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74300000011

第11章 因果律(1)

1.因果律原理

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都会很自然地认为所有事情都是事出有因的,并且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结果依然会出现。

现在,我们必须从物质与心灵特定的因果关系中,转移到普遍的因果关系上来。所谓因果律,其实是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我们都会很自然地认为所有事情都是事出有因的,并且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同的结果依然会出现。这样的假设很正常,也很实用,只要没有其他反对意见,我们就不必发表什么异议。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这种假设并不可靠,并且这种反对在某种情况下确实是正确的,这个时候,作为哲学家,我们就要面临一些难题了。

让我们举一个关系到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的最普通的因果关系链的例子:我感到有点冷,于是我决定生火;我相信火能产生热量,能让我感觉不那么冷;我用一根经过特殊加工的木头在一种特殊的纸上摩擦,从而点燃木头;我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纸和木头上,火的燃烧使房间变得暖和,我也感觉暖和了,直到一阵困意袭来,我在柴火前的椅子上睡着了。这里,我也许会把自己打盹走神归咎于房间变暖和。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因果关系链,这个链条中每一环节(除了火)本身都同时是上一环节的结果,也是下一环节的原因。原因B引起结果C,结果C又造成结果D,以此类推,环环相扣,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因果链。如果我想再次获得同样的效果,只要条件恒定不变,那我只要完成整个链条中的第一步,剩下的一切都会随之而来。

2.先行关系与接近关系

原因必须与结果相接,并且在时间上必须先于结果。

当我们说“A引起B”时,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回顾休谟关于因果关系的分析,对于原因的要求,他强调的至少有两个因素:原因必须与结果相接,并且在时间上必须先于结果。这就是说,原因必须在空间上与结果相邻,在时间上在结果之前。由于超距作用是不可能的,所以,原因必须与结果相邻。如果某种原因与其结果看起来似乎在空间上距离很远,那我们也一定能够通过一系列的中间因素追本溯源,找到与结果相邻的直接原因。

比如,一支在伦敦演出的管弦乐队通过无线通讯,让身在曼彻斯特的人们听到他们的演奏,并对他们的心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说,这种不可思议的远距离因果关系其实就是超距作用,这样的解释根本毫无作用。我们必须能够分别追踪这两个事件,否则这依然只能说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对于有些人,这样的事情能够发生简直就是奇迹,但如果我们熟悉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就能解释在相距如此远的情况下,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这种因果联系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就不会认为这是奇迹,因为我们对于这件事一定有合理的解释。

在我们之前的例子中,接近原则很好理解。如果我把点燃的火柴放在距壁炉十码的地方,那木头和纸片就不会燃起来;有了原因(点燃的火柴),在接下来的结果(火)之前,点燃的火柴必须接触纸片。同样,原因在时间上必须先于结果的原则也很好理解,并且它在因果联系的概念中同样重要。我们很难想象结果先于原因:我不用火柴去砂纸上摩擦,火柴的顶端就不会有火焰;我没有生火,房间就不会变得暖和,假设我在房间变暖和之前一直没有犯困,也不会浪费掉一些时间。

然而,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在原因“和结果相邻”且“在时间上先于结果”这显然必不可少的简单事实背后,还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首先讨论关于原因在时间上先于结果的问题。

在时间上,原因必须在结果之前,否则我们就无法区分原因和结果,并且把其中之一称为“原因”,而把另一个称为“结果”。然而,如果原因在时间上确实先于结果,那么原因就不单单是结果的原因。如果说A是B的原因,由于我们断定A在时间上先于B,所以在B发生之前,还要有一段时间的流逝,那么B的原因就不是A了,而是A加上一段时间的流逝。这样,我们的问题就立即出现了:除了否认我们之前“A是B的原因”的观点之外,我们还必须断定这个加上的时间是否有一个明确的量,如果有,又是多长时间。比如,我们说伦敦一个管弦乐队的演出加上一段时间(这个时间短得几乎无法想象)的流逝的结果,就是在曼彻斯特的愉快欣赏;然而,我们同样也可以说,我们祖先的性质和习性加上一段时间的流逝(这个时间非常长),从而产生了我们。由于A和B之间一段时间的流逝的引入,我们引入了一个既无法解释也无法忽略的非理性因素。无论是在间隔空间和间隔时间的概念问题中,还是在先行关系和接近关系的问题上,我们都可以用A加一段时间的流逝来解释。如果A是B的原因,那A就必须与B相邻,并且在时间上先于B。然而,如果A在时间上先于B,那A和B之间就一定有间隙,有一段间隔的时间;同样,如果A和B是相邻的,那它们之间也必须存在空间上的间隔。要是没有空隙的话,那这二者就是在同一个地方了,而这样它们就不再是两个东西,而是同一个东西,A也不能说是B的原因了。如果A与B之间隔着一段时间的空隙,A必须通过移动才能到达B,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但不管哪种结果都一样:A越过这个空间到达了B,那A就再也不是B的原因;或者A永远也到不了B,因为不管它怎么接近B,它们之间依然会有间隙,不管多么小,但还是会存在,这个间隙会越来越小,但永远不会消失。由于牵涉空间,那这个问题就变成了芝诺的飞矢不动悖论,或是阿喀琉斯悖论的问题;此外,它还牵扯到时间,所以它也是一个连续级数的问题。我们总能够在一个连续或紧凑的(虽然在数学中这两个词有所区别,但这里把它们当作同义词来使用)级数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两项之间插入另一个项,例如有理数构成的级数。在1和2之间,我们还可以插入,在和2之间插入,在和之间插入,以此类推,我们可以一直这样进行下去。如果我们想通过用0不断加上、等数字而得到1,那我们永远也得不到1。只要我们试图在一个连续级数中从一个点到达另一个点,就会碰到这个无限后退的问题,说无穷后退或许更贴切一些;并且,如果我们试图在因果关系链中由A到达B时,这个问题就会变得更加棘手。

