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05700000006

第6章 党和国家领导人论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内容提要

一、关于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在自身基础上进行的自觉调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了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陈云)根据社会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革。(江泽民)

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自觉性。社会主义制度是在自身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制度,只有在坚持自身改革的进程中,才能逐步走向健全、走向完善、走向成熟。只有通过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如果不进行这样的改革,就会窒息社会主义内在的生机和活力。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投身改革的伟大事业。在社会主

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更好地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江泽民)

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我们过去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后,没有及时提出改革,多年来没有制定出为发展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进行改革。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如果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

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邓小平)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不失时机地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正确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关键也在于深化改革。(江泽民)我国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胡锦涛)

二、关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改革决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会葬送党和人民奋斗的全部成果;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没有党的坚强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如果因为党也会犯错误就要求削弱甚至取消党的领导,那只能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瓦解和覆灭

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邓小平)我们国家现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任何一个共产党员,每时每刻都必须牢记,我们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陈云)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邓小平)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江泽民)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

路。这样,关系就大了。(邓小平)要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的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化的“改革开放”的根本界限。(江泽民)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决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既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胡锦涛)

在改革中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会葬送党和人民奋斗的全部成果。现在,我们有些干部埋头于事务,很少考虑政治方向、政治立场问题,头脑里缺乏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江泽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让步。这个斗争将贯穿在实现四化的整个过程中,既是斗争的过程,也是说服教育的过程,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邓小平)

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一旦中国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目的和最大的优越性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邓小平)

我们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两点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邓小平)中国要发展,中华民族要振兴,中国人民要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就不能倒。(江泽民)

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强的政治保障。党的领导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江泽民)党的领导是个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现在经济发展这么快,没有四个坚持,究竟会是个什么局面?四个坚持集中表现在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什么事情也

搞不好,会出问题。出问题就不是小问题。(邓小平)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胡锦涛)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而党如何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的和有效的领导,也还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是我们每一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要求削弱甚至取消党的领导,事实上只能导致无政府主义,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瓦解和覆灭。(邓小平)

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这一条任何时候都是绝对不能忽视、不能放松的,否则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江泽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关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胡锦涛)

三、关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各级干部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才能防止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才能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发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也才能更好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中,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样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李先念)

我们党所以坚强有力,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

(江泽民)我们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要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邓小平)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上、工作上才能真正提高。(陈云)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

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江泽民)《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胡锦涛)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建国以后,我们一些工作发生失误,原因是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陈云)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把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把毛泽东思想继续推向前进。如果不是这样,毛泽东思想的生命就会窒息,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失败。(叶剑英)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邓小平)解放思想是为了反对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决不是随心所

欲,盲目蛮干。解放思想,要尊重客观规律,研究客观规律,照客观规律办事。(叶剑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把过去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方针政策,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则的教条式的理解和认识,坚决纠正过来,使我们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真正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江泽民)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江泽民)

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既没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发挥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胡锦涛)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基本规律。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就是按规律办事,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胡锦涛)

四、关于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伟大意义: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实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之路就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一九七八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邓小平)虽然在前进中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但我们都顺利地解决了,不仅没有引起大的社会震动,而且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保持了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江泽民)从那时以来,中国共

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胡锦涛)

三十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也为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胡锦涛)

改革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就是摆脱了许多思想上和体制上的禁锢,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江泽民)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它的意义不下于解放初期的私营工商业改造,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作用,大大调动了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进行四化建设的积极性,使我国的生产力获得一次新的大解放。(陈云)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变革创新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和创造性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创造,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面貌,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实践,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就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只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就会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会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江泽民)

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的试验,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它是成功的、正确的。完全可以这样说,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江泽民)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胡锦涛)

正 文

一、关于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现在,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这并不是哪一些同志的责任,责任在于我们过去没有及时

提出改革。但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下同),第150页

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985年3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3页

