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95600000026

第26章

震按腰沉沉然。腹中不和。湿也。血色紫黑。湿兼热也。方中用风药以胜湿。不用凉药以清热者。欲其行春生升发之令。使血不下走。无取苦寒之降沉也。加桂少许。如风熏日暖不特血止。胃气亦旺矣。

罗谦甫治真定总管史侯男。年四十余。肢体本瘦弱。于至元辛巳。因秋收租。佃人致酒味酸。不欲饮。勉饮数杯。少时腹痛。次传泄泻无度。日十余行。越旬。便后见血红紫。肠鸣腹痛。医曰。诸见血者为热。用芍药柏皮丸治之。不愈。仍不欲食。食则呕酸。形体愈瘦面色青黄不泽。心下痞。恶冷物。口干。时有烦躁。不得安卧。罗诊之。脉弦细而微迟。

手足稍冷。内经曰。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又云。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而血留之。结阴之病。阴气内结。不得外行。无所禀。渗肠间。故便血也。以苍术、升麻、熟附子各一钱。地榆七分。陈皮、浓朴、白术、干姜、白茯苓、干葛各五分。甘草、益智仁、人参、当归、神曲、炒白芍药各三分。上十六味作一服。加姜、枣煎。温服食前。名曰平胃地榆汤。此药温中散寒。除湿和胃。数服。病减大半。仍灸中脘三七壮。乃胃募穴。

引胃上升。滋荣百脉。次灸气海百余壮。生发元气。灸则强食羊肉。又以还少丹服之。则喜饮食。添肌肉。至春再灸三里二七壮。壮脾温胃。生发元气。此穴乃胃之合穴也。改服芳香之剂良愈。

震按此条证因易辨。脉又可凭。无甚疑难。妙在制方。升温通补分量轻重合宜。的属东垣高弟。

丹溪治一老妇。性沉多怒。大便下血十余年。食减形困。心摇动。或如烟熏。早起面微浮。血或暂止。则神思清。忤意则复作。百法不治。脉左浮大虚甚。久取滞涩而不匀。右沉涩细弱。寸沉欲绝。此气郁生涎。涎郁胸中。心气不升。经脉壅遏不降。心血绝。不能自养故也。非开涎不足以行气。非气升则血不归隧道。以壮脾药为君。二陈汤加红花、升麻、归身、酒黄连、青皮、贝母、泽泻、黄囗、酒芍药。每帖加附子一片。煎服。四帖后血止。去附。加干葛、丹皮、栀子。而烟熏除。乃去所加药。再加砂仁、炒曲、熟地黄、木香。倍参、术。服半月愈。

震按此条脉证。似虚似实。非寒非热。较之罗案。难辨多矣。及观其讲病源与用药法。

及药之轻重去取。俱有精义。又极平和。十年之病。半月而愈。仙乎仙乎。

虞恒德治一男子。四十余。素饮酒无度。得大便下血证。一日如厕二三次。每次便血一碗。以四物汤加条芩、防风、荆芥、白芷、槐花等药。连日服之不效。后用橡斗烧灰二钱七分。调入前药汁内服之。又灸脊中对脐一穴。血遂止。自是不发。

震按橡斗烧灰未为巧。灸脊中对脐一穴殊巧。

一男子。每怒必便血。或吐血。即服犀角地黄汤之类。薛立斋曰。当调理脾胃。彼不信。仍服之。日加倦怠。面色萎黄。又用四物、芩、连、丹皮之类。饮食少思。心烦热渴。吐血如涌。竟至不起。此证久服寒凉损胃。必致误人。其脾虚不能摄血。不用四君、芎、归、补中益气之类。吾未见其生者。

一妇但怒必便血。寒热口苦。或胸胁胀痛。或小腹痞闷。薛曰。此怒动肝火而侮土。用六君子加柴胡、山栀而愈。用补中益气、加味逍遥二药。乃不复作。

震按此条。是吐血便血正理正法。

李士材治学宪黄贞父。患肠风。久用四物汤芩、连、槐花之属。屡发不止。面色颇黄。

诊其脉。惟脾部浮而缓。此土虚而风湿交乘也。遂用苍术三钱。茯苓、人参、黄囗、升麻、柴胡、防风各一钱。四剂而血止。改服十全大补汤。调养而愈。

震按此条。是从李罗二案参合为治。

孙东宿治新市陈鹿塘。有肠风脏毒之证。大便燥结。数日不能一行。痛苦殊甚。百医不效。其脉两寸皆数。两关皆弦而无力。两尺洪滑而左尤甚。孙曰。东垣谓大肠喜清而恶热。

脾胃喜温而恶寒。以胃属土而大肠属金也。今此乃胃寒肠热之证。当以肠风脏毒之药为君主外以养血之剂裹之。使不伤胃气。盖药先入胃。而后传入大肠。入胃时裹药未化。及入大肠。则裹药化而君药始见。亦假途灭虢之策也。因以大黄酒浸九蒸九晒二两。木耳二两。槐花三两。郁李仁、皂角子、象牙屑、条芩各一两。血余灰、升麻、荆芥各五钱。为末。炼蜜丸。外以四物汤加蒲黄各一两为衣。空心午后。各以米汤下二钱。果血止而大便不燥。饮食日加矣。

