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18200000011

第11章 南开大学历史学人才基地

建设的若干经验和特色

王 利 华历史学是南开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拥有80余年的发展历史,学术积淀丰厚,师资力量雄厚,是蜚声国内外的著名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机构,经过几代学人艰苦不懈的努力,我们的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和学术界公认。历史学人才基地的成立,无疑使南开历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历史学人才基地自被批准成立以来,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密切把握国内外史学发展的新动向,以人才基地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在充分继承和发扬南开史学优良传统的同时,锐意创新,强化优势,本科教学老树新花,硕果累累,形成了若干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经验和特色。

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基地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既尊重

历史传统又突出时代创新基于南开大学历史教育自身所长期形成的传统,结合史学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形势,历史学人才基地建设和教学工作确立了如下两个明确的目标定位:

1.为21世纪中国历史学的长远发展,培养高水平的后备力量。

2.为人类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再创新,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宣传和管理人才。

上述定位与南开历史学院在全国同类教学单位中的地位相称,符合南开史学分支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实际。

为了更好地培养合格的史学专门人才,历史学人才基地在南开大学“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下,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不断思考、探索和凝炼,明确了“专业基础—创新能力—人文情怀”三者并重的历史教学和人才培养理念,并以此为指导,锐意改革,不断完善大学本科历史教学模式。

1.“专业基础”既包括宽厚的历史知识基础,也包括语言、文献知识基础,还包括相邻学科的知识基础。多年来,我院一直坚持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使之既学有专长,又知识宽博。

2.“创新能力”是21世纪专门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就历史学而言,不仅包括增强学生历史思维和社会认知能力,检索文献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协作和沟通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的能力等等,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提出新课题、解决新问题,在前人基础上“推陈出新”的能力。这是我们近年积极努力的主要方向。

3.“人文情怀”是社会主义国家新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品质,历史学专门人才肩负着传承、提炼和宣扬人类优秀文化和民族优良传统的重大而长久的责任,应当具备对人类优秀文化和民族优良传统的热爱之情,对人性的尊重,对民众、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前途的深切关怀,愿意为大众幸福、社会和谐、国家昌盛和人类未来做出奉献的精神。我们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和途径,大力加强对本科学生“人文情怀”的培育,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关于什么是合格的史学专业人才,古人早已提出过“德、才、学、识”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德”是品德高尚,“才”是才能出众,“学”是知识渊博,“识”是见地卓越。我们所提出的“专业基础—创新能力—人文情怀”三个标准,既继承了中国史学的优秀传统,又根据时代要求对其进行了新诠释和新发挥,并努力将它们具体化为具体的教学工作指标。

二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引进和整合三管齐下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精干教师队伍,是搞好本科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必备的基础条件。南开大学历史学教育自开办以来,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人才济济,名师辈出,历史学科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阵容,之所以能够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居于领先地位并享誉社会、蜚声海外,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师资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历史学院继续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根据已有的基础,结合形势变化,进行了一些战略调整,主要在培养、引进和整合三个方面同时下工夫。

1.“培养”主要指对原有和新留校的青年教师进行培养。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院青年教师人数在不断增多,每年都有多位博士留院工作,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并使他们热心教学、安心教学,我院在课程教学梯队建设、岗前培训、上岗试讲、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出国学习进修安排、拔尖人才推评等方面,相继修订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同时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引进”主要是指从校外引进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了增强师资相对不足专业或方向的教学力量,近年来,我们又先后从海外和其他高校引进了多位优秀教师。在引进过程中,严格考查程序,明确岗位职责,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学术特长和补缺作用。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表现优良,成绩突出。

3.“整合”是指对全院师资力量进行统一调配和安排。2000年,原历史系、历史所等多个单位合并为历史学院,为了更好地利用全院的教学人力资源,我院对原属系、所不同单位的教师逐步进行统一的要求和安排,特别是对原来并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各研究所教师做出要求和安排,请他们开设新课程和承担本科生课外学习、论文指导工作。经过艰苦努力和政策调整,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已经承担了相应的本科教学任务,其中多位教师有上乘的表现,受到同学热烈欢迎,进一步充实了我院本科教学力量。