当我们考虑到A,即所谓的B的原因时,这种无穷后退仍然令人头疼。A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一切事情都有其原因,那么A除了是B的原因之外,它本身也是某件事情的结果,这里我们称它为Z。既然A自己本身是Z的结果,那我们凭什么把A单独挑出来,并把它称为B的原因?B的原因不是A,甚至也不是之前所说的A加上一段时间的流逝;如果B的原因是A,A的原因是Z,Z的原因是Y,这样不停往前推下去,我们就根本没有希望找出B的原因。我们根本无法停止,也就是说,我们根本无法说就是A这一件事单独引起了B,因为如果这样说的话,就意味着A本身是没有原因的。

3.第一因

只要我们把一件事情当作另一件事的起因,我们就会面临一个无穷溯回的难题,因此,这个最初的原因本身必须是不需要原因的,它没有前因,它本身就是整个宇宙最初的运动。

这就是哲学家和神学家所说的第一因,神学家认为上帝就是这个第一因。如我们所知,有人认为,这个世界上有关因果律的证据数不胜数;运动变化无处不在,但所有这些又是如何开始的?又是由谁启动的?这些变化发展必须在某个时候、某个地方有一个起点,才形成了整个宇宙现在的状态。但是,如果如我们所怀疑的那样,只要我们把一件事情当作另一件事的起因,我们就会面临一个无穷溯回的难题,因此,这个最初的原因本身必须是不需要原因的,它没有前因,它本身就是整个宇宙最初的运动。

这种观念又一次体现了笛卡尔的传统思想,他试图用这种源自亚里士多德的传统观念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他断定自己是存在的,并且上帝时时刻刻都在维持他的存在,他的这种观点我们之前已经谈到过。笛卡尔意识到,他的存在和持续存在都不是因为他本身;他的存在取决于另外的某种事物或某个人,而这种事物或这个人拥有足够的力量创造出他,并且维持他的存在。或许有人会认为,是笛卡尔的父母创造了他,但他们不能维持他的存在,事实上,他们甚至也不能维持自己的存在,因为他们自己也需要被创造出来,他们的存在也需要维持。因此,无论笛卡尔将自己的血统追溯到多么久远的祖先,他都没办法弄清这条因果关系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如何开始的。由此,笛卡尔断言,由于他自己和一切有限的偶然存在都是存在的,而且历史研究和史前研究都不能指引他为这些不容置疑的存在找到足够的依据,因此,一定存在一个另一类的初始原因。这个初始原因本身没有动因、没有极限,并且不依赖于任何事物,但它是不可或缺的。笛卡尔所说的这个原因,就是上帝。

作为证明上帝存在的证据,这种观点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有价值。第一,这个相对含糊的所谓原因的特点,正好符合基督教对其信仰的上帝的要求;第二,这种有限的因果链可以在某个特定的点转化成无限。然而,即使抛开神学色彩,这种观点本身就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它首先断定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这里指笛卡尔的存在,接着继续在祖先中寻找自己存在的原因。然而,这种追本溯源却被随意地假定从某一个点开始,并有了最初的联系。也就是说,因果律先被当作这种求索的基础和工具,然后突然就被抛弃了,这种观点不再强调所有事情都事出有因,而是认为有一种没有原因的存在,它也许是人类,也许是一种活动,总之它是第一因,或者说没有无因之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我们不能一开始以因果律为基础,主张一切事情都有原因,然后又突然转而认定存在一个没有原因的东西;无论因果律是否合理,我们都不能一会儿运用它,一会儿又随意地抛弃它。不管所有事情是否都有其原因,这个观点始终建立在所有事情都事出有因的基础之上,既然这样,那又怎么可能存在无因之因,或者没有原因的事物呢?

