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42600000012

第12章 明智精选(5)

〔梦龙评〕李邺侯保全广平太子,及劝德宗与回纥和亲,都显露出回天的力量。只有郜国公主这件事,在初露征兆时就予以防范,宛转激切,使猜忌的君主不得不相信,强悍的君主不得不柔顺,真是万世采纳忠言的方法。

寇准

【原文】楚王元佐,太宗长子也,因申救廷美不获,遂感心疾,习为残忍;左右微过,辄弯弓射之。帝屡诲不悛。重阳,帝宴诸王。元佐以病新起,不得预,中夜发愤,遂闭媵妾,纵火焚宫。帝怒,欲废之。会寇准通判郓州,得召见。太宗谓曰:“卿试与朕决一事。东宫所为不法,他日必为桀、纣之行。欲废之,则宫中亦有甲兵,恐因而招乱。”准曰:“请某月日,令东宫于某处摄行礼,其左右侍从皆令从之。陛下搜其宫中,果有不法之事,俟还而示之;废太子,一黄门力耳。”太宗从其策。及东宫出,得淫刑之器,有剜目、挑筋、摘舌等物。还而示之,东宫服罪,遂废之。

搜其宫中,如无不法之事,东宫之位如故矣。不然,亦使心服无冤耳。江充、李林甫,岂可共商此事!

【译文】楚王赵元佐是宋太宗的长子。因为援救赵廷美(太宗的弟弟)失败,于是得精神病,性情变得很残忍,左右的人稍有过失,就用箭射杀,太宗屡次教训他都不改过。

重阳节时,太宗宴请诸王,赵元佐借口生病初愈不参加。半夜发怒,把侍妾关闭于宫中,并纵火焚宫。太宗很生气,打算废除他太子的身份。

寇准那时正在郓州任通判,太宗特别召见他,对他说:“找你来和朕一起商议一件大事,太子所作所为都属不法,将来若登上帝位一定会做出桀纣般的行为。朕想废掉他,但东宫里有自己的军队,恐怕因此引起乱事。”

寇准说:“请皇上于某月某日,命令太子到某地代理皇上祭祀,太子的左右侍从也都命令跟着去。陛下再趁此机会派人去搜查东宫,若果真有不法的证物,等太子回来再当他面公布出来,如此罪证确凿,要废太子,只须派个黄门侍郎(即门下侍郎)宣布一下就行了。”

太宗采用他的计策。等太子离去后,果然搜得一些残酷的刑具,包括有挖眼睛、挑筋、割舌等刑具。太子回来后,当场展示出来,太子服罪,于是被废。

〔梦龙评〕搜查东宫,如果没有不法的事,东宫的地位依旧。不然,也可以使他心服而不觉冤枉,江充(汉·邯郸人,字次倩,以巫蛊术诬害太子)、李林甫之类的人,难道可以共同商议这种事吗?

隽不疑

【原文】汉昭帝五年,有男子诣阙,自谓卫太子。诏公卿以下视之,皆莫敢发言。京兆尹隽不疑后至,叱从吏收缚,曰:“卫蒯聩出奔,卫辄拒而不纳,《春秋》是之。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上与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有经术、明于大谊者。”由是不疑名重朝廷。后廷尉验治,坐诬罔腰斩。

国无二君,此际欲一人心、绝浮议,只合如此断决。其说《春秋》虽不是,然时方推重经术,不断章取义亦不足取信。《公羊》以卫辄拒父为尊祖。想当时儒者亦主此论。

【译文】汉昭帝五年,有名男子入宫,自称是卫太子。一些朝中大臣去检视,谁也不敢确定。

京兆尹隽不疑最后才到,却立刻命令侍从拿下他,说:“卫蒯聩(春秋卫人)出奔到宋国,后来被人送回来,卫辄(聩的儿子)拒绝接纳,《春秋》认为做得很对。太子得罪先帝,不肯服罪自尽而选择逃亡,今天就算来的真是卫太子,也不过是罪人的身份而已。”