目前,我院共有教师87人,30—45岁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我院本科教学的主力军,他们绝大部分拥有博士学位,45岁以下教授(不包括近两年引进)已有7位教授、24位副教授。其中多位教师成长为拔尖人才,有2位45岁以下青年教师相继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院跨(新)世纪人才和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因此达到5人。

三课程建设稳中求变、追求精品,体系完整、特色显著

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工作的主体,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前提。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课程设置具有相对较大的稳定性要求,但亦需根据形势变化进行一定调整。近五年来,我院从实际出发,根据近一时期历史学的新发展和社会对史学人才的新要求,结合本院具体情况,稳步进行了课程体系的调整改革。

2002年,我院组织全体教师对原有课程体系做了一次全面检查分析,就课程体系调整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进行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课程体系调整,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21世纪的史学发展趋向和人才培养要求。最近三年来,我们又在保证课程体系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增删了一些课程,主要增强了若干史学前沿和史学应用课程,删除了若干教学内容陈旧、重复设置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多年没有教师承担的课程,使课程设置进一步合理化,更加符合本科教学要求。

经过不断调整、改革和充实,我院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了若干显著特点。

一是课程体系学科涵盖全面。现列入我院本科教学计划的课程,与兄弟院校历史院系相比,数量众多,涵盖全面,涉及到大历史学之下的所有分支学科,充分显明了我院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

二是形成了有机完整的课程系列。目前我院本科生课程,除全校公共课和本院公共课(如“大通史系列”和实践写作课程系列)之外,历史学、世界历史和文物博物馆三个系(专业)都形成了相应的课程系列。其中,历史学(中国史)有语言(古代汉语)、文献和工具课系列,断代史系列,专门史系列,中国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系列,以及知识扩充系列等;世界历史有语言(外语)、文献和工具课系列,地区国别史系列,国际关系史系列,外国史学史及史学理论系列,专门史系列以及知识扩充系列;文物博物馆学有语言(古代汉语)、文献和工具课系列,文物博物馆学理论系列,断代史系列,专门史系列,器物鉴定与修复系列,文博技术应用与文博管理系列,以及知识扩充系列,等等。

三是结合我院教师科研优势建成特色明显的选修课程系列,加快了科研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中国史专业选修课程,社会史和思想文化史所占比例相当大,其中不乏国际史学前沿的课程(如中国生态环境史、医疗社会史、性别社会史等),体现了我院作为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军机构的学术特色;世界史专业选修课程,区域史、大国史和大国关系史课程亦占据了很大比重,亦与我院教师在相关领域科学研究中的长期学术积累是分不开的。

为了同时兼顾课程设置的稳定性、合理性和创新性,我们一方面认真安排教师承担其所熟悉课程的主讲任务,保证重要课程能够连续开设;另一方面注意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套;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新课程,特别是较有学术前景的新课程。为保证新开课程的质量,我们规定:开课之前需提交书面申请及课程准备材料,由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只有获得正式批准的课程,才可以正式安排时间备课、开课。

精品课程建设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本科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人才基地建设的标志性成果。近年来,我院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主要采取了下列举措。

1.明确思路,统筹安排。2004年初,我院成立了由院领导班子和基层教学单位负责人组织的“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2004—2007年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根据历史教学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设思路:

(1)精品课程建设,关联整个教学工作的全局。它不仅仅是对某门课程、某个教学环节加以改进,而是促进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综合运筹,整体推进,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忽视。

(2)精品课程建设,既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又要兼顾全面、以点带面,逐步实现课程全面精品化。在保证本科教学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突出高精尖。

