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80600000049

第49章 其他禁忌

12.3.1 说的禁忌

有的人口齿伶俐,在交际场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固然是不少人所向往的。但是,假若“口无遮拦”,说错了话,说漏了嘴,也是很难补救的,故说话应讲究“忌口”。否则,若因言行不慎而让别人下不了台,或把事情搞糟,是不礼貌的,也是不明智的。因此,在与人交谈时必须注意。

1.忌当众揭对方的隐私和错处。有人喜欢当众谈及对方隐私、错处,心理学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而恼怒。因此在交往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敏感区,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采用委婉的话暗示你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让他感到有压力而不得不改正。知趣的、会权衡的人只须“点到即止”,一般是会顾全自己的脸面而悄悄收场的。当面揭短,让对方出了丑,说不定会恼羞成怒,或者干脆耍赖,会出现很难堪的局面。至于一些纯属隐私、非原则性的错处,最好的办法是装聋作哑,千万别去追究。

2.忌故意渲染和张扬对方的失误。在交际场上,人们常会碰到这类情节,讲了一句外行话,念错了一个字,搞错了一个人的名字,被人抢白了两句等等。这种情况,对方本已十分尴尬,深怕更多的人知道。你如果作为知情者,一般说来,只要这种失误无关大局,就不必大加张扬,故意搞得人人皆知,更不要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以为“这下可抓住你的笑柄啦”,来个小题大做,拿人家的失误来做取笑的笑料。因为这样做不仅对事情的成功无益,而且由于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你将结下怨敌。同时,也有损于你自己的社交形象,人们会认为你是个刻薄饶舌的人,会对你反感,有戒心,因而敬而远之,所以渲染他人失误,实在是一件损人而又不利己的事。

3.忌不给人留点余地。在社交中,有时遇到一些竞争性的文体活动,比如下棋、乒乓球赛等。尽管只是一些娱乐性活动,但人的竞争心理总是希望成为胜利者。一些“棋迷”、“球迷”就更是如此。有经验的社交者,在自己取胜把握比较大的情况下,往往并不把对方搞得太惨,而是适当的给对方留点面子,让他也胜一两局。尤其在对方如果是老人、长辈的情况下,你若穷追不舍,让他狼狈不堪,有时还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后果,让你无法收拾。其实,只要不是正式比赛,作为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文体活动,又何必酿成不愉快的局面呢?在其他的事情上也一样,集体活动中,你固然多才多艺,但也要给别人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你即使足智多谋,也不妨再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一言堂”、“独风流”是不利于社交的。

4.忌参与对方的阴谋。对方数人密谋其事,你若参与意见,发表议论代为决策,这种情况很危险。因为这么一来,你因多说几句而成了他们的心腹。你虽然能谨守秘密,从不提此事。但若另有智者,猜得此事,对方疑是你泄密,这是无法辩白的。所以与人交谈,当涉及某些阴谋和某些隐私时,你最好装聋作哑,走开为好。千万不要图新鲜去打探、去参与某些阴谋,也不要去评说,免得惹祸上身。

5.忌过早说深交话。在交往中,我们有时结识了新朋友,即使你对他有一定好感,但毕竟是初交,缺乏更深切的本能性的了解,你不宜过早与对方讲深交、讨好的话,包括不要轻易为对方出主意。因为这很可能会导致“出力不讨好”。因为对方若实行你的主意,却行不通,好友尚可不计,但其他人则可能以为你在捉弄他,即使行之有效,他也不一定为几句话而感激你-故除非是好友,否则不宜说深交的话。

6.忌夺人功劳。对方若自视甚高、踌躇满志,或者也确有一些能力,深恐功劳被你抢去。这时你讲话要注意,一定要当他的面宣扬他的功劳,以表明你并无抢功之意,令其放心,也就不会因防范而找你的岔子了。

7.忌强人所难。有些事情,对方认为不能做,而你认为应该做;或者对于某事,你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他却又认为不该做,或做不了。这时你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到他头上:强人所难,是不礼貌、不明智的。

8.忌说话不看时机。有的人说话时旁若无人、滔滔不绝,不看别人脸色,不看时机场合,只管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这是修养差的表现。说话应注意对方的反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讲话内容,使谈话更有意思,更为融洽。

12.3.2 听的禁忌

听人说话是一种交往艺术。但有些因素影响人们好好听人说话,而一般人又往往忽略了这些因素,我们称之为“犯忌”。这种犯忌一般有以下几种。

1.忌分心。造成听者分心的原因有客观的、有主观的。客观的如屋内外的种种噪音、频频响起的电话铃声、接连不断的来人寻访等。主观上的分心如心中另有要事、情绪激动的余波未平,刚和人吵了一架、刚同另外的人有过一次令人兴奋的会见等等。不论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造成的分心,都会使你不自觉地显出心不在焉的表情,影响对方的谈话情绪。因此,听话者应尽量集中注意力,消除这些影响,专心听好别人说话,尤其是要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

