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63400000029

第29章 天赐富饶

都说东北富饶,究竟怎样富饶,如何富饶,人们即了解又陌生。

东北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生产数百亿公斤的商品粮。东北曾经富饶的物产到了现在或许已经贫瘠,曾经缺乏的物产或许现在盛产。东北,不断地刷新自己的物产形象。

明清两朝官府向东北征收实物税,每家猎户每年上缴一张貂皮,更是让王公贵族冬天里无比享受,美滋滋的。清朝入关后,封禁东北,除设置八旗围场外,还建立了大量的八旗官庄、皇庄,在吉林设打牲乌拉衙门,用来筹办山珍海味进贡,尤其是大祀祭典的大宗祭品。

《红楼梦》写尽了皇亲国戚的奢华,第五十三回里反映要过年之际,宁国府贾珍收到东北黑山村庄头乌进孝送来的年货和祭祀品,看一眼清单就让你震撼不已,走兽飞禽、河鲜海货、山珍野味、五谷杂粮等林林总总四五十种,比如鹿、獐、狍、野猪、鲟鳇鱼、榛、松、桃、杏,折射出了东北的富庶,创造出满汉全席的极致。乌进孝在冰天雪地走了“一个月零两日”,运输60万斤以上东北货,需要大车220多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吉林岁贡》的贡单几乎照抄照搬。

1936年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反映东北的歌曲《松花江上》问世,成为东北人民苦难的象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其实远不止于此,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誉满中外,人参、鹿茸等珍贵药材居全国之首,灵芝、不老草名扬天下,松茸、猴头蘑、熊胆粉等深受青睐,“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北大荒”或“北荒”,旧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和三江平原的广袤的荒芜地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荒原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野兽出没,百鸟飞翔。

东北有首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东北像个宝库,也像芝麻开门中的山洞,让我们似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食品和玩具,滋养了东北人幸福而丰盛的童年。

东北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水质好,无污染;积温时间长,农作物生长期长,150天左右,一年一熟,因此农作物质量较好。

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东北得天独厚的宝藏,富含氮、磷、钾等多种矿物元素,非常适合植物生长。因黑土层厚度为三十至一百厘米,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插根木棍没准都能发芽。

在日本侵占时期,把长春称为“豆都”,意为盛产大豆;把吉林榆树称为“全满的粮仓”。现在的长春还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所辖的榆树骄傲地成为中国产粮第一大县,附近的农安、德惠也都位列全国产粮前几名县域之列。

东北的粮食品质可谓上乘,颗粒饱满,米粒均匀,色泽光亮,清淡略甜,棉软略粘,芳香爽口,是百姓餐桌上的首选。

在此,我要追悼正在消逝的东北特产——高粱。

高粱古称蜀黍,因为我国蜀地民族最先种植。我国栽培较广,以东北各地为最多。高粱的谷粒供食用、酿酒或制饴糖。在20世纪开始的50年左右时间里,高粱米是东北地区的主食。在日本侵占时期,东北人只能吃高粱米,日本人则吃大米,东北人要是吃大米就是“经济犯”,真是岂有此理。

高粱米很好吃,有些筋道,佐以咸鸭蛋,应该是最美的佳肴。别看高粱不起眼,可是茅台酒、汾酒等名酒主要以高粱为原料。家乡的德惠大曲名震东北,也是用红高粱为原料,以松花江水精心酿造而成,誉满关东。

甜高粱也被叫做甜杆,算是北方的甘蔗,因为茎秆含有大量的汁液和糖分,是小时候园子里必种的植物,那是孩子们的零食,无论是否口渴,总是习惯性地咬开外皮,细细地咀嚼,吮吸里面甜甜的汁液。甜杆还可以埋在地里冻起来等冬天再吃。高粱杆的皮可以编制成容器,或编制成席子铺在土炕上,做苫布用。高梁穗可以扎笤帚用来刷锅、扫炕、扫地用。农村生活困难时候,还把高粱皮拔下来擦屁股。

高粱发育不良患了黑穗病,结出“乌米”,东北口音读成“苜闷”,白皮黑瓤,有些发面,可以生吃。如果蒸熟,放上酱油,就更美了。小时候特眼馋下田铲地的大人们收工时腰上拴的一大捆“苜闷”。

