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95800000019

第19章

崔浩回到了家里,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供自己自由支配,他仍然是沿着自己习惯性的爱好往前走。

比如读书,比如研究国家典章制度,比如思考,比如观察天象,等等。以前曾经想过但没有顾上做的事情,现在可以用一用功夫了。

他开始练习服食养性的法术。服食,就是吃药,道教认为吃药可以好处大大的有。所吃的药有丹药,有草木药,有把矿物质和草木混到一块儿炼成的药。道士中有一个著名的叫作葛洪,他还写成了书来专题论述,认为药有三等,上药成仙,中药养性,下药治病。说得神乎其神的,这也是故弄玄虚的人说大话的特定逻辑,他们把大家都认可的事情掺进去,并且故意说成是低级的,然后往上进行升级式编造,比如吃药,大家都知道有用,用处就是治病,他们却说,这是最低级别的用处,然后就凭着想象编造出谁都没有见过的高境界,拿来唬人,他自己也没见过,说得多了自己就自欺欺人地信以为真了。

崔浩也染上了这种流行病,他认为灵异古怪的事情全都是真的,他就亲身体验起来了。

这种药可不是好东西,平常的药都是用来治病的,这种药不是,它是给没病的人吃,让他为了谁也没有见过的纯粹瞎编的目标来吃药,吃了就害病,病了还自以为就是自己追求的高级目标,病得成了残废,不是吃药不好,而是你没吃好。万一有人吃药吃死了,他就赶紧解释说,那就是成仙了。

就是这样的理论,也骗住了那个时代无数的人,因为人都对神秘的东西特别容易相信,因为人都对流行的东西特别容易盲从。

崔浩吃了药后,感到飘飘欲仙,他怀念起那个刚刚去世的年轻皇帝来,拓跋嗣虽然在南征的问题上开始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但是并没有怀疑他是用心偏向南朝的。等到奚斤攻城攻不下来,请求增援时,拓跋嗣御驾亲征,进行声援,就让崔浩跟着出征,让他给自己当军师,还给了他相州刺史再加上左光禄大夫的官职,这可是对他的认可。

崔浩没有辜负拓跋嗣对他的信任,在整个进军过程中,他出谋划策,拿出来不少好主意,越来越受到皇帝的肯定,皇帝对他的态度逐渐由重视他的话发展到了重视他这个人。他明确的感觉到了这一点,他也觉察出了背后有人不满,但是他没有放在心上,谁知道后来的情况会发生这么剧烈的变化呢!

他还清清楚楚的记得,当虎牢关拿下之后,他跟随拓跋嗣去出巡,他们来到黄河边,登上一个高高的山坡,视野突然间无比开阔,下边是波涛滚滚的黄河,旁边是向着远方绵延伸展的山川。当时崔浩激情大发,他忍不住高谈阔论,对着同行的官员们大谈国家管理,谈秦始皇把分封制改为郡县制的好处与缺点,把秦始皇与汉武帝在郡县制管理中的得失进行比较,在场的所有官员全都听得十分佩服。

崔浩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自信。跟朋友们谈论起来,他经常会去品评各种历史人物,也经常会评价当前的风云人物。有一次有朋友让他自我评价一下,他就说,他认为自己可以和西汉的张良相提并论,这是光论才能谋略,如果再比较一下对于古代制度的研究,那么自己肯定比张良强多了。

这个自我评价可是过分,他不知道,他已经在周围朋友的夸赞声中飘飘然了。真正高层次的人才是看大不看小的,对枝枝节节的过分关注有时候会妨碍你的大思考。崔浩所自鸣得意的地方,恰恰是显示出了他的小,境界不够。

崔浩还跟另外一个朋友谈论诸葛亮,他对诸葛亮很不以为然,认为诸葛亮得到了一个英雄的君主做知音,却没有能够统一天下,他放弃了荆州跑到交通闭塞的西蜀去,跟汉朝时占据南越的赵佗差不多,哪里能够跟管仲、萧何比。后来多次出兵,老打败仗,气得病死了,也比不了古代的良将。

这同样是崔浩见小不见大的表现,时势造英雄,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天下的形势已经开始趋于相对稳定,这一点在隆中对里面说得够清楚了,任何一个人也不能逆天下大势而动,这种思维方式只能说明自己把天下的事情看得太轻易了。

崔浩不喜欢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他公开宣称那部《道德经》绝不会是老子本人写的,说这本书败坏礼法,扰乱社会,一定是别有用心的人伪造的。

崔浩尤其不喜欢佛教,他公开进行攻击说:“为什么要礼拜这个胡人的神呢!”

