,这正是张辽。

张辽揉揉自己的眼睛,看看远方已经不见踪影的东吴大部队,又看看正在依次撤出阵地的陈武、宋谦、徐盛,再看看挥舞马鞭,慷慨激昂、意气风发,一副指点江山派头的孙权,确信自己的眼睛没有出现幻觉。

于是正在撤出掩护阵地的东吴士兵们见到了他们最不愿意见到的一幕——张辽又来了,还带了好多人。上次是出来搞破坏,张辽就带了800人;这次不一样,这次是来砍人的,合肥城的7000人来了一大半,黑压压的一片。要说东吴军在场的人也不少,陈武、宋谦、徐盛每人都有2000人,再加上孙权身边的亲卫队1000多人,总数比起张辽来只多不少。

可张辽选择的时机好啊,这边东吴后卫部队正在组织撤退,那边主力走得飞快,不见了,而指挥所居然还没动,对,没动。当魏军突然杀出时,后卫部队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难道是给我们发路费吗?只一个回合,反应最快指挥部队返身接战的陈武就被魏军骑兵宰杀了。兄弟部队有难,可宋谦、徐盛部没有救援,反而跑了;当然未必是宋谦、徐盛两人胆怯,好歹也是东吴第一流的战将,只是部队开始逃跑了,裹着他们跑他们也没脾气。反正陈武已经掉了脑袋,不救他也不算个啥,可这两支部队一逃,直接后果是把指挥所给卖了,赤裸裸地暴露在魏军的冲击之下。刚才还是1.4比1,东吴兵力占优,转眼间变成了1比2,张辽兵力占优。

这会儿估计孙权是吓糊涂了,居然派人去叫主力部队回来,人影都不见了去哪叫啊,也难怪他,上次就被张辽整了个够呛,现在一看张辽这个煞星又来了,能不吓糊涂吗。还好他糊涂,旁边的人不糊涂,这帮人早知道他们家主公会出个状况什么的,都留在他身边呢。

先是潘璋带了几个人飞马就去拦截宋谦和徐盛的溃兵,都这当口了,远水救不了近火,先把眼前的部队组织起来再说,剁了跑最前头的两人后,溃兵止住了。这思路多清晰啊。凌统等一干人呢,直接带着他们的亲兵投入战斗了,啥都别想了,先把张辽挡住再说。其中的甘宁也是个硬汉,一边张弓射击一边居然还有空回头厉声高呼:“军乐队都死光了啊!还不奏乐!”这声断喝其实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这时潘璋带着宋谦和徐盛的部队也调头杀了回来,张辽的攻势暂时被遏制住了。眼看着东吴军逐渐在扭转被动局面,孙权又跑出来坏菜了,他,跑了。孙权逃跑也是有理由的,张辽第一波攻势被挡住后,肯定换招,不急于正面硬突,而是指挥骑兵侧翼包抄,不跑就被张辽合围了。

只是他这一跑,极大地影响了东吴军的士气,更是对整个战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凌统、吕蒙、甘宁、蒋钦诸将只能且战且退,护着孙权是重中之重啊,本来尚有可能挺住的东吴军队再也顶不住魏军的攻势了,战局急转直下,再无扳盘的可能。张辽抓住东吴军阵型松动的大好战机,急突,整个东吴军瞬间混乱,只有凌统带着人死死护着孙权跑,其他人都被魏军冲散,暂时失去了联系。当孙权跑到逍遥津的桥边时,洋相又出现了,这么要害的地方居然没东吴部队,桥已经被张辽部给毁掉了。为掩护孙权逃跑,凌统带着300亲兵返身再次冲向魏军,战胜没想过,要的只是时间,在击杀数十魏军后,300亲兵全部战死,凌统身被重创仅以身免。不过凌统部用命换来的宝贵时间使得孙权驱马越过了断桥,终于逃脱了。

《三国志·裴注》引用《献帝春秋》曰: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辽及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举军叹恨。

