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27700000015

第15章 岁月迷魂(1)

一块倒霉的石头

这是2006年岁末我与小平、丁丁在香港太平山上俯瞰夜景时的留影。香港最初进入我的记忆,实在是太遥远的风景。那风景遥远得虚无缥缈,似乎是一个无法进入的仙幻场景,然而,我却进入了,而且进入时还在一个相当神秘的时期。虽然,这种神秘很快就会被打破,但是,在未打破之前神秘就是神秘。我很侥幸,在黄土高原上的那座古城,我虽然不是第一个进入香港的,却是率先进入的。那时的内地与香港、与沿海差别很大,从北往南一路走去,到广东眼睛一亮,到深圳又是一亮,到了香港眼睛亮得无法闭住,到处都有新鲜的物事刺激着你。可是再去,再去,也就那么回事了。一来是内地在快步前进中缩短了差距,花花世界里的玩艺黄土高原也有了;二来是看惯了,见怪不怪了。见多识广了,自己也就减少了往日的新奇。

2009年12月26日

我要写的这块倒霉的石头,说出来你一定持有异议。这块石头太精美、太有名了,但凡受过中等教育的国人,可以说不出三皇五帝,但是,几乎没人不知道这块石头。

这块石头就是——和氏璧。

和氏璧?是的,确凿无疑,和氏璧就是一块倒霉的石头。为了打消你的疑虑,我们就来点击搜索一下与之相关的历史。

两件熟事

按下鼠标,与和氏璧相关的历史事件即出现在眼前。在这些事件中,有两件最为熟悉,我中学的语文课本上就曾出现过。

其一:和氏璧的来历。

这件熟事记载在《韩非子·和氏》中。抑或就是因为韩非子的记载才使和氏璧名播千秋。故事说,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在荆山脚下得到了一块玉璞,满腔热情地抱去敬献给楚厉王。孰料,热脸却碰了个冷屁股。楚厉王令玉工相之,玉工说是块石头。这当然是欺君之罪,楚厉王顿时大怒,命人砍掉了他的左足。这个惩罚够严厉了,倒在血泊中的卞和应该记取教训了吧?没有。忽有一日,卞和风闻楚国换了国君,马上蠢蠢欲动,一瘸一拐抱着那块玉璞来见刚即位的楚武王。活该卞和倒霉,也许是国君换了,但玉工还是原班人手,因而又做出了石头的判断。楚武王怒气不比楚厉王小,下令把卞和的右足也给剁了。这卞和还算个硬汉子,在痛苦中熬过了无数日子,熬得国君变成了楚文王。他要再度献玉,怎奈双足被剁,无法行走。其实,行走不是个难事,找个人背也能背去。难在众人都知道他双足被剁的前因,没人肯背他去,怕受连累也被国君剁掉足。卞和便在荆山脚下嚎啕大哭,哭到第三天,泪流干了,双目滴血,总算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人问他为啥痛哭,他答:

“和非为求赏也。所恨者,本良玉而谓之石,本贞士而谓之欺,是非颠倒,不得自明,是以悲耳!”

这话传到了楚文王那里,他招来卞和,命玉工将那石璞凿开,一块精美绝伦的玉石就这样艰难的面世了。估计这回不光是换了国君,也换了玉工。楚文王大喜,命玉工将之制成了玉璧。为嘉奖卞和的忠君诚心,便将玉璧命名为和氏璧。不用说,卞和时来运转了,享受到了大夫的傣禄,荣华富贵直至终老。

这是一个令人悲怆泪下的故事,想想卞和的遭遇就令人愤愤不平。卞和虽然得到了大夫的俸禄,却残疾终生。我想,如果让世人在残疾的富贵和健全的贫穷之间做出抉择,很少有人会锁定前者。然而,这个故事却这样生成了,而且,那和氏璧的命名并非缘于卞和那区别是非的诚心,却是为了褒扬他对国君的忠心。这一个由诚心到忠心的改变,倒霉的就不是卞和了,而是国人。卞和因为玉璧残疾了肢体,而无数的国人将会由于和氏璧而残疾了自我的精神。和氏璧的故事一代一代流传,一代一代国人的精神也就被雕琢成了卞和的下肢。这恐怕才是和氏璧最大的悲剧。

其二,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的名气一点儿也不小于和氏璧的来历。这个故事和渑池相会捧红了一个人——蔺相如。蔺相如又捧红了负荆请罪的廉颇。这是另外的话题,本文就不多说了。这里我们简略回顾一下完璧归赵的情形。

和氏璧几经周折到了赵惠文王的手中,玉工告诉他,此璧又称三避璧,即冬避寒,暑避热,还可以避蚊蝇。赵惠文王大喜!可惜,喜过没几日,招引来了祸事。秦昭襄王派使臣来见,要以十五座城市换他这块和氏璧。这可真真是价值连城呀!然而,赵惠文王却为此作了难,不给,秦国强大得罪不起;要给,明摆着那十五座城是水中花,镜中月。这可怎么办?

