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19800000029

第29章 社会认知

一、社会认知的概述

对社会工作者而言,在工作场景中需有意识地迅速了解对方,以确定如何进行服务或如何使对方配合服务,这是对人了解的过程,也就是社会认知的过程。

(一)什么是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不同于对无生命的物、对一般动植物以及对事的认知,而是对人的认知。第四章已述,社会认知是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心理活动。社会认知中包括社会知觉和社会推理的过程。社会知觉是一般知觉中对人知觉的部分,是指个体在与人交往时,知觉他人外在特征的过程,是人脑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他人外在信息的过程。对人的认知并不到此为止,而是对社会知觉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推测判断,以确定其内在属性,这个过程则为社会推理过程。所以,社会推理是在社会知觉基础上,通过思维过程,以认知他人的观点、思想、情绪、动机、品质等内在属性。

对人的了解是从社会知觉开始的,全面、精细、敏捷、抓住要点的知觉,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他人有效的信息,成为社会推理的基础。推理的逻辑合理性、准确性、完整性、简约性制约着社会认知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智力的总体水平影响社会认知。但是,人的智力组成存在差异,依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1983)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见第三章),认为人有多种智能,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成分可归纳为两大类:即学院智能与社会智能。因此具有总体智力水平相当的人,社会智能高低制约社会认知质量。

(二)社会认知的过程

1.搜集、选择信息

搜集信息是社会知觉过程的任务,一般来说信息搜集越多越好,但是信息量的多寡与信息价值并不一定成正比,因此应注意搜集有意义的信息,彼此关联的信息。这就要在搜集信息过程中加以选择。对信息选择的过程可以在意识状态中进行,即提示自己要注意观察的内容;也可能由于先前的经验导致自己并未意识到的选择。这种并未意识到的选择就是信息收集者头脑中已存在经验(图式、认知结构)的作用,这将在后面作专题讨论。不论有意识或没有意识,信息的选择直接影响信息的整合与判断质量。

2.整合信息,形成判断

整合信息是指将已选择的信息加以组织,形成对人的整体印象。这种印象可能具有直觉性,其质量决定于所获得信息的价值和筛选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理智的分析、推理,作出判断。理智的分析推理可能矫正直觉性印象的偏差。当然,信息的有效性以及社会工作者本人的社会推理水平制约判断的准确性。

二、社会认知的内容

(一)对他人外在特征的认知

社会知觉从他人的衣着、外貌、表情、动作、姿态、语调开始。以对方衣冠楚楚或衣衫褴褛来判断对方的经济水平、社会地位、职业,是“以貌取人”的社会知觉。

与此同时,人的情绪、情感会通过表情动作流露,成为社会知觉的内容。

表情动作主要有面部、身段和言语三种类别。不同民族在多数情况下,由类似的面部表情表达类似的情绪状态。如“眉开眼笑”表达喜悦、幸福的情感体验;“竖眉瞪眼”表达愤怒、仇恨的情感体验;“愁眉苦脸”表达悲哀、伤心的情感体验等。身体姿态传递着人们最真实的情绪情感。人们可以在语言或面部表情方面故意掩饰自己的情感,却可能在姿态举止方面泄露真情。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凡人皆无法隐讳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却会‘多嘴多舌’”。托尔斯泰则比喻道:“动作———是人的心理的钥匙。”这都说明他人的动作,尤其是无意识动作能传递对方丰富的信息。如观察正在谈话的两人,在椅子上深坐或浅坐,身子后仰或前倾,跷腿或双脚并拢,大致可以辨别他们的地位、态度与关系。言语更能表现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因为言语传递着更为丰富的信息。但是在听对方说话时,不仅要听他说什么,更要听他怎么说。从人们说话的声音的高低、强弱、起伏、节奏、音域、转折、速度、腔调和口误中领会其“言外之意”。这就是“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听出语言内容之外的意思。

要正确认识人的表情动作在社会知觉中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因素:

①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不能在静态的情况下加以观察,没有激发情绪的情境,情绪不能表现,他人也就不能观察。

②在现实生活交往过程中,对人的表情动作的推测和判断受到观察者与情绪表现者两方面的影响。观察者对表情动作的理解水平受其认知能力与经验制约。幼儿还没有形成准确判断的能力,他们难以区别恐惧和惊奇,厌恶、愠怒和受窘的不同表情。研究者发现,有经验的观察者能发现假笑者的面部表情不对称性,真正的吃惊脸上表情只持续1/24秒,而假吃惊面部表情时间持续较长。对真假表情的识别显然与人的经验有关。复杂的情绪外部表情常常由于模糊不清而容易混淆。所以,表情动作可以作为知觉情绪情感状态的线索,但不能作为惟一的依据。