震按裹药法以治肠风便燥颇相宜。盖裹药晒使坚干。诚可传入大肠。非比走经络及他脏腑。必由脾胃转送也。

又治董宗伯公子龙山夫人。即宪副茅鹿门公女。年三十五。病便血。日二三下。腹不疼医治三年不效。孙诊之。左脉沉涩。右脉漏出关外。诊不应病。因血既久下。且用补中益气汤加阿胶、地榆、侧柏叶服八剂。血不下者半月。彼自喜病愈矣。偶因劳而血复下。又索煎药。孙曰。夫人之病。必有瘀血积于经隧。前因右脉漏关难凭。故以升提兼补兼涩。以探虚实耳。今得病情。法当下而除其根也。龙山曰。三年间便血。虽一日二三下。而月汛之期不爽。每行且五日。何尚有瘀血停蓄耶。孙曰。此予因其日下月至。而知其必有瘀血停蓄也经云。不塞不流。不行不止。今之瘀。实由塞之行也。不可再涩。古人治痢。必先下之。

亦此意也。即用桃仁承气汤加丹参、五灵脂、荷叶蒂。水煎夜服。五更下黑瘀血半桶。其日血竟不来。乃以理脾药养之。过五日。复用下剂。又下黑瘀如前者半。乃以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调理全愈。

震按便血日二三下。已三年之久。而敢用逐瘀下药。非有确见。不可漫试。

周慎斋治一人。患肠风。血大下不止。头晕倒地。三四年不愈。皆曰不可治。周诊脉。

左手沉细。右手豁大。此因内伤寒凉太过。致阳不鼓。故右脉沉细。血不归络。火浮于中。

故尺脉豁大。用补中益气汤十帖。再用荆芥四两。川乌一两。醋面糊丸。空心服愈。

震按此丸名乌荆丸。恰与脏连丸为对待之方。一热一寒。判如裘葛。用得其宜。神应无比。

〔附〕洛阳一女子。年十七。耽饮无度。多食鱼虾。蓄毒在脏。日夜二三十次。大便与脓血杂下。大肠****痛不堪任。医以止血痢药。不效。又以肠风药。则益甚。盖肠风有血无脓也。如此半年。气血渐弱。食渐减。肌肉渐消。稍服热药。则腹愈痛。血愈下。稍服凉药则泄注气羸。粥食愈减。服温平药。则如不知。将期岁。医告术穷。待毙而已。或教服人参樗皮散。谩试之。一服知。二服减。三服脓血皆定。不十服而愈。乃求其方。云治大肠风虚饮酒过度。挟热下利脓血。疼痛。多日不瘥。樗根白皮、人参各二两为末。二钱匕。空心温酒调下。不饮酒。以温米饮下。忌油腻湿面青菜果子甜物鸡鱼蒜等。

震按此方。治久病则可。治暴病则不可。以补涩之药。恐留痼病邪也。叶案有用余粮石脂者。亦主固涩下煎。或佐以人参、木瓜、炒乌梅、炒粳米。取甘酸合固涩。使阳明主阖也或佐以萸肉、五味、黄柏、地榆。各炒成炭。取酸苦合固涩。可熄风坚阴也。皆从人参樗皮散化出。

〔附〕嘉兴府尊王竺庐公祖办事勤敏。凡案牍书禀。靡不亲阅手裁。积劳而得便血证。

初用天王补心丹及玉女煎、知柏地黄丸等方。屡愈屡发。至丙申三月渐剧。食减面黄形瘦。

精神衰弱。无锡龚商年兄用补中益气汤。以醋炒升麻、归身而血止。半月后。偶食青菜腐汤血复下。龚谓寒湿伤脾。用苍术理中汤。遂愈。十月中。值府考阅卷过劳。血又大发。龚诊其脉。弦劲带数。腹胀不思食。易怒。进加味逍遥散。不应。改用桃花散、归脾汤。转加口干咳嗽。佐以阿胶、熟地。又溏泻肠鸣不食。困惫难支。值抚宪荐胡灏轩先生来。毅然曰归脾须合右归。重用人参则效。定方人参五钱。山药三钱。枸杞、菟丝、枣仁各四钱。茯神、白芍、文蛤炒各钱半。炙草、炮姜各七分。地榆炭八分。乌梅、大枣各二枚。一剂而血止。递加囗、术、熟地。再去地榆、文蛤。佐以附子。而谷纳渐增。病遂全愈。斯真得力于景岳者。