2.忌急于发言。有些听话者经常打断别人的讲话,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实际上他往往还没有把对方的意见听懂、听完、听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这种人一听到某事或某种现象就轻率地下断语得结论,如对方谈到某个名人,便插上一句:“他是我父亲的朋友呀!”唯恐人家不知道。或者对方谈到自己的一些成果,便马上想说:“最近我也发表了一篇文章”,恐怕别人占了上风。另外总想谈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别人的话题一旦不合已意,就频频打断人家,强迫人家把话题转过来。综上所述看来,打断别人谈话,实际上是一个修养问题。你同别人谈话时若常这样做的话,望你多注意你谈话的风度修养,以免影响你的社交形象。

3.忌固持己见。有些人只能听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讲话,而听不得不同意见。这种拒绝听不同意见的人,其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在逆耳之言的人身上,也不大可能同各种类型的人交朋友,并且在社交中常会造成不愉快。造成固执已见的原因之一是思维方式太固定,对事物的理解缺乏变通和灵活,对一些新的观点、思想、方法接受不了,有时不至为一点小事不合其思维定势而大发雷霆。固执已见的第二个原因是对其他人抱有偏见、成见。比如认为对方太年轻、资历太浅、见识太少等而先断定对方不可能有高论,故在谈话中处处否定对方意见,固执于自己的意见,甚至完全轻蔑地对待别人说的话,造成极不愉快的交往结局。其实,固执己见的人拒绝倾听不同意见,实际上将使他自己失去许多获得真知灼见的机会,这是非常可惜的。

4.忌举止失度。听人说话时不仅耳朵在听,而且要注意自己的风度形象,动作举止要端庄。比如边听边挖耳朵、剪指甲,向对方拍肩搭背,边吃东西边听等等。举止失度会让对方感到你粗俗、无礼貌等,因此,举止失度也是社交场合的大忌。

5.忌打探他人的秘密。在与对方谈话时,当他谈到自己的隐私和秘密时,你最好不要搭讪,否则你就得为其承担保密的义务。保密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为免麻烦,当对方一谈到自身秘密时,应故意岔开话题。另外,爱把秘密告诉别人的人,很难说他不告诉别人,一传 再传,就无秘密可言,也很难说别人不会从其他渠道知道他的“秘密”。但他发现“泄密”,他就有可能怀疑是你。为别人背黑锅,你又分辩不得,何苦呢?再说,为图新鲜,为图嘴快而爱听秘密,传秘密的人,多是浅薄之辈,何必与之为伍。思想充实的人对此道是不屑一顾的。所以别人的秘密,还是少打探为好。

12.3.3 拒绝对方的禁忌

当有人向你提出某方面要求,而你出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拒绝他,这是较为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不拒绝是不行的,但是拒绝的方法必须很巧妙。另外,有些事则是想说“不”时绝对忌讳的。也就是说,对方也掌握了一定的说服术,从某些弱点向你进攻,若不注意则容易被攻破。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这些薄弱方位的防卫,也就是忌讳对这些方面的松懈,以保证“不”的顺利说出。

1.忌接受对方的钱、物和请吃。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原本想拒绝却被对方请去吃饭,“我们先吃饭,边吃边谈”,结果答应了对方的要求;或因为对方送了礼而不便拒绝对方,而小有让步,最后让对方达到目的等等。中国有句老话是“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且“共饮共吃”是亲密的象征,一旦成了“酒肉朋友”,心理上有了负担,“不”字就说不出口了。所以你的职业、工作需要你按原则办事常需说“不”字。千万记住,不能随便跟人吃吃喝喝、收受礼物,这应该是绝对禁止的,须知许多受贿犯法的人,就是从吃吃喝喝开始的,继而不能按原则说“不”,最后毁了自己的。

2.忌与对方套亲近。给人以“敬而远之”的态度,比较容易把“不”说出来并说得较好,或者说,对方试图与你套亲近时,你要保持头脑清醒,以免做了感情俘虏,给对方可乘之机。比如一般说来,见面一次就能记住别人名字的人,常容易与人接近,故此在交谈中不断称呼别人名字,并冠之以“兄”、“先生”等常产生亲近感,那么,反过来你想说“不”时便应杜绝这种亲密的表示,即对方的名字一概不提,这样加大对方心理距离,容易说“不”。还有谈话时尽量距离对方远些,使其不容易行使拍、拉等触动性的亲密动作,据心理学家研究,“触动”是很容易产生共同感受的,故想说“不”时应注意避免。另外,也最好不要触摸对方递出来的东西。东西也和人一样,一经“触摸”也会产生“亲密感”,想要拒绝就不容易了。

