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33500000021

第21章 红了长江水(大屠杀第一天)(5)

清晨,步兵第30联队的将校侦察队[日军以将校(少尉以上)为领队,并带上必要的士卒以侦察敌情和地形等的部队]进入中山门,没有发现敌军的踪影,得知至此南京已全部被占领。

……

二十一、 基本上不实行俘虏政策,决定采取全部彻底消灭的方针。

但由于是以1 000人、5 000人、10 000计的群体,连武装都不能及时解除。不过他们已完全丧失了斗志,只是一群群地走来,他们现在对我军是安全的。虽然安全,但一旦发生骚乱,将难以处理。为此,增派部队乘坐卡车负责监视和引导。

13日傍晚,需要大批出动卡车,但由于战斗刚刚结束,计划很难迅速执行。因为当初从未设想过将采取这一措施,参谋部忙得不可开交。

二十二、 事后得知,仅佐佐木部队就处理掉约15000人;守备太平门的一名中队长处理了约1300人。在仙鹤门附近集结的约有七八千人。此外,还有人不断地前来投降。

二十三、 处理上述七八千人,需要有一个大壕,但很难找到。预定将其分成一两百人的小队,领到适当的地方加以处理。

二十四、 这些败兵的处理,大多由第16师团负责,因此,师团无暇顾及入城或宿营等,只是一味地东奔西走。

二十五、 在扫荡敌残兵的同时,还要寻找和处理危险的地雷,还必须收集被丢弃的武器弹药,其数量似乎也相当大。

处理上述问题,今后可能还需要数天时间。

看一看日军中岛今朝吾中将的这份“阵中日记”,里面所述的关于“处理”(枪杀)我中国守城俘虏的事实再清楚不过了。这是无法抹去的历史,当时的情景也只有这些当事人最最清楚。中岛提到的负责“处理”中国俘虏的佐佐木部队,其实就是大刽子手、日第16师团第30旅团旅团长佐佐木到一少将,此人也是南京大屠杀的主犯之一。

说来有些让中国人不敢相信的是:佐佐木到一与南京大屠杀日军最大罪魁祸首松井石根一样,都是“中国通”,并且都与中国民国革命有着“深厚友谊”及种种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前面说过,松井石根不仅是蒋介石的“恩师”,而且还是孙中山革命主义的积极支持者。

这个佐佐木也是年轻时就对中国革命充满同情与向往的“热血青年”,1911年军校毕业后就踏上了中国大地,后来成了孙中山在广州领导大革命的军事顾问,唯一一位可以在孙中山的大本营里一挥“出入证”随便进出的外国军事专家。也就在给孙中山当军事顾问时,佐佐木认识了当时在参谋处任处长的蒋介石。据佐佐木自己讲,孙中山的“中山装”是他佐佐木应孙中山之邀而在一家日式西服店里特为国民党员们设计的。

松井石根是个很瘦小的干老头——他指挥淞沪战役和进攻南京时已经59岁,所以日本军队里的少壮派们暗地里都称他是“干老头”。别看“干老头”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却还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假秀才,在他侵华的日子里,每每取得一个“决定性”胜利时,都要赋诗作词。比如在进攻南京途中取得太湖一线“胜利”之后,他便作了两首七律诗:

一首叫《湖东战局后》:

枭敌运生日渐穷,旌旗高耀湖东空。休论世俗糊涂策,不拔南京皇道倥。

另一首叫《语拜受即吟》:

湖东战局日渐收,圣虑昭昭人未酬。遥望妖气西又北,何时皇道洽亚洲。

佐佐木虽不像老松井那样瘦巴巴的,而是个看上去满脸横肉、杀气腾腾的标准型军人,可他平时也十分喜欢舞文弄墨,不仅写日记,还同样喜欢赋词吟诗,笔调颇有些细腻之处。可惜现在的日本人对这位进攻南京的“大功臣”有些微言,因为佐佐木当时用了太多细腻的文笔,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记得一清二楚,且格外详尽和“富有感情”。我们来读一读佐佐木记录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第一天的情形与心境:12月13 日:

……

上午8时,近处枪声大作,把我从梦中惊醒。通信员、运输队员和勤务兵都拿着枪噼里啪啦地射击。

“怎么啦?”我奔出屋子问道。

“刚刚才将他们击退。从紫金山上黑压压地下来一大群敌军。”

“是败兵吗?”

