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18200000014

第14章 引导学生打好文献功底

赵 伯 雄我们现在大学历史系的课程设置,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学生在一些通史类的课程中投入的力量太大,四年下来,除了看几本教材,很少或基本上不读古书,这怎么行呢?历史研究要以史料为基础,一切观点、认识、概念、命题,都是从史料中得来的,而所谓史料,对于研究中国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史的人来说,主要的就是古书。不读古书,就无从直接接触史料,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研究,不会有真知灼见。而且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学习、研究历史,总要有一种“历史感”,就是对古代社会、文化、思想的熟悉与理解,而这种理解,不是只看几本教材或者现代人的什么专著、论文能够达到的,必须大量地阅读古人的著作,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化的修养,俗话称有了一定的“书底”,才能够真正与古人“对话”,才能够具备陈寅恪所说的对古人的“了解之同情”。当然,在大学期间,不可能要求学生读太多的古书,但起码应该给学生以读古书的训练,引导并鼓励学生主动去阅读、钻研基本古籍,要让他们知道,中国都有哪些古书,古书都有哪些门类,各门类大致情形是怎样的,哪些书是比较重要的,哪些是可以缓读的,研究某个问题,大致应该到哪些古书里去搜寻材料,等等,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大学期间是应当获得的。

有鉴于此,我们学院自2004年秋天起,开设了“历史文献学基础”课,院领导让我来担任这门课的主讲教师。这门课每周两节,上18周或19周。我多年来给研究生开设历史文献学课程,侧重于讲目录与校勘;如今给本科学生开课,课名加上了“基础”二字,意在强调讲解基础知识,同时也想不受正规的历史文献学学科范围的限制,增加一些与阅读古书相关的知识。但这门课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在这三十几堂课里给学生打下较好的文献功底(或者说是国学功底),达到使学生了解古书、熟悉古书,进而能够很好地利用古书的目的,这些问题还是让人颇费斟酌。

历史文献学中的“历史”二字,不应当理解为有学科的意义,就是说,这个“历史”,不是一般所说哲学、文学、历史那种学科意义上的概念,而应是指“古代的”,“历史上的”,因此,历史文献学与古典文献学,其实内容是基本一致的,都是关于古书的学问。一般讲历史文献学(或古典文献学),大多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这三大部分为骨干。这固然不错,但我们今天开课,还是应有一定的针对性,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目录学当然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的读书人,历来有重视目录的传统,清儒早就说过,目录之学,乃是学中第一紧要之事。目录明,方可读书;目录不明,终是乱读。当年张之洞感慨良师之不易得,曾对向他求教的学生们说,“今为诸君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术门径矣”。这一诀窍,至今并不过时。好的目录书,确实能够引导学人入门,使人在茫茫书海面前,能够分清路径,抓住头绪,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课上用了比较多的时间讲解目录书的体制、种类、用途等等,对较为重要的目录书,如《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提要》等介绍不厌其详,特别着重讲解这些书对于今天学者治学的指导意义。在课上,我特别举出著名学者陈垣、余嘉锡等人的例子,讲解他们是如何从目录入手,通过自学而有所成就的,激励学生钻研目录,主动把目录视为“引导之资”。

在我看来,今天给历史专业的学生讲目录学,不单是要讲中国古典的目录书以及古人所做的目录工作,不单要讲怎样利用目录书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而且还要讲目录书里著录的内容,也就是要讲一讲古书本身,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讲各类古籍的基本情况,各大类之下又分哪些小类,每个类别都有哪些重要的著作,使学生熟悉古书的基本情况,知道哪些书在研究什么问题时可能会用得到,哪些书在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

