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03900000006

第6章 人间惟有杜司勋

杜司勋,即杜牧,晚唐诗人之翘楚。李商隐有一首七绝,这样写他:

高楼风雨感斯文,

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

人间惟有杜司勋。

(《杜司勋》)

唐代诗歌,经过了初唐的勃兴,盛唐的辉煌,中唐的赓续,到了晚期,已呈神疲力薄之势。若无杜牧、李商隐那令人眼目一新的格局,恐怕是很难画上圆满句号的。晚唐的这两位诗人,都很短命,可怜得很。

杜牧,公元803年生,852年死,活了49岁;李商隐更惨一点,公元812年生,858年死,活了46岁。他们都处于郁闷困顿中,愁病而逝。中国文人的命途多舛,生不逢时,这可算一对典型。

可在如此短促的生命周期里,他们却能给诗歌,给文学史,留下来长久不衰的精彩,实在是了不起的。在中国,凡读过点古文,念过点旧诗的知识分子,几乎不假思索,即能脱口而出这两人的诗句。为什么他们的作品,能够拥有千秋万代、持续相继的读者,道理很简单,因为,从他们心底流出来的诗,永远洋溢着鲜活的新意。惟其新,诗人也就伴随着读者长存下来。

作诗也许不难,创新为文学的生命,却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鲁迅曾经感叹,他的旧体诗所以未能多作的原因,就在于前人已经把诗写尽了。一个“尽”字,道出创新者难以为继的苦衷。创新,遂成了文人的致命伤,困惑着一代又一代想写出点好东西,想写出点新东西的作家和诗人。

自唐以降,一千多年,诗人何啻千万,所写的诗、词、歌、赋,数以亿计,还有什么没想到的?还有什么没写到的?还有什么未开垦的处女地,留给文学的后来者耕耘呢?鲁迅尽量不写,这就是智者的抉择了,与其露丑,不若藏拙。而不幸的是,时下很有一些自命风雅的同行,附庸风雅的官员,弄上两首顺口溜,打油诗,快板书,混充五言七律,绝句汉俳,这纯粹是有了把子年纪以后,还要穿开裆裤上街,露出不雅的臀部,存心不怕丢人的洋相百出了。

这就是中国人多,中国文人跟着也多的后遗症了。林子大,便什么鸟儿都会有了。一般来说,树林虽大,鸟儿颇多,大致也就以下这四类。自古以来,凡耍笔杆的,都逃不脱这样的区分:

一,把文学当成生命的;

二,把文学看成饭碗的;

三,拿文学当玩艺儿的;

四,专门以折磨文人为己任的。

第一类人,通常活得很苦,尤其想创新者,更苦;第二类人,大半活得很爽,只要拿起敲门砖,几乎都有成为阿里巴巴的可能,自然,脸皮要有一定的厚度,手臂要有一定的长度;第三类人,不管别人如何,总是能够自得其乐;而第四类人,别人开心他不开心,别人不开心他倒开心了,一副“天丧予”的面孔,最好是躲得远些为佳。

这就是既相生相克,也相辅相成的文学生物链。

但最奇怪,无论以上第二类文人搞的功利文学,第三类文人搞的挠痒文学,第四类文人搞的整人文学,统统都要标榜自己为百分百的正宗文学。惟恐人家不认账,不买账,便借助于权力,借助于金钱,偏要挤进文学史,偏要大家向他鞠躬如仪。这大概就是鲁迅所讽刺过的,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行径了。

近年来,我竭力龟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免得碰见这班人时,点头不是,不点头也不是的尴尬。

当然,各式各样的文人,自然也就有形形色色的文学,本是文坛的客观存在,大可不必讳言。拍马文学未必低,清高文学未必高,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得了鱼,就不要再指望熊掌,你吃到熊掌,就不要再染指鱼。但文人是种很欲望的动物,鱼也想得,熊掌也想得者,大有人在。于是,就不停地写,拼命地写。但别忘了,声名的诱惑,功利的追求,从政的驱使,经营的用力,一个劲地投身于这种非文学的活动之中,就难免要有才智退化、想象干涸、情思衰竭、感觉迟钝的可能。提起笔来,也就只有蹈袭陈规、依样葫芦、驾轻就熟、因循守旧这条路可走。

于是,出现了当下文坛上的近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象:

一是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

二是写小说的人,也快要比读小说的人多;