这就有点搞笑了,张辽第一次出击时都已经杀到孙权麾盖之前了,还要喝孙权下来干架,哪有没见过因此而不认识孙权的道理,可见此段文字是替孙权粉饰之词。

孙权要是镇定那么一点点再勇敢那么一点点,不跑,东吴军在暂时挡住张辽第一波攻势后,完全有时间组织部队构成保护方阵,以空心方阵抵挡魏军步骑兵的冲击。潘璋带着宋谦、徐盛的部队及陈武的余部就在旁边厮杀,主力部队亦在赶回途中,东吴军完全有机会凭借其优势兵力扭转战局,只是孙权实在缺乏一个优秀指挥官应有的素质。

纵观整个合肥之役,东吴战败并不是偶然。

首先东吴军师老兵疲,此次合肥之征在战略上就是一个错误。孙权在与刘备谈和后得到重要军情,曹操正在远征汉中,无暇东顾,因而挥师攻打合肥,想拣个便宜。可是他没想过他的部队出征时间已经很长了,先从江苏跑到湖北、湖南,在荆南一带就待了很长时间,又从湖南跑到安徽,士兵们长途跋涉又长期在外已经相当疲劳,况古时作战数万人长时间在外扎营很容易引发各种传染疾病,以疲敝之师伐有备之坚城实在不是很高明的策略。

其次孙权本人的军事素养又很成问题。从两阶段的作战情况来看,孙权对于军队的部署、调度和指挥都不及格。在进攻中部署有误,被张辽抓住机会出击;在组织撤退中问题更是严重,总共出现了部队行军序列脱节、指挥所过于突前、后卫部队盲目脱离岗位、没有建立梯次掩护部署、防御要点没有部队把守、本人面对险情应急处置不当等多个错误,又让张辽抓住了破绽把多于魏军的东吴部队一顿暴揍。导致在合肥之役中优势的东吴军反而惨败,大将战死,孙权本人都差点当俘虏。不过出现在孙权身上倒也正常,他这辈子就没真正打赢过一次,除了早期在各位老将的帮助下胜了次黄祖和擒了个朱光,其本身就没多少军事才能。

至于张辽,我们只能说其把握战机的能力确实是一流的,没有张辽出色的洞察力,魏军也无法赢得这场战役。

同类推荐
  • 火线王者:暗星国际神秘组织

    火线王者:暗星国际神秘组织

    她叫权蘅,出身不凡,平身的经历更不凡。她会架子鼓,会所有吉他,会篮球,会鬼步舞。她天性,就被一个“权”姓,培养为“天生毒姬”。她经历过不同同龄人不为所知的喜欢与爱,经历过同龄人不为所知的危险……她有与她并肩作战的同盟伙伴,还有她内心所向往的人。权氏家族,如何发展,关键的主角,究竟是谁?
  • 特战雄风

    特战雄风

    向天问,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部队总队长,后被中国龙组击杀,穿越到天明大陆,从那里展开了一场不一样的特战。。。。。。。。我用我血,吞敌蚀骨。我用我铁,碎敌锋械。我用我魂,扬我龙威。龙若被困,舍身成仁。龙炎在此,犯者必死。
  • 海鹰突击

    海鹰突击

    这是一个年轻人成长的故事。地方优秀青年雷啸天,参军入伍后,凭着坚持不懈地努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完成了从民到兵的转变,最终成为一代兵王,以光辉的历程兑现了他在新兵连对战友们许下的承诺:——从我们这一代开始,中国海军将不会再给其他任何国家的军队,提供建立功勋的机会!
  • 化作子弹之落魄兵王

    化作子弹之落魄兵王

    有的人就是为战争而生。华夏军人因为伤病从一个兵王成为了废人,战友的牺牲,恋人的离去,让他撕心裂肺。脱下军装的他,步入社会,却掀起了一阵都市狂潮。不过,经过战火洗礼的他命中注定将属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不过他并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再次拿起武器去战斗,为祖国而战与世界为敌。
  • 抗日之绝世悍将

