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54200000037

第37章 遗失的青格里

一个叫小乔的女孩曾经问我,你的家乡在哪里?我说,在青河。她说,那是在哪里?我说,在我口袋里。有一天她突然掏我的口袋说,青河不在啊。我很认真地说,我已经丢失了。青河是被我丢失的,我唯一纪念它的方式就是文字。

青河的别名叫做青格里,据说当年成吉思汗策马扬鞭来到这里觉得这里水草茂盛,就说,这里叫青格里吧。蒙语翻译过来就是清澈的流水,叫久了就变成了青河。我猜测成吉思汗看到的那条河应该是乌伦古河,估计他是在晨尿的时候看到云雾环绕,就把这条从外蒙古流过来的河叫做乌伦古河(蒙语云雾升起的地方)。

我相信成吉思汗在这里吃过水煮羊肉,因为有一个烽火台,一个石板大道,还有一座专家认为是成吉思汗孙子忽必烈坟墓的三道海子。那一片四周无任何石块,但就那里每年都会有一些人搬一些石块堆积成山,据说这就是朝拜的方式,而且都是来自神秘部落的朝拜。我从小就特别向往去一趟三道海子,总想着看能不能捡到金子之类的东西。

我懂事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小镇百分之八十是哈萨克族,还有一些回族和蒙古族,我从来不会和他们吵架,如果吵不过要打起来我都是很认真地说,两个离不开你们知道么?因为从小我都知道,我们汉族人在这里才是真正的少数民族。

在我的童年总是遇到很多留着胡子的哈萨克族老爷爷,很认真地问我:塔撒克巴了吗(小鸡鸡有没有)?然后我都是很认真地叉开裤裆哭着说:巴了,巴了(有呢,有呢)。

1984年的春天,我出生在这个小镇,没有医院,就是在专门接生的平房里,还是个火墙式的,烧火供暖要自己带柴火。母亲和比她早分娩半个小时的同事在一个房间里。后来母亲告诉我,她家人忘记带柴火了,于是父亲好心把自己的柴火都给他家烧了。这样,母亲得了大病差点死去。

就这样,母亲生我的时候一热一冷的,大病了十几天,并劳累了十几年。伴随我出生的是顷刻的闪电、雷声、狂风、暴雨。我一直在暗想这是不是暗示着什么,但貌似什么也没有。

从小家里的大人就培养我们干活的能力,每年的冬天家家户户都会拉一车的煤放在小房子里,我和哥哥就站在车下面负责把小块的煤捡回家,那一车的煤要够我们烧一个冬天。青河的冬天总是很漫长,一年中有八个多月都需要烧煤。每家的供暖方式都是火墙,在客厅有两个炉子,通往两个屋子的火墙,上半夜总是远离火墙睡,后半夜被冻得哇哇的,就抱着火墙睡。

现在的接生都是在医院,再也不需要自己带柴火,整个小镇的人都搬进了楼房,很少有人家在烧煤做饭,也不会像我们小时候搬煤弄得满脸黑,我和哥哥能互相笑一晚上。

我的邻居是一个蒙古家庭。母亲一直很乐于和他们交往是因为她总是能用一些黄瓜大豆西红柿换取马羊牛肉,母亲把院子里的菜种得漂亮又美味,这让邻居羡慕不已,他们起先是不吃菜的,觉得那是草的一种,后来看的多了也觉得吃菜很不错。我们隔了一个墙,母亲把菜放到墙上,下午就变成了牛羊肉,这在我的童年给了我很多的惊喜,我有时候也会主动地放一些西红柿、萝卜之类的东西,这样晚上就可以吃肉了。

大家都叫那家主人是老蒙古,老蒙古是个大胖子、大肚子、高个子。很小的时候,我站在他的面前总看不到他的脸。有一次我用吃奶的劲,扔了一块比我手大的石头落在他的后背,半晌,他竟然没反应。

