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36400000061

第61章 方孝孺夏完淳——气节如山的忠贞文士

中国千百年封建王位的争夺,都伴随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血腥杀伐。这个悲剧到明代第二个皇帝的皇位之争中,又一次重演了,那就是朱元璋之弟朱棣所发动的“靖难之役”。这“靖难之役”,其实就是夺嫡之争,也就是叔叔从侄子手中夺权。这场争夺,最后以叔父朱棣的胜利告终。朱棣即位后,大行屠杀,实行族灭之法。在这场家族皇权的争夺中,一位文人因拒绝给篡弑夺权的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而英勇地倒在了血泊中,他就是方孝孺。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生于元朝惠宗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卒于明朝惠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在世46年。

方孝孺是越派作家的晚期代表,儒家思想的典型人物。他从小受儒家教育的影响。父亲是当地的名儒,为人廉洁方正,曾任济宁知府,是有名的循吏,为百姓做过很多好事。但是,他不幸被诬告遭流放,最后遭到杀害。少年方孝孺常陪父亲一起宦游,父亲的言行举止,给他很好的影响。他又受教于儒学大师宋濂,且是他最出众的弟子。他“尝以周孔自处”,因此“海内之人亦咸谓程朱(程颢、程颐与朱熹)复出矣”。

他的行止坐卧,都严格按照儒家的教条。在一次太子的宴会上,他因宴几不太端正而拒绝入坐,严格遵循“席不正不坐”的儒家礼教。他擅长文学,但他并不看重文学,他所追求的是“重教化,明王道,致太平”。为此,他不以个人为重。他家庭不富裕,有一次生病,家中断粮了,家人告诉他,他笑着说:“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贫穷的难道只有我吗)!”他曾说:“人不生则止,生而不能使君如唐虞,致身如伊周,宣天地之精,正生民之纪,次之不能淑一世之风俗,揭斯道于无极,而窃取于文字间,受訾(诋毁)被垢(污秽、耻辱),加以文士之号,不亦差圣贤、负七尺之躯哉!”

方孝孺幼年机敏,二目炯炯有神。读书每日盈寸——每天读书厚达一寸。他为人方正有序,很受人尊重。明太祖曾在洪武十五年召见过他,很欣赏他举止端正,命他当太子的老师。太子告诉朱元璋说方孝孺不肯坐不正的宴几时,朱元璋对太子说:“此庄士(庄重之人),当老其才(应当尊重他的才干)。”后来方孝孺被仇家诬蔑,逮到京师,明太祖见到他的名字后,释放了他,派他到汉中任教。居住在蜀地的献王听到方孝孺的贤名后,就聘请他为世子(帝王或诸侯的正妻所生的长子)的老师。方孝孺就以儒家的道德教导世子,并获得了献王的尊重。献王把他的书室题名为“正学”。所以世人又称方孝孺为“正学先生”,他的著作也被题为《方正学先生集》。

方孝孺为人正直,有远大的抱负,怀有“禹九州”之志(像大禹那样足迹踏遍九州、治理九州洪水的大志)。明代的第二个皇帝,朱元璋孙子惠帝朱允炆(年号建文)继位后,方孝孺被任命为翰林侍讲,第二年升迁为侍讲学士。这一时期,凡属国家的重大政事,皇帝都要向他咨询。惠帝爱好读书,每有疑难,就要召他去讲解。有什么重要的大事,有时就叫方孝孺到屏风前解答。他还担任了修撰《太祖实录》和《类要》诸书的总裁。在更定官制时,方孝孺改任为文学博士。到惠帝的叔叔朱棣(燕王,后来的明成祖)起兵夺位的时候,朝廷讨伐的诏檄都由他起草。在朱棣起兵的日子里,方孝孺帮助惠帝出了很多主意,但都没有成功。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燕王朱棣攻下南京,惠帝自焚而死。燕王朱棣进城之后,下令清宫三日。这“清宫”,就是把惠帝宫中没有死的人员一起找出来杀掉。可怜一个个无辜的宫人都惨遭屠杀。在一派恐怖之中,忽有一个全身缟素之人趋至阙下,伏地大哭,声音震撼天地。这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方孝孺。在这一派白色恐怖的时候,他不去躲藏,跑到这个死难之地来干什么?朱棣一见是他,就说,“我正要拿你,你却自来送死。”方孝孺回答说:“名教扫地,不死又干什么?”朱棣说,“你愿意死,我偏不叫你死,怎么样?”于是叫左右把他拿下,下在狱中。朱棣没有当即处死他的原因是,在朱棣攻下南京之前,曾有一个名叫道衍的僧人对朱棣说:“南京有个文学博士方孝孺,素有学行,假若您攻下南京,万不可杀了这人,如果您杀了他,那天下读书的种子,从此就断绝了。”朱棣接受了这个请求。