高粱牵扯到东北人的诸多乡俗风情。不过在东北农村,说某对男女到高粱地是明显的辱骂通奸之意,这糟蹋了高粱带给我们的精神感受和物质滋养,实在有些不雅。有意思的是,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就有“我爷爷奶奶”在高粱地里野合的场面,那鲜红的场面让被禁欲主义充斥的中国人耳热心跳。

高粱还是东北富饶和东北人英勇的见证和象征。红色种子如同在血泊里孕育出来的珍珠,弯曲的根须紧紧拥抱黑土地,身躯在风霜雨雪里骄傲生长。当年抗日儿郎就埋伏在青纱帐里,给予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杀伤。在许多抗战歌曲和影片里都可以看到高粱的形象,比如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

高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能力,无论平原肥地,还是干旱丘陵、瘠薄山地,均可种植。遗憾的是,因为产量低,口感差,高粱正在东北大地上逐渐消失,只有黑龙江肇源等地是红高粱主产区。

大豆古称菽,也叫黄豆。根据考古资料发现,大豆起源于中国,也是中国最典型的食品。鲜为人知的是,东北人在中国最早驯化了野生大豆,那时的黄河流域还是一片蛮荒。

在北京等大城市,夏秋之际可以吃到没熟好的带青皮的大豆,被称作毛豆。我在东北老家时,也这样吃过,放在锅里煮好,然后放点咸盐食用。不仅如此,秋天大豆成熟的时候,割下来放在田间,我会拿上一捆在乡间小路上用火柴点燃。然后用木棍反复扒拉避免烧糊,耳听大豆因为火烤从豆荚里弹跳出来的噼啪声,那声音好像乡村音乐一样动人。这时的大豆已经被烧熟,我就迅速地用麻穗拍打大豆火堆,这样火就被扑灭,大豆熟得恰到好处,而且因为麻穗散发的香味混在一起,这样的大豆会更好吃。

单纯食用大豆,是原始人的做法,而将其加工成豆腐,则是文明人的杰作。发明者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有句话说得好:“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把豆浆里放入适量的卤水或石膏就变成豆腐了。豆腐有干豆腐和水豆腐之分。干豆腐柔软而富有弹性,薄厚适中,蘸酱或炒辣椒挺好吃。有个极夸张的比喻形容干豆腐弹性好,“用干豆腐做个背心,穿着它打一场篮球都不坏”。你说有意思不?

我小时候在农村,天还没亮,就听到街上传来的吆喝声或者人声,就是悠扬顿挫的“豆腐啊——”有的豆腐匠图省事,直接就吆喝“腐——”这声音甚至比公鸡的叫声还早,成为村民起床的铃声。我有时候上学,甚至现在出差,如果着急就直接买块豆腐充饥,许多外地人看到很奇怪,觉得豆腐怎么能这样吃。其实这就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也是许多东北人的习惯。

东北大酱很出名,这是女人们的杰作。女人们在秋天除了腌制酸菜,就是制作大酱,具体做法是把大豆煮熟或炒熟后做成长方体的酱块,在阳光下充分暴晒发酵后再放入适量的水和盐,就成了大酱,生吃熟吃均可。对于东北人来讲,用大葱、辣椒、白菜、香菜等蔬菜蘸上大豆制成的大酱,是能够产生口水的最美好的食品,比任何山珍海味都上瘾。

大豆是豆类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在百种天然的食品中,名列榜首,含17%的油和63%的粗粉,其中50%是蛋白质,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东北大豆质量最优。大豆易于消化吸收,是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缺铁性贫血、气喘等疾病的理想食品。据说2100多年前的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其母患病期间喝豆浆得以痊愈。《本草纲目》记载:“豆浆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主产地东北,曾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现在面临从未有过的危机,种植面积明显萎缩,年产1500万吨左右,需求5000多万吨,进口量约占全球贸易量的三分之一。

