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27700000033

第33章 红尘别解(9)

第一次见到张中行先生实在有些仓促,仓促得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本是去宾馆看望另一位客人的,不意间,他却高挑着一件蓝色的卡中山装来到了我面前。仓促之中我觉得他的面孔似曾相见,到底在哪里见过?我挖空心思搜罗记忆,亮在脑屏上的竟是这样的语句:

——追忆张中行先生

在激流外永生

道静扭头一看,一个黑黑瘦瘦的青年,含着微笑站在她身边……他留着短分头,穿着黄色卡叽布学生制服,眼睛虽然不大,却亮亮的显着灵活和聪慧。

这不是杨沫笔下的《青春之歌》吗?是的,正是杨沫借林道静的眼睛看到的余永泽的形象。所不同的是,我面前的张中行先生不是“黑黑瘦瘦”的,而是白白净净的。尽管其时他已是88岁的老人了,岁月的风雨虽然剥逝了他的青春,却无法剥夺他白净的肤色。时过境迁,我甚为那日的唐突联想而歉疚,余永泽就是余永泽,张中行就是张中行,社会上虽然盛传张中行就是余永泽的原形,可是,余永泽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怎么也不能划等号呀!为什么会在面见张中行先生时硬要将他和余永泽牵扯在一起?是有些思维的扭曲。

追溯原因,只能是《青春之歌》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是在豆蔻年华读到杨沫这部长篇小说的,那时候思想清纯,精神昂扬,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读《青春之歌》,青春的躯体也想用热血谱写一曲活力喷射的歌曲,用这高昂的音符去报效时代,也报效祖国。没过多时,这种热望便有了着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们嘶哑了嗓子喊口号,熬红了眼睛写大字报,一心要破四旧,立四新,让红彤彤的铁打江山永远彤红,而且还要红遍全球,解救世界上三分之二在水深火热中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那可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呀!然而,激情燃烧过了,国门洞开了,看看门里,望望门外,怎么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不是人家呀?……这才发现激情中的幼稚和轻浅,以及幼稚和轻浅导致的荒唐和愚昧!当然,我不能把一个时代的幼稚、轻浅归罪于一部作品,也不否认时代的幼稚和轻浅最容易成为一部作品的幼稚和轻浅。我只是说,《青春之歌》的时代合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思想刻痕,以至见了张中行先生居然会有这么唐突的联想。

日后几番识见,和张中行先生熟了,他的平易近人,他的随和可亲,也就打消了我的拘谨。那一次,是在北京他住处不远的一家餐馆,几杯酒下肚,身热胆壮,竟然把他和余永泽的想法摆上了案几。话一出唇不免觉得又有些冒然。哪知先生毫不见怪,坦诚而言,说道开那远去的往事。平心而论,他和杨沫最初的相爱和热恋是一段美不可言的花期。可惜,花开就有花落时,这朵热恋的鲜花凋零得太快了。不是流行语的那种俗套:结婚是恋爱的坟墓,而是,在时代政事面前,各人有各人的见解,见解的不同导致了思想的隔阂,思想的隔阂成为夫妻间最难逾越的鸿沟。长久阻隔于鸿沟两岸的夫妻,分手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解脱。就这样,他们各自奔往自我的前程了。

我请教张中行先生,他和杨沫的主要隔阂是什么?他说是信和疑的分歧。杨沫对轰轰烈烈的时代激流深信不疑,推波助澜,时不时还会热血沸腾,情难自禁。他则事必沉思,沉思得淡泊而又宁静。试想淡泊宁静和热血沸腾岂能水火相容?

