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98800000016

第16章 走向世界之路(1)

从深山来到北京

难忘的1984年,我因文物普查踏遍了贺兰县所辖的贺兰山。10月25日我收到了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陈兆复先生的一封来信。他说:“我们正在编写《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关于贺兰山岩画的词条,经盖山林同志推荐,想请你撰写。如蒙惠允,希于近期内赐稿为感。因为艺术辞条,文字之外,希望能有一定数量的图片(字数约500~1000为宜)。

另外,我们也在选编全国岩画资料,有关贺兰口岩画的文章,曾在何种报刊上发表过,亦请示知为感。如果你手头有这方面的文章,即使未发表过也可,倘得惠赐,不胜感激。”

就这样通过盖山林先生的引荐我结识了陈兆复先生。这两位岩画泰斗后来都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陈先生的来信对于蛰居在一个小县城的我来说无疑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此时,我在岩画界应该算一个“富翁”了。经过文物普查,我已发现了苏峪口岩画、插旗口岩画、大西峰沟岩画、小西峰沟岩画、回回沟岩画。加上早先发现的贺兰口岩画,已经发现6处之多了。那时贺兰口岩画文章已是定给《文物》的待嫁之女;同时已完成《贺兰山大、小西峰沟和苏峪口古代岩画》论文初稿。因此,他要的词条对我来讲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

转眼到了1984年年底,陈先生又来信,说“来信及岩画资料、照片等均已收到,非常感谢……另外,不知我上封信是否向您提起过,我们正在编一本《中国岩画的发现》,来信提及大作《宁夏贺兰口岩画》是否发表在《文物》上,是哪一期?我们准备收此文编入书中。如果期刊一时未发表,可否将原稿先寄给我们编入书中,因为书的出版周期长,当不至于影响期刊的发表。就是出书现在发稿也要一年半载之后出书,期刊尽可以先发表。因为此书最近准备发稿,请及早示复为感。另外还想请代印或代拍一批贺兰口岩画的照片,数量要多一些,有关费用请来信示知。”

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在1984~1985年初,将中国岩画已发表和尚未发表的文章汇于一册,这在中国尚属首次,他们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去完成此项工作,对推动我国岩画的调查和研究,对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艺术,无疑具有创造性的意义。

贺兰山岩画在这本《中国岩画的发现——全国岩画资料选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发表了《宁夏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和《贺兰山大、小西峰沟和苏峪口古代岩画述略》两篇论文。在文章的结语中我说了一句近乎狂妄的话:“岩画在中国,岩画学也理应在中国,这是我的心愿。”能在宁夏岩画刚刚起步的时候说出这样的话,可见我那时的雄心和勇气还是很足的。

后来1985年2月14日陈兆复先生来信又说:“我们还想搞一个全国岩画展览,想请您提供或推荐几张质量较好的底片,展出后当署提供者或拍摄者的姓名支付资料费。”这个主意正符合我当时的心态,搞全国性的岩画展览无疑会加大宣传各地岩画的作用,引起社会各界对岩画的认识,唤醒人们对远古艺术的向往与热爱,对于起步中的中国岩画和艰难跋涉中的宁夏岩画会起到推动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1985年3月文化厅下文调我到文管会任《宁夏文物》编辑,开始了我的文物事业,8月2日我收到陈兆复来信:“祝贺您调自治区文管会工作,当更能发挥作用。我今年上半年去广西、云南、福建等地考察岩画,现定下星期三(约8月7日)离京去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考察岩画,我们准备从内蒙古南下直接去贺兰县。”

8月中旬陈兆复与蒋振民两位先生如期来到宁夏,贺兰县文化科和县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由我和刘伯淳陪同考察了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等贺兰县岩画点,他们对贺兰口人面像、面具岩画尤为欣赏,看得很仔细,爬上爬下不停地拍摄。

考察大、小西峰沟那天,出发时天有些阴,来到山上忽然几声炸雷之后,绵绵细雨就不停地下起来,只好到羊圈等天气好转,一直等到下午四五点,仍然没有停的迹象。我们怕发洪水,只得打着伞冒雨去拍照,只见雨水冲刷的岩画个个似上了光一样,反而比平常更清晰,更生动,更有神韵。后来他们在中国岩画展览时,把这些雨中岩画表现得淋漓尽致,流水中的岩画更显得别样壮美。

