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58300000004

第4章 发表之剂

二、发表之剂(原十四首续增二首)

表指肌表皮毛,是人体的藩篱。当外邪侵入机体时,首先客于肌表皮毛,产生恶寒发热头身痛,脉浮等症状。这时病邪轻浅,及时疏散,可使邪从肌表而解。《素问》云:“其在皮者,汗而出之”,即是解表剂的治疗原则。由于外邪有风寒、风热的不同,解表剂也有辛温、辛凉的区别。但由于汪昂是明末清初人,当时温病学说尚未产生,故本书所列多为辛温解表剂,为了使读者全面了解掌握解表剂,我们特意增补了临床上行之有效的几个辛凉解表剂如银翘散、桑菊饮等方。本类方剂有发散表邪的作用,故称发表之剂。

1、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杏仁9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服,以取微汗为度,汗出表解即停服。禁食生冷油腻。

主治:风寒束表,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口中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风寒侵犯肌表,卫阳被遏阻,阳气不能外达则恶寒。外邪入侵,正气鼓邪外出,邪正交争则发热。风寒外束,寒主收引,毛窍闭塞,卫气运行不畅,故头痛身疼,无汗。肺主皮毛,风寒外束,肺气壅遏不宣,故气喘。脉浮为邪在肌表,脉紧为风寒之邪。口中和,苔薄白,为邪轻浅,尚未入里化热。方中麻黄辛温入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是君药。桂枝辛甘温,解肌发汗,温通经脉,透邪外出,助麻黄发汗解表,二药合用发汗之力尤为增强。杏仁苦温,宣降肺气,微解肌表,助麻黄发汗平喘,宣肺气。甘草甘缓,一则调和诸药,再则缓和麻桂发汗过于峻猛伤正之弊。诸药合用,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治风寒表邪外束诸症。汗为人体津液所化,若发汗太过,反伤人体正气,变生它病,甚至大汗亡阳,危及生命,不可不慎,故张仲景强调以“复取微似汗”为度。歌诀中“伤寒服此汗淋漓”一则是为了押韵顺口,二则说明此方发汗的功效确切,不应该认为服此方后“大汗淋漓”是应有的正常现象。

2、桂枝汤《伤寒论》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9克大枣3枚生姜9克

用法:水煎服,服药后可食热粥一碗以助药力,并加被覆盖一时许,让病人身上微微出汗,效果更佳,但不可出汗太过。忌生冷油腻。(现代服法,水煎服。)

主治:外感风邪,营卫不和。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弱或浮缓。

方解:人体阴阳营卫在正常情况下是相调和的。“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阴依赖卫阳的守护才能安于内。风为阳邪,其性疏泄,当风邪侵犯肌表,造成营卫不和,卫强营弱。风邪犯表,阻遏阳气的正常运行,阳气被郁遏故发热。风邪性疏泄,犯人肌表,使肌腠疏松,导致表虚自汗出。外邪为风,故恶风。风邪犯皮毛,肺胃失和故鼻鸣干呕。脉浮弱为表虚。方中桂枝辛甘温,解肌散风以调整卫气。芍药酸微寒,敛阴益营。二药散收寒温相配,以调和营卫。炙甘草和中益气。生姜辛温,散风寒止呕,大枣甘柔滋脾阴,二药相合,助桂芍调和营卫。诸药合用,使风邪散,营卫调,诸症自消。

附方:桂枝麻黄各半汤,又名麻桂各半汤桂枝5克芍药3克生姜3克炙甘草3克麻黄3克大枣4枚杏仁24枚主治:太阳病(即外感风寒病)得了八九天,患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像疟疾一样,一日发作二三次。身痒,无汗,不呕吐。本方有发汗解表,散风寒,调和营卫之功效,故治以上各症。服药后微出汗,病就痊愈。本方也治荨麻疹,身痒无汗。

