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88100000030

第30章 中国文艺美学的解释学实践(3)

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人们逐渐达成了共识,即认为中国绘画以书法为基础,中国书画的神采皆生于用笔。书法与绘画的共通之处,称之为“书画同源”,主要是针对用笔、用墨、笔力、笔法而言。每一个字,占据一固定的空间,写字如同画画,即通过横、竖、撇、捺、钩、点,把笔画连接成一个有筋有肉有血有骨的生命单位。中国字若写得好,用笔必须得法。书法的线条自由表现,往往成为一个有生命、有空间立体感的艺术品。若字和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之枝叶扶疏,而彼此相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那么,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自由的舞蹈,一曲流动的音乐。基于此,宗白华认为,“中国人画兰竹,他是临空地从四面八方抽取那里迎风映日偃仰婀娜的姿态,舍弃一切背景,甚至于捐弃色相,参考月下映窗的影子,融会于心,胸有成竹,然后拿点线的纵横,写字的笔法,描出它的生命神韵”,“构成灵的空间”。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04页。这种用笔与墨法上所具有的共同性,可以视之为“书画同源”之证据。自然,我们还可以从书画与自然景象之关系来解释书画同源观,这是因为书画具有生命共同感,书境通于画境,并且,通于音乐和舞蹈境界。这就是说,书画有生命的共通感,书法和绘画力图把对象写成有生命的有机之整体。中国人不仅喜欢以画来表现自然物象,而且喜欢以书法来表达自然景象,王羲之观物而得自然之神韵,钟繇说:“点如山颓,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同样,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而悟草书;吴道子观裴将军舞剑,而画法益进。正是在这种俯察自然物象中,中国书画不断精进。

书法对自然的俯察和抽象是有限的,而绘画则是无限的。书法,即汉字的象形创造,在远古时代即已完成,并构成形体成规,篆法、隶法、草法和楷法相继形成,不可随意更改,这是“书同文”之标尺,其目的是为了普遍的文字交流。因而,书法的抽象造型与优美范式,在书法创作的古典时代即已完成。绘画虽也有成规,但不存在书法艺术的这种定型,它是无穷无限的,永远面临着开放的生命空间。这就决定了书法与画法、画道与书道,在相互感通的同时,却表现出书画内在的分离意向,不过,书法与画法、书道与画道的沟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存的笔法形式上的沟通,二是内在生命意蕴和气化之道上的沟通。前者,不仅使人看到了笔法与墨法之间的共通性,还让人看到了章法与构图上的相似性。意存笔先,经营位置,在书法和绘画艺术中皆极重要;后者,则使人看到乐感和舞感以及生命力感在书与画、书境和画境中的渗透和弥漫效果。这就是书画同源的内在品格,但是,书法有其独立的审美法则和精神法则,是独立的线条艺术。所以,书法的首要法则在于:对字形的把握。书源于字,要再现字、表现字的动势,而文字,在平衡和稳定原则的支配下,字形构架具有统一性。这种共同性,便是今天的印刷符号之源。在“书”中,字则显示出各种各样细微之差别。字的细微差异,不仅可以显示出线条的智慧和力量,而且可以显示出构图造型之智慧。这就是说,字有着潜在的定势,这种定势,只是基本的书写规定。书法家在写字时,不是满足把字写得和规范字体相像,而是力图表现汉字本身的变化:笔趣和墨趣。由字与字之间的关联,书法艺术,要构成章法上的统一性;孤立地看一笔一画没有意义,它必须合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一笔”,是特别重要的法则,“一笔”的无穷变化,则是书法美的自由组合。“书法”出来的字,使人感到动势,感到线条中寄寓的文化性格与生命力量。

书法之间,存在着极大差异。书法面貌上的陌生化效果,是如何构成的呢?在我看来,就在于字形和字意的曲折变化。字形,有大小,有放松,有空白,有草势,有隶变。书体之差异,是字的形式差异,书体之变,乃个性之表现。每一书法风格,在运笔用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法则,可以说,笔画的特殊组合,往往是风格的最小表达单位。字体的结构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拙朴,有清丽,有雄泻,有瘦劲,有软绵,有墨猪,有残破,有混乱,有端庄。字有字之风格,它可能受到画之启示,但是,书法规则,除了在用笔用墨功夫上可以服务于绘画以外,并无直接联系。因此,书是书,画是画,书臻于极致与画臻于极致,需耗尽一个人的毕生心血。