谈到这里,张中行先生告诉我,他阅世加内省,认为婚姻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可意、可过、可忍、不可忍。可意是两个人志同道合,也就是常说的天赐良缘;可过,很明显退了一步,虽不是情投意合,但俩人尚可以相亲相爱,日子完全过得下去;这可忍又降了一个台阶,双方缺乏共同的识见,也没有什么亲情可谈,却可以忍受,修养高的还能忍出个相敬如宾的家庭局面;至于不可忍,那只好分道扬镳了。他和杨沫已水火不容,各奔东西也就不失为上策。

分手后,各自践行在自我的思维定式中。杨沫继续着激情,把自己的激情奉献给时代的激情,又用时代激情,澎湃出自我激情,因而高唱出了《青春之歌》。《青春之歌》再用自身的激情激昂出我们,以及和我们这些学子一样轻浅者的激情,我们的民族就在激情中走向了一个世所罕见的时代,红色的浪潮似乎是要荡涤一切污泥浊水,却没想到摧折了千千万万个温馨庭院,人或为鱼鳖也司空见惯了。放下时代的激流不说,杨沫还在小说中玩了一把,即把张中行玩成了余永泽,把白白净净变得“黑黑瘦瘦”,不大的眼睛明亮和聪慧了没多日,就变成“他原来是个并不漂亮也并不英俊的男子”,继而,由于发现了他灵魂深处的污点,分手也就是一种必然,而这种必然也就表明了林道静的高尚。当然,林道静的高尚也就是杨沫的高尚。杨沫生活在高尚的华灯中,光环里,成为多少热血青年,多少莘莘学子敬仰的作家呀!

这时候的张中行先生可就惨了,他不合时宜,不入主流,不追从时代潮流的金光大道,而独步蹊径,埋头致学,甚而喜行山野,潜思世理,这不就是反叛嘛!别人都在一展歌喉,争当时代弄潮儿,你不加入合唱也罢,岂容你还有不规之举,所以,受批判、挨斗争,也就在所难免。62岁那年,刚刚逃脱了干校劳作的苦役,又被遣返自己的故乡,孤身一人,衣食寒暑,整整八载!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苦难中,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学识,自己的思虑,又操笔涂鸦,重写在激情鬼火中不得已而焚烧了的书稿。先生这种境界实在让我辈难以理解,也就难以写照,好在他的《流年碎影》一书中有所忆记,不妨抄录一段:

想不到六七年之后,我由干校放还,夏秋之际到家乡去斗室面壁,却迎来过多的闲。语云,闲情难忍,还要加上旧习难改,这旧习是眼前有书,手中有笔,单说手,就想写点什么。当然不是想发表,即写,就又是只能自怡悦,其后还会有藏之名山吧,于是大革命开始时灰飞烟灭的几篇谈人生的文稿真就死灰复燃。

艰苦的岁月,孤凄的清闲。一位花甲老人居然将艰难的日子大化为不可多得的自在,自在读书,自在走笔,自在怡悦。不为名,也不为利,只图个自我修身养性而已。就在这闲静的自在中,一部醒世之作问世了,这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顺生论》。《顺生论》用大白话蕴蓄了大世理,涉及到存在、生命、天道、命运、快乐,几乎把困扰人生的问题都剖析了个彻头彻尾,都阐述了个明明白白。展卷捧读,如醍醐灌顶,胸中困惑尽释,眼前尘色全消,将自己大化在自然中,将生命大化在社会中,和谐相处,生生不息,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

当然,《顺生论》的面世不是从故乡油灯下拿回来就印行的,进入新时期他仍然费了一番心血,续写、修改,几易其稿,才成书卷。这会儿的文坛激荡着另一股潮流,西方的货色一涌而入,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魔幻的,黑色幽默的……。洪涛一样冲击着我们的墨色,流行的不少文字很快改变了颜色,成为别国思维,别国语式主导的产物。请理解,我这样说绝不是要闭门锁国,排斥异域文化,而是希望我们能用外来文化充实自我,化为自我的文化素质,再用自我的语式表述出来,形成中西合璧的文化景观,绝不能生硬的照搬,也不能比照人家的牙慧去克隆产品。这时候,再看《顺生论》,以及张中行先生的其他作品,仍然不入流,用先锋、现代眼光看,是完全的落后,落后得没有一点洋味,土得简直能掉出渣来!然而,我在品读先生的文章时,从中读到的不仅是孔孟,不仅是老庄,还有弗洛伊德、叔伯华和尼采,只不过那高鼻子蓝眼睛的思虑大化到中国的大白话当中了!张中行先生用他的中国白话包容了整个世界!站在他包容的世界中看先锋,先锋是克隆的先锋;看现代,现代是克隆的现代。克隆的文学竟然也成为潮流,也能激发一代人的热情,这真让人感到惊奇。惊奇的目光回望文学克隆的激流,如同看到那股政治狂热的激流一样,实在是难以恭维!