玉米又称为苞米,是东北产量最大的粮食种类。其命运和传播路径与大豆恰好相反。玉米原产美洲,后来传到中国;大豆原产中国,后来漂洋过海落户美洲。

几乎很长时间里,玉米一直伴随东北人的生活。东北孩子早晨吃用玉米面做的大饼子,上学兜里揣上爆米花,晚上回家吃苞米碴粥。烤苞米是最具东北特色的,自己在家烤就不用说了,连点悬念都没有。小伙伴们在野外烤苞米吃,仿佛不在野外,苞米就不好吃。做法是捡起一些树枝架在一起,而后点燃。我曾在自家园子烧苞米,由于没有经验,始终没烤熟,最后使用汽油,想起来啼笑皆非。

东北所有的物产中,最值得东北人骄傲的,也是冠以东北名称就好卖的大米。

据说,近代东北最早的水稻品种是日本的,后来东北人自己杂交,有的亲本也是日本的。1931年发生在现在德惠的万宝山事件的起因之一,就是当地农民习惯种高粱而不是水稻。日本当时的设想是唆使朝鲜人在此种植水稻,但是侵略中国领土,遭到了坚决抵制。1931年,东北沦陷后,日本就建立关东军稻米供应基地,开始了东北生产优质稻米的基础。但是不允许中国人吃大米,否则就是“经济犯”,严加惩处。

建国后在东北主要以玉米、高粱为主食的时代,农村走亲访友请客都要吃大米饭,以此体现客人的尊贵。大米像在日本侵占东北的时候一样,仍然是人们社会等级和礼遇身份的象征。而今德惠终于接受了水稻,几乎彻底放弃了高粱,还在市中心设立了一尊雕像“丰收女神”,设计理念就是一个丰满的妇女怀抱一捆稻穗,满怀丰收的喜悦。

而今,东北还引进日本培育的水稻优良品种秋田小町、秋光、千代锦、一目惚,并用世界最先进的日本佐竹稻谷加工设备磨白、抛光、色选。准备出口日本的大米,日方要求必须按日本栽培方式、田间管理技术,严格控制温度、积累光照及产量,检疫指标高达121项,如果达不到标准,日本有权拒收。

东北大米产地主要是黑龙江的五常、肇东,吉林德惠、辉南,辽宁盘锦等地,保证了大米独有的品质。有着“中国松花江大米之乡”美称的德惠的绿色有机生态大米,产区位于美丽的第二松花江西岸,上游距离小丰满水库五十公里,这里河流纵横、水塘密布、日照充足、土质肥沃,具有生产优质大米的最佳条件。

东北大米好在哪里?一: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二:饭粒油亮,香味浓郁。三: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顶级的东北大米,蒸出来满屋飘香,上面有一些微黄的油。据说,有个吉林同学曾带过一小袋大米回学校,自己没吃上全被同学们瓜分了,而且还是白饭都没配菜。

东北林区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完达山脉和长白山脉组成,郁郁葱葱的大森林,参天的大树,连绵起伏的绿色的山峦,共同装扮了东北美丽的河山,这是东北一年四季的服装,编织了白山黑水许多动人而美丽的故事。

满清政府为保护“龙兴之地”,曾长期实施禁伐森林、禁止采矿、渔猎和农牧的“四禁”政策。清末民初闯关东,交通未辟,道路隔绝,流人一路辛苦,忍饥受冻,封闭的大森林自然是充满凶险的危途。《吉林旧闻录》载:“吉林全省有四十八个窝集(森林),大者亘千余里,小者亦数百里。蔽日干天,人迹罕到。”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皇帝东巡吉林森林时,可惜遇雨未成。

大小兴安岭树种多红松、落叶松、云杉、冷杉、椴树、水曲柳、桦木等。长白山区有沙松和长白赤松、美人松等。当地人把美丽的女人比作白桦,健壮的汉子比作红松。珍贵的药用植物人参,是大自然赐给东北的“百草之王”,可生长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东北拥有最丰富的战争血液——石油资源。日本侵华时期年需700多万吨石油,就梦寐以求地在东北沉积岩层下寻找,即使使用了钻探深度超过1200米的钻机等先进的设备和方法,但整整三十年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油田。