3.忌用借口来拖延说“不”的时机。有些人觉得不便说“不”,便随便找些不值一驳的理由来暂时搪塞对方,以求得一时的解脱,这个方法并不好,因为对方仍可以找理由跟你纠缠下去,直到你答应为止。比如你不想答应帮他做事,推说:“今天没有时间”。他就会说:“没有关系,你明天再帮我做好了,事情就拜托你了。”又如你不想要对方想转让给你一件衣服,你推说:“钱不够。”那么对方会说:“钱以后再说好了。”就把你轻易应付、过去了。或者你不愿意跟对方跳舞,推说“我跳不好。”那么他一定会说:“没关系,我慢慢带着你跳好了。”因为这些都是小小的谎言,一经反驳,你定有所慌乱,“不”的意志便很难贯彻了,所以对付这种情况,你倒不如直截了当地用较单纯的理由明确地告诉对方:“你托办的这件事办不到,请原谅。”“这件衣服的颜色我不喜欢,很抱歉。”“我已经另约了舞伴,不能跟你跳,对不起。”等等。这样虽说显得生硬些,但理由单纯明快,不给对方有机可乘,倒可以免除后患。

12.3.4 年龄的禁忌

西方各国对于年龄都非常敏感,似乎他们都得了“恐老症”,因而在与英美人士的交往中,打听对方的年龄、说对方老貌,都属很不礼貌的行为。中国的传统对于年龄向来比较随意,不仅如此,社会交往中还习惯于提对方的辈份,以示敬重。在与英美人士的交往中,照套我国的传统习惯,就可能使对方十分尴尬。有位50岁左右的美国妇女来华访学,年轻的中国同行邀请她到家中做客。4岁的小女儿一见到客人就很有礼貌的用英语说:“阿姨好”(妈妈跟她说过,见了成年妇女要这样问好。)妈妈一听,赶忙纠正:“不能叫阿姨,要叫奶奶。”“不,不!就叫我阿姨好了。”妈妈却坚持认为:“那该多没礼貌!您比我年纪大多了啊。”美国妇女一听就红了脸,笑笑说:“就叫我阿姨吧,我喜欢。”年轻的中国妈妈本意是表示礼貌尊重,效果却事与愿违,当面说人家年老,令对方十分尴尬。

12.3.5 与路人相处的禁忌

1.切忌缺乏容忍、忍让精神。由于性格、职业不同,与路人相处时首先会产生一种不和谐、不习惯的感觉,比如一个善谈的和一个不善谈的相处在一起就可能会感到不和谐。这时候双方一定要有点容忍、忍让精神,要认识到:人家只是与你的类型不同而已,而不能在自己与他人之间作对与不对的价值判断。

2.切忌多谈对方不感兴趣的话题,要寻找共同语言。同类型的人共同语言多些,反之则少。因此,不同类型的路人相处,为了融洽关系,不妨找点双方都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来谈,不要让对方感到乏味。

3.切忌傲慢,要多向对方学习。也许正是由于人的类型不同,人们才可能从对方那里学到不少同类型人身上不具备的东西。对不同类型的路人表现出虚心学习的态度,不仅对自己有益,而且也是对人家的一种尊敬,有助于融洽路人之间的关系。

4.有一点戒备心理。尽管绝大多数人是好的,但也确实有极少数坏人会钻那些麻痹大意人的空子。因此,当没有把握的时候,不要轻易把旅行包交他人看管。女孩子外出途中。如果发现一些男子对你表示过分地殷勤、头脑千万不能发热,否则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保持一定的戒备心理是有益的。

12.3.6 问候时的禁忌

中国人表达对他人的关心,推崇“问寒问暖”、“无微不至”——“您吃饭了吗?”“上哪儿去呀?”“从哪儿来呀?”“一个月挣多少钱?”“家里几个孩子呀?”甚至打听“爱人是不是有喜了?”这一类的问候语,对方听了还特别受用。这些话,放在英美人士身上,对方准闹个不愉快:“难道我穷得吃不起饭了吧?讨厌!“我从哪儿来上哪儿去关你什么事,是不是要跟踪啊?”“干吗问我的工资呀?”“这人真没教养,老爱打听别人的隐私!”留学生在我国学习,老师也喜欢用关心孩子的语气同他们交谈:“这几天情绪不好,是不是想家了?”“你头疼,看过医生了吗?”“学习越是紧张,就越要注意锻炼身体啊!”这些话,中国学生听了心里热呼呼的。可是欧美学生听了却立即产生抵触情绪:“怎么,我又不是小孩,难道我不知道该怎么生活吗!”