他不知道,这些学说都有很广泛的人群作基础,他自己可以不喜欢读,那是口味问题,但是当他在公开场合大肆攻击的时候,他就把很多人不知不觉给得罪了。他说老庄不好,从两汉魏晋以来喜欢老庄的风气那么浓厚,他就把汉人给得罪了;他说胡人的神不好,他就把包括鲜卑人在内的所有胡人给得罪了。

天底下比这个不好的事情多了,这些标志着人类智慧最高层次的学说,你理解不了,说明你境界不够,你没必要去恶狠狠的攻击。崔浩认为自己所精通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服食养性之类完全准确,是天底下最最完美的真理,恐怕别人却未必这么看。

学术上的事情是应该提倡百家争鸣的,国家可以选定其中的一套,却不能对其它的搞焚书坑儒,有权势有地位的人这样做,后果将会更加严重,于公于私都害大于利。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信奉了道教,而且成为历史上推动道教与政治结合的一个著名人物。因为他遇到了另一个人——寇谦之,道教历史上一个整理改良派的人物。

道教是东汉末年才正式形成的,汉顺帝时,社会乱象已经成形,老百姓日子难过,需要精神寄托。这时候开始出现了两件事,标志着道教出世。一个是出现了一本书,《太平经》,弄不清楚是谁写的,怎么流传起来的,反正是传遍了全国,直接引出了后来的黄巾起义。另一个是天师道创立,这是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出来的,民间称为“五斗米道”,他的儿子张衡和孙子张鲁继承了祖父事业,靠着宗教的凝聚力割据汉中多年。再后来,就到了南北朝时期出来这个寇谦之,对道教进行优化改造,从此道教才像样了一些,抛弃了过分污秽的部分,得到了广泛认可。

崔浩认为,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因此就是民族的精华和骄傲,大家都该把它看得比外来宗教更高才对。真是胡扯八道。只要是自己的就是好的,只要不是自己的就是不好的,这种逻辑有问题。你是在评论好不好呢,还是在评论是不是自己生产的呢。强调它是本土的,实在看不出有任何实践上的意义,而且东汉初年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东汉末年道教才羞羞答答破壳而出,这恐怕说成是中外杂交带转基因品种更贴切些。我们吃粮食,重视的是它是否有营养,而不是哪个是本土的哪个就不得了。

崔浩对道教一见钟情,其实是自有他的思想渊源,他一直在研究的那些东西,那些神秘的东西,现在找到了系统化合理化的解释,让他感到安心,感到自然的亲近。很多人对他那一套神秘学术嗤之以鼻,现在,如果这个道教理论能够得到大家认可,他以后就更加可以理直气壮了。他需要这个强大的理论系统来做支撑。

于是他就直接向皇帝上疏,赞美道教,推荐寇谦之。

寇谦之是道教的集大成的改革家。他年轻时信奉五斗米道,后来跟着成公兴去嵩山学道,太上老君下降到了嵩山,命令他担任新的天师,让他好好对道教进行清理整顿,把张道陵他们祖孙三代那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去除掉,像什么交米交钱、男女房中术之类就别要了。太上老君还传授他不用吃饭永远不饿的辟谷法术,又传给他念咒画符的书《科戒》二十卷。再后来老子的玄孙又专门下凡来找他,交给他《录图真经》六十多卷,还专门交代他,中国北方要出一位特别不一般的好皇帝,能够给人间带来太平盛世,因此是“太平真君”,让寇谦之找到他并好好辅佐他。这位老子的玄孙还传授给他一个建造静轮天宫来得道成仙的法门,这书就是这位神仙写成的,现在把它献给拓跋焘皇帝,因为皇帝陛下正是上天命定的“太平真君”。