1959年9月25日,中国石油勘探队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时值国庆十周年,所以这个油田以“大庆”命名。我们有理由庆幸大庆油田没被日本侵略者找到,最后被新中国有效利用。大庆油田到2009年五十年时间里累计产油20.7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连续9年实现了4000万吨以上原油的持续稳产,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可惜的是,近些年来,天赐富饶的东北被过度开发、开采、掠夺,我们应该加倍珍惜,不能在东北人的手中葬送。

东北菜贼好吃

伪满时期,溥仪的伪皇宫中山东菜、宫廷菜与民间菜相互交融,形成了今天的阳春白雪的高档东北菜。

还有下里巴人的东北菜,具有淳朴自然的极接地气的天性,菜码很大,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无论是白菜、香菜、生菜,还是水萝卜、黄爪、小葱等,如果加上自家做的大酱,格外招人稀罕。

蒙古族满族火锅铜炉炭火,讲究天然古朴,四面八方地影响了中国人的饮食偏好。满清宫廷有满汉全席,极尽奢华,真正能吃全的没几个人。

朝鲜族饮食独具特色,很有季节缘,让汉族人也乐此不疲。夏天吃碗凉中带酸甜、夹杂苹果牛肉鸡蛋的冷面,可以降暑解馋。在寒冷的冬季,朝鲜族狗肉是一绝,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狗肉汤,时隔多日还口有余香。想起人世间能有这么好的东西让人享受,给个神仙都不换。

东北人冬季喜食PH值在3.5以上的腌渍菜。农村家里如果没有酸菜缸,绝对过不好日子,也让邻居看不起。妇女们一上秋就把大白菜腌成一缸酸菜,她们显然不知道自己是用乳酸杆菌把白菜化简单为复杂发酵的,她们就知道一家人一个冬天乃至一个春天就指望着它出菜呢。

酸菜是东北人的万能菜,可消解猪肉的油腻,任何其他菜种和酸菜结合,都让东北人产生无限的口感,比如酸菜冻豆腐、酸菜粉条、酸菜辣肺子、酸菜肉丝、酸菜炖大骨头、酸菜血肠、酸菜馅饺子,两者结合天下无敌。

酸菜的不同吃法也体现了东北人的性格。有事着急了,原生态了,就不整那没用的,酸菜什么也不炖,从酸菜缸里捞出来,把酸菜心洗吧洗吧蘸酱,或什么作料也不加,直接往嘴里塞。看得有些外地人目瞪口呆,也不敢尝一口这是什么美味让东北人如此钟情。雪村在《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中一句“翠花,上酸菜”更是让全国人的嘴里淌口水。其实,不到东北,没有那种气氛,吃再好的酸菜也是白搭。

过去冻梨、冻柿子是过年必备的水果。吃之前放在冷水中解冻,慢慢缓出一层冰来,把冰敲碎,咬上一口,汁水充足,十分爽口,解酒解油腻,又提精神。

粘豆包抗饿,还带有发音“年”,因此格外受到东北人的喜欢。蒸好的粘豆包,外粘里甜,放在室外一会还有点余温最好吃。一盖帘、一盖帘放仓房里冻上,以后随时想吃,就从外面拿回屋里化开,放锅里一热就可以吃了。

小鸡炖蘑菇,鸡不能是肉食鸡,蘑菇必是野生的,榛蘑、柳蘑比较好。

猪肉炖粉条是最典型的东北菜,许多人提起东北菜就知道一个猪肉炖粉条,其实最具特色的是杀猪菜,猪肉炖粉条只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古代,满族人把野猪圈养起来,驯化成了家猪,随时宰杀它们。受到满族人饮食习惯影响,有一种“杀猪菜”名字尽管粗俗丑陋,但是东北人很享受。

小时候,每年冬至以后接近年关,村子里几乎家家杀猪。我家的猪比其他人家的猪要大很多,主要是喂得好,大约三四百斤,忒忒胖。有一年我家找几个好劳力准备抓他处以极刑,猪看出自己的危险,疯狂撒欢跑出包围圈,大家围追堵截好顿忙乎,撵得人和猪都有点气喘吁吁,最后猪跑不动了,只得束蹄就擒。

