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60400000033

第33章 帝国之痛(1)

导语

藩镇是帝国一直的痛。从玄宗首开藩镇之风起,无论是千古中兴之主未能有之的宪宗还是英明神武的武宗,或者游玩享乐不暇政事的穆宗懿宗,藩镇是帝国后期皇帝们共同的梦魇。公元907年,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哀帝宣布让位于朱温,帝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于是,曾经的藩镇现在的五代开国之主迎来了他们自己的辉煌。

遍地诸侯

藩镇始于玄宗,成型于代宗,为祸于德宗,受抑于宪宗,复萌于穆宗、敬宗,平静于文武宣宗,猖狂于懿宗,直至最终颠覆帝国社稷。

说藩镇,得从玄宗说起。

当时,为了帝国边疆安全的需要,玄宗在帝国周边的重要军事要地设立节度使,统掌当地的军政大权。这有些类似于后代的总督,辖区内的军队、民政、财政、司法等等都归他管辖。这样的节度使可谓是“封疆大吏”,地方诸侯,权力已经是非常之大了。而安禄山因为得到皇帝和贵妃的宠爱,而兼有范阳、平卢、河东三镇,控制着帝国最为要害的边塞,成为帝国最有实力的人物。

从几个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全国一共有九个节度使、一个经略使,总的兵力差不多有50多万,而安禄山这三镇辖内的兵力就达18万之多。再看看帝国中央,他们手上的禁军人数不过12万左右。如果把战斗力算上去的话,那么这个对比肯定还要更为强烈。所以,安禄山造反的时候才搞得玄宗老头这么狼狈。

不过安史之乱是他搞出来节度使造成的,而这次叛乱又给后世种下了无数的苦果,其中就包括一直困扰帝国的藩镇。

当年安禄山一边指着房间里的巨幅军用地图,一边对手下的大将们说,你们如果听从号令按照我的方案进军的话,我们马上就可以攻下东都洛阳了。这些大将平时都是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不过在他面前实在没有什么发言权,都老老实实地听从他的指挥。不过作为一代枭雄,安禄山的确非常有军事谋略,将领们根据他的部署,果然迅速打下了洛阳,直接威胁长安。

估计是作孽太多,安禄山后来眼睛也瞎了,人也糊涂了。对手下人非打即骂,肆意处罚,还不给儿子安庆绪好脸色。于是被打的最多的侍从李猪儿便在安庆绪的指使下轻而易举地把他干掉了。他一死,手下那帮悍将可以说迎来了解放的春天。安庆绪黄毛孺子,怎么能够让那帮骄横的将领们信服呢?于是,安手下的大将史思明最早反水,但接着又反叛,史思明同样被儿子干掉;于是,史手下的大将也获得了解放,这次他们不再是一个人反水了,而是很多人都反水。于是,如何处理这些反水的叛将们便成了帝国急需考虑的问题。

处理不好是要出问题的,史思明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反水后帝国赶紧给他封了个范阳节度使,其实就是安禄山、史思明他们的老巢。史思明反水了,帝国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安庆绪,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大将郭子仪、李光弼把安庆绪包围在邺郡,眼看就要解决战斗了。结果有人心急,跟皇帝说回到老巢的史思明始终是帝国的威胁,要找机会把他也干掉。消息泄露,史思明再次起兵反叛,直接杀到邺郡,与安庆绪合兵一处,给帝国凭空添出不少麻烦。

因为担心郭子仪久掌兵权,当时主要领兵征讨史朝义的是曾经做郭子仪副手的仆固怀恩。他在郭子仪走了之后得以成为军队的主帅,头一次感受到做主帅而不是副手的乐趣,不禁感到很是飘飘然。权力大了果然很爽,这就是他得出来的结论。从这个结论出发,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多想些点子保住这些权力。

对于他们这些领兵的将领而言,没有比有战争的时候更受到重视和恩遇了。这也就是将军们无比怀念战争年代的原因,因为他们当年可以独当一面,甚至可以主管杀伐,而一到和平年代他们便只能靠边站了,国家还是那些文官说了算。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不断有敌人出现,那么帝国便一直需要他;当然,这显然不太可能,而且也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那么剩下来的办法就是创造一些假想敌了。他要给皇帝造成只有他才能震慑、制服这些人的印象。于是,当史朝义手下的大将田承嗣等人投降的时候,他不是把这些人送进大牢或者送往京城,而是上书给皇帝说,这些人是诚心归顺我的,他们此举可以让国家安定,让百姓安宁,让您安心,他们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我们应该给他们封赏,封他们为地方节度使。