历史系的学生读古书,不能只盯着史部的书看,眼界应该开阔一些,经部、子部、集部都应涉猎。特别是经部书,许多治史学的人不读经书,以为离自己的专业过远,没有用,其实不然。你要了解古人的行事、思想,就应了解那个时代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否则就很难理解古人的行为与思维的方式,更谈不到探索那个时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了。所以治史的人最好能够熟悉古代的基本经典。我在课上讲目录书里著录的古籍,经、史、子、集四部都讲的,特别是经部,用力更多一些,因为我感到现在学生们比较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在其他课程中也比较不易涉及。例如《周易》究竟是怎样一部书,《易经》是什么,《易传》又是什么,《易》类古籍大致分为哪几种类型,《易》学在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变化,这些问题读史书时会常常碰到,但又没有专门的课程加以讲解,所以我想利用“历史文献学基础”这门课做一些简要的介绍,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又如《尚书》,大家都知道是上古文献的汇编,但《尚书》中的一些问题,在使用《尚书》之前必须有所了解,各篇的时代问题、真伪问题,今文与古文的流传、授受问题,不知道这些,你就无法利用《尚书》中的史料。我想,讲授这些东西,在“历史文献学基础”课里,恐怕不能算是多余。还有《诗经》,许多学历史的人不重视,以为那是文学类的书,跟史学关系不大,其实不然。《诗经》里有些篇章属于史诗,本身就是历史;也有大量的可作为史料看待的东西,从中可以看到那时的社会生活。更重要的是,《诗经》是古代读书人的基本文化修养,其温柔敦厚之旨是儒学的灵魂,研究中国历史的人,都应该涉足其中,不唯涉足,而且应当涵泳其文,体认其义,这样方有可能逐步接触到中国文化的精髓。《诗经》也有许多文献学的问题,例如风、雅、颂的时代问题,由此而产生的各部分的史料价值问题,《诗序》的作者问题,三家诗与毛诗的异同问题等等。我在讲课的过程中,对这些问题都有所涉及。当然,对经部古籍的讲解,并不要求学生深入地钻研经学问题,但这些作为国学的基础知识,大学历史学科的学生是应该具备的,在目前的体制下,让“历史文献学基础”这样的课程来承担此类国学基本知识的教育,我想还是合适的。

目录学及相关的内容占用的课时比较多,其他内容相应地就要有所压缩。例如版本学,本来也是文献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今日的大学生来说,毕竟距离稍远一些。因为今天常用的古籍,大多都已有整理本或影印本,大学生们很少有直接接触线装书的机会,而且版本这个东西,非经眼过目,不足以为功,单凭口说毕竟有些隔膜。因此我在授课中,这一部分讲得就比较简略,只是着重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版本学的名词概念,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版本的基本知识,同时利用电化教学的手段,给学生看一些不同版本古籍的图片,增加一些感性的认识。这样将来接触到古籍的时候,对什么刻本呀、抄本呀,聚珍版呀、殿版呀,善本呀、殘本呀之类的概念,不致太过陌生,这样也就可以了。校勘学也是如此。校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没有多少理论好讲,做好校勘,除了细心之外,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文史基础知识,而这却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因此,我讲校勘,主要是介绍几种常用的校勘方法,然后就是用实例示范,告诉学生做好校勘应具备哪些知识,应如何注意积累这些知识。

除了传统的目录、版本、校勘这文献学的三大主干之外,我认为在“历史文献学基础”这门课程里,还应该包括有关古书的其他知识,例如古书形制与体式的演变、古书的分类、古书的辨伪、古书的辑佚、古书的注释、类书与丛书的利用等等。这些对于学生将来的读书治学都有很直接的意义。例如古人注释类的著作很多,什么是传、笺、注、疏,什么是章句、集解,同样是讲解字义,什么时候称“读为”、什么时候称“读若”、什么时候称“谓之”,这些概念词语之间有什么区别,文史系科的学生是应该弄清楚的。古代的某些重要的注本,像《三国志》裴注、《文选》注、《世说新语》注等重要注本的价值,学生也应有所了解。又如人们常称丛书是一座宝库,但为什么称之为宝库,究竟应该怎样利用丛书,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自己恐怕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才能够找到门径。而我们做教师的,有责任在他们大学阶段给予他们以必要的指引。我想,“历史文献学基础”这门课,就应该是学生走入学术殿堂的一盏引路之灯吧。

同类推荐
  •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本书紧紧围绕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展开阐述,即打造师德魅力、储备专家水平的知识、教研相长、在反思中成长、凸显创新等。全书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操作技巧;既有许多鲜活的案例,又有为切实解决专家型教师成长中的实际问题而精心设计的适用方法。
  • 活着,就为了灿烂:我的青春从60岁开始

