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83200000070

第70章 最渊博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作为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一生享尽荣华,却在流亡中孤独地死去。

——题记

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古人可比。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这座城市是希腊的一个殖民地,与正在兴起的马其顿相邻,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御医。从他的家庭情况看,他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17岁时,他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就读达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后方才离开。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饶有兴趣;而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他又对哲学推理发生了兴趣。他于公元前367年迁居到雅典,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院学习,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院,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

从18岁到38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20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得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可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同,他努力地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有记载说,柏拉图曾讽刺他是一个书呆子。在学院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有了分歧。他曾经借助隐喻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当柏拉图到了晚年,他们师生间的分歧更大了,经常发生争吵。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继续待了两年。由于学院的新首脑比较赞同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了雅典。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离开学院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但是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3年后,即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二世召唤回故乡,受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当时,亚里士多德42岁。

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非常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腓力于公元前336年被刺身亡。他的儿子、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即位为王。

尽管自己的学生已经贵为国王,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一直留在国王身边,他来到雅典,可能肩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政治使命。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院,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在学院里,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等。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派”。据说,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提供的研究费用,为八百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六十磅)。亚历山大还为他的老师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浩瀚的著作,实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譬如,他曾对一百五十八种政治制度作了概述和分析,这项工作所需要涉及的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如果没有一批助手的协助,是不可能做完的。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西方的第一个教科书作者。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出征波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打跨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接着摧毁了古老的波斯帝国。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其领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南包埃及,北抵中亚——建立起来了。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故。亚历山大去世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到加而西斯避难。他的学院,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

一年之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因身染重病离开人世,终年63岁。去世是由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现在当然没留下来这么多。但是留下来的已经够瞧的了,仅中文的《亚里士多德全集》就多达10卷,其中收集的著作达50部,而且这还不是真正的全集。著作的内容囊括了现在称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大部分领域,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太阳下每一个问题都有其一席之地。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今古之博学,唯亚里士多德为最也”。

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成就是如此之众多、学识如此之渊博,但是亚里士多德恰恰也是古往今来犯错误最多的人之一。我们还记得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的实验,为的就是要证明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说法错了。亚里士多德说过:物体自由下落时的速度同它的重量成正比。这大约是亚里士多德看到羽毛落地比石块落地慢而想当然地提出来的。类似的错误在亚里士多德的书里还不少。但就是这样的理论牢牢控制着西方人的思想达千年之久,而自文艺复兴以来,新的思想巨人们,从伽利略到哥白尼,在提出他们的新思想时,几乎总是把亚里士多德当作靶子,同时也是把他当作自己继续攀登的垫脚之石。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命运。

(一)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这词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是用来表达抽象内容的。由于在他的著作集里,把表达这些抽象内容的著作放在表达具体之物的著作之后,所以“形而上学”也称“在物理学之后”。他的“形而上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名字相同,但根本不是一回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是相对于“辩证法”而言的,是指在研究世界状态的时候,用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在研究世界本原的时候,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他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识。他把柏拉图的理念比作一种拟人的神灵,正如神是神化了的人一样,理念则不过是永恒化了的自然物体。

“知识链接”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

他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比如“雪人”,“雪”就是质料,“雪人”就是形式。

在批判柏拉图理念的同时,亚里士多德确立了他的形而上学的原因论。

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

举个例子来说,制陶者的陶土为陶器提供其质料因,而陶器的设计样式则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轮子和双手是动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亚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体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蕴藏在一切自然物体和作用之内。开始这些形式因是潜伏着的,但是物体或者生物一旦有了发展,这些形式因就显露出来了。最后,物体或者生物达到完成阶段,其制成品就被用来实现原来设计的目的,即为目的因服务。他还认为,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

(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说,伦理学不是一门理论的学问,而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所以他把他的伦理学规定为所谓“实践哲学”。他的伦理学也可以换个名字来说:“幸福生活指南”。他关注能够实践和实现的“我们的(人类的)至善”,这与柏拉图只存在于理念世界的至善有明显的区别。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他认为穷光蛋是谈不上幸福的,他只会成天愁吃愁穿,为了填饱肚皮而不择手段,哪有时间去追求什么幸福?相反,人有钱了便可无忧无虑、有闲情逸致去追求知识智慧,也就是去追求幸福。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人所具有的德性,但当我们评价一个人是不是有德行的时候,主要看的是他的行为,这就是说,道德是一种实践活动,因此幸福并不排斥快乐,不过快乐并不等于幸福,只有呵护最好的、最完善的德行的活动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幸福就是最好、最高尚、最快乐的活动。