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面对这么荒谬的逻辑,居然一口答应下来。把这些叛军头子都封为节度使,于是帝国的节度使人数顿时大增,而尤为关键的是,这是一帮脑后生反骨的家伙,他们所谓的投降不过是合理合法名正言顺地叛变罢了,后世的史学家们把这个叫做藩镇割据。

当然,也有人说,当时朝廷不是不想搞定这些叛将,而是实在是没能力。但没能力并不代表一定要封他们为节度使,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请他们入朝,给他们在京师盖豪华别墅、吃好的、穿好的,表现好了还可以当大官,表现不好直接卡嚓掉也就没事了。

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当时唐军已经把大头目们都已经干掉了,剩下这些小头目只要皇帝带着大伙儿勒紧点裤腰带,再艰苦上一两年,也就差不多完全搞定。可惜,皇帝忙着要恢复朝廷的正常秩序,享受皇帝的豪华生活;大臣们忙着摆庆功宴,安排家小;百姓忙者领着小包袱回家,想过他们的安稳日子。没人再愿意这么提心吊胆地过下去了,加上仆固怀恩大将的一番褒奖,降将们言辞卑下的一忽悠,于是大家都沉醉在叛乱平定、重建家国的憧憬中,乐得清闲,顺水推船地答应了仆大帅的请求。

于是帝国的大好前途就被葬送在了这些眼前的小满足里,藩镇初步成型了。

藩镇的定型在代宗时期。

这与一个大太监程元振有关。程元振帮助代宗除掉了侍宠而骄的大太监李辅国,获得了代宗的信任,于是又让他掌管禁军,其他的挂职还有一大串,顿时让他成了李辅国之后的另一个权监,地位于李辅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没有这么牛的时候,他曾经请襄阳节度使来瑱帮忙,但估计是口气过于狂傲让来瑱很不爽,干脆拒绝了他的请求。程元振便由此怀恨在心。

说起来,来瑱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少时随父征战沙场,长大之后更是在安史之乱中频频立功,屡任各地节度使。后来唐肃宗不信任他了,想把他召回朝廷,他暗中让属下扣留他,然后上表皇帝请求留在藩镇,朝廷很无奈,只能让他留下。代宗即位,任命他为襄阳节度使,

成功上位、权势熏天之后,程元振首先想到了来瑱。他现在皇帝面前拼命诋毁来瑱,说这小子从肃宗时候就不服从中央。我们要采取强硬措施等等。代宗禁不住他的聒噪,就派裴奰带兵去襄阳附近,主要是试探虚实,如果来瑱的确有不轨之心的话就消灭之。来瑱听说裴奰领兵前来,也派兵出去刺探刺探。结果两军对阵,一不小心擦枪走火,大败,做了俘虏。来瑱越想越害怕,赶紧入朝请罪。

来瑱来到京城,最高兴的恐怕就是程元振了,这可是他的地盘,他决定给来瑱一些颜色看看。朝廷也并没有太难为来瑱,下诏让他留在长安,还给了他兵部尚书的官职。来尚书也觉得还不错,就安心地待了下来。

程元振先是假惺惺地对来尚书又是嘘寒又是问暖,亲热得不得了。背地里却让人写检举信,搜集黑材料,然后自己再装作刚发现大吃一惊的样子跑到代宗面前说,国家有幸,皇帝有幸啊,这么大的一个阴谋居然被我发现了,原来来瑱待在京城还不老实,他联系原来的老部下准备造反。

代宗看他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被弄得很紧张,赶忙下令彻底追查这件事情,于是来瑱莫名其妙地被抓到天牢,一番折磨之后只能全盘供认。程元振总算拿到了真凭实据,这一下在代宗面前也是底气十足了,代宗看了供认书也毫不怀疑,诏书一下,不仅仅来瑱,还有其他的一大帮人都掉了脑袋。

这一招实在太损了。外地的藩镇们本来有些看到来瑱在京城过得很滋润,也想告别地方,挺进中央,过过小日子的。但一看到,风风光光的来尚书进京没几天就身首异处,魂归他乡,都吓得不轻。来瑱正规军出身都受朝廷猜忌如此,那么自己身为叛将就更岌岌可危了。他们这时真有些风吹鹤唳的感觉了,都私下训练自己的私人卫队、招募士兵,扩充实力,不要说进京,就是让他们偶尔走出自己的地盘一下都困难。