(3)精品课程建设,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就是根据历史教育自身固有的规律,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创造新条件,扬长避短,稳步实施;与时俱进,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适时、合理地进行课程体系调整,二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新方法,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保证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性和前沿性,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4)精品课程建设重在实际教学效果。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固然重要,但更应注重实效,要通过优秀教师的优质教学,使广大学生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加强思维训练,增强创新能力,提升道德水准,提高综合素质。

为此,我院出台了若干相应的支持政策,对承担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并争取到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教师,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方面予以政策性倾斜,在经费和设备使用方面对相关课程予以特殊优待。

2.具体落实,责任到人。为了使精品课程建设高效、有序地进行,我们成立了由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和各教研室主任组成的“院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在主干基础课程中成立了由资深教授和学科带头人担纲,由不同年龄和职称教师组成的“课程教学和建设小组”,具体负责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建设工作,明确任务,规定时限,积极争取。

通过广大教师的辛勤努力,我院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世界上古中古史”获得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立项,“中国古代前期史”、“中国古代后期史”获得了天津市精品课程建设立项,“中国近代史”、“中国古代陶瓷器”等课程获得了校级示范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另有3门课程获得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其他课程也正在积极建设之中。

四把握不同教学环节,多维创新

基地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历史学人才基地建设,紧紧围绕教学改革这个中心,广大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认真分析当前时代各年级历史专业大学生的特点,明确了不同教学阶段和环节的重点和具体要求,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操作规程、教学节奏和技术体系。我们针对一年级基地生,提出了“培养兴趣,增强动力”的教学要求,针对修习了入门基础课程的学生,提出了“拓宽知识,夯实基础”的教学要求,针对高年级同学,则提出了“转识成智,增强能力”的教学要求,并落实到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以及其他教学环节之中。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近年来,我院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多维创新教学模式。所谓多维创新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课外教学、基本知识学习和研究实践能力培养等各方面、各环节全面实施改革创新,目的在于使课堂教学方法更加灵活,课外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实际应用能力。这些教学改革和创新,可以用六句话来加以概括:1.诱导学生入门;2.邀请学生上台;3.陪学生读名著;4.带学生做课题;5.搭建自主学习平台;6.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1.诱导学生入门

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大学历史教学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面对的新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以第一志愿进入历史专业的学生比例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有效方式,尽快培养新生的专业学生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了几点措施:一、继续坚持资深骨干教师主讲入门基础课的一贯传统,通过教师精彩的授课诱导学生,使之乐意步入史学殿堂;二、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课堂设计,在注意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增强趣味性的同时,突出大学历史教育的特点——思辨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纠正“学历史靠死背书”的错误观点,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具体做法是,精心挑选最优秀的教师组成两大通史和历史文献等入门基础课程教学小组,增加课时,并将其划分为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两个单元,以便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问题的兴趣与习惯。

2.邀请学生上台

通过入门基础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大学历史教学的特点,具备了历史专业的必要基础知识,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学习重点逐步转移到以知识拓展和能力培养为主。为此,我们一方面根据我院学术优势,结合不同教师的专长,设计多个系列的选修课程,让教师讲授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课程,将自己独特的治学经验和心得传授给广大学生,并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学不同分支领域的基本问题、最新进展和开展相关研究的特殊路径方法。我们所开设的数以十百计的选修课程,分属不同的二级、三级学科,构成多个课程系列,其中门数最多的正是与历史学院的重点研究领域,如中国史部分的社会史课程系列、世界史部分的大国史和大国关系史课程系列等。个别课程还实行了“开放式教学”,邀请校内外同行专家登台授课,让听课学生广泛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不同观点,以及不同研究视角、方法和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社会科学报》对这种教学方式专门作了介绍。