蔺相如成名的机会就这样来了,他被推荐给了赵惠文王,略加包装便以使臣的面貌抱着和氏璧来见秦昭襄王了。秦王见到和氏璧比当初赵王得到和氏璧还要喜欢,自己看来看去看不够,还传于后宫那些心爱的美人玩赏,只是闭口不提割让给赵国十五座城市的事情。蔺相如顿觉真的被忽悠了,马上挺身上前,以璧有微瑕指给秦王为由索回怀中。他后退几步,靠近殿中的大柱,怒斥秦王不义。若是不给赵国城池,他便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秦王真怕玉璧碰碎,赶紧好言相劝,随即便谈割让城市之事。蔺相如则告诉他,动身前赵王斋戒五日才抱璧相送,你也要如此以礼相迎。秦王只好应允,怎奈五日斋戒到时,蔺相如早派人把和氏璧偷偷送回国了。本想忽悠赵国的秦王被赵国的蔺相如大大忽悠了一把。这便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我们熟知的故事到此结束了。从此,故事中的蔺相如便以大义凛然的形象伟岸在世人面前,而且千古传诵。但是,人们不一定知道,完璧归赵后赵国的祸事接二连三,被忽悠的秦昭襄王没有善罢甘休。史料载,公元前282年,即完璧归赵的第二年,秦兵攻下赵国两城。次年,又攻陷赵国的石城,两万人死在了血泊之中。这便是蔺相如忽悠秦王的结果,他虽然保全了一块精美的石头,却让两万平民无辜丧失了生命。

就这仍没有消解掉秦昭襄王心头的气愤,便又精心策划了个渑池会,决计要给赵惠文王个小鞋穿。关键时刻,又是那个大义凛然的蔺相如挺身而出,保全了赵王的脸面。可是,怨恨更深了。之后,秦赵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终至公元前260年爆发了长平之战。秦军大胜赵兵,40万被俘的士卒被大将白起一声令下活活坑埋。世界军事史上的最大残剧就这么发生了!

不知闻讯40万士卒被坑杀的赵王还有没有心思再玩赏那块精美绝伦的和氏璧?

三件轶事

网上点击出的史料,不仅有以上尽人皆知的熟事,还有鲜为人知的佚事,而这些轶事也是全面认识和氏璧不可忽略的。这里选取几例。

其一,缪贤蒙难。

缪贤蒙难也是因为和氏璧,而且还早于赵惠文王。缪贤是赵惠文王颇为赏识的内侍,官拜宦官令。一日,有个外客抱着白璧求卖,他看见不错,就以五百金买下了。哪知请玉工一鉴识这竟是闻名天下的和氏璧。缪贤做梦也不会想到闻名天下的和氏璧会落入自己囊中,这时候的他用欣喜若狂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他哪里会想到他的笑容还没消散,灾祸就降临了。和氏璧的消息传到了赵惠文王耳朵里,他便急不可待地向缪贤索要。缪贤怎么会舍得这心爱的宝贝呢?缪贤不给,赵惠文王气歪了鼻子。这一天说是去打猎,他带了一行人马走出宫门,突然掉头闯入缪贤家中,转眼工夫就将和氏璧抢到手了。

不说见到和氏璧的赵王欣喜若狂,却说曾经欣喜若狂的缪贤此时却如坐针毡了。他害怕赵王捉住他治罪,便要逃往燕国。理由是,他出使时燕王待他十分友好。客居他门下的舍人蔺相如便是此时露脸的,他站出来阻止了缪贤投燕。蔺相如说当初燕王待缪贤好,是因为他是赵国的使臣,赵强燕弱,燕王怕赵,便极力讨好他。如今他逃国投燕,燕王仍然畏惧赵国,定会绑了他送归,用以讨好赵王。缪贤一听更害怕了,赶紧向蔺相如讨教偷生的办法。蔺让他脱光上衣,伏在铡刀上去请罪。这一着还真灵验,缪贤得到了赵王赫免,苟全了性命。