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

——邓小平《抓住时机,推进改革》(1985年7月1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1页

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过去我们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国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又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那是一个伟大的革命。那个革命搞了三十几年。但是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后,多年来没有制定出为发展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进行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进行改革,就是要选择好的政策。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

以叫革命性的变革。

——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1985年8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4~135页

我们的开放政策肯定要继续下去,现在是开放得不够。我们的开放、改革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胆子要大,要坚决。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但在具体事情上要小心,要及时总结经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总结经验,哪些事进度要快一点,哪些要慢一点,哪些还要收一收,没有这条是不行的,不能蛮干。

——邓小平《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1987年4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9页

经过十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是正确的。我们现在不是要收,而是要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开放。思想要更加解放一些,改革开放的步伐要走得更快一些。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也不是二十年,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邓小平《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1988年5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5页

不要怕冒一点风险。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为什么这次治理通货膨胀能够见效这么快,而且市场没有受多大影响,货币也没有受多大影响?原因就是有这十一二年改革开放的基础。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我们处理问题,要完全没有风险不可能,冒点风险不怕。

——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页

我们是共产党,共产党是搞社会主义的。

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为了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

——陈云《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9月23日),《陈云文选》第3卷,第350页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而且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下同),第501页

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选集》,第540页

我们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弊病很多,非逐步改革不可。比如,在国家同企业的关系上,统得太多,管得太死,企业在计划、生产、物资、劳动、财务等方面权力太小,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经营好坏一个样,同职工的物质利益又不结合,使企业容易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性。企业的供产销不协调,生产与需要脱节,不能随着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和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在中央同地方的关系上,有些权力该分散的没有分散,该集中的没有集中,该宽的不宽,该严的不严。中央部门和地方,部门和部门,职责不清,权限不明。行政机构臃肿,层次重叠,办事效率极低。在整个经济的管理体制上,总的看来是集中过多,计划搞得过死,财政上统收统支,物资上统购包销,外贸上统进统出,“吃大锅饭”的思想盛行,不讲经济效果。这些都使得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束缚。这种情况必须坚决加以改变,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之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加快四个现代化的建设速度。

——李先念《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9年4月5日),《李先念文选》,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下同),第371~372页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开放,是把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学到手,并利用一些外资。总之,说到底,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李先念《改革、开放政策符合中国国情》(1987年3~6月),《李先念文选》,第486页

社会主义制度是在自身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立足本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根据社会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革。如果不进行这样的改革,就会窒息社会主义内在的生机和活力,就会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江泽民《新中国四十年历史的基本结论》(1989年9月29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68页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扎根并初步显示出优越性,但由于它是一个新生的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江泽民《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199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152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只有通过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同改革开放分不开的。我们已经确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要求,要深入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使之具体化、制度化,也都需要通过改革来实现。在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的过程中,我们面临大量新问题,都需要用改革的精神来解决。

——江泽民《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199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162页

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在坚持这种自身改革的进程中,才能逐步走向健全、走向完

善、走向成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投身改革的伟大事业,通过改革更好地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和保证。

——江泽民《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199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163页

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扬优势、革除弊端、大胆创新的过程。我们的开放,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优秀文化成果,引进外资,以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自力更生能力和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不进行改革,就不可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继续保持蓬勃生机。

——江泽民《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199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163页

我们要不失时机地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正确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关键也在于深化改革。因为这些矛盾和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新的经济体制尚未确立,各种经济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我们不能沿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那套老办法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那是解决不了也解决不好的,必须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寻求新的办法来解决。这才是根本出路。

——江泽民《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1993年7月5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307~308页

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1998年12月18日),《江泽民

文选》第2卷,第254页

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1998年1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59页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自觉性。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4页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经过二十五年来的实践,我们大家对这一点都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没有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就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深化改革、靠体制创新,以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来赢得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胡锦涛《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2004年5月5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66页

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天发展的大好局面。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既是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生产力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迫切需要。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攻坚、锐意进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力度,着重推进体制创新,争取在一些关键领域和