这便提醒我们注意,当激情奉迎时势的时候,很可能造就极权专制,祸害的不仅是广众,难免不祸及到激情者本人;当激情追逐时尚的时候,很可能造就变异,曲扭的不仅是广众,自然曲扭最大的是激情者本人。最为可悲的不是被祸及和曲扭,而是受了祸及和曲扭却不以为然,反以为快,甚而像阿Q一般要用手中的笔画一个自己认为最圆的圆圈,献给要抹自己脖子的刽子手。由此更可以见出,先生用他的淡泊和宁静保持了民族的清醒,他用笔下的作品,为世人,也为文学创作者树立了一支新的标杆。无论别人怎么认为,我则愿意用毕生精力去追求这标杆的高度。

返回来再看先生对《青春之歌》的态度,那也是一种淡泊而宁静的境界。他曾对我说,人们都认为余永泽是影射我,我妻子则认为是丑化我,更是气愤。我劝她,我不是什么有地位的人物,影射我没有意思,丑化我更没有意思。况且,这是写小说,可以编造大小情节,又不是入史部的着作,何必较那个真!听听,仅这寥寥数语,就把当今文坛可能闹腾得一场满城风雨的名誉侵权官司化解了!有谁知道,那么多年他生活在余永泽的阴影里,落后、阴私、丑陋,笼罩着他的行迹,加大了坎坷,加深了沟坡,使他的人生更为艰难,更为曲折。然而,九死一生,挣脱磨难的他却淡然一笑,一笑了之,这是何等洒脱的宽怀!

如今,先生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大化到另一个天地去了。杨沫也早就先他而去,离开了尘世。一场笔墨恩怨已成为红尘往事,提起来也没有多少意思了。我所以重提旧事,是想起了这么一段话,记不清是哪位作家写给蒲松龄的,却在蒲公身上寄托了自己的见地:一个作家在世时,他的地位决定作品的地位;一个作家去世后,他的作品决定他的地位。我无意抵毁杨沫,却更敬重张中行先生,虽然他一生没有进入时局的激流,也没有进入文学的激流,但我认为,正由于如此,他才会获得永生。

我以此追念张中行先生。先生,走好!

2006年2月25日

中言心语:

这是我为文坛逝者写的第一篇追思文章。凭先生在文学界的影响,写怀念文章的人自会不少。我无意追逐这种潮流,可是却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因为我敬慕他的为文之技,更敬慕他的为人之道。我知道自己人微言轻,评价先生有些不自量力,可还是斗胆写了。写了,发了,还入选了当年的散文排行榜一书。我清楚,不是我写得多么好,而是沾了先生的光。

2009年11月10日

关于举荐国萃足球队的报告

体育办:

时序更新,人类阔步迈入新世纪。我中华儿女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正在以瞩目的成绩,彪炳于世,急步世界发达国度之先。在此进程中,虽然也有曲折,有坎坷(如:今春出现的非典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很快抗击获胜),但是,任何艰难困苦也抵挡不了我们胜利前进的步伐。值此万众一心,共图中华腾飞的大好形势下,惟有一事没能与时俱进,影响我泱泱大国的声誉。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足球。在所有球类中,足球是最后一个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消息传来,大河上下,北国江南,翁妪青少,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孰料,曾几何时,走出亚洲的威风扫地殆尽,被世界杯中的球队几脚踢出大门,踢回国门。电视观之,男女老幼,垂泪饮泣。如此惨败,实在有伤中华颜面。为迅速改变此种状况,特拟订组建国萃足球队的报告。