3、大青龙汤《伤寒论》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方良。

组成:麻黄10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6克石膏30克生姜9克大枣12克

用法:水煎,日分三次服,取身微汗出,汗后停服。

主治:伤寒证,发热恶寒,寒热俱盛,全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

方解:本方主治,其人平素内有蕴热,复感受风寒之邪。风寒外束,故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紧。内有郁热,故身热烦躁,时或口渴。方中麻黄发汗解表,治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脉浮紧诸症。石膏辛甘寒,辛能解肌热,甘能生津止渴,寒能清里热,有外解肌热,内清里热,生津除烦之功。石膏大寒,易损胃气,故方中姜、草、枣安中护胃。石膏配麻黄,清热解肌,除烦生津而不恋邪。麻黄配石膏发汗解表而不伤津助热。诸药合用,外散风寒,内清郁热,诸症悉除。本方又能治溢饮无汗兼有里热,通过发汗清热而除饮邪溢于肌肤者。

4、小青龙汤《伤寒论》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哕(yuě):即干呕,恶心。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组成:麻黄9克芍药9克细辛6克炙甘草6克桂枝9克半夏9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逆,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头身重痛,面目悉肿,苔白滑润,脉浮。

方解:脾主运化水谷,肺为水之上源,主津液的敷布。脾肺虚寒,水液运化敷布失司,贮于肺则为痰饮咳喘,溢于头面四肢则身困重,头面四肢浮肿。本方主治患者平素脾肺虚寒,水湿不化,或贮于肺,或溢于肌表,复感风寒表邪。发热恶寒无汗身痛,脉浮紧为风寒外束。喘逆咳嗽,痰多而稀,不得平卧,为寒痰流饮犯肺,肺气不宣,失之肃降。体重肌肤面目浮肿为饮溢于肌肤。苔白滑润,口不渴,为内有寒饮水湿之象。

方中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平喘,宣肺利水,一药多效,为君药。桂枝辛甘温,助麻黄发汗解表,温阳化气行水。干姜温暖脾肺,散寒化痰湿。细辛彻散内外之寒,助麻桂发表散风寒,配五味子、半夏善温肺化痰止咳。五味子、白芍皆为酸收之药,二药相伍,防止麻、桂、姜、辛的发散太过,耗伤肺气。半夏辛苦温,燥湿健脾,化痰降气逆。炙甘草甘温,调和诸药于酸收辛散之间。诸药合用,宣肺化痰饮,解表散风寒。

5、葛根汤《伤寒论》

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

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组成: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生姜9克(切)炙甘草6克芍药6克大枣12枚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项背强,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苔薄白。

方解:本方是桂枝汤中加葛根、麻黄二药组成,但葛根已是方中的主药,这是由于风寒外闭,邪已伤筋脉中的津液,不但有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脉浮紧的表实症,而且还有邪伤筋脉,津液亏损,强背不舒展的项强。方中葛根辛甘平,解肌退热,升津液,濡筋脉,舒展项背,治恶寒发热,项背强,为君药。麻黄、桂枝,解表发汗,散风寒,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紧。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生津液,缓挛急,止痛。生姜、大枣,一则助芍、桂调和营卫,二则调和脾胃,鼓午脾胃生发之气。诸药合用,治风寒外束的恶寒发热,项背强,无汗的表实证。若病人自汗,则已非表实,而是风邪外束,营卫不调的表虚,当去发汗峻猛的麻黄,其余主治同。

北齐徐之才在《十剂》中说:“轻可去实,葛根、麻黄是也。”是指葛根、麻黄味辛,属轻扬发散药(辛药能升能散),可祛除在表的实症,即歌诀中“轻可去实因无汗”之谓。现代用本方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初起、关节疼等。

6、升麻葛根汤《小儿药证直诀》

升麻葛根汤钱氏,再加芍药甘草是;

阳明发热与头疼,无汗恶寒均堪倚;

亦治时疫与阳斑,痘疹已出慎勿使。

组成:升麻3克葛根3克芍药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身热头疼。亦治阳症发斑兼有发热恶寒头疼等表证者。