重要环节上取得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

——胡锦涛《努力实现“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2005年10月11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096页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5~6页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8页

改革创新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过去三十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必须一以贯之,改革创新也必须一以贯之。实现科学发展,必然要求我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体制上都来一个深刻转变,特别是要努力转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确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

——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

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8年9月19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577页

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三十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8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812页

二、关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的领导

事实上,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谁来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谁来组织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在今天的中国,决不应该离开党的领导而歌颂群众的自发性。党的领导当然不会没有错误,而党如何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实施正确的和有效的领导,也还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要求削弱和取消党的领导的理由。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是我们每一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今天的党中央坚持发扬党的民主和人民民主,并且坚决纠正过去所犯的错误。在这样的情况下,竟然要求削弱甚至取消党的领导,更是广大群众所不能容许的。这事实上只能导致无政府主义,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瓦解和覆灭。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0~171页

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党的领导,艰苦创业的精神就提倡不起来;没有党的领导,真正又红又专、特别是有专

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队伍也建立不起来。这样,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祖国的统一、反霸权主义的斗争,也就没有一个力量能够领导进行。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6页

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7~268页

我们要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四个现代化,理所当然的,我们的干部队伍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有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要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纪律。。。今天重申这一点,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决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的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最近有一位华裔学者说,希望中国无论如何不要走台湾的道路,不要像台湾那样搞现代化,那里的经济实际上是美国控制的经济。我们选拔干部,必须要注意了解他是不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符合这个条件的干部,要加强教育,必要时要调动。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1~262页

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发展,还允许中外合资经营和外资独营的企

业发展,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1985年3月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111页

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开展的。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139页

对于中国现在干的究竟是什么事情,有些人还没有搞清楚。我们干四个现代化,人们都说好,但有些人脑子里的四化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不同。我们脑子里的四化是社会主义的四化。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这样,关系就大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让步。这个斗争将贯穿在实现四化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本世纪内要进行,下个世纪还要继续进行。正因为斗争是长期的,所以我们不搞运动,主要是进行教育。既是斗争的过程,也是说服教育的过程,但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现在看,实现我们确定的宏伟目标有希望。

——邓小平《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1987年2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4~205页

一旦中国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中国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十亿人的发展问题。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说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邓小平《吸取历史经验,防止错误倾向》(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9页

我们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两点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问题。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道路。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大民主”不能再搞了,那实际上是无政府主义。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2~243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没有四个现代化,中国在世界上就没有应有的地位。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振兴中华民族》(1990年4月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7页

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

——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

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四个坚持”。没有这“四个坚持”,特别是党的领导,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会出问题。出问题就不是小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四个坚持集中表现在党的领导。这个问题可以敞开来说,我那个讲话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当时我讲的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讲人民民主专政,比较容易为人所接受。现在经济发展这么快,没有四个坚持,究竟会是个什么局面?提出四个坚持,以后怎么做,还有文章,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还有没有理清楚的东西。党的领导是个优越性。没有人民民主专政,党的领导怎么实现啊?四个坚持是“成套设备”。在改革开放的同时,搞好四个坚持,我是打下个基础,这个话不是空的。

——邓小平1993年9月16日同弟弟邓垦的谈话,《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3~1364页

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靠我们党的领导。有人说我们现在的干部大多是“万金油”,我看,搞四化建设没有这些“万金油”干部是不行的。不要小看了这些“万金油”干部的作用。

——陈云《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1980年12月16日),《陈云文选》第3卷,第281页

要使全党同志明白,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国家现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任何一个共产党员,每时每刻都必须牢记,我们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进行的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

