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82800000004

第4章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聖人縱心所欲不踰矩,非有意於德而德自足。其下知德之貴,勉強以求不失,蓋僅自完耳,而何德之有。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無為而有以為之,則猶有為也。唯無為而無以為之者,可謂無為也。其下非為不成,然猶有以為之,非徒作而無術者也。政和曰:不思而得,未勉而中,不行而至,上德也。不思則不得,不勉則不中,不行則不至,下德也。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仁義皆不勉於為之矣,仁以無以為為勝,義以有以為為功耳。德有上下,而仁義有上而無下,何也?下德在仁義之間,而仁義下者,不足復言可也。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自德以降而至於禮,聖人之所以齊民者,極矣。故為之而不應,則至於攘臂而強之,強之而又不應,於是刑罰興而甲兵起,則徒作而無術矣。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忠信而無禮,則忠信不見,禮立而忠信之美發越於外。君臣父子之間,夫婦朋友之際,其外燦然而其中無餘矣。放順之則治,違之則亂,治亂之相去,其間不容以髮,故曰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

聖人玄覽萬物,是非得失畢陳於前,如鎰之照形,無所不見而孰為前後。世人視止於目,聽止於耳,思止於心,冥行於萬物之間,役智以求識,而偶有見焉,雖以為明,不知至愚之自是始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世之鄙夫,樂其有得於下而忘其上,故喜薄而遺厚,釆華而棄實。非大丈夫孰能去彼取此。陸曰:忠信之質衰於中,則制禮以防其亂,故禮居亂之首,非謂禮為亂之首。前識者,道德之華,發於外則崇禮以導其愚,非謂智乃愚之始也。仁義禮智,適時之用,執古御今,則以道德之本處其厚也。化今復古,則以禮為之始,從流反其源也。趙曰:原聖人之意,執古御今,欲漸復無為之治,故先陳道德,次迷仁義,末明禮樂,其漸必至刑政之苛,語馴致而然耳。流俗之士遂輕蔑仁義,毀滅禮法,使一日無仁義則亂,一日無禮法則幾何其不胥而為禽獸也。此晋宋之士所以蕩而忘返,以至於國破身亡而不自知也。豈知聖人立言之真指,與老氏論禮之本也哉。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一,道也。物之所以得為物者,皆道也。天下之人見物而忘道,天知其清而已,地知其寧而已,神知其靈而已,谷知其盈而已,萬物知其生而已,侯王知其為天下正而已,不知其所以得此者,皆道存焉耳。

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致之言極也。天不得一,未遽裂也;地不得一,未遽發也;神不得一,未遽歇也;谷不得一,未遽竭也;萬物不得一,未遽滅也;侯王不得一,未遽蹶也,然其極叉至於此耳。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天地之大,侯王之貴,皆一之所致。夫一,果何物也?視之不見,執之不得,則亦天下之至微也,此所謂賤且下也。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

昔之為此稱者,亦舉其本而遺其末耳。

故致數輿無輿,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輪輻蓋軫、衡軛轂轊,會而為車,物物可數,而車不可數,然後知無有之為車,所謂無之以為用者也。然則天地將以大為天地耶,侯王將以貴為侯王耶,大與貴之中有一存焉,此其所以為天地侯王者,而成者莫知之耳。故一處貴而非貴,處賤而非賤,非若玉之琭琭,責而不能賤,石之落落,賤而不能責也。趙曰:諸說皆以輿訓車,義有未安,竊意與眾也。又輿臺皆賤者之稱,上文言其致一也,此言故致數眾也。眾無眾猶言皆輿人無輿人之稱矣,無輿人亦無侯王之稱也。容成氏曰:除日無歲,亦此意也。不欲如玉之琭琭,石之珞珞,貴賤之名殊,其為一也遠矣。然未敢自以為是,姑俟來哲。王呂政輿作譽,亦近乎鑿。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動,

復性則靜矣,然其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則動之所自起也。秀曰:反本則靜,靜乃能動。

弱者道之用,

道無形無聲,天下之弱者莫如道,然而天下之至強莫加焉,此其所以能用萬物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世不知靜之為動,弱之為強,故告之以物之所自生者。蓋天下之物,聞有以母制子,未聞有以子制母者也。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道非形不可見,非聲不可聞,非知先萬物之表,廓然無蔽,卓然有見,未免於不信也。故下士聞道,以為荒唐繆悠而笑之;中士聞道,與之存亡出沒而疑之;惟了然見之者,然後勤行服膺而不怠。孔子曰:語之而不墮者,其回也。與斯所謂上士也哉。