书法中所包含的审美意识,在历代书法评断中,得到出色的表现,甚至,由“一笔书”出发,书法美学思想还达到了一定的哲学高度。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对书画异同的强调,异大于同,人们并不否认书法与画法之联系,但是,人们强调彼此的独立创作个性,因为中国绘画的内在的规律根本不同于书法。在《古画品录》中,谢赫以“六法”名之。“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荆浩则提出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中华书局,1985年,第317—318页。由此可见,古代画家的艺术感言,都是对艺术生命的个体证悟。

画家的画,首要在于对形的理解,因为形所表现的生命意蕴,形色中所体现的道,是画家必须诉诸观众的主体性思想与情感,是画家的生命自由意志的艺术表达。绘画的形象,是对天之神、地之神、物之神和人之神的把握。天之变化,云彩,远景,近景,天地生机,韵律,日出日落,月圆月缺,阴晴,风雨雪雾,一切都是画家必须学习之功课。中国绘画的审美创造,强调察山川地理水土之势,讲究万物相映衬,正视天空与大地之美,山势雄伟与明媚,山色之葱茏与朴拙,乃是画家创作的极大生命乐趣。面对山水自然,呼吸吐纳自然气息,领悟到生命的纯粹自然之乐趣,那山光、水色和万物,在绘画构图与诗性意境中,都成了生命的象征,中国绘画艺术包容了生命之大道。物之神,有动物,有植物,那里也洋溢着生命之神韵、力量和象征情趣,但物有静、有动,通常与天地合为一体,才有纯然的大境界。人之神,是画之大主题,人的面貌、肤色、神情、肉体和容颜,本身就是生命形式,它寄托着画家对人的生命之美的本原理解。绘画,在自然之形的理解中,对历史文化现实和天地自然之本质把握,往往要通过线条与墨色的自由变化和艺术表现来虚拟。中国画的无穷变化和对本原生命的直接把握,比中国书法和诗歌更为强烈。书通过条幅来展示,画亦如此。书有其线条变化和黑白效果,但视觉的快感是有限的,它所诉说的是生命情感,而不表现生命之意义,这是书的局限性。画则不然,它通过画面来表现具体的构图,具体的境界,具体的景象和物象。它不仅诉诸情感,而且诉诸生命的象征意义。关于书法的解释,则离不开线条的分析和风格的把握,带有纯粹的生命抽象意味;绘画则要复杂许多,因为绘画诉说着生命的内在强力,诉说着生命的美和万物的美,使人直观感觉到大自然的奇异与震荡,直观地感到生活的艰辛与美丽,直观地感到色彩的狂欢与力量。中国绘画告诉我们,自然的一切,如果以画境和诗境来表达,就会显出其中高于一切的无比纯洁性。中国书法和绘画里透露着生命的象征与生命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虽书画并举,但画艺高于书艺,书艺可以为无数人所掌握,而画艺只有少数人能掌握。画艺的复杂性超越了书艺,因此,在看到书画同源的法则时,更要领略中国人对书画的生命理解。书画,作为中国文人雅士的生命创造趣味之一,它成了生命的对应物。它既有纯粹艺术的追求,又有纯粹生命真意的呈示;在强调书画同源时,更应突出画优先于书的地位。画的语言,比书的语言更复杂,因为书是有限的创造,而画是无限的创造。在中国书画中,画优越于书,正是这一迹象的展示。在书画独立形态中,书是书,画是画,画比书的境界深,而在书画一体中,书法只是陪衬。书艺高不一定画艺高,画艺高则必定书艺高,这大约是反证,可见,在强调中国书画合一的同时,又要看到中国书画的内在分裂。尽管如此,书画同源,在中国文艺美学价值形态中,始终被强调。

3.1.5.画中诗与诗中画:中国文人的艺术趣味

如果说,中国书画在形式笔法上有内在的结合倾向,而在内在精神上有着境界高下之差异,那么,中国画与诗的生命空间,则能够冲破这种局限,取得共同性关注和等价地位。虽然诗歌与绘画在技法上和符号上相差如此遥远,但是,在其内在精神上如此亲近,这大约是历代批评家乐于就诗画关系大放高论之根源。画与诗的亲缘关系,无人提出极力的反抗。人们历来都赞同“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即便是在后现代主义诗人和画家那里,也未从根本上破坏这一准则。“画与诗”,为何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呢?在我看来,这源于诗画间的精神联系,不是外在的比附,而是精神的统一。绘画与诗歌的本源精神,存在一致性,绘画是线条色彩构图的艺术,诗歌是语言歌唱的艺术。从中国绘画与诗歌相互作用的历史中,可以看出:绘画与诗歌存在多方面的内在沟通性。

