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092800000001

第1章

小儿直诀 【宋 钱乙】

五脏虚实寒热

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困卧而悸。

心热则合面睡,或上窜咬牙者,导赤散主之。

心气实而喜仰卧者,泻心汤主之。

【注 按前证若心小肠实热,宜治以前药。若心脾血虚,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若因心血不足,用秘旨安神丸。治肝心血燥,用柴胡栀子散。若因肝心血虚,用六味地黄丸。若因脾虚食郁生痰,而惊悸不安者,宜用四君子以健脾,神曲、麦芽以消导,山栀、柴胡以清热。如用前方,病气虽去,前证仍作,急调补元气;或反甚,急温补元气。凡此多因妊娠厚味七情,或小儿乳哺失宜,或乳母饮食郁怒所致。病气既见,形气已虚,必当推其所因,而以助胃壮气为主,佐以治病之剂为善。余仿此。】

肝主风,实则面青目直,叫哭壮热,项急烦闷;虚则咬牙呵欠。

肝热则手寻衣领及乱捻物,泻青丸主之。壮热饮水喘闷,泻白散主之。

【注 按前证若肝木实热生风而自病,肺金实热而克木者,宜用前二药以泻其邪气之实。若肝经风热而目直等证者,用柴胡栀子散以清肝火,加味四物汤以养肝血。若肾虚而咬牙诸证者,用六君子汤以健脾土,六味地黄丸以滋肾水。苟不审其证之虚实,而妄用前药,则虚虚之祸,不能免矣。慎之!】

肝有风则目连札,得心热则发搐,或筋脉牵动而直视,用泻青丸以治肝,导赤散以清心。

肝热则目赤,或兼青发搐者,亦用前二药。风甚则身反张强直,用地黄丸以补肾,泻青丸以治肝。

【注 按前证若肝经实热而自病,宜用泻青丸。若肝经血燥而自病,宜用抑肝散。肾水虚不能生肝者,宜用地黄丸。若脾土虚不能培木者,宜用六君子汤。凡肝经既病,风火相搏,则脾脏亏损。若不固根本,必变他证百出也。】

脾主困,实则身热引饮,用泻黄散;虚则吐泻生风,用异功散。

面白腹痛,口中气冷,不思饮食,或吐清水,以益黄散温补。脾虚下利,用调中丸。

呵欠多睡者,脾气虚而欲发惊也。

【注 按前证若发热作渴,喜冷饮食,或泄泻色黄,睡不露睛,属形病俱实,宜用泻黄散疏导之。若发热口干,恶冷饮食,或泄泻色白,睡而露睛,属形病俱虚,宜用异功散调补之。若脾气下陷者,补中益气汤升补之。寒水侮土者,益黄散温补之。肝木克土者,六君柴胡平补之。若目睛微动,潮热抽搐,吐泻不食,宜用秘旨保脾汤。凡小儿诸病,先当调补脾胃,使根本坚固,则诸病自退。】

肺主喘,实则闷乱气急,喘促饮水;虚则哽气出气。

肺热则手掏眉目鼻面,用甘桔汤主之。

肺盛复感风寒,则胸满气急,喘嗽上气,先用泻白散以清肺气,后用大青膏以散风寒。

肺脏怯则唇白,用阿胶散补之。闷乱气粗喘促哽气者难治,肺虚甚也。

【注 按前证若腠理不密,外邪所感而肺病者,用清肺丸。若脾胃气虚,不能相生而肺病者,用六君子汤。若脾胃气实,大肠不利而肺病者,用泻黄散。若心火炎烁肺金而肺病者,用地黄丸。】

肾主虚,若胎禀虚怯,神气不足,目无睛光,面白颅解,此皆难育,虽育不寿。或更加****,变证百出,愈难救疗。或目畏明下窜者,盖骨重而身缩也;咬牙者,肾水虚而不能制心火也,皆用地黄丸。

【注 按洁古先生云:下窜者,肾气不足,两足发热,故不喜衣覆也。盖脐以下,皆肾之所主,缘心气下行于肾部也,所以宜用地黄丸,壮水制火而补肾。故凡此必待精血完固,而后嫁娶,庶可以免前患。精血篇云:男子精未满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口有难状之疾。今小儿禀赋不足,岂有不本于此哉。】

五脏相胜证治

肝脏病秋见,肝强胜肺而肺怯也,宜阿胶散以补肺,益黄散以补脾,泻青丸以治肝。

【注 按洁古张先生云:肝胜肺则身热发搐,喘促气短,病见于申酉戌时。此受所制而不能胜,谓之真强。若心乘肝为实邪,壮热而搐有力,利惊、凉惊二丸主之。肺乘肝为贼邪,呵欠而搐无力,以地黄丸补肝,以泻白散治肺。肝乘脾为贼邪,多睡体重发搐,泻青丸主之。肾乘肝为虚邪,憎寒呵欠而搐,羌活膏主之。大凡肝之得病,必先察其肺肾。然肾者肝之母,金者木之贼,非肾水不能相生,必肺金鬼邪来克。故其源在肺,先治其肺,攻其鬼也;某源在肾,先补其肾,滋其本也。然后察其本脏之虚实而寒温之。除用诚、滑伯仁先生亦云然。】

心脏病冬见,心强胜肾,甚则下窜不语,当以地黄丸补肾,以导赤散治心。

【注 按洁古云:若喘而壮热,此肺乘心也,为微邪,用泻白散。若风热相搏,此肝乘心也,为虚邪,用大羌活汤下大青丸。吐泻身热,此脾乘心也,为实邪,用泻黄散。若恐布畏寒,肾乘心也,为贼邪,用安神丸。大凡心脏得病,必先调其肝臂。肾为心之鬼也。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衰则心气乏,此心病先求其肝,清其源也。五脏既病,必传其所胜,则肾之受邪,必传于心。故先治其肾,逐其邪也。若肝肾平和而心自病,然后察其虚实而治之。】

肺病春见,肺胜肝也,以泻白散治肺。若目淡青或目赤者,当发搐,为肝怯也,以地黄丸补肝。

【注 按洁古云:肺病喘嗽气盛,见于寅卯辰时,当补肝泻肺。若肺病久嗽,宜补脾清心。若心乘肺,为贼邪,热而喘嗽,用地黄丸、导赤散、阿胶散。若肝乘肺,为微邪,恶风眩冒昏愦,用羌活散。若肾乘肺为实邪,憎寒咳嗽清利,用百部丸。若脾乘肺,为虚邪,体重吐痰,泄泻咳嗽,用人参白朮散。大凡肺之得病,必先察心脾二脏治之。若心火亢盛,上炎烁肺,而肺为病,宜先抑心气。若肺气不足,腠理不密,风邪所感,宜先补脾气。若中焦痞实,大肠壅滞,热气上蒸,宜先理脾气。若心脾平和,则治其本经。】

肾病夏见,水胜火,肾乘心也,甚则悸动发搐,宣风散主之。

【注 按洁古云:心乘肾者,为微邪,发热不恶风寒,用桂枝丸。肺乘肾者,为虚邪,喘嗽皮肤寒濇,用百部丸。肝乘肾者,为实邪,拘急发搐身寒,用理中丸。脾乘肾者,为贼邪,体重泄泻恶寒,用理中丸。大抵五行之间,惟肾一脏母盛而子反受邪。然物之性,有不可以一概论者,肺肾是也。何则?肺主气,肺有热则热得气而上蒸,不能下生于肾而肾受邪矣,此肾之病源于肺也。又有脾经之湿,相刑于肾者,法当解肺热,去脾湿。若本经自病者,宜滋补之。】

