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01400000017

第17章 武昌鱼

武汉的招牌菜,自然非武昌鱼莫属。“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主席的诗句,为它做了活广告。武昌鱼就这样一下子跳进了龙门。众所周知,毛主席多次来武汉,有两大爱好一直没有变:其一是横渡长江,其二则是吃武昌鱼。看来水性好的人,必然爱吃鱼。但光爱吃还不行,能写出诗来才算真本事。

真实,毛主席的这两句诗,化用了三国时期东吴的民谣:“宁饮建邺水,不食武昌鱼。”东吴(公元222-280年)共经历四位皇帝,先建都武昌(湖北鄂城),后迁都建邺(江苏南京),又还都武昌,再迁建邺。一直在武昌、建邺两地荡秋千,所以才有了横向的比较。这首民谣,肯定是赞成定都南京的派别所传唱的。反对派听了会怎么想呢?我估计会撇一撇嘴:武昌毕竟有鱼吃,长江下游的南京呢,恐怕只能喝白开水了,傻瓜才会这么选择!且不论孰是孰非,至少能看出:武昌鱼在一千七百年前就出名了。武昌和南京的关系,在东吴人眼中,有点像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只能狠下心来取舍。

为武昌鱼写过诗的,还大有人在,而且基本上都持赞美的态度。北周的庾信,把那首偏激的民族给“平衡了一下:还思建邺水,终忆武昌鱼。”唐朝的岑参,寄托了远方的思念:秋来倍忆武昌鱼,梦魂只在巴陵道。“宋朝的苏东坡,有美食家的超常嗅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而范成大则体会到一种挽留:却笑鲈江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元朝的马祖常,更是刻意提醒:携幼归来拜丘陵,南游莫忘武昌鱼。

明朝的何景明兴致颇高:“此去且随彭蠡雁,何须不食武昌鱼。”另一位汪玄锡,思想则复杂一些:“莫道武昌鱼好食,乾坤难了此生愁。”……李白来过武汉,估计也曾拿武昌鱼下酒,只是他登黄鹤楼时,读到崔颢的那首“昔人已剩黄鹤去”,长叹一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要不是崔颢把他给“镇”住了,他没准会给武昌鱼留一、两首诗呢。

据武汉女作家方方讲解:“这些诗词中所写到的武昌鱼,只是泛指武昌的鱼,并非特指哪一种。直到1955年,武汉的鱼类专家才将‘武昌鱼’归到一种名为‘团头鲂’的鱼身上。而那时武汉人早已知道团头鲂味道鲜嫩,脂肪丰富的价值了。”这种特指的武昌鱼,并非武昌本地所出,而是产于湖北鄂州市(即古鄂城)的梁子湖。但有那首民谣为证,三国时期的鄂城便叫武昌,把梁子湖里的团头鲂命名为武昌鱼,也没什么错。

因为这些典故,武昌鱼在我眼中变得神秘了。而湖北鄂州市的梁子湖,而更为神秘。它才是这一系列名诗佳名的真正发源地。我没去过鄂州,无法想像梁子湖是怎样一片水域,孕育出游泳于千百年历史中的武昌鱼。

今天的武昌,多多少少借了一点武昌鱼的光,借了一点古代的鄂城、那另一个武昌的光。许多中国人都还误以为武昌鱼,必然是流经武汉的这一段长江所特产。他们借了。当然,现在人工养殖技术这么发达,武昌鱼离开了梁子湖,一定照样能活,照样能生长、能繁衍,味道也不见得真会变差;武汉的酒楼饭肆作为主打菜隆重推荐的武昌鱼,又有多少确实是从鄂州的梁子湖里打捞出来的?

