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57900000030

第30章 异彩纷呈的民间游艺(5)

灵台地区地处黄土高原边缘,陇山余脉绵延百里,沟壑纵横,境内旧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仰韶文化遗址众多,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古代关中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特殊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灯盏头戏曲艺术产生的肥沃土壤。

灵台灯盏头戏,又名“碗碗腔”,最初叫“锣鼓噪”,因采用照明器具灯盏头作为击节乐器而得名,是灵台一带特有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演出时配合二胡、月琴演奏,其独特的唱腔艺术、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具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它产生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最初主要流行于灵台境内的新集、龙门、上良、星火、朝那、独店、邵寨等乡镇,后来逐渐传播到陕、甘两省的泾川、崇信、华亭、千阳、陇县、长武、麟游一带,是一支带着泥土芬芳的艺苑奇葩。

几百年来,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改进,灵台灯盏头戏已发展成一个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唱、念、打、做程式完整的剧种。这一剧种从明清就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剧目、声腔、曲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了秦腔、陇剧、关中道白、眉户等剧的唱腔艺术,形成了灯盏头戏特有的婉转悠扬、清脆和谐的唱腔风格。

灯盏头戏孕育于明代中叶。相传大约在明代嘉靖年间,灵台一带遭逢灾荒,灾民们向富户人家乞讨觅食。他们把自己的悲惨遭遇编成小曲演唱,并用绳子穿着一串串枣木板作响器敲击伴奏。枣木板形似莲花瓣子,故名叫莲花板子。他们白天讨饭,夜晚就在庙内住宿。有一次,不知谁无意中碰响了庙内供桌上的青油灯,灯盏头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于是他们就产生了用灯盏头做响器的念头。灯盏碗碗敲起来清脆悦耳,不但比原来动听,而且便于就地取材。从此,他们就以灯盏头作为伴奏的专用敲击乐器,人们把这种用当地秦腔演唱、用灯盏头敲击伴奏的演唱形式就称之为碗碗腔。这就是灯盏头戏的雏形。

明清之际是灯盏头戏的发展成熟期。那时候,人们每年从二月开始,村村社社都闹神会,祈求各位神主保佑不再发生灾荒。在神会上,由会首专门凑集人员唱曲子。当时演唱的主要曲子有《绣荷包》《十盏灯》《扬燕麦》《孟姜女哭长城》《三打锅》等。所唱曲子大都用碗碗腔,因为碗碗腔唱起来悠扬婉转,人人爱听。演唱时敲着锣鼓点,用小铁棒敲着灯盏头,用牛皮做成的二股弦等乐器伴奏。在其发展过程中,又逐步地加进了板胡、月琴、笛子等乐器伴奏,热闹的气氛更加浓烈了。后来,灯盏腔在民间广为流传,不但在民间的社火和祭祀的说唱中传播,春官的说春也用碗碗腔。平时,农民在劳动的间隙,在田间地头、打麦场上也唱“曲儿”,男的唱,女的也唱,碗碗腔逐步成为当地的民间流行曲了。据《灵台县志》记载,每年的迎神赛会、祈雨求福、酬神还愿或家庭的红白喜事,人们都喜欢唱灯盏头戏来助兴。于是,一批喜爱灯盏碗碗腔的民间艺人走村串乡,专门从事演出活动,为灯盏头戏的发展、成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灯盏头戏形式活泼通俗、演出简便、费用低廉,“唱起来悠扬婉转,听起来悦耳动听”,因而很快走出灵台,传播到了外地。

在清代康、乾时期,灵台民间艺人将灯盏碗碗腔引入皮影戏剧表演之中,形成了灯盏头皮影戏。这种产生于民间、扎根于民间,群众喜闻乐见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很快被群众接受并迅速普及于皮影班社,在普及传承过程中,当地艺人又将灯盏碗碗腔与秦腔剧目结合,丰富了灯盏头剧目的演出内容;与戏曲音乐结合,发展了灯盏碗碗腔的戏曲板式,完成了民间曲子向灯盏头剧种的转型;与秦腔伴奏乐器的结合,突出灯盏碗碗和莲花板作为主要击节乐器的特色,并用二弦、月琴作为领奏乐器,形成了灯盏头戏独特的音乐风格。灯盏头皮影戏出现以后,风靡一时,并很快形成了许多民间戏班。据《灵台县志》记载,清末民初,活跃于灵台大地的皮影戏班不下五个。这些灯盏头皮影戏班无论从演员人数到道具装备,还是唱腔曲目都已相当成熟。