脾病见四旁,皆仿此治之。顺者易治,逆者难治。脾怯当面目黄,五脏相乘,随证治之。

【注 按洁古云:凡脾之得疾,必先察其肝心二脏之虚实而治之。盖肝者脾之贼,心者脾之母也。肝气盛则贼邪胜,心气亏则脾气虚。故肝乘脾则风泻而呕,茯苓半夏汤主之。若心气实而壮热,体重泄泻,羌活黄芩苍朮甘草汤主之。若肺乘脾而咳嗽便秘,饮食如常者,煎槟榔大黄汤下葶苈丸。若肾乘脾而恶寒泄泻,理中丸之类主之。窃谓五脏之证相乘,伏匿隐显莫测,然病机不离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况小儿未有七情,多因形体怯弱,血气未全,故有五脏胜乘之病,更当调治其母,若专治其子,多致误矣。】

育婴家秘 【明 万全】

五脏证治总论

是病皆从五脏生,不知脏腑亦徒然。细将色脉相参合,对证裁方治不难。

五脏平和,则病不生。或寒暑之违和,或饮食之失节,则风伤肝、暑伤心、寒伤肺、湿伤肾、饮食伤脾而病生矣。语其色则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也。语其脉,则肝弦、心洪、脾缓、肺毛、肾沉也。语其证,则肝主风、心主惊、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也。语其治,则心肺脾三脏有补有泻,肝则有泻无补,肾则有补无泻也。色脉证治,本诸五脏,心中了了,谓之上工。

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

人皆曰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予亦曰心常有余,肺常不足。有余为实,不足为虚。《内经》曰:邪气盛则实,真气夺则虚。此所谓有余不足者,非经云虚实之谓也。盖肝之有余者,肝属木,旺于春,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资以发生者也。儿之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未已,故曰肝有余。有余者,乃阳自然有余也。脾常不足者,脾司土气,儿之初生,所饮食者乳耳,水谷未入,脾未用事,其气尚弱,故曰不足。不足者,乃谷气之自然不足也。心亦曰有余者,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肾主虚者,此父母有生之后,禀气不足之谓也。肺亦不足者,肺为娇脏,难调而易伤也。脾肺皆属太阴,天地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肺先受之;水谷之寒热伤人也,盛则脾先受之。故曰脾肺皆不足。

肝为风木主生风,形证昭然在目中。虽然泻之无用补,少阳生气与春同。

肝者,足厥阴风木也,木生风,故主风。钱氏云:肝主风,实则目直视大叫,呵欠烦闷项急;虚则咬牙多欠,气热则外生,气湿则内生。此肝病之证也。肝之窍在目,故有病常以目候之。如肝有风则目连札,肝有热则目直视,肝疳则白膜遮睛之类是也。又肝主筋,肝病则筋急,为项强,为搐搦牵引。肝主怒,病则性急大叫哭,甚则卵肿,俗呼气卵是也。肝在下焦,热则大小便难。肝藏魂,肝热手寻衣领,胡乱捻物,甚则提空摸床,此丧魂之病也。

肝病钱氏有泻青丸一方而无补者,谓其气有余也。然肝乃少阳之气,所以养生者也。肝无病,固不可泻以伐生气,亦不可补以助长也。

肝胆原来从火治,木中有火无人识。水不能胜号龙雷,惟有甘温差可制。

肝胆之病从火治者,木中原有火。《燧人氏传》云:知空有火,丽木则明。此其验也。肝胆之火,水不能灭,寒不能胜,又谓龙雷之火。惟甘温之剂,如人参、甘草之类,可以制之也。故曰:甘能泻火也。《内经》曰:辛以散之。如川芎、防风之类。又曰:辛甘发散为阳。以辛甘之药合而用之,所谓火郁则发之。此治肝病之大略也。

肝热以泻青丸、当归芦荟丸泻之。肝实同法。肝虚以六味地黄丸补之。肝乃肾之子,虚则补其母也。肝寒以温胆汤及吴茱萸、生姜之类。

儿病,目视物不转睛,或斜规不转,或目合不开,或目开不合,或哭无泪,或不哭泪自出者,皆肝绝也。

心为神舍易生惊,色脉相通恶热侵。实则避嫌惟泻腑。如虚丛脞要安神。

《内经》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儿之初生,知觉未开,见闻易动,故神怯而易生惊也。钱氏云: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困卧悸动不安。此心病之证也。心主血脉,色者血之萃,脉者心之合也。如色见红润,脉来大数者,此心气有余之象,其儿易养。如色见昏黯,脉来沉细者,此为不足,其儿多病难养。此观其形色脉以知其心中之虚实也。心恶热,与风相搏则发搐,故肝生风,得心热则搐也。心属火,火盛则津液干而病渴。心藏神,热则神乱而卧不安。喜合面睡卧者,心气热则胸中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卧。心气实则气上下行濇,合面则气不通,故喜仰卧。有努其身而直伸者,谓之上窜,亦心热也。舌者心之苗。热则舌破成疮,又为重舌木舌,舌长出不收之病。《内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于心火。儿病瘤丹斑疹蛇缠虎带虫疥熛疮,皆心火之病也。

钱氏治心热病以导赤散,夫导赤乃泻小肠之药也。心为君主,不可犯之,泻其腑者,以避嫌也。心虚则主不安,故以安神丸补其脏也。

心为君主岂容邪,客热来侵事可嗟。泻实补虚有成法,何须方外觅灵砂。

心为火脏,常苦缓散而不收。孙真人立生脉散,夏月服之,以五味子之酸,能收耗散之气也。治儿心病者,扩而充之可也。故心热病坐于内者,宜导赤散、泻心汤、东垣安神丸之类;生于外者,如口舌生疮,洗心散主之。心气虚者,钱氏安神丸;虚易惊者,琥珀抱龙丸。《内经》曰:以苦泻之,黄连是也;以咸补之,泽泻车前子是也。神气浮越多惊悸者,宜朱砂赤石脂龙骨以镇之。如心病久,汗出发润,或舌出不收,或暴哑不语,或神昏愦乱,或斑疹变黑,此皆心绝之候,不治。

幼科方中脾病多,只因乳食致沉疴。失饥失饱皆成疾,寒热交侵气不和。

《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谓为水谷之所聚也。儿之初生,脾薄而弱,乳食易伤,故曰脾常不足也。钱氏云: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此脾病之证也。脾属土,其体静,故脾病喜困。土主湿。湿伤则为肿、为胀、为黄、为吐泻不止,则成慢惊风。《内经》曰:土气之下,木气承之。土为坤土、坤为腹,故脾病则腹中痛,脾疳则肚大筋青也。脾之窍在口唇,脾有风则口喎唇动,热则口臭唇疮,寒则口角流涎,谓之滞颐。气不和则口频撮。脾主舌本,热则吐舌弄舌。脾主肉,脾虚则瘦,大肉折。脾主味,脾虚则不喜食,脾热则食不作肌肤,伤于食则成积,积久则成癖。脾主津液,脾热则口干饮水。虚则津腋不生而成疳也。

脾与胃异同论,盖胃受谷,脾消谷也。调其脾胃者,当适其寒温,节其饮食也。故饱则伤胃,饥则伤脾;热则伤胃,寒则伤脾。

胃爱清凉脾爱温,难将脾胃一般论。阴阳相济和为贵,偏热偏寒不可凭。

脾喜温而恶寒,胃喜清凉而恶热,喜恶不同,故难拘一法也。盖脾胃属土,居中以应四傍。其立法也,必四气俱备五味调和而后可。四气者,谓寒热温凉也。五味者,谓酸苦甘辛咸也。辛甘温热为阳,酸苦咸寒为阴。气味合而服之,谓之阴阳相济,得其中和之法也。如偏热则伤胃,偏寒则伤脾,非中道也。钱氏立方,以益黄散补脾。东垣老人谓其偏热,而以异功散代之,其虑深矣。祖训:钱氏诸方法当遵守,惟脾胃一条,吾于脾热者泻黄散,胃热者人参白虎汤,脾胃寒者理中汤丸,脾胃虚者异功散、调元汤、人参白朮散、养脾丸,伤食者消积丸、保和丸,宿食成积者枳朴大黄丸,湿胜者胃苓丸,欲成疳者肥儿丸,已成疳者集圣丸。此吾家秘之法也,不可轻泄。