——陈云《两个文明要一起抓》(1985年6月29日),《陈云文选》第3卷,第347页

我们要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要有好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中央要有好的领导班子。。。一定要充分重视选好领导班子,决不能掉以轻心。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有自知之明,而且要有知人之明,真正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贤。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知人之明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经过实践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得来的。任何个人要完全做到有知人之明,完全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个人都有他的局限性,这只有依靠党、依靠党和国家的健全的民主集中制才有可能。不然,我们的革命为什么需要党,需要依靠阶级和人民,需要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呢?所以领导班子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不能离开我们整个党的建设的原则来解决。

——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选集》,第494~495页

四项基本原则中,最根本的是两条: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要领导人民扎扎实实地建设社会主义,除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外,也包括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李先念《改革、开放政策符合中国国情》(1987年3~6月),《李先念文选》,第484页

一个十亿多人口的国家,必须靠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方向,并动员全国人民的力量,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奋斗,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应该不断改善,更加适应新的形势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但又决不能抛弃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如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等。当然,四项基本原则的任何一条都是不能违

背的。

——李先念《改革、开放政策符合中国国情》(1987年3~6月),《李先念文选》,第490页

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不会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如果没有党的领导,我们国家就必然由于种种内外原因而四分五裂,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就会被断送。党的工作中也难免会发生错误,但我们党有力量自己纠正错误。我们党历史上几次大的错误都是我们党自己纠正的。“文化大革命”这么严重的错误,也是我们党自己纠正的。任何人都不能用党的某些失误作为削弱、摆脱甚至破坏党的领导的理由。只要我们认真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

——江泽民《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分析形势》(1989年3月20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6~47页

那些顽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所主张的,却是以实现西方资本主义为目的,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取消共产党的领导,背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改革开放”。他们的“改革开放”,中心就是资本主义化。这当然是党和人民绝对不能允许的。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1989年6月24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60页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天,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都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

——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1990年5月3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122页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江泽民《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199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157页

在改革中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会葬送党和人民七十年奋斗的全部成果。要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的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化的“改革开放”的根本界限。

——江泽民《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199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163页

在中国,要团结凝聚十一亿多人民,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要深化改革,成功地创建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党;要坚持“两手抓”,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关键在党;要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关键也在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这一条任何时候都是绝对不能忽视、不能放松的,否则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二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93年6月25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7页

我们搞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些根本问题上,中央历来是十分明确的。现在,我们有些干部埋头于事务,很少考虑政治方向、政治立场问题,缺乏应有的政治辨别力、政治敏锐性。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不讲政治,头脑里缺乏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

——江泽民《宣传思想战线的主要任务》(1996年1月24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499~500页

坚持党的领导,是一项基本政治原则,也是我们搞好各项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越是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越是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越是要加强党的领导。

——江泽民《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1999年8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387页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十二亿多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这个核心力量,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否则,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不仅建设搞不起来,而且必然陷入混乱的深渊。

这个认识,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得出的结论,也是总结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

中国要发展,中华民族要振兴,中国人民要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就不能倒。

——江泽民《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001年4月2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23~224页

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强的政治保障。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四项基本原则就是管我们建设和发展的政治方向、政治保障的,因此我们说它是立国之本。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或者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得不好,那就会在政治方向、政治保障上出问题,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就不能成功。

——江泽民《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001年4月2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15页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也就没有中国的前途和希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通过改革不断加以完善,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实现。

——胡锦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1999年5月4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37页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关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3年7月28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03页

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决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既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胡锦涛《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2007年12月17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01页

我们党带领人民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又必须积极探索能够极大解放和发

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全社会发展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8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研究室2009年版,第800页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8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807页

三、关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1页

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

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年9月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

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

思主义理论本身。俄国的十月革命和我们中国的革命,不就是这样成功的吗?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因此,我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达到我们的最后目的,实现共产主义。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6~147页

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结束过去,开辟未来》(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1~292页

工作要做好,一定要实事求是。建国以后,我们一些工作发生失误,原因还是离开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

义。现在我们的干部中很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上、工作上才能真正提高。

——陈云《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几点意见》(1981年3月),《陈云文选》第3卷,第285页

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陈云《身负重任和学习哲学》(1987年7月17日),《陈云文选》第3卷,第360页

我们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做到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才能把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同现代化建设和国内外斗争的实践结合起来,把毛泽东思想继续推向前进。这才是真正地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把毛泽东思想变成脱离客观实际的教条,它的生命就会窒息,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失败,那还谈得上什么高举呢!