于是直接将此人送入监狱。

昭帝与霍光听了,嘉勉隽不疑说:“公卿大臣,应该任用饱学经书而又明白大义的人。”

隽不疑从此为昭帝所重,而这名男子,后来经廷尉检查,果然是冒牌太子,因而被处死。

〔梦龙评〕国无二君,想安定人心,杜绝不实的谣言,便应该如此断然处置。隽不疑所提到《春秋》的说法虽然有问题,但是当时正推崇经学,不断章取经书的说法,可能不足以取信于人。《公羊传》认为卫辄拒绝父亲是向卫国的列祖列宗负责,想必当时的儒者也主张这种说法。

孔季彦

【原文】梁人有季母杀其父者,而其子杀之。有司欲当以大逆,孔季彦曰:“昔文姜与弑鲁桓,《春秋》去其姜氏,《传》谓‘绝不为亲,礼也’。夫绝不为亲,即凡人耳。方之古义,宜以非司寇而擅杀当之,不当以逆论。”人以为允。

【译文】东汉时有梁人因后母杀死父亲,他就把后母杀掉报了父仇,官吏想判决他大逆不孝之罪。

孔季彦说:“从前文姜(春秋鲁桓公的夫人)参与杀害鲁桓公,《春秋》就把姜氏原来鲁君夫人的名号去除,《左传》说:‘这样不把姜氏再当成鲁君夫人的做法,是遵照礼法来的。’既然断绝了姜氏和鲁国公族的姻亲关系,姜氏便成了个普通人而已,因此,这件案子不应以大逆不孝的罪名论处。”

大家都认为这是对的。

张晋

【原文】大司农张晋为刑部时,民有与父异居而富者,父夜穿垣,将入取赀。子以为盗也,瞷其入,扑杀之;取烛视尸,则父也。吏议子杀父,不宜纵;而实拒盗,不知其为父,又不宜诛。久不能决。晋奋笔曰:“杀贼可恕,不孝当诛。子有余财,而使父贫为盗,不孝明矣!”竟杀之。

【译文】明朝人大司农(掌管钱谷的官)张晋任职刑部时,有个富人与父亲分居。有一晚这富人的父亲翻墙进入他家窃取财物,此人以为是窃盗,遂予以扑杀。等拿蜡烛出来一照,才知道杀的是父亲。

承办案件的官吏认为儿子杀父亲,大逆不道,不应有任何宽贷,但实际上官吏也了解,这个富人只是抵抗窃盗,从这个角度来看又罪不至死。于是拖延很久,无法决定。

张晋提笔写道:“杀死窃盗固然可以饶恕,但不孝的这部份罪过却该诛杀。儿子这么富有,而让父亲穷困到得做贼,此人的不孝是很明显的〔铁案如此,更有何词〕。”

最后还是判死罪。

杜杲

【原文】六安县人有嬖其妾者,治命与二子均分。二子谓妾无分法。杜杲书其牍曰:“《传》云:‘子从父命’,《律》曰:‘违父教令’,是父之言为令也。父令子违,不可以训。然妾守志则可,或去或终,当归二子。”部使者季衍览之,击节曰:“九州三十三县令之最也!”

【译文】宋朝时一名六安县人宠爱侍妾,临终时遗命财产由侍妾与两个儿子均分。两个儿子则认为妾没有分享财产的道理,一状告进官里。

杜杲(邵武人,字子昕)在判决的公文上写着:“古书说:‘儿子应遵从父亲的命令。’法制规定:‘不得违反父亲的教诲与命令。’可见父亲的话就是命令。儿子违反父亲的命令,不可以认为是对的。因此侍妾能守节不再改嫁就可以分得财产;如果侍妾改嫁或去世,财产就归两个儿子所有。”

刑部使者季衍看了,非常赞赏说:

“史书上曾称赞汉朝儒者引用经书来决断讼狱。这里既引用古书,又引用法制,义正辞严,足以使两个儿子心服口服。又说:‘侍妾能守节不再改嫁就可以分得财产;如果侍妾改嫁或去世,财产就归两个儿子所有。’因为侍妾如果改嫁,就断绝原有的亲情了;如果去世,依礼法儿子应该承受遗产。论断如此公正,足以使两个儿子心服口服。”