如脾病久,大肉消削,肚大青筋,或口噤不开,或唇口开张,或遍身虚肿,或脚背肿,眼下胞肿,或吐泻不止,饮食不入,或睡则露睛,口开不合,或多食而瘦,口馋,喜啖甜物,或虫出于口,或唇搴而缩,此皆脾绝之证也,不可治。

肺为娇脏原主气,寒热蒸侵其气逆。热壅胸高喘不宁,虚羸气短难报息。

肺最居上,为脏腑之华盖。口鼻相通,息之出入,气之升降,必由之路,故主气。钱氏云: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此肺病之证也。《难经》曰:形寒则伤肺。儿之衣太薄则伤寒。《内经》曰:热伤肺。儿衣太厚则伤热。寒热伤肺则气逆,为喘为咳。鼻者肺之窍,肺受风,则喷嚏,鼻流清涕;受寒则鼻塞,呼吸不利;受热则鼻干,或为衄血;肺疳则鼻下赤烂。肺主皮毛,肺虚则皮干毛焦。病喘咳者,喘不止则面肿,咳不止则胸骨高,谓之龟胸。交惊者,死证也。肺属金,其体燥,病则渴不止,好饮水,谓之膈消。

真膈肺气与天通,药用清汤以类从。肺实麻黄强泻白,阿胶虚补有奇功。

《内经》曰:天气通于肺,轻清为天,清阳出上窍,本乎天者亲上也。故治肺病者,宜用辛甘升浮之药。如苦酸必用酒炒,使上升也。钱氏立方,肺实者以泻白散、葶苈丸,虚者以阿胶散。袓训云:其法太简。肺主喘咳,因于寒者,麻黄汤为主;因于热者,以泻白散;肺热在胸者,以东垣凉膈散;渴饮水者,人参白虎汤;咽喉痛者,甘桔牛蒡子汤;欬有痰者,玉液丸;肺虚甚者,调元汤。肺乃脾之子,虚则补其母也。或单以生脉散。其法始备。

如肺久病,咳嗽连绵,喘息不休,或肩息,或龟胸,或咳血不止,或咳而惊,或鼻干黑燥,或鼻孔张开而喘,或泻利不休,大吼如筒,或面目虚浮,上喘气逆。此皆肺绝之候,不治。

天一真精聚命门,人无天脉木无根。内行骨髓宜坚固,一水难胜二火焚。

肾属水,乃天一真精之所生也。人之有肾,由木之有根。其脉在尺,肾之虚实,以尺脉候之。命门在肾之间,为元气聚会之虔。儿之强弱寿夭,尤系于斯。全主实无虚也。肾气不足则下窜,盖骨重惟欲下坠而缩身。肾水阴也,肾虚则目畏明,儿本虚怯,由胎气不成则神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色晃白,此皆难养。或有因病而致,非肾虚也,此属病之证也。肾主骨,肾虚者,骨髓不满也。儿必畏寒,多为五软之病。尻骨不成,则不能坐;膑骨不成,则不能行。齿乃骨之余,骨不余,则齿生迟。肾之液为血,发乃血之余,肾虚则发希不黑。肾之窍在耳,肾虚则耳薄,热则其中出脓。肾主齿,热则生疳,即走马疳也。

肾开窍于二阴,肾热则大小便不通,肾冷则小便下如米泔。二火者,乃君相火也。经曰:一水不胜二火。正此谓也。阴常不足肾常虚,筋骨难成貌必癯。钱氏立方惟有补,经云疮疹泻其余。

水为阴,火为阳,一水不胜二火,此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肾之本虚也明矣。故钱氏只用补肾地黄丸一方。不敢泻者,因无实证也。或谓痘疹,肾不可实,当泻之。此言甚谬。盖肾主液,痘中之血化为水,水化为脓,皆肾之津液所化也。若无肾水,则疮枯黑而死矣。岂可泻之?痘疹曰归肾者,盖疮疹之毒,内发于骨髓,外发于皮毛者为顺;变黑复陷入于骨髓之中,故为害。此非顺之为害也,乃火旺水衰之病。钱氏以百祥丸、牛李膏治黑陷者,以泻肾中之邪,非肾中之真阴也。详见《痘疹心要》。肾热大便不通者,宜以猪胆汁导之。猪者,水畜也。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泻其膀胱腑也。东垣滋阴丸以泻肾火。如肾病久,身下窜,目中如见鬼状,或骨痿弱,卧不能起,或二便遗失,皆肾绝之候,不治。

本脏自病论精神,补泻分明有定方。若是相传作兼病,更宜通变互提纲。

按《难经》有五邪之论,论本脏自病者为正,邪自前来者为实,邪自后来者为虚,邪自所胜来者为微邪,自所不胜来者为贼邪。此以五行生克之理论也。钱氏所论肝主风、心主惊、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此皆本脏自病者,谓之正邪,故立五补六泻之方以主之。洁古先生乃取《难经》之言,以明五脏传变之证,补钱氏之所未及者,其法始备。故风伤肝,热伤心,湿伤肺,寒伤肾,饮食劳倦则伤脾,此五脏自受之邪,为本病也。如肝主风,其中风者本病也,谓之正邪。由伤热得之,乃心乘肝自前来者为实邪;由伤湿得之,乃肾乘肝自后来者为虚邪;由饮食劳倦得之,乃脾乘肝自所胜来者为微邪。余脏仿此。详见四十九难。洁古论其治五脏之法,如肝脏自病,只治其肝,宜泻青丸。若心乘肝者,宜以导赤泻心,实则泻其子也。肾伤肝者,宜以姜附四逆汤,补肾虚则补其母也。肺传肝者,宜以泻白散泻肺、地黄丸补肝,先补而后泻也。脾乘肝者,宜调元汤以益脾制肝。余仿此推之。其余方法,不必拘定,会而通之可也。是皆治其初得之病也。

又有一脏之病而传别脏者,谓之兼证,当视标本之缓急而治之。先见病谓之本,缓;后见病谓之标,急。如大小便不通,或吐泻不止,或咽喉肿痛,饮食不入,或心腹急痛之类,虽后得之,当先治之,故曰急则治其标也。如无急证,只从先得之病治之,以后病之药,随其证而加治之,所谓缓则治其本也。

大抵婴儿脾病多,只因乳食欠调和。知他脏病须调胃,若到成疳受折磨。

胃主纳谷,脾主消谷。饥则伤胃,饱则侮脾。小儿之病,多过于饱也。或母有气实形壮者,其乳必多,求儿不哭,纵乳饮之,定乃伤于乳也。母之气弱形瘦者,其乳必少,恐子之哭,必取谷肉糕果之类,嚼而哺之,不饱不止,定乃伤于食也。故小儿之病,胃最多也。五脏以胃气为本,赖其滋养也。胃者中和之气也,非若五脏之偏也。如五脏有病,或泻或补,慎勿犯其胃气。胃气若伤,则不食而瘦,或善食而瘦,疳病成矣,不可治。经曰:全谷则昌,绝谷则亡。诚医科之龟鉴也。