他的院子里面有棵大杨树,杨树下面还有一个毡房,那时候他们已经不再放牧,毡房就是一种寄托。老蒙古家的毡房很特别,传统的下部圆柱形,上部穹形。每一个栅栏都是用红柳木组成,每次在院子烤肉我都特想抽一个红柳串上肉。他家的毯子特别大,都是手缝上去的花,来上十几个客人围成一圈大概都不会显得拥挤,顶部有天窗,小时候最爱晚上躺在毡子上看夜空的星星,好像伸手可触。毡房内都备有长木杆,用来打开圈顶的顶毡,也是我打闹的必备工具。毡房门外挂有用芨芨草编织的夹有一层花毡的门帘,冬、春放下门帘挡风雪,夏天卷起,通风凉爽,毡房是我童年最爱玩耍的地方。

老蒙古是冷库的库长,库房里面冷冻的牛羊肉足够我吃一辈子。逢过过节老蒙古从仓库里走出来再到他的家,总是提个羊腿,父亲就提一壶酒默契地敲门。

通常老蒙古仰头举杯一饮而尽,父亲就埋头撕肉细嚼慢咽不亦乐乎。吃喝到方兴时还能高歌一曲。母亲就隔着墙利用上空空气作为媒介物站在院子中间和大胖子的夫人拉着家常,无非是一些你家的孩子又在我家放了几只老鼠,我家的孩子和你家的孩子又偷了我家的大麦等等。

最后都是听到洪亮的《小白杨》响起,这是大胖子和父亲喝高的标志,然后各回各家,收拾残局。酒宴都设在大胖子家,源于他歌声起,倒头鼾声便大作,即便是耳边打雷身淋暴雨也无济于事,对于一百多公斤的大胖子,两家人只能叹而观之。

父亲去世的时候,老蒙古两眼老泪。老蒙古去世的时候,我并没有回去。只听他们说,他倒在了杨树下,再也没有起来。后来过了好多年,那里的平房拆迁,他们家人都搬走了。

那时候县城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外出基本靠腿,通讯基本靠吼。看到牧民坐着马车都觉得非常刺激,起先我们都是追着马车跑,后来就爬上马车让带我们一路,那些牧民总是欢迎我们爬马车,只是一上去就快马加鞭,哥哥对我说:爬车容易,下车不易,且行且珍惜。

夏天上学的时候不能看着蓝天走路,母亲总是说低头能捡钱。其实她是骗我们的,因为满街上都是牛羊粪,让我们低头是为了避免踩上去。冬天上学的时候就满街踢羊粪,羊粪类似玻璃球,我那时候的球技就是踢羊粪练出来的。

打匕石①也是那个年代最爱的活动。口袋满满的都是匕石,到哪都问打不打,废寝忘食。日积月累,家里本来装录音带的柜子全部变成了我存放匕石的柜子,这是新疆八零后孩子集体的回忆,在那个满街都是羊粪到处牛羊撒欢的年代,打匕石也成为了各民族之间最好的纽带,融合了各种文化的产物,但很遗憾的是现在已经很少见到孩童们在玩儿了。

秋天,落叶的时候找根部最粗的叶子和别人捡的叶子拉,看谁的叶子最硬,起先我总是输,哥哥随便拿个叶子都能赢我,而我的叶子都是方圆几百里找的,后来我发现在拉的过程中他用他的指甲掐我的叶根,回家后我找了个铁丝穿进树叶里面,这样从家到学校再没有对手。

冬天的雪总是厚厚一层,我跟哥哥在家做滑鞋,做一个跟鞋子尺码合适的木板,在木板底下钉些粗铁丝,然后绑在鞋子上出去滑雪,人多了就去结冰的河边滑冰。有时候,我和哥哥会跑到碉堡山侧面,垫一个纸壳子滑下去,非常好玩,后来听说青河组了一个滑雪队,叫古老滑雪队。我想他们一定不是最古老的,最古老的是我们那时候用纸壳子滑雪的年代。

春天是抓鱼最好的季节,去的地方不远,就在家前面的渠道里,那些渠道都是给县城里的麦子地送水的,我们和哥哥常常会把水流分掉,水越少抓鱼越容易,为了能抓到鱼我们几个没少和那些麦田主斗智。在那时我们趴在渠沟旁边没日没夜地抓鱼,总是要慢慢地下手,因为鱼对静态的东西不敏感。泥鳅是当时抓的最多的,不过没人吃这种鱼,大概因为没人会做。