朱棣留下方孝孺也是另有用意的,就是要为自己所用。首先,方孝孺品行才学出众,威望极高,朱棣要利用方孝孺的名望为他起草即位诏书。但他知道方孝孺不会听从,于是就命令方孝孺的两个门生到狱中进行劝说。这两个门生进到狱中后,方孝孺怒斥他们道:“你们俩跟随我多年,难道不知道大义吗?”劝说不成,朱棣就亲自出马了。他从狱中提出了方孝孺,对他道:“先生不要自苦了,我所以起兵,是为了效法周公辅佐成王。”方孝孺问:“成王呢?”朱棣说:“他自焚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说:“国家需要年纪大的君主。”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被他问得语塞,一时说不出话来,勉强说道:“这是我们的家事,你不一定要知道。”方孝孺还要问,朱棣已经命令左右将笔纸递给他了,并且委婉地说:“先生是一代儒宗,今天这个即位诏书一定要烦劳您来起草。请您不要再推辞了。”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上说:“要杀就杀,诏不能草。”朱棣发怒地说:“你才不能速死呢。即使你不怕死,你就不怕灭九族么?”方孝孺回答道:“即使灭我十族,我也不怕。”说到这里,他拾起扔到地上的笔,写了四个大字扔给朱棣。朱棣急忙接过一看,竟是“燕贼篡位”四个字。他气急败坏,叫左右用刀撬方孝孺的嘴,刀口直达耳旁,再投放狱中,然后搜捕他的九族。方孝孺说,你灭我十族我也不怕。中国人的亲属关系,算尽了也只有九族,怎么也没有“十族”。于是,朱棣就将他的学生一一抓来,凑成“十族”。他每收一人,都给方孝孺看,然后杀死。最后,将方孝孺和他弟弟方孝友牵到聚宝门外,加以极刑。临刑前,方孝孺写下绝命词道:“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一种猴科野兽)。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那么)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希望不要责怪我)。”那天,和他一起受戮的还有他的弟弟。方孝孺感到自己连累了他,对他垂泪。弟弟也口占一首道:“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方孝孺真是满门刚烈,他的妻子郑氏,先他带着两个儿子悬梁自尽,两个女儿,年纪还小,投秦淮河而死。这一番杀戮,使他家宗族亲友及门徒学生共873人被诛。

朱棣报复性的屠杀,在他的后人中都引起了不同看法。朱棣的儿子仁宗就给方孝孺的一些家属平了反。到万历年间,又释放了因方孝孺案谪戍边境者的后裔。但是,方孝孺是真正地被灭族了,忠良之臣绝了后裔,只有他的气节长存人间。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无数的志士仁人,他们在中国的历史上熠熠生辉,是我们民族真正的“明星”。接下来讲另一个志士仁人的故事,那就是与方孝孺相隔二百年的夏完淳的故事。这里所讲的这两个英烈文人,生活在同一个朝代——明代,一个在元明的交接之期,也就是明代的开国之初,一个在明清的替换之际,也就是明代的灭亡之时。那走马灯一样的历史更迭,充满了血腥。朱明靠杀戮起家的明代,两百多年后,又由另一个朝代清代代替了。那代替的办法仍然是杀戮。倒是一些志士仁人在这场游戏中为某些崇高的东西斗争着,牺牲着,用自己的生家性命演义着一幕幕壮烈的正剧。这种精神,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也许都会成为历史的过去,但是在人类历史的某一时刻,确是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的精髓,是刻刻也不应该忘记的。