独店王家班的第四代传人杜万林,自幼聪明好学,酷爱灯盏头艺术,拜老艺人王存狗苦学碗碗腔,成为一代名师。当时的戏班经常演出的剧目多达八十余种,主要剧目像武戏《通天河》《大闹天宫》《杨门女将》《昭君和番》等都是妇孺皆知的传统剧目。这些戏班行头齐全、装备完善,在场具和影件方面也有很大的进步,出现了专门制作皮影影件的“影匠”。供演出的道具更加齐全,场具中亮子、亮棍、灯具都有了大的改进,逐渐采用煤油罩子灯、汽灯照亮影幕。“灯盏头”曾一度非常冷落,近年,灯盏头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的重视。

庆阳唢呐

庆阳唢呐是以唢呐为主奏的民间吹打乐,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以西峰为中心分布在周边庆城县、环县、合水县、宁县、正宁县及镇原县部分乡镇。庆阳唢呐曲牌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经普查采录的有1200余首。这些曲牌按源流沿革可分为器乐化程度较高的传统曲牌类、民歌变奏类与地方戏曲相关类。庆阳唢呐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表现在民间音乐文化的特殊性上,而且表现在其内容延伸上,如“跑报”这一文化空间便是有价值的内容之一。

庆阳唢呐又叫“陇东唢呐”,它的特点为音量大,音色嘹亮纯净,细腻委婉,演奏技巧丰富,声响连贯顺畅。经历代艺人不断传承加工,以其为数众多的曲牌、庞大的演奏队伍、丰富的民俗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成为我国民间音乐中一个独特的乐种。

庆阳唢呐,是庆阳文化生活和民俗家事中最常用最受欢迎的乐器。最早出现在娶媳嫁女、丧葬祭奠、乡村庙会、庆祝典礼等场合,由半职业农民组成鼓乐班子演奏。

庆阳唢呐按其分布的地域和演奏特点,大体可分为三个派系:一个派系是环县、宁县、合水、正宁等地的木杆、竹竿唢呐,这种唢呐音色洪亮、柔中有刚、连贯流畅、音域宽广、近听不躁、远听清晰,是庆阳地区数量最多和最常用的一种唢呐;另一个派系是镇原铜杆唢呐,这种唢呐由于杆子及主要部件为黄铜质地,演奏方法也比较独特,其音色高昂洪亮、清晰悠扬;再一个派系为华池、合水、环县北部的大杆唢呐(即陕北唢呐),这种唢呐由于杆子较长,哨片较为粗厚,其音色苍劲粗犷、深沉稳健。

庆阳唢呐班子没有固定的人数限制,少则两人,多则十余人。庆阳人过事(指红、白喜事)最讲究的是请全班子。所谓全班子,即人数由六人至八人组成,由两支唢呐吹奏,伴以堂鼓、铜锣、小锣各一面,钹、小钗各一副的演奏;也有由一支小唢呐领奏,伴以土管子、竹笛、板胡、二胡、三弦、低胡、牙子、板鼓、梆子、小锣、小钗等组班演奏的。一般乐队成员都会演奏两件以上的乐器,可根据需要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随意调配。

唢呐的乐器配备一般由两支唢呐(上手、下手)和三件打击乐器(小鼓、小镲、锣)和两把长号组成。农村唢呐手用的唢呐全长约68厘米,杆长约11厘米,比目前舞台上用的唢呐形体要大一些,发音浑厚得多,能奏七个调,常用的有本调、甲调、凡调三种。吹奏者一口气吹三五曲不觉得累,有时,能交替吹奏几天几夜。

庆阳唢呐曲牌世代流传,名目繁多、内容丰富、意境深邃,约有曲牌300多个。每个曲牌都有鲜明的音乐形象,有的幽默诙谐、有的委婉纤弱、有的情悲意哀、有的欢天喜地,仅凭唢呐吹奏的曲牌,人们就可推断正在进行的是何种情节了。如办喜事时奏红事曲牌;遇丧事时奏白琴曲牌;娱乐时奏各种民间小调,如《绣荷包》《小放牛》《九连环》《珍珠倒卷帘》等。如今,在红白喜事中,人们还可听到由歌曲改编的新曲牌,如《东方红》《军民大生产》《社会主义好》。每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村村社社闹社火,在唢呐声中,秧歌队、耍狮子、舞龙灯、摆旱船、踢场子,一派喜气洋洋的新年景象,声声唢呐,无不显示新春佳节的热烈气氛。每逢庙会,搭台唱戏,人山人海,这时唢呐吹奏更能大显身手。