一次我和哥哥在一个大石头下发现一条很大的狗鱼,我们跑回家把家里的桶子拿了出来,家人都会好奇问我们干什么,我和哥哥很认真地说:一条超级大的狗鱼。那条狗鱼确实很大,我们两个把它抱上来,我和哥哥执意要养活它,可是没几天它就死了。它并不吃我们给它喂的米粒。

还有一次,我一个人沿着渠道回家,突然发现一只很大的河狸在水里跑,我就拿着袋子抓它,追着它跑。这只河狸体型肥壮,头短而钝、眼耳小、颈短。过了一会儿它开始追着我跑,很怕被它抓着,老人总是说:一棵直径四十厘米的树河狸只需两小时就能咬断。我的脖子才多粗啊。

要知道全国唯一的河狸保护区就在我们小镇,我们小镇有一个牧民把一只受伤的河狸养好并且送到了自然保护区,他不但解决了工作还上了很多报纸,这也是我想抓它的原因。

儿时获得乐趣的工具都是自己发明的,没有条件自己想办法去创造条件,几个木头做出的枪都能玩一天的打仗游戏,几个破落的角落就是我们捉迷藏最好的去处。每天跳着小舞步唱着童谣快乐地去学校,“告状台,下不来,被我一脚踢到百货大楼,百货大楼买皮球,一卖卖了你妈的头”“天灵灵,地灵灵,再来一个冰淇凌”……还有那些好玩的游戏,滚钢圈、跳方格、弹弹珠、打沙包、斗公鸡、跳皮筋,多么美好的童年。

①匕石:羊的关节。

刚上初中的日子,我习惯回忆起来叫掏粪年代。那个年代随便哪一个月的某天在撇大条时,都会看到屁股底下有人挥汗如雨不辞辛苦。这些掏粪工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冬天里掏粪累而不臭,夏天掏粪臭而不累,就好像我的生活一样。那些印象都随着那个年代旱厕的消失而变成记忆中一道美丽的伤痕。

在小镇,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过节,与内地孩子不同的是,我们过两个节。一个是春节,一个是古尔邦节。节日里可以到处拜年吃糖果零食,包尔萨克、奶疙瘩、酥油等等美味。

古尔邦节早晨十二点之前,县城每家每户的院子里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宰牲,院子里面摆开架势,长者会拿着刀,小孩们在四周玩耍,我基本不会十二点去拜年,因为我了解就算宰好了,煮肉也需要一点时间。别克说,这节日要宰杀的牲口必须要健康可爱。别克的家里条件比较好,还会宰一个骆驼,那样,每年这个时候我还能吃上骆驼肉。而家家户户的主妇就会把提前准备好的油炸撒子和包儿萨克特别是各种精美的糕点摆在桌子上。别克说,一个主妇在部落里有没有面子就要看厨艺行不行了。宰羊的时候都会在每个小孩的额头用血点一个印子,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为什么。

到了一点钟,大家就会开始互相串门贺节,哈萨克族是一个非常好客的民族,不管你认识不认识,只要去拜年都会被安排到桌子上吃好吃的,不过这个点我也不会去拜年,因为长者在的时候,我们没有吃肉的机会。

就和汉族人拜年一样,到了下午的时候,我们同学就会聚齐,然后从近到远的挨家拜年,到了别克家,我们都会喊:别上肉,别上肉。因为每次春节拜年他到我们家都会说:别上饺子了,别上饺子了。然后我们都会煮一些饺子吃。春节我们包好的饺子都是麻袋装着,就好比他们要宰好大一只骆驼一样。这样,等大人们一走,我们就可以吃上一盘清炖羊肉,吃肉前别克用刀子为我们割肉,还要学着大人一样对我们说:吃完肉,骨头不能扔,这个羊等我离开人世以后要驮着我,少了骨头驮不了。吃饭时,不能把整个馕拿在手上用嘴啃,更不能用手拨弄食物或掀开锅盖。在毡房内不许坐床,要席地盘腿坐在地毡上,不许把两腿伸直。说了很多礼节以后,别克总会对我说:少吃点肉,油香也很好吃。我特别喜欢吃的是别克家的蜜枣,可惜不能打包。

