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16900000020

第20章 书院教育

大办学校 力推新政

办洋务,最直接的方式是办工厂,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洋务人才。张之洞在山西萌生办洋务的想法时,就意识到洋务人才对于洋务的重要性。虽然可以引进外国的技术人员,但是,多数洋人都是抱着赚钱的目的来到中国的,聘请的这些洋技师往往不可靠,不能一心为中国效力。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自己的洋务人才。所以,到了广东之后,张之洞就开始尝试办新式学堂,培养洋务人才。

不过,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时间的积累是难以培养出可用的人才的,张之洞在广东的时间只有五年,人才培养还难见到成效。到湖北以后,张之洞办的洋务规模越来越大,技术难度越来越高,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因而办学堂培养人才也就越来越紧迫。于是,围绕在武汉的洋务事业,张之洞开办了一系列的近代学校,这些学校在为张之洞的洋务事业培养技术人才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培养了一批敢于对封建统治说“不”的新人。从张之洞的学堂里走出的这些人,不论是对武汉的进步还是对中国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但是,张之洞并没有放弃洋务,他依然坚信办实业可以救国。尤其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又颁布诏令实施新政,更进一步推动了张之洞的事业。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早期的书院多由私人创办,他们自己筹集经费,自己决定授课内容。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它的特点就是注重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行,而不是以应试获取功名为目的。明清以后,书院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书院的自由思想威胁到了封建集权统治,尤其是明末清初,书院成为重点打击对象。清朝雍正皇帝以后,书院得到了恢复,但是,所有的书院,无论官办还是私立,都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再也没有早期的自由风气,绝大多数书院成为以考课为中心的科举预备学校。

1889年底,张之洞来到了武汉。在忙于洋务之际,他心里还牵挂着他的一个“老朋友”——经心书院。1869年,张之洞到湖北担任学政一职,当时,他见到武汉原有的江汉书院规模太小,难以满足当地学子的需要,于是就向当时的湖广总督李鸿章申请为湖北的学子新建一个书院。李鸿章也想着为湖北的学子做些事,就同意了新建书院的请求。最终,湖北省官方出资两万两银子,张之洞又拿出自己的一万两银子,建成了这么一个书院。新建成的书院被命名为“经心书院”。

这个书院建成之后,不论是场地还是人员,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当然,这个书院也是为科举考试做准备的,教授解经、史论、辞赋。后来,从这里走出了一批人才,其中不乏后来成为高官和学者的。当贺人驹、陈作辅、傅廷浩、范昌埭4名经心书院的高材生病故后,张之洞亲自作诗哭悼,称《四生哀》,足见其重视人才。

张之洞离开湖北学政一职后,经心书院又经过多次扩建,规模宏大。张之洞到湖北后,出于洋务的需要,开始对书院进行改造。

书院的负责人原本称为“山长”,这一称谓五代十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后来乾隆皇帝在位时把“山长”改为了“院长”,不过,乾隆之后依旧称“山长”,一直到清末。张之洞对经心书院的改革首先就是把“山长”改为“监督”。在改变名称的同时,也明确了书院的管理体系。在监督之下,张之洞又设置“提调”一职,负责管理学生以及书院中的一切事物。同时,张之洞还给书院设置了三名监院,负责督促学生守规则、讲卫生,还要记录学生请假及旷课的情况,俨然就是今天的班主任或者辅导员。当然,除了管理人员之外,张之洞还给各个学科配备了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业。

在学生数量方面,经心书院招生的最高额度是80人,这80人都是秀才、廪生里的佼佼者,优中选优。凡是能进到这个书院的学生,都能享受很好的待遇。书院会给每个学生分配一间标准宿舍,同时,还会给每个学生发放生活费,学生在学校穿的服装也是书院统一提供,就连学习用品也是书院按需分配。书院每个月还会组织一次考试,根据考试结果给学生发奖金,最好的每次可以奖励8个银元,最次也能得到4个银元。学生们能够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而他们的任务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然后争取像张之洞那样金榜题名并进入官场。

在课程设置上,书院早期主要是教授学生中国传统学问。甲午战争失败后,张之洞深刻意识到变革的重要性,他认为想要自强,就必须做出变革。于是,在1897年,张之洞对书院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一方面,他加强了科学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他删减了一些传统科目。张之洞要求,经心书院要设立外政、天文、格致、制造4门学科,重点学习国外的政治、天文、传统儒学以及制造。各个学科都要配备教员,学员必须同时掌握这些科目。学员在学习这些科目的同时,必须学习数学。教员里一定要有精通外语的,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如果想学外语应该准许他们去学。作为一个虔诚的儒家信徒,在教授西学的同时,张之洞也强调传统儒家教育,他还设置人员专门给学生讲授四书义理、中国政治。为了能够确保培养出青年才俊,张之洞要求入学的学生年龄不超过25岁。