方解:本方原治痘(天花)、疹(麻疹,瘾疹),今主要治疗麻疹初起。因麻疹是热蕴肺胃,又复感时行之气。麻疹以外透为顺,若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未透,这时一定要疏泄其肌腠毛窍,使麻毒外透。邪有出路,自然热退身清。若毛窍肌腠闭塞紧束,疹毒不能透发宣泄,毒邪内陷,必然危证丛生。方中升麻辛凉入脾胃,散阳明风邪,升脾胃清阳之气,透麻解毒,为君药。葛根辛甘凉入胃,清扬发散,开肌腠,清热邪,助升麻透麻疹外出,兼能生津止渴,鼓午阳明之气上升,防毒邪耗津伤胃气。芍药酸微寒,敛阴和营血泄热。甘草调和诸药,解毒。升麻、葛根辛凉透疹外出,清热解毒。芍药、甘草酸甘化阴,防止升麻、葛根发散而耗阴。且升麻、甘草有解毒作用。本方适用于麻疹初起,发而未透,身热恶寒头痛。若麻疹透发出齐,就不应该再用本方了。

阳斑又名阳证发斑,是头面胸背四肢出现无数红色小丘疹,轻则疹子稀疏清朗,重则连成一片。这是由于时行疫毒蕴热,结于肺胃。当初起兼有表证时才可用升麻葛根汤解表透邪,若斑点明显,身但热不恶寒,说明邪已由卫表入气分,这时不宜用升麻葛根汤透疹,而应用清热养阴,凉血解毒之剂。

7、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

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在变通。

组成:羌活9克防风9克苍术9克细辛3克川芎6克白芷6克生地9克黄芩9克甘草3克

用法:加葱白三茎,姜三片,水煎服。

主治: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楚疼痛,口苦而微渴。

方解:本方主治为外有风寒湿邪犯表,内有蕴热之症。风寒束表,阳气郁遏,故恶寒发热头痛。寒湿阻伤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肢体酸楚痛疼。内有蕴热,故口苦而微渴。方中羌活,辛温芳香,善于上行发散,以除风寒湿束表外之邪。白芷、细辛、川芎、防风、苍术皆是辛温苦燥之品,善于发汗解表,除湿宣痹,行气血,除头身痛疼。黄芩苦寒,清泄里热;生地甘寒,清热养阴生津,二药相合,不仅能治口苦微渴之内有蕴热,而且能佐制诸药辛燥刚烈耗阴,发散太过之性。本方为一大队辛温药组成,虽有生地养阴,但用量轻而力薄,别无益气养阴之药,故气阴两亏,外有风寒湿邪束表的病人应酌加益气养阴之品。

8、神术散《和剂局方》

神术散用甘草苍,细辛藁本芎芷羌;

各走一经祛风湿,风寒泄泻总堪尝。

太无神术即平胃,加入菖蒲与藿香。

海藏神术苍防草,太阳无汗代麻黄;

若以白术易苍术,太阳有汗此为良。

组成:羌活30克白芷30克细辛30克川芎30克藁本30克甘草30克苍术90克

用法:共研末,每次10克,加姜三片,葱二茎,水煎服。

主治:头痛项强,发热憎寒,肢体疼痛,以及伤风鼻塞,咳嗽头昏,或大便泄泻。

方解:本方主治风寒湿邪束表,而内无蕴热之症。方中苍术辛苦温,入足太阴脾经;细辛辛热,入足少阴肾经;川芎辛温,入足少阴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羌活、藁本辛温,入足太阳膀胱经。白芷辛温入足阴明经。诸药辛温合用,散风寒除湿力量尤强。本方主治以外有风寒湿束表而内无蕴热为合适。由于本方多辛温苦燥且能入脾胃的药,故兼有温中散寒除湿,芳香醒脾避秽的功能,亦可治寒湿阻中,脾阳不振,水湿不运,并入大肠的泻泄。