缪贤因和氏璧带来的灾难刚刚过去,赵惠文王因和氏璧带来的灾难随之而至,他也像缪贤那样如坐针毡了。这便和前面的故事连接在了一起,秦国向赵国伸出了索要之手。赵惠文王忧心如焚、寝食不安,就在此时,缪贤将给自己解围的蔺相如推荐给了赵王。蔺相如便披挂上阵前往秦国,为赵王去解燃眉之急了。我以为只能是解燃眉之急,而且,为解这燃眉之急埋下了更深的祸根。

其二,张仪蒙冤。

这是关于和氏璧必不可少的一个情节,少了这个情节楚国的和氏璧就无法流落到赵国。

话说楚文王虽然得到了和氏璧,却不贪心,没有占为己有。相国昭阳屡次出征,灭越胜魏战功卓着,便将这宝贝赐给了他。获此大宝,昭阳受宠若惊,从此与和氏璧形影不离。这日出游到赤山,同宾客随行百余人在一水潭边的楼上饮酒作乐。从人早就想看看他那精美的玉璧,可昭阳一直秘不示众,当然无缘亲睹。这日,酒酣心热的昭阳豪兴大发,取出宝椟,亲自启锁,索性让大伙儿一饱眼福。看得正贪,忽然潭中跃起丈余长的大鱼,有人一呼,众人皆移目观之。待大鱼潜匿水底,回头再看,唉呀,和氏璧竟然不翼而飞,没了踪影。

昭阳当然不甘这么丢掉心爱的珍宝,立即下令追查。客居其门下的舍人张仪成了头号犯罪嫌疑人,原因是他家境贫穷。张仪没偷当然不肯承认,这就惨了,可怜的张仪被乱棍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有同情者送他回到家里,妻子见了禁不住哭泣。张仪却说:莫哭,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么?”妻子含泪答:“还在。”张仪笑着说:这就好,舌头是本钱,以后不会常穷困。”妻子被他逗得破啼为笑。

看起来张仪够豁达、够幽默的,其实豁达幽默的张仪已经伤透了心。将息些时日,他辞别了这令他屈辱的楚国。要是个一般人,打就打了,冤就冤了,走就走了。孰料这张仪偏偏就不是个平常人,是后来载入中国史册的名臣之一。因为一块美玉,楚国失去了一个杰出的人才。而这个人才在秦国强大兴盛,乃至吞并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别的作用就不说了,只要看看张仪再度赴楚的行为就能看到楚国有多大的损失,并从中琢磨出一些道理。

这里说的张仪入楚是在楚怀王时。那时,楚国和齐国关系特别亲密,强大的势力威胁到了秦国,令秦惠文王甚为头疼。为了扭转危局,张仪慷慨前往楚国。见了楚怀王他说,当今天下楚、齐和秦为强国。若是秦国和齐国交好,齐国最强;倘要和楚国交好,楚国最强。秦王乐意与楚国交好,而且愿意以六百里地相送。楚王听了肯定是心花怒放,这天上掉下了馅饼为啥不捡?不捡白不捡,白捡咋不捡?楚怀王捡了,而且马上派人去齐国宣布绝交,接着又派人随张仪去秦国领那六百里土地。岂料到了秦国,张仪舌头一转只给六里地。六百里土地怎么能变成六里呢?可张仪一口咬定当初说的就是六里。楚怀王闻知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吃了张仪的肉。不过,他没吃了张仪的肉,差点让张仪吃了他的肉。楚国无缘无故与齐国绝交,惹怒了齐王。齐王要进攻楚国,秦国当然出兵相助,这一来打得楚国无法招架,低三下四赶紧求和。惟恐晚了,真让张仪吃了楚王的肉。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说,报复,张仪这是在报复楚国。我不否认这种可能,但是我想慎用报复,将张仪看得开朗豁达些。即使张仪这样忽悠楚国,也应当肯定他举止的正确。张仪的行为来自立场。那时,他立在秦国这个场上,自然应该为秦国谋利,伤害楚国也就在所难免了。不过,早先的张仪却是立在楚国这个场上的,可惜因为和氏璧的失踪楚国失去了张仪这样的杰出人才。失去和氏璧没啥了不起,失去张仪却事关国家安危!