三是写评论的人,估计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比写作品的人多。

这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看到我的同行们,如此不在意文学的创新之道,如此不介意文学的生产过剩,如此津津有味地,乐此不疲地,像旧时磨坊里那些蒙着眼罩的牲口,一圈一圈绕着磨道,以一年千部左右长篇小说,数千篇中篇小说,数万篇短篇小说,以及恒河沙数的诗歌生产速度,为读者制造着“标准粉”式的精神食粮,不免有些杞人忧天起来。

我想,一个真正把文学当成生命的人,应该不会满足于这样的文学生产方法。

从古至今的文人,稍有点出息的,不愿落入窠臼,不愿重蹈前辙,不愿嚼别人嚼过的馍,不愿尾随他人走同一条路,是文人的本能,是文人的天性,也是文人的命根子啊!

由此,你不能不对唐代诗人这种创新的执着,“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语)的一根筋的精神赞叹不已。他们总是希望创造出“今古未尝经道”(杜牧语)、“远去笔墨畦径间”(杜牧语)的新格局;总是努力开拓出“惟陈言之务去”(韩愈语)、“作不经人道语”之“一家言”(李贺语)的新境界。唐诗之所以为唐诗,就建立在这种不断更新的宏大气象上。

于是,我在想,唐诗由初唐的王杨卢骆,到盛唐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到中唐的白居易、元稹、韩愈、李贺,进入公元九世纪中叶,当时的文学界,肯定也会有鲁迅写作时,这种受到被前人写尽,而不得不袖手的踟蹰,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

犹如到果园去采摘,你兴冲冲地来了,可发现那些捷足先登者,已将最完好的,最甜美的,最具有市场价值的果实,席卷而去,只剩下残枝败叶,一片狼藉。际此地步,老兄,你将何以堪?这种无所适从,无从下手,无法收拾的局面,也是那个时期的杜牧、李商隐、许浑、张祜等晚唐诗人,所面临的现状。

唐诗有两个“李杜”,一为公元六世纪的李白与杜甫;一为公元九世纪的李商隐和杜牧。对后“李杜”而言,前“李杜”已经达到的高度,其不可企及之势,实在是难以逾越的巅峰。要想与他们比肩,必须要走出自己的路,必须要写出与他们的不同来,这才能拥有绝对属于自己的世界。你要当跟屁虫,永远也不会有出息。杜牧不会这么讲,但一定会这么想。

我是根据公元831年(文宗大和五年)十月中,杜牧为《李贺集》做的序,作出这样的判断。他在文章结尾如此写道,口气之大,令人咋舌:“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他对李贺的褒扬,也是对自己的期许。虽然,他在《献诗启》里说明他的创作原则:“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但他的为人一生,也许很失败,为文一生,却是一位有大志向,有大抱负,决心崛起,不甘雌伏的文人。清人赵翼指出:“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杜牧之恐流于弱,特创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矫时弊。此其一生命意所在也。”

《全唐诗序》说到杜牧,也认为他:“精思独悟,不屑为苟同者,皆能殚其才力所致,沿寻风雅,以卓然自成其家。又有甚者,宁为幽僻奇谲,杂出于变风变雅之外,而绝不致有蹈袭剽窃之弊,是则唐人深造极诣之能事也。”

所以,李商隐才有发自内心的“人间惟有杜司勋”的极高评价。要知道,文人称赞文人,同行叫好同行,不是虚头巴脑,不是顺水人情,不是当面点头,背后撇嘴,不是阿附谄谀,捧场讨好,而是由衷赞美,真心褒扬,是极少有的,因而也是极难得的。

这就印证南北朝时梁人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所说过的金玉良言了:“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这两句话,八个字,绝对是想在文学领域中,要干出些名堂来的人的座右铭。杜牧如此,他的朋友李商隐如此。你要想头角峥嵘,领时代之风骚,你要想独树一帜,引文学之新潮,那就必须有这种本领,在努力传承的同时,能够不断创新,在博采众长的同时,表现自我。幸好后一“李杜”,天降奇才,二十啷当年纪,果然创造出有别于前人的晚唐神采。

文学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有其相通相应的内在联系。如果说前者,其恢宏开阔的气势,似乎是盛唐如日中天的映照;那么后者,其精致、典雅、秀丽、婉曲,多少也是晚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写真。文学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时期,大师联袂而至,满天星斗灿烂;一个时期,文人缺席失语,文学暗淡无光;这都是属于造物主的安排,并无必然的规律可寻。