亚里士多德重视个别情境,认为伦理学是具体情境中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的最高原则是中庸,也就是避免在“情感和行为中”的“过与不足”,伦理实践中的最高智慧是明智。

处理情感和行为的伦理德性,在这里存在着“过度”、“不足”和“中间”。例如,在恐惧与自信之间的中道是勇敢,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怕,过于自信,就会变得莽撞。如果过度恐惧且自信不足,则会变得怯懦。所以说,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是不同的,理论是不变的东西,而实践知识的对象则是生活中经常变动的事情,我们要对之深思熟虑,以便判断什么是对自己有益的。

亚里士多德特重视友谊,把它看作幸福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友谊不但可以助人获得幸福,而且与好朋友分享幸福可以使业已获得的幸福成倍增长。

人应该找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有三点是要保证的:一是要真诚,一个不真诚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真朋友的;二是要性格合得来,性格合不来的人即使成了朋友,也难免争争吵吵,最后拉倒;三是要注意不要找那些有求于自己的人做朋友,那些因为好处和恩惠而交来的朋友不是真朋友,就像一座用沙子筑地基的房子,迟早要垮掉。

到此为止,我们总算找到了人的幸福之道,那就是:有够花的钱,有德行,走上了中庸之道,并且有好朋友分享幸福。

一个人找到了幸福,也就找到了最高的善。

(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在亚里士多德所有成就之中,逻辑学是对后人影响最大的一种,当亚里士多德的大量论断被一条条驳倒时,其逻辑学却一直影响至今天。

在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之前,古希腊哲学家中有很多人是谈不上有什么思想工具的,所以他们说话不时有点前言不搭后语或者胡搅蛮缠的诡辩。但有的哲人,像苏格拉底,已经开始致力于把自己的话说得清楚明白了,例如他老是向人家要“定义”,其实就是为了让人弄清楚自己想说的究竟是什么,亚里士多德便是在这些背景之下创立其逻辑学的。

凡人都会死。小A是人。所以,小A会死。

它由三句话组成,从上往下分别叫做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就是三段论,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主要内容。

(四)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个人与国家之间最重要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个人应当服从,除服从国家外,还要服从两个对象:法律与君主。亚里士多德认为稳定第一。

亚里士多德在世时,正值整个希腊各城邦之间冲突不休,处处一片混乱。雅典已经被斯巴达征服,而它的被征服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当时腐朽的雅典民主制所导致的恶果。因为在雅典民主制下,乌合之众动不动就起来造反,将军都经抽签产生,只要有了一点儿错就随便地被撤职、放逐甚至处死。痛心于这种现实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政府首要的职能是保持政治的稳定。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而不平等。

亚里士多德的这个不平等不是以血缘或出身为基础的,而是一种自然的不平等,并且基于这个自然的不平等,导出了其他的不平等。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有差别的,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蠢,有的人勤劳,有的人懒惰,这些都是天生的。有了这些天生的差别,就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后天的差别:社会地位与分工的差别。那些天生就聪明勤劳的人,他们必然会成为社会的上层人物,会成为领导者,用头脑去统治别人,是主人;相反,那些天生就愚蠢懒惰的人,则注定只能受人指使,凡事听命于那些天生聪明的人,他们只能干体力活儿,是奴隶。

女人与男人之间,就像奴隶与主人之间,或者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一样,是完全不平等的。应当承认这种上帝造就的不平等,并且应当根据这种不平等来行事。怎么行事呢?当然就是女人要服从男人,就像奴隶服从主人一样。男女之间互相吸引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之间有这种差别,吸引力的大小与差别的大小是成正比的。为了男女之间能相互吸引,应当将这种差别加大,而不是缩小。因此,亚里士多德特别反对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女人,说那些女人是假小子、男人婆,一点也不值得爱。