另一方面,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邀请学生上讲台”,是近年进行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尝试。“邀请学生上讲台”,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堂发言讨论形式,而是着眼于对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全方位锻炼,旨在打破以往长期习惯的“教师讲、学生听、考试背笔记”传统模式,同时亦是鉴于不少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在人才市场竞争和今后工作中可能处于不利地位,需要进行实际锻炼。具体做法是: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将选课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派不同问题,课下进行认真准备,课堂上讨论发言。学生在接受任务之后,需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问题全面检索和有重点地阅读今人的论著,了解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整理出学术综述;二是选读分析重要原始史料,在前人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三是写出发言稿或者提纲;四是在课堂上就研究动态和个人观点进行发言,其他同学参与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评点,肯定长处,指出不足,并作补充讲解,特别指出进一步研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选课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可以掌握开展研究的一套基本程序,检索文献、整理观点、解读史料、分析问题、文字表达(写作)和口头表达(说服)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的锻炼和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位学生向媒体介绍了这种教学方法,国内外数十家网站予以转载,受到了学界较广泛的关注。

3.陪学生读名著

从2002年开始,历史学人才基地试行“名师辅导读书班”制度,挑选出二三十名学习成绩最突出的学生组成若干读书班,在自愿条件下邀请多位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中青年教师(博导、教授),分组指导读书班学生阅读史学名著。与一般的读书方式不同,读书班同学在老师的指点下,重点学习名著的问题意识、理论框架、分析思路和写作方法,并写出读书札记、评论等小论文,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后来成绩突出、研究写作能力强的毕业生,大都参加过读书班学习;历年考取名校硕士研究生的优秀毕业生,也基本上出自这些读书班。

由于历史学院人才培养层次多,名师科研、教学以及各种社会性事务繁杂,这项活动长期开展存在一定实际困难。为将这项制度坚持下去,同时不过分加重教师的负担,最近我们又对名师辅导读书班的活动方式进行了适当调整:鉴于研究生教学多采用读书(包括阅读原始史料和经典作品)和课堂讨论的形式,我们将部分研究生选修课程向高年级本科生开放,这样做既发挥了“名师辅导读书班”的实际功效,又有利于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让他们提前进入了研究生阶段具有较多研究性质的学习。

4.带学生做课题

“带学生做课题”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组织好学校统一规划和支持的“大学生百项创新工程”,二是教师将学生带入自己的科研项目。

“大学生百项创新工程”是我校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大创新举措,也是一个享誉全国的品牌工程,历史学基地班学生踊跃参与,自该项活动开展以来,争取到的项目逐年增多,老师认真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广大学生通过该活动,不仅提高了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自主开展问题研究和提出独立创见的能力,而且大大扩展了学术眼界,积累了组织学术活动的经验,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我们特别注意到,通过该活动,学生们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热情大大提高,大部分选题都试图将历史与现实联结起来,令许多教师感到非常欣喜和惊讶!

作为一个科研实力雄厚的学科,历史学院教师所承担的研究项目很多。为了将科研和教学更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尽快地将科研成果(特别是学术研究的新经验和新心得)向教学层面转化,多位教师结合自己所承担的选修课程,将本科生带入自己的课题,实际参与研究活动,指导学生系统地搜集整理文献资料,进行专题社会调查,条件成熟时则进一步让学生撰写相关论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的老师连续几年带领学生到河北农村进行专题调查,搜集整理地方文献;有的教师则带领学生系统整理《大公报》中的妇女资料,开展课题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批学生的研究成果正式发表。上述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形式新颖,实效突出,符合研究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要求,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有学生在媒体上以《博导带领本科生做学问》为题予以报道,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和好评。

我院所采取的这些新教学方式,与以往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别。如果说采用以往知识灌输教学方式,只是“授人以鱼”的话,那么,新的教学方式则重在向学生传授捕鱼的方法,是“授人以渔”。同时,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本,通过师生密切互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牧师与信徒”的关系,教师是班长(研究组织者)、对话者(研究合作者)和评论者(成果的鉴定人和指导者)。显然,这样的教学活动并未弱化老师的作用,降低对教师的要求,相反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必须十分熟悉所讨论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素养,还必须通过精心设计、仔细安排和更认真的准备,才能把课程教好。