夏完淳,原名复,明亡后改名为“完淳”,有保全敦厚的意思。他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胥(或作灵首),小名乳哥,也称玉樊,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于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卒于清世祖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在世17年。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人物。所谓独特,一指他年龄的独特,用今天的标准来说,他还没有成年,虚岁才17,还只是一个少年;一指他经历的独特,他生活在一个改朝换代的时期,为了忠于他所热爱的朝廷,付出了生命;三指他生命付出的从容。他面对死亡,毫无畏惧,写下了一些不朽的诗文,正如《中华文学通史》所说,“夏完淳的名作大多写于甲申之后”。这个“甲申”,就是1644年,正是明思宗崇祯末年,清世祖顺治元年,明亡清立的交替之年,也是他被捕之年。从这时起,他一方面是明末遗臣,一方面是清初囚徒。这个特殊的身份,使他慷慨悲歌,写下了不朽的诗章,最后舍身取义,慷慨就戮。如果作为一个战士,从容面对牺牲,也许并不算什么独特,可他是一位文人,一位少年,一位为自己崇奉的朝廷献出生命的少年文人,这就是他的独特性。当然,最具有感召力的,是他的气节,一种不愿身事二主的精神。

夏完淳的这种精神,来源于家庭的影响。夏完淳出身在一个讲究文章气节的家庭。他的父亲夏允彝是当时一个有名的文学社团几社的名士。所谓“几社”,是夏允彝等人,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在松江组织的一个文学社团。这个社团,最初的目的只是切磋学问,以文会友,后来,随着时世的变化,就渐渐地发展成为一股政治势力。夏允彝在崇祯十年得中进士,出任了一个时期的明代官吏。1645年,南京失守,明朝旧臣陈洪范降清后,前来劝说夏允彝降清,夏允彝义正词严拒绝了他。八月,夏允彝因城破兵败,投水而死。

师长的教导和影响,也是夏完淳保有高尚气节的重要原因。夏完淳的老师是抗清烈士陈子龙。陈子龙是夏允彝的挚友,著名文士,“几社六君子”之一。他在文学上的最大功绩是提倡经世致用,对当时的空谈误国十分不满。为此,他与友人一起编辑了《皇明经世文编》五百零四卷,外加四卷补遗。这项工作的意义是为清代的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经世实用之学起了先导的作用。为此可以说,陈子龙开了一代崭新学风。为达到这一目的,他又整理了徐光启的《农政全书》60卷。

陈子龙为官,勤政为民。在担任浙江绍兴府司理兼诸暨知县的时候,正值水灾,他亲司赈事,救济灾民,同时刚柔并用,镇压饥民闹事。他个人生活亦为严谨。那时代,讲究一妻几妾。他却不像一些文人那样寻花问柳。历史上一位名妓柳如是欣赏他的才学,想委身于他,但是他忠实于家庭,拒绝了才貌双全的一代名妓。

当然,陈子龙对夏完淳更大的影响还是他的气节。1645年(清世祖顺治二年)南京失守后,旧友陈洪范劝他投降。他根本就不予理睬,继续抗清。后来因仆人的告密而不幸被捕。在审讯时,他“植立(像木桩一样直立)不屈,神色不变”。审讯者问他身为何官,他答之以崇祯朝兵科给事中。问他为什么不剃发时,他回答说:“吾惟留此发,以见先帝于地下。”清朝是留发不留头的。而陈子龙留下遭来杀身之祸的头发是为了见先帝于地下。气节之高尚,态度之强硬,可以想见。当然,清朝统治者是不能容许他存活下去的。在被押往南京的途中,他也和夏允彝一样,投水自尽了。夏完淳的父亲和老师都是这样为他们的先朝而献身,这对夏完淳影响很大。

夏完淳少年有为。他4岁能写文章,“诵群书数十万字,文采宏逸,江左绝俪(没有能与他并肩的)”。他6岁跟随父亲宦游,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14岁参加抗清队伍,从事抗清斗争。父亲抗清失败,投水自杀后,他继承父亲遗志,与老师陈子龙、岳父钱旃歃血为盟,把家资拿出来支援抗清斗争,后来不幸被捕,关押两个多月,受尽折磨,在狱中写了很多优秀诗文表述自己的抗清意志,这些诗文被结集为《南冠草》。