幼科发挥 【明 万全】

五脏主病

此因五脏气动所生之病,乃病生于内者也。

肝主风,实则目直视,呵欠,大叫哭,项急烦闷;虚则咬牙呵欠。气温则内生风,气热则外生风也。气谓口中气也。实则泻青丸、当归龙荟丸泻之,虚则地黄丸补之。

诸风搐搦,牵引喎斜,皆肝之病也,宜泻青丸主之。

肝所生病,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脉诀》云:热则生风是也。

兼见心证,则发热而搐。肝有风则目连札小搐,得心热则挡。肝有热则目直视不搐,得心热则搐。泻肝用泻青丸,泻心用导赤散主之。

兼见脾证,轻则昏睡不嗜饮食,当视其大便何如。大便秘者,宜蜜导法,慎勿下之。恐下得脾虚,反为笃疾。大便润者,宜琥珀抱龙丸主之。

兼见肺证,喘急闷乱,痰涎壅塞,须从大小便以利之。如喘息有声,肩耸胸高,喉中痰响者,不治。清宁散主之。

兼见肾证,暴哑失音,手足强宜,此从风治,轻者地黄丸主之,重则为废疾而不可治矣。

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困卧悸动不安。实则导赤泻心汤,虚则二安神丸服之。

诸热惊悸,不安多啼,此心脏本病也。宜导赤散加朱砂主之。甚者凉惊三黄泻心丸主之。

心所生病,经曰:诸痛痒疮疾,皆属心火。

兼见肝证,则发热而搐,宜木通散主之。

兼见脾证,则嗜卧梦中咬牙多惊,宜钱氏安神丸主之。

兼见肺证,则发热作搐而喘,宜清宁散主之。

兼见肾证,为惊癎,发则忽然卧仆,咬牙搐搦,手足逆冷;发过即醒,精神恍惚。盖心藏神,惊则伤神;肾藏志,恐则伤志。小儿神志怯弱,有所惊恐,则神志失守而成癎矣。如书传所谓请僧寄名,僧为摩顶诵咒,而儿被吓而成癎,后见穿皂衣人即发是也。亦有惊久成癎者,初起即可治,定志丸主之。父母怠忽,久而不治,遂成终身之患。

心火者,君火也,君务德而不为毒;为痒痛疮疡者,乃命门相火之所为也。小儿诸疮,皆胎毒也。

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处则吐泻生风。实则泻黄散、三黄丸主之,虚则益黄散、异功散、小建中汤、调元汤、肥儿丸补之。

诸困睡不嗜食吐泻,皆脾脏本病也。昏睡身热,宜胃苓丸、琥珀抱龙丸主之。吐泻有冷有热,冷者不渴,理中丸主之;热者渴饮冷水,五苓散调天水散主之。

脾所生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兼见肝证,初伤风吐泻,恶风发热,烦急烦闷,此宜发散,惺惺散主之。如先吐泻,后变慢惊风者,不治。

兼见心证,发热昏睡,梦中惊悸,宜东垣安神丸主之。渴欲饮水,辰砂五苓散主之。

兼见肺证,发热昏睡,气促而喘者,宜葶苈丸主之。

兼见肾证,羸瘦痿弱,嗜卧不能起者,宜脾肾兼补。补肾宜地黄丸,补脾宜养脾丸。如泻久便脓血者死。盖肾者元气之主,肾虚则禀赋不足之证;脾者气谷之主,脾虚则为津液不足之病。故小儿五脏之病,脾肾为多,肝心次之,肺又次之。

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好饮水,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实则泻白散、葶苈丸泻之,虚则阿胶散、生脉散合甘桔汤补之。

诸气喘促,上气咳嗽面肿,皆肺脏之本病也,加味泻白散主之。桔梗、防风二钱,甘草一钱,地骨皮一钱二分。

肺所生病,经云:诸气上逆喘逆,皆属于肺。

兼见肝证,由中风得之,鼻流清涕,恶风喘嗽,宜发散,加减参苏饮主之。如久咳嗽,变风疾,不治。如钱氏所谓三泻肝而肝病不退,三补肺而肺证尤虚是也。

兼见心证,发热饮水,喘嗽闷乱,此心火胜也,宜凉膈散加知母、石膏主之。久嗽不止,黄连阿胶丸。黄连、赤茯苓能抑心火,肝得其清。

兼见脾证,咳则吐,此伤乳食而喘嗽不宁,宜葶苈丸、小陷胸加大黄主之。

兼见肾证:肾者水脏也,受五脏六腑之津液而藏之。入心为汗,入肝为泪,入肺为涕,入脾为涎,入肾为精。凡咳嗽之多吐痰者,乃肾之****不归元也,宜补肾地黄丸主之,加巴戟、杜仲盐水炒、肉苁蓉酒洗去甲、小茴香炒、破故纸炒,研末蜜丸,煎麦门冬汤下。

肾主虚无实,地黄丸主之。惟痘疹肾实则黑陷,此非钱氏之语,乃记者之误焉而不详者也。以启后人之疑,有泻肾之方,如百祥丸之类。有补脾泻肾之论,令儿夭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盖人之一身,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髓。五脏之有肾,犹四时之有冬也。疮疹之毒,乃自骨髓出现于筋肉血脉皮肤之外,如品物之翕聚于冬者,发散而为春之生、夏之长、秋之藏也。变黑归肾,则不能发散于外而反陷于内,此肾中真气之虚,邪气之实,所以立百祥丸、牛李膏,以泻肾中之邪气,非泻肾之真气也。况肾中之水,润泽光壮,由津液之充满也。疮疹黑陷者,正肾主虚,水不胜火,津液干枯,故变为黑,倒陷入里,所谓泻之者,泻水救火之良法也。

诸虚不足,胎禀怯弱者,皆肾之本脏病也。五脏病后成肾虚者,各用地黄丸,加减随证。惟疮疹归肾,有泻有补。

肾所生病,钱氏曰:肾主虚,即胎禀不足之病也。

兼见肝证,惊风及手足瘫者,宜地黄丸,加牛膝、当归、续断各二两,肉桂一两为末,蜜丸用。

兼见心证,惊风及失音不语者,宜地黄丸加石菖蒲、柏子仁、远志各二两为末,蜜丸服。

兼见脾证,吐泻及变痢疾者,宜地黄丸加黄连、黄蘗各酒炒二两,干姜炒、车前子、肉豆蔻面煨各一两为末,蜜丸服。

兼见肺证,咳嗽痰中有血,宜地黄丸加天门冬、麦门冬焙、知母、黄蘗****炒、阿胶炒各二两,蜜丸服。

按五脏虚实补泻之法,引经解之。经云:邪气盛则实,真气夺则虚。所谓实则泻之者,泻其邪气也;虚则补之者,补其真气也。如真气实则为无病儿矣,岂有泻之者乎。云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者,此却是本脏之气也。盖肝乃少阳之气,儿之初生,如木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以渐而壮,故有余也。肠胃脆薄,谷气未充,此脾所以不足也。

小儿五色修明,声音清响,此心肺之气足也。乳食能进,大小便调,此肠胃之气足也。手足和暖,筋骨刚健,此皆肾肝之气足也。是谓无病易养,不宜妄投药饵,诛罚无过也。

如面色晃白,声音微小,此心肺不足也。乳食减少,吐痢频并,此肠胃不足也。解颅项软,手足痿弱,此肝肾不足也。是儿多病难养。此以形体之虚实,辨五脏之强弱也。有病者,各宜随五脏之虚实按方治之。

婴童百问 【明 鲁伯嗣】

五脏病治

治疗之法,大抵肝病以疏风理气为先,心病以抑火镇惊为急,脾病当温中消导,肺病宜降气清痰,肾病则补助真元,斯得其治法之大要也。

假如肺病又见肝证,咬牙多呵欠者易治,肝虚不能胜肺故也。若目直大叫哭,项急烦闷者,难治。盖肺病久则虚冷,肝强实而反胜肺也。宜视病之新久虚实,虚则补母,实则泻子。

肝外主感风,呵欠烦闷,口中气热,当发散,大青膏主之。若能食,饮水不止,当大黄丸微下,余不可下。肝热手寻衣领,及乱捻物,泻青丸主之。壮热饮水,喘闷,泻白散主之。肝病胜肺,肝病秋见,肝强胜肺,肺怯不能胜肝,当补脾治肝。益脾者,母令子实故也。补脾益黄散,治肝泻青丸。肝有风,目连眨不搐,得心热则搐,治肝泻青丸,治心导赤散主之。肝有热,目直视不搐,治同上法。肝有风,其身反张,强直不搐,心不受热也,当补肾治肝。补肾地黄丸,治肝泻青丸主之。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之动,而动止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眨也。若热入于目,牵其筋脉,两眦俱紧,不能转视,故目直也。若得心热则搐,以其子母俱有实热,风火相搏故也。肝病见秋,木旺肝强胜肺也,宜补肺泻肝。轻者肝病退,重者唇白而死。

