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38700000063

第63章 猛兽与群狐

——司马光评刘裕命沈田子戒备王镇恶(臣光曰69)

刘裕得知刘穆之死了,怱忙南归。行前,把关中地区交给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打理,也留下几位能干的将领帮忙。比如王修、王镇恶、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分领要职。这几人在刘裕北伐的过程中,都立下赫赫战功,尤以王镇恶居功最多。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王镇恶攻下长安,刘裕很高兴,对他说:“成吾霸业者卿也”。所以将关中安危也托付给他。

王镇恶是王猛的孙子,前秦灭亡,他与叔父投奔东晋,受到刘裕的赏识。刘裕的评语是:“镇恶王猛孙,所谓将门有将。”王镇恶不负所望,打战从不含糊,而且军纪严明。初入长安的时候,“号令严肃,百姓安堵”。但此人有一个弱点,就是贪,后秦国库的钱他私自搬了不少,连后秦皇帝姚泓的龙椅也搬到自家宅里去。有人告黑状,王镇恶是想把龙椅留着自己用。刘裕派人暗中查访,发现王镇恶正十分敬业地、毫不含糊地从龙椅上一点一滴地剔下真金白银。刘裕这才放心。

但因为王镇恶的功劳,犯红眼病的人着实不少,《通鉴》说,“南人皆忌之”。王镇恶由北而南,比不得土生土长的南人,派别就出来了。这也是划江而治的“遗产”之一。

西晋灭东吴,陆逊的孙子陆机入朝,便被北人看不起。《通鉴》卷八十五载:王彰谏成都王司马颖说,“陆机吴人,殿下用之太过,北土旧将皆疾之”。至南北朝之宋、魏分立,划淮而治,于是南人呼北人为“索虏”,北人呼南人为“岛夷”,始有蔑称。

宋初亦有南北之戒,据邵雍之子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中载:宋太祖赵匡胤以开国功臣皆为“北人”,故刻石禁中,立了家规:“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但到宋真宗时,打破禁令,“始用闽人”。寇准一代名相,以清廉著称,但他眼中也有“南北”。每次主持科举,常要争“状元”,一如所愿,则喜滋滋地说:“又给中原夺得一状元。”

司马光也不能免俗。熙宁二年(1069),神宗问司马光:“朝廷最近提拔陈升之为相,大臣们有什么议论?”司马光回答得很不客气:“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援引乡党之士,充塞朝廷,风俗何以更得淳厚?”对闽人、楚人的偏见很重。

当时曾公亮、陈旭为“同平章事”(二相)。曾公亮福建晋江人,陈旭字升之,福建建阳人,闽人也。二参政指王安石,江西临川人,唐介是湖北江陵人,楚人也。曾公亮、陈旭之能力不孚众望,难免受讥议。但唐介唐子方为人忠诚鲠直,史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宋神宗要起用王安石为相,他极力反对,后又与王安石政见不和,经常吵架,终至被气死。司马光以地域偏见看人,殃及唐介,遂为后人所不解。

而沈田子之于王镇恶,亦是因南北成见而衍生争权邀宠的结果。当刘裕将还,沈田子及傅弘之就多次找刘裕说:“王镇恶老家在关中,而关中人素重王猛,他会不会造反?”刘裕说:“我留给你们的数万精兵是干什么吃的,这事不要再说了。”但他毕竟不放心,私下又对沈田子说:“俗话说,猛兽斗不过群狐,你们有十多个人,还怕一个王镇恶不成。”

我想起了苻健临终交待苻生的话。

司马光在“臣光曰”第69篇里说:“疑则勿任,任则勿疑”。刘裕既把关中交给王镇恶,而又与沈田子有是话,无疑是挑起了他们之间的内斗(本来沈田子就有内斗之心),自己制度混乱。这下好了,辛辛苦苦收复的地盘,“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旧都再次落入敌人之手,很是可惜。荀子说,抢地盘容易,但要内部团结协作,就难了。确实如此。

果不其然。刘裕前脚刚走,后脚全乱了。不但斗猛兽,群狐也咬起来。先是沈田子杀了王镇恶,王修又杀了沈田子,刘义真复杀王修。王修既死,“人情离骇,莫相统一,义真悉召外军入长安,闭门拒守,关中郡县悉降於夏。”

纵观王镇恶的表现,丝毫没有要谋反的迹象。王镇恶之被杀,南北成见是因子,刘裕的话是催化剂,而导火索则是沈田子。沈田子进击赫连勃勃不力,被王镇恶批评了几句,越发不满。当王镇恶亲自对阵赫连勃勃,沈田子便在后方造谣,说王镇恶要反,将他骗到傅弘之的家,杀了。