附方:①太无神术散:苍术3克,厚朴3克,陈皮3克,甘草5克(以上四药即平胃散,见后边消补之剂)菖蒲5克,藿香2克。主治四时不正之气所引起憎寒壮热,周身疼痛,或吐泻。防风、苍术辛苦温,发汗解表除湿,升阳健脾止泻。藿香辛温芳香,发汗解表,化浊湿止呕。厚朴辛苦微温,行气除满,燥湿。陈皮辛平,理气健脾胃。菖蒲芳香,化浊开窍。诸药合用,芳香辛温,解表化湿浊,外散风寒湿邪,内燥湿化浊健脾,治感四时不正之气,憎寒壮热,周身疼痛,或呕吐泻泄等。太无,即罗太无,名知悌,元代名医,钱塘人。

②海藏神术散:苍术60克防风60克炙甘草60克加葱白二段一姜四片水煎服主治风寒感冒,头疼身热,恶寒,无汗。本方药仅五味,比麻黄汤、九味羌活汤等药性和缓,为治风寒感冒之缓剂。若病人感冒风寒,表虚有汗,当去辛苦温,发汗之苍术,改为苦甘温的白术。因白术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海藏,即王海藏,名好古,元代名医。

9、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麻黄附子细辛汤,发汗温经两发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曷(hé):音何,义同何。能康。

组成:麻黄6克附子15克细辛3克

用法:附子先煮煎,以不麻口为度。余药后下,水煎,分三次温服。

主治:阳虚外感,身发热无汗,恶寒甚,虽厚加衣被,畏寒不解,神疲,但欲寐,脉沉弱或微细。

方解:本方主治足少阴肾阳气虚弱,又外感风寒之邪。风寒外束,当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紧,但本方主证却是脉沉弱或微细,说明内有寒邪,少阴肾阳不足。少阴病本是恶寒而不发热,今反发热,说明外有风寒之邪。即本证病机是少阴阳虚,复感风寒。因内外通彻有寒,故虽加衣被,畏寒不解。神疲欲寐(即精神不振,想睡而又睡不着),这是平素肾阳虚,风寒外侵。本证内外俱阳虚有寒,若只用麻黄发散外束之风寒表实证,则不惟表寒难除,且致阳气更虚,甚至造成亡阳之变,故再用附子大辛大热,温命火,补肾阳,散除阳虚里寒。细辛辛温,归肺肾二经,内除少阴入里之寒邪,外则发散皮毛的风寒。三药合用,通彻内外,发表散寒温里。治肾阳虚,复感风寒的阳虚表证。

10、人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前胡人参川芎枳壳桔梗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用法:共为粗末,每次30克,加姜三片,薄荷少许,水煎服。

主治:体虚感冒,憎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痛,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濡,或浮紧而重取无力。

方解:本方是体虚,外感风寒湿邪而成。外邪束表,阳气被遏,邪正交争于肌表间,故壮热憎寒,无汗,头痛项强。因是风寒挟湿,阻滞肌腠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肢体痛。素体脾肺阳虚,水湿不化,风寒湿邪外束,肺气不宣,故咳嗽痰多;湿阻气机,故胸膈痞满。正气不足,故脉重取无力。体虚而外感风寒湿邪,当补气而解表除湿。若不顾护正气,一味发汗解表,不惟正虚难支,不堪发汗,且亦无力鼓邪外出,表亦难解,只有益气解表二者兼顾,才能发汗除湿不伤正气,补正气而不致留邪。方中二活辛温燥烈,不仅能解全身上下之风寒表邪,且能除湿止痛。川芎为血中气药,行血祛风止痛。柴胡清热,助二活解肌发表。枳壳利肺气除满。桔梗开宣肺气,化痰止咳。茯苓淡渗利湿化痰。配小量人参益气,补脾肺,鼓邪外出,以利解表。甘草和中。诸药合用,发汗解表除湿止痛,理气化痰,补而不呆滞,驱邪而护正。治小儿、老人、体虚者感受四时风寒湿邪尤合拍。