“正在搜寻时,突然就从上面攻下来了。一群一群地冲下来,每次都足有五六百人。”

“缴他们的枪了吗?”

“哪有工夫让他们投降啊,全杀了。”

敌军还在不断地从紫金山上向下冲,一群又一群,铺天盖地,满眼是敌军。他们都是驻守在紫金山顶的教导师的士兵。他们试图从我支队的缝隙间杀开一条血路,进行反攻,突围出去。

由于敌军想与其困在屋里无休止地抵抗,不如尽快换上便衣逃走。因此,那些三三两两来投降的敌军都将武器扔进水塘里,或扔进房子里放火烧掉了。他们这点做得很彻底。这支部队是蒋介石最骁勇的嫡系部队,因此,也是顽强战斗到底的最英勇的部队。

……另外,驻守在后方卫生所附近的骑兵团,黑暗中遭到敌军袭击。敌军冲进院内,使他们损失人员二百余名,马六十余匹,他们当时是慌作一团。该骑兵团其后又不断要求重炮增援,根本无暇考虑自己是否有自卫能力。而我们的部队拉开的战线长达数里,还要不断与两侧蜂拥而至的敌军进行激战……

其后接连不断地有俘虏前来投降,其数量高达数千人。情绪亢奋的士兵丝毫不理睬上级军官的劝阻,将俘虏一个个地杀死。回想到许多战友流的血和十天来的艰难困苦,别说士兵了,我自己也想说“全都干掉吧”。

目前,白米早就一粒不剩了。尽管城里能找到,可我军不可能还携带着给俘虏吃的粮食。

我们登上和平门,高呼三声“大元帅万岁”。今天的天气十分晴朗。金陵城墙头到处飘扬着日章旗。看着这一切,禁不住眼角发热。(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这一天佐佐木太激动了,他后来实在兴奋得睡不着,因为南京曾经是他十年前“战斗过”的地方,与孙中山、蒋介石等中国国民党人士“生死朝夕干革命”的往事历历在目,让佐佐木不由得再度拿起笔,写了一首题为《进攻南京之歌》的邪诗:

绵延无尽的护城河啊,

七日十日这些日子,

渡啊,渡啊,不断地渡过护城河。

于心不忍啊,

草丛下铺满尸体,

河水中浸泡着尸体。

悠悠四千年,

千古流淌的长江啊,

江畔是不断行进的马队。

耸立在天边的紫金山啊,

明孝陵就在它脚下,

谁不感慨国家兴亡。夜将过,黎明将至,

旭日沐浴着金陵,

城头高高地飘扬着旭日旗。

那遥远的东方之海,

是旭日升起的地方,

万岁声响彻云霄。

诗写完,佐佐木觉得仍然不解心头的“万千感慨”,便继续写道:

我敢肯定,站在南京城头最有感慨的人,莫过于我了。这不仅仅是因为我曾在这儿长住过两年半,南京是我曾经熟悉的地方。也不是因为八年前我离开时,南京城郭内还有三分之二的农田,并可以猎到山鸡和野兔,而如今已面貌一新,建设成了令人吃惊的、蔚为壮观的现代化城市。实际上,当我还在弱冠之年,即明治四十四年时,就以解决满洲问题为目标,并暗地里一直对国民党产生好感了。但由于他们实行了容共政策,特别是蒋介石的投靠英美政策,令我非常不快。我深深地为皇国的前途感到忧虑而愤然离开了此地。昭和四年之夏的经历,至今还历历在目。

“看如今吧!”