王猛要杀慕容垂,多少还是为了苍生利益。而沈田子杀王镇恶,着眼点却是集团利益,或者说个人利益,全然不顾大局,这真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北宋司马光与王安石政见不和,帮忙帮闲的演化为党争,其过程也相当惨烈,结果是北宋覆亡。遗风余韵,于今为烈。同事之间,本没有仇,也为了各自的算盘,各自的派别,砍得眼圈发红,心灵扭曲而手段残忍,一派没有硝烟的战争。

想起荀子的话,“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司马光感叹说“信哉”,因为有历史的经验。范蠡瞧准勾践其人,可与共患难,不可同福贵。灭吴之后,致信文种说:“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结果是文种和伍子胥都被杀。而范蠡轻舟泛五湖去了,据说还带了西子,希望是真的。

注:丰指丰邑,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鄗指鄗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丰、鄗皆是周朝故都。

附:臣光曰69:古人有言:“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土,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荀子曰:“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信哉。(《通鉴》卷118)老庄的变异

——司马光评崔浩不信佛老而信道教(臣光曰70)崔浩在北巍历史上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拓拔珪的腹心谋士,其地位就如王猛之于苻坚,刘穆之之于刘裕。《刘裕的眼神》一文我们说到,崔浩准确判断了当时的形势,由此可见其人的韬略。但崔浩的结局也很惨,因为直书北魏《国书》,触犯了鲜卑族的利益。拓跋焘盛怒之下,不仅尽诛崔浩全族,与崔浩有姻亲关系的范阳卢氏、河东柳氏以及太原郭氏等北方望族,亦惨遭族诛。这且留待有机缘再说。

与南朝不同,北魏继苻坚之后,继续推行重儒的政策,拓拔珪重视经学,儿子拓拔嗣便亲自学经史,孙子拓拔焘则有一个硬性规定:公卿大夫之子,都得到太学受业,但百工商贾之子,不在此列。如敢私立学校,老师处死,学生一门诛灭。

但南北朝亦有二股强大的学术风气。一是佛教盛行,一是庄老风度。苻坚甚至为了争抢鸠摩罗什法师,派大将吕光进攻西域。前秦灭亡,吕光建立后凉。后来姚苌灭后凉,将鸠摩罗什法师迎入长安,佛教因之得以空前发展。现在通行的《经刚经》即是摩罗什法师的手笔。而魏晋遗绪之老庄,起码在东晋,还占有相当的市场。

崔浩因儒学素习,即不喜老庄,更不喜佛教。称老庄是“矫诬之说,不近人情”。称佛教是“胡神”。拓拔焘继位,左右近臣信佛教者,便天天在皇帝面前说崔浩的坏话。拓拔焘不得已,封崔浩为公爵,放他的长假。由此可知鲜卑贵族的势力,可以左右皇帝的视听,崔浩便死在这势力之下。但拓拔焘心知其贤,每有大事,照样要请教他。

崔浩胸有千壑兵,但长相如张良,有美妇的肌肤。因此,归第后,也学张良,辟谷不食。史称崔浩不信佛教信道教。

当时有个道士叫寇谦之,信奉后汉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寇谦之继起改良,将庄老之学与炼丹、符水、禁咒之类的方术合而为一,产生了至今我们依然可见的道教。也就是说,纯粹庄老的道家,至北魏发生了变异,引进了方技的内容。这一点,司马光在“臣光曰”第70篇里面言之甚详。

司马光疏理了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他说,老子、庄子之学,大旨是要人们超越死生,把生死一样看待,不要把利禄看得那么重。而想成仙的人,却靠吞服丹药、修炼吞纳以求升天,烧炼木石以求变出金银。此一种方法跟老庄的基本思想完全悖反。所以西汉刘歆著《七略》,把道家归入《诸子略》,神仙归入《方技略》。此后又有张道陵的符水、咒语等等法术。寇谦之则将以上种种合而为一,其间差谬,因循至今。

我个人认为,司马光的这篇评,在学术史上也应占有一席之地。他用经济的文笔,简述了道家与道教的区别,还老庄以本来面目,使后之读者,因以了然其中因缘。至少我个人是这样。

因为风气的缘故,北魏多数大臣都不信道教,独崔浩深信不疑,师事寇谦之,“从受其术”。他不但自己信,还请皇帝也信。改良之后的道教,还有一门极重要的学问,即“图箓”。图指河图,箓指符命。据寇谦之自己讲,他曾遇到一个神人李谱文,自称是老子的玄孙,著有《图箓真经》六十卷,也将“河出图、洛出书”收编旗下。