    抗日之绝世悍将

    针虽细小,威力却大!细针为暗器,江湖上称为针刺!身怀针刺绝活的王进和郑莉,投身抗日。针刺汉奸,刀砍鬼子!汉奸心惊肉跳!鬼子闻风丧胆!热血青年的爱国之情,让你热血沸腾!
热门推荐
  • 地狱修罗别宠我

    地狱修罗别宠我

    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商界大佬,权势滔天,财力雄厚。她对他恨海难填。他对她爱不释手。她说:“你杀了我最亲的人,杀人偿命。”她被人陷害,陷入困境。他舍命相救,自己却身受重伤。整个上药过程,他连眉头都没皱一下,目光如同野兽般盯着前面的她,仿佛她是她的麻醉剂,看到她就感觉不到疼。她问:“古峻斯,你是不是喜欢我?”他答:“我一直在等你。”她的心中像是易拉罐被人扣着拉环拉开,里面的汽水轻轻摇晃,有细小的气泡跳跃起来,久久都无法平息。她嘴角扯出了一抹笑,有股子灵动撩人的意味:“你是不是对我一见钟情啊?”他有一瞬间的楞怔,不打算回避这个问题。他一点一点的靠近她,猝不及防地接触让她有些惊慌…………
  • 大魔横空

    大魔横空

    这天可覆,这地可灭,可是你的心却不为我彷徨......我无能为力,既然如此我成魔又何妨。我若成魔,这诸天也阻挡不了我!
  • 哏上哏

    哏上哏

    各种脑洞的小小说集锦,文章内容短小精炼,针砭时弊,颇有意味,正可谓“哏上哏”。
  • 九锁

    九锁

    天地初开之时,支撑天地的九道神柱,在一片混沌中化散开来,变成九道神锁,五圣兽锁和四凶兽锁。五圣兽锁引领光明,荡涤世间污秽,分别是——东水之青龙,西木之白虎,南炎之朱雀,北土之玄武,中金之麒麟。四凶兽锁是黑暗和邪恶的化身,吸收着整个世间的负面能量。分别是——空间之混沌、贪婪之饕餮、时间之梼杌、杀伐之穷奇。九锁合一,便有着覆掌灭世的神威,亦能有救世之威能。
  • 总裁的宠妻日常

    总裁的宠妻日常

    腹黑竹马恋上呆萌小青梅。总裁的宠妻日常,生活如此多娇,秦时只为明月折腰。初中以前时候秦时是这样做只为介绍的;你好我是秦时,她是明月。初中以后秦时是这样做自我介绍的,我是秦时,这是我家明月。高中以后秦时是这样做自我介绍的;我是她未婚夫,她是我未婚妻。毕业以后秦时是这样做自我介绍的;我是她老公,她是我老婆。结婚以后秦时就再也没有做自我介绍的机会了,因为据他那位无所不知的王秘书说,连他们公司的蚊子都知道他是秦时,他老婆是明月。
  • 仙缘计

    仙缘计

    一个村姑,想要成为牛气冲天的仙人,却发现没有成仙的资格.......以为这样就可以难到她吗?不,你见过主角是窝囊废吗?且看她如何以一个凡人的身份打败泱泱众仙!
  • 迷糊娇妻霸道宠

    迷糊娇妻霸道宠

    最萌实习生遇上最难伺候的总裁,会擦出什么不一样的火花?
  • 电竞少女的网恋之路

    电竞少女的网恋之路

    顾城和柳智雅打死也没想到这辈子会扯上关系。就因为在游戏聊天室里一句话怼起来。之后他们的故事开始了……
  • 情锁宫心

    情锁宫心

    对于李君诺来说,这一生莫过于自由最宝贵。可她的一生却逃不过命运的捉弄。皇兄曾向她许诺,待他强大时,便接她回家。可是这诺言一许便成了一辈子。弘清曾对她说一生一世一双人,卿不放手,君必相陪,可到头来却是空等......她爱过她爱的,等过她该等的,可到时间尽头,才发现,她爱的是他.
  • 青追梦

    青追梦

    轰轰烈烈的青春勇敢追梦,无论未来怎么样,我的青春轰轰烈烈,不后悔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