有人开玩笑说,某家媳妇一个人能把肥猪摁倒在地系上扣子,随后扛在肩上就走。这是夸张。别说一个媳妇,就是两个壮男也未必能降服一头大肥猪。

请来的杀猪匠扎着围裙,手里拎了一把一尺多长的杀猪刀,俗称浸刀,寒气逼猪,而后一刀索命,若不死还要补上几刀,谁叫它这辈子是一头猪呢。

有意思的是,要在猪的小腿上割个小口,用长长的铁钎子插到猪的皮肤下面,左一下右一下地使猪的皮肤与肉分开来,接着就拼命地往猪的身体里吹气,直到把猪吹得鼓鼓的,才用细绳把进气孔捆扎起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猪圆圆滚滚的,便于细细地把猪毛刮干净了。然后解体,一头猪就变成了零部件。锅里的水开始翻花,边煮边往里面切酸菜,再把灌好的血肠倒进锅内煮熟。

湘菜川菜好吃,最重要的原料也是猪肉,但是对于猪血猪肠的利用远不如东北人。洗好的肠子要用盐水浸泡一会才能灌血肠,否则会有猪粪味。

按照习俗,杀猪的人家通知街坊四邻,明天别做饭啊,我家杀猪了,都去吃猪肉吧。小孩子们乐得屁颠地跟着喊叫,杀猪啦!杀猪啦!也未见得是想吃,而是想看热闹。

炕上坐满了男人,炕头要给村长、队长、“吃红本的”或村里最德高望重的长辈老人,按习俗妇女一般不上炕。小孩子在炕沿边馋馋地看大人吃饭,要是心好的大人注意到了,就塞孩子嘴里一块肉,说一边去。

大盆装着酸菜和一片片连肥带瘦的五花肉,还有晶莹剔透的粉条。小孩巴掌大的肘子肉片,整齐地一片压一片地叠在盘子里。摆放整齐的血肠有三分厚薄,圆圆地,闪着深褐色的亮光,颤颤抖抖,香软诱人。切成寸段的肥肠苦肠,肥而不腻,蘸上蒜泥酱油满口生香,加上几个火烤的干辣椒蘸酱就再美不过了。喝的是当地烧的高粱酒,度数也很高。

大家吆五喝六,商量明年春耕怎么办,谁家的小子和谁家的闺女好上了,粮库买了一台咱公社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可以整天看电影,往德惠送粮的日本日野汽车咋比解放牌快,不排除谈点国际局势、航空母舰、小兵张嘎啥的。大家直吃喝到天黑才斜斜歪歪地让人扶家去。

如今,杀猪菜在城里,在东北以外流行起来,比较配套的四道菜就是:杀猪菜、开江鱼儿、大葱蘸酱、遛达鸡儿,口味更加鲜美,还听着二人转,精神享受也很重要。我在外面吃饭有时特意点杀猪菜,回家和朋友也作为保留曲目,他们也知道我喜欢这个,几个经典菜必点,这是一种感情色彩。

这些年一直惦记去农村再感受一下杀猪的气氛。2010年,德惠黄同学日子过好了,也要杀猪过年,不是图省钱,而是为了这个气氛。要我赶回去一起乐呵乐呵,可惜我因为时间原因,没能前往,错过了十多年没有体验过的杀年猪迎新年的习俗,想起来真遗憾。不过,2011年两个童年伙伴都约我到家里吃猪肉。还没动身,机会又来了,和范云阁等德惠乡土作家直接到农民女作家王淑芳家感受吃杀猪菜的气氛。香是香,可惜由于主人王淑芳怕影响我们聚餐,就没让亲属一起来吃饭。其实我希望和村民一起吃饭,那才是完美的过年气氛。

小时候,农村没有色拉油,也很少有豆油,就只好把肥肉洘油做菜吃,洘干油的肉很脆成,叫“油脂了”,加上咸盐干巴巴的可好吃了。

其他的肉怎么办?那时候没有冰箱,放在棚子里怕被偷走,就在外面刨个坑放猪肉,用水浇筑封盖,冻成冰,专防小偷和耗子。建国初,我家杀了一头猪,因缺乏生活经验,没到十冬腊月天气不冷就放入窖里,结果没冻上,猪肉都长绿毛了,一头猪全扔了,全家为此心痛了大半年。