“南冠”是羁囚的代称。这个题名,不仅表明了他写作的特殊地点和作品的特殊内容,也表现了他的战斗精神和不屈品质。正如《中华文学通史》所言,这些作品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和爱国主义激情。如在《土室余论》中,他高扬着战斗的精神,呼喊着:“呜呼,家仇未报,臣功未成,赍志重泉(带着未了的志愿而赴九泉),留恨千古。今生已矣,来世为期。万世千秋,不销义魄;九天八表,永励英魂。”这是一篇不朽灵魂的裂肺呐喊,他的情怀,有如激越的巨浪撞击出的千堆浪花,犹如奔腾的地火翻卷出的万重火焰。在这里,丝毫没有刑前的恐惧,没有对年轻生命的眷念,有的是为故国献身的壮志。

当然,他也有柔情。在给母亲的《拜辞家恭人》中这样写道:“孤儿哭无泪,山鬼日为邻。古道麻衣(丧服)客,空堂白发亲。循陔(奉养父母)犹有梦,负米竟谁人。忠孝家门事,何须问此身。”想到自己一心赴死,高堂白发无人照管,不禁悲从中来。但即使这样,也动摇不了他一死的决心。在《寄内》中,他深情地对年轻的妻子说:“九泉应待汝(在九泉之下等待着你),珍重腹中儿。”当老师陈子龙投水身亡、为国捐躯的消息传来后,他用《细林野哭》哀悼他的良师益友:“细林山上夜乌啼,细林山下秋草齐。有客扁舟不系缆,乘风直下松江西。却忆当年西林客(陈子龙当过南明兵科给事中。南明有一后代朱由榔在两粤建立了政权,年号永历。西林在广西西部。陈子龙当过南明政权的官,所以称他“西林客”),孟公四海文章伯。昔日曾来访白云,落叶满山寻不得。始知孟公湖海人,荒台古月水粼粼。相逢对哭天下事,酒酣睥睨意气亲。”

夏完淳的作品集《南冠草》表现了一种崇高的气节,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不可或缺的一笔精神遗产。在我国抗日战争中,郭沫若先生创作话剧《南冠草》,歌颂夏完淳伟大的民族气节,并以之激励民族危亡中国人的爱国精神。

同类推荐
  • 大道辅成

    大道辅成

    本书是一部全面展现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王辅成的人物传记。书中以丰富的事例讲述王辅成在校及退休后的“三观”宣讲历程,并回顾他的理论学习过程,借助对他人生经历的探访,深入挖掘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从细微处见精神,生动诠释其忠于党和人民,不忘初心,努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奉献精神。全书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一堂课的信仰”,从王辅成少年时的成长经历讲起,展现他求学、任教以及后来在环卫领域工作的历程,深入挖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其人格和信仰的塑造;第二章“一面旗的飘扬”着重讲述王辅成是如何走上宣讲“三观”道路的,以及为了做好宣讲,他做出了怎样的刻苦学习和不懈努力;第三章“一粒种的力量”展现了自王辅成走上教师岗位以来到今天,被他感染的一代代青年人的群像,印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而积极的影响力。书后还附有本书作者专门撰写的采访感怀“致敬,向一个高尚的人——写给我采访本上的王辅成”,以及王辅成演讲稿节选。
  • 中国十大文豪白居易

    中国十大文豪白居易

    白居易一生,历经八个皇帝,先后历官二十任,食禄四十年。白居易前期敢作敢为、锐意进取,但他的政治主张不被采纳,终放弃了“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
  • 普京传(精装版)

    普京传(精装版)

    《普京传》作者追踪研究普京近十年,融合了普京的自述,他的家人、朋友、对手的描述,以及中俄西方各界人关于普京的著作,终得此作,呈现了一个真实完整的普京。纵览普京60年的人生轨迹,他似乎一直在追逐着强大的力量,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力。效力克格勃16年,可谓潜龙在渊;后追随索布恰克步入政坛,龙现于野;进入克里姆林宫,普京蛟龙得水;成为叶利钦的接班人,堪称飞龙在天;2012,普京凭借执政期间强国富民的政绩,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王者归来,是亢龙有悔还是飞龙再现?盛极而衰、物极必反,这条戒律是否会应验在这只俄罗斯上空的雄鹰身上?
  •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是卢梭继《忏悔录》之后另一本自传性质的著作,主要记录了卢梭的一些思想片段。由于这本书是在卢梭遭受长期迫害,身体虚弱不堪,又居无定所时完成的。书中的卢梭是一个细腻、敏感的人,别人任何一个微小的举动,无论它多么没有意义,都可能对卢梭造成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因为过多地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变得不得不被动接受时,他感到自己失去了自由。面对这样的情况,卢梭不会像加缪一样以“抗争”与以回击,天主教背景和懦弱的个性使他最终选择了逃避。
  • 从总统到囚徒--卢泰愚、全斗