——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选集》,第544页

解放思想,归根到底,目的是为了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脚踏实地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四个现代化。解放思想是为了反对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决不是随心所欲,盲目蛮干。决不要浮夸,决不要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解放思想,要尊重客观规律,研究客观规律,照客观规律办事。不但要研究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普遍规律,还要研究各个方面建设工作的特殊规律;不但要研究我们自己的经验,还要有分析地研究外国的有关经验。要深入研究前进中遇到的新问题,努力探索最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有利于提高人民劳动积极性和生活水平的措施,调整和改革我们的经济结构、管理体制和方法。

——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选集》,第545页

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中,仍然必须遵循毛泽东同志总结的一条根本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换句话说,要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样才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党对工作的指导是否正确,只有靠实践来检验。实践不但检验真理,还促进真理的发展。

——李先念《改革、开放政策符合中国国情》(1987年3~6月),《李先念文选》,第483页

我们党所以坚强有力,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行动指南。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拒绝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就没有资格存身于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行列。我们要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国际国内的形势和矛盾斗争,有的放矢地选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我们不仅要掌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要对新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研究和概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在当前十分重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党才能在理论上更加成熟,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江泽民《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1989年12月29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95~96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12页

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贯穿于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

——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1998年1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50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把过去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方针政策,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则的教条式的理解和认识,坚决纠正过来,并从这些不正确的政策和思想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使我们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真正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1998年1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51页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

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大家必须牢牢记取。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82~283页

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要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成功经验,这是很基本的一条。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继续前进,不断有新的作为,仍然要坚持这一条。

——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2001年8月3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36页

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基本规律。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就是按规律办事,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

——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2001年8月3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39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

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8~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9~10页

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既没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坚持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发挥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胡锦涛《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2007年12月17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02页

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8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796~797页

《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8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811页

四、关于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伟大意义

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2页

中国真正活跃起来,真正集中力量做人民所希望做的事情,还是在一九七八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那时到现在的八年多时间,我们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走了第一步。我们确定一心一意搞建设是正确的。为了搞建设,需要实行两个开放,一个是对内开放,一个是对外开放,这也是正确的。

——邓小平《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1987年5月1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2页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六·四”这个关我们闯不过,闯不过就乱,乱就打内战,“文化大革命”就是内战。为什么“六·四”以后我们的国家能够很稳定?就是因为我们搞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所以,军队、国家政权,都要维护这条道路、这个制度、这些政策。

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世界瞩目,这就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谁想变也变不了。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1页

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作用,大大有利于经济形势的改善。

农村人民生活改善了,市场搞活了,这是二十多年来少有的好现象。

——陈云《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1980年12月16日),《陈云文选》第3卷,第278页

现在搞的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它的意义不下于私营工商业改造。我看了一个材料,说有的企业可以开除一两个人,不再吃“大锅饭”,完全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是一件大事。如果这样搞,它的作用,它的意义,不下于解放初期的私营工商业改造,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些企业,个别工人调皮捣蛋,就停止他的工作,我看这样会有好处。这种做法,是我们开国以来历史上没有过的。企业不能开除人,这套东西是从苏联来的。

——陈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不下于私营工商业改造》(1981年9月2日),《陈云文集》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88页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方面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工商业及财政、计划等方面的改革,也经过了几年的酝酿、试点和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效和经验。一九八一年我曾说过,这个改革的意义,不下于五十年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对工商业的改造是要消灭剥削,正在进行的体制改革则是要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大锅饭”实质上也是不干活的人占有干活的人的劳动成果,打破这个“大锅饭”,将会大大调动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进行四化建设的积极性,使我国的生产力获得一次新的大解放。

