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38700000039

第39章 云端之上

——司马光评樊英应朝廷征召(臣光曰44)

松下问童子。童子说,先生采药去了,就在身后的这座山里面。但山高云深,何处找人去呢?唐人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少小时便知,儿辈们现在也在琅琅上口地读。其境真好,写隐者的餐风饮露,过得随性自在。而古时的隐者,留给世人的也便是这般形象。

隐者或称处士,是中国很奇特的一个现象。从朝廷到一般读书人,都很高看这些蜇居云端之上的人物。朝廷高看,要征召他们出来做官,是表示惜才爱才之意。士人高看,是欣羡他们的德操,有学问,又能自甘清苦。司马光便是众多士人中的一个。《通鉴》卷51写到汉顺帝征招南阳隐者樊英出来做官,司马光籍此写了一篇很长的“臣光曰”。全文约有600多字,系统表达了司马光对隐者的看法,亦可看作是古代士人“隐者观”的代表。

司马光将隐者分为三种:一是深藏不市的隐者。二是洁己安份的隐者。三是沽名钓誉的隐者。

司马光将第一种隐者归入君子类,他们有真学问,真本事,只是鉴于时局,不愿与污泥为伍,所以屈身草莱,也闲云野鹤起来。其实他们心底是很想做事的。对这类隐者,朝廷征诏他们的时候,应当诚心诚意,切不可使用手段来威逼利诱。有骨鲠之介的君子,决不会屈服于淫威。而这样征招来的,必是“贪位畏刑之人”,何足以当宝贝一样看待。司马光这里有批汉顺帝恫吓樊英之意。

第二种隐者是真正的隐者,他们未必没有第一种隐者的本事,只是心若止水,只愿呆在乡间,平安的过活。对这类“清修之吉士”,王者应当好生看待,多拨些钱给他们养老便是,不必强求。以他们的洁己安分,对世风也是一种净化。司马光举了两个例子。汉昭帝时,地方举了五位“行义者”。汉昭帝一一有赏,然后让他们回去,并不敢责以案牍,却是期望“务修孝弟以教乡里”。光武帝征来处士周党,周党不愿做官,刘秀也好生送他回去。司马光很不认可范升的做法。周党见刘秀,只行礼,不跪拜。皇帝没火,博士范升先火了,认为这些个所谓隐而不仕者,不过是浪得虚名之辈,小官不满足,一心钓大官,应以“大不敬罪”论处。刘秀说,做什么,人各有志嘛。

第三种才是最不可容忍的,皆是“南山捷径”者流,有点象现在的“行为艺术家”,屡做些反常的举动,不过是借此来包装自己,好推稍出去,混个官做。他们嘴巴上老讲要归隐要归隐,自喻云中鹤,飞来飞去,却总不离宰相屋檐。司马光说,这些人,不杀他们算是客气了,征来何用。这个观点很惊世,也说明云端之上也真假莫辨。同为“行为艺术”出身的姜子牙先生,一来齐地,就杀了两个据说是很有名气的隐者——隐在东海之上的任矞、华士。周公急电问询。姜太公说,这两个刁民,不服管教,该杀。

司马光在这篇“曰”里没有直接对当事人进行评价,至于樊英在他眼里是属于哪一类人,司马光也没明说。

樊英师学《京氏易》,精通灾异之说,隐居壶山,教了很多学生。《通鉴》里没写到这个,只是说“南阳樊英,少有学行,名著海内,隐于壶山之阳。”樊英隐居其间,奉行“三不主义”:州郡礼请,不应;公卿举荐,不行;汉安帝赐策书征之,不赴。够牛的了。永建二年(127),汉顺帝又请他,樊英推说病得要死了。汉顺帝切责地方官办事不力,才被强扭了进京。又赖在招待所不去见皇帝,强抬着去见,又没有好脸色给皇帝看。

汉顺帝这下脸面挂不住了,当下大怒,骂起来:“你这老头,算什么东西啊,我能让你活也能让你死,能把你举上天,也能把你按入地。”樊英才不吃这一套,当场跟皇帝对骂起来:我的命是上天给的,不得好死也是天意,关你屁事;我啃地瓜喝凉水,我乐意,鸡鸭鱼肉吃多了,还“三高”呢。汉顺帝没办法,只好让人扶他去太医院,免费检查一下身体,好生照看。

二年后的一个黄道吉日,汉顺帝特意为樊英造坛设席,这个礼节是非常隆重的,前面警车开道(令公车令导),后面朝廷尚书亲自引路,汉顺帝赐他几、杖,待以师傅之礼,又拜五官中郎将。但樊英对汉顺帝的多次讨教,均没能说出有什么建树的所以然来。数月后,樊英故伎重演,称又要死了,汉顺帝只好让他致仕,回老家将养去了。