同类推荐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陌生人社会”的来临,为当代中国展示了全新的生活场景和伦理视野,同时导致了许多未曾遇到的新挑战、新困惑:面对数不清的“陌生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伦理经验与其交往?以往的伦理规范和处事准则能否被简单移植到“陌生人”身上?在喧闹的现代都市,陌生的居民之间如何和睦相处?以往人们对“陌生人”的道德想象,能否作为直面“陌生人”时的道德推理机制?如何解决“人情味”与“公德心”之间的内在冲突?……本书围绕“陌生人社会”所生发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从思辨和经验两个层面做出了有益思考和尝试性回答,对解决“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困境有所助益。
  • 吃透王阳明

    吃透王阳明

    本书以王阳明心学大纲为出发点,以王阳明人生经历为辅助材料,细描出一个心灵大师的心灵成长路线图,从而了解他所创立的心学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能指导我们的人生修行,从而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 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大学自1636年建立以来,培养出了无数的大师级学者。他们在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与哈佛本身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哈佛精神。哈佛精神告诉我们,智慧的力量是庞大无比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面临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要想让自己少走一点弯路,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高于一切

    这本《道德高于一切》每一个人都是从管理自己开始学会管理他人、管理组织、管理企业、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管理自己最关键的是管理自己的心灵,管理别人也同样要从管理心灵开始。而道德就是心灵的最高管理者,她为我们的心灵世界站岗放哨,并捍卫着我们心灵的尊严,也保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受社会污浊之气的侵染。
热门推荐
  • 天涯长恨歌

    天涯长恨歌

    天命屌丝亲哥为了娶媳妇就把他给卖了,为了生存他为了活着他开始闯荡这个动荡的世界
  • 快穿之遇你有幸

    快穿之遇你有幸

    这里拥有着无声的黑暗“你是?”“我是系统002,可以带你做任务实现愿望。”黑暗空间里响起冰冷的机械音。“那么,我想找一个人。”“好的,祝你旅程愉快。”
  • 一本关于tfboys的书

    一本关于tfboys的书

    一个从农村来的女孩,在一次逛街,遇到了王俊凯,还打了一架,在新的学校里,结实了两个性格不同,却能玩到一起的好朋友,因为一次天大的事情,才慢慢发现自己爱的人是谁,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本书纯属虚构,不喜勿喷
  • 高手很低调

    高手很低调

    先天缺少阴魂阳魄,诅咒之身降世的向阳,修炼残诀,已是逆天之举,注定要九死一生!机缘拜得千年妖人门下,让他破而后立,从塑金身,逆天夺命!心系古灵精怪的小师妹,而后又邂逅冰山圣女,被陷害追杀,却完美反杀,是命数?还是实力?寻神兵,夺残诀,神挡杀神,魔挡屠魔!
  • 会计娇妻:步步惊情

    会计娇妻:步步惊情

    她是一个度假村村长的女儿,从小开始励志当一个会计;他是白氏集团的继承人,她的未婚夫;六岁他住进了她家,七岁他成了她的未婚夫,十八岁他追她逃······总之这是一个花心男变成妻管严,一个单纯小会计变成宅斗高手的虐恋故事。
  • 原来青春就是留有遗憾

    原来青春就是留有遗憾

    林星艺一直以为她最终会和夏苏在一起,没想到,最后他们还是分开了。这是一段以离别为尾的短小说,有点小小的感伤,希望你们会喜欢
  • 我在仙界打游戏

    我在仙界打游戏

    公元9102年,人类开启虫洞,发现虫洞后面居然是传说中的仙界,从此拉开了修炼大时代。林风得到一款神秘的游戏,把仙界变成了游戏地图,游戏中的奖励能够带到现实当中。无限生命,一路莽过去不要怂。下线挂机,睡觉也能涨熟练度。游戏商城,氪金大法真的好香。玩游戏真的能变强,林风如是说。
  • 道无止录

    道无止录

    大道三千,条条可证道。其小道亿万,旁门八百。
  • 少年逆旅

    少年逆旅

    少女夏亦初,在千军万马中杀入最好的高中,原本只想两耳不闻窗外事,结果却在阴差阳错中遇到了旧友韩聿,只是,她在山海里,他在云雾中,而爱,却在河流里。青春至此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爱恨厮杀。
  • 青丘狐祖

    青丘狐祖

    小甜文这单纯的是一只小狐妖和天师幸福生活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