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95000000017

第17章 徐特立从“十年破产”到“长沙称王”的传奇

徐特立(1877—1968年)学问的渊博程度折服了所有认识他的人。1947年著名学者谢觉哉读了徐特立的70自寿诗后,写了这样一首诗,来赞颂他博览群书和取得的成就:“你精教育学,更深研数理。哲学政法书,看抄批不已。贯穿辩证法,新奇出腐里。”因为学问渊博,他被称为“长沙王”。作为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受到了中国民众普遍的尊敬。实际上,他不仅是毛泽东的老师,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师表,更是新中国教育的奠基人。毛泽东称他“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朱德赞他是“当今一圣人”,彭德怀说他“人民教育家”。而徐特立自己认为,他只是一个学生,一个永远对新知识新思想充满渴望的学生。他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去总结新方法,并付诸新的学习。

从“十年破产”到“长沙称王”

徐特立和他的学生毛泽东。

徐特立出生于长沙的一个穷苦家庭,幼年丧母。9岁那年,靠伯祖父的资助和父亲、哥哥辛苦劳动攒的一点钱,才得以到蒙馆去读书。在蒙馆读的是《论语》之类的儒家经典,由于只让死记硬背,并未真正地讲解,徐特立对这些古书的兴趣并不大。

半年之后,私塾里换了一位姓张的教书先生。他注重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他先教学生们读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什么“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啦,什么“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啦,等等。徐特立觉得这些话读起来琅琅上口,文句好记,而且浅显易懂,切实有用,因此,学起来特别用功,他越来越喜欢读书了。

伯祖父死后,他过继给了伯祖母。伯祖母给他娶了个童养媳叫熊立诚。伯祖母家教很严,夜晚不让特立外出串门,只要他和立诚围坐在身旁,听她讲为人处事、勤俭持家的道理。早上,天一亮她就催促特立早起,先打扫院子,再大声朗读诗文。这样,使特立养成了爱劳动、勤学习的好习惯。

徐特立15岁那年,伯祖母去世了,他只好中途停学。至此他一共上了六年私塾。但停学并没有影响徐特立读书,他一面寻找职业维持生活,一面设法找一些书籍、小册子仔细阅读,反复琢磨。

他曾跟一个和尚在庙里做事,那和尚学识渊博,教给他许多诗歌、佛经。最常教的是寒山和拾得的诗歌。寒山和拾得是唐朝两位有学问的和尚,他们的诗歌,文句近似白话,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富有趣味性。徐特立非常喜欢这些读来生动亲切的诗歌,多能背诵如流。这种浅显易懂的诗风,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使他产生过出家当和尚的想法。但是继而又觉得当和尚没有什么意思,和社会没有什么交往,对社会毫无贡献,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伯祖父死后留下了不少医书,他便全部拿来阅读,想继承伯祖父的医业,给乡亲们看病。但当他学切脉时,对二十八脉中的细、微、弱三脉总是分不清,便又罢手不干了。

后来,他还曾决定学卜卦和看风水,看了许多卜卦的书,照着卜辞去判断,但常不灵验。他细细分析一下,看出那全是些模棱两可的骑墙语,既可以这样解释,也可以那样解释,是骗人的。他一气之下,毅然把卜辞之类的书扔掉了。

18岁那年,徐特立到一家私塾教书。身为人师,需要掌握更多知识、看更多书。他就一边教书,一边读书。可是,究竟读哪些书,怎么读,他缺乏名师的指点。

一次,他为村里写了一篇祭文,受人赞扬,于是又练习写文章。半年中,他一连写了十篇。一天,他从写好的文章中挑出满意的一篇,远行八十里,去长沙城找一位陈先生求教。陈先生被徐特立虚心求教的精神感动,诚恳地告诉他一些学习方法。最后送他一把扇子,并在上面写了几句话:“求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间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之门径,得此二书,终生受用不尽。勉哉,勉哉。”