程元振的一己私利就这么让帝国背上了一个不可信任的罪名,让藩镇们对帝国的离心力越来越强,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吐蕃、党项不久之后攻打长安,代宗疯狂出逃,诏命各个藩镇前来救驾,却没有一个人响应。

藩镇的最终定型还得仰仗于田承嗣的几次搅和。

田承嗣原来是安禄山的老部下,以打仗勇敢而著称。一向是安胖子的“大前锋”,后来转投到史思明下,史思明被儿子杀死。他又接受史朝义的号令,与史朝义一起困守莫州。看到外边的唐军围了一圈又一圈,他不禁在心头打起了小算盘。不过史朝义手下仍然有数万精兵,他担心火拼起来对自己不利,就骗史朝义说,我替你守住这座城,你到外边去寻求救援,到时候我们里应外合,定能大败唐军。

史朝义毕竟年轻,没有看出他的花花肠子来,反而觉得这家伙够忠心够义气,就拍拍他的肩膀说,这座城、城里的妻子儿女就靠你了。说完就带着兵马出城求援去了。

田承嗣眼见计谋得逞,一回头便把史家老小都抓了起来,粽子似的捆成一团押到唐军大营,向唐军投降。不过自己就呆在城里,兵马全都带在身边。当时的主帅是仆固怀恩,他奉行他的“树立假想敌”的战略,上书为田承嗣求赏。朝廷很够意思,给了他雁门郡王的称号,甚至还把金枝玉叶的永乐公主嫁给他儿子为妻。后来有人就为这事说代宗他既不能以德服人,又不能凭借武力征服叛将,只能将公主拱手送给人家,没看到这么做君主的。

朝廷对他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但田承嗣就是一条喂不熟的野狗。当相州节度使薛嵩病死了之后,他趁机把相州的军队收为己用。听说朝廷派出了新的相州刺史,他干脆谎称兵变,直接占领了相州和卫州。朝廷当然很愤怒,这时正好收到承德节度使李宝臣和缁青节度使李正己攻打田承嗣的请求,于是便下令进攻田承嗣。

诸路军马迅速把田承嗣打得落花流水,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这时又有了新的变故。代宗派人去犒劳各个有功的将领,宦官马承倩趾高气扬地到了李宝臣的府邸,宣读完上谕,分发过赏赐。接下来的环节应该是将领感谢天恩,并给太监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希望他们在皇帝面前多美言几句。可惜李宝臣并不是帝国中央的将领,他不需要讨好这些令人作呕的宦官,当然作为礼仪,礼物还是要准备的,不过档次就差多了。

马承倩看到给他的礼物只是简单的几匹绢,大怒不止,也许是在帝国中央的将领们面前骄横惯了。他当着将士们的面把李宝臣送的礼物扔到地上,并扬长而去。这搞得李宝臣在兄弟们目前很没面子。于是,李宝臣从此以后便消极进攻,不过是在那儿耗时间,以博取朝廷更好的待遇。

由此可想而知为什么帝国的将领们都想做地方的节度使,对于地方的节度使,宦官们对他们毫无办法,皇帝也只能是尽力笼络;而作为帝国的将领就惨了,一个小小的宦官都需要用心伺候,否则便会有种种莫名其妙突如其来的贬抑获罪,一个传旨的小宦官尚且如此,别的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帝国的将领们除了要打仗,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做人,在各种各样的宦官、权臣面前装孙子,这样子不累不伤心失望才怪呢。一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得不在一个阉人面前卑躬屈膝,是人都会愤怒的。

可惜皇帝们相信的还是宦官,于是将领们的安全感便越来越低,只好寻求尽可能的机会成为新的节度使以摆脱宦官们的欺诈,皇帝们看到将领们的“叛变”就更加相信了宦官的“谗言”,于是一个恶性循环就产生了。在帝国晚期,皇帝们很少有信任大臣尤其是领兵的武将的。

李宝臣在那儿磨磨蹭蹭不进兵,田承嗣趁机四处活动。他写信给李正己,说我对你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李正己很是感动,也就放松了进攻,其余的官军看到他们这样,也只好止步不前。

田承嗣看到时机差不多了,就上表请求入朝,摆出一副要悔改的样子,但同时又毫无要起身入朝的动静。朝廷现在也没办法了,对田承嗣的围攻已经因为二李的磨磨蹭蹭而彻底失败,而独立攻打的话又实在没有把握,于是只能顺坡下驴,恢复了他的官爵,并准许他不入朝。