为了配合书院设置的天文学课程,张之洞还特意给书院设置了一个天文台,方便学生观测天文。此外,张之洞还派人购进了一批新的科学书籍,给书院的师生阅读,以此开阔他们的眼界。书院授课时施行班级教学统一授课,这与传统书院自行学习的做法有很大不同。为了做到劳逸结合,张之洞还给学生们安排了假期,规定每上10天课可以休息一天,与今天上5天休息2天相比,那个时候的学生确实要辛苦很多。对于旷课行为,张之洞严厉打击。经过张之洞的一番改革,经心书院逐渐由一个传统的教育机构,发展成为一个新式学堂。也正是在张之洞的严格督促下,书院的学生才能够在学问上取得很大进步。

张之洞在改革经心书院的同时,又着手创建了一个两湖书院。当地商人对于办书院是很支持的,他们不仅为张之洞捐赠了地皮,就连书院的经费都是当地商人赞助的。这个书院的规模非常大,包括今天的武汉音乐学院、实验小学、45中和原医大“附一”的住院部所在地,这样的规模即便在今天也令人震惊。

当时,两湖书院里有一个大讲堂(相当于主教学楼),堂前有两个书库(相当于图书馆),中间是用于祭祀湖南、湖北两省先贤的楚学祠。另外书院里还有240间宿舍,布局类似现在一室一厅的小套间,其中200间是供普通学生使用,另外40间则是给商人的子弟使用。因为书院的经费主要是来自商人,张之洞就给了商人40个保送入学的名额。

书院前后有湖,风廊月榭,荷红藻绿,环境十分雅静优美。书院虽然设在武汉,但是招收的学生却来自湖南湖北,而且两省各招100名。至于挑选生源一事,则由各省的学政去具体实施。张之洞要求,入学的学生必须在学问上有所特长:或才识出群,或多闻博览,或志行不苟,或好学深思。这一要求一来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二来也可以最大范围地招揽人才。虽然因为商人出资助学,张之洞给了他们40个保送名额,但是,对于这些商人的子弟并非来了就要,这些保送名额也需要经过审核。由此可见张之洞对于这个书院的重视。

书院开设的课程有经学、史学、理学、算学、经济学5门,分由5位资深教员执教。和经心书院一样,住校生都能得到书院的补贴,另外,每个月考试时基本上也都有奖励,除非是故意不用心的学生。除了每个月的小考之外,每个学期还会大考一次,每当大考时,张之洞要亲临考场,由他来主持考试。湖广总督坐镇考场,学子们不敢不用心,学校也不可能教不出优秀的学生。

在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下,书院的课程设置后来又改为经学、史学、地理、数学、博物、化学及兵操(军训)等科。出任教员的不少还是当时的学界名人,如地理学家杨守敬、数学兼翻译家华蘅芳、音韵学家沈曾植等均应聘执教。同时,教师开始有“主讲”(相当于教授)、“助教”之分。后来,为了保证生源质量,招生方式由学政挑选改为招考录取制。书院学制定为5年,学完之后,成绩合格的学生由官方择优录用,不合格的学生只能回家自谋出路。部分优秀的学生还能得到官费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清末维新派领袖、“自立军”领导人唐才常,辛亥革命领袖黄兴等都曾是两湖书院的学生。

张之洞热心教育,且身体力行,尊师重教,吸引了各方名流来书院任教,组成了一支实力强大的师资队伍,使书院在短短12年里发展迅速,影响极大。先后在此执教过的有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史学教习姚晋圻(辛亥革命后任湖北省教育司司长);冶金专家李维格(后任汉阳铁厂总办);地理教习邹代均(曾任湖北舆图(地图)总局总纂);时国内首屈一指的数学家、翻译家,帮曾国藩建造轮船并被鄂人奉为泰斗的华蘅芳;著名教育家、两湖书院监督黄绍箕(后被延聘为京师大学堂总办);等等。1902年,两湖书院改为文高等学堂,亦称两湖大学堂。

同类推荐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拜伦安徒生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拜伦安徒生

    本书为“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对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和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大有裨益。
  • 李清照

    李清照

    全书展现了李清照丰富多彩的一生。李清照的少女生活是快乐的,无拘无束的。她出嫁以后,琴瑟和谐,夫妻恩爱。她与赵明诚一起品尝了宦海风波,一道回家隐居,品赏古玩,诗词唱和。在赵明诚外出读书与做官时,她又备尝离别相思之苦。中年以后,李清照连遭不幸,国破家亡、背井离乡,逃难到了南方。而后,灾难接踵而至。与她相依为命的丈夫赵明诚早逝,欲寻求生活幸福改嫁又被骗,离异后普遍遭亲友冷落,李清照最后在抑郁寡欢中默默辞世。全书通过文献材料梳理,结合李清照诗词创作的赏析,突出了李清照带有叛逆色彩的非同凡响的鲜明个性,揭示其个性与命运之间的某种联系。
  • 纳兰容若词传