唢呐艺人在办红白大事时,讲究和习俗很多,如路经村镇、桥梁时要吹奏;在临行或归来时要吹奏长号,并鸣炮三声;在迎、送事主家的娘、舅家客人时,必须吹奏十一曲,或连续吹奏,时间一定要长。另外,面前置一供桌,桌上要摆放献礼、香火,隔一段时间,还要烧点香火。客人吊唁或送情,必须先到唢呐吹奏者那里,赐舍一点钱财,以显示客人的富有和通晓礼仪。主事家还要经常给他们添酒添茶,表示谢意。

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庆阳唢呐艺术不仅深深地融入在庆阳人民的文化生活中,伴随人的生命成为庆阳人民精神的律动和节奏,而且已发展成为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庆阳“音乐方言体系”,形成了有别于其他鼓吹乐的个我特征,成为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张屲喊牛唠唠社火

静宁县曹务乡张屲村下张屲社喊牛唠唠社火历史悠久,从它的演出形式、演出内容及演出过程所表现出的“断五穷”、“烧社火”的风俗,至今仍可见到古代“驱傩”遗风。

“喊牛唠唠”是当地人对这种社火演出时所唱腔调的俗称。“唠唠”是当地人使牛时呼唤牛的声调,没有规范的音律,想喊长则喊长,想喊短则喊短,想唱喊就唱喊,完全凭使牛人当时的情绪、精神状况来发出声调。如:“嗷啦啦……”“嗷啦”“吆嘘”“吆吆……嘘嘘……”等,使牛人情绪好的时候便会把这些喊牛的声音唱起来。因为“喊牛唠唠”社火主要以《天官赐福》一折社火为主旨(地摊社火必须要演出的一折社火,演出的时间必须安排在断瘟神之前。)《天官赐福》又是“喊白”的“武社火”,每句“喊白”后,敲打一阵锣鼓,直至《天官赐福》演出结束。没有固定调式和锣鼓谱,完全凭借演唱者的情绪、精神状况等因素表现《天官赐福》节目的效果。因而,当地人就把它比为“喊牛唠唠”。

“喊牛唠唠”演出前,要演出“娱神娱人”的“地摊社火”,内容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史实的小戏、小曲、小调,剧情内容大多简单,不太完整。一出节目的演出时间多在十分钟左右。所有节目演完后,演一段《道谢曲》,就准备“断瘟神”了。

喊牛唠唠,由静宁曹务乡张屲村张氏社火班独家演出。据《张氏家谱》载,该家族原系山西大同人,后迁至甘肃秦安,约在清同治年间迁到庄浪,最后定居于静宁。每年正月初五,入张屲村即见彩门,每家每户均按照当地传统习俗张贴各种年画,门挂纸糊灯笼,充分营造过年气氛。闹社火期间,每户准备一个“暖锅”,款待来客。“断瘟神”,是整个正月的最后一次演出,时间在农历二月二的晚上,演完要“烧社火”。张屲村正月初五的“断五穷,”和二月二“烧社火”仪式,是一种典型的驱傩活动。“断五穷”和“烧社火”仪式进行之前,由扮作灵官的人给每家每户送一个“瘟神条子”,通知每家每户把灶神、家神等敬上,以备断瘟神。接到条子后,家家户户都将此条用熟鸡蛋压在灶台上(熟鸡蛋是给灶王爷的献礼),并在灶上放一把扫帚,做好迎接社火的准备。然后,每家一人,手打灯笼,跟着早已装扮好的社火队(内有简单化过妆的演员及赵、王、周、马等二至四位灵官)去庙上敬神。敬完神后,在庙上演喊牛唠唠。演完戏后,所有社火队的人都要跟上演员和灵官挨家挨户去断瘟神。社火由一个提桶的老汉带领,灵官紧随其后。至每家门前,先舞狮吹打,杂耍一番,然后进门。这家人将早已备好的药水(由药渣、桃树尖熬成),洒一部分在院中,然后将剩下一部分倒入老汉的桶内,备老汉洒向村路。家人同时洒在地上的还有黄米面。然后,灵官手拿马棒,到这家各角落去打一阵子(包括厕所)。打完后灵官去灶房拿走条子、鸡蛋、扫帚,宣布此家断瘟完毕。全体社火队成员转入另一家,直至全村每户都转到。最后,社火队敲锣打鼓、吹吹打打,庄内村民一手举火把,一手不停地扬撒糜面,同时口中高喊着“瘟神爷断出门了”的口号,将想象中的瘟神一直赶到村外最荒凉的人迹罕至的地方。