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导赤散主之。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卧。心气实则气上下行濇,合卧则不得通,故喜仰卧,则气得上下通也,泻心散主之。心病见冬,火旺心强胜肾,当补肾治心。轻者病退;重者下窜不语,肾怯虚也。

脾胃不和,面晃白无精光,口中气冷,不思食,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脾胃虚冷,面晃白色瘦弱,腹痛不思食,当补脾,益黄散。下痢者,调中丸主之,伤风手足冷,脾脏怯也,当和脾,后发散。和脾益黄散,发散大青丸主之。脾病见四旁,皆仿此治之。顺者易治,逆者难治。脾怯当面赤黄,五脏相反,随证治之。

肺盛复有冷风,胸满短气,气急喘嗽上气,当先散肺,后发散风冷。散肺,泻白散主之。肺只伤寒则不胸满,肺热则手掐眉眼鼻面,甘桔汤主之。肺虚热,唇深红色,治之散肺虚热,少服泻白散。肺脏怯,唇白色,当补肺,阿胶散主之。若闷乱气粗,喘促哽气者,难治,肺虚损故也。脾肺病久,则虚而唇白。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虚,不能相营,故曰怯。肺主唇,白而光泽者吉,白如枯骨者死。肺病春见,肺脏胜肝,当补肾肝,治肺脏。肝怯者,受病也。补肝肾,地黄丸;治肺、泻白散主之。肺病见春,肺旺胜肝,当泻肺。轻者肺病退,重者目淡青必发惊。更有赤者当搐,为肝怯,当目淡青色也。

肾虚儿本虚怯,由胎气不成则神气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顖开面色滉白,此皆难养,纵长不过八八之数。若恣于****,多不过四旬而亡。或有因病而致肾虚者,非此论也。又肾气不足则下窜,盖骨重惟欲坠下而缩身也。肾水阴也,肾虚则畏明,皆宜补肾,地黄丸主之。肾病见夏,水胜火,肾胜心也,当泻肾,轻者病退,重者悸动当搐也。

保婴撮要 【明 薛铠】

钱仲阳云: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项急烦闷;虚则咬牙呵欠。气热则外生风,气温则内生风,大青膏散之。若能食饮水不止,用大黄丸微下之。肝热则目直不搐,手寻衣领及乱捻物,泻青丸主之。壮热饮水喘闷,泻白散主之。肝病秋见,肺怯不能胜肝也,当用益黄散补脾,泻青丸治肝。肝有风则目连眨,得心热则搐,用泻青丸治肝,导赤散治心。甚则身反张,目直不搐,心不受热也,当用地黄丸补肾,泻青丸治肝。唇白者不治。又张洁古云:肝主风,自病则风搐拘急。若心乘肝为实邪,肺乘肝为贼邪,肾乘肝为虚邪。凡肝得病,必先察其肺肾。肾者肝之母,肺者肝之贼。今肝之得病,若非肾水不能相生,必是肺金鬼邪来克。故其来在肺,先治其肺,攻其鬼也;其来在肾,先补其肾,滋其源也。然后审其本脏之虚实而寒温之。窃谓前证若肝经实热而外生风者,宜用大青膏散之。若既服而前证仍作益甚者,此邪气已去而脾气亏损也,宜用异功散加芎、归补之。若肝经虚热,或因克伐而内生风者,宜用异功散、地黄丸补之。若风邪入脏,能食饮冷大便秘结者,此邪气内实也,宜用大黄丸下之。若既下而食少饮汤,或腹作胀者,此脾气内虚也,宜用白朮散补之。气血素弱,或因病后,或服攻伐之剂,而手寻衣领,咬牙呵欠目淡青者,乃肝经虚甚也,急用地黄丸以补肾肝。哽气短气长出气,乃肺经虚甚也,急用异功散以补脾肺。若申酉时叫哭直视,呵欠烦闷,项急惊悸,手足摇动,发热饮水者,此风火相搏而胜肺金也。用柴胡栀子散以治肝火,生肝血;用异功散补脾土,生肺金。若唇白者,为脾绝,不治。夫婴童之证,多因妊娠厚味七情,或儿乳哺失宜,或乳母饮食郁怒所致。病气既见,形气已虚。当推其所因,用药加漏芦以治其母,儿饮一二匙。后仿此。

钱仲阳曰: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困卧惊悸不安。又云:热则睡中口气温,及上窜咬牙而合面卧,有就冷之意,皆心热也,导赤散主之。若仰面卧者,乃心气实,气不得上下流通也,泻心散主之。心病冬见,火胜水也,当补肾治心,轻者病自愈。下窜不语者,肾虚怯也。又张洁古云:心主热,若肺乘心为微邪,肝乘心为虚邪,脾乘心为实邪,肾乘心为贼邪。凡心脏得病。必先调其肝肾。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心病先求其肝,清其源也。五脏受病,必传其所胜。肾之邪必传于心,故先治其肾,遂其邪也,若肝肾脉俱和,然后察其心家虚实治之。窃谓仰面卧者,因其心胸实热,故喜仰面而向虚也。合面卧者,因心胸虚热,故喜合卧而就实也。实则调治心肝,虚则调补脾肺,二者别之,尽其状矣。其咬牙等证,多有雷同,不必拘泥。如用泻心导赤等剂,邪气虽去而病仍作,当调补元气;或反甚,急温补元气。其心气冬见,或亥子时病益甚,或下窜不语者,乃肾水虚而心火甚也,用地黄丸。其乳下婴儿,须母服之。

钱仲阳云: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或不饮水;处则吐泻生风。脾胃虚寒则面晃白,目无精光,口鼻气冷,肌体瘦弱,吐水腹痛,不思乳食,用益黄散;下利用调中丸。伤风手足冷者,脾脏怯也,先用益黄散补脾、后用大青膏发散。脾病见四季皆仿此。顺者易治,逆者难治。脾怯当面赤黄,若兼五脏相胜,随证治之。又张洁古云:脾主湿,自病则泄泻多睡,体重昏倦。若肝乘脾为贼邪,心乘脾为虚邪,肺乘脾为实邪,肾乘脾为微邪。凡脾之得病,必先察其肝心二脏。盖肝是脾之鬼,心是脾之母。肝气盛则鬼邪有余,心气亏则生气不足,当用平肝气益心气。若诊其脉,肝心俱和,则脾家自病,察其虚实而治之。窃谓前证实者,病气实而形气虚也。若面色晃白,吐泻腹痛,口鼻气冷,属寒水侮土,宜用益黄散。若面青唇黯,吐泻手足并冷,此脾土虚寒,用干姜理中汤。若面色萎黄,手足不冷,此脾土虚弱,用人参理中汤。若伤风手足并冷,吐痰咳嗽,吐泻腹胀,此脾肺气虚,用五味异功散实脾气,加防风、升麻散外邪。若发于寅卯之时,用六君、柴胡、升麻补脾土,平肝木。然面黄者,脾之本色也。面赤者,火生土为顺;面青者,木克土为逆。当平其所胜,以补元气为善。