溺血

薛立斋治一妇人。小便血。因怒气寒热。或头痛。或胁胀。用加味逍遥散。诸证稍愈。

惟头痛。此阳气虚。用补中益气加蔓荆子而痊。后郁怒。小腹内囗痛。次日尿痛热甚。仍用加味逍遥散加龙胆草。并归脾汤。将愈。因饮食所伤。血仍作。彻夜不寐。怔忡不宁。此胆血尚虚。用前汤而愈。

一妇人尿血。久用寒凉止血药。面色萎黄。肢体倦怠。饮食不甘。晡热作渴。三年矣。

此前药复伤脾胃。元气下陷而不能摄血也。盖病久郁结伤脾。用补中益气以补元气。用归脾汤以解脾郁。使血归经。更用加味逍遥以调养肝血。不月。诸证渐愈。三月而痊。

震按内经谓胞移热于膀胱则溺血。故溺血证属热者多。实热则脉洪数有力。宜导赤散加栀、芩、淡竹叶、鲜小蓟。调滑石末。冲生藕汁。虚热则脉洪数无力。宜生地、归、芍、栀芩、牛膝、麦冬、黄连等。调发灰。或茅根汁。若夏月有感暑热者。六一散加黄连、生地若少年有血虚挟瘀者。阿胶、三七二味多服。若阻塞不通。并可加冬葵子、生蒲黄以化之若多怒人有肝家郁火者。龙胆泻肝汤。甚则当归龙荟丸。惟久而不止则为虚。归脾、补中益气酌用。或老年及久病患。始虽热证。久变虚寒。并可用八味地黄丸、四味鹿茸丸等方。

然用至此种药小愈仍复发者。多不救。予选二案。又恐人止狃于属热治法。故取立斋以疗庸浅之通病。

东垣治一人。二月天气。阴雨寒湿。又因饮食失节。劳役所伤。病解之后。汗出不止。

沾濡数日。恶寒。重添浓衣。心胸间时烦热。头目昏愦。上壅。食少减。此胃中阴火炽盛。

与天雨之湿气相合。湿热太甚。则汗出不休。兼见风化也。以助东方甲乙之风药以去其湿。

甘寒以泻其热。生芩、酒芩、人参、炙草、羌、独、囗、防、细辛、川芎、蔓荆子各三分。

黄、生甘草、升、柴各五分。薄荷一分。煎服即愈。

震按汗出不止。尚用诸般风药。非东垣不能。故录之以见病情之变化无穷。不专以敛涩为止汗定法也。

慎斋治一人。自汗。足冷不能行动。尺脉沉大。此脾气下陷也。故肺失养而汗出。足乃脾肾经行之地。脾阳不舒。肾气亦郁。所以冷也。以启脾养肺为本。温肾为标。用参、囗、山药。补脾阴固表扶肺。稍加桂温之而愈。

震按自汗而足冷不能行动。显系下焦虚寒矣。尺脉当沉细。何反沉大。粗工舍脉证书。

必将温补肝肾而用熟地、枸杞、苁蓉、鹿茸、桂、附等药。缪工凭脉论证。或认下焦湿热而用二妙散、防己、黄囗等方。俱与脾气下陷隔一层也。慎斋善用温补。此案只稍加肉桂。亦以尺脉之沉大也。

张景岳曰。余尝治一衰翁。年逾七旬。陡患伤寒。初起即用温补调理。至十日之外。正气将复。忽尔作战。自且至晨。不能得汗。寒栗危甚。告急于余。余用六味回阳饮。入人参一两。姜、附各三钱。使之煎服。下咽少顷。即大汗如浴。时将及午。而浸汗不收。身冷如脱。鼻息几无。复以告余。余令以前药复煎与之。告者曰。先服此药。已大汗不堪。今又服此。尚堪再汗乎。余笑谓曰。此中有神。非尔所知也。急令再进。遂汗收神复。不旬日而起矣。呜呼。发汗用此。而收汗复用此。无怪乎人之疑之也。而不知汗之出。与汗之收。皆元气为之枢机耳。人能如阖辟之权。其放与收。有所以主之者。则无惑矣。