以故与司马光同时代的易学大家邵雍,从道教经典里提炼出著名的先天八卦方位图、后天八卦方位图,后人便多所怀疑,以为不足信。因为邵雍的师父是李之才,李之才的师父是穆修,穆修的师父是种放。而道家的陈抟老祖传先天图给种放。因缘便在这里。但近人李学勤先生在《周易溯源》一书中说,《周易》一系失传的东西,在道教的典籍里有所保存,也是可能的。

于是崔浩上书,便以河图洛书为例,盛称寇谦之之学。拓拔焘也信了,派人去嵩岳祭祀,又将寇谦之留在嵩山的门徒都招来,在首都平城(山西大同市东北)之东南,重坛五层,“给道士百二十人衣食,每月设厨会数千人”,“显扬新法,宣布天下”。

宋元嘉十八年(441),寇谦之劝拓拔焘受符书以彰圣德。次年,拓拔焘登道坛受符箓,此后成为定例,新皇帝继位,必须受符箓。拓拔焘还平地起高楼,楼要建到听不见鸡犬之声,以上接天神。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数年不成。太子拓拔晃建议说,一定要听不到鸡犬之声,首都东面的万仞高山不是可以吗,何必如此劳民伤财。拓拔焘不听。

拓拔焘进而有排佛之举。宋元嘉二十一年(444),拓拔焘下诏,上自王公,下至百姓,有在家私自供养僧徒及巫师者,悉送官府,愈期不交者,连主人一起全部处死。元嘉二十二年,在崔浩的建议下——也是僧侣的变异所至,不仅占有大量财富,私藏酿酒工具,且还建造密室,藏慝妇女,以恣淫乐。拓拔焘下令将长安范围内的所有僧侣全部杀死,毁坏所有佛经佛像。又下令北魏境内所有地方官,对僧侣格杀勿论。太子拓拔晃信奉佛教,将诏书延期宣布,为僧侣的逃跑争取了时间,但北魏境内的所有寺庙佛像还是全部被毁。

因此,“臣光曰”第70篇中说:崔浩既然不信佛、老之书,却又信起寇谦之的话,这是做什么。春秋时,有名叫“爰居”的海鸟为了避风,群集于鲁国都东门之外,执政大臣臧文仲以为天降神瑞,派人去祭祀,孔子讥笑他不明智。寇谦之的做为,比起爰居鸟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君子对于学说的选择,怎么可以不慎重呢。

崔浩想学张良,但学不象。学得只是皮毛,没学到谦让。于是释教一事上,明显杀气太重,无有海纳百川之胸怀。他的被杀,也是自祸的结果。

有学者认为,司马光此论意在影射也信老庄的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设置主持变法的三司条例司,引吕惠卿之流参政,肆意变乱旧章,以为新奇。清人顾栋高作《司马光年谱》,就指出:“所谓‘高奇之论,喜诵老庄’者,则荆公其人也。”

司马光于熙宁三年(1070),在《与介甫第三书》中确有过相似的观点,他指责王介甫“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但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牵强附会,对号入座,毋宁把它看作是司马光的学术主张可也。顾栋高之引述,是司马光于熙宁二年,在《论风俗札子》一文中所说的话。原文这样:“近岁公卿大夫好为高奇之论,喜诵老庄之言,此非国家之正术。”

就是说,司马光指责的是当时部分存在的学术风气——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可证庄老并非主流。比如苏轼,自幼就喜读《庄子》,诗文也屡引《庄子》一书的典故。他有句读书心得:“吾昔有见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宋史·苏轼传》。要说影射,苏轼当也有份吧。不主张读庄老,是司马光一贯的学术思想,他本人对庄老向来不大感冒。我以为,这与是不是影射王安石无关。

附:臣光曰70:老、庄之书,大指欲同死生,轻去就。而为神仙者,服饵修炼以求轻举,炼草石为金银,其为术正相戾矣。是以刘歆《七略》叙道家为诸子,神仙为方技。其后复有符水、禁咒之术,至谦之遂合而为一。至今循之,其讹甚矣。崔浩不喜佛、老之书而信谦之之言,其故何哉?昔臧文仲祀爰居,孔子以为不智。如谦之者,其为爰居亦大矣。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君子之于择术,可不慎哉。(《通鉴》卷119)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重归大汉