若患者不虚,当去人参,叫做“败毒散”。有时加入“消风散”(见祛风之剂),名叫“消风败毒散”,主治证大体与之相同。

喻嘉言用本方治时疫初起,及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因有人参鼓邪外出,故被称为“逆流挽舟”之法。

11、再造散《伤寒六书》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谙(ān):熟悉,精通。

组成:黄芪6克人参3克桂枝3克甘草1.5克熟附子3克细辛2克羌活3克防风3克川芎3克赤芍(炒)3克煨生姜3克大枣2枚

用法:水煎服。

主治:感冒风寒,头痛,身热恶寒,热轻寒重,肢冷无汗,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音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等证。

方解: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寒轻热重,为风寒外束肌肤的表实证。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等均是阳虚气弱的表现。此时若专事发汗解表,不仅因阳虚气弱,不能鼓午汗出表解,反而愈使阳伤气损,病情加重。应该助阳益气,发汗解表同时并举,不可偏废。方中人参、黄芪补气,桂枝、附子助阳。羌活、防风、川芎、细辛温散风寒,发汗解表止痛。赤芍酸微寒,凉血敛阳和营,制桂、附、羌、辛、芎辛燥之药,发散伤阴太过之弊。尤妙在赤芍炒用,制燥而不碍发汗。甘草甘缓,使汗出不致太峻猛。煨姜,大枣,辛甘化阳,鼓午脾胃生发之气。诸药合用,助阳益气,发汗解表。本方是治疗阳虚感寒,单用解表药不能发汗时应考虑的一种方法。

12、麻黄人参芍药汤《脾胃论》

麻黄人参芍药汤,桂枝五味麦冬襄;

归芪甘草汗兼补,虚人外感服之康。

组成:人参1克麦冬1克桂枝1.5克归身1.5克麻黄3克炙草3克白芍3克黄芪3克五味子2粒

用法:共为粗末,先煎麻黄令沸,去沫,入余药共煎,温服。

主治:气阴两虚,受寒感冒,恶寒发热,汗出,吐血衄血。

方解:患者平素体弱,气阴两亏,复感受外邪。风寒束表,郁而化热,而不得外透,动血耗血,遂使吐血衄血。发汗之药均为辛燥,不仅损气耗阴,且辛燥动血,加剧吐血衄血。只有发汗解表,补气益阴,使表解热清而止。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人参、黄芪、炙甘草补肺益脾,补中气固表。归身、白芍养血和营敛阴。麦冬、五味子酸甘生津养阴护肺。诸药相配,解表而不使发汗太过。表解热清,吐衄血自止。本方也适宜于气阴两亏,感受风寒而无吐血衄血者。若吐衄血较重,亦可在方中加入凉血止血之药。

13、神白散朱端章方

神白散用白芷甘,姜葱淡豉与相参;

肘后单煎葱白豉,两方均能散风寒。

组成:白芷30克甘草15克淡豆豉五十粒生姜三片葱白三寸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

方解:葱白辛温,入肺胃,具解表发汗,通阳散寒之效。淡豆豉辛微苦微温(指加苏叶、麻黄而制成者),解表发汗。二药合用,即《肘后方》中的葱豉汤,该方治疗伤寒初起,头痛发热,无汗。本方是葱豉汤加上白芷、生姜,辛温解表,发汗散风寒止痛。诸药共用,治外感风寒的表实证。按汪昂原方注本方为朱端章方。查朱氏《卫生家宝》中神白散与本方药味有出入,今附记于下:苍术45克麻黄30克甘草30克石膏30克葛根30克川芎30克白芷15克括蒌根15克共为粗末,加姜三片,葱三寸,水煎服,治四时伤寒,身体壮热,口苦舌干,恶风无汗。本神白散出处待考。