然而,老天对唐诗颇为关照,真让人嫉妒。尽管,公元816年(宪宗元和十一年),李贺卒,819年(元和十四年),柳宗元卒,824年(穆宗长庆四年),韩愈卒,831年(文宗太和五年),元稹卒,842年(武宗会昌二年),刘禹锡卒,843年(会昌三年)贾岛卒,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诗坛凋零,四顾苍茫,文事寂寥,一派凄凉。这时,谁也料想不到,杜牧和李商隐的出现,以枇杷晚翠的绚丽,以鲁殿灵光的晚唱,又重新将唐诗的圣火传递下去。

因此,返顾现实世界,新时期文学也已二十多年过去,上帝不开眼,不赏你脸,不给你大师,又能奈何得了?虽然时下也有一些人捧和自吹的“大师”出现,不过是《穆桂英挂帅》中那句唱词,“几年不到边关走,砖头瓦块也成了精”的精神上极不健全者的梦呓罢了。

在常见的中国文学史上,都认为杜牧的诗,以清新俊逸,豪健峭拔,风流倜傥,余韵邈远的风格著称;李商隐的诗,以深情绵邈,沉博婉曲,华彩丰瞻,邃密缜思的特色闻世。这两位诗人的珠联璧合,成为一时雅望所至。加之同时代如许浑、和凝、张祜、李绅、姚合之流的团队作用,遂变革着诗坛风气,创造出时代潮流,终于一改中唐以来声绮情靡、势弱力颓的诗风。

杜牧和李商隐,应该早在公元839年(文宗开成四年)前后,就相知相识了。

从性格上看,杜牧是外向的,李商隐是内敛的。从出身来看,杜牧是世家子弟,虽然到他父亲这一代,没落了,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从他的灵魂,到他的诗文,无不豪爽大气,特立独行。李商隐则是从吏佐家庭中走出来的,总是仰着脸看人讨生活,因此,表现出来的精神,便是小心谨慎,低调缄默,尽量收缩,放下身段。

所以,杜牧的诗,以气胜;李商隐的诗,以情长。甚至,他俩的风流,他俩的浪漫,他俩的情感史,也迥然不同。应该说,文人有几个不风流,不浪漫的呢?也许不是所有能风流,会浪漫的人,都必然成为作家和诗人,但可以肯定,文人要不风流,要不浪漫,要想成为大文人,也难。

杜牧的风流浪漫,是张扬的,是放肆的,是泛爱的,是略无顾忌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大张旗鼓,引以为荣。而李商隐的风流浪漫,则是影影绰绰的,似隐似显的,钟情深沉的,浅吟慢唱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充满着无可奈何的惆怅。

可以想象,当李商隐在他所追随的恩公令狐楚的府邸中,当一名随员、见习生时,见到这位倾动长安的诗坛领袖,该是多么的倾慕和心仪了。那年,杜牧三十七岁,风华正茂,任职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标准的中级文官。对历任诸镇节度使,为地方诸侯,现回来京城,在朝廷里做到尚书仆射这样极高层官位的令狐楚而言,别说平起平坐,按常礼,杜牧应该垂手侍立才是。但李商隐所看到的场面,不禁失色。却是他的恩公,反客为主,趋前迎问,倒过头来巴结讨好这位大咧咧的诗人。

现在也弄不清杜牧是府上的常客呢,还是稀客?但据《唐诗纪事本末》,杜牧对于他的诗友张祜被逐科举,专门跑来找令狐楚帮过忙的。“一声何满子,双泪滴君前”的张祜,少年气盛,惹恼了白居易,而白老前辈也欠雅量,认为年轻人未免嚣张,不敲打敲打,不知马王爷长几只眼,遂让在皇帝面前说话算数的元稹,在会考时取消其资格,弄得张祜一辈子未能发达。

于是,激于义愤的杜牧,专门写过诗“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以鸣不平,由此可见杜牧的提携同志的热忱,对于老一辈指责后生的抗争。据新旧《唐书》,说到杜牧的“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万痛切。”正如他的一首《自贻》诗所言:“饰心无彩缋,到骨是风尘,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那样,事未必能做到,话一定要说到。

因此,他在令狐府上,认识这位比他小九岁,初露头角,稍有诗名的李商隐,肯定相见恨晚。但是,两位诗人的这段友情,很快就结束了。为什么这两位诗友,参商相隔,一别十多年,直到生命的后期才重得聚首呢?