其一,绘画与诗歌的审美对象具有共通性。“自然”,对于绘画和诗歌来说,皆是带有情感燃烧性的表现方式,当画家和诗人看到奇妙的自然时,都会为之感动。在西方,印象画派和后印象画派,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在东方,中国山水田园诗和山水画,日本俳句诗与山水画等,也描绘了大自然的奇美景象。自然世界,是点亮诗人和绘画之灵光的火炬。从生命表达上说,绘画和诗歌,对人情之表现,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在写人方面,绘画似乎优越于诗,而等价于小说。从生命境遇上看,绘画与诗歌,在造境上具有共通性,因为他们力图表现生命的虚灵境界。画面的造境是直观的,而诗歌的造境是间接的,但是,由于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形象带有一定的图像性,因而,在诗歌中,可以呈现出画面结构,而在画面结构中,又可以呈现出诗的灵质。这种意境上的相互沟通,是诗艺与画艺的共同生命所在。

其二,绘画与诗歌的生命意识,都可以通过物像、词语去体味那种生机与活力。所有样式的艺术,是否只有触及“诗之本质”,才能构造生命的神奇与自由的形象?对此,可以引入外国诗人与哲人的看法以资佐证。海德格尔,对这一问题有其深刻论述,他认为:“语言本身就是根本意义上的诗。但由于语言是存在者之为,存在者对人来说尚未首先在其中行以完全展开出来的那种生发,所以,诗歌,即狭义上的诗,在根本意义上则是最原始的诗。语言是诗,不是因为语言是原始诗歌;不如说,诗歌在语言中发生,因为语言保存着诗的原始本质。相反的,建筑和绘画的这种敞开仅只发生在道说和命名的敞开领域之中。它们为这种敞开所贯穿和引导,所以,它们始终是真理把自身建立于作品中的本己道路和方式。它们是存在者之澄明范围内的各种特色的诗意创作,而存在者之澄明早已不知不觉地在语言中发生了。”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58页。这一论述,运用于中国诗歌与绘画的解释也是恰如其分的,中国诗画自由沟通之秘密正在于此。在中国文人艺术中,诗画一体,最能显示生命贯通的自由艺术精神。在中国画和中国诗中,似乎永远有悠扬的音乐旋律作主宰。音乐之境,是诗的无穷魅力之所在,这种生命之流,贯通诗艺和画艺,使诗画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艺术结晶体。

诗与画的关系,中西方都有深入的研究。以西方为例,波德莱尔论诗评画,雨果论诗评画,雪莱和华兹华斯的诗论画论,罗丹的诗论画论,莱辛的诗画界限论,叶芝和艾略特的诗画意识,布莱克、凡·高、马蒂斯、海德格尔的诗画意识,都达到了超然独绝之高度,创造了诗画合一的生命美学。以中国为例,王维、苏轼、黄庭坚、石涛、郑板桥、钱锺书、宗白华等的诗画合一论,步入了哲学澄澈之高度。在论唐朝大诗人王维时,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宗白华提出:“画家以流盼的眼光绸缪于身所盘桓的形形色色,所看的不是一个透视的焦点,所采的不是一个固定的立场,所画出来的是具有音乐的节奏与和谐的境界。”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宗炳把他画的山水悬于壁上,对着弹琴,“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山水,对他表现出一个音乐的境界,与他同时代的嵇康,也是拿音乐的心灵去领悟宇宙,领悟大道。的确,中国诗人画家是用“俯仰自得的精神来欣赏宇宙,而跃入大自然的节奏里去游心太玄。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诗和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我们欣赏山水画,也是抬头先看见高远的山峰。然后层层向下,窥见深远的山谷;转向近景林下水边,最后横向平远的沙滩小鸟。”这样,远山与近景,构成一幅平面空间节奏,我们的视线,从上至下地流转曲折,形成有节奏的运动。宋代郭熙说:“正面溪山林木,盘折委曲,铺设其景而来,不厌其详,所以是人目之近寻也。傍过平远,峤岭重叠,钩连缥缈而去,不厌其远,所以极人目之旷望也。”显然,这是诗画合一的音乐极致,是视听觉与内心世界体验的欢乐极致。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中,钱锺书指出:诗画号称姐妹艺术,所以,他认为,“诗与画,既然同是艺术,应该有共同性;它们并非同一门艺术,又应该各具特殊性”。“总结起来,在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里,相当于南宗画风的诗不是诗中高品或正宗,而相当于神韵派诗风的画却是画中高品或正宗。”中国诗画的内在精神特性的审美把握,钱锺书显然心领神会,匠心独表。