14、十神汤《和剂局方》

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

麻黄赤芍兼香附,四时感冒效堪夸。

组成:川芎120克炙甘草120克麻黄120克升麻120克白芷120克陈皮120克紫苏120克香附120克葛根240克

用法:共为粗末,加生姜五片,水煎不拘时服。若发热头痛加连须葱白三根;中气满加枳实数片。

主治:时行瘟疫,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咳嗽声重,及风寒湿痹等。

方解:风寒束表,卫阳被遏,不能温煦肌肤故恶寒,邪与卫阳交争故发热。寒主收引,毛窍闭塞故无汗。气血运行不畅故头身痛。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毛窍因风寒束表而闭塞,则肺气失宣,故咳嗽。鼻窍不通,故声音重浊。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痹阻,故四肢疼痛酸楚。

方中白芷、紫苏、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气,开毛窍。葛根、升麻辛凉,解肌发散退热,升麻兼解毒作用。陈皮、香附理肺气,生姜、葱白解表通阳气。川芎辛温,助麻黄、白芷等发汗解表,行气活血止头身痛。赤芍益阴和营,敛阴气于发汗药中,使发汗不至太过;甘草甘缓,缓辛温发汗太过伤正之弊,且二药酸甘化阴,使汗液有源。诸药合用,表解,毛窍开,肺气宣,咳嗽声重除。本方且能辛温散风寒湿邪,温通血脉,治痹痛。

增辑

1、银翘散《温病条辨》

银翘散主上焦疴疴(kě):音可,病也。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起煮无过。

组成:连翘10克银花10克桔梗7克薄荷7克豆豉6克生甘草5克荆芥5克牛蒡子10克芦根15克竹叶10克

用法:水煎服,勿过煮。或作丸、散服用。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多,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喉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解: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本方主证是风温初起,邪在表在上。肺主皮毛,司卫气,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为温邪犯表,卫气被阻遏。风温之邪性热,故发热而微恶寒。温热之邪易伤津耗阴,故口渴。温邪犯肺,邪居上焦,故咳嗽。咽喉为肺系,肺病累及咽喉,故咽喉痛。苔薄脉浮为邪在表,尚属轻浅。舌边尖红,苔黄脉数,为感受温热之邪。

方中银花、连翘寒凉微辛,轻宣疏散,清热解毒之力尤强,为主药。桔梗辛苦平,牛蒡子辛凉,二药合用清利咽喉,开泄肺气。薄荷、荆芥、豆豉助银花、连翘疏散风热。荆芥、豆豉虽微温,但在大队辛凉甘寒药中已除去其温性,只存其辛散解表之功效。苇根、竹叶清热生津,止渴除烦。甘草调和诸药,兼解毒之功。吴鞠通认为,此方之妙在于用清轻甘淡之药,“绝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可去实之能。用之得法,自然奏效”。

原方附加减法:胸膈闷者,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渴甚者加天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清热利咽解毒。衄血者去荆芥、豆豉辛温发散之药,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等凉血止血。咳者加杏仁利肺止咳。身热重,不恶寒,加生地、麦冬、知母、黄芩、栀子,甘寒与苦寒并用以治淫热。

2、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组成:桑叶9克菊花12克连翘9克桔梗9克杏仁9克薄荷3克芦根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风温初起,咳嗽,身微热,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

方解:风温犯肺,肺失肃降,气上逆而咳嗽。邪气尚浅,故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总之本方证以肺卫失清肃为主证。方中桑叶苦甘寒,归肺经,清透肺络之热而止咳。菊花辛甘苦微寒,入肺,清轻疏上焦风热,二者为君药。桔梗辛苦平,开宣肺气,杏仁降肺气,二药一宣一降,宣降肺气止咳嗽。连翘、薄荷辛凉清热解肌,清透上焦膈热。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止渴。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宣肺解表止咳。本方对干咳无痰的燥热确有效。

吴氏原附加减法:肺热甚者加黄芩。口渴甚者加花粉。肺热气粗似喘者加石膏、知母,可供参考。

3、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竹叶柳蒡干葛知,蝉衣荆芥薄荷司;