我绝不是泄私愤,背信弃义的人终究要受到上帝的惩罚的……

安息在紫金山中的孙文之灵,一定对蒋介石的鼠目寸光扼腕叹息并哭泣吧。现代化城市一朝便成黄粱梦。战火还在城中熊熊燃烧,浓浓黑烟直冲云霄。

此时此刻,更深刻地感受到“国破山河在”之意。

佐佐木这一天真可谓“心花怒放”又“心潮澎湃”。他感慨万千之后,久久无法入睡,第二天在日记里写道——

现在,我完全掌握着两个联队,对城内外实施扫荡。部队将到处潜伏着的残兵败卒全搜寻出来。但是,他们已将武器全部丢弃或藏匿起来了。500乃至1000人的大批俘虏被接二连三地带来。看上去他们虽不是特别害怕,但个个都已筋疲力尽,也许没有任何吃的东西了。

直到12月11日夜,城外下麒麟村一带还曾有电灯和自来水。据情报称,当天的军事会议结束后,敌守城司令唐生智便渡江逃走,大批文武官员及其家属也大多乘民船逃往下游方向。

关于桥本欣五郎大佐的重炮是否轰击过外国船,是一度争论不休的问题,可能就是满载拥挤不堪的军民溯江而上的英国船(实际上船上到底装着什么,谁也不知道)。

金陵大学收容了上千名年轻妇女,原外交部收容着数百名伤兵,号称受到治外法权庇护而在接受外国医生的治疗。

没有比守将逃走,被抛弃的支那兵更悲惨的人了。他们有无斗志谁都清楚,更确切地说,他们之所以拼命抵抗,是由于没有退路。

虽说是残兵败卒,但仍有人潜伏在村落或山里进行狙击战。因此,对于那些继续顽抗、拒不顺从者,毫不留情地当即杀死。枪声终日不断。

太平门外的大护城河中堆满了死尸。

空荡无人的房屋都被搜刮一空。军装等物品散乱一地。手榴弹和步枪子弹丢得比比皆是。加上要害地点都被埋上地雷,真是危机四伏。

城内大道上为了进行巷战和防空,全部构筑了大型工事。发动机全被毁或被烧的汽车,一排排地被丢弃。其间都是乱七八糟丢弃的被服和器材,遍地狼藉。我方的空袭,将国民政府、军官学校,以及其他军事设施炸得体无完肤。城外机场也是一样。

民房被烧成一片废墟,有的火势至今不减,仍在熊熊燃烧着,看不到一个居民,只有丧家犬盲目地游荡着。

下关原来的闹市已被烧成灰烬,沿江马路上丢弃着数百辆汽车,岸边数百具尸体一个个被水冲入江中。

自从民国十六年(即1927年)二月国民革命军进入南京城已整整十年了。城内人口从当时的30万增加到现在的80万。通过剥削农民成功地建成了一个炫耀自己的现代化城市。然而,如今已成为过眼云烟,任何人目睹首都被破坏的惨状,都会感慨万分的……

一个刽子手,能把由自己亲手指挥的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写得如此“有感情”,真乃罕见!而这,又恰恰完全又彻底地证实了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无可置疑。

还有什么可以置疑的呢?倘若还有置疑,那么请看下面的来自日本国自己人做的“访谈证明”——

8. “热线”里的记忆

用被害方的话来佐证,有人或许会说是不是掺了水分,那么这些日军士兵自己当年实时记下的“日记”难道不是最强有力的事实证明吗?其实,参与这场大屠杀的现场目击者和实施者至少有数万日军,对刀枪尖上的罪孽他们中间有人并不以为然,而有的则终身备感负罪,有的则在离开战场后再不愿在他人面前提及当年的这份罪孽,有人则出于良心上的强烈自责而在日后以“倾诉”的方式坦白了自己的罪孽,于是这些人或多或少地最终获得了内心的某种释放。这些日本老兵后来的行为应当得到尊重,并可以获得中国人民的宽恕。

在此,笔者必须给读者介绍一位名叫松冈环的日本女子的事迹。松冈环出生于战后的1947年,是个日本教师。1987年后,松冈环女士开始研究近代日本侵华史,南京大屠杀事件触动了这位年轻而善良的日本女子的心,后来日右翼代表人物石原慎太郎等一帮政治家不断在日本国内发表言论,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造的”,出于正义的良心,松冈环越来越强烈地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让日本国民了解历史的真相,于是在她的发起下,于1997年10月10日至12日三天里,她同“南京大屠杀60周年全国联络会”的同伴们一起设置了一个面向参加南京战役的原日本士兵的“南京大屠杀信息热线”,令松冈环没有想到的是:“热线”竟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成百上千的当年参加南京战役的老兵纷纷来电,要求“倾诉”他们经历的“那些事”。这让松冈环激动、感动不已,从此她开始了一项长达5年多漫长而艰难的被中国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称之为“勇敢不屈、坚韧不拔的伟大工作”——采访日本老兵。