猪蹄上端有一截骨头被称为“嘎拉哈”,这是满语。呈长方体有四个面,染上红色,孩子们攒到一起做游戏。

东北菜,陪伴东北人始终,哪怕身在外地也不忘那可口的芳香。

同类推荐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尤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世界: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遗憾而可恨的是,喧闹声中混进了一些市井无赖之徒,他们不学无术,宣传迷信,混淆视听,毒害民众,中饱私囊。于是乎,民间传统文化受到了扭曲,显得更神秘、更玄乎、更灰暗、更不可理喻了,甚至日益堕入泥潭。有鉴于此,这套以“倡导科学,破除迷信”为目的的中华民俗文化丛书应势而生。
  • 走进天宫院

    走进天宫院

    本书介绍了阆中市天宫院,收录了“中国风水第一村——天宫院”、“西河老街”、“天宫院罗盘广场罗盘详解”、“麒麟奔日天纲墓”等文章。
  • 日本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日本论(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国人认识日本第一书。被日本国人称作:“迄今为止,介绍日本的书中写得最好最深刻的。”了解为人不知的日本,必读本。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爱国的故事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爱国的故事

    该系列丛书为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本书详细讲述了从古至今的众多爱国的故事。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热门推荐
  • 穿书后我每天都想开挂

    穿书后我每天都想开挂

    每天看网文的苏小梨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四十年代。她想,这么苦B的年代老天总得给她开个外挂吧,没想到金手指就是自己上辈子学到的那点学问,外加聪明可爱人见人爱。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穿书后,她上有圣母老娘奇葩爹,下有绿茶妹妹极品妹夫。人家穿越,创业致富戴金表,她穿越,斗智斗勇斗白莲。自此,穿书后她每天都想开挂。苏小梨:“老天爷,求你掉个馅饼吧!”宋少爷:“坏消息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好消息是,天上可以掉我!”苏小梨:“老天爷,求你让我数钱数到手抽筋。”宋少爷:“结婚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度

    无度

    慕清水是御剑山庄唯一的继承人,更有万人敬仰的师父,突然召开比武招亲,又是有什么阴谋?与青螺魔宫重现江湖又有何关系?比武招亲、武林大会、攻打魔宫……突然出现的绝世男子,性情大变的青螺魔宫少主,还有对她深情以向的师父……
  • 踏修强者

    踏修强者

    一个修仙的世界,天地混沌之际,盘古氏开天辟地,创造修仙灵气,叶帆与他的爷爷来到所谓的下三界,一次偶然中爷爷离开去往他所属的界面,留下叶帆一人,目睹熟人被杀,爷爷离去,孤身一人开始了艰难的修仙之路,获系统,斩天骄,一代强者就此崛起,但迎接他的将会是什么呢?
  • 大深渊之主

    大深渊之主

    因为女神的失误,顾南山被一个人丢进了异世界的深渊里,开始了地狱难度的生存游戏。生存必须的不只是水和食物,还有同伴和文明。从一无所有的漆黑中创造一切吧,令人绝望的至暗之中,我在手心里看见了微光!
  • 第一商女:休夫排排站

    第一商女:休夫排排站

    都说现在穿越好,锦衣玉食还有美男相伴,可为啥她穿来以后杀啥都没有还要面对皇帝逼婚,小命堪忧?好不容易明哲保身,让自己嫁了个喜欢的人吧,竟还被人当面羞辱!扔下休夫二字,她决然转身,世上美男千千万,她一向是宁缺毋滥!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斗罗之轮剑斗罗

    斗罗之轮剑斗罗

    唐轩夜穿越到斗罗大陆成了唐三的哥哥,双生武魂写轮眼修罗魔剑。
  • 天启之录

    天启之录

    从地狱中爬出。背负世界的期望。为了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爱人。凯利握起死神之镰,同诸世死神,一决生死!(我不怎么会写介绍,凑活看吧2*3*3*3)好吧,再加一条,更新不定期
  • 我的星星丢了

    我的星星丢了

    直言不讳的说,在我长达五百天的爱情里,心动,幸福,快乐,悲伤,是否都有你的影子。我很诚恳的说一声抱歉,作为在爱情里迷茫到丢失了自己的我,写下了这本书,致曾经的自己,和我深爱的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