12.3.7 邀请时的禁忌

在北京的一位美国朋友对他的中方同事说:“李先生,今晚我想请您吃晚饭,您想吃烤鸭还是涮羊肉?”李先生听了挺高兴,但又不好意思说他爱吃烤鸭,反而说道:“咳,您干吗那么客气呀?大家都挺忙的,还得让您花那么多钱,真不好意思。以后我请您到我家吃饺子去。”美国朋友听厂觉得李先生不愿意接受邀请,于是作罢,专等着上李先生家吃饺子。而李先生呢,因为有约在身,错过了家里的晚餐,等着同美国朋友上全聚德吃烤鸭,等来等去不见人影,有点莫明其妙:这“山姆大叔”真有点不像话,怎么说好请我吃饭,说完不见下文了,还不是拿我开心吗?

按照中国人的行为习俗,接受邀请总要客气一番,或者先表示谢绝,看看对方是否真心实意。像李先生那样的客气是有涵养的表现,而美国朋友却误以为对方不愿意接受邀请。同样,中国人邀请别人时,也要一再坚持,以示真心。随口发出的邀请往往是一种客套,李先生邀请那位美国朋友吃饺子,实际上也是一种客套。由于双方不了解彼此习俗上的这种差异,结果都误解了对方。

12.3.8 体态语的禁忌

几年前,美国前总统布什对澳大利亚进行了堪称圆满的国事访问。可是,就在他走上舷梯,转身向友好的澳大利亚人告别时,他竖起了大拇指。这一手势对北美人来说是友好的赞誉表示,可是,澳大利亚人却视之为猥亵。由于文化的不同,这件事在澳大利亚沸沸扬扬了好几年。布什总统的手势语失礼,影响了他在澳大利亚的形象。以上例子说明,体态语言礼仪也忽视不得。

对公关人员来讲,体态语言运用必须遵守一定原则,也就是符合一定的礼仪规范。挑眉毛。在汤加国,双方交谈时此体语表示同意双方的谈论或对某种请示表示默许;而在秘鲁市场上表示“请您付款”;在美国则是男人见了漂亮女子时的反应。眨眼睛。在意大利,熟人谈话时眨一只眼,表示对对方幽默的谈话的赞同;在科摩罗群岛的牧人中连续眨眼三次表示同意;而在澳大利亚,即使是友好地向妇女眨眼,也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扒眼皮。在意大利、西班牙,谈话中用左手食指放在下眼皮上往下一扒表示提醒别人警惕或表示自己警惕;拉丁美洲则把这个动作看成殷勤和客气的表示;澳大利亚人却把这个动作当成蔑视他。揪耳朵。在印度表示忏悔或真诚,在巴西却表示对某个物品的极度喜爱。敲鼻子。在英国表示有秘密,而意大利把这个动作当成提醒别人注意。用手指绕鼻子划圈。在美国表示某件事或某个人很好,哥伦比亚做此手势却表示某个人为同性恋者。手指放在喉咙上。俄罗斯人的意思是“吃得太饱了”,而日本人的意思却是“斩首”、“被炒鱿鱼了”。手指贴在嘴上。俄罗斯人告诫你“别讲话”,而危地马拉的印第安人却鼓励你“继续讲”。敲额头。如果你在荷兰,人们认为你有头脑时会敲额头。若是你在德国仍这么认为就错了,因为这说明你思想或行动不 正常。在拉丁美洲,你被认为不正常时,通常是拉丁美洲人用不握紧的拳头放在下巴下面。点头。点头在很多国家被认为是“同意”的表示,而在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却要反过来,表示“不同意”。大拇指和食指捏成一个圆圈。在巴西这样做被认为粗俗下流的动作,在日本却表示“钱”;在法国却是“一钱不值”或“零”;在美国这样做再伸出其余三个手指表示“OK”,即赞扬和允诺;在希腊和俄罗斯又被认为不礼貌。伸出食指和中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使用了这个手势,从此,这种“V”字形表示胜利的手势便在欧洲迅速流行起来。但做此手势时一定要注意手心向外,否则就是让人走开,英国人则认为是伤风败俗。胳膊伸屈。把胳膊伸屈在拉丁美洲国家和荷兰表示“有人偷东西”或把什么东西“拿走了”,秘鲁人表示“请付钱”。双手交叉胸前。荷兰人表示得意和骄傲,而斐济人却表示蔑视某人。

使用体态语言时,如果涉及到不同的民族、国家,一定要入乡随俗,了解清楚各种体态语言的含义,否则就会给开展工作造成很大障碍。中东人不用左手把东西递给别人。泰国人、马来族人认为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头部被人触摸是一种极大的侮辱。在使用筷子进食的东方国家,不可用同一双筷子轮流夹拨食物,更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饭中。印度尼西亚人忌夜间出门吹口哨,认为这样会把幽灵招引来。

