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87500000020

第20章 韩信: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2)

韩信平魏后,根据出现的有利形势,又提出“请兵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的战略计划。这一计划很有远见卓识,极大地影响了楚汉战争的进程,对刘邦转弱为强,由不利转为有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时广大北方各诸侯国,大都成自立状态。楚汉主力则在成皋、荥阳相距,韩信看出了这一契机,认为趁项羽无力北顾,诸侯各自为政之际,如能率一支有力部队,开辟北方战场,略取河北各国,则既可扩大地盘,又可用燕、赵之士扩大汉军,对楚军右翼可形成绝对优势。如再转锋南向,即可对彭城形成战略包围,兴汉灭楚的计划就不难实现。韩信在这一有利形势刚刚露头的时候,就能抓住不放,通盘考虑,提出建议,他的战略敏感性和洞察力,确是异乎寻常的,令人击节称赏。

同年九月,韩信攻破代国,乘势东进,于次年初进击赵国。赵王歇及陈馀集中赵军于井陉口(河北井陉西北),号称二十万,准备与汉军决战。井陉是太行八陉之一。是由代去赵的必经险地。

广武君李左车向陈馀建议说:“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陈馀自称“义兵”,不愿用“诈谋奇计”。他认为“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怯,而轻来伐我。”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

韩信侦知陈馀不用李左车之计,大喜,引兵下太行,至距井陉口三十里处宿营。半夜,选派轻骑二千,各带汉军红旗一面,从间道至赵营附近潜伏。韩信指示统兵官说:赵军见我退走,必全军出营追击;你们趁机突入赵营,拔去赵旗,换插汉军红旗。又通知部属:“今日破赵会食!”韩信判断陈馀不会攻击先头部队,以免吓走汉军主力,遂先派万人通过井陉隘路,渡过绵蔓江(由山西平定东流,出井陉南,经井陉东向北流入冶河),在赵营以西背水列阵。天明,汉军万人带大将旗鼓出井陉口,越背水阵而进,赵军开始出击。双方激战后,韩信佯败,弃旗鼓,退入背水阵,赵军果然空营出击,争抢旗鼓,追击汉军。汉军伏兵两千骑乘虚突入赵营,换插汉旗。赵军攻不下背水阵,想收军回营,见营垒之上尽为汉旗,大惊,以为赵军将帅已被俘,军队溃败。汉军乘势夹击,大破赵军,斩陈馀,擒赵王歇,李左车亦被汉军俘获。

战后,诸将贺毕问韩信说:“兵法‘右倍(背)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韩信解释说:“这就是兵法所说的,‘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我并不是一个对人素有恩信的人,实际上是‘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不能使人人各自为战。如置之生地,岂不都想逃生。”诸将听了都很信服。

韩信背水破赵,以少胜多,是历史上一次很著名的战例。韩信探明陈馀的战役指导是决战防御,企图堵住井陉出口,乘汉军通过险隘,兵力难以迅速集结、展开之际,依托壁垒,倾师与汉军决战,即采取诱敌出壁,背水死战,奇兵破壁,前后夹击的方针来对付赵军。这个战役指导,是完全符合敌我双方的客观情况的,所以取得了全胜。采取背水阵应该是有条件的。韩信对此说得很透彻,自己威望、恩信都不够,部队都是临时收编、征调来的,并非训练有素,无异“驱市人而战”,非置之死地,不能使人人自为战。

李左车是赵国谋士,对比邻的燕国比较知情。韩信为了击燕破齐,释放李左车并向他请教破燕之策。李左车说:“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这是将军之所长。但经过破魏之战,汉军已经疲惫,以疲惫之兵击燕,则可能顿兵坚城;燕不能下,齐亦难下,冀、鲁战场,势成僵局,对孤军远出的汉军很不利;应采取先声后实之计,先迫降燕国,然后齐亦可下。李左车的先声后实,就是暂停进军,一面安抚赵国,一面休整军队。做好北向击燕的准备,然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

韩信按李左车之计实施,燕果然投降。

汉王刘邦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韩信奉命率军进攻齐国。当其将到平原津(山东平原南)时,听说刘邦已派郦生说降了齐国,韩信遂准备止军不进。谋士蒯通对他说: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已兵临齐境,焉能无功而还。韩信从其说,进军渡过黄河。这时齐王已听从郦生的意见,遣使与汉议和,撤去历下(山东济南)守备,韩信遂袭破历下齐军,直逼临淄。齐王田广以为郦生有意欺骗、出卖自己,烹了郦生,逃往高密,遣使向楚求救。韩信于汉王刘邦四年初占据临淄后,继续东追齐军。项羽派龙且率军,号称二十万,北救齐。