钱仲阳曰: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或饮水,虚则哽气出气短气。若肺盛复感风寒,则胸满气急喘嗽,用泻白散。肺热则手掐眉目鼻面,用甘桔汤。肺虚热则唇色深红,少用泻白散。肺怯则唇色白,用阿胶散。若闷乱气粗喘促哽气者,难治。肺病久唇白者,此脾肺子母皆虚也。若白如猪脂者吉,白如枯骨者死。如肺病春见,肺胜肝也,用地黄丸补肝肾,泻白散以治肺。目淡青必发惊,更有赤者当搐,为肝怯也。又张洁古云:肺主燥,自病则喘嗽,燥则润之。若心乘肺为贼邪,肝乘肺为微邪,肾乘肺为实邪,脾乘肺为虚邪。凡肺之得病,必先观心脾二脏之虚实。若心火烁金,当抑心滋肺。若脾气虚冷,不能相生,而肺气不足,则风邪易感,宜补脾肺。若脾实中痞,热气上蒸于肺,宜泻脾气。若心脾平和而肺自病,当察虚实治之。窃谓肺经郁热,用泻白散;肺气自虚,用四君子汤;外邪所乘,用参苏饮;心火炎烁,用人参平肺散;中焦实痞,用大承气;脾不能生肺,用异功散。夫肺气盛者,肺中之邪气盛也,其脉右寸必浮而有力,宜用泻白散以泻之。若肺虚而有热者,执肺热伤肺之说而不用人参,误矣,仍参某证治之。

钱仲阳曰:肾主虚无实证,惟痘疮实则黑陷。当更分别证之虚实。假如肺病又见肝证,咬牙呵欠者易治,肝虚不能胜肺也。若目直视,大叫哭,项急烦闷者,难治。盖肺病虚冷,肝强实而胜肺也。视病新久虚实,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夫肾虚者,由胎气不盛,则神短顖开,目多白睛,面色晃白,此皆难养,纵长不过八八之数。若恣****,不及四旬而亡。或有因病而致肾虚者。又云:肾气不足则下窜。盖肾虚骨重,惟欲坠下而缩身也。肾水阴也,肾虚则目无睛光畏明,皆用地黄丸。肾病见夏,水胜火也。轻者病自退,重者当惊发搐。又张洁古云:肾主寒,自病则足胫寒而逆。肾无实,疮疹黑陷乃实,是水制火也。若心乘肾为微邪,肺乘肾为虚邪,肝乘肾为实邪,脾乘肾为贼邪。本脏虚弱,正令不行,鬼贼克害,当补本脏之正气。假令肺病喘嗽,见于初春当补肾,见于夏救肺,见于秋救脾,见于冬补心泻本脏,乃名寒嗽。大抵五脏各至本位,即气盛不可更补,到所克位不可更泻。然五行之中,惟肾水一脏,母盛而反受邪。何则?肺属金,射于皮毛,所主者气;肾属水,主于骨髓,所藏者精。气之轻浮,能上而不能下;精之沉重,能下而不能上。此物性之自能。今肺气得热而上蒸,则不能下生于肾而受邪矣,急服凉药解之。此肾气必先求肺。或脾经之湿,刑克于肾,宜去脾湿。若脾肺平和而肾自病,则察其本脏而治之。窃谓下窜等证,足不喜覆者,盖腰以下皆肾所主,乃心气下行于肾部也,法用地黄丸壮肾水以制心火。若因脾肺虚而不能生肾水者,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以滋化源。其疮疹黑陷,乃肾虚而邪气实也,尤当用地黄丸。

古今医鉴 【明 龚信】

五脏生成

夫一月之孕,有白露之称;二月之胚,有桃花之譬。及其三月,则先生右肾而为男,阴包阳也;先生左肾则为女,阳包阴也。其次肾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胜己者。肾属水,故五脏由是为阴。其次心生小肠,小肠生大肠,大肠生胆,胆生胃,胃生膀胱,膀胱生三焦,以生其己胜者。小肠属火,故六腑由是为阳。其次三焦生八脉,八脉生十二经,十二经生十二络,十二络生一百八十丝络,丝络生一百八十缠络,缠络生三万四千孙络,孙络生三百六十五骨节,骨节生三百六十五大穴,大穴生八万四千毛窍,则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之身皆备矣。

观面部五脏形色歌

心经有冷目无光,

太阴黑,目无光彩,此心经冷也。

面赤须言热病当。

面颊赤色,此为心有热也。

赤在山根惊四足,

山根赤色,心经生风,下至准头恶也。

积看虚肿起阴阳。

三阴三阳虚肿,心有积也。

肝经有冷面微青,

面青为肝受冷,主发惊也。

有热眉泡赤又临。

眉上有红赤,为肝有热也。

发际白言惊气入,

发际至印堂略白者,为肝惊也。

食仓黄是积热深。

眉上有红赤,为肝有热也。

脾冷应知面色黄,

面黄印堂反白者,为脾冷也。

三阳有白热为殃。

三阳上白者,为脾热也。

青居发际生惊候,

发际及印堂色青者,脾惊也。

唇口皆黄是积伤。

上下唇黄,为脾受积也。

肺受面白冷为由,

白色在面皮,及人中或青者,皆肺冷也。

热赤人中及嘴头。

人中及嘴头有赤者,肺有热也。

青在山根惊四足,

山根青色,是肺受惊也。

赤居发际积为仇。

发际赤色,乃有积也。

面黑当知肾脏寒。

面带黑者,肾有冷也。

食仓红是热须看。

食仓红者,肾有热也。

风门黄可言惊入,

风门黄者,肾有惊也。

两目微沉积所干。

两目微沉,是积在肾也。

医学纲目 【明 楼英】

五脏

五脏相胜,病随时令,乃钱氏扩充《内经》藏气法时论之旨,实发前人所未发者也。假如肝病见于春及早晨,乃肝自病于本位也。今反见于秋及日晡肺之位,如肺虚极,肝往胜之,故当补脾肺泻肝也。余仿此。

洁古曰:热则从心,寒则从肾,嗽而气上从肺,风从肝,泻从脾。假令泻兼嗽,又气上,乃脾肺病也,宜泻白、益黄散合而服之。脾苦湿,肺苦燥。气上逆也,其证见泻,又兼面色黄,肠鸣呦呦者,宜服理中汤。泻而呕者,宜服茯苓半夏汤。如泻而渴热多者,宜服黄芩厚朴汤。不渴而热少者,宜服白朮厚朴汤。其他五脏若有兼证,皆如此类推之。更详后论四时推详用药。

心主热,自病或大热,泻心汤主之。实则烦热,黄连泻心汤主之。虚则惊悸,生犀散主之。

肺乘心,微邪,喘而壮热,泻白散主之。肝乘心,虚邪,风热,煎大羌活汤下大青丸主之。脾乘心,实邪,泄泻身热,泻黄散主之。肾乘心,贼邪,恐怖恶寒,安神丸主之。

肺主燥,自病则喘嗽,燥则润之。实则喘而气盛,泻白散主之。

虚则喘而少气,先益黄散,后阿胶散主之。

心乘肺,贼邪,热而喘嗽,先地黄丸,中导赤散,后阿胶散主之。肝乘肺,微邪,恶风眩冒昏愦嗽,羌活膏主之。肾乘肺,实邪,憎寒嗽清利,百部丸主之。脾乘肺,虚邪,体重吐痰泄泻嗽,人参白朮散主之。

肝主风,自病则风搐拘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佐以酸苦,以辛散之。实则风搐力大,泻青丸主之。虚则风搐力小,地黄丸主之。

心乘肝,实邪,壮热而搐,利惊丸凉惊丸主之。肺乘肝,贼邪,气盛则前伸呵欠微搐,法当泻肺,先补本脏。补肝,地黄丸主之;泻肺,泻白散主之。脾乘肝,微邪,多睡体重而搐,先当定搐,泻青丸主之;搐止再见后证,则别立法治之。肾乘肝,虚邪,憎寒呵欠而搐,羌活膏主之。

脾主湿,自病则泄泻多睡,体重昏倦。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实则泄泻赤黄,睡不露睛,泻黄散主之。虚则泄泻色白,睡露睛,白朮散主之。