受到陈先生的指点,徐特立非常高兴。可是,书从哪里来呢?他苦于家中无甚藏书,需要读的书也不易借到,买书更非易事,因为书价昂贵,一部《十三经注疏》要十五串钱,一部《庄子》也要三百文。而他第一年的收入仅仅三串钱,尽管后来逐渐加到二十串钱,但相对于买书来说,还是一件太过奢侈的事情,家庭的出身与现状,注定他无法拥有这种“奢侈”的生活。

无书可读,令徐特立感到难过。经过反复思考反复衡量后,他在心里勾勒出一个宏伟而冒险的计划,这个计划在当时看来,甚至可以打上“败家”的标签。但为了读书,他没有别的路可走,他必须在死角里为自己开一条路。于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充满冒险精神,充满奋斗激情,也充满无奈的“十年破产读书”计划诞生了。这一年,徐特立20岁,年少激扬,书生意气,尽显无遗。而所谓的“十年破产读书”计划,就是将自己每年教书所得的二十串钱(可买二十五石谷)做家用;而将伯祖母(他先前过继给了伯祖母)留给他的几亩薄田逐年变卖,此钱用作买书。他已下定决心——此后的十年里,就一边读书,一边破产吧。从此,徐特立不再为花钱买书而犹豫,一些价格很高的大部头书,如《十三经注疏》、《读史舆纪要》、《御批资治通鉴》等等,只要他需要或是想看的,都会一一买回来。

既然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买书,必定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读书。徐特立读书的刻苦程度,是我们现代人所体会不到的。当时的农村,文化教育极度落后,徐特立在读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找不到人去交流,更找不到可以给他指点迷津的导师教授,要真正弄懂一本书,只能靠自己反复地看,反复地钻研。这其中的难处,只有当事人心里最清楚。对于这段呕心沥血的自学经历,徐特立曾同别人谈到过:“教蒙馆(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时,白天总是替学生做事;自己读书,要到晚上八九点钟以后,每晚读两三个钟点。走路时、睡醒了天没明时,都会读书;口袋常带一本表解,我的代数、几何、三角,都是走路时看表解学的;心理学、伦理学,都是选出中间的术语,抄成小本子,放在口袋中熟读的。我读中国的旧书,总是常在要紧的地方画线,以便记忆和复习,有时选出要紧的句子用本子抄。我学《说文》,不会写篆字,晚上睡不着及走路时就用手指在手掌中写来写去……”

那时候的代数、几何等新知识很少有人懂得,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全靠自己钻研。他常常把数学书放在衣袋里,先翻看一条定理,边走路边默念,记熟了,再翻看另一条定理。徐特立读书不仅在书上画满各种记号,在空白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意见和感想,还把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另外的本子上。他常对人说:“求学没有偷巧的办法,我用的都是笨法子。我读了书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以后,就闭着眼睛想想:这儿告诉我一些什么知识呢?弄懂了,再读下去。”

1905年,岳州城要举行会试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城乡各地。这种会试,是清政府选拔官员的一种科举制度,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这对于贫穷读书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些寒窗苦读的青年学生都欢腾了起来,奔走相告,互相鼓励,都打算碰碰运气。这年,徐特立刚满二十八岁,血气方刚,壮志满怀。他的“十年破产读书计划”已进行到第八年,也想去岳州试试。如能考中秀才,家境可以从此好一些,就是不中,也可通过考试检验一下“破产读书”的效果。

此时,家里的经济状况跌破了他的预期,“十年破产读书计划”虽撑到了第八年,但家中剩下的田地,一年只能收四石谷;他个人的收入也从二十串钱降到了十四串,这样的收入维持全家人生活已十分困难,更别提购置书籍了。