5.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学术活动,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利用人才基地经费,支持和指导学生主办《春秋》、《纵横》两个学生刊物,发表学术习作、名师访谈、学术信息、学习感想和心得等等,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研究兴趣,也锻炼了办刊同学的能力。

最近,我们又利用基地经费,支持本科生史学社自主组织“本科生历史学术沙龙”。他们采用正式学术讨论会的形式,就热点问题举行论文报告和学术争论。例如不久前的两次沙龙,主题分别是“公众的历史与个人的历史”和“政治权力与传统社会”,论题直指历史学的最新课题,很有意义,也很前卫,吸引了众多本科生参与,有关媒体亦作了报道。更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还利用学术沙龙的形式,扩大校际交流,邀请其他著名高校的学生来南开探讨共同感兴趣的历史学术问题。比如最近的一次学术沙龙,以“思想是怎样进入历史的”为题,完全由本科生就主题作演讲,而后现场同学共同讨论,最后请相关老师点评。参加讨论的不仅有来自本院各个年级的近40名同学,并且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的3名同学发表观点。许多同学表示,沙龙活动为本科生提供了发表个人学术观点的有效平台,提高了大家开展学术研究的兴趣。

6.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为了鼓励广大基地学生自主开展创新研究活动,我们不仅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加强管理力度,并且日益完善创新研究的激励机制,对学生的各种优秀论文习作予以多种奖励,并与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评定、优秀毕业生评选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早在历史学人才基地建立之初,我们就创造性地开办了“全国史学新秀奖”评选活动。该评选活动以全国21所高校历史学人才基地学生为对象,每两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征文评奖活动。在教育部和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全国史学新秀奖”评选一直很好地坚持了下来,今年正在举办第五届评选活动。虽然每届评奖,我院都要动员大批教师评审论文,费时费力,但得到了各兄弟院校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发挥了南开大学对全国历史教学和人才基地建设的辐射、示范作用,尤其是带动了全国历史学人才基地的研究性教学,从中发现了大批潜质优秀的好学生,许多大学都将获得该项奖励作为硕士研究生招生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反响。该活动对我校历史学人才基地建设的重大推动作用,更是无待多言。

2004年,历史学院文物博物馆系仿照上述模式,开办了“全国文博新秀奖”征文评选活动,以全国重点高校文物考古和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旨在培养学生热爱文博事业的精神,提高研究能力,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该专业的研究性教学工作。

除上述之外,历史学院每年都要举办“五四优秀论文”、“中国政治思想史优秀论文”等多项评奖活动,并将获奖列入学生综合测评计分,将指导同学撰写参赛论文列入教师工作量。在历年的评选中,获奖者基本上都是基地班学生。通过这些措施,基地研究性教学不断得到强化,并逐步实现了常规化、制度化,而自主学习、自主研究、锐意创新亦日益成为基地班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觉活动。

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固然需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专业理论和知识,但绝不能只是由教师向学生机械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教师所教的死知识,创新精神的培育、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应是我们所追求的更重要目标。要想真正搞好本科教学,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实际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而不是批量生产只会应付考试的“高分低能”者,就必须突破成规,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他们独立实践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我们认为,这正是历史人才基地建设的中心和重点,因为基地成立的初衷和主要目标,就在于为中国基础学科的发展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潜质的后备学术力量。

同类推荐
  •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青春期法制教育(插图)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青春期法制教育(插图)

    中小学生尚处于未成年阶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接班人,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特别是中小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许多省、市、自治区据此也相继制定了地方性未成年人保护法规。这些法律法规都是中小学生实现自我保护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 教师公文包-节日漫画

    教师公文包-节日漫画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中国节日,外国节日,春节、圣诞节、世界水日、“五一”劳动节等世界性节日的由来等。
  •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中国都市卫生风险与社会治理