震按景岳之言。的系医宗三味。诚能悟此。则线索在手。操纵咸宜矣。但所选三案。皆取高超者以示模范。非全法也。如阳虚自汗。用参附、囗附、黄囗建中。阴虚盗汗。用当归六黄汤、地黄汤。加白芍、牡蛎、浮小麦、糯稻根须。表虚。用玉屏风散。心虚。用归脾汤肝火。用左金、白芍、龙、牡。胃火。用凉膈散、白虎汤。风胜。用桂枝汤。湿胜。用羌活胜湿汤。痰用导痰、温胆。暑用清暑益气。以及麻黄根、败蒲扇、封脐药、外扑法。法宜遍求。他如头汗、阴汗、心窝汗、饮食汗。方各另采。总宜多阅诸书。固难备述是编。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黑暗里的白月光

    黑暗里的白月光

    江倾觉得她这个人虽然经历了一些不属于她的人身轨迹,但是总归是可以接受的。而安靳同样如此觉得。不过好像认识某个人以后就不一样了,本来没什么兴致的人生突然有了方向?……(发四,绝不弃坑)
  • 萤火之森之树下的神明

    萤火之森之树下的神明

    主角回忆小学到毕业的暑假在外婆家看到的神明,在这期间主角的神明产生了好感。。。。。。。。
  • 焚天玄神

    焚天玄神

    二十一世纪的一代至尊杀手在抢夺一块神秘古玉之时,遭隐士高手围杀,最后随着古玉穿越到异世圣元大陆。谁知穿越后竟是成为了一个被称作为废材的叶家三代子孙叶枫。神秘古玉内含神秘玉灵,传叶枫亘古神功《破天诀》,一改废材之名。痛扁曾经欺辱他的人,妖孽般...
  • 静训传

    静训传

    李静训: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父亲是柱国,我祖父是上柱国。至于我母亲这边就更厉害了,我母亲是公主,我外祖母是皇后,我外祖父是皇帝,我舅舅是皇帝,我舅公是皇帝,我曾外祖父是皇帝,我大曾姨祖父是皇帝,我四曾姨祖父还是皇帝。然并卵,最后还是挂了。再次醒来,她成了一个五岁的女娃娃,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叫秦叔宝,一个叫程咬金。且看她如何带着两个哥哥,推翻大隋王朝,为她的亲人报仇雪恨!
  • 精灵之陆砾

    精灵之陆砾

    一家饲育屋的四子,陆砾因为觉醒超能力,而外出旅行。
  • 俗世万日游

    俗世万日游

    九天星辰之上,曾有一位大君。传闻,其体大如鲲鹏,可御风而上数万里,呼吸之间,可至九霄云外。大君生性暴虐,凶残至极,嗜血如魔,比那蛮荒之地的凶兽,有过之而无不及。忽有一日,大君寻了死,自此世间多了个叫肖正齐的人……
  • 《大千世界之七星传说》

    《大千世界之七星传说》

    “千年逢七,七星陨落,五岳丛生,天下大劫!”这是在七星大陆上从古流传至今的预言……七星历49000年,元月一日,七星再次降落在七星大陆上,大陆上的生灵皆战战兢兢,等待着大劫的到来。七年之后,在大陆的北边的牛角山上出现了一位神秘的小男孩,他叫宮胜天,是一个孤儿,他究竟是谁?又背负着怎样的命运?所谓的大劫又是指的什么?一切尽在《大千世界之七星传说》!!!新书上传,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谢谢!!!
  • 绝代风华:第一狂妃归来

    绝代风华:第一狂妃归来

    人人都是魂穿,为何她却是身穿?穿就穿吧,莫名其妙成了娃娃娘,还不知娃娃爹是谁?某女——文不成,武不就,天生废材,一年前跟马夫私奔。成为家族的耻辱,却惨死途中,真相究竟是何?天才上校到了这异世大陆成了废材。一年后,天才少将带着儿子惊艳回归,家丁拦路,一脚踹飞。“沐馨月,还不滚过来调戏本殿?”冷静腹黑的男人说。说偶是废柴是吧?姐妹伪善,撕破你的美人皮,公主刁蛮,打的你满地找牙……说她是废物?十七岁的天才蓝阶高手你见过?还有一头牛叉闪闪的神兽当小弟;说她儿子是孽种?为神马魔君神君妖君帝君各种君统统来认领!
  • 阴阳先生之龙

    阴阳先生之龙

    我叫李湚龙,我是个学生,我相信着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鬼怪,可是却遇到了鬼,僵尸,妖,魔,让我走上了阴阳先生这条路
  • 异界人物召唤

    异界人物召唤

    身为中国高中生(兼二次元死宅)重生到危机四伏的异世界,凭借自己的召唤金手指会有怎么样的经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