但是,这八年里,在各种书籍的滋养下,徐特立的学问像一棵小树苗,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渐渐变得粗壮茂盛。以至于同时代的人形容徐特立的学问时,几乎找不到第二个词,只有“渊博”。他不仅把中国古代书籍中的经史子集的主要著作都读了一遍,而且还学习了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可去赶考又缺少盘费,只好向人告借,富人怕他还不起不敢借,穷人则看不惯他为读书变卖家产的行为。有人议论他:“不好好过日子,卖了家产买书胡折腾,成了穷光蛋,又去赶考,净想好事。”这使徐特立非常气愤,但并不能动摇他去岳州参加考试的决心,暗想:你们看不起人,我偏要去。于是,只简单凑了几串钱,打起背包,背上干粮,就上了去岳州的路。

到了岳州,他发现赶考的人大多是富家子弟,也有少数穷人家子弟,担心功不成名不就,家中妻儿老小忍饥受饿。徐特立住的店里,同住着一个姓吴的富家公子,带着贵重礼品,偷偷摸摸找门子,还花钱雇人作文章,作一篇花几十两银子。他平时见了徐特立傲气十足,连招呼也不打。徐特立见他也打心里恶心,心想:考上考不上,不再来了,与这种人为伍,不值得!

岳州会试开始了,先是初试。考官宣布说当今大清皇帝圣明,取消过去的八股文取士,要改考经义,加试历史、地理。

一看卷子,不少人目瞪口呆,会试的题目晦涩而古怪。地理题目是:“汉之安息即今波斯条支即今亚拉伯辨”,历史题目是:“张居正毁天下书院论”。考场上一阵嘀咕,唉声叹气。考官一拍桌子,大声呵斥:“不得喧哗,要肃静,扰乱考场秩序者,取消考试资格!”顿时,考场上鸦雀无声,有的两眼直直地瞪着卷子凝思,有的摸起笔来又放下。和徐特立住在一起的那位姓吴的考生,这时也失去了精神,呆呆地光朝房顶上看,雇人作的文章也用不上了。

出乎意料,徐特立的答卷却被考官看中了,在三千多名考生中,他竟然考了个第十九名,取得了复试资格。按照徐特立初试张榜名次,复试考个功名是很有把握的。但复试要交一元的卷费,徐特立又作难了,他袋里的几串钱早已花光。他正在发愁,忽然同考的那位吴公子上门贺喜,并要解囊资助。徐特立早就厌恶这等势利小人,转过脸去不理他,那姓吴的公子只好悻悻地走了。

吴公子走后,徐特立心想:考前借贷无门,现在才取初榜,便有人慷慨解囊,真是世态炎凉啊!俗话说:受恩多则立朝难,受私恩就不能秉公理。徐特立—气之下,放弃了复试,卷起行李离开了岳州。

岳州会试以后,徐特立放弃复试的事迅速传遍了湖南,他的才学和骨气受到人们的敬佩,一些名学堂争着请他当教师,许多学生也慕名求教。可是,徐特立并不满足已取得的学习成绩,他要到更广阔的天地去进行新的学习,去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不久,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宁乡师范。宁乡师范是一所刚创办的新式学校。校长周震麟先生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会员,他经常向同学们宣传民族革命的道理,校内的革命气氛很浓。徐特立在这里读了四个月的书,学习了许多新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思想。

毕业后,他和何雨农、姜济寰等同学创办了“梨江学校”……

学识渊博的徐特立,从蒙馆、初小、高小到中学、师范、大学,他都任过校长。

当时师范、中小学开的各门课程他几乎都上过,惟一不能上的音乐课也是因为缺少两颗门牙唱歌跑风而致。

当年长沙一共有八百所小学校,几乎所有教职工都是他的学生,他也被公认为教育界的“长沙王”。

从“十年破产”到“长沙称王”,徐特立的这条学问路走得着实不易,其间的崎岖与坎坷自不必说,仅是家庭与生活上的压力,也会令人神经崩溃。但徐特立顶住了,他要读书、要学习知识的决心,战胜了一切困难和压力。决心!决心!一切都源自决心!当一个人决心要做好一件事的时候,动力总会大于压力。当你觉着很多事情不易办到的时候,你是否向自己发问:你是否已下定决心?