他们这一次宁夏之行,在《四万里路云和月——全国岩画考察手记》中这样写道:为了寻访岩画这朵已被遗忘的艺术之花,去年我们走访了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广西、云南、福建、江苏八省区,行程四万多里……在小西峰沟内的一个断裂的石崖上,密密麻麻,横横竖竖,刻满了五十多个动物,形象准确而生动,和人面像的那种浪漫而奇谲的形象是大异其趣的……苏峪口的回回沟有一幅巨牛,在高达四五十米的山头上,刻出几乎和真牛一般大的画面。牛身的轮廓,画出两三条平行的复线,具有明显的装饰意趣,身内空白处,又刻出五只小羊,顿时使画面活跃起来。

文章生动再现了他们考察贺兰县岩画的场面。

之后,他们告诉我明年(1986年)要办两件大事,一是要出本《中国岩画》画册,宁夏部分由我承担;二是打算通过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一次“中国岩画展”,希望我提供展品,不要错过了展示宁夏岩画风采的大好时机。

在陈先生考察完全国各地岩画回京不久,10月28日我收到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正式通知,为了展览和出版画册,希望提供岩画照片和文字资料。

有了这两份公文,我央求马鸣信处长派车,他答应了,我第一次坐上公车去考察青铜峡广武口岩画、石嘴山黑石峁岩画及平罗归德沟岩画。回来后我立即冲洗照片分别寄了出去。

1987年1月9日至18日“中国岩画图片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西大厅隆重展出。这次去我仍住在文化部的地下招待所。

这次岩画展是中央民族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协办,在美术馆门前竖有巨大的会标。醒目别致,一目了然,很有吸引力。

展出大厅宽敞明亮,在大厅四周和回廊间井然有序地悬挂着各地区的岩画图片,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贺兰山岩画在我国岩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熠熠生辉,引人瞩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幅气势不凡高居众山之上的巨牛岩画,然后是贺兰口丰富多变的人面像以及黑石峁的群鹿图、广武口的人骑等,向人们展示了贺兰山岩画的雄奇瑰丽,看到这些熟悉的“老朋友”,我为他们高兴,从深山中来到了北京,又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突如其来的喜讯

1988年3月27日我收到陈兆复先生的来信,他告诉我:

“我们最近成立了中国岩画学会筹备组。宁夏是我国岩画的重点地区,我们很希望您能大力支持,并参加一些工作。对于学会章程、人选、经费等方面的问题也请多提意见。我现定8月份赴澳大利亚,去参加澳大利亚岩画研究协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和1988年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我已替您领来国际岩画委员会会员的表格,请填好发出。

我们正在筹办一个刊物《岩画通讯》,希望能得到您的大力支持,惠寄稿件,短篇报道或其他文稿均可。”

随信他寄来了倡议书和国际岩画委员会章程。

20世纪60年代以前,岩画研究处于自发的个人研究状态。1963年8月21名学者在意大利的凡尔卡莫尼卡集会,建立了“卡莫诺史前研究中心”(CCSP),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世界各地岩画的科研组织,它特别致力于组织国际性的岩画专家会议。自1968年起,几乎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性岩画研讨会和座谈会。1980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和教科文组织“国际纪念碑和遗址委员会”的参与下组建了“国际岩画委员会”,在波兰华沙召开成立大会,“卡莫诺史前研究中心”主任阿纳蒂教授被任命为主席,任期九年。1987年在意大利召开的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上,陈兆复教授当选为亚洲唯一的执行委员,在这个国际岩画组织中有了一席之地。

能加入国际岩画委员会是每个岩画界同仁的愿望,它不仅仅是一种荣誉,也说明在岩画研究领域里有了一席之地。

到了1988年11月20日陈兆复先生来信,他告诉我:“最近从澳大利亚归来,在国际岩画委员会的执委会上,已通过您为国际岩画委员会会员。委员会秘书处不久会和您直接联系。特写信向您祝贺。”