樊英应征的时候,有个叫张楷的人,也与他一起入朝。不久,张楷语带讥讽地对樊英说:“做为读书人,只有二条出路,要么出仕,要么隐居,你既然答应出山了,又去惹毛皇帝;坐享奉禄,却又无益国家,这不是把自己逼得进退两难么。”司马光对张楷的指责大不以为然。由此可证,司马光是将樊英纳入隐士之第二种。汉顺帝强樊英所难,那是顺帝的错。世上还真有这号人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官,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做官。司马光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大隐者,隐于洛阳十五年,才有《通鉴》这部大书的问世。

关于这篇“臣光曰”,后来的研究者还研究出司马光是借机影射。影射谁?王安石。王安石在北宋也是出名的行为艺术家,老有些怪异的举动,比如不洗脸,不换衣服。最著名的一次是,宋英宗和群臣一起钓鱼,他竟然将鱼食全吃了。宋英宗由此不喜欢他,认为在作秀:误食一二粒情有可原,哪能全部吃了还不知道呢?这确实有点象司马光所指的“饰伪以邀誉,钓奇以惊俗。”司马光在熙宁三年(1070)《与介甫第三书》中还说:“当举其大而略其细,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难怪胡三省在《新注资治通鉴序》中说:“樊英名实之说”,是司马光的“忠愤感慨”之言。近人张须也说:“名实之说,则专为荆公发也”(《通鉴学》)。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是不和,但司马光一直对王安石印象很好。他们矛盾的激发点在公元1070年,司马光屡劝他不要那么急于变法,王安石不听。司马光才火了,上书神宗,认为王安石该杀。这也为影射一说提供了口实。其实我认为,司马光既然都喊打喊杀了,也当面对王安石表示了不满,先后写了三封信去劝说,有必要借写《通鉴》来发挥么。凭司马光的为人,我认为不可能。邵雍就曾说:“司马君实,九分真人也”。所以我认为,此篇“臣光曰”,大可不必对号入座。

附:臣光曰44:古之君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隐非君子之所欲也。人莫己知而道不得行,群邪共处而害将及身,故深藏以避之。王者举逸民,扬仄陋,固为其有益于国家,非以徇世俗之耳目也。是故有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被褐怀玉,深藏不市,则王者当尽礼而致之,屈己以访之,克己以从之,然后能利泽施于四表,功烈格于上下。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也。

其或礼备而不至,意勤而不起,则姑内自循省而不敢强致其人,曰:岂吾德之薄而不足慕乎﹖政之乱而不可辅乎﹖群小在朝而不敢进乎﹖诚心不至而忧其之不用乎﹖何贤者之不我从也﹖苟其德已厚矣,政已治矣,群小远矣,诚心至矣,彼将扣阍而自售,又安有勤求而不至者哉。荀子曰:“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木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木,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或者人主耻不能致,乃至诱之以高位,胁之以严刑。使彼诚君子邪,则位非所贪,刑非所畏,终不可得而致也。可致者,皆贪位畏刑之人也,乌足贵哉。

若乃孝弟著于家庭,行谊隆于乡曲,利不苟取,仕不苟进,洁己安分,优游卒岁,虽不足以尊主庇民,是亦清修之吉士也。王者当褒优赡养,俾遂其志。若孝昭之待韩福,光武之遇周党,以励廉耻,美风俗,斯亦可矣。固不当如范升之诋毁,又不可如张楷之责望也。

至于饰伪以邀誉,钓奇以惊俗,不食君禄而争屠沽之利,不受小官而规卿相之位,名与实反,心与迹违,斯乃华士、少正卯之流,其得免于圣之诛幸矣,尚何聘召之有哉。(《通鉴》卷51)

同类推荐
  • 右氏春秋

    右氏春秋

    叹劫运忙忙,笑浮生一似撺梭样。红尘染,天地昂,争名夺利不思量,妄想贪嗔薄幸狂。算仙家亘古兴亡,晨昏暮鼓犹自守炉丹。总不如乘云驾鹤,觅一个逍遥自在方!*******本书讲述一场别样的神魔战国*******
  • 大周天子

    大周天子

    战国末年,七国纷争,大周王朝处于灭亡的边缘,姬杰机缘巧合下穿越到战国末年,成为大周王朝的昭文君,被送至鬼谷求学,或大禹王的认可,集禹王九鼎之功法秘诀,带着一帮小弟纵横华夏大地。神马公主、商业女皇、美女刺客、萝莉侍女……统统一网打尽。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直播之我的大唐不正经

    直播之我的大唐不正经

    李川:“我绝对是有史以来最悲催的穿越者。”系统:“不是哦,穿到大秦的那个,一落地就被抓去修长城了,现在过得乞丐都不如,穿到大明的那个,被净身后进宫当太监了,还有……”李川:“……我谢谢你哦!”
  • 顺逆安危

    顺逆安危

    史记有云: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王俊才:诡将可安天下,亦可夺天下。
  • 秦末霸王

    秦末霸王

    现代人项裕穿回到了秦国统一不久,附身到了项羽的身上还得到了一个系统。且看他如何改写霸王的一生,夺取天下!ps:这是一个平行的世界,与原本历史有点差别。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北宋大地主