哈萨克族有很多传统的礼节,从小和别克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朋友接触中就耳濡目染了,何况全县都掀起了学习双语的热潮。譬如:不能当面数主人的畜群和点牲畜的数目,这样不礼貌。这也是为什么别克小学数学成绩一般的最大原因,他死活算不出如果十只羊丢了三只还有几只这样简单的问题。再或者不能当家长的面夸孩子。这也让我产生了很多困惑,每次遇到别克的父亲我都会很小心翼翼地说:你孩子不错,呃,还不错。

如果你仔细读古诗,会发现大部分关于归乡的诗歌都略带悲伤,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白居易的那句: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儿时的故乡是童话镇,雪可以捧起来吃,小伙伴在拜年的路上扔着小鞭炮。一身新衣裳,满口袋的糖。浓浓的年味,无论认识不认识,都打招呼握手。

会有很多少数民族小朋友敲门说着极其蹩脚的普通话说:过年好。我一边纠正是过年好,一边拿出家的糖与瓜子分给大家吃。因为这样做在古尔邦节可以去不认识的少数民族家吃肉喝茶。

那时候的新年没有手机更没有短信,一早大家约到小镇的中心,挨家拜年。别克进到每一家都会认真地喊,别上饺子,别上饺子。要上就清真的。那一天下来别克的肚子里全部是饺子,口袋里全部是佳佳奶糖。几个人抓住一个人,扔到雪堆里。起来拍拍雪,衣服如新,不像在城市里扔到雪堆里,出来就是个黑人。

不需要炸到满天绚丽的烟花,几个小擦炮就会嗨一天。不需要昂贵的品牌衣服,只要是新衣服就会一夜难眠。不需要多大的红包,有就收,回家交给妈妈。小屋子里一麻袋的饺子,冻着的整羊,还有娃娃头朝我微笑,就足够我期待一整年。电视里的段子不需要多犀利,明天早晨都会成为流行语。

我们总是在路上边走边丢,唯一不曾离去的就是最初的记忆,遗失的青格里,有我们此生最怀念的快乐。

同类推荐
  • 现实与虚构

    现实与虚构

    在都市里,越来越多的女性被叫做“剩女”。在“剩女”这个反动词汇背后,其实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群拥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的优秀女性。她们有事业和故事,有追求和要求,有技能和情趣,有圈子和朋友,只是没有结婚。她们之中,绝大多数不拒绝婚姻,只是拒绝不完美的选择。
  • 官银

    官银

    省商贸银行“一把手”黄可凡行长即将退休,围绕“行长”的职位,几个副行长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第一副行长杜念基,出生于银行世家,与黄可凡行长私交甚密,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和地位,他向汽车工业集团发放了高达20亿元的巨额贷款,试图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博得总行行长和地方政府的青睐。第二副行长曹平林,出生于银行最基层的储蓄所,虽然先天条件不足,却靠着自己刻苦的努力走到了省行副行长的位置上来。为了与杜念基展开竞争,他不顾国务院和人民银行的三令五申,违规经营,高息揽储,凭借不合法的手段创造了出色的工作业绩。他贪污客户资金,向总行李副行长行贿。
  • 你是一朵美丽的花

    你是一朵美丽的花

    这是一部日记体小说,通过男主人公张云冰的日记描述了两个真心相恋的人阴差阳错、无缘结合的悲剧,塑造了一个美丽、清纯、聪明、善良又痴情的女性形象。爱情,是古往今来道不清说不完的话题。作者对暗恋、失恋、网恋都做了细致的描写和深入的探讨,对当今文学尤其是诗歌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用多首诗歌来贯穿整部小说。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文学作品永远的主题。这部小说歌颂了人间真挚纯美的爱情,同时对虚伪、邪恶、贪婪的人性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 铜锣烧也有春天