阳光柔和地洒在我那张沙枣木做的写字台上,这个突如其来的喜讯使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激动地走到窗前,窗台上那盆盛开的太阳菊,透出阵阵清香,我仿佛又闻到了贺兰山幽谷中山花的芬芳,不禁令我浮想联翩,脑海里翻腾着在贺兰山多年跋涉发现岩画并加以整理的种种往事,回味甘苦,百感交集。直到1989年春节前,我接到来自意大利国际岩画委员会的一个沉甸甸的邮件,有研究成果之类的表格,有澳大利亚岩画研讨会的简报,还有国际岩画委员会主席阿纳蒂的签名信件。

1984年阿纳蒂在他的大作《世界岩画研究概况——一份送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写道:“很有趣的是印度和苏联外,别的远东国家尚有极少数的岩画报道……到目前为止,日本、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或越南还没有可靠的资料。来自中国和尼泊尔以及缅甸的报告主要是有关佛教和后期佛教的地点,看起来似乎史前岩画的主要集中点并不在那里。”这个报告对中国岩画的评语刺伤了我的中国心。实际上陈兆复先生在翻译这篇文章时,他也愤愤不平了,并主动给阿纳蒂写信,告诉他中国已经发现有100多个岩画点,其中包括宁夏贺兰山岩画点贺兰口、苏峪口、大西峰沟、小西峰沟等等,而且中国很早就已进行了岩画的研究工作,有一大批从事岩画研究的人员。接着阿纳蒂邀请陈兆复到意大利讲学和学习,在卡莫诺陈先生写出了《中国岩画发现史》一书,从此,中国岩画倍受青睐,许多国家的岩画专家都渴望到中国,到宁夏来一睹为快。

贺兰山岩画不仅以独特的风采和诱人的魅力为世人所瞩目,而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首先岩画内容丰富,造型优美,数量可观,比较集中,岩画点离银川近,交通方便,适宜参观游览,并且地理位置显要,处于黄河之滨,是中华文明发祥地区之一,岩画属北方系统的山地岩画。此外,贺兰山地区风景幽美,山高林密,气候宜人,是人们寻幽探微观光览胜的好去处。这里曾经造就了历代英雄豪杰和能工巧匠,也将启迪和造就未来的开拓和创造者。

以上诸多因素成了在宁夏银川召开国际岩画会议的有利条件。召开这一国际性学术会议,对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开发宁夏促进宁夏地区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91年1月8日正式向文化部申请于1991年10月5日至10日在银川召开’91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暨宁夏国际岩画研讨会,3月30日文化部复函批准,于是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

走向世界

斗转星移,春去秋来。’91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暨宁夏国际岩画研讨会如期在宁夏银川举行。阿纳蒂和夫人不远万里来参加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岩画会议。

为了更多地了解宁夏岩画情况,阿纳蒂和夫人又特意延长了访问时间,在他即将离开宁夏的前一天我陪同他们参观了苏峪口、回回沟岩画点。这一带岩画是1984年文物普查时,由我带领的贺兰县文物普查队发现的。短短几年时光,如今贺兰山岩画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和社会效益,却是我始料不及的。

一路上阿纳蒂翻着看图识字学习着中国话,生硬地重复着“您好”、“1、2、3、4、5、6……”来到回回沟前,满滩石头,汽车无法行驶,只得下车步行。放眼望去,十月的贺兰山秋色正浓,天高气爽,山仿佛显得格外雄伟壮丽。遍野熟透的酸枣挂满了枝头,山榆树却依然葱茏茂盛,而枫叶才泛出一丝红意,虽非春光胜似春光。到岩画点是一段上坡路,路程约2公里,而岩画又在高达约50米的山头上,山脊两侧是深沟,令人望而生畏。阿纳蒂一见岩画立即来了劲头,不顾年迈,弓着腰手扒脚蹬,一点一点硬是爬了上去,他的夫人也不示弱,紧随其后,奋力攀登。

回回沟巨牛岩画展现在阿纳蒂夫妇面前。这幅岩画长2米,高1米,由双线条勾勒磨制而成,很有特色,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个体岩画之一,与真牛一般大小。如今它的形象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而闻名于世,无论在画册中、书本里,还是在电视中,许多人都看到过它的尊容。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贺兰山也好,阿尔卑斯山也好,都不算山中之最,然而却因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瑰丽多姿的岩画而名闻遐迩。