龙且率楚军与齐军会合后,有人向龙且建议:“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召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不同意这一正确意见,说:“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王半可得,何为止。”龙且轻敌贪功,率楚、齐军与韩信军夹潍水对峙。

韩信为了击破新锐的楚军,命人以沙袋万余只,堵塞潍水上游,然后率军渡河进攻龙且。俟楚、齐军出战,即佯败而退。龙且大喜说:“固知信怯也。”遂引军渡水追击。上游汉军按预定计划放水,大水骤至,楚、齐军仅小半进至西岸,汉军还军急袭,阵斩龙且。东岸楚、齐军遂散去,齐王田广逃亡。韩信率军迫至城阳,尽俘楚军及齐王田广,齐地悉定。

韩信平齐后,派灌婴率一部兵力南下,破薛郡(山东曲阜),进至下相(江苏宿迁西南)、僮县(江苏泗县东北)、取虑(安徽灵璧东北),渡过淮河,尽降其城邑,前锋到达广陵(江苏扬州)。在撤军北归时,又破楚军项声部等于下邳(江苏睢宁西北)。

韩信在破魏后提出的破赵下齐,“南绝楚粮道”,从北翼对彭城形成战略包围的计划已完全实现。不仅囊括了整个北方,平定了代、赵、燕、齐四国,而且还歼灭了龙且所率楚军主力的有力一部,为垓下决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韩信破龙且后,刘邦用张良之计,立韩信为齐王。项羽派武涉去游说他“反汉与楚连和”,并许其亡汉后平分天下,韩信严词拒绝,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与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武涉去后,蒯通又劝韩信独立,以造成“叁分天下,鼎足而居”的形势。韩信不忍背汉,又拒绝了蒯通的建议。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刘邦召集各路大军在垓下会合,与项羽决战。当时汉军的决战部署是:韩信率军首战项羽,兵分三路,韩信居中,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在右,为第一梯队;汉王刘邦率主力为第二梯队;周勃、柴将军为第三梯队。

韩信军先与楚军交战,开始不利,韩信后撤;孔将军、费将军由左、右投入战斗,楚军受挫;韩信回军合击,大败楚军于垓下(安徽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项羽被迫入壁而守,汉军围之数重。韩信等组织汉军在楚营四周高唱楚歌,楚军军心更为涣散。项羽认为汉已尽得楚地,乘夜溃围南驰,在汉军追击下自刎于乌江(安徽和县东北)。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至此结束,刘邦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项羽既死,刘邦为削弱韩信的势力,将其改封楚王。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十月,刘邦以有人告韩信欲反为理由,听从陈平“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之计。于十二月到陈(河南淮阳),俟韩信来谒时,命武士缚之以归,至洛阳,赦韩信,但剥夺其兵权,贬为淮阴侯。

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97年),赵相国陈豨反,自立为代王。刘邦自率军击陈豨,韩信因病未从。有人向高后上书诬告韩信与陈豨勾结,密谋发徒奴袭高后及太子,高后吕雉与相国萧何商议,诈说刘邦派人来,说陈已败死,召列侯群臣入贺。韩信入朝,吕后命武士缚韩信,斩之于长乐宫钟室,并夷三族。一代名将,惨遭冤杀。正如司马光所说:“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观其距蒯彻(蒯通)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

同类推荐
  • 老舍自传

    老舍自传

    老舍先生著述丰富,文笔生动,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老舍先生的这本自传是著名老舍研究专家、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徐德明老师权威选本,记录了老舍先生爱茶、爱花、爱猫,柔而刚的一生。
  • 欢也飘零,悲也飘零:苏曼殊的红尘游记

    欢也飘零,悲也飘零:苏曼殊的红尘游记

    命运是一个残酷而又温柔的诗人,他一边谱写着人世间最曼妙的诗章,一边又在安排最悲惨的命运。这世上的人有千千万,命运喜欢给他们各自安排截然不同的人生。于是有人在乱世之中仍能游刃有余,有人生来含玉,一生快活;也有人从一出生就带着苦,带着痛,带着悲。命运是这样顽皮,那个被他赋予可怜人生的人却偏偏拥有一颗玲珑如玉的心。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华盛顿图哈切夫斯基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华盛顿图哈切夫斯基

