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41300000016

第16章 宝宝常见行为的心理解读

注意宝宝心理健康的发展

宝宝在3岁以前,心理及生理的发展会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人是否可以健康成长,除了身体的健康之外,还需要心理健康。而许多家长只注意宝宝的身体健康状况,经常会忽视他的心理健康状况。

宝宝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他的愿望和合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例如,宝宝对自己很满意,保持活泼愉快的情绪,对周围环境很快就会适应,有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充分发挥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宝宝健康心理的表现

性格活泼乐观

在跟人交往的时候随和、坦诚,对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加掩饰,对他人的意见能够欣然接受,遇到挫折和困难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很快就会得到宣泄,不会闷在心里。

有很强的求知欲

宝宝有很广泛的兴趣,喜欢对事物进行观察,喜欢动脑筋,思维比较敏捷,想要学习和尝试的事情有很多,对新鲜事物有很快的反应力,敢于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有很强的意志力

不怕挫折和困难,若目标没有实现便不会罢休,不会半途而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愿望进行控制,还可以排除内心和外界的干扰,工作和学习的时候也会集中注意力。

有同情心

喜欢帮助别人,喜欢关心别人,往往表现出“亲社会”和“利他”的行为。

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类型的宝宝,心胸比较开阔,懂得尊重他人,和他人相处的时候很和睦。对集体活动也会积极参加,能够适应行为规范和纪律约束。

平衡的心态

常常保持愉快欢乐的心态,遇事比较冷静,情绪没有很大的落差,遇到问题时很理智,很少表现出忧郁或焦虑不安。

帮宝宝培养健康心理的方法

使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得到培养

根据宝宝自身的情况,引导宝宝安排好睡眠、游戏、学习、吃饭、起床等作息时间,使宝宝可以劳逸结合,保证宝宝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宝宝的睡眠习惯一定要从小就开始训练,这有利于生活规律的培养。一定不能因为宝宝尚无睡意或哭闹而逼他上床。不然,宝宝会把床看成是惩罚场所,从而对床产生厌恶的情绪,甚至还会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也不要用恐吓的话来强迫他入睡,不然他会做噩梦,严重时还会导致夜惊症的出现。

培养宝宝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育宝宝遵守纪律、讲礼貌、助人为乐、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等道德品质,使他可以正确处理和对待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养成坚强、活泼、开朗和积极的人格特征。言传不如身教,父母和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还要支持与鼓励宝宝多参加集体活动,使他的集体感增强,锻炼性格、陶冶情操,防止羞怯、孤独心理的产生。

尊重宝宝

当宝宝在一些活动中出现错误与缺点的时候,要把道理讲清楚,教育的时候要有耐心;批评宝宝的时候,要注意他的“脸面”,不要伤害他的自尊心;不要训斥、指责,甚至对他任意打骂。因为,不停地批评,容易挫伤宝宝的自尊心,让他形成胆怯、自卑的心理。而且父母在批评宝宝的时候,意见应该统一。若是当父母的某一方对宝宝进行批评时,而另一方却对宝宝进行袒护,就会让宝宝有一种错觉,认为批评意见是错误的。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在宝宝心中父母双方都会失去威信。发现宝宝进步的时候,要善于鼓励与表扬,使宝宝的上进心增强。父母跟宝宝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从小培养宝宝的自制力、自信心、自尊心,使宝宝能自励、自重,积极、主动地对待学习和生活。

热爱宝宝

在教育宝宝的时候要满腔热情,让他感到社会、学校与家庭的温暖,形成开朗的性格与愉快的心情。只有父母、老师与宝宝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才会使宝宝更加容易接受父母的指导与教育,并乐于把自己的感情、思想的变化告诉父母,而不会闷放在心里。

专家提示

要想使宝宝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便应该遵循正确的教育原则和规律,为宝宝提供跟教育内容相符合,集灵活性、适应性、科学性为一体的生活环境。从宝宝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着手,采取的教育手段和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再对宝宝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个时期,宝宝的心理健康是他在未来走向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在注重宝宝身体健康和智力开发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培养宝宝的心理健康。