    活着,就为了灿烂:我的青春从60岁开始

    网络红人励志婆婆讲述了自己参加第一次选美、数次整容、相亲、隆胸寻初恋等在网络反响巨大的各种非凡经历,以及她如何冲破各种非议一步步迈向梦想的舞台。作者更是首次勇敢而真实地揭露了自己前半生鲜为人知的苦难岁月。昔日往事,今朝梦想,看当今最时尚的励志达人是如何不屈不挠,追求梦想,将励志进行到底的!
  • 未来十年机会与财富:说中国

    未来十年机会与财富:说中国

    你真正了解中国吗?你知道未来的机遇和财富在哪里吗?千百年来,所有中国人都面临着回答这两个问题。《说中国》是一部集30年思想探索之大成,给千千万万中国人带来希望之光的书。全书详细分析了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状和社会现实,一一解剖了当下中国的经济困境、政治理想、文化冲突、历史环境、个人梦想,一针见血地指出,整个中国经济和个人生存到了最危险的边缘,当下的中国人面临着极度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国人的焦躁不安史无前例,只有由下而上培养公民社会,推广人类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并自上而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打动亿万中国人,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自由、民主和富强。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理解新世纪素质教育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理解新世纪素质教育

    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证明,解放思想,使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热门推荐
  • 傻女仆黏上多金少爷

    傻女仆黏上多金少爷

    罗家的两位少爷:大少爷罗冉俊,房地产的地头蛇,继承了罗氏地产后致力于房地产开发,二少爷罗凯轩,股市小旋风,以其独特的眼光和果敢的判断力在股市刮起了一股非凡的罗氏狂潮!这样优秀的两个男子,偏偏还是单身!怎么不让天下女子趋之若鹜!尤其是这次招聘的,可是女仆啊!女仆代表什么,贴身的伺候,无限的温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个盖世英雄

    那个盖世英雄

    在遥远的双子座中有一颗与地球一般无二的行星,当地的居民称其为蓝星,不过这颗星球却充满了神秘的力量。东皇历3277年,一颗巨大的行星不知从哪里偏离了轨道,撞向了蓝星,两颗星星交织在了一起,不光光是相互的毁灭,也不光光是彼此星球上居民的侵略,还是两个世界意志的相互吞噬。然而,故事才刚刚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十二星座之来自星星的你

    十二星座之来自星星的你

    十二个星座,十二个故事天上有着十二颗特殊的星它们一定都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 梦魇往昔

    梦魇往昔

    高远发现自己和曾经的死党们渐渐都变成了他们当年最讨厌的样子;他怀念曾经纯粹的青春,痛恨所谓的成熟,他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寻找最初的梦想;“梦魔”让他回到十年前,变成了自己的大学辅导员老师,梦中他想改变曾经的自己和所有人的命运轨迹.....
  • 隐婚520天

    隐婚520天

    她误惹男神逼婚,“想娶我,好处?”,他勾唇:“除了我,谁还能给你一辈子幸福?”“自恋!”她气结。宝宝PK男神篇:“妈咪只会嫁给我!”,男神:“凭什么!”,宝宝得意洋洋指着自己:“我才是妈咪最爱的人!”
  • 北大清华的9种性格

    北大清华的9种性格

    每个人都养成了各自的性格,习惯从本质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涵和素质,而成功者恰恰就是在人生的历程中,不断反思自己,不断修正个人性格中的小缺点,发扬自己的性格优势,所以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顶级名校的学员身上都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这些性格特征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将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现在,让我们跟随本书同优异学子一起修炼你的性格吧!
  • 三国悠闲人生

    三国悠闲人生

    三国?二十一世纪的青年苏木穿越三国,重生在一大山谷之中一名叫苏沐的青年,这里人情朴素,没有勾心斗角,一切的美好自从来了一位骑马的将军而打破。
  • 中学起源

    中学起源

    讲述一所小城市普通中学里的校风班风。女主处于年级第二尖子班学生。
  • 柒愈

    柒愈

    在经历了一些事之后,有一天我忽然得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七天了,那么在生命的最后七天,我做了那些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