    本书讲述了华盛顿、图哈切夫斯基两位军事家的成才、成功过程。文中对他们各自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很有帮助。
  • 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自述文录

    我生有涯愿无尽:梁漱溟自述文录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是最完整的梁漱溟自传。梁漱溟自称不是哲学家、国学家,只是“问题中人”,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毕生所求惟在人生与社会(中国)两大问题的解答。从清末,历民国,到新中国,北大教书,乡建运动,发起民盟,廷争面折,时代变迁,世相百态,作者皆以细腻坦诚的笔触客观叙述,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纤毫毕现。本书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历时27年,前后增删5次,编纂而成,是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感悟的最可靠资料。
  • 司马迁——中国文史大家

    司马迁——中国文史大家

    《图说世界名人:司马迁(中国文史大家)》介绍了,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其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又占便宜啦

    我又占便宜啦

    甜甜的恋爱,快穿简介写的完的话,我写书干哈?
  • 重生之1989

    重生之1989

    “砰”龙耀的身体向后倒去,双目瞪着远方的小树林,心里还在想着“明明是演戏,为什么会有实弹?是谁要如此将我除掉?”龙耀脑海中映出一片模糊的虚影,渐行渐远。“2021年10月10日,中华最年轻的少将龙耀在演戏中不幸身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与笔下辉煌约战

    与笔下辉煌约战

    “冷裕宸,我问你,如果你的人生都被一个人掌控,你会开心吗?”很久之后,华绫玖这么问向他告白的男人。冷裕宸看着她,“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你的性格,你的人生,你所做的……你的所有一切都是实现安排好的,你还会不会觉得你会给我得到我想要的一切?”华绫玖看着她,冰冷的眼睛没有一点感情,“何况,你能给的,我不一定需要。”“生来就是人上人,荣华富贵应有尽有,你有的,我同样也有,你没有的我一样也有,你爱不爱我,我一点儿也不稀罕。”华绫玖看着冷裕宸一点一点冷下来的神色,嘴角勾起。就这样吧,一切……就这样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萧红小全集:又是春天(精装)

    萧红小全集:又是春天(精装)

    萧红的小说是诗意的、散文化的小说,而她的散文却又像小说一样,情节的贯穿,人物的对话,让萧红的散文读起来就像一个个吸引人的故事。萧红著的《又是春天(精)/萧红小全集》收录了萧红一生所作大部分的散文,从与《跋涉》到《商市街》,从《桥》到《萧红散文》,以及其他集外发表的散篇,在这些散文中,可看到萧红短暂而传奇的一生的漂泊轨迹。萧红的散文,如《回忆鲁迅先生》等文章,文字上更平实质朴一些,情感却很为真挚流露。
  • 悄悄,晚风飘

    悄悄,晚风飘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也许这些故事不像电影场景那样惊涛骇浪,也不像史诗般的波澜壮阔,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头细细回味这些故事,也算是别有一番感觉。现在,我要讲的故事,精彩与否,还得看各位如何去品鉴了!故事发生在川东的一座城市,时间是千禧年最初的几个年头,那是属于85后的记忆,那时的他们,正值心花绽放,旭日突升,阳光渐浓时!所以,以此故事来纪念在21世纪初叶,刚刚步入青春的各位学子们!现在就开始我们的故事吧!
  • 校园逝去的回忆

    校园逝去的回忆

    孙少侑:"哦,对了,明天放假了把大伙都叫出来玩啊!"楚怡心:“啊,都是谁玩啊?”迟珂儿:"我可不去啊,我还要看我的韩国帅欧巴演唱会呢。"尚雨轩:“唉~这孩子,没救了。”洛嘉炫:“我去,到时候把羽兮给我叫上啊。”迟珂儿一听到洛嘉炫要去便说:“我也去。”楚怡心:“珂儿你不是不去吗?”迟珂儿急忙辩解道:“恩~~~~我想了一下啊,在友谊和帅哥跟前,我还是选择友谊吧!”楚怡心依然不相信:“哦~~~?是吗?呵呵”
  • 邪魅复仇三公主

    邪魅复仇三公主

    她们三个,从小被赶出家门,十年后,她们来到学校复仇,要让她们的仇人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