    北宋大地主

    穿越到适宜生存的北宋,过悠闲的生活是不错的选择。生活要爱,吟吟诗,作作画,四处游览下;国家要爱,改内政,改军政,斗北辽西夏。要想过得惬意,就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那就让咱成为大宋最富有的地主吧,谁让咱是卖种子的呢?“小娘子,吾有良种无数,汝欲要否?”
  • 北斗有星名天璇

    北斗有星名天璇

    北斗七星应天劫而动,随帝心转世人间,一分为二的天璇星置之死地而后生。看似平静的玉府暗藏危机,突然出现的强者来路不明,凭借一身本领护父亲周全。玉天璇看着某强者,温柔可人,”师父,我修炼天赋不错哎。”“师父,我炼丹天赋也很好噢。”看着皇帝老头,霸气侧漏,“皇帝,我帮你打仗,护我父亲周全。”“若我父亲少了一根头发,我灭你月落皇族。”转眼山林楼阁间,“老师你好笨,煮茶要先烧水。”“哼,冷水煮茶才有味道。”
  • 做人与处世

    做人与处世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 傲妃很毒邪魅尊上别惹我

    傲妃很毒邪魅尊上别惹我

    简介前世,她是国家最出色的一名特工,为了一个人愿望,她冒险来到了黑道首领的身边,潜伏十年只是为了他愿!终于,她帮他实现了愿望,却落得一个下场——死!穿越之后,竟成为了一名鼎鼎大名的废柴,虽有倾城之色,却也遭人唾骂,有爷爷疼,却没有爹娘爱,大伯,堂妹处处置她于死地,更有一渣男未婚夫闹着要解除婚约,咋办呢?哼!姐要让你们看一看什么叫做天才,什么天才未婚夫,姐不稀罕,姐比你更天才,什么美貌堂妹,不好意思,姐让你看看什么叫做真正的天仙之姿,倾城容貌,哈哈!且看现代特工怎样大闹古代,调戏帅哥,乐不思蜀!
  • 起名好难之长夜难明

    起名好难之长夜难明

    时间从不会为谁停留。这天地从不属于任何人,可我们却都属于它。此为挂坑专用号,慎入,慎入。
  • 不二救赎

    不二救赎

    命运在不二峰面前摆出三个摊位:一个上面有各种口味并且吃不完的杯面,另一个那里可以无限跪舔美少女的鞋跟,最后一个就仅仅安装着拯救世界维护宇宙和平破解万古之迷的按钮。不二峰说:嗯,逛逛前面两个好了,至于拯救世界什么的也太扯了,再说了,节目组经费够吗?
  • 醉清欢上卷

    醉清欢上卷

    她是现代,只是睡了一觉,醒来不知为何成了相府的三小姐,只记得做了梦。梦里有一黑影,一直在追问是否认识,还有一支岁寒三友梅花流苏发簪,也问她认不认识。她只想骂脏话了,我去!你一团黑,能认识你就奇了怪了。即来之则安之,宋青柠到要看这是何方神圣把她弄到这地方来!不查出来,誓不罢休。头上束有一支银色墨染梅花发簪,给人的感觉太过张扬,真不怕贼人偷了去。再加上那一双好看的丹凤眼,配上那嘴角上扬的薄唇,真是惊为天人啊!虽说用在一男子身上,不太合适,不过真是养眼得很!宋青柠摸摸荷包,这才发现今日走得急,自己根本就没带银两在身上,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正为难之时,正好望见从楼上。下来一位眼熟的公子,微眯眼才看清上此人,便是那青蓝色长袍男子。青蓝色长袍男子似是,看出了宋青柠的难处,于是对着店家笑道:店家,把他的也一起结到我的账上吧!多谢兄台相助!宋青柠向青蓝色长袍男子作了一揖:请兄台留下您的府邸名,日后也好登门拜谢!宋青柠见状,便不再追问,拿了包裹,再次道谢:多谢公子了。宋青柠不知,就因这样的相遇注定了他们此生的纠缠。
  • 杀人的橘子核(福尔摩斯探案集)

    杀人的橘子核(福尔摩斯探案集)

    本书收录了《杀人的橘子核》《波西米亚丑闻》、《红发会》、《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等12篇知名的福尔摩斯探案故事。书中故事惊险刺激,情节引人入胜。12篇故事各有风格,或神秘诡异,或恐怖蹊跷。在充满异域风情的伦敦,由福尔摩斯带领读者拨开迷雾,直击真相。可以说,这是一本推理小说迷不可不读的佳作。
  • 试婚

    试婚

    莫名被豪门祖母相中,平凡女孩叶以沫为医治母亲的病,带价入豪门,与冷酷总裁秦晗奕进行试婚。哪知新婚夜,他就逼她签下离婚协议书,怀抱情人耀武扬威,将她的尊严狠狠地踩在脚下。离婚不许离家,就连蜜月都是三人行。有名无实的痛苦婚姻中,她只想守住自己的心,尽一个“商品”该尽的义务,他却步步紧逼。后来,她才知,囚了她,不过是为了成全另一个女人的幸福。一年缠绵,她失了心,他的床上却不知换了多少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