帮助宝宝战胜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对宝宝有着很大的危害,父母对此一定要重视,并提前预防,想办法帮助宝宝减弱或克服恐惧心理。对宝宝的恐惧心理不要嘲笑,不要叫宝宝“胆小鬼”,也不要力图使宝宝掩盖或否认恐惧心理。

何为恐惧心理

所有人都会有恐惧心理。有的恐惧心理是先天性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比如,人对剧烈的闪电、对突然的动作、对大声呵斥者的感觉、对响声很大的雷等感觉所产生的恐惧。这种恐惧感,宝宝年龄越小持续的时间就会越长;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持续的时间就会缩短,产生恐惧的原因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是由一些生态因素和其他的诱因所决定,如智力、社会、年龄、性别等都会对恐惧心理的产生以及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有的学者认为,产生这种心理的两个高潮分别是在3岁和11岁的时候。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恐惧,是感到疼痛、看到流血、感到孤独、感到黑暗、触摸异物、变换环境、见到陌生人、见到动物、听到高声等等。而儿童期引起宝宝恐惧的事物,既多于幼儿期,而且也高于少年期。尽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有的事物已不会再对宝宝造成恐惧感,但是想象却使恐惧得到发展。例如,怕“老虎外婆”,怕大灰狼,怕强盗,怕“妖魔鬼怪”等宝宝内心中虚构的事物。等宝宝进入小学以后,恐惧心理减弱得就会很明显。一般情况下,女宝宝更加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宝宝的年龄不同,害怕的对象也会有所不同。确定一个宝宝的恐惧感是不是正常,一定要考虑恐惧行为的程度和年龄。有的恐惧出现在某一发展阶段或特定年龄很正常,但若是出现在其他的年龄段就不正常。例如,婴幼儿害怕分离,这种恐惧对他来说很正常,但若是发生在学龄宝宝身上,就是异常现象。所以,家长需要对宝宝进行密切观察。下面举两个例子,来对这个时期宝宝的恐惧心理进行说明。这个时期的宝宝害怕黑暗,只要天黑后出门玩就会害怕,房间没有开灯的时候,也不敢进去。这种恐惧,大多在家长的照料和安慰下会消除或减轻,不会对正常生活以及情绪带来影响。宝宝到了3岁的时候,就会有怕黑的表现。通常情况下,这一类的恐惧心理不会加重,也不会持续发展下去。轻度的怕黑很正常,但若是过于怕黑甚至害怕黑夜,而且在某一个年龄段变得十分严重,将会对宝宝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造成影响,并且这种现象也可能持续到长大成人以后。除此之外,宝宝还会对猫或狗产生恐惧情绪。小猫、小狗看起来十分可爱,是很多人都喜欢的宠物,包括宝宝在内。但有的宝宝却害怕小猫小狗,认为它们就像怪物一样,一见到小猫小狗就会很恐慌,甚至害怕挪动脚步,更不会跟它们愉快的相处。宝宝3岁起,就会出现害怕猫或狗等动物的表现,而且还知道它们会对人造成伤害。可是,他还不能清楚地知道什么动物会对他构成危险。无缘无故的恐慌,除了会对宝宝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外,还会使宝宝产生心理障碍,并持续到宝宝成年。

帮助宝宝战胜恐惧心理的方法

通过宝宝愉快的情感来战胜恐惧心理

可以常常带宝宝去公园玩、参加小朋友间的游戏等,让宝宝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使恐惧心理得到克服。同时,还可以鼓励宝宝用绘画、讲故事等活动,把他最害怕的东西画出来或讲出来,将内心的恐惧表达出来,使其得到宣泄,从而使恐惧心理得到缓解。

不要嘲笑或惩罚宝宝的胆小

这样做只会起到反作用,正确的做法就是承认宝宝害怕的事物真实存在。这样,宝宝知道你对他的恐惧可以理解,从而便会相信你的解释、抚慰,有利于克服恐惧心理。

父母不要刺激宝宝

在日常生活中,不可以用“你要是不听话,大灰狼就会过来吃掉你”、“你要是不吃饭,就让你自己去黑屋子里”等话来对宝宝进行恐吓,父母可以传授宝宝知识,来使他的恐惧心理得到解除;比如有的宝宝害怕雷电,父母可以告诉他关于雷电的一些知识,尽管宝宝并不能完全听懂,但仍然会使他的恐惧心理减弱,充满安全感。