建言有之:

建,立也。古之立言者有是說,而老子取之,下之所陳者是也。

明道若昧,

無所不照而非察也。

進道若退,

若止不行,而天下之速者莫之或先也。

夷道若纇,

或夷或纇,所至則平,而未嘗削也。

上德若谷,

上德不德,若谷之虛也。

大白若辱,

使白而不受污,此不屑不潔之士,而非聖人也。

廣德若不足,

廣大而不可復加,則止於此而已,非廣也。

建德若偷,

因物之自然而無所立者,外若偷墮而實建立也。

質真若渝,

體性抱神,隨物變化,而不失其真者,外若渝也。政和曰: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

大方無隅,

全其大方,不小立圭角也。

大器晚成,

器大不可近用也。

大音希聲,

非耳之所得聞也。

大象無形,

非目之所得見也。

道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道之所遇無所不見,凡此十二者,皆道之見於事者也。而道之大全,則隱於無名,惟其所遇,推其有餘,以貸不足,物之賴之以成者如此。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夫道非一非二,及其與物為偶,道一而物不一,故以一名道,然則道非一也。一與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是以往,而萬物生。雖有萬不同,莫不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者,蓋物生於三,而三生於一,理之自然也。雱曰:一太極,二陰陽,三冲氣也。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世之人不知萬物之所自生,莫不賤寡小而貴眾大,然王公之尊而自稱孤寡不穀,古之達者蓋已知之。

故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世以柔弱為損,強梁為益,不知其非也,故使天下之教者,皆以此教之曰:不見強梁者,不得其死乎。強梁,妄之極也。人知強梁之不免於死,則知妄之不可為,而後可與言道矣。故曰吾將以為教父。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以堅御堅,不折則碎;以柔御堅,柔亦不靡,堅亦不病。求之於物,則水是也。以有入有,捍不相受,以無入有,無未嘗勞,有未嘗覺。求之於物,鬼神是也。是以聖人唯能無為,故能役使眾強,出入眾有,故終之曰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名與身章第四十四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

先身而後名,貴身而賤貨,猶未為忘我也。夫忘我者,身且不有,而況名與貨乎?然貴以身天下,非忘我不能,故使天下知名之不足親,貨之不足多,而後知貴身,知貴身而後知忘我,此老子之意也。

得與亡孰病?

不得者以亡為病,及其既得而患失,則病有甚於亡者。唯齊有無,均得喪,而後無病。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愛之甚,則凡可以求之者,無所不為,能無費乎?藏之多,則攻之者必眾,能無亡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窮。

天下以不缺為成,故成必有弊;以不冲為盈,故盈必有窮。聖人要於大成而不恤其缺,期於大盈而不惡其冲,是以成而不弊,盈而不窮也。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直而不屈,其直必折;循理而行,雖屈而直。巧而不拙,其巧必勞;付物自然,雖拙而巧。辯而不訥,其辯必窮;因理而言,雖訥而辯。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成而不缺,盈而不冲,直而不屆,巧而不拙,辯而不訥,譬如躁之不能靜,靜之不能躁耳。夫躁能勝寒而不能勝熱,靜能勝熱而不能勝寒,皆滯於一偏而非其正也。唯泊然清靜,不染於一,非成非缺,非盈非冲,非直非屈,非巧非拙,非辯非訥,而後無所不勝,可以為天下正矣。葉曰:寒暑者,天地之氣也。有人於此,躁猶可以勝寒,靜猶可以勝熱,苟知其所勝,孰往而不可為,則清勝濁,靜勝動,其效亦可已矣,而況於缺之勝成,冲之勝盈,屈之勝直,拙之勝巧,訥之勝辯。惟其不察此,故必求其能勝之者,苟求勝之,終非其正也,唯清靜為天下正。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天下各安其分,則不争而自治,故却走馬而糞田。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矣。政和曰:以道治天下,民各樂其業,而無所争,糞其田疇而已。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以其可欲者,示人固有罪矣,而不知其足者,其禍尤甚,所欲必得者,其咎最大。匹夫有一于身,患必及之,侯王而為是,必戎馬之所自起也。陸曰:無道之君,毒痛天下,其惡有三:心見可欲,非理而求,故罪莫大焉;求而不已,害人必多,故禍莫大焉;欲而不得,其心愈熾,故咎莫大焉。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所遇而足,故無不足也。