(二)对他人个性的认知

对他人个性的认知是对对方有意义的特征进行整合和概括后形成的一个总体看法。人的个性有多方面的特征。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形成对一个人看法的过程中,个性的多方面的因素,如对人、对己或对工作劳动的态度,情感和意志特征或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能力等,并不具有同等重要的分量和同样的作用。有些特征起着中心特征作用,有些特征起着边缘特征的作用。其重要性程度可能受到认知者自身价值观的影响。所以,同一个人的同一种特征,如情绪表达方式,有时被视作中心特征,有时则被视作边缘特征。这说明在对人的个性的认知中认知者有很大的主观性。

尽管根据一个人的表情、动作、姿态、语言在短时间内对人的个性可以有所了解,但性格作为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不是一时一事的表现,只有在长期的相处中,通过对其生活背景,包括逆境中或顺境中的表现,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和了解,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正是说明对他人个性的正确认知,是长期的共同生活的结果。

(三)对他人社会角色的认知

社会角色是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的行为模式。这一定义表明社会角色有两个主要条件:一是社会地位,二是行为模式。社会地位指人际关系中的位置,如领导或被领导,教师或学生,父亲或儿子等。这种位置赋予个体一定的权利与义务,由此,人们对处于某种社会地位的个人具有某种特有的行为模式的期待;处于某种社会地位的人也会依据所赋予的权利与义务形成一套符合人们期待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是习惯了的一系列行为,而不是单独的某个行为,其中也包括了习惯了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方式。例如,爸爸认为自己教训儿子是天经地义的;学生习惯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求助者则常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乞求或期望及时、有效地获得帮助。据此,人们主要通过对对方的行为模式的察觉,获得对方社会角色的认知。

(四)对他人需求与行为动机的分析

对行为原因的认知,指对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也叫归因。通过归因能进一步了解别人的举止言行背后隐含着的思想意图和行为的原因。对行为动机的分析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并预料他人的行为,便于在必要时加以控制。

如何进行归因,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他人行为动机的归因;一是对行为成败的归因。这里主要分析前者。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der,1944,1958)认为人的行为受两种因素影响。个人因素(能力和动机)和环境因素(任务难易和运气)。琼斯和戴维斯(E。F。Jones,K。E。Davis,1965)提出在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中,应考虑三个因素:社会赞许性、非共同性效应和选择自由性。社会一般人所希望、期待、接受的行为具有社会赞许性;一个人出现了一般人没有的行为则是非共同性效应;而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境中出现的行为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与态度。凯利(H。H。Kelley,1967)提出人们在归因过程中涉及三个因素即一个人是否对同类的其他事物作出相同反应的区别性;一个人是否在不同时候对同一事物作出同样反应的一贯性以及一个人是否对一个事物作出与他人相同反应方式的一致性。

上述研究说明分析他人的行为动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分析对方个人的内在品质,又要考虑引起行为的事物特性,还要顾及所处的社会情境、他人态度。由此可见,正确的归因,有赖于对一个人的长期、全面观察。

面对初次接触的求助者行为动机分析,需依赖社会工作者的两方面能力,一是社会认知能力,一是头脑中的积极的社会图式。社会图式是对社会现象的经验积累,反映我们头脑中对同类问题分析、解释与解决过程的一套程序。

弄清求助者的动机后,应分析形成动机的需要,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方面可以运用第三章提到的有关需要理论。

例如,一位老妇求助,诉说儿女不管她。在倾听之后,弄清她希望社会工作者帮助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她诉说后觉得好受一些,没有要求帮助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她的需要实际是与人交往与被理解。社会工作者只需创造一种气氛,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创设条件让她充分诉说,并不时表现理解、同情就可以收到帮助的效果。

她如果希望社会工作者帮助调解一下,解决具体问题,使儿女不要不管她。社会工作者则要进一步弄清她要解决的是经济问题、日常生活问题、或者是情感交流问题,还要弄清她希望用什么方式解决。如果需解决的是经济与日常生活问题,反映了她主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是情感交流问题,说明她的交往、尊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选择问题解决方式也能反映她的需要层次。如果她一再说明,问题的解决不要惊动左邻右舍,不要惊动自己的原单位,这表明她具有相当高的自尊需要,希望“家丑”不要“外扬”。