不要让宝宝将害怕掩饰起来

有的宝宝经常不承认自己害怕,这是宝宝惯用的应付恐惧的一种方法。但实际上,越是掩饰,宝宝就越是恐惧。父母应该让宝宝将他恐惧的东西说出来,让宝宝不再认为害怕是一种羞耻,并使恐惧心理得以逐渐克服。

专家提示

宝宝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对某些情景、事物、人物产生恐惧。久而久之,便不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宝宝的心灵十分稚嫩,很容易受到挫折。若是父母及时发现宝宝的心理变化,并及时抚慰宝宝,就可以帮助宝宝免受心理上的伤害。

不要为强迫症埋下隐患

强迫症是一种明知没有必要,可是又没有办法摆脱,反复呈现的一种行为、情绪或观念。在幼儿时期,强迫观念少于强迫行为,这种倾向年龄越小越明显。

强迫症出现最多的是在儿童期,表现为行为刻板、多重复性动作。例如,常常会反复洗手;对自己的书包会重复检查;睡觉之前,会不停查看自己的鞋有没有放在床下。当强迫行为和动作遭到周围人干涉的时候,会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的情绪,或退缩、逃避,或使做强迫性行为的方式更加隐蔽。当宝宝稍微大一些的时候,事后往往会感到后悔,但这些行为就是无法改掉。

宝宝患有强迫症的时候,常常会考虑一些重复的事情,如树叶落的时候,为什么是在冬天,而不是春天;当自己刚做完一件事情的时候,会不停回想;常常害怕自己会做错作业等。他知道这种怀疑和思考很没有必要、很多余,但就是会忍不住去想。

强迫症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过于追求完美,而宝宝之所以会养成过于追求完美的性格,主要是由于宝宝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教育。父母管教过于苛刻、严厉,要求宝宝严格遵守规范,一定不能自行其是,造成宝宝做事的时候过于小心翼翼和拘谨,害怕因做错事情受到父母的惩罚,无论做什么事情考虑的东西都特别多,优柔寡断,并逐渐形成经常性焦虑、紧张的情绪反应。而他的态度过于“兢兢业业”,常常给人一种“仔细”“认真”的感觉,而周围人常会对他进行称赞。其实,这种行为和个性并不健康,一定要及时纠正,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专家提示

当宝宝做出强迫行为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指责宝宝,更不要对宝宝进行体罚。这只能阻碍父母跟宝宝之间的正常沟通,结果只会使宝宝的强迫症加重。要知道,跟宝宝进行沟通是配合治疗强迫症的良好措施。

怎样对待自闭症宝宝

我们常常把患有自闭症的宝宝,看做是沉默的天使,这类的宝宝有自己的世界,很少有人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患有自闭症的宝宝,不仅为家庭带来了痛苦,也为宝宝的成长蒙上一层阴影。

自闭症宝宝的主要症状

不跟别人交往,孤独离群

患有自闭症的宝宝喜欢独处,对家长不会产生依赖心理。有些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有这种倾向,不喜欢被人抱,当他人抱他的时候会大哭大闹。宝宝的孤独还表现为不关心周围的事,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顾忌,当他人不存在;无论周围发生什么事,好像都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不能引起他的注意和兴趣,与他人没有目光接触。

严重的语言障碍

许多患有自闭症的宝宝言语很少,情况严重的时候,几乎没有言语,就算他人大声喊他时,他也不会有任何反应。有的尽管可以发声,但是要想完成一个情景的交流也不可能,发出的声音简单重复。还有的宝宝说话的时候,发音不清晰或者声音很小,只有熟悉他的人才能明白他的意思。另外,有的宝宝在以前有着正常的言语能力,但到3~4岁时,言语能力便突然出现衰退的情况,从而没有了情景交际的能力。

做出的行为重复刻板,兴趣不广泛

患有自闭症的宝宝,往往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只对某种或几种活动或游戏感兴趣,如喜欢看天气预报和电视广告,对有故事情节的电影、儿童电视、动画片则一点兴趣也没有。有的自闭症宝宝去幼儿园时,坚持走同样的路线,只要路线发生变化就会哭闹不止。