后来田承嗣又反反复复,叛了又降,降了再叛,朝廷始终对他无可奈何。而就在这无可奈何里,田承嗣的反复为藩镇提供了足以仿效的榜样;而同时在不断的利益重组中,他们逐渐划分清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藩镇的基本格局定型了。

定型后的藩镇发展起来便是一帆风顺了。这时候的帝国,河北三镇是理所当然的藩镇中的老大,实力最为雄厚、地位最为稳固,帝国上下都知道,那是一片不属于自己的地盘。除此之外,帝国内部分散着大大小小的几十个藩镇,这些藩镇有的听从中央调遣,中央的大员们如宰相下马后一般都是到这些藩镇做节度使,比较重要的像淮西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凤翔节度使等等;而有的藩镇逐渐仿效河北三镇脱离中央管辖,在自己的领地内自己指派官员进行管理。

对此起庞大的“藩镇帝国”,宪宗、武宗所谓的削藩不过是小小的外科手术,丝毫未曾撼动藩镇的根本。而帝国中央连绵不断的内部争斗更是给了他们充裕的时间来排斥帝国势力,经营自己的地盘。当然,他们内部的争斗也逐步增多,到了帝国末期,不断有副将杀死节度使而自领军务的。帝国那时已经是诸侯遍地了,面对眼花缭乱的诛杀与征讨,朝廷也只能承认既成事实。

在遍地的诸侯里边,朱三,无疑是最为闪亮的角色。

流氓朱三

朱三,说的是朱温。也就是所谓的后梁太祖。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有不少出自农民,正是所谓贱民。但像朱三这么流氓的实在少有。但正是这么一个流氓,却与帝国的颠覆直接相关。探讨帝国的最后时光,得先从这个贱民开始。

帝国晚期,诸侯遍地,很有些春秋战国的味道。遍地的节度使一方面高筑墙,广积粮,拼命地增强实力;另一方面借各种各样的机会对临近的州县、藩镇反动袭击,努力扩大地盘。在长安的天子已经管不了这一切了,就连长安附近的几个重要藩镇都已经成了个人的地盘。

正是在这混乱的年代里,朱温凭借他的流氓,一路扩大实力,居然成为藩镇中的最强者,最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觉得仍然不过瘾,干脆让天子禅位于自己,建立了后梁政权。

同类推荐
  • 帝王将相论时事

    帝王将相论时事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风流一时的英雄人物都已“俱往矣”。但他们所留给后人的功过是非与政治智慧却投有因时代的流逝和朝代的更替而消失。相反,正是随着时间的流失和朝代的更替,我们对这些帝王将相的一些精辟言论所透露出来的智慧谋略才倍加折服。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身为天子、将相他们有责任和义务维持社会的秩序,保持国家的安定,而这前提就是要对其统治下的国家,当时的时事要具有深刻的认识,这关乎国家的兴亡,社会的治乱。因此,他们对时事的论断往往准确而又精辟。
  • 大宰相

    大宰相

    本书描写二十一世纪财务精英赵和穿越万历末年,利用自己的财务知识缓解明末财政危机。同时投身魏忠贤打压东林党,最后走上权利高峰的故事!赵和语录:不想当皇帝的宰相不是一个好会计!
  • 南陵凄墓穴

    南陵凄墓穴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迎来改革开放,在传统与现代的挣扎中,民间摸金派第三十七代昆师傅究竟用什么办法让摸金派重新崭露头角,第三十八代传人陈伟又有怎样的冒险旅程。
  • 梦断金陵

    梦断金陵

    这本书讲述的是郑国由强盛转为亡国的故事,郑国国都金陵城最终沦陷,故而取名梦断金陵,?故事由郑国的“一文两武”展开,其中“文当伯奇,只字转乾坤”中的伯奇是“南有崇文才八斗,京都钟鸣知古今”的钟鸣之子?两武则是“鸿立浩门上,北国不敢前”金陵城谢国公之子谢泽甫和“横扫卫千城,十年惧战屠”天丰城赵域之子赵洪瀚。?故事从他们的立场讲述磅礴大气国恨争霸,以及细腻的爱恨情仇…
  • 逆袭三国

    逆袭三国

    古代军事战争必胜的宝典是什么?兵贵神速,出其不意,知己知彼,诡兵神将....不,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信!一个退伍军人携带手机商店意外穿越到三国。古代女人风情比现代如何,古代权力比现代又如何?嫩鲍熟女,权力财富,我都要!于是,一个生存跟霸业的征途开始了.....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贵女