但要替大名鼎鼎的武昌鱼寻根,就不能不提那名不见传的梁子湖。它的根,在梁子湖,在一千七百年前的民谣里,在容易让历史失迷的烟波中。武昌鱼,原本是湖鲜而非江鲜。

在我意识中,武昌鱼就必须是由梁子湖的湖水养大的,才会有原汁原味。否则,只能算作赝品,或冒牌货。

我梦想着去一趟鄂州,在梁子湖畔,点起篝火,支起铁锅,灌满湖水,炖一条最信得过的武昌鱼来吃。它当然是我亲眼看见渔民从湖里钓上来的。在那样的氛围中,我没准也能为武昌鱼写出一首好诗。你信不信?

湖北的朋友古清生,来北京,绘声绘色地给我描述武昌鱼。我听着听着,快流口水了。他说吃武昌鱼必须亲临梁子岛,岛人云“黄山归来不看山,梁子离去不食鱼”;武昌鱼原生在梁子湖,冬季游到樊口的长江回流处避寒。俗称团头鳊,缩项鲂。武昌志载:鲂,即鳊鱼,又称缩项鳊,产樊口者甲天下。是处水势回旋,深潭无底,渔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

今鄂州旧时称鄂城,鄂城又古称武昌,梁子湖位其西南,有水面积六十万亩。梁子湖通长江处为樊口,樊口水势回旋,有大小回流之分,“在樊口者曰大回,在钓台下者曰小回。”(《武昌县志》)唐代元结有歌:“樊口欲东流,大江欲北来,樊口当其南,此口为大回。回中鱼好游,回中多钓钩。漫欲作渔人,终焉得所水。”歌中所说的“回中鱼”,即武昌鱼……

古清生还讲授了武昌鱼的三种吃法:清蒸,精炖,和晒干腌制。但清蒸运用得更为普遍:“鲜武昌鱼一毛,去鳞、腮和肠肚,在满月般的宽体上遍抹油盐,腹内填肉末与姜葱,装盘置锅上清蒸即成。清蒸武昌鱼较能保持武昌鱼的鲜嫩度,是一种原味的吃法。”方方也说:“武昌鱼的吃法以蒸为主,鱼必鲜活,一次放料,一气蒸成,原汁原味,滑嫩爽口,清香扑鼻,的确是一道极诱人的好菜。”估计毛主席所吃武昌鱼,也是清蒸的。

武昌鱼因为这位大人物的点评,在当代名气更大了。武汉的其他特色菜肴,跟它相比,都只能算小菜一碟。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自故乡南京赴武汉读大学,乘轮船溯长江而上,应该算放弃建业水、投奔武昌鱼。可在那四年间,我终究未尝到武昌鱼到底什么滋味。原因很简单:囊中羞涩。穷学生,口粮之余,稍有点零钱,还不够买书的。吃腻了校园的大食堂,想打牙祭,顶多就是鼓足勇气去老通城吃一回豆皮。

1958年,毛主席在这家老字号吃了豆皮,赞不绝口。不知武昌鱼他是否也在这里吃的?我吃着豆皮,旁边的一桌,正端上一盘武昌鱼。唉,我也只敢偷看一眼。别说武昌鱼了,小桃园的瓦罐鸡汤,当时在我眼中都是奢侈品。

在武汉生活四年,没吃到武昌鱼,不能说不算一种遗憾。可有什么办法呢?那毕竟是我生命中食无鱼、出无车的阶段。长铗归去兮!

后来我移居北京,离从小喝惯的长江水远了。有一年五一节,文坛老字号刘心武,在他寓所对面的九头鸟餐厅,邀一桌同行小酌。我也有幸列席其中。九头鸟是湖北菜,火暴京城。我正听张颐武、邱华栋等高谈阔论,服务员端上一盘香气四溢的清蒸鱼,我的注意力立马就转移了:这不正是武昌鱼嘛!让他们聊他们的,我且伸筷子,直奔主题——好吃呀。在武汉与武昌鱼失之交臂,想不到它也会北上,从茫茫人海中寻找到我。它是怎么游过来的?