石膏粳米参甘麦,初起风痧此可施。

组成:西河柳6克荆芥穗4.5克干葛4.5克蝉蜕3克薄荷3克炒牛子4.5克知母3克玄参6克甘草3克麦冬9克淡竹叶1.5克(甚者加石膏15克,粳米一撮)。

用法:水煎服。

主治:治小儿麻疹初起,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眼脸赤浮,眼泪汪汪,恶寒发热,疹点尚未外透,甚或疹子透发不出,喘咳,烦闷躁乱,咽喉肿痛者。

方解:麻疹为外感不正之气,肺胃蕴热所致,当以疹透毒出热解为顺。若外寒困束则腠理闭塞,致疹不得透解,高热无汗,或虽有小汗而不能遍体,旋即汗止。腠理闭塞,热不得外泄,热郁于肺则生喘嗽,烦闷躁乱,咽喉肿痛,法当透疹解表。方中西河柳辛温入血分,尤善透疹,惟性温,故配以辛凉疏散风热的牛子,和清里热除烦的竹叶,共为主药,共成解表清里之纲。荆芥、葛根、薄荷、蝉蜕透疹,疏散风热解表。知母、麦冬、玄参清热生津,解毒养阴。热不盛不用或少用石膏。甘草和中解毒。诸药合用,发表不助里热,清里热不碍透疹解表。麻疹透发,热毒得泄,则诸症自平。惟本方西河柳发泄力强,用量不宜过大,若麻疹已透发者,非本方所宜。

同类推荐
  • 新编百家绝句

    新编百家绝句

    本书收有《九日登高》、《相思》、《别董大》、《寒食》、《江雪》、《南园》、《清明》、《台城》、《画眉鸟》、《夏日绝句》等近百首绝句。
  • 现代散文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

    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引导人的一生走向成功。正是基于此,我们编著了《中华阅读文库》,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才可以认清世界。这些已经被中外智慧人士不断印证过了。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有着矢志不移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对痛苦等闲视之的心境。在一次次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中自我提升与超越,才使他们成就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 大半生最美好的事:新湖畔诗选

    大半生最美好的事:新湖畔诗选

    这个时代的人们对抒情有着前所未有的冷漠或敌视,而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日新月异的媒体传播环境,则造成了人们在某种程度上的滥情倾向。今天,我们无比怀念鲜衣怒马、旌旗猎猎的青春岁月。所幸的是,江南的这片大好湖山,为我们的抒情保留了纯正的诗歌血液。
  • 世象警示录

    世象警示录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人物特写,第二部分案例写真,第三部分警网快讯,第四部分小说事态。收录了《怀念母亲》、《追忆父亲》、《风正一帆顺》等文章。
  • 暴雨将至

    暴雨将至

    这是著名诗人周瑟瑟耗费几年时间重点梳理和打磨的一部诗歌集。诗歌集收录了多年来周瑟瑟的代表作品,所选作品都是作者的得意之作。诗集按时间倒叙进行编排,是诗人周瑟瑟近30年来诗歌作品的总结之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热门推荐
  • TfbOYs

    TfbOYs

    你说过你喜欢玫瑰,特别是粉色的,玫瑰很美,它带着刺,就像它唯一的保护,我愿意为你摘取,我不会让你唯一的保护松懈。你说过,你喜欢紫荆,你喜欢它的颜色喜欢它的芬芳,我愿意为你种许多的紫荆,我要成为你唯一的依靠。我知道,你喜欢薰衣草,也许我是最后知道的,你就不应该爱上我,爱上我是错。
  • 废材逆袭:魔君独宠纨绔妃

    废材逆袭:魔君独宠纨绔妃

    简介:她是绝代的完美品,没有什么是她不会的!一朝穿越,因无法修炼,成为世人唾弃的废材女!身为绝代完美品的她,修仙灵,御魔兽,炼神丹!华丽的蜕变闪瞎世人的眼!上惩不知天高地厚的宗室门派和皇族,下惩作死欠锤的伪善亲人!游历大陆,无人不为之尊敬;穿梭界面,无人不为之敬畏!“生生世世,你将会是本君唯一的绝代红颜!”他精致绝美的脸上带着无人能比的笑!
  • 跟着七令追逐太阳