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至上。

通过教育,让大众,特别是容易冲动的青年人,懂得国家与法律都是好东西。要通过教育让大家懂得,人之所以比阿狗阿猫高级,就是因为人有了美德与理性,但美德与理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文明人,否则就与阿狗阿猫没什么差别了。要用教育来告诉人民,革命不是好东西,大家千万不要起来闹革命。总之,唯有通过教育,国家才能成为好国家,人民才能成为好人民,国家才能得到稳定,人民才能得到最高的善——幸福。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政体是立宪制。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共有六种政体:君主制、贵族制、立宪制、僭主制、寡头制、民主制。君主制就是国王称老大的政体,并且国王常是世袭的,老子死了儿子当。贵族制是一帮贵族当老大的政体。亚里士多德认为,这帮贵族并不一定是最有钱的,但血统高贵,而且品德不错。立宪制则是介于民主制与贵族制之间的政体,它平常由一帮子不是很有钱,但有品德的贵族来做主,而人民有很大的权力,能够对贵族们施加影响和控制。僭主制则是凭武力或阴谋诡计夺取了统治权的家伙做老大的政体,僭主不是君主,但他的权力往往和君主一般大。寡头制则是由阔佬做老大的政府,这家伙凭着有钱而夺取了统治权,成为寡头。民主制就不用说了,像雅典的民主制一样,谁当将军、执政官、法官都干脆由全体公民通过抽签来决定,机会均等,人人有份儿。

那么民主制呢?亚里士多德虽说民主制坏,但也说了它不少好处。他说,民主制是为反对寡头制这个更坏的制度而产生的(他是把雅典作为了样板,当斯巴达强加给雅典一个寡头制后,雅典人起来反抗,重建了民主制)。他说人民一个个比起来,自然不如贵族寡头们聪明,但要是他们能团结起来,那可是不会差了。就像我们一句老话说的: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而且,一个或几个人容易变坏,就像一小杯水容易变脏,一大桶水就不容易弄脏了。一小撮人当政的话,一旦变坏,国家就糟了。但人数多了就不容易变坏。这样看来,民主制比君主制和寡头制更能维持好政府。亚里士多德最后认为,还是立宪制最好。

五、亚里士多德的天文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这种思想曾经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对宇宙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首先把整个宇宙天体分成好多层,各层天体都是完美的球形,越往上天体就越神圣,创造世界的神自然处于最高一层的天体上。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等所有天体都在绕地球转圈子。以月亮为界,月亮以上的所有东西都是无死亦无生的,月亮下面的东西则有生有死,地球上的万物,包括我们人,是月亮下面的,自然都在有生有死之列。

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种元素构成的,这五种元素分别是:水、火、土、气和第五元素。

同类推荐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中华择吉

    中华择吉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尤其是中国人,遇事讲究讨吉利,比如过年时,摔碎了酒杯要说“岁岁平安”;家家户户也要张贴门神、财神、春联及年画,以保佑全家吉祥平安或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这就是求吉的一种表现。求吉心理的存在,使人们在婚丧嫁娶、修房动土、出行赴任等重要活动中,去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来进行。这种择吉风俗前后已流传了两千多年,在过去尤其盛行。
  • 一本书读通中国未解之谜

    一本书读通中国未解之谜

    本书以知识性和趣味性为宗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各领域最有研究价值、最具探索意义和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多个中国未解之谜,分为远古文明、历史悬案、帝王之迷、军事谜团、文物寻踪、奇域奇俗、自然玄奇、文化迷踪、科学探索等10个部分,生动剖析了这些谜团背后隐藏的真相与玄疑。虽然这些中国未解之谜目前还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是却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让人类的想象力更好地挑战极限、探索未来。
  •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

    本书首先追寻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创作思想根源,考察他同美国社会、文化、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论述他的创作方法与世界观的关系以及他与英国传统文学之间的渊源,为解读他的文本世界搭建一个历史、文化和思想框架。再从主题思想、人物创造、创作方法等方面宏观研究麦尔维尔的创作和艺术成就,重新给他定位。本书从一个中国学者的视角对美国经典文学、文化现象进行审视,充分运用当下文化研究的最新理论,揭示麦尔维尔矛盾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 玉溪三乡论