“老人们都过80岁了,即将迎来人生的终点,如果现在不查明真相,这段历史将被埋入黑暗中,一旦失去调查南京大屠杀高峰期日本兵对中国人民实际做过的无数暴行并取得资料佐证的机会,将不会有第二次。”松冈环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但在日本要做这样一件被右翼分子骂作“卖国行为”的事,谈何容易。“调查虽然开始了,但即使找到了老人们,许多人也是有的不讲南京,有的顽固得连见过尸体都否认,有的说自己的部队什么也没干。除了反复访问,用足劲采访之外,没有别的办法。”松冈环没有放弃,她继续前行,“反复访问期间,触及南京大屠杀核心的证言增加了,协助我们调查的原士兵也出现了,这给了我们勇气。我们认为必须收录更多的证言。”于是又增加了访问原士兵的次数,到日本各地去录访。

5年间,松冈环和同事们访问了200多位老兵,并且一定要访问清楚是不是刺死了不使用武器的中国市民和有无强奸等残暴行为。她常常不得不与那些成心想否认暴行的老兵及其亲属们大吵大闹,直到最后他们“吐出真情”为止。后来,松冈环在采访200多名老兵的基础上,正式整理出了102位老兵的亲口讲述材料,编册成书在日本出版。松冈环视自己的这一工作是“黑暗中将有一道微光照到历史”。

2002年,由松冈环编著的中文版《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侵华日军原士兵102人的证言》,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朱成山给该书作了序。

松冈环之举甚为可贵,朱成山先生出于对这位日本女子的崇高敬意,特意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展墙上开辟专栏,介绍了松冈环的事迹和她的书。

笔者因此也得到了如下的珍贵材料:日军老兵回忆1937年12月13日那一天他们所看到和直接经历的——

古川康三(原日军第16师团步兵第33联队第2机枪中队机枪手):

我们虽不知道地形和详细的地名,但下关这个地方却是去了。我至今还记得下关。为了去那里,我们(边看着地图边确认)经玄武湖畔,由北转到西,进入下关。

紫金山激战中,仅三天就战死了大量的士兵。下了紫金山,联队里有很多同乡和朋友,遇到时就相互说:“啊,还活着。”这成了打招呼的话。

下了紫金山以后中队在南京集中,平静了两三天后,接到了“使役”即收拾中国败兵的任务。我们扛着重机枪去了下关扬子江尽头的货车站。那儿货车排成一大排,里面挤满了中国士兵。打开车门,由于挤得太满,虽然是在极其寒冷的冬天,但他们都热得喘不过气,脱掉衣服光着身子。这(情景我)还记得。我们让衰弱得东倒西歪的光身子士兵下了货车,乘上在扬子江上漂流的筏子,用重机枪向他们射击。

同类推荐
  • 雪原之狼

    雪原之狼

    石砚的散文从不回避呛人的甚至令人窒息的东西,也不回避坚硬得让人头破血流甚至丧命的东西。他不回避这些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更强有力地显示出人固然是生只能带来死,但绝不是可以打败的英雄气概。善于以虚为实,化实为虚,营造“空白”的艺术空间,也是石砚散文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天边的晚霞(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忆旧

    忆旧

    这是一部名人回忆文章的集结。每篇文章均出自名家之手,是对大师与大师之间交往的追忆,真实自然,表现了大师们的真性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往,心向往之。本书的目的在于通过大师们的亲人、朋友的回忆,来近距离地展现大师们的风采和人格魅力,让身处当代的我们更加亲近大师、亲近历史。
  • 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小全集)

    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小全集)

    《人间四月天》收录了林徽因几乎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体裁包括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此外,还精选了她谈建筑的三篇文章。在她的作品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交相辉映,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她的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可以说,她的文字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
  • 人间词话全解