    铜锣烧也有春天

    《铜锣烧也有春天》为日本当代作家多利安助川的治愈系中篇小说,展现了人的困境和希望,以及人性之光。以日式点心铜锣烧作为意象,讲述了一个走出人生失意和低谷的感人故事。故事发生在一间名为“铜锣春”的铜锣烧专卖店里,主人公千太郎是这家店的店长,与一个来自单亲家庭,感受不到关爱的中学女生若菜,以及一个长期与世隔绝的老婆婆德永,三人在经历了一连串风波和生活的困难后,深深地融入了彼此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彼此的未来人生。该小说被日本著名导演河濑直美搬上荧幕,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婉转的日式表达手法使得电影入选第68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影片。
  • 遗族(全集)

    遗族(全集)

    遗族1:这是一群有着特殊生理结构的异类,每个个体都长着一截短小的尾巴。千年的历史迷雾湮灭了他们的踪迹,他们的身影只出现在一部口口相传的古老史诗中。然而,一座不起眼的古墓重新将他们拉进了现实的视野,捡金匠无意间透露出的遗骨秘密,无异于泄露了一场天机。各方势力迅速集结,觊觎着这个族群死守的秘密。是宝藏还是祸心?一切逆转都因为一个小镇青年的无意介入而变得扑朔迷离。是什么让他们从千年之前走到现在?又是什么让他们与现实的世界对立?这一切的真相被揭开之后,人类永生的秘密也随之曝光……遗族2:权钝遭人暗算身处危局,略知隐情的权正梁将秘藏了几十年的遗族护身符交付给权钝。而赶赴来的武天权教授将权钝带进秘密基地,说出了组织的机密,此举让权钝感到压力巨大,并且惊恐无比。恼羞成怒的包世奎视权钝为心腹大患,密谋毒计设下死局。而另一隐身诡秘祠堂的刽子手却惊悚现身,在一座古戏台上摆下血腥祭台。地狱之门开启,权钝能否逃出死亡厄运……遗族3:贪欲的驱使,权钝和包世根再度进入诡异祠堂,谁料密道中巨蟒盘踞。窃得缂丝织品的大师兄身后,浮现邪教组织魔影。王传子利欲熏心,企图玩转黑帮老大和文物走私大鳄。遗族后人至死守护的千年秘密,终于在达古冰川的密窟中被层层揭开。
热门推荐
  • 第五次牵手

    第五次牵手

    钢城,顾名思义,一座炼钢的城。那些年,这座城里的孩子从出生就比别的地方的孩子要优越些,因为首先他们出生的地方是城,其次钢铁工人的孩子生活总是宽裕些,学习和未来的压力也要小一些,毕竟实在不行了可以上个自己的技校,继续当一名光荣的钢铁工人。所以这里的学校好像少了许多学习的气氛,但也正是少了这一点书海无崖苦作舟的气氛,让这里的学校和孩子们更加的鲜活,更加的可爱。爱,一个人类史上最恒久的话题,真爱,一个令人向往,却又不知为何物的东西。一个被人说是永远长不大的男孩,从情窦初开时便怀着一颗诗人的心,用了30年时间去探寻真爱,他不后悔,因为他要用毕生去寻找他的真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 乱世王爷

    乱世王爷

    少年不狂枉少年,轰轰烈烈地闯五界这是一只虎和一条龙从不打不相识,到各种痴情各种恩爱的故事妖界王爷归来,要面对的,是怎样的风起云涌龙族至强血脉出世,等着他的,是怎样的暗流涌动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一群伙伴各种离别各种重逢的故事这是一个各种腹黑,各种爆笑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名扬四海败家仔

    名扬四海败家仔

    男主的灵魂移到魔教少教主身上,看他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败家仔。
  • 嘉靖以来首辅传

    嘉靖以来首辅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The Bacchantes

    The Bacchant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些年遇到的渣男

    那些年遇到的渣男

    爱情中我扮演过多种角色,终究有去有还,伤心过流泪过痛苦过多于开心果
  • 神奇宝贝之水之黎歌

    神奇宝贝之水之黎歌

    一位被诅咒的少女,一生只允许永远水系的伙伴。但那又有何关系呢?只有拥有,不曾来过,对自己来说是个遗憾,还不如放手拼搏。
  • 凡人的幻想入

    凡人的幻想入

    对现实世界失望的少年,某一天脑海里出现了这样的声音。“你想离开这个世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