这就是尼采说过的那句名言了,上帝要让一个人灭亡,就先让他疯狂。同样,要让一个王朝灭亡,一个时代灭亡,也是先得从疯狂开始。安史之乱以后,李唐王朝便日渐衰弱,但似乎觉得死得还不够快,宦官之乱,方镇之乱,还不够,从公元821年起,到859年止,以李德裕为一方,以牛僧孺、李宗闵为一方的朋党之争,像两台开足马力的官场绞肉机,互相格斗将近四十年,创中国历史上宗派斗争时间最长纪录。也是中国文人史上,一群由二、三、四类文人组成的队伍,在政治舞台上,所作的最恶心、最丑陋的一次表演。

从牛、李党争的这些主角身上,我由此也明白,为什么那些江郎才尽,或压根儿就不曾有过才的江郎,拼命削尖脑袋,为一顶乌纱帽而跑断腿,说破嘴,磕断头,求爷告奶的所为何来了?替他们想一想,诸公不干这个,还能做其它什么营生呢?

重重压力之下,杜牧离开长安,由黄州,而池州,而睦州,跌跌撞撞,一路外放,几近家破人亡,无以存身;同样,左右排斥,怎么也不是的李商隐,由华州,而桂州,而徐州,而梓州,蝇营狗苟,碌碌谋生,越活越差,每况愈下。根本原因就在于杜牧也好,李商隐也好,虽然在这场朋党斗争的棋局上,连兵、连卒这样棋子资格也不配。但宗派主义发展到疯狂阶段,红了眼连亲爹亲娘也不认的阶段,人人排队,个个划线,像过筛子一样,这两个诗人也不能幸免,卷入这台绞肉机内,落入了不知伊于胡底的被整肃的命运之中。

也许上帝制造天才,同时会嫉妒天才,因此,从不百分之百地成全天才。给了杜牧非凡的才分,多面的功力,超常的文笔,灵动的诗韵,也给了他一个跌宕的,多事的,不顺遂的,污言浊语的大环境,以及一群跟他过不去,看他不顺眼,总是要琢磨他,算计他的二、三、四类文人,让他气喘不匀,心展不开,路走不通,饭吃不香,最后除了短命而亡,还有其它生路吗?

李德裕,牛僧孺,李宗闵,应该说都是文人出身,《全唐诗》收有他们的诗作。当然,说不上有什么才气,更谈不到有什么创新。别看他们写诗不行,写文不灵,但搞起朋党恶斗来,株连面之广,牵涉人之多,除敌务尽的彻底,斩草除根的坚决,惟恐漏网的搜罗,不论无辜的查办,无所不用其极。据说,连高高在上的皇帝,都被他们今天将这个人打出朝廷,明天将那个人撵出京城,弄得烦心透顶。据《资治通鉴》:“上(唐文宗李昂)患之,每叹曰:‘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

随着宣宗李忱登基为帝,李德裕失势,被踢出京外,最后发配崖州,终于退出历史舞台。为党争牵累的其实不过是小八腊子的杜牧、李商隐之流,很有一点落实政策,平反改正的意思,从外放地陆续回到京城长安。大约在公元849年(宣宗大中三年)前后,这两位诗人久别之后,终于聚合了。

幸好杜牧,这位具有伤时感世的智者胸怀,具有多面突出的才思风采,具有风流潇洒的感性世界,具有卓立特行的思想情操的诗人,要比淹蹇的李商隐,挥洒自如一点,多姿多彩一点,能在不开心中寻找快乐,能在不顺利中谋求幸福,至少能做到一个在精神上不肯败,不想败,虽败也不倒的强者。

这两位诗坛扛鼎人物,回到长安后,杜牧为司勋员外郎,李商隐暂代京兆府法曹参军。文学史习惯于“李杜”并称,除了他们共同的文学声名之外,也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的私下情谊。两人在这段日子里,肯定有过频繁的相处交游,有过密切的来往酬唱。在《全唐诗》的《李商隐卷》中,除了“人间惟有杜司勋”的《杜司勋》外,还有一首《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特别讲究曲折含蓄、隐晦奥秘的李商隐,是不愿将诗写得很白,不肯将话说得很直的诗人,但他写下如此近乎绝对的评语,说明他对杜牧诗坛领衔地位的推崇,对杜牧作品高度成就的赞誉,可谓无以复加了。