12.3.9 民间禁忌

民间禁忌是民间长期积累、流传下来的,属于民间文化范畴,内容成分非常复杂。有的是迷信的,也有含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还有是约定俗成的处世道德和经验的,这些禁忌有民族和地域的差异。语言禁忌。出于礼教、吉凶、功利、荣辱、保密等的考虑,当某种事物需禁忌时,就从语言上不提及,而用手指、目视、摇头、摆手表示,或用某种委婉的或某种别的语言代之。

1.称谓语的禁忌。我国汉族、藏族、布依族、哈萨克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都有“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的尊祖敬宗的习惯,对祖先和长辈的名字都不能直呼名讳。对同辈人,一般称为兄、弟、姐、妹、先生、女士、同志、师傅等等。必须问到对方名字时则说“请问贵姓”。有些民族或地区的夫妻仍称“掌柜的”、“当家的”、“屋里的”、“做饭的”,或按其子女的名字称为“某某的爹”、“某某的娘”,避免直称姓名。外人称呼他们,则称“某某的男人”、“某某的女人”,也是避免直称姓名。另外,给孩子起名字时,不能与祖先、长辈的名字同字同意。

2.凶祸语的禁忌。民间有“说凶即凶,说祸即祸”的畏惧心理,因而禁忌提及凶祸一类的字眼,以免因此而招致凶祸的真正来临。“死”是人们最恐惧、最忌讳的字眼,千方百计的避免它。比如用崩、薨、卒、不族、逝世、过世、升天、老了、走了、牺牲、捐躯、光荣代替它。广州一带,还故意用“激生我”代替“气死我”,用“笑生我”代表“笑死我”,甚至对与“死”同音、谐音的“史”、“四”都忌讳。此外,也避讳拿生死的问题开玩笑。以免弄假成真。与凶祸直接或间接有关的词语,也在禁忌之列,比如乘船的人,忌讳说“沉”、“停”、“破”、“漏”、“住”、“翻”。平时人们忌说“眉毛倒了”(音同“倒霉”),称“伞”为“遮”、“竖笠”避免与“散”同音,称“苦瓜”为“凉瓜”避免苦难之“苦”字。广州一带,因为言的“空”与“凶”同音,还故意把“空屋招租”改为“吉屋反租”,这一切都是为了求吉避凶。有些数字在民间也有吉凶的区别。比如办喜事忌单喜双,凶事忌双喜单。各地在种种场合下的单数、双数的忌讳又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一般认为“三、六、九”是吉祥数字的象征,也有以“三”数为凶的。

3.破财语的禁忌。民间很重视财运,因为财运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故而旧时人们见面打招呼,爱拱手说:“恭喜发财”,而忌讳说破财的话。尤其是过年过节,更要小心说话,以防犯忌。广东一带,忌讳与“输”、“干”等字谐音的字,所以叫木鱼书为“月光赢”;叫“丝瓜”为“胜瓜”;叫“猪肚”为“猪润”、“猪湿”因忌讳“舌”的“折”谐音,称猪舌为“猪利”或“猪招财”。江浙一带,逢年过节要书写“招财进宝”字样贴在门上以求吉利。但又因“财”字的“贝”字旁与“背”谐音,唯恐因此“背运”,所以就把“财”的偏旁“贝”字有意写成“见”字,以图“见财”之意。人们还常用“猪”、“狗”、“牛”、“驴”、“兔”等畜类来骂人,取“人同畜牲”之意。故平时便是忌讳在人前说这些动物,尤其不能同人相提并论,否则会伤害别人,引起斗殴。有生理缺陷的人,也认为嘲笑他的缺陷是一种亵渎行为,故而不宜当着秃头说“秃”,当着跛脚的人说“瘸”等。

此外,一些行业也忌讳解犯其行业的词语。比如和尚忌说“秃驴”,戏班、女巫忌人们直接提及“五大仙”(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而用其他称呼代替,尊为仙师,如直称其名,则是对行业的背叛,会受到天神的惩罚。

总之,民间语言禁忌很多,总的说来反映了人们试图避免某些不吉利的事情发生的心理,反映了人们趋吉避凶、趋善避恶等 种种愿望。细分析起来,不少是有一定积极追求和生活哲理的,但有的也有迷信、唯心的消极成分。若从交际的角度说,我们则应尽量了解和尊重这些民间语言禁忌,尽量不去解犯它,尤其是同一些老人和到一些民族地区时更要注意,而且应把它们上升到礼节和风俗的高度来加以重视。

12.3.10 民俗禁忌

民间的风俗习惯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其间的一些禁忌反映了礼法习惯的规约,或者道德风尚的规范,客观上是群体的干预,主观上是自我的修养。因此不管自觉与否,人们在交往中实际上都遵守着许许多多的习俗禁忌。