蔡京

【原文】蔡京在洛。有某氏嫁两家,各有子;后二子皆显达,争迎养其母,成讼。执政不能决,持以白京。京曰:“何难?第问母所欲。”遂一言而定。

【译文】宋朝时蔡京在洛阳时,有一名女子曾先后嫁给两家,各生了儿子。后来两个儿子都地位显达,争着迎接母亲去奉养,而告到官府。

执政官不能决断,拿来问蔡京。

蔡京说:“这有什么困难?只要问那个母亲想到哪个儿子家不就好了。”

如此一句话就解决了。

曹克明

【原文】克明有智略,真宗朝累功,官融、桂等十州都巡检。既至,蛮酋来献药一器,曰:“此药凡中箭者傅之,创立愈。”克明曰:“何以验之?”曰:“请试鸡犬。”克明曰:“当试以人。”取箭刺酋股而傅以药,酋立死,群酋惭惧而去。

【译文】曹克明(字尧卿)很有才略,宋真宗时,一再立功,升任融、桂等十州巡检。到任后,有一群蛮夷酋长来奉献一瓶药,说:“这种药,凡是中箭的敷一敷,创伤立刻痊愈。”

曹明说:“用什么来试验呢?”

酋长说:“请用鸡狗来试验。”

曹克明说:“应当用人来试。”

就拿箭在酋长大腿上刺了一下,再用药敷,酋长立即死亡,其他酋长都惭愧恐惧地离去。经务卷

刘晏

【原文】唐刘晏为转运使时,兵火之余,百费皆倚办于晏。晏有精神,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尝以厚值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入贱出贵,国家获利,而四方无甚贵甚贱之病。

晏以王者爱人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织纴,常岁平敛之,荒则蠲救之。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荒歉有端,则计官取赢,先令蠲某物、贷某户,民未及困而奏报已行矣。议者或讥晏不直赈救而多贱出以济民者,则又不然。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不使至赈给。故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阙则复重敛矣!又赈给多侥幸,吏群为奸,强得之多,弱得之少,虽刀锯在前不可禁——以为“二害”。灾沴之乡,所乏粮耳,他产尚在,贱以出之,易以杂货,因人之力,转于丰处,或官自用,则国计不乏;多出菽粟,资之粜运,散入村闾,下户力农,不能诣市,转相沿逮,自免阻饥——以为“二胜”。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至百余万斛,无升斗沉覆者。又州县初取富人督漕輓,谓之“船头”;主邮递,谓之“捉驿”;税外横取,谓之“白著”。人不堪命,皆去为盗。晏始以官主船漕,而吏主驿事,罢无名之敛,民困以苏,户口繁息。

晏常言:“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可谓知本之论,其去桑、孔远矣!王荆公但知理财,而实无术以理之;亦自附养民,而反多方以害之。故上不能为刘晏,而下且不逮桑、孔。

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扰,边批:名言!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取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盐官。其江岭间去盐乡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困弊。

常平盐之法所以善者,代商之匮,主于便民故也。若今日行之,必且与商争鬻矣。

【译文】唐朝人刘晏(曹州南华人,字士安)任转运使的时候,适逢唐朝藩镇割据、内战不断的时节,所有的军事费用都靠刘晏来筹措办理。刘晏企图心很旺盛,又富机智,善于变通,处理国家的财政事务非常得心应手。

他曾经用高价招募擅长跑步的人,到各地去查询物价,互相传递报告,虽是远方的讯息,不过几天就可以传到,因此食品百货价格的高低,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刘晏低价买进,高价售出,不仅国家获利,而且远近各地的物价也因此控制得很平稳。

刘晏认为君王爱护百姓的表现,不在于赏赐的多少〔名言〕,而应当使他们安心于耕耘纺织,在税赋方面,正常的年头公平合理的缴纳,饥荒时则加以减免或用国家的财力来济助。刘晏在各道分别设置知院官,每十天或一月详细报告各州县天候及收成的情形。歉收如果有正当的理由,则会计官在催收赋税时,主动下令哪一类谷物可以免税,哪一些人可向政府借货,能做到各地的百姓尚未因歉收而受困,各种救灾的措施已报准朝廷施行了。