不出戶章第四十七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性之為體,充遍宇宙,無遠近古今之異。古之聖人其所以不出戶牖而無所不知者,特其性全故耳。世之人為物所蔽,性分於耳目,內為身心之所紛亂,外為山河之所障塞,見不出視,聞不出聽,戶牖之微,能蔽而絕之。不知聖人復性而足,乃欲出而求之,是以彌遠而彌少也。以身觀身,以內知外,原小而知大,明近而諭遠。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性之所及,非特能知能名而已,蓋可以因物之自然,不勞而成之矣。光曰:情封即滯,理契即神。陸曰:聖人當食而思天下之飢,當衣而思天下之寒,愛其親以及天下之老,愛其子以及天下之幼,不俟出戶而天下可知矣。己好生,則知天道之生萬物;己成務,則知天道之成四時;己樂善,則知天道之與善人,安用窺牖而後見天道哉。夫不行而能察知人情,不見而能名天道;不為而成至治,反推身心故也。

為學日益章第四十八

為學日益,

不知道而務學,聞見日多,而無以一之,未免為學者也。孔子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為道日損。

苟一日知道,顧視萬物,無一非妄,去妄以求復性,而性復實無幾。孔子謂子貢曰: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去妄以求復性,可謂損矣,而去妄之心猶存,及其兼忘此心,性純而無餘,然後無所不為,而不失於無為矣。損之在漸,初損損迹,又損損心,心迹俱忘,以至無為。

故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人皆有欲取天下之心,故造事而求之。心見於外而物惡之,故終不可得。聖人無為,故無事,其心見於外而物安之,雖不取天下而天下歸之。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者,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虛空無形,因萬物之形以為形,在方為方,在圓為圓。如使虛空自有形則何以形萬物哉。是以聖人無心,因百姓之心以為心,無善不善皆善之,無信不信皆信之。善不善在彼,而吾之所以善之者,未嘗渝也,可謂德善矣。信不信在彼,而吾之所以信之者,未嘗變也,可謂德信矣。不然,善善而棄不善,信信而棄不信,豈所謂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哉。

聖人之在天下,惵惵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天下善惡信偽,方各自是,以相非相賊,不知所定,聖人憂之,故惵惵為天下渾其心,無善惡,無信偽,皆以一待之。彼方注其耳目,以觀聖人之予奪,而吾一以嬰兒遇之,於善無所喜,於惡無所嫉,夫是以善者不矜,而惡者不怒,釋然皆化,而天下始定矣。葉曰:聖人之在天下,在而不治也。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性無生死,出而為生,入而為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

用物取精以自滋養者,生之徒也。聲色臭味以自戕賊者,死之徒也。

二者既分生死之道矣,吾又知作而不知休,知言而不知默,知思而不知忘,以趣於盡,則所謂動而之死地者也。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豈非生死之道九而不生死之道一而已乎?不生不死,則《易》所謂寂然不動者也。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以寄無思無為之妙也。政和曰:與死生為徒者,固未免夫與責生而背理,忘生而徇利。凡民之生,動之死地,則其生也,與死奚擇?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有生則有死,故生之徒則死之徒也。人之所賴於生者厚,則死之道常十九。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至人常在不生不死中,生地且無,焉有死地哉。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道者萬物之母,故生萬物者道也。及其運而為德,牧養群眾而不辭,故畜萬物者,德也。然而道德則不能自形,因物而形見,物不能自成。遠近相取,剛柔相交,積而為勢,而興亡治亂之變成矣。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形雖由物,成雖由勢,而非道不生,非德不畜。是以尊道而貴德,尊如父母,貴如侯王,道無位而德有名故也。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恃爵而後尊貴者,非實尊貴也。

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光曰:道若恃宰,則道外有物,非玄德也。陸曰:載營魄章言人同於道德,此章言道德同於人。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方無名,則物之所資始也;及其有名,則物之所實生也。故既謂之始,又謂之母,其子則萬物也。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聖人體道以用物,譬如以母知子,了然無不察也。雖其智能周之,然而未嘗以物忘道,故終守其母也。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天下皆具此道,然常患忘道而徇物。目悅於色,耳悅於聲,開其悅之之心,而以其事濟之,是以終身陷溺而不能救。夫聖人之所以終身不勤者,唯塞而閉之,未嘗出徇之也。