三、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由于社会认知过程的复杂性,研究者发现存在一些经常出现的现象,对社会认知产生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先入为主”。这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并据此对对方下判断,形成最初的印象,而对后来的信息相对不重视。正如威廉·李卜克内西描述第一次见到马克思“那个头上披着乌黑狮鬃的人的逼视”形象,使他终生难忘。

第一印象并非都是正确的,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真实和完整面貌,如“真人不露相”。但由于它的鲜明而牢固,影响到长期的印象,决定着个人的认识和态度倾向使之在人们心理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如第一次和班主任见面,第一次与领导谈话,彼此都会留下深刻印象。

对人印象的形成也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近因效应是指交往双方得到的最后的信息。一个平时表现抠门的人,最近在捐献活动中出手大方,可能使人改变对其抠门的看法。如果说首因效应是与陌生人交往时作用较大,那么,近因效应在和熟人交往时,作用更明显。

(二)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也称光环作用,是指根据对某人已有的好坏评价去判断推论他的其他品质。如一个人被认为是好的,他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把其他好的品质也赋予他。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是不好的,那么他就被消极的光环所笼罩,认为他其他的品质也不好。晕轮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强有力地影响着人们对他人的知觉。“以偏概全”、“以点概面”、“一俊遮百丑”、“以貌取人”“情人眼中出西施”都是晕轮效应的表现。晕轮效应的极端化就是“爱屋及乌”。如喜欢一个人某一特征,推及到喜欢他的整个人,甚至喜欢他喜欢的东西。

晕轮效应是社会认知中的一种偏见。它在社会知觉中产生有害的影响,因为它会因个别特征而忽略对人和事物全面本质的认识,造成逻辑上的错误。青少年中的追星族,常因崇拜其一点而模仿其一切行为。

(三)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是指在认知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这种心理准备状态是由于先前经验的影响,它在社会认知中,使已有的印象对进一步的认知产生作用。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在社会知觉中心理定势的作用。让两组大学生看同一个人的照片。出示照片之前,对第一组大学生说,这个照片上的人是个无恶不作的罪犯。对第二组大学生说他是个大科学家。然后让两组学生用语言描述照片上人的相貌。第一组描述说,深陷的双眼证明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沿着犯罪的道路走到底的决心。第二组则描写为深陷的双眼表明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在认识的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可见定势在对人知觉中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四)社会刻板印象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群产生的一种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看法,因此,也称类化原则,或图式效应。这是人们根据有限的信息,得出属于某个群体成员的一般结论。例如,以年龄、性别、国籍、职业、文化和宗教背景等因素去判断人的特征,男性好斗,女性温顺;老年人稳重而保守,青年人敢于创新而冒进;知识分子文质彬彬,农民勤劳朴实;胖人是乐天派,瘦人为抑郁者;美国人开放,中国人沉稳等等。

刻板印象在认知具体个人时由于有一定认识上的依据,使人们加快对周围人的认知过程,减轻认知负担。但由于过度类化,忽视同一群体中人们之间的个体差异,会使人在知觉他人过程中形成偏见,甚至产生错误。

总之,在社会知觉的过程中,形成偏见多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或认识上的主观片面性所致。要克服偏见就应该尽可能取得全面的带有本质特征的信息,克服主观片面性。这样才能对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产生和确立对这个人的正确态度。

同类推荐
  • 语文新课标必读-论语选注

    语文新课标必读-论语选注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到了五世祖木金父的时候,为了避难逃到鲁国,就在鲁国陬邑定居。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武士,因为勇武在诸侯中闻名。
  • 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上)

    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上)

    素质教育主要着眼干广大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是以注重培养广大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 中外思想家的青少年时代

    中外思想家的青少年时代

    本书精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圣贤名师,讲述他们在思想领域的成才故事,总结和提炼他们成才的启示与“秘诀”。引领青少年走近名人,感受名人,通过阅读这些伟大人物的成长、成才故事,感受其精神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塑造青少年自己的健康人格。
  • 教师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教师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在教师专业化运动推动下的教师发展研究,已从教师教育的定位走向对教师学习的关注。教师学习研究是国际教师发展研究重要的新主题。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教师学习研究主要围绕教师学习的“产品”即教师知识和教学策略而展开,或者偏重对教师学习的条件--教师教育或培训项目及其活动方式的描述,对教师学习的特点、过程及其发生机制关注偏少。国内近10年的文献资料也表明我国目前对教师是如何学习的课题缺乏专门的、系统的实证研究。因此,有必要考察教师的学习是怎样发生的,教师学习调节的特征和方式。教师学习访谈研究主要考察教师学习内容、教师学习的影响因素、教师学习行为和教师学习过程的控制调节特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 孤独的小螃蟹