    三国之重归大汉

    到三国了?自出生起就烙上了汉家印记,且看我刘御如何搅动这天下风云,重振我汉室河山
  • 戏说三国

    戏说三国

    一个浪漫的相遇,一个古玉的赠送,让一个聪明小子穿越三国,带着生存的欲望与返回现代的寄托,勇闯三国,给刘关张公正结拜,为曹操上课,告诉周瑜小子别嚣张,小心提前气死你,可歌可泣的各种奇葩,我们的主角要翻天嘛,就因为一句“我想保护你”。
  • 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弈论是数学与经济学中的重要课题,实际上,博弈论也是人生与社会中的重要命题。如果离开了人生与社会,博弈论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博弈,博弈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博弈论的精髓,就是“策略思维”,策略的选择决定着人生的成败,社会的沉浮,历史的变迁。
  • 东都之狼

    东都之狼

    穿越回到了唐朝晚年,唐玄宗时,成为天策府将士,看他如何让大唐度过安史之乱,成就不朽大唐魂
  • 蜀中龙庭传

    蜀中龙庭传

    让书页去铭记每一个值得歌颂的小人物和大人物的故事,些许不同,皆是温柔。捏杯酒眯着眼,要专心看人间,关山点酒,一柄玉扇,一段故事,一程人生。
热门推荐
  • 我家Boss太神秘

    我家Boss太神秘

    唐斐乐因为工作思路堵塞所以回老家小住放松,就半夜爬了一下自家后山找了下灵感,不知道踩了什么狗屎运偏偏撞上空间重叠,捡了一个绝世美男。时隔多年,唐斐乐都为孩子爹做了假坟墓了,萌宝却牵着一帅哥回家。“妈咪,我找到我转世投胎的爹地了,哦,对了,他还不是人,他和我一样有尾巴,也有角。”唐斐乐:“!!!”老公和儿子都不是人,这件事为什么她现在才知道?
  • 壶中乾坤道

    壶中乾坤道

    洪荒混乱不堪,唯有我壶中分外清明。诸圣勾心斗角,唯有我壶中安然无恙。群号:616652613可以讨论剧情,可以讨论以后大体路线,可以帮忙出出龙套,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许说我是萝莉!!!哼╯^╰
  • 陛下溺宠,皇后娘娘别想逃

    陛下溺宠,皇后娘娘别想逃

    他,掌握人生死的帝王,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影阁少主,一场车祸她穿越来到这个架空的时代,算了,随遇而安吧,只是这个杀戮果断的帝王是什么情况?第一次见面她被人流带入了他的怀中,让他念念不忘那如繁星的双眸,同是也在心中埋下爱的萌芽。第二次见面她在湖边戏水,让他沉迷不能自拔,可却寻而不得。爱的萌芽破土而出。第三次见面她俏皮可爱,聪明伶俐,让他敞开了那冰冷无情的心房。从此宠她无下线。他为她废除三宫六院,为她学会了所有的一切,为她杀了所有伤害她的人,哪怕是她的家人,把她宠成了一个所有人的羡慕的皇后。对她一切都无所谓,只要她开心就好。在他眼中万里江山不及她倾城一笑(一对一专宠,宠甜所有人。)
  • 我的大学生活

    我的大学生活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天意,老天会把四个分别来自北方的城市娃,北方的农村娃,南方的城市娃以及南方的农村娃安排在一个大学寝室里面。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世界观,会给他们的相处带来什么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焱

    鬼焱

    上古时代,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升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自此有了苍穹与大地,有了碧海与蓝天。而后又有女娲造人,世间有了这芸芸众生。那古老的岁月里,经历了许多惊天地之事,最终造就了正魔两道,故事便从这里开始了。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你是我的醉梦星辰

    你是我的醉梦星辰

    夏曦,世界当红明星,被人暗算,没想到是期待多年,“夏曦,当初你说你喜欢当兵的,怎么现在嫁给了黎总呢?”“因为他帅啊。”惊鸿一瞥,误入眉眼,欢喜多年——黎辞现在是你,余生也只能是你——夏曦
  • 凌云疾千钧

    凌云疾千钧

    朝堂上的一次看似小事的风波,打破少年们所在的小江湖的平静,故事拉开帷幕,江湖迎来了努力成长的少年们和不知何人指使的各种阴谋,还涉及到背后势力的暗斗,少年们能否平安度过,成长起来呢?
  • 弃妃欢

    弃妃欢

    “……即日起,免去粟王妃一位,降为浣衣奴。贬至菊室。”靠!有没有这么不讲理的人啊。这古代人怎么都这德行,以为自己是天,说让人干嘛就让人干嘛啊。她偏不信这个邪。纵然是在古代,纵然已成弃妃,她也要活的个风生水起。只是,遇见的男子,有的温柔,有的霸道,有的幽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