見小曰明,

悅之為害,始小而浸大。知小而將大,塞而閉之,可謂明矣。

守柔曰強。

趣其所悅而不願,自以為強,而非強也。唯見悅而知畏之者,可謂強也。

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世人開其所悅,以身徇物,往而不反。聖人塞而閉之,非絕物也,以神應物,用其光而己身不與也。夫耳之能聽,目之能視,鼻之能嗅,口之能嘗,身之能觸,心之能思,皆所謂光也。蓋光與物接,物有至而明無損,是以應萬變而不窮,殃不及於其身,故其常性湛然相襲而不絕也。政和曰:明者,光之體;光者,明之用。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體道者,無知無行,無所施設,而物自化。今介然有知,而行於大道,則所施設建立非其自然,有足畏者矣。肇曰:有所知則有所不知,聖心無知,故無所不知。小知,大知之賊也。

大道甚夷,民甚好徑。

大道甚夷易,無有險阻,世之不知者,以為迂緩,而好徑以求捷。故凡舍其自然而有所施設者,皆欲速者也。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豈復飾末廢本,以施設為事,誇以誨盜哉。

善建不拔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

世豈有建而不拔,抱而不脫者乎?惟聖人知性之真,審物之妄,損物而修身,其德充積。實無所立,而其建有不可拔者;實無所執,而其無有不可脫者。故至其子孫,猶以祭祀不輟也。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明身既修,推其餘以及外,雖至於治天下可也。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天地外者,世俗所不見矣,然其理可推而知也。修身之至,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皆吾之所及知也。然安知聖人以天下觀天下,不若吾之以身觀身乎?豈身可以身觀,而天下獨不可以身觀乎?故曰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言亦以身知之耳。陸曰:善建者以道鎮國本,則深根固蒂而不可拔;善抱者以德懷民心,則無繩約而不可解。而子孫享祚長久,祭氾不輟。下文修之身下,其拖轉大,以身觀身,以至天下,有常然之哩,不出戶而知也。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老子之言道德,每以嬰兒況之者,皆言其體而已,未及其用也。今夫嬰兒泊然無歌,其體之者至矣,然嬰兒物來而不知應,故未可以無用也。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道無形體,物莫得而見也,況可得而傷之乎。人之所以至於有形者,由其有心也,故有心而後有形,有形而後有敵,敵立而後傷之者至矣。無心之人,物與敵者,曷由傷之。夫赤子之所以至此者,唯無心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

無執而自握,無欲而自作,是知其精有餘而非心也。

終日號而啞不嘎,和之至。

心動則氣傷,氣傷則號而哽。終日號而不哽,是以知其心不動而氣和也。

知和曰常,

和者,不以外傷內也。復命曰常,遇物而知其本也。知和曰常,得本而應萬物也。其實一道也,故皆謂之常。

知常曰明,益生曰祥,

生不可益而欲益之,則非其正矣。祥,妖也。

心使氣曰強。

氣惡妄作而又以心使之,則強梁甚矣。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益生使氣不能聽其自然,日入於剛強而老從之,則失赤子之性矣。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有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道非言說,亦不離言說,然能知者未必言,能言者未必知。唯塞兌閉門,挫銳解忿,和光同塵,以治其內者,默然不言而與道同矣。光曰:知者不言,言而不言,實在忘言。言者不知,目擊未當,況言議乎。體道絕待,不得所同之迹曰玄同。司馬曰:鋒角猛露,道所惡也;事為煩亂,道所鄙也;輝華顯赫,道所敗也;污辱卑下,道所貴也。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可得而親則可得而疏,可得而利則可得而害,可得而貴則可得而賤。體道者,均覆萬物,而孰為親疏?等視逆順,而孰為利害?不知榮辱,而孰為貴賤?情計之所不及,此所以為天下貴也。

以正治國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古之聖人柔遠能邇,無意於用兵,唯不得已,然後有征伐之事,故以治國為正,以用兵為奇。雖然,此亦未足以取天下,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唯體道者廓然無事,雖不足以取天下,而天下歸之矣。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人主多忌諱,下情不上達,則民貧而無告矣。

民多利器,國家滋昏。

利器,權謀也。明君在上,常使民無知無欲。民多權謀,則其上眩而昏矣。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人不敦本業而趨末伎,則非常無益之物作矣。