    现代化、全球化的迅速推进加快了“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市场失灵、社会道德缺失等则令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都市所遭遇的治理危机的挑战更为复杂和严峻。构建高效型城市和维护城市生态文明必须强化卫生风险的监测预警,推进卫生危机的事中处置和善后修复,需要各级政府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共同重视卫生风险的防范和危机的治理,强化危机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名校班主任教育案例精选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名校班主任教育案例精选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上.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应当像...案例二使我体会到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分析能力。
  • “事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事功”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热门推荐
  • 玉豁子丹经指要

    玉豁子丹经指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姜味枫糖

    姜味枫糖

    姜念安从来没有想过,许言枫竟然就是小时候的那个胖子。“胖子!”许言枫脸一黑,“我不喜欢这个称呼。”“好吧……”姜念安思索了一会,踮起脚拍了一下许言枫的头,“那就叫你小胖吧!”许言枫抚额,“就不应该想你坦白。”这下轮到姜念安脸黑了,她可怜兮兮的说,“你说过不会瞒我任何事的。”许言枫最受不了她这一套了,摸了摸他的头发,“嗯。”姜念安嬉笑着扑进许言枫的怀里。好嘛,就宠她一辈子吧!
  • 悠然的古代日常

    悠然的古代日常

    这是一个末世女穿越到古代跟农家小子谈谈恋爱种种田的小日常。*新文《福满农门》已发!合眼缘的小可爱们阔以去看一下哟!比心心?(????)??~
  • 六轮无鬼

    六轮无鬼

    妖魔纵横,仙神旁观。人族凄苦,生路何处?六轮无鬼,雄霸三界,唯人独尊!
  • 极品系统修仙之旅

    极品系统修仙之旅

    沈易一个王牌系统,带领一个又一个宿主成神,渐渐的萌生了自主意识.已经不想,不限于只当别人封神路上的工具,他要活出自己不是嘛?修仙位面,神识不被天道允许,他瞒着宿主多次考察试验,在与一个宿主脱离之际,重塑系统肉身,在这个万千位面中的修仙位面,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 超凡武装

    超凡武装

    五行灵气相生相克,本只能吸收其中一种,但李沐却可以吸收全部的五种灵气。金属性灵气锋锐,木属性灵气稳健,水属性灵气温柔,火属性灵气狂躁,土属性灵气厚重,五种属性的灵气在他的手里面变化多端。“天才强者又如何?我掌握着所有的相生相克!”
  • 骗局离你有多远:人手一册的防骗秘笈

    骗局离你有多远:人手一册的防骗秘笈

    本书全面介绍日常生活当中人们有可能碰到的骗局,对骗局进行了层层分析,并且列举出不同骗局辐射的人群,有针对性地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
  • 替身鬼医

    替身鬼医

    她羡慕她的荣华富贵她想要她的家庭和睦一纸契约,两人交换灵魂谁知……我靠!!!小婊砸,你这具身体是废材啊!!!啊!!大骗子!!!你为什么会是杀手?!!!两个不同的世界,两道撕心裂肺的呐喊同时响起,她们悲哀的发现,原来对方比自己更为不堪!老天爷,我们能换回来嘛?答案是——不能!!!
  • 墨祠

    墨祠

    墨祠,墨祠,水墨的祠堂,宛如每个人的生活一般,一笔一勾勒,一点一幅画,美好却平淡
  • 超神学院永耀之光

    超神学院永耀之光

    本人新人,本书新书。没有什么大纲,尽量沿袭原著,不无脑强,慢热。战争来的就是这么突然,当你们还嘻嘻哈哈的时候,它来了,带走了你的一切。谁也不知道,自己在战争中会是怎样的人。第一天,我看到惊慌,奔跑,触目惊心;第二天,一些人坚持不住,退变成魔;第三天,有些人奋不顾身,忘记自我;第四天,我们发誓,一定要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