同类推荐
  • 西学东渐:民国电影美学研究

    西学东渐:民国电影美学研究

    中国的电影是随着晚清以来的西学东渐而诞生和发展的,本书以1905年到1949年间的中国早期电影的美学特点为研究对象,以欧美电影创作与电影研究为参照,在中国本土文化和民族审美传统的立场上,对中国早期具有标本意义的导演及其作品进行串联式的解读,以描述和阐释的方式进行理性梳理和总结,揭示出中国传统电影在欧美电影影响下仍保持了鲜明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美学特征。
  • 伤花怒放

    伤花怒放

    这本书是中国出版的关于西方摇滚最优秀的作品。近500副稀缺历史图片,规模宏大,材料丰富,从摇滚与革命,摇滚与极权,摇滚与高雅,摇滚与民族,摇滚与秩序,摇滚与性,摇滚与宗教,摇滚与毒品几个方面讲述了摇滚在发展历程上的被缚与抗争。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隋唐盛景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隋唐盛景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 古铜镜揭秘

    古铜镜揭秘

    我国是铜镜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千秋可鉴的艺术瑰宝。但由于某种原因,铜镜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而这恰好给铜镜爱好者留下了一个难得的收藏机遇和投资空间。
  • 课外雅致生活-贝多芬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贝多芬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喑哑陌路

    喑哑陌路

    你以为他喜欢你,不过是因为你喜欢他。你所自以为是的爱情,不过是一段暧昧的游戏。故事的开始是恰好你也在这里,故事的结局是我们好不容易相遇了那又怎样。最后你还要笑着说,那是我一整段青春啊,那是我的曾经。
  • 斗罗之灵狐传说

    斗罗之灵狐传说

    叶天灵,地球的一个孤儿,考大学时意外穿越成灵狐族少族长,刚出生时,惨遭灭族,被送到斗罗大陆,成为银龙王弟弟,并且觉醒了万界无敌系统,看他如何报灭族之仇,成为万界之王。
  • 五彩女神

    五彩女神

    她是一个拥有蓝眸和神秘力量的女孩,时而冷漠,时而调皮,肩负重要使命。他对她亦师亦友,最终发展成恋人,却仍抵不过第三者插足,前世的恩怨,今世的情长,究竟谁才能与她携手同舟,且拭目以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探究式科普丛书)解读人类与地球

    (探究式科普丛书)解读人类与地球

    本书从地球起源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地球的基础知识,形态特征,地球位置形成以及和其他星球的关系,并且还介绍了地球的灾害,地球的未来,人类的生活与地球息息相关,旨在让读者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地球,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
  • 驭仙道

    驭仙道

    我,李御狐。在人间是“三无”青年。无房无车无钱。现在我穿越了,和别人穿越朝代不同,现在我却是借用一个小仙童的身体,活在了仙界!虽然成了神仙,但我却是个“三无”仙人。无仙器,无仙丹,无神兽!作为一个无背景的小仙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另类仙界,我只能卖身给蓬莱仙境,保护蓬莱的女人们!作为回报,只要我有能力,就可以随意享用他们的仙丹,神器,神兽!虽然卖身了,但有这些东西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李御狐,从一个小仙童,小管家,开始了低调做仙,高调做事的日子!(记住,这是个仙界,什么人物都会有的。难道历史伟人也修道成仙了?想知道先收藏养着,肥了再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一拳倾天

    一拳倾天

    有人称他为救世之主,也有人骂他是灭世魔王。有人尊他为英雄豪杰,有些人说他是强盗屠夫。或毁或誉,秦天从来不放在心上。其实他也想低调,但实力不允许。既然不让苟,那横推过去就好了!PS:这是一个不知道自己是强者重生者的强者重生故事。备用书名《拳倾天下》、《魔道倾天》、《极道魔君》、《不是一拳超人同人》等。
  • 废柴魔女有点狂

    废柴魔女有点狂

    古怪的老头给了她魔法棍和一本书,告诉她十八岁才能打开。爷爷告诫她十八岁那天不准出去。可是,我们的女主还是跑出去了。大家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 一代女谋士

    一代女谋士

    重活一世,她刚睁眼便得了张家破人亡的烂牌:祖父临死前的寄望,逃亡途中发生的一系列破事儿, 京都求生所遇见的奇葩贵女,搅云覆雨却反被腹黑世子骗走了一辈子……“浑小子,你姑奶奶我一身烂牌,背着血海深仇,还有一群天天喊着洗冤的忠实旧仆,你确定要我?”“是你要我……我帮你报仇,你帮我暖被窝……矮油!你怎么打我?”
  • Run!Run!圣导士

    Run!Run!圣导士

    这是关于一个“引导东方圣兽对抗魔兽的少年的故事”,有青龙圣导士、白虎圣导士、朱雀圣导士、玄武圣导士,还有一大波的次导士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