李商隐给杜牧赠诗,正是他风风光光地奉诏,为已故功臣韦丹写《遗爱碑》之时。

如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杜牧亲笔手书《张好好诗》,那“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金石录补》)的评价,所言非虚。他还擅画,宋人米芾称其“精彩照人”,可惜后世无存。杜牧注释过《孙子兵法十三章》,所著《罪言》、《原十六卫》,以及早期的《阿房宫赋》等文,都能看到这位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以及关心国事,主张削藩、强兵、固边、禁佛,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气概。所以,李商隐对杜牧的这个“人间惟有杜司勋”的至高评价,是一种跳出文人圈子的由衷赞美。

清人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杜牧更有很切实准确的论述:

平心而论,牧诗冶荡,甚于元、白,其风骨实出元、白上。其古文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罪言》一篇,宋祁作《新唐书·藩镇传论》,实全录之。费衮《梁溪漫志》载欧阳修使其子读《新唐书》列传,卧而听之,至《藩镇传叙》,叹曰:“若皆如此传,笔力亦不可及。”识曲听真,殆非偶尔。即以散体而论,亦远胜元、白。观其集中有《读韩、杜集诗》,又《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曰:“经书刮根本,史书阅兴亡,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茫茫。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则牧于文章,具有本末,宜其睥睨长庆体矣。

读到这里,谁都会忍不住思索:上天要假以时日,多享年月,还不知他会为中国文学史作出多大贡献呢!

可是,令人无法不感叹系之的,这一年,杜牧47岁,已进入他生命倒计时的阶段,对他来讲,丧钟即将敲响,日子已经是屈指可数了。

文人的不幸,最痛苦的莫如上帝不让他活下去,要他撒手离开这个远没有看够,远没有写尽的鲜活世界了。这也许是我们后世之读者,对那些活得很爽,活得味道好极了的二、三、四类文人切齿的理由。

同类推荐
  • 燃唐

    燃唐

    无意中落入大唐的一颗星星之火,开始燃烧了起来,而整个世界,就是他的燃料,它们注定因为大唐而燃烧......
  • 三国金戈传

    三国金戈传

    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毕业生在一次次面试碰壁后终于得到面试通知一张,谁料一觉睡下睡到了三国。谁说穿越就是美滋滋的?他姓刘,但却是一介布衣。他一身武艺,却又不愿卖与帝王家。在这到处讲究地位出身的地方,别人做做样子唾手可得,他却只能慢慢争取。本书无科技,无玄幻,无种马为三无产品
  • 这不是我知道的明朝

    这不是我知道的明朝

    张风穿越成了明朝崇祯皇帝,原以为自己要力挽狂澜,拯救原本要倒塌的大明王朝。结果现在大明现在还是鼎盛时期,而且诸葛亮、刘伯温......都是我的臣子张风:这不对啊,这个明朝怎么不一样。
  • 我的老婆是皇上

    我的老婆是皇上

    堂堂七尺男儿意外穿越到了大秦元年,成为了开国皇帝的妃子。这还不算什么?!最坏的就是竟然是现在要准备侍寝了?!马上要被摁在地上摩擦了!怎么办?!在线等!急!
  • 帝师简雍

    帝师简雍

    简雍,字宪和,涿郡人,蜀汉先主刘备的发小。《三国演义》有这个人物,打酱油的,出现的场合不多,业务一是送信,二是跑腿传话。在《三国志》有传,略略几百字,可称道的事勉强有两件,一是劝降刘璋,一是劝刘备禁酒的某个措施有些不当,在别人的传记里,包括刘备的《先主传》,无一字提及这个人,换句话说,这个世界,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喜欢玩三国类游戏的人应该也都会对这个人有点印象,刘备阵营里最早出现的武将里,除了刘关张,就是简雍了,武力不行,统率不行,智力一般,政治一般,而且随着刘备阵营的扩大(如果你玩游戏喜欢选刘备的话),你很快就会找不着他这个人了--大概在后方某个城呆着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王图霸业,三国英雄,本书讲的就是帝师简雍与帝王刘备,以及他们的兄弟,朋友,敌手之间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末世中的希望

    末世中的希望

    末世来了,你做好准备了吗?丧尸横行就绝望了吗?那不过是苦难的开始,还有更加恐怖的事情在等待着你。看一个普通小市民如何带着老爸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上打拼。本文不11,不11。谢谢!
  • 我的男神之我和你不约