阿纳蒂夫妇都是著名的岩画专家,老两口一个口述,一个记录,配合默契。

山风许许如丝,近山远水尽收眼底。我给阿纳蒂在巨牛岩画前拍照。

出了回回沟就到了苏峪口岩画点,每到一处,阿纳蒂都仔细地察看、拍照、作笔记,并同我一道商讨岩画的制作方法以及年代的断定。他为人谦和,工作认真,令人肃然起敬。不觉已是下午2点钟了,大家饥肠辘辘,从山上下来,到了一户农家,这是一处小桥流水人家,院子靠山傍泉,树木葱郁,浓阴覆盖,还堆满了丰收的玉米棒子和正在晾晒的大红枣。淳朴的主妇看到外国客人,拿出刚烙好的大锅盔、红枣、酸枣招待我们,阿纳蒂伸出大拇指连连说好吃好吃,又像孩子似的跑到灶房看这特大锅盔是怎么烙出来的。

稍事休息之后,又赶赴苏峪口看了几处岩画点,阿纳蒂精神矍铄毫无倦意,尤其对一些孤零零的岩画点特别关注,他说这类岩画易遭破坏,再三嘱咐这种远离群体的岩画应该用栅栏围起来。阿纳蒂的这种珍惜岩画的精神很使我感动。岩画是古代历史文化的遗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具有不能再生的特性,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保护。

走着,走着,阿纳蒂忽然发现远处山包上有一座土地庙,他问我那儿有没有岩画,我说没有,但他仍然背着相机走了上去。他仔细地查了一遍,确实一无所获才走了下来。这时,太阳就要落山了,山上的羊群都归来了。阿纳蒂来到汽车旁,深情地拍着我的肩膀说:“你熟悉这里的每一块石头。”听到他的赞扬我欣慰地笑了,因为他确实说准了。我曾经多次跋涉这里的许多沟沟坎坎寻找岩画,曾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诗句激励自己勇攀险峰去探索岩画的奥秘。因为在这里的石头上镌刻着我的事业,那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追求。

阿纳蒂也笑了,因为不虚此行,他不仅看到了魂牵梦萦的中国宁夏岩画,而且也充分地了解到:中国也有史前岩画!

同类推荐
  • 神秘尼泊尔

    神秘尼泊尔

    《神秘尼泊尔》是作者行走在尼泊尔过程中所见所闻的一些心得体会,还有以绘画的形式展现的当地有特色的建筑景象。绘画作品中除了行程中的现场速写,大部分作品是回来后的创作作品,采用较为写实的表现方法,以此来展示尼泊尔庙宇建筑的神秘和神圣。为了更好地说明写生、创作中体会,每件作品都写了创作的切身感受,以此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作者的表现方法和心得。同时还附有尼泊尔旅游的路线、费用和攻略,可供去尼泊尔出行参考。
  • 西北风·文论集

    西北风·文论集

    本书分为回忆卷、论文卷、评价卷三个部分,收录张弛对父亲母亲及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及其关于歌词艺术特质、西部音乐文学、回族歌曲创作等方面的论文,以及李镜如、丁跃、张涧、荆竹等探讨张弛作品的评论文章。
  •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首先要把电视连续剧的艺术形态作为本书的前提加以研究。电视连续剧的开场戏与电影、话剧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就三者的共性而言,作为艺术品,它们的艺术形态必须是完整的;就其特殊性而言,电视连续剧的形态与电影、话剧的形态有着质的区别。什么是电视剧的形态?“形态”一词,《辞海》解释为:“形状神态。也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事物的形状或表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事物的表现形式”。
  • 新世纪的风景:当代华语电影散论

    新世纪的风景:当代华语电影散论

    本书主要以新世纪陆、港、台电影为研究对象。卷上主要是对《人再囧途之泰囧》《西虹市首富》《十二生肖》《中国合伙人》等多部影片的评论,以及对一些电影现象的讨论。卷下则是对三地电影的深度观察,涉及大陆的合拍片、港台电影和几位台湾电影导演的专论。全书为作者多年来从事当代华语电影研究的部分成果。
  • 甲骨、牙角器、偶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甲骨、牙角器、偶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分别介绍了甲骨的来源、知识特征、辨伪及收藏;牙雕艺术的历史、工艺流派;古代偶像、毛泽东像章的分类与专题收藏等。
热门推荐
  • 好想和你一起走