    重生之贵女

    虽是高门贵女,却是父亲不疼,祖母厌恶。父亲宠妾灭妻,纵容姨娘害死母亲,庶妹抢她夫君,杀她孩儿,她苦心经营多年,却是为他人做了嫁衣。“姐姐,你可真傻,若非你在前面为我谋算,我又怎么能够当上这皇后呢”“云静姝,于朕而言,你不过就是棋子罢了,半分都比不上静好”…
  • 弑雨经年

    弑雨经年

    雨,渐渐停了。他抬头望了望天,已然放晴。此刻的男子孑然一身傲立于江湖之上。一袭白衣胜雪,冰色的眸子清澈却又彷徨。淡淡地遮住了他心中所想。从来没有人懂他。他是一个谜一般的男子。天边的残阳似血而轻狂,染红了天涯。一滴雨水像珍珠般滴落下来,晶莹剔透中映射而来的,正是这娇美凄艳的血阳。那堪疏雨滴黄昏。
  • 地球共和国:統一前夕

    地球共和国:統一前夕

    这是一篇掺合严肃哲学、文学、知识、科幻、悬疑、幽默与趣味的作品。故事讲述大抵一百年后的地球,科技愈渐进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火星移居已成事实,唯独战争从不却步、日益严峻。在某一天,一群有着人类外表的外星人携同极高科技来到地球,要挟人类把地球统一成一个国家,名为「地球共和国」,基于科技悬殊,人类最终认命。外星人不但没有伤及任何人,反而协助人类解决许多问题,并慷慨分享自己的科技。而他们的背景、来历、起源、文化、知识,以及来地球的缘由与真相,则是一个谜。
  • 辋川集二十首·文杏

    辋川集二十首·文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翻天纪

    翻天纪

    天地为牢,规则为笼道,是洞悉这规则,超脱这天地不喜束缚的人,亲情,爱情,友情。茫茫天道,终是这亲情,爱情,友情,他才能得这天地。却已忆得,回不得。
  • 热搜女王不好当

    热搜女王不好当

    顶流女星黎乔,肤白貌美大长腿,常年居于热搜榜高位,无奈公司狗到不行,反黑全靠粉丝自己。一次乌龙绯闻,让她彻底认清现实,于是她冒着被雪藏的风险奋起反抗,清除小人,吊打绿茶,从此演艺道路步步高升,走上人生巅峰。可搞事业的路上,总有那么些绊脚石,梁言就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刚认识梁言时,黎乔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温柔暖心的男子,时间长了之后,他丫的就是个白切黑。***黎乔:“我现在只想搞事业。”梁言:“你搞事业,我……你,不矛盾的。”黎乔:“喂110吗,这里有流氓。”***美艳精分三观比五官还正的女主VS腹黑心机套路极深的男主
  • 纨绔嫡妃

    纨绔嫡妃

    “为毛本姑娘一醒来就变成小姐了?”众人震惊,玄天大陆夏府的天才失忆了。被从二十一世纪来的夏曦附身的夏府天才夏浅绿被赶出夏府。呸!本姑娘还不稀罕呢!她狠狠的朝夏府大门吐了一口唾沫。穿越后一年,江湖上出名的冷血王爷轩辕墨纳妃,夏浅绿身着大红喜袍手挽着轩辕墨,藐视的看着夏府惊掉下巴的众多人。穿越后三年,“唉,我老了。”“哪里哪里,小绿还是和以前一样美。”一个绝色美人斜躺在铺着狐裘的贵妃椅上,忽然脚下传来一道糯糯的声音:“麻麻,我饿了,要吃吃……”穿越后很多年,人人口传夏浅绿轩辕墨一代江湖神雕侠侣。
  • 崇拜的我自己

    崇拜的我自己

    人的潜能无限,也只有在磨难中才会被激发出来。一个被过度保护的男孩子,被亲妈策划着变独立的故事。
  • 穿越过来做魔头

    穿越过来做魔头

    本是悠闲小宅男,混吃等死求平安,不料一朝把魂穿,而且自己不一般,系统大神命令显,砥砺千辛把命翻,抹去浮云勿遮眼,逍遥本心情不乱,魔战天下有何难。
  •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

    《中国电影的华语观念与多元向度》(作者陈犀禾、聂伟)共辟为五编:“‘后百亿时代’的大片产业”、“后产业发展与文化省思”、“民间影像与生态图谱”、“华语规划与产业愿景”、“身份认同与空间想象”,在中国电影的产业现状、文化省思、民间影像和身份认同等问题上,汇集了多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它们做了深刻的分析和全面的阐释,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兼备,是中国电影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