1.恶行禁忌。民间的所谓坏人坏事,一般都有其风俗、文化、伦理等较为恒定的标准,比如****、偷盗、欺骗、赌博、酗酒、吸毒、斗殴、凌弱、妒忌、不孝、贪婪等都是人所恨、所忌的。古时候有三风十愆的忌行。现代民间则奉行好人不入三场,即“赌场、酒场、杀人场”的信条。为忌不良行为,人们还相信和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些禁忌归根结底是要求人们为人处世要抑恶扬善、从善弃恶,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社交道德。

2.嫌行禁忌。中国民间有许多为人处世的信息,是用以约束人的行为的。如:“男女授受不亲”、“男女有别”、“小姨勿上姐夫门”、“寡妇门前是非多”等,都是用以约束人们在男女交往方面的行为,以免遭人嫌疑,担心有不正当的性行为发生。又如:“贫不串亲,富不串邻”,“贫串亲,易遭白眼;富串邻,易诬犯奸”;“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小子不舀麻糖篮,闺女不看瓜菜园”等,都是用以约束人们在财物交往方面的行为,以免遭人猜疑自己行为动机不纯的。另外,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凡事不愿走极端,故而又有“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和为贵”等信条来约束人们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行为。

3.交友禁忌。中国古代有“孟母择邻三迁”的故事,民间一直都特别在意与人交往的选择。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下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一定要跟好人来往,不与坏人来往。民间的“宁跟红脸的人打一架,不跟黄脸人说句话”等,反映着民间愿交好友,忌结恶人的良好愿望。

4.待客禁忌。除了有特别的禁忌,在特殊情况下忌讳有客来访外,中国民间在平时正常情况下都是非常好客的。俗话说:“有理不打上门的客。”如果待客不周,就会被认为是主人的耻辱。一些山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尤其重视这一点。比如哈萨克族有“如果在太阳下山时放走了客人,就是跳到水里也洗不清这个耻辱”的谚语;佤族忌让过路的陌生人外宿,一定要请进家来住;禁忌待客无酒,有“无酒不成礼,说话不算数”的说法;土家族待客要用油茶并打上三或四个荷包蛋。此外,民间还有“尊客之前不叱狗”,“当众不放响屁”、“客前勿动刀剪”等禁忌规约,都是恐对客人不敬而引起不吉的。

5.礼节禁忌。民间有许多礼节是一种约定俗成,供人们交往时使用。比如说宴客的座次,就是一种礼节。由于民族、时代、地域的不同,座次的尊卑也有不同。但是一般来说都是以南向为尊,其余的宾主则又是依顺序交替坐于左右上下的。宴客时一般忌子女上桌共餐,尤其是晚辈女性。待客的菜忌单数,喜用双数。又如到朋友家做客,一般习惯于午前专程拜访,若在午后日夕之前则显得不够敬重,是谓“残步”。一些少数民族,如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畜牧区民间往来多骑马,忌骑马至人家门口,因为只有报丧或不吉祥消息时才这样。一般应是慢步绕到毡房后面下马,再步行至门前,若有寨门,忌骑马入寨。进人人家房屋时,忌不通报而长驱直人。俗话说:“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无人之门。”客到主家,忌东张西望、乱翻乱找,“客不观仓,客不观灶”即是。有些民族、地区还忌讳人们当面夸奖他们的孩子,当面数他们的牛羊数或夸他们的财产,认为这会招致不祥。不论什么民族,礼尚往来都是一般的礼节,有“有来无往非礼也”之说,所以民间都是有来有往。但由于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不同,礼物常常有一定象征意义,所以赠物时也有一些禁忌习俗存在。比如佤族日常生活中忌以辣椒、鸡蛋为馈赠品,因为旧时佤族部落间交战常以送给对方辣椒表示宣战,复仇则送给对方鸡蛋。又如台湾民间忌送毛巾,因为俗话说:“送巾,断根”,丧家常于丧事办完后送毛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来往。因此,平时忌送手巾,以免想起不吉的事。此外,送扇、送伞、送剪刀、送棕子等,都是类似的禁忌,都因其会引起不吉的联想而禁作馈赠品。因而在送礼时,适当考虑礼物的象征意义,取有一定吉祥色彩的东西作礼物,一般是比较好的。

6.受惠禁忌。民间忌贪利。一般来说,如果没有什么交情,或者没有什么瓜葛,民间一般忌讳无故受惠。因为“吃人口短,拿人手短”,将来自己还是要吃亏的,故又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说。为避免自己受惠而使人受损和欠人家的人情,民间有许多俗约:“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夏不借扇,冬不借火”;甚至是亲兄弟,也要分清财产,“亲兄弟,账莫混”;办红白喜事后,来帮忙的人要给封包,借用的东西归还时要“加封”等,都是一种偿还人情债,让人免遭不祥的方式。这些禁忌如不注意,则容易引起邻里不和,亲友反目。