其三,终归属秦。

公元前228年,赵国被秦国吞并,国家和国民都归属秦国了,和氏璧自然不会例外,也被秦国收入囊中。只是秦国没有再把它作为一块精美的玉石玩赏,把它制成了传国玉玺。秦王嬴政一变成秦始皇,即命丞相李斯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据说还弄成虫鸟篆字刻在和氏璧上。成了传国玉玺的和氏璧,凝聚着秦始皇天下永远属秦,江山社稷代代传续的美好向往。不过,这个曾经称雄天下的始皇帝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精心打制的传国玉玺仅传到二世便中止了,天下易姓了,由人家姓刘的主宰了。那“既寿永昌”的愿望成了既不寿,也不昌的事实。不知这与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有无关系?倘若秦始皇不以和氏璧作为玉玺,倘若那“既寿永昌”的大字刻在别的石头上,那后果又会如何?也许世事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不必也许了,世事和历史从来都没有假设,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哪怕荒唐得令后人发笑,也不会因为你发笑而在假设中有一点点地改变。

发个贴子

网上钩沉的史料,丰富了我对和氏璧的认识。边看边想,产生了不同以往的想法。看了不想白看,也玩把现代的——发个贴子:

我不否认和氏璧是一块最美的玉石。请注意,我没有用最美的之一,刻下最为流行的语言是“最……之一”。我不这样用是我以为最只能是惟一,而不是之一。可是,这块最美的石头又是最倒霉的石头,谁拥有了它谁就要跟着它倒霉。我们可以将“拥有”一词替换成“收藏”,这样当代人更好理解。因为,刻下的收藏热几乎和玩股票一样风弥到了每个角落里。这样用词不是恐吓收藏者,和氏璧成就的世事足以说明,倒霉就是它的代名词。你看,卞和因之倒霉,缪贤因之倒霉,赵国因之倒霉,楚国因之倒霉,还不知短命而亡的大秦帝国是不是因它而倒霉?其实,即使与秦国没有关系,和氏璧也逃脱不了倒霉的干系。

我无法去追溯天下美物的各自命运,但是,和氏璧却明显标识了它行世的结论:美是倒霉的祸根。美能够迷乱人心,而人心乱了什么祸害都可能发生。

和氏璧莫非是上苍赐给人世的一个寓言?或许。

2008年12月3日

数年前,在台湾大学作过关于尧文化的讲座,主人安排我观瞻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我去过不止一次,那琳琅满目的珍宝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在那儿我得知,更多、更珍贵的文物被国民党带到了台湾,于是去台北故宫赏国宝早就成了一种愿望。当愿望变成现实,置身于众多的国宝之中,我禁不住心波激荡,神采飞扬,那种情愫就是穷极天下词汇也难以活画。

那日,我久久地伫立在一件宝物前难以拔步。从那物件上我看到了历史风云、岁月沧桑、强权霸道、侵敌凶险、世态炎凉、人心叵测,当然也看到了在这一切的背后所潜匿的道德智识、正义良知,……谁会想到一件器物竟然包容着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世间哲理。转眼已经过去了好几载,然而我仍然难以释怀。是何宝物有这么大的威力?

——毛公鼎!

此时此刻,一想到毛公鼎,昔日的往事就滔滔汩汩地涌来了。

国宝

同类推荐
  • 乡韵沃土(彭阳)

    乡韵沃土(彭阳)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 草家族的绿袖子:原野童话

    草家族的绿袖子:原野童话

    本书收录了作者创作的《闻香》、《柳美人》、《种子》、《鸽子在天空流浪》、《发现》、《月光手帕》、《小女趣事》等八十余篇随笔。
  • 风衣里藏着的爱

    风衣里藏着的爱

    本书是一部启迪读者心灵的故事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曲折生动的情节,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友情、亲情等故事,或赞美,或鞭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更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唤。愿我们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这也是编著本书的初衷。
  • 蒙田随笔集

    蒙田随笔集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 玫瑰念珠

    玫瑰念珠

    本书是旅奥美术史学者李述鸿的随笔集,主要为美术评论。内容包括艺术杂谈、咀嚼文化、看画说话、看电影四大部分。作者李述鸿纵谈古今,既有美术经典作品赏析,又有对国内外美术界状况的独特评论。读者可以看图说话,直接面对大师经典,详细了解这些作品的来龙去脉和美术史地位。
热门推荐
  • 银星之神