    人间词话全解

    思履编撰的《人间词话全解(精)》分为两部分,上篇是经王国维手定发表于《国粹学报》的《人间词话》64条,下篇是未刊稿及删稿。每条原文后都附有赏析文字,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解释,阐释主要的理论观点并对原文进一步拓展。此外,我们还精选了100多幅精美插图。
热门推荐
  • 天书—

    天书—

    洪荒2756年,神州天灾不休,人间哀鸿遍野,百姓颠沛流离,十室九空,无不绝望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目睹如此惨状,洪荒正道领袖五族神帝蚩心痛不已,遂决定亲自率领金木水火土五族族人一十八位绝顶天才高手,东战沧海,西摄蛮荒,南伏大泽,北震诸夷,务必一举斩杀降伏为祸作乱的上古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战役历时七年,前三战有惊无险,均是一战成功,唯有最后一战降服神兽玄武时,却是天崩地裂异象突生,此战后,五族神帝蚩与五族一十八位绝顶天才高手居然全部下落不明、音信全无,从此人间蒸发······
  • 吸血鬼的王道之路

    吸血鬼的王道之路

    一个现代的吸血鬼华丽丽的穿了!!!!!!她,一头银发,一双血眸几乎以经是她吸血鬼的标志。穿越后成为了一个丢在乱葬岗的弃婴,她靠着前世吸血鬼唯一的后人在吸血鬼系统空间里修练的无心功法努力的迈起摇摇晃晃步伐寻找到了一个看起比较靠谱的直径一米的小山洞走去,赶走了它的原主人后,整理了一下自已那一身被血染红的白色小麻衣,找到了一处比较干净的地方盘腿而坐便入定了,实则灵魂是进入了系统空间之中。相比于外面,空间里应有尽有,不应有也有……
  • 十五系的超脱者

    十五系的超脱者

    修仙界,分为15系,分别是包含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四灾系,飓风,雷电,极寒,熔炎,神系光与暗,破坏与秩序混沌与时间秩序,万物之灵,灵魂系。故事的男主(鹏)原本是超脱者,因意外回到修仙界重新修行,寻找第十五系消失的秘密.......
  • 公主倾权:明王霸宠权妃

    公主倾权:明王霸宠权妃

    欲戴王冠,必承其中,一朝穿越成为元国公主的盛云琦很早便知道这个道理。两国和亲,她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从此,她踏上了一条通往和亲选驸马的不归之路.......坊间传闻,熙和公主,面如夜叉,心如蛇蝎,和亲夏国,消息一出,夏国众人纷纷避之,生怕中选。“启禀公主,明王殿下来应选驸马!”“这辈子要宠我,不许骗我、骂我,要关心我,爱护我,答应的事要做到,终身只有我一人,别人欺负我时要马上出来维护我,可否做到?”“辈子终身我只疼你、宠你、爱护你一个!”
  • 中学生的那些事儿

    中学生的那些事儿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青春,中学时代,是我们最美好的青春记忆。本文以六名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讲述了新时代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看00后中学生如何上演“校园大战”!
  • 虚空神魔

    虚空神魔

    一个神盘,藏着一个空间,空间后还有风景。三年前,他因神盘异变,被叹为殒落的天才。三年后,他神盘再次异变,开始真正的崛起!为了满足修行的需要,他决定从商赚钱,就在这时,收到了师父七年前的礼物!那是一座不是很大的山,山里有座级别不高的星门,星门后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 你在星河依旧

    你在星河依旧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幻想有一天成为了现实儿时莫名的相遇留下了珍贵的信物一场奇妙的旅程收获了刻骨铭心的爱情平行空间本就无法交错若有一天你望向了一双只属于另一个世界的眉眼说明有一个人,穿过星河不惜一切等待你,寻找你
  • 原谅我不懂你的心:学习孝道感悟亲情美文80篇

    原谅我不懂你的心:学习孝道感悟亲情美文80篇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成长的烦恼、父子之间的战争、温暖着365里路、兄弟情深、那些无私的爱、你不明白的爱。
  • 天师孤女撞冰山

    天师孤女撞冰山

    阴女出生,家人被弃,学一身天师本领,切看她如何杀鬼除妖,如何收得冰山之心的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白居易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白居易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