7.冲犯禁忌。民间有些禁忌是源于冲犯观念,如俗称怀孕为“有喜”,因忌“喜冲喜”,孕妇禁忌接触嫁娶方面的事,不能参加和观看婚礼。“喜冲喜”忌讳还包括两个同时办喜事的互不能参加;孕妇和孕妇不能同睡一张床;孕妇不能进产妇的家,如果误进了,就应采取赔罪和补救的措施。“凶冲喜”也是不好的,故民间也禁忌孕妇接触丧葬方面的各种事。还有孕妇一般也禁忌参加祭祀,据说孕妇靠近神龛,会污染神地,冒犯神祗。以此类推,祭祖宗、入寺庙等都是不宜的。更有甚者,农村里办一些重要的事,如打井、上梁、建灶等,都忌孕妇参加和观看。据说,孕妇看打井,不是不出水,就是出苦水;灶有灶神,梁有梁神,被孕妇冲犯了,都是不肯善罢甘休的。巫事,更是孕妇禁忌接触的。婴儿养护也有许多冲犯禁忌。如民间的一般庙会、打醮、道场、佛事、祭祀、朝拜等,禁忌让小孩参加,以免“犯冲”。民间许多到寺庙求过子的人家,真的生了孩子后,要到寺庙中去还愿,原则恼怒了“送子观音”,会把婴儿再“收回去”的。有些地方习惯在产妇门前挂蒸笼底、挂红布等,其意也就是告诫人们屋内有产妇、婴儿,外人不要随便进入,以免有“冲犯”之事发生。

民间习俗禁忌,是长期形成的,其间不少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和积极追求的。如对不良行为的禁忌,可作为一种道德舆论来趋善抑恶;忌孕妇参加祭事、婚嫁事等,也可起到让孕妇休息好的作用等等。当然也有一些纯属迷信,但作为一种民众心理的反映,总的来说,还是有一定存在的道理的。掌握和尊重这些习俗禁忌,是很有用处和必要的。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不论是谁,如果你能正确地认识交往的重要性,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不犯禁忌,你就会受到社会普遍的喜欢和爱戴,不管你是与朋友保持和谐的关系,还是与新朋友建立关系,大家都期望同你接近、交往。你与许多人保持亲密的人际关系。因此,你的交往范围比别人广,交往对象比别人多,出席公开社交场合机会也比别人多。你不愁交不到朋友,更没有孤独的苦恼,你的朋友遍天下。相反你就受到社会普遍的冷落、嫌弃。大家都迥避同你接触、交往。你与许多人的关系处于陌生、疏远状态。因此,你的交往范围窄,交往对象少,在公开社交场合抛头露面的机会更少。你经常感到不被承认、不被理解和孤独的苦恼。在屡次遭到他人拒绝之后,你不得不自动退出“社会”;一个人静静地呆坐在孤独的幽谷中忍受着孤独的煎熬和痛苦。

同类推荐
  • 戴高乐

    戴高乐

    本书为“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之一。丛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通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 3分钟励志小丛书:口才

    3分钟励志小丛书:口才

    出众的口才,是现代高素质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在职场竞争、社会交往和家庭生活中,口才的重要性正日益突出。要想拥有超级口才,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训练,除此之外没有捷径。《3分钟励志小丛书·口才:超级口才是练出来的》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口才训练中的一些基本技巧,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引导读者提高表达水平,练就超级口才,让你能在任何场合说服任何人。
  • 人生即是修行:智者的糊涂处世哲学

    人生即是修行:智者的糊涂处世哲学

    世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聪明,岂不知自以为聪明者却未尝不会犯糊涂;世人都不希望自己犯糊涂,岂不知有时犯糊涂者未必不是聪明人。很多人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所推崇的“装糊涂”,其实质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说也不过是为了藉此避免犯糊涂。 概而言之,糊涂有装糊涂和犯糊涂之分。心里明白而表面糊涂则是装糊涂,表面明白而心里糊涂则是犯糊涂。装糊涂是“明知故犯”,是韬光养晦的智慧体现;而犯糊涂是“事后方知”,是悔之无及的愚蠢表现。自古而今,真正的智者其实大都是以装糊涂的办法而尽力避免做出犯糊涂的事情。
  • 成为主角

    成为主角

    陈岚,作家,编剧,电视评论员。儿童救助机构“小希望之家”创始人。已出版《我们为什么被霸凌》《背后》《不纠结情路》《小艾向前冲》,以及纪实文学《小希望》等作品。她还是《大声说》、《东方直播室》、《深度观察》、《中国面孔》等多档电视节目的特约评论员。1.成为主角,每个独立女性的必修课,为现代女性全方位揭露成长路上的“陷阱”,只有拥有打破困境的勇气与能力,才能掌控人生,获得幸福人生。2.内容涉及女性自我保护、婚姻家庭、情感话题、心灵成长等多个话题。全部基于真实案例,每一篇都是触动心灵的震撼与感动。女性要“养育”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成为人生的主角。作者陈岚以多年的文字与人生经验,设身处地从女性角度出发,把影响女性命运的根源和模式一一道来,并给予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5种美德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5种美德