    玉溪三乡论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半城烟花之站在你的世界边缘

    半城烟花之站在你的世界边缘

    岁月只是人生轨迹的见证人,时间只是生活过往的计时器。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学会珍惜,珍惜好眼前那人,那物,那事,就会很幸福了。现在的你,幸福吗?
  • 凰图凤略

    凰图凤略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少年偶遇,他记住了她的名字,瑶蓁。再相见,她确是相府嫡次女沈云今。而她,早已不记得他,慕容鸢。她撞破他杀人灭口,他却说“我们做个交易。我助你复仇,你助我君临天下。”她只想井水不犯河水。谁知他竟要栽赃嫁祸。既如此,便只能两只蚂蚱一根绳了......
  • 查理九世之千年绝恋

    查理九世之千年绝恋

    一对豪门出生的兄妹,失去了父母、爷爷奶奶,才三岁的哥哥带着刚出生的妹妹,开始接手自家所有的政务。哥哥12岁那年,患上了绝症。在妹妹的鼓舞下,活到了现在。但是,你真的认为他还会存活吗?一切不得而知。[按《查理九世》改编]
  • 霸道老婆请别走

    霸道老婆请别走

    遇见你是最美好的礼物,如果没有遇见你我不知道我会怎么样。如果知道遇见你是这样我应该早点遇见你。
  • 轻轻非倾情

    轻轻非倾情

    一个虫洞的一半仙人所在的圣地!一个虫洞的另一半人类所在的地球!一个法力高强,高高在上的雪国公主!一个光芒妖艳,倾城绝貌的人气歌星!一个坦然自若,冷酷无情的雪国公主?一个乐趣无比,超2的魔鬼正太歌星!一个高傲自大,迷倒众人莫拉国公主!一个风度翩翩,欣欣向荣的雪国王子!一个无聊至极,扑向八卦的乐趣少女!一个走在金钱,走在文艺上的大少爷!他们,一个个,曾经在爱的深渊里挣扎过,曾经有过,累伤痛,却从未对爱,投降过的,爱中人!
  • 浅月半暖,溺宠驭兽狂妃

    浅月半暖,溺宠驭兽狂妃

    “浅浅……”某只妖孽可怜兮兮的坐在床下,单手撑地,淡紫色的衣袍腰际处印着一个张扬的鞋印。他白瓷般的脸蛋委屈的垮下,黑眸蒙上一层水汽,一瞬不瞬盯着此时床沿上外衫松动,香肩半露的女子。月浅浅啃了一口苹果,秀眉微挑,没好气的睨了他一眼:“敢揩老娘的油,哼哼哼!怎么着,被踹地上不爽啊,不爽你来咬我啊!”她话音刚落,地上的紫影就弹起,倾身而上,将她压的严严实实,贝齿啃上她的双唇。温热的触感让月浅浅浑身一颤,手中的苹果顺着床沿滚落。月浅浅悲戚的合上葱指,欲哭无泪,唔,被狗咬了……
  • 反派不想修仙

    反派不想修仙

    自从胎穿过来后才发现自己穿进了一个修仙文?靠!还是反派!话说这反派不是个男的吗?咋是个女的?男主你离我远一点我相中可是你的女主的。女主你等会我!
  • 全系魔法少女

    全系魔法少女

    在魔法的世界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金木水火土各种元素层出不穷,楚雨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叛逆少女,在误打误撞的魔法试炼中取得了魔法学院的免试资格,更获得了帅气校草陈诺的青睐,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然而暗之界的黑暗女王华莎却盯上了魔法学院,楚雨寻为了维和全校的安危挺身而出,在经过一系列有趣艰难的魔法大冒险后,终于成为全系兼修的最强魔法少女!
  • 五弦

    五弦

    五弦常常在想,别人穿越不都是很惊心动魄的吗?为什么摊到自己身上就那么狗血,怎么就这么睡了一觉,就摇身一变,换了一张面孔了?偏偏刚醒来,就真实感受到了被下药、他人私奔的戏码,自己还真是个香饽饽,谁都想过来害自己,想来过得还真是胆战心惊啊!身边居然还有一个美男子,看起来人畜无害,实则腹黑的厉害,想到这里,五弦心里顿时发怵。这不,又迎面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