为求新学、不畏艰难和青年学生一道去法国勤工俭学

五四运动时,徐特立已经四十三岁了,教了二十多年书,当时的他,已是湖南教育界极负盛名的人物了。但他没有停下学习新知识追求新思想的脚步,为了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思想,他不怕艰辛,决心要和青年学生千里迢迢一道去法国勤工俭学。

临行前,有亲友劝阻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学什么,何必非跑到法国去,又当学徒又当学生呢?”

徐特立回答说:“你们都说年纪大的人不用再求学,这不对。要知道,年纪大的人大多数在社会上有些权柄,倘若全不求学,不增进新的学识,那么,社会就会受害不少……”

有亲友不解地问:“你现在不是已经很有学识了吗?”

徐特立摇了摇头,笑笑说:“我现有的学识还大大不够用。今年我四十三岁,不觉就要到四十四、四十五,一混,六十岁就来了,到了六十岁,还同四十三岁时一样的学识,这十七年的时间不是白白度过了吗?到了六十岁再懊悔那就迟了。所以,我要从今天再学起,增进新的学识。”

亲戚朋友们的劝阻,没有动摇徐特立的决心。他变卖书籍,东拼西凑,筹足了旅费,到上海乘上了赴法国的邮船……

到了法国以后,管理勤工俭学的人看徐特立年岁大,劝他住在校外,单独请人教,比在学校里自由些。徐特立拒绝说:

“我到法国来,本来是想了解一些法国学校的规则的,以便回国采用,如果不在学校亲身体会,那怎么行呢?”

管理勤工俭学的人担心地说:“你的年纪太大,学校的规则太严,恐怕你受不了。”

徐特立说:“正是因为我的年纪太大,人家对我很尊敬,如有不好的习惯,人家都不肯当面说。住在学校内,一方面有先生的指导,另一方面也可得到同学们的帮助。”于是,徐特立说服了那个人,进入法国木兰省立公学补习法语,同时在法国圣西门钢铁厂学做钳工,还替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做饭。

徐特立在木兰省立公学的同学们大都是青少年,他们学得较快,徐特立就拜他们为师,虚心向他们请教。其中有一个湖南来的13岁的学生,叫熊信吾,是徐特立学生的儿子,称呼徐特立“太老师”。熊信吾学过一年法语,徐特立便请熊信吾当“小先生”。有人见了,对徐特立笑着说:“向你学生的儿子求教,不是降了好几级?”

徐特立答道:“不错,是降了好几级,但你要知道,没有学问,当了‘太老师’已是可耻了,如今法文一字不识,还要自高自大,怕失掉资格,就更加可耻。只要学生不嫌我老,肯帮助我来学法文,尽管降了好几级,我也要做一个进步的老人。到五十岁以后,我就变成了懂得法文,有新学识的人了;到死的时候,学问还没有老朽,还同有学问的少年讲得来,那时候的畅快,都是要从今天的耐烦耐苦做起。现在降级,有什么关系呢?”

徐特立刻苦谦虚的学习精神,深深感动了许多法国教师。他们都赞叹地说:“这样发愤学习的学生,实在是少见的。”

对于毫无法语基础又年纪偏大的他而言,去新学一门外语,可谓困难重重,很多人都为他捏一把汗,但徐特立从来都不是一个躲着困难走的人,他喜欢迎难而上,挑战自己。徐特立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即可读懂法文的科学书籍了,并顺利考进了巴黎大学,四年以后又去了比利时、德国。

1937年1月30日,毛泽东在自己的老师徐特立60岁生日时写去了贺信,表达了自己的尊敬之情。毛泽东在信中写道:

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而在有些人面前呢?却做了畏葸不前的借口。你是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而在有些人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地学习你的,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当你六十岁生日的时候,写这封信祝贺你,愿你健康,原你长寿,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

此致

革命的敬礼!