    本书总结了为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所推崇的十五种职场美德,分别是:忠诚、敬业、诚信、感恩、勤奋、责任、节俭、激情、坚韧、团队、执行、专注、自制、认真、谦虚。它们是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秘诀,也是所有想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崇高美德。
热门推荐
  • 天才娇妻以后请多指教

    天才娇妻以后请多指教

    苏沐笙是Z国芸宁市的京城四少之首,表面上看起来是没有用的纨绔子弟,背地里却是芸宁市公安局的心理专家,工作十分的危险。明明是个男的,偏偏喜欢骚包的红色。衣柜里面的衣服基本上清一色都是红色的,除了要去做心理分析穿的工作服是黑色的以外,基本上没有一件外套是黑的。郁洵安是国际公认的音乐小天才,22岁的时候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从科蒂亚音乐学院毕业。回国之后更加是娱乐圈的第一把交椅。明明是个娇滴滴的女孩子,偏偏喜欢清冷的蓝色。每一次的日程表都要做成蓝色的,浅蓝、深蓝、湖水蓝、青蓝,各种各样的蓝都有。自古红蓝出cp,我们的男女主又怎么能不在一起呢?喜欢你的第327天,以后请多指教——郁洵安因为有了你,我会让自己平平安安——苏沐笙
  • 朝暮不欺

    朝暮不欺

    陈时一辈子都没有对鹿晚说一句我爱你,哪怕鹿晚歇斯底里的求他,他也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在纸上写下爱她。后来,二十九岁的陈时一个人在多伦多的雪夜里自杀,鹿晚才知道,他不是不爱她,只是说不了话。既然这样,那换她来说好了。重活一世的鹿晚想。(男主真哑巴,但伪装超好,上一世女主一直被蒙在鼓里。主打小甜文,作者喜欢这类救赎文,书荒就自己来了。)
  • 一夜奈良

    一夜奈良

    18岁,奈良的错误邂逅,她一夜承欢换来他一张天价支票。21岁,电梯间的意外重逢,她一朝失足换来他一纸卖身契约。她说:“纪总裁,办公室作案有难度,实施操作需谨慎。”他说:“杜老师,潜规则技术我在行,业界良心有保障。”当她捧着热腾的爱心便当苦等他两小时,换来的却是他拂过袖口的褶皱,任妖冶女子挽着,冷得透彻心扉。当他拿出鲜红的国家认证静候她大半夜,看到的却是她牵着可爱的稚子,在帅气男子怀中,笑得花枝乱颤。傲娇女老师PK腹黑大总裁,薄荷迷情,一见侵心。
  • 快穿之公主殿下的偏执狂

    快穿之公主殿下的偏执狂

    白若溪就爱男主毛茸茸的头。“溪溪,不要离开我哦!”鲤鱼弟弟的忠告。“溪溪,你又去哪里了?”失明皇子拿着小刀问。…………一次次的相遇是缘,是彼此的救赎,也是两人的悸袢。
  • 掌控天之罚

    掌控天之罚

    "我终于是剑祸了。”宇文凌双手差要哈哈大笑道。破山进地元,地元破天元。以道入合心!修仙炼其魂!一分为二魂。入其地劫,后进天罚。最终羽化而登仙!
  • 受尽折磨还是爱你

    受尽折磨还是爱你

    林冉,你的命是我的,我让你死你才能死。顾北辰,您就放过我吧,我认罪,我放了火,杀了人,我该死。
  • 无限次元之星空灵夜

    无限次元之星空灵夜

    在一片黑暗之中,一位少女温柔的抚摸着一位躺在冰棺中少年的脸,之后推向一处漩涡之中。在无数的纪元后,哪位少年却踏上次元中无尽旅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以你为名的光芒三年之约

    以你为名的光芒三年之约

    三年前,他们是恩爱的情侣,三年后,俩人身边却有了别人……
  • 浦之上:一个王朝的碎片

    浦之上:一个王朝的碎片

    有时候忍不住问自已:历史究竞有什么用?人生背负的东西已经如此之多,为什么还要把那些破砖烂瓦强行留在身边?有说服力的答案一直没有出现,可是那些古人,宋朝的人,他们已经不可遏止地呐喊挣扎着向笔端跑来了:三百多年的王朝历史有些庞杂,千头万绪的陈年旧事有些凌乱,在最初的彷徨之后,一条叙述的路出现了:小小的林浦村是个支点,通过它.再将目光往宋朝深处望去。小说?散文?口述实录?新闻纪实?文体的界限此时真的无关紧要,且让它们都交汇在一起,历史给我制造的琐碎而复杂的感慨与多种文体的交汇竟是这般畅快地不谋而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