——陈云《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的书面发言》(1984年10月20日),《陈云文选》第3卷,第336~337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工作重点转移以后,我们就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提出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改革从农村开始,放开了农民的手脚,加上提高农副产品价格等措施,农业生产发展很快,粮食从三亿吨左右提高到四亿吨左右,其他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也大幅度上升。广大农民生活改善,欢天喜地。但也还有比较穷的地方。温饱还没有完全解决的,主要是边远山区,或工作做得不好的地方。农村改革如何深化和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方式如何适应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保证农业生产持续增长,还得探索和研究。

现在城市企业的改革,以及计划、财政、金融、工资、物价等方面的改革,都

在继续逐步深入。政治体制改革也已跨出步子,小平同志再三讲要抓紧抓好。所有这些方面,我们确实进行了有历史意义的大胆探索,并取得了不少好经验。

国外一些人士总问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会不会变。凡是人民拥护的东西,不会变,也变不了。这就是我们的答复。这几年我们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生产发展快,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人民是拥护的。

——李先念《改革、开放政策符合中国国情》(1987年3~6月),《李先念文选》,第484~485页

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面貌,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1989年6月24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59~60页

十四年改革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就是摆脱了许多思想上和体制上的禁锢,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拥有十一亿人口的中国正在创造着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212页

改革作为中国的又一次革命,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正确途径,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创造。有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实践,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就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改革开放,是他创造性地发展毛泽东思想、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最突出贡献。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发展命运的大政策,是一个伟大的试验,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它是成功的、正确的。只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

革开放,就会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会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

——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93年12月26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352~353页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变革创新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和创造性发展。我们把改革开放叫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因为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近二十年的实践已充分证明,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的方向是正确的,信念是坚定的,步骤是稳妥的,方式是渐进的,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虽然在前进中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但我们都顺利地解决了,不仅没有引起大的社会震动,而且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保持了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

——江泽民《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62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完全可以这样说,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1998年12月18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54页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一个十二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也为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胡锦涛《以扎实的工作迎接十六大召开》(2002年9月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539页

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5页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8页

三十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一位跃至世界第四位,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2008年5月8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394页

同类推荐
  • 正说历代君臣治世之略

    正说历代君臣治世之略

    所谓治世,就是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它以用人灵活、成事为本,以谋事到位、高效为准。的确,从许多成功的案例中,都可以看到这两方面的惊人智慧。其实,古代那些君臣相处、君臣相谋、君臣相助的种种关系就是最好的参照坐标。天下事,总有万端,所以治为第一,包括治已、治人,治败、治险,治大、治小与治退、治危等等,可以概括为治世。治是一种智慧,一种战术,绝非小打小闹,更非小儿科之类的游戏。古代君臣——尤其是那些融诸多治术于一身者,更是尤如兵家之于战场,总能运筹出超乎寻常的种种智慧。
  • 麦克唐纳社会主义新评

    麦克唐纳社会主义新评

    麦克唐纳社会主义新评为作者刘书林的一部论文专著。麦克唐纳社会主义新评,刘书林著,
  • 使命

    使命

    本书是专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著作。作者运用历史与辩证唯物主义,从广阔时空和深远历史中引申出“先进性”的概念及评价体系。进而以历史发展为脉络,论证了先进性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五千年不间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根本表征,是中国共产党90载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的历史依据与本质属性,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确认与保持这一主题;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三个三十年”三个阶段光辉历程和时代特征,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革命的合理性和执政的合法性,做出了符合历史真实的有力注解;论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史,就是一部强烈忧患意识支配下不断自觉自省、严格自律自新的历史,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实践给予人们的七点启示;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连贯性、继承性、发展性,提出了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先进性特征的真知实见;论证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实践面临的变化与挑战,提出了切合当前中国实际、很有理论和现实针对性的必须着重解决好的七个重大课题;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跨入一个新阶段即第四个三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文化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新时期,提出了中华民族将在这一阶段实现伟大复兴的预想。本书以史贯通,表现出评点历史、进言当今、预想未来的热忱与责任。全书资料丰富,结构严谨,详略有致,很有说服力而不失情趣。
  •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本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共同成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导论、商品和价值、货币和货币流通量、资本及其价值增值、资本主义积累、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资本主义的分配等。
  • 新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证