这番话说得很动听,既把魏国跟太平联系起来,让魏国人都乐意,又把皇帝和真君联系起来,统一天下之后还能够顺利成仙,这确实很有吸引力,而且他还进一步把道教和魏国皇帝联系起来,以后要辅佐他。

但是朝廷上地方上大家却没有几个人相信。

崔浩毅然决然的相信了。他虽然不喜欢读老庄的书,但是对于道教的力量却愿意表示支持。他对胡人的神表示排斥,对不是胡人的神却表示合作。他好像已经看到皇帝信奉了道教,从此,他对中国古老的天人感应之类更加相信,越来越不喜欢胡人的落后文化,皇帝越来越像汉人了,皇帝的后代也是一样,他们都受到了祖宗拓跋焘的影响,都扔掉了鲜卑文化,变成汉人了。

崔浩拜了寇谦之为学道的老师。

这个行动真够坚决的,他不怕那些反对的声音。走自己的路,只要自己相信正确就行了。

于是,被免职回家的崔浩上疏了。他的态度非常明确,毫不回避,他赞成这件事,急切地大力地赞成:“我听说圣明的天子接受上天的使命,上天一定会降下感应,《河图》《洛书》虽然博大精深,却只是些像昆虫和小动物一样的图案,哪像今天这样,人和神直接对话,写成的书文字清晰,奥妙无穷,自古以来没有能够相比的。我们怎么能够因为世俗的顾虑而忽视上天的旨意。“

把老天爷这个最让人们普遍感到敬畏的图腾也拉了来,谁再敢提反对意见简直就是跟上天、跟上天的儿子——天子过不去。就这还嫌不够,连那一向被他敬若神明的河图洛书也给他拉来垫背了。

效果不错,有时候最高领导人就喜欢有人提出倡议,他好不担责任的达到自己的目的,好大喜功的领导人尤其喜欢这样。

拓跋焘听完了非常高兴,他派遣使者带着玉璧、丝帛、猪牛羊等正式的祭品去祭祀嵩山,并且把寇谦之留在山里修道的那些弟子们迎接到平城来,这样来表示崇奉新天师,宣扬新道法,而且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

接着,皇帝下诏,命令在平城东南那里建起了一座天师道场,当然是按照寇谦之的建议,设了一个五层的高坛。由国家出钱,供养了一百二十个道士,包吃包穿,让他们安心修道,每个月都要搞免费大聚餐活动,好几千人来这里免费吃喝。

崔浩认为,自己取得了一次胜利,那些看他不顺眼的异族大臣们将会跟皇帝无形之中疏远了,他就要回到朝堂之上重新任职了。

同类推荐
  • 南宋凶猛

    南宋凶猛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铿锵有力,壮怀激烈。.靖康之耻八十年后,潮流涌动,一个酝酿已久的声音,重新响彻天下。“北伐中原,还我河山!”崇岳飞贬秦桧,大开封桩库。修兵甲整军备,血气耀山河。谁说南宋羸弱,异族就该猖獗?看我慷慨豪迈不屈不挠的南宋军民,凶猛来袭!
  • 再见了皇叔

    再见了皇叔

    东汉末年,虎牢关外,三英正战吕布。不料,一神秘男子身披火焰从天而降,砸中场中刘备,令其一命呜呼!待那男子醒来,发现自己被人锁在笼中。而站在笼外之人,正是刘备的义弟——关羽和张飞!
  • 隋唐我来了

    隋唐我来了

    用真心体味历史,用真情追忆先人,用平淡的语言写波澜的隋唐之交。
  • 猫猫故事会

    猫猫故事会

    帅的出奇的白马王子在众美女中间游刃有余……我们的主人公身怀绝世神功,挥手间天地变色……他得到神仙的眷顾,在修真界纵横驰骋,所向无敌……出身军界,混迹人间,美女如云,财富无边…………不过,这些和本作品没有任何关系!!!!!!
  • 血漫旌残