    银星之神

    在银水星上,许多人都拥有法术。有的靠强大的背景提升法术,而林宇在这乱世中靠自己的资治、天赋,一步一步地走到了极限。
  • 修罗霸天

    修罗霸天

    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突然天降神婴,当主角君逆天十岁的时候,收养他的老头被毒虎帮的人杀了,他便血洗了毒虎帮,杀戮和血腥开启了封印在他脑中的绝世功法。他隐入深山刻苦修习,再次出山的时候,他一手覆灭了华夏最强的四大世家……
  • 我的奋斗2:恋爱中的男人

    我的奋斗2:恋爱中的男人

    挪威作家卡尔·奥韦·克瑙斯高的六卷本自传小说《我的奋斗》与希特勒的野心无关,而是作者四十多年成长与生活的自述,六卷主题分别为死亡、爱情、童年、工作、梦想、思考。流水笔调记叙平凡生活,直白坦诚,有着“自虐般的真实和琐碎”,又善于在细节中呈现动人的敏感。本书是《我的奋斗》系列的第二部,描写主角卡尔·奥韦如何在第二段婚姻生活中不断切换自己的角色:他是充满着躁动的荷尔蒙、在爱河中追逐嬉弄的情人,是柔情蜜意、有求必应的陪产丈夫,是推持着三架童车壮观出行的新手爸爸,是不知如何应对岳母大人的蹩脚女婿,是在自己母亲的生日庆典上古怪致辞的好儿子——因为他也是凌晨或午夜独自在斗室写作的作家,这一切得以被生动记录。
  • 雪落舞尽倾城殇

    雪落舞尽倾城殇

    她是纨绔公主,他是秦国将军,他不善表达,没有煽情的话,却一直默默看着她,她心安理得的接受,最后却难以放下,沈沐宸,你此刻,是不是也在月光下,和我共赏一轮明月,彼此思念着对方。
  • 逆尘道图

    逆尘道图

    “顺为凡人逆成仙,只在心中一念间,掌缘生灭几多年,何日再入古葬天……”方浩重生修真界,没有资质,没有仙缘,没有靠山,却因为一幅古老画卷,踏上了漫漫修真路……ps:从种田开始的神魔与仙的故事;
  • 二十一日钢琴曲

    二十一日钢琴曲

    被否认的师生恋。绝望自杀的女学生。含恨而亡的钢琴师。误入学校的林明,不该出现的爱恋。自杀钢琴师的终极咒曲。二十一日钢琴曲。ps这是为了给我另一部长篇小说涨人气而特意上传的短篇故事。如果你们觉的这故事不错,请一并关注我的长篇闺蜜,我知道闺蜜还不够好,所以我不要求推荐票之类的东西。我只想你们能在闺蜜下留言告诉我闺蜜的不足之处,谢谢了。
  • 七色花缘

    七色花缘

    黑夜里,邪恶祭司吟唱声起,阴魂曳舞。幽都女王的白骨王座下,死去的骷髅们似在欢笑,似在痛苦。古老的宫殿中符咒漫天,裂缝蔓延,在那腐朽的时光里,恶龙嘶吼,诅咒,不甘。睿智的长者说“生命如草,生命可卑”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蝼蚁们永不疲倦的颤抖着,厮杀着。渴望着,像那伸手去幻想触摸的天空的云,在七色花下贪婪的呼吸着。
  • 创世天皇

    创世天皇

    太古之初,荒古之前,纪元之末...这是一个乱世,这有诸天百族,这里天崩地裂,这人百战不死...少年战气冲天,少年战血无尽,少年战魂不朽...一个人,一杆枪,再创一世...
  • 事灵

    事灵

    世界上的故事,或是传说,神话当它们拥有一定的阅读人数时其中的人物就会附着在读者身上成为此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为——事灵
  • 谁是谁非谁负谁

    谁是谁非谁负谁

    李念一,从憧憬的一心一人共终老的爱情破灭,到自以为百毒不侵在情海中游荡,虽也动情,但难免分分合合,其中是谁对谁错,又是谁辜负了谁,是滥情还是专一,他自己也难以判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兜兜转转之后,原本在心底模糊的那道身影越来越清晰,只是好像已经太迟,再也回不到最初的起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