作为对武昌鱼迟到的敬礼,我连喝了几杯二锅头。尽在不言中。只有我觉得自个儿在跟武昌鱼对酌,别人,一定以为我在自斟自饮呢。

同类推荐
  • 美味时令青菜600款

    美味时令青菜600款

    本套菜谱共30本,汇集了南北方以及各种风味的菜系,每本600余种做法。本书介绍北京菜的做法,简单好学易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居生活常备书籍。
  • 美味主食花样600款

    美味主食花样600款

    本套菜谱共30本,汇集了南北方以及各种风味的菜系,每本600余种做法。本书介绍主食花样的做法,简单好学易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居生活常备书籍。
  • 舌尖上的记忆:中国美食

    舌尖上的记忆:中国美食

    本书是洪烛将中国的饮食文化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描述的一部新风格的美食书,点评了北京、南京、杭州、扬州、苏州、广东、山西、湖北、湖南、河南、云南、东北等各地的饮食文化特征,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 一个好觉

    一个好觉

    本书讲述了提高睡眠质量、快速提高“睡商”、睡眠质量自测等内容。
  • 卤味的100种做法

    卤味的100种做法

    本辑丛书包括《蒸菜的100种做法》、《炒菜的100种做法》、《凉菜的100种做法》、《煮菜的100种做法》等10册,分别介绍了100种适合家庭操作的美味食谱。每册都按照禽蛋、水产、畜肉、蔬菜等食材进行分类,所有菜式新颖独特,易学易做,非常适合家庭主妇、烹饪爱好者使用。
热门推荐
  • 灭灵录

    灭灵录

    万世灵神,再掀仙界狂潮
  • 龙游苍穹

    龙游苍穹

    少年游龙,身世隐秘;十年隐忍,从未放弃!战雷家,解镇危,出蟠龙,创龙盟,坚毅少年闯天下!探黑石,进圣光,怀苍生,建帝国,痴情少年有傲魂!脚踏九州,声振寰宇;九鼎齐聚,龙游苍穹。邪魔来袭生灵毁,守护之战惊天地!经此一役,幸存万民皆呼己为:龙的传人!
  • 恶魔少爷快看招

    恶魔少爷快看招

    他的冷漠,邪魅,让人无法靠近。当她的出现,他冷漠、邪魅还是抵挡不住她的开朗,自信心。
  • 意外逃亡随想

    意外逃亡随想

    突如其来的外星文明进攻,我选择逃向黑洞!
  • 绝世圣医

    绝世圣医

    【都市热文】会行医,会下药,他是毒医圣手!会看门,会武功,他是超级保镖!当叶辰从山中走出,进入都市!依靠绝世的医术和武术,他纵横都市,横扫万千情敌,将各类绝色佳人尽收怀中!
  • 诸天剧改

    诸天剧改

    诺亚世界,娱乐极度缺乏,联邦政府开发生活游戏,选择诸多玩家进入,演绎真实人生。苏纯音穿越而来,背负巨额债务,被迫进入游戏,却发现,这些游戏世界,居然那么的熟悉。第一个世界《倚天》第二个世界暂定《万族之劫》第三个待定
  • 反派捕捉系统

    反派捕捉系统

    陈晨来到了海贼王的世界,脑中还多出了一个反派捕捉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能捕捉海贼王的反派,还能带陈晨暂时魂穿其他世界捕捉反派。于是在伟大航路上,出现了一个大部分船员都是反派大boss的……丧心病狂的海盗团!
  • 入世不求长生

    入世不求长生

    那一日,天下气运图上,属于冯长生的光暗了下来。我冯长生舍弃天下气运,但求一剑开天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虎春秋记

    龙虎春秋记

    龙远一路行使急缓,行至树林的拐弯处忽然住脚,转头朝着树林深处望去,清晨的树林中雾气甚大,目光几乎是无法穿透过去看清楚林中的空间及物体。“嗖”地一声,龙远自然地朝后一跃退了几步,他感觉到有一股强大的压力。不容回想,只见一根树枝插在离他大约三尺远的地上,树枝的另一端挂着一面小旗子正迎着微风飘,可以清楚地看清楚旗子上的两行小字。“此路是我开,要想过此路,留得买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