毛泽东

一九三七年一月三十日于延安

然而,徐特立却十分谦虚,他曾经对董纯才说:“我个人没有什么,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毛主席。从前,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教书,毛主席曾经听过我讲的课,这是事实。可我走上革命的路,是党和毛主席指的道。几十年了,我总是向毛主席学,跟共产党走。应该说我是毛主席的一日之师,而毛主席则是我的终身之师……毛泽东同志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很多的,特别是他精通马列主义理论,善于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此外,在政治、军事、经济、历史、文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1968年11月28日,我们敬爱的老革命家和老教育家徐特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了,终年91岁。去世前,他心中苦闷。有一次,他悄悄地对他的好友谢觉哉说,很想回湖南乡下读书喂猪去。谢老听了,深有感慨,特地赋诗一首:

九十高龄力有余,

身闲不住待何如。

老人又羡耕和读,

想傍桑荫学养猪。

很多人在出了大学校门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读书学习,而徐特立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读书与学习中度过的,学而不厌,不断更新知识,令自己的学问在同行中总是遥遥领先,这也是徐特立获得人们一致敬重的原因之一。求学终生,孜孜不倦,就是徐特立的人生态度。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博学多识。

不可思议——43岁的徐特立仅用一年多就学会了法文!

徐特立43岁时开始学法文,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就能读懂法文的科学书籍了,并顺利考进了巴黎大学。那么,他用的是什么神奇的读书方法呢?

他说:“我读书的办法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不切实际地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记忆。要理解,必须记忆基本的东西,必须‘经常’‘量力’才成。”他自称这种读书方法叫“日积月累法”。用这样的学习方法他掌握了法文、德文和俄文。

徐特立任教于一师时,一师学生课外自学存在着贪多图快、不求甚解的毛病,读得多,忘得快,效果欠佳。他说:“读书时常有‘走马观花’、‘狼吞虎咽’、‘囫囵吞枣’、随读随忘的毛病。”针对这种情况,徐特立总结了自己长期积累的“读书以少为主,以彻底消化为主”的经验。他读书注重实效。他的观点是:与其用读一本书的时间马马虎虎读十本书,不如用读十本书的时间老老实实去读一本书,把这本书读得字字分明,句句通透。不读则已,读则定要读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也有助于理解记忆。

青年毛泽东十分钦佩徐特立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一天,毛泽东前往教师休息室向徐特立请教读书方法。他问道:“徐先生,您读书的经验,可谈一些出来,让我们仿效吗?”徐特立亲切地回答说:“润之,我认为读书要守一个‘少’字诀,不怕书看得少,但必须看通、看透。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来估量书籍的价值,要用一个本子摘录书中精彩的地方。总之,我是坚持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这样读书,虽然进度慢一点,但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不但能记得牢固,而且懂得透彻。”这些话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他一生都在实践徐特立的读书经验,也是实践他的读书方法最有成效的人。

徐特立在谈到《说文解字》一书时称,他每天只读两个字,但他在这两个字上花费的时间,胜过别人读几十页书。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人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共收有9000多个字,字体均为篆籀古文,非常难读、难记。没有老师帮助的徐特立,只能自己埋头琢磨,每天面对那么两三个字静心钻研,就连睡觉时还在想着学过的字,直到彻底通晓了这两三个字的写法与意义,才会继续下一个字。《说文解字》有540个部首,他用一年来读,每天只读两个字。他教学生学这些部首时,只要求他们每天记一字,两年学完。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徐特立的学问深度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砸压出来的。

1919年五四运动时,徐特立已步入不惑之年(43岁),执教二十余年来,他的学生遍布长沙、湖南,当时他已是湖南教育界极负盛名的人物了。他是长沙师范学校的校长,又曾担任过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在湖南教育界享有“长沙王”的美誉。