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患人之詐偽,而多為法令以勝之。民無所措手足,則日增於盜賊矣。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其正悶悶章第五十八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

天地之大,世俗之見,有所而不知也。蓋福倚於禍,禍伏於福,譬如晝夜寒暑之相代。正之為奇,善之為妖,譬如老稚生死之相繼。未始有正,而迷者不知也。夫惟聖人出於萬物之表,而覽其終始,得其大全而遺其小察,視之悶悶若無所明,而其民淳淳各全其性矣。若夫世之人不知道之全體,以耳目之所知為至矣。彼方且自以為福,而不知禍之伏於其後;方且自以為善,而不知妖之起於其中。區區以察為明,至於察甚傷物,而不悟其非也,可不哀哉。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知小察之不能盡物,是以雖能方能廉,能直能光,而不用其能,恐其陷於一偏而不反也,此則世俗所謂悶悶也。政和曰:方者介於辯物,廉者矜於自潔,直而肆則凌物之態生,光而耀則揚行之患至。知而不用其能者,其惟聖人乎。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半生异事谈

    半生异事谈

    本以为这一生就是这样平平淡淡过完了,然而天意不如此
  • 影之默示录

    影之默示录

    平行世界透过影式的窃取,妄图将现实世界毁灭之时。那些为数不多的知情人士组成了拥有“研发部、封门部、情报部、医疗部、标本部、影狩部”六项部门的椽栿六部,以诛杀影式为本能的影狩成为了人类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六部彼此的羁绊中,化作了不为世人所知的世界脊梁……
  • 废材狂妃:神偷嫡小姐

    废材狂妃:神偷嫡小姐

    我将会带给你们一个不一样的穿越.她是21世纪的绝色神偷,同时也是杀手通缉排名第一的绝世神偷杀手,她聪明,她狡诈,她贪财,她霸道,她绝不吃亏。一朝穿越,却阴错阳差的与圣兽白凤缔结契约,成为双天赋身的天才幻术师。万兽之王那又如何?顺她者昌,逆她者就虐。世家大家族又怎样?生杀跟予夺,只在她心情之间。翻云覆手,天下财宝尽落她囊底;邪瞳一亮,掌乾坤,看生死,挥神剑,驭神凤,携手万兽,诛妖魔,凤眸流转之间,唯她独数这天下的至尊风流!
  • 武士降临

    武士降临

    1000年前,在这世界上,有着一群强大至极的人类,这些人类称他们为武士,他们只凭一剑一刀闯天下,遇魔杀魔,遇妖斩妖,势不可挡也无人可挡。最低级的武士,也可以一挑百,就算是国家训练出来的那特别精锐也是一样,在他们的面前却是不堪一击。而就是这么强大的一群人,却是人间蒸发了,消失在了人类的眼前。2016年!最新作品武士降临!
  • 清风笙歌扬

    清风笙歌扬

    他的残忍,让她时刻处于惊恐的恶梦当中,旁人的关心将她推入到更加残忍的万丈深渊。一次又一次的逃跑,换来的却是他更加无情的对待。
  • 废材逆天:邪王宠妻是神医

    废材逆天:邪王宠妻是神医

    她,沐府大小姐,出生华贵却被确诊为是一个没有胎灵的废材,熊熊大火,家门被毁,跳崖?毁容?绝望了?不,她要报仇,她要让他们看到,什么是真正的绝望!!他,妖“颜”惑众,至高无上,却偏偏看上个废材。某女瞟了一眼“你看着我干嘛”某男妖魅地说道“我乐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红警之征宋

    红警之征宋

    某重点大学学生李子奇,被雷劈到了北宋东海某无人岛屿上,并惊奇地发现了红警基地。且看他如何利用基地发展自己;如何帮助北宋避免靖康之耻的发生;如何收才女,萝莉、人妻;如何灭辽西夏大理蒙古实现一统,如何征服世界实现四海一家。
  • 腹黑太后十八岁:朱砂曲

    腹黑太后十八岁:朱砂曲

    国际关系学博士生导师,四十三岁再世为人。大夏国四品官员的女儿,那个九岁入宫,十三岁为妃,十八岁接受宏德太后的封号的少女。于是,她无可奈何却也不退缩地,开始演绎她充满传奇的一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心路之魂武异界

    心路之魂武异界

    青锋一侧,美人卧膝,琼浆在手,笑看风雨,指点江山,生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