    孤独的小螃蟹

    《孤独的小螃蟹》是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的推荐书目,本书中收录了当代儿童文学名家冰波先生的多篇广为人知的童话作品:《孤独的小螃蟹》《蛤蟆的明信片》《桃树下的小白兔》《秋千,秋千》等。冰波的童话故事,有时会带上丝丝的伤感,但在结尾却都有着一个温情暖心的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实现良好的性格养成方面会有很好的效果。
热门推荐
  • 雷火闪耀明末时

    雷火闪耀明末时

    这是崇祯年间的故事。那是历史长河中的激流险滩。天下大变,引无数英雄豪杰各显身手。豪杰此时而起,英雄在此沉寂。他们心怀大志,想要扭转天地。他们忠诚刚烈,想要建功立业。在混沌迷惘中,一个后世的小商人,悄悄到来。只因他有一些不一样的本领,这个世界悄悄改变了。
  • 全职小散人

    全职小散人

    这个荣耀火爆的世界,除了叶秋,还有人在崛起!
  • 粉红色的季节

    粉红色的季节

    一个知名总裁,竟然喜欢粉色,喜欢粉色就算了,还穿女装,,,,粉系总裁碰上穿越王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狼性仙侣

    重生之狼性仙侣

    ?“你想干什么!夜峰!”乐遥慌乱惊恐地看着夜峰,顾不得身上的伤,嘴角的鲜血还在不住的流下,他再不似从前,再不是了!“干什么?你知道这是哪吗?”夜峰恶狠狠地把乐遥摔在床上,心里的怒气难平,虽然看着她受伤有些心痛,可是仇恨早已压住了一切“这是……哪里?”“太虚幻境”“太虚幻境?你……你带我来这里干什么!”夜峰看了看乐遥,转过身去,心中一抹不忍闪过,很快就没有了“你说呢?这里没有时间……没有日夜,我带你来,自然是要……好好折磨你!”“我……我知道你恨我……你要杀要剐……都随你!”乐遥说罢,忽然嘴里喷出鲜血,她欠他的……怕是永远无法偿还了!夜峰冷笑着,单膝跪在床边,抓起乐遥的衣领,一把扔掉她的钗环乐遥努力抬起头,眼泪不觉落下,滴在夜峰的手中,仿佛一切恍如隔世……“夜峰……对不起……你杀了我吧!”夜峰眉头皱起,心中的恨与爱交错,竟还是下不了手!他把乐遥扶起,用法力给她镇痛,缓解伤势……“不要救我了!我不想……不想再欠你了!”“别说了!待你伤好了……再一并还我!”
  • 森林里的夕阳

    森林里的夕阳

    我是缺氧的人而你恰好是一片森林我是昏暗的丛林而你恰好是夕阳
  • 诸天荡魔志

    诸天荡魔志

    有一方世界,有那白骨成精,画皮作祟;也有那狐仙、蛇怪、猫妖为祸。此方世界名为:华胥界,相传上古时期为人道乐土,常有仙圣显化,教化万民,甚至还有异域大能造访求仙问道。直到某一日,天崩地裂,仙佛同坠,妖魔肆虐。从此之后,人无宁日,天地翻覆……数千年后,有一少年,欲仗剑而行,誓要荡尽诸天妖魔,还这人道世界一个朗朗乾坤!
  • 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读了5年医科大学本科和三年硕士的柳敏,近期有两个梦想,一是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二是成为像爸爸妈妈那样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中的佼佼者,医学专家.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柳敏眨眼在家里又待业一年,已经29岁了,这一年,柳敏陷入惶惶不可终日之中,每天,都去找工作,几乎每天都去相亲.她想起情窦初开时,自己对爱情的想象,对爱人的想象,那爱情是浪漫的,爱人则是帅气的白马王子―――这一切,都难以寻觅.她失望至极.找工作,比找对象还难.全市的所有医院都说人满为患,连博士都不能进医院了,何况一个硕士生?但是,她,还在为自己的梦想执著地奋斗着。
  • 中华水神

    中华水神

    一次机缘巧合周小宝竟然成了五行星水族在地球的继承人,而金、木、水、火、土五族后人身上都有一个不可见人的缺陷,唯一能挽救她们幸福的却就是周小宝。周小宝挎着爷爷传下的‘宝刀’,雄纠纠气昂昂向帝国主义反动派宣战!为利益、为领土、为女人、为尊严!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剑指天山西,马踏黑海北,旌旗指处望尘逃遁,敢犯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故事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