    纳兰容若词传

    本书分为“纳兰容若传记”和“纳兰容若词作赏析”两部分,分别讲述了纳兰容若的生平和传世之作,并以诗词中最动人的语句,揭示了他的凄美悲情的内心世界。书中收录的诗词均是对纳兰情感的真实写照,并附有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以及所蕴含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每一句都动人心魄,每一首都感人肺腑,浸染华贵的悲哀,抒写优美的感伤。一尺华丽,三寸忧伤,拈一朵情花,呷一口墨香,在最美的诗词里邂逅纳兰容若。
  • 第六帝国(下)

    第六帝国(下)

    十九世纪,欧洲有六大势力,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奥匈帝国、俄国……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家族还有另一个显赫的外号,就是“第六帝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二十世纪二战前的美国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迹于18世纪中期,其创始人是梅耶·阿姆斯洛·鲍尔(MayerAmschelBauer),后更名为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
  •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李自成第八卷:崇祯皇帝之死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热门推荐
  • 明伦汇编人事典形貌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形貌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医圣手在花都

    邪医圣手在花都

    身为鬼谷传人的林飞,受师父之命,来到花花都市,在医院里做了一名保安,不小心误入女更衣室,撞见了最美女医生……好医生就得悬壶济世,大丈夫必须风生水起!
  • 年华似水水流东

    年华似水水流东

    胡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怀揣文学之梦来到了城市,结识了沦落风尘的林博雯和游戏人生的何冬生等人。但过于现实的城市生活让他无所适从,而自己坚持的梦想似乎也不值一提,眼看着和所谓朋友们的关系渐行渐远,无奈之下,胡民只得回归农村,为扛起照顾家庭的重任而操劳。得知自己身世的恋人吴如柔万念俱灰,要远去他乡。而此时已经身染重疾的胡民用尽气力,要和吴如柔做最后的道别。本书以几位毕业大学生毕业后的种种经历为主线,囊括了工作生活、情感纠葛、家庭婚姻等内容,讲述了毕业大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的态度和向往。小说深刻地揭露了同一时期不同性格的年轻人对待人生的态度、责任和使命。
  • 女帝的丧尸男友

    女帝的丧尸男友

    『新人新书,请多关照。』朱修摸了摸头发,摸出了一把头发,朝女朋友抱怨着说:“再过几年就全秃了。”牧玉看着在那里抱怨的男朋友,扯出一丝微笑说道。“待会儿你就不会这么想了。”【本书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偶然。】
  • 念破混沌

    念破混沌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尽有种族人人皆有意念术,可废柴主角却迟迟不能觉醒,在意外掉落悬崖后在三年前重生,他是否能改变命运,斩破阻碍,直捣宇宙
  • 快穿之反派大佬他又双叒叕死了

    快穿之反派大佬他又双叒叕死了

    为了拯救早亡的反派大佬,洛小小老母亲一样操碎了心。日常生活她照顾着,心理健康她引导着,好不容易把自家反派养的白白胖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她忍痛放手让他追寻属于他的未来。然而,好像有哪里不太对……俊美高贵的男人霸道将她抵在墙角,吐息灼热:“女人,你还想逃到哪里去?”清冷孤傲的少年拿着锁链,倔强的看着她:“姐姐,要怎样,你才会留在我身边?”身穿龙袍的男人冷然眯着眼,不容拒绝:“小小,过来。否则……”洛小小:我把你当儿子你却想撩我?溜了溜了。系统:警报!你家反派已挂!洛小小:???!!!(男女主1v1,双洁,只有彼此。)
  • 孟女记忆谜

    孟女记忆谜

    我姓孟,我探取他人记忆,最终落得的下场,便是在情爱纠纷后,安静的做回我的本职,熬取迷魂汤。奈何桥上,怎能没有迷魂汤作陪?
  • 上之峰巅

    上之峰巅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死后会去到那里,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或是入轮回?有人说死了就没有意识了,消失了!!!世界上的人也就会渐渐忘记你,然后你在这个世界的痕迹就被抹除了!!!木易,一个普通的人,突然一天因为意外去世了,但是他发现自己居然真的有灵魂,但是完全没有人告诉他这种事情他应该怎么做?独自漂泊成为孤魂野鬼?还是入轮回?上天堂?下地狱?但至少告诉我一个方法吧?
  • 流水时光

    流水时光

    时光倒流,蓝平,你是否仍然懦弱?面对美女,蓝平你是否只有尊重?蓝平,蓝平……
  • 爷本娇花

    爷本娇花

    魏朱此人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威胁利诱她擅长,做小伏低她也会,当魏府长女走投无路吊死在自家府门前,当魏朱睁眼从棺木里坐起,魏朱捂着脸笑了。爷虽是娇花,但弄死你们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