有人责怪刘晏不直接救济人民,只贱价出售粮食物品给人民,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正确。好的医生不会让病人的病情拖到危急的地步才来医救,善于救灾的人不使人民到需要完全仰赖救助的地步。因为救助少则不足以养活人民,若想救助得多则国家的财政会发生困难,国家的财政一旦出问题又必须征收重税,如此又形成恶性循环。

又:在救济时往往容易藏污纳垢,官吏相互狼狈为奸,有办法的人得的多,真正贫苦需要救济的百姓反而得的很少,虽然以严刑峻法来威吓也无法禁止,造成双重的灾害。

发生灾害的地区,所短缺的其实只是粮食而已,其他的产品往往可维持正常的供应,若能低价将这些产品卖出去,交换其他的货品,借政府的力量转运到丰收的地方。或者由官府自用,国家的生计就不会匮乏。或由国家卖出屯积的谷物,分交运粮的单位,转运到各个缺粮的地区,使无力到市集购买的贫困农民,能经由政府的辗转传送,免除饥荒。这样就有双重好处。

在刘晏就任之前,运送关东的谷物进入长安城,因为河水湍急,大抵十斗能运到八斗就算成功,负责的官员也就可得到优厚的赏赐。刘晏以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等水力各不相同,因着不同的河流制造不同的运输船只,长江的船运到扬州,汴水的船运到河阳,黄河的船运到渭口,渭水的船运到太仓。并在河边设置仓库,辗转接送。从此,每年运谷量多达一百多万斛,可以做到没一点点折损。

又:州县起初找富人来监督水陆运输,称之为“船头”,主持邮递的叫做“捉驿”。在正当的税收之外还强制索取,叫做“白著”,很多人为了逃避这些额外的课征和劳役,干脆群聚为盗贼。刘晏将船运和邮递事务全收归政府负责,并废除不正常的征敛,人民的困苦才得到解脱,户口也逐渐繁多。

〔梦龙评〕刘晏常言:人口多,税赋自然多,所以他理财常常是先养民,可谓是懂得根本的道理,比汉代理财专家桑弘羊(洛阳人)与孔仅(南阳人)好得太多了。王荆公只知道理财,而实际上没有理财的方法,他也自认为在养民,结果反而多方残害人民,所以比上不如刘晏,比下也不及桑、孔。

刘晏将盐收归政府专卖,税收充作军队与国家之用。他认为官吏多会骚扰人民〔名言〕,所以在产盐的乡邑免除总理盐务的盐官,直接把盐户所煮出的盐,卖给商人,任随他们转卖到各地去。其余的州县也不再设置盐官。

在江岭间离盐乡远的地方,刘晏则将官盐转运到当地贮藏起来。有时商人惜售,盐价昂贵,刘晏就将官盐减价卖给人民,叫做“常平盐”,官府得到利益而人民也不困乏。

〔梦龙评〕“常平盐”的方法所以理想,在于处在供应短缺时,可补充正常商业行销的不足,而满足人民需求的缘故。如果在当今这种正常的时候推行,一定会造成政府和商人的争利。

李悝

【原文】李悝谓文侯曰:“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熟:上熟其收自四,余四百石;中熟自三,余三百石;下熟自一,余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故上熟,则上籴三而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价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籴。故虽遭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而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此为常平义仓之祖,后世腐儒乃以尽地力罪悝。夫不尽地力,而尽民力乎?无怪乎讳富强,而实亦不能富强也。

【译文】李悝(战国·魏人)对魏文侯说:

“实行平籴法(由官方于丰收时买米粮储存,以备荒年时发售)来稳定粮食,必须很谨慎地观察岁收的情形。一般的丰年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熟收成是平时的四倍,一般农家一年可剩余四百石米粮;中熟收成是平时的三倍,剩余三百石米粮;下熟收成是平时的两倍,剩余二百石米粮。荒年也可分三等,小饥收成是一百石,中饥收成是七十石,大饥收成是三十石。