但在反动军阀的迫害下,他感到报国无门,前途无望,决心赴法勤工俭学,做一个“扶拐棍的留学生”,去学习西方的新思想、新技术。

这年夏天,他卖掉一部分书籍器物,筹集了一笔经费后,秘密离开长沙前往上海,办理出国手续,于9月28日登上一艘法国邮船,正式开始了旅欧航程。在经历了五十多天的艰苦行程之后,徐特立终于同年11月中旬到达法国南部的马赛,然后乘火车抵达法国首都巴黎。之后,他先到木兰省公学法文补习班学习法文。

对于毫无法语基础又年纪偏大的他而言,去新学一门外语,可谓困难重重。他的记忆力日渐衰退,远不如青年人,但他并没有丧失学习法文的自信心。很多人都为他捏一把汗,但徐特立从来都不是一个躲着困难走的人,他喜欢迎难而上,挑战自己。他说:“我43岁开始学法文,一天学一个字,一年就可学365个字,七年可学2500多字,到了50岁时,岂不就是一个通法文的人吗?假若一天学两个字,到了46岁半,就可以通一国文字。我尽管笨,断没有一天学一字学两字也学不会的。”很多人学习时总抱有“一举拿下”的思想,但往往欲速则不达,而徐特立不急不躁,稳扎稳打,结果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能读懂法文的科学书籍了,并顺利考进了巴黎大学。

这期间,他曾在法国南部圣来猛钢铁厂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这样半工半读了一年多,终于考入巴黎大学专攻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四年以后又借钱前往比利时、德国学习、考察。1937年1月30日,毛泽东在给徐特立的贺寿信中写道:

毛泽东致徐特立60周岁生日的贺信。

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

很多人在走出大学校门时,就逐渐放弃了读书学习,而徐特立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读书与学习中度过的,学而不厌,不断更新知识。他的学问在同行中总是遥遥领先,这也是徐特立获得师生一致敬重的原因之一。求学终生,孜孜不倦是徐特立的人生态度,“定量”,“量力”是徐特立的读书方法。

徐特立一生求学,始终不懈,其学问的渊博程度折服了所有认识他的人。

1947年著名学者谢觉哉读了徐特立的70自寿诗后,写了这样一首诗,来赞颂他读书的勤奋和取得的成就:“你精教育学,更深研数理。哲学政法书,看抄批不已。贯穿辩证法,新奇出腐里。”诗中还希望他多多著述,将自己的精神财富遗留给后人:“应与我公约,著述从兹始。再写三十年,年年十万字。整篇固所需,片羽亦可喜。以此寿世人,学行之根柢。”

朱德称赞他是“当今一圣人”,彭德怀称赞他是“人民教育家”。

毛泽东赞扬徐特立:“平凡伟大马列真,一代师表启后昆。道德文章垂万世,堪称革命一完人。”

而在徐特立自己眼里,他永远是一个学生,一个永远对新知识、新思想充满渴望的学生。他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去总结新方法,并付诸新的学习过程。

徐特立是毛泽东的老师,也是中国人民的老师。他曾用“定量”、“量力”的读书方法引导青年毛泽东,他还用这个方法教会了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中国人识字明理,摘掉了“文盲”的帽子。他在江西苏区时,曾使当地90%的文盲率降到了20%。

他的一生向我们昭示:只要凭着“定量”、“量力”的读书方法,哪怕只有六年半的学历,也能够成为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同类推荐
  • 柏林墙

    柏林墙

    本书作者提供了柏林这座城市简要的发展历史,描述了冷战在柏林的表现,从东西方的对垒、前东西德的成立、柏林墙建造的前因后果,围绕柏林墙发生的种种事件,一直到冷战结束和柏林墙的倒塌,包括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的关于“我是一个柏林人”的著名演讲等。
  • 中国城市群联市制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中国城市群联市制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本书探索了城市群发展新模式的理论基础,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创新性地提出联市制是当今中国城市群政治结构变革的方向和最佳方案选择,以及长株潭联市制的原则、结构特征、适应机制与运行环境。
  • 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手册