另外,自闭症宝宝的感觉和反应也比较迟钝,常常做出一些自残自伤的行为。还有的宝宝会对某些声音和图像特别敏感,比如,在听见电钻或者汽车声音的时候,就会跑开或者使劲捂着耳朵。

正确对待自闭症宝宝

采用早期治疗干预

有的父母认为宝宝有问题,但经常妄想这些问题只是暂时的;有的父母认为宝宝越晚说话,就表示越聪明,一直在等待宝宝说话;有的父母则带着宝宝辗转许多医院找名医确诊,因此经常会错过最好的治疗期。其实,对患有自闭症的宝宝,在宝宝2~3岁时采取早期干预,会对以后病情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若是怀疑宝宝有自闭症或其他发育问题,要主动出击才能取得胜利。父母应该积极采用早期治疗干预。

早期发现

由于自闭症的宝宝在没有发病的时候,一般没有显著的不正常特征。所以容易被父母忽视。但这并不是说,就不能早些发现宝宝是否患有自闭症。若是宝宝在不到两岁的时候,就出现以下情况,就应该考虑让一些专业人员对宝宝进行密切观察和评估。自闭症宝宝一般有以下早期表现:用语言逗引宝宝的时候没有反应,对音乐却十分敏感,爱看广告;对非常规的物品玩具十分着迷;喜欢来回旋转或奔跑,不会跟人一起做互动游戏;不会跟人进行目光接触,叫他的时候,没有反应;用示指指物的时候,不主动;有需要的时候,就会抓着他人的手移向他想要的物品;18个月大了,依然不会叫爸爸、妈妈。

进行综合治疗时要多管齐下

在治疗自闭症的时候没有单一方法,因此在进行综合治疗时应该多管齐下。其中,首选的方法就是训练教育。有的父母认为宝宝的问题是语言障碍,只要对他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即可。其实,语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认知和运动等其他能力的发育,训练的时候应该综合兼顾;患有自闭症的宝宝很刻板,因此他学到的技能得不到泛化,需要在不同场合对他进行教育和训练,让他可以适应不一样的要求;对于宝宝出现的睡眠障碍、兴奋躁动、攻击、自伤等症状,可用药物治疗。但对一些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方法,最好不要盲目采纳,避免给宝宝带来不良影响。

因人而异,全面评估

治疗自闭症时,应该根据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治疗,就算是有着相同原理的治疗方法,实施时也应根据宝宝不同的发育状况进行调整。针对于自闭症宝宝发育阶段不同,采用的策略也应不同。所以,要注意个体化的训练并进行全面评估。如不到3岁的宝宝,应该把个别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不到4岁的宝宝,应该把集体教育和个别训练放在一起。进行评估要定期,这有利于对治疗及训练方法进行调整。

认真规划

自闭症属于发育性障碍,不可能自然痊愈,经常是在训练的过程中慢慢地显现出治疗的效果。而且随着宝宝的成长,对功能也会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阶段不同目标也不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父母放弃自己原有的生活,全身心投入,希望马上看到效果。结果常常使自己感到身心疲惫,因此无法坚持训练,自然不会达到期望的效果。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现实,做好长期应战的准备,再跟专业人员一起分阶段规划家庭的安排以及治疗计划,努力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为家人和自己留一些自由的空间,使家庭成为快乐的基地,这样治疗生活才会得以持续正常进行。

专家提示

自闭症的宝宝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忽视他。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敲开与宝宝沟通的大门。让自闭症宝宝说话前,应该让他先喜欢你。父母可以将不会说话的患儿,看成是刚出生的宝宝,一切从头开始耐心地教他。从手指和眼睛等非语言的“交流工具”着手,一步一步地为自闭症宝宝构建语言沟通模式。最终,使他可以用语言或其他代替语言的方式与人交流。尽管这件事很难,但只要父母努力就能看到宝宝的进步。

宝宝得了抽动症怎么办

许多父母觉得宝宝经常耸肩、眨眼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而不是一种病,所以就诊的人不多。但抽动症若是没有得到及时地控制,发作的频率就会越来越高。