    好想和你一起走

    “宋锦之,我回来了。”“嗯,我知道。”“宋锦之,我从来没有离开过。”“好。”
  • 灭世星尊

    灭世星尊

    惨遭灭门的穆家独子穆春龙的复仇奇遇之路,最终成为旷古绝今灭世星尊的一段神话。
  • 明月星稀乌鹊南飞

    明月星稀乌鹊南飞

    秋星稀和淮南飞,那是很久了久到一世的天雷二世的佛珠三世的宫墙四世的歌声五世的绳环
  • 夕阳过后若有星

    夕阳过后若有星

    她等了他好多年,别人问她为什么不选择顾xx,她不知道。问她是不是喜欢顾xx,她也不回答,因为她的脑海,出现了他的身影……他为她做过好多好多事,她都知道,不然她怎么会喜欢他呢?但是啊,他们都没有勇气,直到后来的男孩,教会了她开口,但他已不在。
  • 转世重生之魔法大陆

    转世重生之魔法大陆

    月希希,月雅,夜颖,彩琦丽。四个在校学生&大活宝,穿越到魔法大陆,又会有怎样的邂逅嘞?敬请期待吧!
  • 忆王孙之南昭梦

    忆王孙之南昭梦

    故园桑梓正青青,高楼风起邀仙灵。梦中长安有娉婷。雨霖铃,一曲轻箫待月明。她是镇国公主,但不骄纵。他是南昭王侯,但不轻狂。如果说在阴谋间可以给我一息存活的空间,那大约,就是你在我身边。“你为什么娶我?”“不过是为了手上少沾些血罢了。”
  • 我的世界him传奇1亦对亦错

    我的世界him传奇1亦对亦错

    本部别名《我的世界him传奇1泯灭世界》别名2《我的世界him传奇1未来的誓言》“黑色硝烟遮满天,人怪战争成乱世。白瞳现世万物惊,世界平息白瞳亡。”你的存在,亦对,亦错?你的出现,亦对,亦错?你的“贪婪”,亦对,亦错?“他已经死了,会有下一个的。”??????……当岁月流逝,曾经的人呐,也许你并不记得,那个穿着天蓝色短袖的白瞳英雄了吧?没关系,让我们一起走进孤独者的世界吧。嘘——请安静,认真倾听……愿每个孤独的夜,能伴你度过……“Herobrine,你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方块世界,也不应该出现在任何一个世界。到最后,你注定是这个世界的错误。”?身世贫贱的Abel(亚伯),在刚开始的人生之中,遭受着各种各样的侮辱和欺凌,直到后来,他幻想的美好日子还是没有到来。就如同幻想和白日做梦一般,最后灰飞烟灭。直到最后,他都是悲惨的死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永远都在。”“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永不分离。”
  • 胜天传奇

    胜天传奇

    一个被三大圣人灌顶的孩子,一个背负着解救无数百姓苍生于水火的三生三世的奇人,在龙洲大陆驱逐外敌一统江山建立心中的理想国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期间,人间各路势力,天界各路神仙纷纷粉墨登场,展开了波澜壮阔的画卷。
  • 街头小伙

    街头小伙

    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孤儿沦落街头遭他人嫌弃,但他却没有被所处环境所屈服,并有一腔热血,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18岁那年天降神物改变了他的人生。
  • 世间确有温柔

    世间确有温柔

    一位背负疼痛的南方重庆女孩在经历种种后选择沉默是金,直到去到了哈尔滨,一个改变她命运的城市,遇到了一群东北的朋友,给予了她从未有过的温暖。读书时代的恋爱成为了过去,黎歌也只能是前男友,上天对她怜惜,让她遇到了她读书时代最喜欢的古风歌手。此文,来源于生活中的小温暖,写下它的意图是为了告诉那些有些自卑,曾经感情受过严重伤害的女孩,前方永远有更好的人在等你,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变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