    新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证

    本书以实证调查资料和统计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国家普查资料,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以理论分析为基础,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为重点的方法,对我国农村公共财政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创新选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本书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公共财政理论的认识,而且在实践上有助于正确指导我国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同时对完善和提升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热门推荐
  • 极客先生攻略

    极客先生攻略

    能靠脸偏要靠才华的极客总裁VS职业技能满点的品宣女神,科技圈新贵CEO『邂逅』万能御姐CMO,职场并肩打怪,情场狂秀恩爱!都市言情作者拂衣『行业三部曲』1.0——人工智能×市场运营×情感励志,梦想终将绽放炽烈花火,而你在我心中。
  • 问答式早教百科

    问答式早教百科

    早教如今已成为0~3岁宝宝父母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越来越多爸爸妈妈开始对宝宝实施早教的当下,早教尤其需要科学地引导。这本书以问答形式,让专家告诉爸爸妈妈如何进行早教更科学、更有效,帮助爸爸妈妈培养聪明宝宝。
  • 重锁金丝笼

    重锁金丝笼

    人情是一道锁,人心是一道锁,规则是一道锁,欲望、野心和权利是另一道锁。你脱出了什么?你落入了什么?金丝散发着盈盈的暖光,被它捆住的人,未必不喜欢。
  • 世不违

    世不违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活着便是最重要的事!但……愚昧的人啊拿着流言蜚语的刀刃将不被世俗认可的英雄逼入了烈火。
  • 异变之活下去

    异变之活下去

    (无男主)版本一:本来是平淡生活,却遭遇异变危机,各类怪物轮番登场,人类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活下去。女主前期是普通人(伪),在末世有异能就是强者,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活下去,无法战斗就当后备力量(扮猪吃虎),努力不拖后腿默默奉献纯属炮灰,当她发现闺蜜是女主,美女们喊着重生要逆袭抢男主时,而她被称为了最强大反派时,被冠以之名大魔王的宋以蓝默默陷入了沉思……她还什么都没有做呢!版本二:女主前期无私奉献小天使(伪),后期只想活下去大魔王绝望中寻求希望,恐怖中寻找温情,没有大风大浪只有小人物变大魔王的成长史(纯属虚构,女主非圣母,她只是一个可怜人,寻找那一点属于她自己的小温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时光的手

    时光的手

    周晓薇这辈子也没想到会再见到刘蕴清,更没想到是在盛世集团的大厦里。他身旁身后跟了十几号人,从门口缓缓走过来,旁边的人拿着文件好像在跟他讲着什么,他侧耳听着,大厅玻璃的光从他的耳后和发梢间穿来,那个侧脸晓薇以为自己忘了,可是看见的时候,才想起来原来关于他,她什么都没有忘记。
  • 逍遥小村长

    逍遥小村长

    传奇军医柳飞退伍后回到老家,先是“被结婚”,后是“被村长”,百无聊赖地过上了种种地、斗斗恶霸土豪、应付应付各路美女的悠闲生活。当他站在世界之巅的时候,他才猛然发现自己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史上最牛村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梦想启程:男神靠边站

    梦想启程:男神靠边站

    她从小的意愿就是成为明星,于是她努力努力再努力,终于她红了,但是人红是非多,公司让她与当今暴红男神炒绯闻,炒着炒着。。。“什么!他喜欢我?”谁知一个不小炒了过劲,男神竟付出真心,我该真麽办!只见他让她存在于他与墙之间“再不同意,我就要亲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