一、建队初衷

体育运动原本是人类强身健体的活动。但是,一进入竞技,便有了“草争高低,人活名望”的意义。因此,据说体育的强弱可以体现综合国力。即使不言及宏观大策,从小处着眼也不可小觑。在球类竞技中,足球、篮球是很残酷的项目。因为,其是以规定时间来进行比赛的。其它竞技项目,比如拳击也很残酷。不过,没有规定的时间长度,弱者虽弱,几拳打下擂来,不再上去,也就不再丢人显眼。而足球、篮球却没有这般遮掩,承认弱不行,承认输不行,圈内人说是胜输悬殊后的那段赛事是垃圾时间,垃圾是糟糕碍眼的,一旦有了,无论是家庭,还是单位,会很快扫地出门。可球赛没有这种便利,垃圾再脏、再臭也要在场上摆够时间,足够失败者丢脸了!而足球和篮球比较,时间长出一倍之多,也就是说,落后的丢人败兴,要比篮球厉害得多。因此,引起对足球的重视刻不容缓。

长期以来,我国的足球胜少输多。若要一句话说明,必须借用曾国藩先贤的那句名言:屡败屡战。屡败屡战,无疑是屡战屡败的精明说词,这里面有了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可是,掀开历史的遮羞布,谁都知道曾国藩是用这话胡弄皇帝老儿的,所以,我们借用这话心里总不美气,总觉得这么说有违众多关心足球的中华儿女。因此,干脆直接了当说,我们是屡战屡败,偶有小胜。可是这么一来,堂堂民众用睽睽炯目虎视着自己的同胞被踢得落花流水,真令人悲哉,痛哉!

为此,我们要调动中国五千年先贤英杰,组成一支国萃足球队,披挂上阵,挫败群雄,踢胜了也不松气,一踢到底,直踢到终场哨声响起,踢得对方兵败如山倒,倒下了,再踢上重重的一脚,让我们这众多球迷好好出一口憋闷了几十年的窝囊气!

二、选员宗旨

此次组建国萃足球队的选员宗旨,初拟剔除成规。本来先前已有成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但是,我们决定免除洋为中用,保留古为今用。免除洋为中用的原因大家有目共睹,我们曾聘用米卢先生为教练,还算侥幸,走出了亚洲。可是,紧接着便跌了个大跟斗,在世界杯中实现了零报告。因而,使得人们怀疑在亚洲出线是分组时使了手段。如今,时过境迁,我们不必深究出线的原因,给自己脸上找难看,但是,应该吸取教训,自力更生,不要奢望高鼻子蓝眼睛的神灵法宝。

基于此,我们应该着眼在国内选员。我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英才辈出,不妨在此国羞当头之时,恭请他们再度出山。相信这些先祖俊杰,会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不负炎黄子孙之厚望。

三、组队阵容

1、队长:霍去病

2、教练:孙膑

副教练:祖逖3、主力队员:

3、主力队员:

盘古、夸父、刑天、后羿、林则徐、戚继光一般队员:(略)

一般队员:(略)

四、选员说明1、关于队长

1、关于队长

同类推荐
  • 梦醒时分(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梦醒时分(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不愿说谢谢的人

    不愿说谢谢的人

    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中国青年来说,成长或许并没有什么不同,在学校里整齐划一的“被”接受同一种安排,继而在走上社会之后分道扬镳,开始了种种苦闷和挫折。一个思想丰富、内心滚烫的中国青年王老板,在社会威严的震慑下,那颗格格不入的心,开始了自己与自己的交谈。在妄想中意淫,在围观中发泄,在混沌中自省——有时很拧巴,没事瞎琢磨,偶尔也文艺,经常特愤怒,总是爱回忆,最爱胡扯淡。他的玩世不恭,他的阴阳怪气,他的嬉笑怒骂,却总会着调地出现那么几个片段,勾起你内心最真实的呐喊,让你痛,让你过瘾。
  • 苍茫的留恋

    苍茫的留恋

    本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高恒文教授所著,收入本书的其实都是读书笔记。古今中外,长短不一,文体差异,可见兴趣驳杂。这些大都是公开发表过的篇什,其文包括对废名、孙犁、张爱玲等人随性地叙谈和著者本人独特的观点,以及部分篇目对《红楼梦》的精彩分析,闲时读来令人大有裨益。
  • 我们这些人的幸与不幸

