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29800000007

第7章

上来八门是其自分。下十六门是其胜进。于中随义相从为五。初有三门自利利他离过对治。次有四门自利利他所修善行。次有两门自利利他所依之法。次有三门自利利他所生智解。末后四门自利利他所成行益。前中初二自行对治。后一是其利他对治。就自行中。初门远离修心之过。后门远离行业中过。离修过中。先过后治。就明过中。过分有五总以标举。今为明进返明退矣。下别显之。五中初一修方便过。不能敬法及说法人。次有两句正修时过。放逸懈怠不能修善。习恼恶行不能离恶。下有两门修成时过。称量同己及余菩萨。对人起慢。于法颠倒。对法起慢。于增上法未得谓得。名增上慢。下次明治。胜分有五总以标举。与上违下番过显治。离行过中。初过后治。过中有五似功德过总以标举。相似功德理实是过。是故名为似功德过。下别显之。五中初一不善利他。后之四门不善自利。凶恶犯戒非慈益者。见生造罪。以慈愍心惶彼忧恼不加治罚。令舍不善名非法慈。以此非慈饶润于彼。是故名为非慈饶益。就后四中。现谄威仪无正功德。说外经论得生智者无正智慧。此二一对。行于有罪施等善根无正功德。演说建立似功德法明无正智。此二一对。下次明治。有五实德总以标举。下别显之。番上可知。上来两门自行对治。自下利他对治之中调生有十。名正调伏总以标举。下别显之。云何问也离诸缠者调离八缠。即以为八。八缠如上四摄品说。离烦恼者。谓离十使重烦恼也。通前为九离恶戒者。谓离外道邪心分别乌鸡戒等。通前为十。自下第二次明自利利他善行。于中四门。初一明其行修利益能摄佛记。次一明其行修坚固成就决定。次一明其行修具足。后一明其行修不断。就初门中。菩萨有六为如来记。总以标举。下别显之。六中初二就位分别。初言种性未发心者。未能发彼解行心也。言已发者。已能发于解行心也。次二约就时处分别。如来当时对面与记名为现前。余时异处玄与记者名不现前。如法华云。其不在此汝为宣说。此之谓也。后之二种对果分别。记彼当来经若干劫而得为佛名为时量。记彼成时劫国名字称曰时定。无量不定番前可知。第二门中。有三决定总以标举。位分不退称曰决定。下别显之。种性名定列其名字。何以故下征问辨释。何故问也。良以种性邻于退分故须征问。堪能下释。堪能为缘正解决定。决定堪能与佛为缘故曰决定。有障已下简定其相。云言有障简别于后未出障故决定菩提。简别于前前未定故决定发心解行地也。以能定发菩提之心故名决定。不能已下对后辨异。不能得彼初地已上不退行德故言不能乃至不退。不能得彼大菩提果故曰不能乃至菩提。第三门中。初先正辨。后明此位得佛授记。初地已上自行成就名为得力。外化行成名利众生。此二自分。如所欲者所欲自利。如所作者所作利他。随意能成故曰不虚。此是胜进。彼决定如来记者。明此位中为佛记也。向前六中未明此记故今明之。以此通前得记有七。第三门中。不作五事不得菩提总以标举。下别显之。初一起愿。后四起行。哀愍利他。余三自利。言炽燃者诸行顿起。言精进者诸行常起。此二摄福。明处不厌摄智惠也。第四门中。五事常修总以标举。下别显之。前四修因。后一求果。就前四中。不逸自利。作依利他。此之两门自他相对。后二摄善离恶相对。下一求果。相显可知。自下第三辨明自他行所依法。于中两门。初门胜法。后门正法。前言有十菩萨等法第一胜者总以标举。此十同是菩萨所学。是故说为菩萨十法。就所学中有是佛法有菩萨法。是故说为菩萨等法。简精去劣称曰最胜。下别可知。第二门中文别有五。一总标举。二就人辨定。三别其名。四广分别。五总结叹。有四施设是总举也。