同类推荐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看哪,这人;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看哪,这人;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本书是尼采的自述,内容包括:我为何如此智慧、我为何如此明澈、我为何写出如此卓越的著作、悲剧之产生、非时之思想、白天之曙晓——关于将伦理作为成见之思考、超善恶之外——未来哲学之序曲、为甚么我便是命运等。
  •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是客观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和正统弗洛伊德学派以外的,最受学术界、工商界、宗教界欢迎的心理学大师,有心理学领域“第三势力”之称。他的人格以及人的多层次需求的理论,是近20年来对当代社会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理论。“自我实现”与“追求卓越”,更是成为当代人最推崇的口号和追求的信念。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后的时候

    最后的时候

    我最后才知道我爱你,最后才知道我们一开始就应该在一起,我最后才后悔,我最后才觉得对不起……
  • 社畜也有春天

    社畜也有春天

    无金手指,无系统,无极品,无cp。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社畜中了彩票,然后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故事。(但究其本质,其实是篇都市种田文)
  • 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

    妃在上之染瘾世子爷

    本文1vs1,男强女强,宠文加酸爽虐渣。她是苏国公府三房正儿八经的嫡女,母亲威武父亲宠爱,偏偏自己是个没脑子打乱一手好牌,上赶子给人做妾,坏了名声。母亲惨死父亲丢失世子继承资格,亲戚嘲笑鄙夷,大姐是正妻处处打压她,就连庶出的儿子也是个痴傻,让她活活饿死。再睁眼,苏晗是尊贵的五姑娘,时局动荡,偏偏她慧眼识珠榜上了大款,一路斩妖除魔,一跃成了当今最不能得罪的人,没有之一。情景一苏晗,“大姐曾经算计我去当侯府的妾。”大款第二天送上了大批貌美如花的歌姬仕女迷住了所谓姐夫,气的大姐登场吐血。情景二苏晗,“大姐夫曾经对我抛过媚眼。”大款冷笑对着易侯爷下了猛药,对着一帮侍妾能看不能吃,终生不举,报应!情景三苏晗,“太子要纳我为妃,享万民敬仰。”大款立马点兵点将气势汹汹,吓得太子落荒而逃。情景四大款将她养的娇气,就乐意宠着她,关上了门,终于露出狐狸尾巴。红鸾帐下夜夜笙歌,苏晗揉着发酸的腰气得咬牙切齿,这个男人是铁打的么,一夜至天明。
  • 鸣道

    鸣道

    三世重修,只为一道;人有情,道无情;与人争,与天争;唯我道,一切皆可斩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校园极品天王.A

    校园极品天王.A

    叶天宇本是一个普通学生,处处受人欺凌。一只落难的八婆神鸟、一枚高级智能芯片改变了他的命运,从此,叶天宇的人生无限精彩!超强透视,赌局无往不利;格斗高手,惩恶伸张正义;异能无双,胜过神兵利器。美女钞票纷至沓来,环肥燕瘦,金玉满怀,潇洒无边!
  • 爱随夏至

    爱随夏至

    唐唐从来没有想到过,会爱上冤家路窄的俞林潇。他是那样的可恨,唐唐恨不得用麻袋套住上他的头狠狠揍一顿。面对商场上的恶战,唐唐和俞林潇异常默契,联手击退明面上的对手。冤家顶头上司摇身一变,变成大BOOS,不想被捏死,还是快点溜吧。俞林潇冷漠的拦着她,想走,可以,把偷我的东西还回来。谁拿你什么东西了,你不要随便冤枉人,唐唐记性好着呢。俞林潇冷笑,你偷了我的心,还想偷跑,门都没有!
  • 半句诗歌睹浮生

    半句诗歌睹浮生

    生活就像一本诗集,我们尽力让它合辙押韵,却发现自己已经词穷。
  • 魂淡

    魂淡

    本书内容太可怕,十二点勿看,夜魚的书,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