    煤矿职工安全教育手册

    在时下,全国各级企业都以学习中央的安全生产与管理精神为契机,掀起了安全生产的学习与教育高潮,确保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持续稳定地发展。
  • 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2019年修订)

    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2019年修订)

    本书立足中央最新精神和地方鲜活的实践,分十二个章节对党支部书记应掌握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介绍,深入阐述了新时代党支部书记的作用、工作原则和任务;党支部书记的基本工作方法;党支部书记的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宣传工作、科学决策等工作方法;党支部书记的基本领导艺术、具体领导艺术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以及党支部书记执政本领的提升,大大增强了本书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操性。此外,本书还设有阅读导航、阅读与启示等栏目,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对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广大基层党支部书记不可多得的一本权威读物。
  • 农村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实务

    农村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实务

    本套丛书定位于基层农村干部,针对农村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治安管理、廉政建设、农民纠纷及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对干部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提供了解决办法。全书分为《农村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实务》《农村干部素质修养与领导实务》《农村干部以法治村管理实务》《农村纠纷与处理法律实务》和《农村常用法律与维权实务》五个分册,囊括了农村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对于农村领导干部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依靠法治来统筹农村社会力量、平衡农村社会利益、调节农村社会关系、规范农村社会行为,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与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治愈偏执男神

    快穿治愈偏执男神

    【快穿1v1,甜宠,古灵精怪小可爱*偏执腹黑男神】星筠本想完成任务后在位面中潇洒半生,却总有人想要把她关进小黑屋。白衣飘飘的仙尊,看着乖坐着的星筠,笑意浅浅,眸光深沉,“不要妄想离开我哦”高冷影帝看着不远处的笼子,认真的思索,“要不要再买一个大一点的呢?”病弱的鲛人认真的拨弄着两人手上的镣铐,低声呢喃:“这样就能一直不分开了吧”这和她想象中的好像不太一样,稳住不慌,都是小场面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赤霄辗

    赤霄辗

    赤霄剑,因世而生;我乃霄,与灵因赤霄剑而生。当世间不再需要从刀光剑影中施展宏图霸业之时。赤霄剑何去何从,而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 亚特兰蒂斯之汐

    亚特兰蒂斯之汐

    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换言之上层建筑反印下层的基础。那么如果神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那他又该是怎样的姿态呢?
  • 选准职业入对行

    选准职业入对行

    罗杰·安德森在美国一家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担当人力资源顾问。在20多年的顾问生涯中,他目睹了许多人由于选错职业,使得本该辉煌的人生不得不黯淡收场的遗憾故事;目睹了许多人由于从事着不合自己天性的工作,过着既不得志,也不如意的痛苦生活的故事。工作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在于它是愉悦心灵的营养。如果一个人从工作中得到的只是厌倦、紧张和失望,那么,他的一生将会非常痛苦。
  • 快穿我以我情祭你生

    快穿我以我情祭你生

    快穿倪安vs千辞战斗魔君vs九阎殿下“为了你踏入轮回,心甘情愿”“为了你神魄尽碎,亦是”5.1开文
  • 似水的温柔

    似水的温柔

    这是唯爱写的第一本书,也是第一本言情小说,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快乐,谢谢,求一切支持!
  • 倾城依旧:炮灰女配求放过

    倾城依旧:炮灰女配求放过

    穿到自己写的书中,真心伤不起,何羽便是一个例子,既来之则安之吧!
  • 茶仙记爱的茉莉香

    茶仙记爱的茉莉香

    通过茶仙春生与茉莉的生死爱情,将茶文化和古代战争融入其中,既展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茶道文明,又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为争取和平统一的古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