言说建立故曰施设。圣说不邪故曰为正。如是施设是如来说。就人定也。非余闻者。举彼余人不堪听闻。以显唯是如来能说。彼人天等尚不能闻。焉能宣说。下次列名。初二是其自利之法。次一利他。后一总明自他利法。下广释之。法牒初门。十二部经正举法体。下解施设。修多罗等次第演说说时次也。次第建立释时次也。谛牒第二。释中增数从一至十通有五十五种谛也。初一次二相显可知。就明三中。言相谛者法相实也。言说谛者教之实也。言作谛者行之实也。第四可知。第五门中。因是集谛。果是苦谛。智及境界是共道谛。无上灭谛。第六门中。实是真谛。虚妄俗谛。知者知苦。断者断集。证者证灭。修者修道。第七门中。味是集谛。患是苦谛。离是灭谛。余四道谛。法是道境。解是道体。解有二种。一者出世名为圣谛。二者世间名非圣谛。第八门中。前五苦谛。行坏苦苦苦事分别。生之与灭苦理分别。秽垢是集。清净是灭。方便是道。第九门中。初四苦谛。有爱集谛。无爱及与断方便谛是其道谛。后二灭谛。第十种中。初五苦谛。爱恋坏苦。污辱苦苦。业恼集谛。思惟正见是其道谛。果是灭谛。四种方便名方便者释第三门。如前说者。力性品中宣说四摄以为方便。今指彼也。乘牒第四。声闻缘觉及与大乘。据要分三。下广分七。一一七种通以辨数。下别显之。就小乘中。初四谛慧是其乘体。第二依者。慧依教生亦依禅起。第三缘者慧缘理也。第四伴者知识为伴。亦可戒等诸行为伴。第五业者起在意业。六众具者。十一定具为众具也。十一定具广如成实。彼能生定名为定具。亦能生慧说为慧具。第七果者所谓涅槃。此七下结。缘觉乘者相同声闻。指同彼说。就大乘中。离言境界一切法如离诸妄想平等慧者。是其乘体。慧能离言证诸法如。名离言说法如慧也。慧能离妄证法平等。名离妄想平等慧也。余义同前。过去已下第五结叹。自下第四辨明自利利他之智。于中三门。初门利他。后二自利。就初门中文别有五。一总举。二列名。三解释。四辨次第。第五总结。五总举。利他之智无量境故曰无量。言生一切巧方便行者。谓起利他巧便行也。次列其名。初众生界知其所化。第二世界知生住处。第三法界知化生法。调伏界者知生根性亦知不调。以调为主但言调伏。调伏方便知度生法。次广释之。六十一种名生界者。下调伏中有五十五。加以六道为六十一。如意地身有无量者。意谓心行。心行无边。地谓九地。始从欲界乃至非想。身谓形类。形类无边。如地狱中凡有一百三十六所形类各异。畜生之中形类无量。饿鬼亦尔。人中具有四天下别。胡汉等类亦有无量。天有二十八天之异。是故说言意地身别则有无量。解世界中。无量界者正辨其相。无量名者。以名无量显界无量。如娑婆界即事指斥。名娑婆主显此娑婆立名所以。娑婆名忍。如悲华释。此土众生堪能忍受贪欲嗔痴诸烦恼过故名为忍。土从人目称曰忍界。人是土主。从主立称名娑婆主。释法界中。据要唯有善恶无记。随义分别则有无量。解调伏中文别有三。一释。二结。三对生界料简同异。释中增数从一至十有五十五。初一可知。第二门中。外凡具缚。内凡已上名为不具。三四五门相显可知。第六门中。在家出家随形分别。熟未熟等随行分别。第七门中三性分别。恶人不善。中人无记。余五是善。小智大智就解分别。现未随缘就行分别。根熟现调。未熟当调。不定根者随缘而转现未不定故曰随缘。得缘如是如是回向显前随缘。若得现缘向现调伏。若得后缘向未调伏。故曰如是如是回向。第八门中。八众总举。刹利乃至婆罗门者列其八名。婆罗门者是外国语。此幡名梵。初禅已上乃至非想同名为梵。今名彼梵为婆罗门。不名人中婆罗门种为婆罗门。云何为八。如长阿含说。一刹利众。二婆罗门众。三居士众。四沙门众。五四天王众。方忉利天众。七者魔众。八者梵众。