肝乘脾,贼邪,风泻而呕,茯苓半夏汤主之。心乘脾,虚邪,壮热体重而泻,羌活黄芩苍朮甘草汤主之。肺乘脾,实邪,能食不大便而呕吐嗽,煎槟榔大黄汤下葶苈丸。肾乘脾,微邪,恶寒泄泻,理中丸之类主之。

肾主寒,自病则足胫寒而逆。人之五脏惟肾无实,小儿疮疹变黑陷,则是肾实水克退心火。

心乘肾,微邪,内热不恶寒,桂枝汤主之。肺乘肾,虚邪,喘嗽皮濇寒,百部丸主之。肝乘肾,实邪,拘急气搐身寒,理中丸主之。脾乘肾,贼邪,体重泄泻身寒,理中丸主之。

凡五脏虚弱,是自己正令不行,乃鬼贼之所克害,当补本脏之正气。假令肺病喘嗽时,于初春见之,法当补肾。见于夏救肺,见于秋泻肺,见于冬补心泻本脏,又名寒泻。大抵五脏各至本位,即气盛不可更补,到所克位不可更泻。

洁古曰:肝病面白,肺病面赤,脾病面青,肾病面黄,心病面黑。若肝病惊搐,而又加面白痰涎喘急之类,此皆难治。余仿此推之。假令春分前,风寒也,宜用地黄、羌活、防风或地黄丸及泻青相间服之。春分后,风热也,宜用羌活、防风、黄芩或泻青丸、导赤散下之。立夏后,热也,宜用三黄丸、导赤散。夏至后,湿热也,宜用导赤散、泻黄散合而服之;或黄芩、人参、木香之类。秋分后用泻白散,立冬后用地黄丸主之,谓不受泻也。

海藏曰:补肝丸:四物汤内加防风、羌活等分为细末,炼蜜丸是也。

镇肝丸:泻青丸,去栀子、大黄,治肝虚。

泻肾丸:治脉洪而实,即前地黄丸,熟地改生地,去山茱萸是也。

此治左手本部脉。若右尺洪实,以凤髓丹泻之。此地黄丸即仲景八味丸去桂、附。若加五味子,肾气丸也。此益肺之源,以生肾水焉。

古今医统 【明 徐春甫】

五窍相通应证

心窍通于舌。心为脏,小肠为腑。心色赤,主夏三月。心味苦,心液汗,心主血,心声言,心气呵。有余笑,不足忧。《千金》云:心气实则笑不休,虚则悲不已。

肝窍通两目。肝为脏,胆为腑。其色青,旺春三月。肝味酸,肝液泪,肝主筋,肝声泣,肝气嘘。有余怒,不足悲。《千金》云:怒则实,悲则虚。

脾窍通唇口。脾为脏,胃为腑。其色黄,旺四季月。脾味甘,脾液涎,脾主肌肉,脾声歌,脾气呼。有余腹满,不足少气。

肺窍通鼻孔。肺为脏,大肠为腑。其色白,旺秋三月。肺味辛,肺液涕,内主气,外主皮毛,肺声哭,肺气呬。有余喘,不足叹息。

肾窍通两耳。肾为脏,膀胱为腑。其色黑,旺冬三月。肾味咸,肾液唾,肾主骨,肾声呻,肾气欠。有余泄泻,不足则厥逆。

五脏克绝

心病目黑,肾克心,壬癸日绝。肝病皮黑,肺克肝,庚辛日绝,脾病唇青,肝克脾,甲乙日绝。肺病颊肿目赤,心克肺,丙丁日绝。肾病面肿唇黄,脾克肾,戊己日绝。

证治准绳 【明 王肯堂】

五脏

张洁古曰:五脏子母虚实,鬼贼微正,若不达旨意,不易得而入焉。在前者为实邪。子能今母实,拒贼伤于母,其子又引母所克者妻,来相助,故曰实邪也。在后者为虚邪。母引子之鬼贼至,由母能使子虚也。《内经》云: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此之谓也。妻来乘夫为微邪,夫来乘妻为贼邪,法当泻鬼补本脏。本脏自病为正邪,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经云:滋苗者必固其根,伐下者必枯其上。逆其根,伐其本,则败其真矣。

肝胜肺则肝病,身热发搐,又见肺虚。喘而气短,病见于申酉戌时,是肝真强也。经云:受所制而不能制,谓之真强。法当补脾肺而泻肝,导赤散、泻黄散主之。

刘宗厚云:此皆五脏相胜,病机不离五行生克制化之理者,盖小儿初生襁褓,未有七情六欲,只是形体脆弱,血气未定,脏腑精神未完,所以有脏气虚实胜乘之病。但世俗不审此理,往往遇是率指为外感内伤而用药,致枉死者多矣。悲夫!钱氏论时有脱略,幸而洁古补之。今特参附,诚无穷之惠也。

五脏补泻法

钱氏曰:凡病先虚,或已经下,有合下者,必实其母,后泻其子也。假令肺虚而痰实,此可下之证,先当益脾,后方泻肺也。

泻青丸又名泻肝丸。

钱氏谓肝无补法,故无补肝药。王海藏以四物汤加防风、羌活等分为细末炼蜜丸,名补肝丸。

又以泻青丸去栀子、大黄,名镇肝丸,治肝虚。

导赤散泻丙小肠。

泻心汤泻丁心。

安神丸治心虚疳热,神思恍惚。

海藏八物定志丸,补心正药。

益黄散,又名补脾散。海藏云:此剂补脾以燥湿。东垣云:治胃中寒湿,呕吐腹痛,泻利清白之圣药也。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海藏云泻脾热。

阿胶散,又名补肺散。海藏云杏仁本泻肺,非若人参、天门冬、麦门冬之类也。

泻白散,又名泻肺散。海藏云治肺热骨蒸自汗,用此直泻之。栀子、黄芩亦泻肺,当以气血分之。

地黄丸即金匮八味丸去桂、附。海藏云:治肾虚解颅,即鬾病也,治脉毛而虚。

钱氏谓肾无泻法,故无泻肾药。海藏泻肾丸,治脉洪而实,即前地黄丸,熟地改生地,去山茱萸是也。此治左手本部脉。若右尺洪实,以凤髓丹泻之。

医学入门 【明 李梴】

五脏形证

肝风目直手循捻。

【注 气热为外伤风,气温为内生风,热则两眦俱紧不转。凡目直兼青者,必发惊;咬牙甚者,亦发惊。肝主谋,故循衣领,乱捻物。风甚身强反张力大,泻青。心乘,风火相搏则发搐,导赤散。渴喘,泻白散。】

虚则咬牙呵欠兼。

【注 心不受热,目连札不搐,或发搐力小,俱当补肾治肝,肾气丸。如心乘肝等兼证,详见《纲目》。所谓乘者,犹乘车之乘。五脏相乘莫测,如肝病必先治肺补肾,然后审肝脏虚实而调之。余脏仿此。】

心惊难言合面卧。

【注 心惊,搐也。烦热上窜,舌强欲言不能,叫哭。胸热,故欲合卧就凉。宜泻心汤、导赤散、小生犀散。】

虚则困卧惊悸添。

【注 温惊丸主之。】

脾困身热渴不食。

【注 脾困,倦也。实则困睡不露睛,身热,渴欲饮水,或闭或泄黄赤色,宜泻黄散。】

虚则吐泻风生痰。

【注 虚则吐腥,泄泻白色,多睡露睛,四肢渐次生风,或有痰,钱氏白朮散、异功散、理中丸。如肝乘脾,风泄而呕,二陈汤加黄芩。】

肺燥鼻干手掐目。

【注 肺燥则喘嗽,宜则喘而气盛或渴,泻白散润之。手掐眉目具面者,甘桔汤主之。肺只伤寒则不胸满,胸热复有风冷,胸满短气喘嗽,泻白散、大青膏主之。】

虚则少气喘无厌。

【注 虚则唇白色,气哽长出少气,先服益黄散,而后阿胶散。】

肾寒畏明颅自解。

【注 肾只不足,小儿肾虚皆难养多夭,有因病而致虚者可补。】

下窜足热火欲炎。

【注 下窜者骨重,惟欲坠下而缩身也。足热不喜衣覆,心火下于肾部,宜肾气丸或正气汤。又肺病重见肝虚证易治,见肝热证难治。盖肺病久则虚冷,肝强实而反胜也。经曰:受所制而不能制,谓之真强。法当补脾肺而后泻肝。肺胜者,当补肝泻肺。然嗽久虚羸,不可服泻白散,宜肾气丸。五脏病机,不离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所以有脏腑虚实乘胜之病。世俗不审此理,往往率指为外感内伤,而用药枉死。此钱氏、洁古之功大矣哉!】