从喊牛唠唠的演出方式及其演出习俗中,可以看出它是伴随着张屲村驱傩活动发展起来的一种祭鬼娱人的形式——傩仪式。张屲村的社火仪式,在组织形式、表演内容、祭祀仪式等诸多方面再现了古代驱傩风貌,是一种古老的甚至原始的文化现象——驱傩的遗迹,而且某些烧社火的风俗细节,可以直接从历史典籍中找到与之相似的地方:如驱傩时挨家挨户“索室驱疫鬼”,撒黄米面、糜面等。在《太平御览》卷五百三十一引《礼纬》中就有很相似的记载:“方相氏……而是傩以索室,而驱疫鬼,以桃弧苇矢土,鼓且射之,以赤丸五谷播撒之,以除疾殃。”将鬼疫赶到荒郊野外,与宋代驱傩仪式极相似。张屲村的“喊牛唠唠”驱傩风俗,反映了一种原始人与自然斗争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宗教意识,即使是说唱,杂耍等娱乐活动,也与求吉保安、乞神赐福的心理密切相关。

张屲村喊牛唠唠社火,是甘肃保存完整的古驱傩仪式的活化石。它起源于何时,无考。今天可以见到的,有老辈子人传下来的清代曲目手抄本。独特的喊牛唠唠社火形式,传承古代傩祭的仪式,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平安生活的向往,它较完整地保存了陇东地区原始的傩文化风俗,对了解关陇地区古代祭祀、驱傩、镇宅、舞蹈、戏曲、音乐等,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为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学科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张屲村喊牛唠唠社火与陇东区域内的传统文化在渊源关系上是一脉相承的,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原始地保存了几千年来的傩文化习俗,在这一区域内群体认同感强,且娱乐作用大,在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中起到了纽带作用,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花儿

在大西北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口口相传的花儿,被称为“活着的《诗经》”、“西北的百科全书”、“大西北之魂”。由于花儿词曲优美,韵味独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被人们誉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长廊中的一朵奇葩。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省临夏、甘南、康乐、岷县等地的独具风格的民歌,具有高亢嘹亮、挺拔明快、激越动听的特色。“花儿”最早是起源于甘、宁、青一带少数民族的情歌。早在清乾隆时代就负有盛名。清代临洮诗人吴镇曾有“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的赞语。“花儿”由于流行地区的不同,被分为临夏“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派,两派又根据其结构、格调、唱法的不同分为诸多分支。

临夏是中国两大类型花儿——“河州花儿”和“莲花山花儿”的发祥、传承、兴盛之地。其中,河州花儿因其流传区域辽阔、曲令繁多而著称。

花儿从其形成到发展,一直是以口传方式传承。如果从秦汉时期,羌、汉民歌融合而具花儿雏形算起,迄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而对花儿的有关记载却只有四五百年,比较系统地记载也只是八十余年历史。

同类推荐
  • 新版“雅俗文化书系”:死亡文化

    新版“雅俗文化书系”:死亡文化

    《死亡文化》力求拓展视野的广度与深度,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从时间与空间的十字维度,从主流与边缘的社会广角,为您挖掘早己深入骨髓却始终被忽视的死亡文化。
  • 文学名家(上)

    文学名家(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最有趣的民俗知识

    最有趣的民俗知识

    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中与百姓生活关系最密切,也最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部分。作为历史延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民族礼仪等等,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呼志强、刘瑞才编著的《最有趣的民俗知识》是一本浓缩中国民俗文化知识精粹的趣味问答读本,《最有趣的民俗知识》以全面丰富的知识和史料,讲述各类事物的由来典故,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将近千个基础的中国民俗文化常识辑录在一起,让读者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全书涵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婚丧寿诞、姓名称谓、崇拜信仰、民谚俗语等400多则趣味民俗文化常识。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读物。
  •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本书共八部分,叙述了古代体育习俗的形成、军事色彩浓厚的春秋战国体育习俗、粗具规模的两汉体育习俗、大起大落的两晋南北朝的体育习俗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岛国樱飘雪