    我的男神之我和你不约

    曾经你是我生活的全部,但现在发现,只不过都是过眼云烟,我们还能再回到过去吗?权闫博,我好想你,你过得还好吗?顾雨梦从来都不是一个美女,也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天,男神的目光会为自己停留,,,
  • 妙医王妃:神经病王爷求爱记

    妙医王妃:神经病王爷求爱记

    欺负我无父无母,看我绝世医术闪瞎你双眼。嘲笑我养弟孤苦,看我培养出当朝计相来给我撑腰。讥讽我遭人休弃,看我孤身一人也活得潇洒自在。“云鹤姐姐,让我照顾你一生一世吧?”“做你的王府世子去,姐姐我不接受姐弟恋!”可当他抛却王府世子之尊,追随她浪迹江湖,做游方郎中时,她尘封的心终于被他开启!最终,他们同站朝堂,他是威风八面的实权王爷,她是主掌天下医的“妙医御者”。看李云鹤在一个男尊女卑的世界里,如何爱情事业双丰收。
  • 耍遍妖界无敌手

    耍遍妖界无敌手

    人生就是一场娱乐,何不潇洒耍一回!烦请各位道友收藏、订阅、打赏、推荐!谢谢!
  • 万界最强钱庄

    万界最强钱庄

    万界钱庄认主叶尘后,他有了诸多的理想:等我收回太古神龙一族的欠账后,我让整个神龙一族给我当打手。等我收回仙界无敌仙尊的欠账后,我让他做我最为忠实的奴仆。等我收回长生不死,美貌和青春永驻聚集一身的妲己后......为了这些理想,叶尘开启了一段神话般的征程。
  • tfboys之殿下么么哒

    tfboys之殿下么么哒

    什么?天上掉下来了一个人!!!她还说他是魔女,什么什么?她要在我们这里暂住,不行不行,绝对不能答应。
  • 君凌星空

    君凌星空

    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即将下山闯荡之际,天地异象,闪现神雷,携宝刀穿越时空,进入异界乱世之中,争仙路踏星空。神尊之魂相助,仗痴心向绝世强者进军。结果又当如何?万法奇缘,群雄涌现,万族齐现,天地奇榜。千古一帝
  • 新西游记

    新西游记

    《新西游记》沿用《西游记》的主角人物,却避免了《西游记》中唐僧,沙僧等形象的虚假单薄,重构了取经西僧全新的命运与际遇:唐僧被塑造为有七情六欲,但最终振作,独赴西天的新形象;孙悟空、沙僧、猪八戒性格更复杂,形象更鲜活,兄弟三个结局迥异;或重返故园;或靠出卖师父平步青云。
  • 京宴浮华

    京宴浮华

    ①爱了多年,却发现他不是他。一张人皮面具,当明己心,却为时已晚,她把他推落悬崖,他说,我最后才明白,至始至终想要的,不过只是一个你罢了。②她为了三十万的兵马,野心勃勃,为利嫁人,毁了整个家族,或许一开始便是错的。③那年他利用她,就不应该抱以幻想,爱的越深,伤的越痛。古代架空文,讲述以薛府,钟府,卫府为首的几大世家和皇宫中的儿女情长,宅斗权谋等等。薛家薛世芍:我芍姐儿,自是与你们不同,喜欢我的人,我自是千万倍去对你好,讨厌我的人,我定狠狠的踩回去,我薛世芍做事光明磊落,向来不做暗地里见不得人的勾当!钟家钟宝鹤:心比天高,但只能默默忍耐,懂得浴火重生必经坎坷,既然身份给不了我什么,我就要把权利狠狠地攥进手心,我鹤姐儿向来看不起那出头鸟,自以为万般厉害,被人盯上了都不知道!卫家卫淑珩:本想着初心平凡过着普通的日子,却不想进了深宫里头,我不是不会做那些阴人的事情,只是不屑于做。爱着皇上,却被皇上狠狠地伤了,那我这一生,这一条命,这一口气,便只是为了自己和家族而活着!
  • 宋家少爷

    宋家少爷

    阿娘,少爷今天又把我踹飞了!阿娘,夫人让我去麓林书院给少爷当贴身丫鬟。阿娘,宋家落败了!少爷以后就和咱们住这破院子吗?阿娘,少爷中状元啦,重振宋家有希望啦!阿娘,少爷说想要娶我!阿娘,我好像也是喜欢少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