故言刹利至婆罗门。第九门中。如来声闻菩萨调伏藉缘不同。难调易调根性不同。软语呵责受化不同。远调近调熟时不同。第十门中。前五欲界。初四生阴。后一中阴。后五在于色无色界。色与无色形相分别。四禅有色。四空无色。想无想等就心分别。四禅地中除无想天四空地中下三空处名为有想。第四禅中无想天处名为无想。第四空处名为非想非非想也。是五十下释已总结。下对生界以辨不同。生界调伏有何差者。问以起发。上辨调伏就生以说。相滥前生故为斯问。下释显异。生界不分种性处者辨生异调。调伏性处辨调异生。下言如是彼彼处转。辨明菩萨随性异知根性不同名彼彼处。菩萨随知故名为转。调伏方便如前说者。成熟品中具明二十七种方便。今指彼也。又彼文中九品分别二十七种。故今说言彼亦无量种分别也。上来第三随名广释。自下第四明其次第。如是次第说五无量何以故者。征问起发。盖乃依于外国人语。若顺此方应言何故如是次第说五无量。下释可知。是故说五生一切者。第五总结。次下两门自利之智。列名指前。相显可知。自下第五自利利他所成行益于中四门。初一是其利他所成。后三是其自利所成。就利他中。言有五事为生说法得大果者。总以标举。此乃令生得五大果。非是自得。次别显之。五中前四出世福利。后一世间。就出世中。初二小乘。言法眼者。断除见惑得见解也。见四谛法故云法眼。得漏尽者。断除修惑得无学果。后二大乘。言发心者发解行心。言得第一菩萨忍者。谓得出世真实忍也。忍中最胜故云第一。是名下结。就自利中。初门明甚所成高大。第二明其所成宽广。第三明其所成具足。就初门中。云何大乘问以起发。下释有三。一举七数。二列名辨相。前六是因。第七是果。就因六中。初一是法。后五是行。行中心大及与解大。此二地前。净心大者在于初地。众具大者二地已上。言时大者八地已去。三分因果。第二门中。初有八法摄摩诃衍。总以标举。菩萨藏说就教已定。下别显之。八中前三在于世间。后五出世。信以为一。在于种性解行位中。信菩萨藏显示实义诸佛菩萨不思力者。具作八事。今略举二以明信也。闻慧为二。思慧思惟以为第三。此闻与思偏在解行。依闻思慧得净心者。始入初地见谛心也。通前为四。得净方便入修慧行者。初地穷满修道心也。通前为五。依下住品二地已上乃至七地名修慧广。今此略无。以此通前合以为六。修慧果成在八地上。以此通前合以为七。毕竟出离在如来地。通前为八。如是学无上菩提。总以结之。前七所学。后一所得。第三门中文别有三。一明所成位分具足。二此十下明此十种备摄周尽。三当知下举失显得令人修学。就初段中。学得菩提略说十种。总以标举。次列十名。下广辨释。初言种性未得净心对后以别。得净有二。一者观得在于解行。二者证得初地已上。种性位中未同彼得故云未得。发心学修名为入者。解行位中名为发心。初地已上名为修学。此等同能趣入法性故通名入。解行观入。地上证入。下就入中分净未净。未入净心名未净者。谓解行也。入净心地名为净者。初地已上乃至十地同名净心。证入彼地斯名为净。下就净中分熟未熟。初至九地未入第十毕竟地故名为未熟。十地名熟。下就熟中分定未定。初入十地未善安住名为未定。安住已后说名为定。下就定中分出一生后身之别。弥勒之流名为一生成佛之身。未得道前名为后身。如是下结。上来第一广辨所成。下明此十备摄周尽。初言此十所学而学。总明此十备摄周尽。下别显之。更无所学所学法尽。如学已下而学行尽。如学而学更无菩萨学人尽也。如学而学得一切名学行尽也。学行尽故德名无边。举名以显行德尽也。得一切名总以标举。下别显之。谓菩萨等实德之名。如是十方无量因缘自想施设。化德名也。学行备故能于十方随物现化。自想施设种种异名。当知已下举失显得。相显可知。