五脏绝歌 【明 乔岳】

吐泻变为痢,血黑渴难当。

心主血,心绝则血色变黑,虚燥而发渴。

肌瘦难行坐,虚舌不缩藏。

心主舌,绝则不能收。

两脸如脂赤,

痢久则面当无色,今面色反如脂者,心绝则阳虚上发也。

无语口生疮。

心主舌,绝则不能语。

若向夏中得、更莫细思量。

眼目时时濇,浑身似醉人。频频只要睡,心烦又多嗔。

肝绝则不能开视,故濇而只要睡。又肝主筋,力絶则如醉人,不能举也。又肝主怒,绝则多怒不止也。

唇白眼泡肿,狂躁足啼声。东方应此候,病则不宜春。

面色黄时好,不可见相传。体弱憎寒甚,虫行觅食飡。

脾主肢,体绝则体弱。又脾绝则肾逆乘之,故发憎寒。脾绝则胃热,故虫不安而上吐出。

吃乳唇无力,齿露盖时难。

脾主唇,绝则不能收掩其齿,又不能吮乳。

眼倾休下药,

眼眶属脾,绝则倾陷。

免更住人间。

肺候应白色,莫使见绝形。鼻青孔燥黑,腹胀眼眶倾。

肺主鼻,绝则肝逆乘之而色青。又肺绝则无涕,故孔黑燥也。肺主眼泡,绝则陷之。

项直喘气急,胸凸没回声。

肺主气,绝则喘急项直以引气也。气绝则胸中满凸,但有出气而无回气也。

秋间逢此侯,四方别托生。

冷汗时时有,尿多夜里惊。

肾绝则阴阳相离,故冷汗出而小便不禁。精者神之舍,绝则精神离,故夜里多惊。肾属阴,夜亦属阴故也。

遍身生粟疥,手足冷如冰。

阳尽不能充暖故也。

项倒头难举,面黑没精神。

肾绝则天柱骨倒,面目皆黑,无精神也。

此候应壬癸,冬得殒其身。

同类推荐
  • 续命经

    续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东山经

    东山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On the Study of Zoology

    On the Study of Zoolog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念诵结护法普通诸部

    念诵结护法普通诸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水浒古本

    水浒古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御极大明

    御极大明

    一个大学生穿越到明末宫廷之中,外有女真为患,内有灾害连连,盗贼四起,朝堂之上党争不断,争权夺利,不顾社稷民生。他痛恨朝廷腐败、女真崛起,国内紊乱,他要力挽狂澜,突破险象环生的宫廷权力之争;他要惩奸除恶,荡清朝廷;他要除旧布新整修武备,富国强兵;他要东征西讨,统一天下!
  • 苦行差求而不得

    苦行差求而不得

    手脚冰凉的人,不招疼惜。“我自己疼自己便好”,女子捂着暖炉无所谓地说道,人生在世十八载,她遇过太多悲欢离合,流月鬼胎,命中注定孤独终老,所以从不强求。直到遇见他,一见如故,再见倾心……“哈哈哈哈哈……我怎会喜欢你?!”“你若有心,便看看我罢……”“是我不知廉耻,打扰了……”?女子冰凉的手握着发带,泪如断线,落入青丝不见……
  • 北角之隅

    北角之隅

    关于爱,于顾一隅而言是深埋于骨血的癌,从初初的隐约召唤到最后的波涛汹涌,按耐不住。在那年秋季枯燥,灰暗面冥寂的某个长日里,爱情以清冷的景色展现在面前。关于爱,于漠北而言是独自一人策马前行,闯过那片阴沉的异域般的土地。凌冽的寒风吹乱漫天枯叶,翻转的残枝碎片,爱情以悲怆的姿态夭折在腹中。
  • 坠仙变

    坠仙变

    仙尸坠地球惊变丧尸?中国小道士下山斗丧尸?什么小道士脑袋里有肿瘤?不怕有人自称为仙总以诱惑教导小道士修仙要求去救他什么没仙气杀丧尸能得仙气扯蛋吧不不不要中和要中和什么基因锁解开干嘛不解不行什么要对抗大恐怖恐怖什么毛线不知道吗的你自己都什么都不知道就被人KO到地球了要我去解决免谈千年大劫我是来打劫的一歩一惊天丧尸修真都市人性仙与大恐怖
  • 长路千年

    长路千年

    历史系的才女楚婉儿无意中结识了一位神秘的大叔熊柬之。大叔的见地和学识让楚婉儿神魂颠倒,心暗许之。在和大叔的表白过程中,大叔给楚婉儿讲了他自己的故事。楚婉儿此时才惊奇的得知,原来这个神秘的大叔竟然是和秦始皇同一时代的人,而秦皇期盼的长生不老药早已经完成,只是吃下之人却不是秦始皇,而是眼前的大叔。但长生不老的岁月却并非世人所想的那么惬意,熊柬之的人生随历史跌宕起伏,认识了无数的人,经历了无数的事,自己最终变成了历史的一部分,却永无终点。这中间有波澜壮阔的豪情,但更多的却是无尽的孤独和寂寥……让我们和楚婉儿一起,听熊大叔讲述他奇特的人生故事,听听大叔亲身经历的历史。也许这些历史和我们的原有认知并不相同,因为书上的历史只是胜利者的历史,并不是事实的全部。
  • 娘子我随你一起富强天云

    娘子我随你一起富强天云

    我云洛儿,天云长公主,父皇的军师,从出生自带前世记忆,立志事天云国走向富强。谁知在富强的路上认识一个唯我独尊并傲娇的美男子,从此开启了我追他的漫漫追夫路。。。。。。新文已开,《娘子请把我收入怀中》,欢迎大家收藏,方便以后阅读,多多交流,多多发表您的意见!
  • 清宫秘事

    清宫秘事

    穿越?总之我失忆了,对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实感,我真的是我吗?对这个世界感觉陌生,却也并非无知。好吧,其实大家都说我笨,但有些想法却又让他们惊奇不已赞不绝口。就是这样的一个我,在危机四伏争斗连连的清宫中寻找自己的死因,嗯……好些人看到我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还活着?”
  • 万里安歌

    万里安歌

    一夜之间,曾高高在上的许家家破人亡,父母被暗杀,长兄被流放,几个姐妹不知所终,玄月国再无许家容身之处,看许安歌如何逆风翻盘,重振许家!
  • 火辣宠妃:拐个王爷么么哒

    火辣宠妃:拐个王爷么么哒

    异世魂穿!她是北域国将军府的痴傻三小姐,却无人知晓她真正的聪慧。他是北域国最有权势和容貌的男人,却无人知晓他最在乎的是谁。初见,他身受重伤,绝色无双。她嘿嘿一笑,趁机敲诈!“想活吗?想活把你身上值钱的东西全给老娘放下!”,再遇,他欺压着她的身!“我把最值钱的给你,你要不要试一试?”
  • 风起校园

    风起校园

    古天本想混完高中,在开开心心混个大学,偶然觉醒自己的天赋异能,一切脱离他的轨道,他该怎么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