    我们这些人的幸与不幸

    本书是作家、学人鄢烈山的自述文集,收录他的三十余篇散文,分为故园乡情、求学之旅、从业生涯、人情世态,以及心路历程几部分,从中可以大体展现作者作为一位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和精神面貌。本书可以作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部成长史来阅读。
  • 探访逝去的时空

    探访逝去的时空

    本书是格致文库之一种,这些文章是作者三十多年陆续写作的结晶,其写作之因,往往是兴之所至,随意而为,或应约而作,没有总体的规划。当年作者考察过的地方,在快速的经济发展中,其具体面貌现在也应该有所变化,但它们的历史背景和内涵是不会改变的。由于这些文章保留着对考察活动的美好回忆,承载着作者与一起考察的朋友们多年来的深厚情谊,凝聚着作者通过考察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
热门推荐
  • 密世界

    密世界

    我们熟悉的世界,人们却对它一无所知,它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影子,它被称为——密世界。
  • 三千冰火爱上你

    三千冰火爱上你

    YH医院里有位顾大医生,外科室主任,兼大学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干净,冷清。在那张脸的衬托下,更显冷漠。这是宋小姐第一次见到顾医生的印象。后来,他俩闪婚了婚后,顾医生和自家太太的那叫一个甜。有一次,某人问宋小姐:“请问顾先生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宋小姐笑了笑道:“干净,清冷中用带着暖意。”让我措手不及,也始料未及。后来,寒爷看了看怀里的自家太太,不知该怎么开口说自己是身份。直到有一天,看到自家太太………………
  • 全场比赛结束

    全场比赛结束

    一个热爱篮球的学生为了心中的愿望,努力训练走上职业篮球道路,在他的最后一场比赛结束时……他如愿了但却也失去了自己。
  • 众神游戏之成神路

    众神游戏之成神路

    当地球变成游戏的世界,当所有人变成游戏的玩家。黑暗的纪元里,活着已是一种奢望,冥冥命运中,每个人都是受神明支配,供其娱乐的棋子。秦飞为逃脱命运的支配,誓要跳出棋局外,成为界外执棋者,成神的路注定不平凡!高高在上的众神们!真的以为你们的神位可以永恒吗?
  • 此生惟你倾我心

    此生惟你倾我心

    “朋友,考研吗?”“不考,我要找对象。”“小西瓜,找对象吗?”“不了,我有对象了。”林西西淡定应答。“西西,看演唱会吗?”“不看。”“国际蜂的。”“看看看。”她是一个资深的追星girl,每逢爱豆的代言,她都会去帮爱豆冲销量。“西西,过情人节吗?”阳哥抱着一丝侥幸。“情人节……过吧!”她看了一眼他的眼神,妥协了。
  • 这里没有善男信女

    这里没有善男信女

    少见的反乌托邦爱情故事。作品摒弃了传统浪漫爱情的套路,通过巧妙的构思,塑造了一群大都市成年人之间勾心斗角的情感片段,人物之间巧计横施,充满真真假假的表演和算计,角度新颖独特,情节饱满,真实可信。展现都市单身男女之间的情感博弈,具有当下现实意义。故事通过描写一群都市未婚男女之间的情感博弈,展现了物欲时代对爱情和人心的异化扭曲,在单身问题引发广泛社会热议的今天,作品更具现实意义,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潜力受众广泛。
  • 你们YOUS

    你们YOUS

    紫川和慕言从相识相恋到无奈分离。年轻的日子里,那些模糊的角色,模糊的经历,留下了值得铭记的一段悲伤过往。
  • 时间对我做了弊

    时间对我做了弊

    大学生江风因缘际遇下得到一块神奇的怀表,能够穿越时空。但是它只能记录一天的时间,如果在时间重置前没有回到现在,他就会被遗留在时间的长河之中,被世人所遗忘。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抉择,是重新回到那久久不能忘怀的过去,还是那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答案就在眼前,按下怀表的启动按钮,一段神奇的时空之旅就此展开……
  • 圣血沸腾

    圣血沸腾

    自无尽星空而来,踏入未知世界。是命运的诅咒?还是神灵的眷顾?苍穹之下,谁是君主?八荒六合,谁主沉浮?看林东如何逆流而上,踏八荒、灭异族,君临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