    血漫旌残

    (架空历史,除了明朝的几个大事件之外,大多与正实历史不同,只是小说,别过于较真。)
热门推荐
  • 活宝娘子古灵精

    活宝娘子古灵精

    童小小,死里逃生穿越到华隆国,好不容易捡回来的这条命,她只想踏踏实实地低调生活,怎奈天生的光芒难以掩去,被一干人等扰的不得清净。不过即便如此,也不能为了图省事就随便找个人嫁了啊。赵蓝少,原本只是想为不成器的妹妹请个“家教”,结果却找回来这么个活宝,古灵精怪。既然这样,那就直接绑回家当娘子好好调教。想逃?没门儿。天涯海角也要定你。
  • 万分之一的小心动

    万分之一的小心动

    第一次遇见司陌尘,宋缨被他开车撞一下。第二次遇见司陌尘,宋缨被他强吻了。第三次遇见司陌尘,先溜再说!“啊啊啊!你们听说了没有?司少爷对宋缨表白了,啊啊啊!好嫉妒啊!怎么办?”“司陌尘,咱们不可能的!”“丫头,大话别说太早啊!”“你喜欢我什么?我改还不行吗?”“本少爷喜欢你不喜欢本少爷的样子。”“司陌尘你有病!”“缨缨你就是本少爷的药!”
  • 五极天下

    五极天下

    天下五极,木,火,土,金,水他,欧阳长空,身世悲惨,逃亡路途磨砺成长他,欧阳长空,轮回五极,五行手中成利器这是励志热血的文字这是讲述命运重新主宰在自我手中的文字这就是五极天下
  • 我的老婆是只鬼

    我的老婆是只鬼

    你是仙女吗?——某男看着本书封面傻傻地问。不,我是一只鬼!——封面女突然跳出来幽幽地答道……
  • 前四分之一的平凡之路

    前四分之一的平凡之路

    尘星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女孩子,但她的每一天却又充满了不受控制的坎坷与波折,面对一次次令当时的她窒息的打击时,她的成长与蜕变又诉说着她与同龄人的不同,前四分之一的人生,她站在黑暗里怀揣着温暖仰望着光明,用看似温和无忧的态度治愈着周身的一切......
  • 回浅

    回浅

    一次意外,穿越到了一个修仙的古风时代,好不容易赶上了时髦。穿越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身上,很庆幸会点小法术。可却普普通通。我以为穿到了一个普通的小女孩身上,但却不是出现了两个爹!这令人感觉好帅,帅的人神共愤。我却说是我爹!不能透露太多,请大家谅解。????
  • 道教小道士

    道教小道士

    一身道术行尘世,一把利剑斩妖邪。深山老林多鬼魅,平常村庄人心毒。吾以此身常伴道,三寸青锋荡人间。
  • 大天使日记

    大天使日记

    神界的大天使撒拉弗因惩罚被踢到下界,身体变成小黑猫,整日卖萌无节操?机械与魔法并存,炼金与神谕交织,无法哭泣的少女,自言自语的少年,神秘消失的古城,迷雾重重的真相,黑猫夜澪和一群神谕者的冒险传说就此拉开序幕。血色的恶意悄然而至,众神的阴谋图穷匕现,失败者沉沦黑暗,胜利者迈向深渊,命运的车轮碾过,谁又将立于山巅?
  • 魔导兵王

    魔导兵王

    罗兰大陆神圣魔导师挑战超级空间法术失败啦!他的肉身穿越到了现代,魔力仅剩下百分之一!他被当成要饭的、耍猴的、卖艺的、耍流氓的……而每个遇见他的人都想把他上交给国家……
  • 异世界之旅

    异世界之旅

    一个少女背负了桑河之地守护者的名义来到了另一个神秘的世界,她该如何呢,想念着家里的亲人,想念着过去的日子,却要背负守护者的命运,被无数男子挟持,威胁…她该如何选择,是放弃这个重任呢,还是背负它,拯救世界…遗风阁的男子愿意为她付出生命,而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子,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