    从总统到囚徒--卢泰愚、全斗

    卢泰愚,韩国第六共和国总统(1988,2—1993,2),陆军上将。1995年10月因受贿政治资金5000亿韩元一事败露,于11月17日被捕受审。全斗焕,韩国第五共和国总统(1980,8—1988,2),陆军上将。1980年5月18日,镇压光州人民起义,造成2000多人受伤,近200人死亡。此后不久,逼迫文职总统崔圭夏下台,自任总统。1995年12月,现任总统金泳三以军事政变罪、内乱罪下令逮捕全斗焕,重新审查光州事件。
热门推荐
  • 剑覆苍生

    剑覆苍生

    一粒尘埃,可压塌万古青天;一滴水,也可容纳世间万物;一把剑在手,也可颠覆苍生。一个少年为提升修炼资质,从幽静谷中走出,成就了一段传说
  • 魔术师说

    魔术师说

    世界上唯一的魔女遗物,诞生之初,失去伴生的证明,在魔术的世界里,成为唯一无法使用魔术的存在。一方之主,兼具另一族杀伐之权,困顿的自我感知,分辨不清来路和去路。少女,开始找寻半生之物,找寻身份的冒险。只讲一个关于魔术世界的故事,主角……谁都可以当主角,冒险和遭遇就是主角。不过出场最多的是阿法和火扇,至少得有个串联故事的人物才好一方通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逃妃不乖

    逃妃不乖

    诶呀我去!云臻一不小心遇到老梗,穿了,还是个和亲公主,和亲公主也不错,好歹是个公主,吃得饱穿得暖。但是未婚夫要杀了她怎么办?三十六计逃为上策。话说她这和亲的对象不得了啊,大漠草原的王,有权有势又有钱,关键是杀得一手好人。云臻想:比起那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危险男人她还是比较喜欢刚抱上的金大腿。长宁琰想:小丫头永远是自己的,谁也不能从他手上抢走!宠文无虐1V1小说嘛看的开心就好,勿考究!
  • 言灵师与冷面仙君

    言灵师与冷面仙君

    俊美无双,冷若冰霜!这样一个仙君玩养成?某不靠谱的言灵师霸上面瘫仙君就不下来了!言灵技能总是在无意识中触发,坑天坑地坑队友~丑小鸭变天鹅,唯一不变的是……愚蠢?_?……大概。本文傻白甜,结局1V1。
  • 我的高冷法医先生

    我的高冷法医先生

    喜欢看女主虐渣渣的童鞋进来!柳微身为公司总裁,因为一场绯闻被迫和钟天鸣在一起不久之后,柳微发现,自己似乎喜欢上钟天鸣了········从此她吊打绿茶婊,过上老公宠婆婆爱的生活!绿茶婊:天鸣哥哥!柳微:啪!(一耳光)绿茶婊:天鸣哥哥救我!柳微:啪!(又是一耳光)钟天鸣:微微手打疼了没,我给你吹吹。绿茶婊:天鸣哥哥!钟天鸣正了正色:“来人呐,把这女人扔出去喂狗!
  • 执剑断万骨

    执剑断万骨

    春秋的江湖在龙阳的铁蹄下终究老去,十年之后,大辽在楚狂的带领下强势崛起,春秋的江湖有失去了剑心的酒中剑仙王有为,有那已经无敌数百年的与天比肩的韩天齐,还有那无敌情圣,一手遮天……
  • 一朵开在你心上的花

    一朵开在你心上的花

    她是浮云山上的一朵白莲,每天都好奇着人间。她终于化成人,这兴奋的时刻,又突然有了变故。她、、、能否遇到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Ⅰ

    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Ⅰ

    他们是公认的时代精英,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以及波澜壮阔的命运起伏。这,无一不与他们的书生意气乃至人格紧密相连。他们也是常人,有着常人的情感情绪,常人的心理心态,以及常人的行为行动,只因为人生经历的不同寻常,才被历史记录在案。探寻他们的心迹,会重新审视到——如何娴熟于厚黑?如何混迹在官场?如何拥有睿智才情?如何筑造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