何为抽动症

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病,它的特点就是波动性大、反复性强,涉及的肌群部位比较多。有的也许比较单一,比如眨眼,也就是抽动的部位仅仅是眼睛,但许多患者抽动的部位,慢慢地就会越来越多。抽动症主要的表现有眼睛斜视、翻眼、眨眼、抬眉、吸鼻或者皱鼻、咧嘴、张嘴等。还有的下蹲、屈膝、甩胳膊、耸肩、扭脖,有的步态异常、走路转圈等,病症较轻的宝宝会出现发声性抽动,主要就是经常性地清嗓子,哈哈或哼哼,或者发出奇怪的声音,或者发出秽语,就是好像说脏话的声音。在宝宝刚刚发病的时候,父母常常觉得宝宝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坏习惯”。所以治疗的最佳时机就会被延误。若是宝宝病情严重,除了影响宝宝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成绩之外,还会对宝宝的身心发育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还会对他以后的婚姻与就业造成影响。但到现在为止,患病的真正原因还没有找到。

导致抽动症的原因

有的研究认为,抽动症和神经系统发生的器质性病变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运动神经中枢的边缘系统或者基底神经节的异常功能以及在发育时存在的一些缺陷。有的宝宝是由于围产期因缺氧、窒息、产伤等原因所导致的。有的宝宝是由于在生活当中,因发生过意外,如车祸、脑外伤等所导致的。家族遗传是第二个比较常见的原因,如家中有抽动症患者,或者有的宝宝是双胞胎,常常会出现同时得病的情况,因此认为抽动症也有家族遗传方面的原因。感染是第三个常见的主要原因,有的宝宝在患腮腺炎或者水痘的时候,或在这些病好了以后,会暂时做出一些抽动症的动作。所以,研究认为抽动症也和因直接感染而产生的损伤有一定关系。第四个方面为精神因素、心理因素,经过一些不好的刺激,宝宝比较容易发病,对宝宝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以及使宝宝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增加也会导致宝宝出现抽动症。

正确对待宝宝的抽动症

当宝宝得了抽动症以后,父母跟老师是否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对待他也很重要。若是父母刻意制止和关注宝宝的抽动症,最后的结果只能让宝宝对自己的症状更加注意,只会使症状加重或使家庭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并且常常成为延迟或加重病症的主要原因。

不要责备宝宝

若是宝宝得了抽动症,父母跟老师一定不要责怪宝宝。因为责怪宝宝、强制宝宝只会让他更加紧张,只会让抽动症发作得越来越频繁,这样宝宝会慢慢变得自卑、胆小。

正确引导和鼓励宝宝

父母要引导和鼓励宝宝多参加各种活动和游戏,这样可以使他的注意力得到转移。活动和游戏会让宝宝走出自己的封闭世界,使精神得到振作,心情得到放松。

帮助宝宝学会克制抽动症

对一些抽动症特别严重的宝宝,父母要帮助宝宝用意念对抽动症进行克制,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强化法,只要宝宝的抽动症状有所减轻,就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以使宝宝的抽动症症状得以缓解。

专家提示

治疗宝宝的抽动症,不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还可以采用心理治疗。一定不能忽视心理治疗的重要作用,因为宝宝得抽动症的原因之一,就是精神因素或心理因素。因此要将这些不好的刺激去除,让宝宝少一些顾虑,尽量让他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想太多。比如嘲笑、严厉批评、打骂宝宝等都会造成宝宝心理、精神压力过重,从而不利于治疗。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宝宝饮食与健康

    宝宝饮食与健康

    饮食直接关系着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健康直接关系着婴幼儿成长的身心素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宝宝的饮食和健康问题。婴幼儿的饮食和健康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我们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有关权威专家的指导下,编辑了《宝宝饮食与健康》。全书以婴幼儿的成长为主线,突出饮食营养与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婴幼儿饮食与保健方方面面的问题,是广大年轻父母用以指导科学育儿的良好读本。
  • 九步,走进孩子的心