同类推荐
  • 祸虚篇

    祸虚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后汉门 马后

    后汉门 马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如来师子吼经

    如来师子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arzan the Untamed

    Tarzan the Untame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国初事迹

    国初事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琅天院

    琅天院

    她是穿越来的,她从来没有想过,穿越这种东西会发生在她身上,他从小在灵稷山长大,为这次出山就是为了给他的父母报仇,至此,他俩一个走上了逆袭之路,一个走上了报仇之路,可谁想他俩竟然会走上了同一条道路,看他们如何在这条路上逆风秀全场吧!
  • 是为执念

    是为执念

    20岁出头的现代灵族少女与顶流偶像团体的两名成员异世界相逢,共同寻找回家的方法。千年九尾,修真术士,炼药奇才,病弱皇子?一路上他们遇见的究竟都是些什么奇奇怪怪的生物?
  • 诸域游记

    诸域游记

    我是这无数可能的旅者。漂流不息长河的光阴,芸芸众生与伟大存在尽皆逝去,救赎却远未到来。从命运的彼岸,第十二重圣阶,循环齿轮,至高之峰,揺摆天钟上,我窥见一切的归宿。万仙打破天地之门,足迹遍布荒芜与繁荣。神类赐降福音于凡人,行走大地而非星空。奇巧的造物升华虚幻,成就创世的威能。弱小之种解析规则,衍生茫茫前路。……还有我,一个起源,一次结束。一场幻梦。……其实就是披着拉跨无限流皮,经典上不去下不来的三流感情戏,附带和美少女贴贴情节的轻小说。
  • 和最爱的人去西藏

    和最爱的人去西藏

    只有去过西藏,你才知道自己缺了什么,西藏究竟能给予我们什么,只有去过的人才知道。作者在西藏行走十年,她最先与西藏结缘是因为旅行,后来因为热爱这一方土地,而选择生活在这里,耳濡目染西藏的风土人情,她遍访西藏的村庄与庙宇,她还四处追寻藏地灵性,与活佛、高僧、尼姑、老者探求佛家因缘,修身智慧、生命的真谛,求得人生的淡定与从容。西藏不仅仅是一方充满灵性的土地,更是一方充满智慧的土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儿庄的花女孩

    花儿庄的花女孩

    我叫萧韩,是一名普通大学生,因穷被迫搬进了那个臭名昭著的“花儿庄”!听说那都是特殊人群集合地,但是!我是不会被传染成特殊人群的!我绝对不会……啊真香。
  • The Moon Endureth

    The Moon Endure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商你的季节

    爱商你的季节

    季氏家族的二少爷,黑龙帮的三小姐,两人的爱情究竟会如何发展?请关注我的作品。
  • 兄弟闯都市

    兄弟闯都市

    三个生死兄弟,一个是杀手界至尊,回归都市后成为黑道王者。一个是雇佣兵至尊,接受任务保护冷艳美女。一个是商业霸道总裁,运筹帷幄,过关斩将。看辉,冷锋,冷漠称霸世界。。。。
  • 年年有娱

    年年有娱

    富二代沈然重生十六岁贫家少年,身陷演艺圈,没任何大志向的他最后却成为了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