    跟着七令追逐太阳

    前世孤寡一人到老年的七令驾鹤西去后,闭上眼睛,灵魂在世间漂了七七四十九天,无处可去。终于,一朝再睁眼,重生归来,身上还附着一小只奶娃娃的意识,美名其曰,是她的逆天外挂。这一世,在奶娃娃的指挥下,七令接到了一个又一个奇怪的任务:接收一些人的夙愿,改变一些人的命运轨迹。于是,七令面对前世自己眼瞎看上的一个又一个所谓帅气的小哥哥,目瞪口呆:“就这?”炸毛七令被迫营业,化身温柔可爱的辅导员,见到一个攻略对象,就甜美(神经兮兮)地开口来一句:“请你好好学习,跟着70追逐太阳!”直到后来遇见那个风光霁月、冷如高岭之花的男人,七令被那张带有各种学历、奖状和认证的人生履历,陷入深深的思考......本文微科幻,女主在慢慢成长o,女主言七令,男主御湛。
  • 你与我的青葱岁月

    你与我的青葱岁月

    幼时的娃娃亲,高中时的相恋,大学时的分离。两年岁月,究竟何去何从?
  • 总是最爱你

    总是最爱你

    (1v1双洁,双宠)你有没有这样爱过一个人,辗转反侧,思念成疾,压抑成狂,即使在你触之可及的地方,也小心翼翼的不敢去触碰。商洛说:“姜姜,你不能离开我,没有你我会死的。”“姜姜,你是我的,你只能是我的。”“姜姜,握紧我的手,千万不要松开。”她真的握紧了他的手,从此再没有松开过。山河袅娜,星河旖旎,人间所有美好的存在里,我总是最爱你。
  • 独家宠婚:高冷boss抱回家

    独家宠婚:高冷boss抱回家

    被人设计误闯酒店房间,吕伊伊竟然看见一个俊男在……行凶!“对不起大哥,我什么都没看见!”“刚刚你们一定是在演戏对不对……”但对方显然没有放过她的意思,不但趁机不可描述,监视调查,甚至……还公然说要娶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双世宠妃之嫡女惑天下

    双世宠妃之嫡女惑天下

    “敢带着儿子跟别的男人跑,苏玉徽你长本事了啊?”“所以呢?”“还所以!?”权倾朝野的小王爷,被自家娘子凉凉的态度气到差点原地升天。“今天本王就要让你知道谁是你的男人?”赵肃一把将苏玉徽抱起。“喂,喂,你要干嘛?”“生崽!”“诶,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千侠录

    千侠录

    那些年,屠林濠凭剑断天路,惹得无数江湖儿女怨声载道。那些年,江湖剑佳人孟叶璇诗酒过三州,留下无数传奇。那些年,他被寄养在村口神棍胡瞎子家中,又惹出这些武林风云。他被称为江湖最后一个侠客,也被称为武林中的屠夫。
  • 霸道校草和呆萌校花

    霸道校草和呆萌校花

    “吃,喝,玩,乐,是我人生最大的目标。”叶琳琳露出满意的笑容。“嗯,还真'是一个容易满足的小猪。”齐少扬摸了摸某女的头发。某女一下就炸毛了,狡猾的眸子闪了闪:“我还有一大爱好,那就是——泡美男。”某男立刻暴走。忽地顺势压下,将某女壁咚在墙。“我可以给你泡。”性感的嘴唇袭下。某女欲哭无泪。。。
  • 侦探日志

    侦探日志

    “早在你选择与我为敌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失败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坐在漆黑的王座上的男人面无表情的说道。他身后的阴影处站着两个看不清模样的男女。那三人犹如来自地狱的使者,高高在上冷眼看着这世间发生的一切然后露出嗤笑嘲讽的表情。(备注:作者没有杀过人,所以本文纯属虚构经不起任何推敲。还请各位手下留情,不要较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