    九步,走进孩子的心

    0~6岁的孩子生活在魔幻世界中,这不但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世界,有时还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世界……于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或令人费解的行为……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正确理解、处理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本书为数千万名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正确理解、处理孩子在每个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提供了支持和指导。
  •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本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寂寞,是人生成长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感受寂寞、超脱尘世,是一种人格的独立与完整;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陈景润的寂寞,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堡垒;艾米莉狄金森的寂寞,创造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当被寂寞包围的时候,请不要沮丧,请接受寂寞的洗礼,也许这正是成功的契机《人生要耐得住寂寞》是《哈佛家训》系列第7本,书中的经典故事寓教于乐,都富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也是青年学生学会独立,走向社会的枕边书,让读者在增长智慧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是可以陪伴我们共同成长的必读书目。
  • 孩子成长的学习细节

    孩子成长的学习细节

    本书从学习的细节入手,分析透彻,事例生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建议。另外,这本书不仅针对家长,同时也针对学校的老师,他们都是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认识并把握这些细节,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十分有利的影响。
热门推荐
  • 穿越历史去修仙

    穿越历史去修仙

    李欢庆不小心被落雷劈中了头顶,而后便穿越成为了赵岩,回到了一个充满了神话色彩的春秋战国时期。李欢庆本以为自己是来当主角的,谁知道标准配备的金手指竟然只给了他半根。于是悲催的李欢庆便开始了在这陌生又熟悉的世界,开始了一条全新的修仙之路。最终重生为赵岩的李欢庆会在历史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的登顶仙途,回首再看只留下颇多感叹。
  • 无上武神

    无上武神

    许云轩穿越重生回十年前,这个时空却变成了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记忆里的一切都失去了作用,且看少年如何用自己的拳头打出一片天!直上巅峰!
  • 我毒到灵魂深处

    我毒到灵魂深处

    一觉醒来,谢安发现自己的双腿变成了两个轱辘,更可恶的是,这俩轱辘还转的飞快,前轮转,后轮转,前轮后轮一起转,转的谢安眼花又缭乱。最可气是骑着谢安的那个胖阿姨,足足两百多斤的大胖娘们儿压在谢安身上,她那无处安放的大肥屁股在座椅上磨来磨去,似乎想要找到最合适的放置方式。作为联邦第一个物联网病毒,在万物互联的大时代里,谢安又该怎么去开始自己的诡异人生呢?是征服?是安逸?还是浪荡和漂泊?他是谢安,是人类,是病毒,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也是合成人的希望,是人类的公敌,社会的败类,但他的故事,还要从那辆电动车说起。“哈哈哈哈哈哈,我太爱骑电动车了,我觉得我上辈子就是一辆电动车!!”————北城小辣妞丁丁铛
  • 皇道独尊

    皇道独尊

    战天下,动苍穹,浩浩大陆,唯我独尊!!!
  • 七寸人间

    七寸人间

    八百年前四代十国各国朝廷腐败,征战无数,弄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大地生灵涂炭,世妖魔鬼祟,山精鬼怪,索命孤魂,吸血僵尸祸害人间之际,义军突起的大明一统天下。在这妖魔横行,人心险恶的时代,看穿越而来李信,如何书写属于他的江湖传说。我叫李信,言而有信的信。
  • 寻觅鸟

    寻觅鸟

    最好的朋友突然一天莫名其妙地失踪了。一开始还有些断断续续的讯息,但越往后越觉得不太对劲。冲着对他出于本心的关切,我试着寻找他离开后的蛛丝马迹,可没想到随着对整个事件的深入了解,与我有关的整个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 饿魔狼君

    饿魔狼君

    不过是去河边洗个衣服,居然让她遇上了个大魔头!被二娘陷害,居然被他所救,可是……他身边那只大野狼是怎么回事?她可不要做它的食物啊!什么?他要带她去闯江湖?太棒了,害怕神马的都见鬼去吧!
  • 青春已逝回忆枉然

    青春已逝回忆枉然

    用了一年的时间去追随你,两年的时间跟你在一起,但我一辈子去回忆。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 游戏王之破灭未来

    游戏王之破灭未来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穿越到了游戏王5ds的世界中。为了回到我的世界,我开始与这个世界的黑暗组织:太一战斗。可是,当打败他们后,破灭的世界,破灭的未来降临了……本书在他站首发,原名【游戏王之ILIASTER】。准备在起点签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