    岛国樱飘雪

    岛国日本的樱花如飘絮落雨般纷落。洋洒的,像漫天的雪。古老的传说中,美丽的辉夜姬拖着长长的裙摆坠入了谜之梦境。你说,樱花像我。我说,樱花似雪。
  • 我能让你睡

    我能让你睡

    失眠、睡不踏实、思绪烦乱、半夜醒来……那就请阅读这本书吧!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在睡眠中度过,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却饱受失眠之苦。国际畅销书作家兼心理放松大师保罗·麦肯纳博士花了20年时间研究如何解决睡眠问题,成绩斐然。他研究出一套简便易行的独特方法,人人都可利用这套方法改善睡眠质量。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网游之战天

    网游之战天

    医师田甜诊断沈闲后认为:此人意识已经极度扭曲,非常规治疗手段可以治愈,目前的治疗手段已经不能令其意识恢复正常……
  • 前妻惊艳

    前妻惊艳

    他是豪门大少爷,国际上市公司的大首席,她是名门大小姐,是他曾经的老婆。四年前他们的婚礼惊艳天下,四年后他们的相遇充满掠夺,他霸道的将她逼入绝境,看着她和她唯一的女儿不幸,冷眼旁观,可他没想到四年时间,她又岂会一如当初,任他蹂躏?
  • 女尊之凤家天下

    女尊之凤家天下

    《女尊之凤家天下》又名《风流女帝二三事》。临危受命,初登大宝。传闻女帝自风流,有倾国倾城之貌。其风姿绰约,天下闺阁男儿郎莫不心生神往。人心与算计,野心与欲望?天下大势风诡云谲,任她一人搅弄乾坤。凤千肆眉眼飞扬,端的是睥睨天下之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与你尽为我属!”【《深渊女帝本轻狂》母女文,另外《快穿之妖精当道》《重生之猖狂大小姐》求收藏!】
  • 穿成侯门那受气包小闺女

    穿成侯门那受气包小闺女

    前世,她只是个不知名的美妆主播,穿越后,她却成了罪奴、侍妾、候门弃女!王府后院的女人们拉帮结派,争奇斗艳,那就在线指导她们美容护肤、服饰穿搭,小赚第一桶金;家里姐妹作恶,名义叔父霸占家产,那就另立门户,打造古代第一奢饰品品牌;花魁名伶要跟她抢男人?先签了这份代言合同再说;皇后贵妃有意无意给她使绊子?来来来一人一张VVIP卡,周六9折;女子从商落世人闲话?明天王公贵族同款限量发售,都别来店门口挤破头排队!“王妃,王妃,王爷命我等来寻您回去……”“哪个王爷?不认识!”“您的夫君。”“哦,那个人气男啊,这款新出的男士腰带你们捎回去,让他出门记得给我带货。”
  • 神豪从花掉10块钱开始

    神豪从花掉10块钱开始

    【叮!恭喜宿主绑定神豪消费返利系统】【当前余额:10.00元】【返利要求:需消费完银行卡(威信)所有金额】自小成孤的苏泽,苟活于世,幸得神豪系统,从此,消费成为他人生的主旋律。创星辰教育,立鼎盛风投。在山巅,修古代楼阁。于海底,建奢华宫殿。由此,世人皆知,其神豪之名,有人说,他住海岛别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有人说,他居山巅古楼,佳人在侧,看云海沉浮。殊不知,他隐于闹市,如市井之民,洗衣做饭,相妻教子。
  • 河出图

    河出图

    宇宙是如何诞生的?我们又来自何方?神真的存在吗?一个朝九晚五的IT男,只因新年到山上求签祈福,却意外卷入云诡波谲的探险之旅,由此一步步揭开了令人震惊的真相。。。
  • 悠悠沐桉

    悠悠沐桉

    程悠掉河里了,等她再次睁开眼睛时,她懵了——我是谁?我在哪?发生了什么?在摸不到头脑的情况下,她摇身一变成了程府四小姐程悠。哦,原来穿越了呀~程悠明白了,这是要她这个“聪明绝顶”的现代人,在古代快乐的秀智商啊!嗐,等到她欣然接受新身份时,顾沐桉出现了。
  • 梦之冰心之水

    梦之冰心之水

    一个平凡的女孩多灾多难的儿时记忆。长大后经历了各种爱情,最后也没能过上她内心追求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