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608000000050

第50章 “中”与“无”

我在数年前,曾因了一时的感想,作过一篇题曰《误用的折中和并存》的文字(见《东方杂志》十九卷十号),对于国人凡事调和不求彻底的因袭的根性有所指摘,对于误解的“中”的观念有所攻击,但却未曾说及“中”字的正解。近来读书冥想所及,觉得“中”可与老子的“无”作关联的说明的。不揣浅陋,发为此文。

先把我的结论来说了吧:“中”与“无”是同义而异名的东西,是一物的两面。“中”就是“无”,“无”就是“中”。

“中”字在我国典籍上最初见于《易》的“时中”《论语》有“允执其中”,说是尧舜禹相传的话,可是《尚书》里却不见有此。《洪范》说“极”而不说“中”,“极”义似“中”。其“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几句,似乎亦就是“中”字的解释。把“中”字说得最丁宁反复者,不用说要推子思的《中庸》了。

尧舜禹的是否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洪范》的真伪,以及《中庸》的是否为子思所作,老子的所谓“无”是否印度思想,这样烦琐的考证学上的议论,这里预备一概不管。姑承认“中”与“无”是中国古代的两种的思想,如果不承认,那么说世界上曾有过这两种思想也可以。因为我所要说的只是这两种思想的异同,并不想涉及其史的关系。并且“中”的观念也不是中国独有的。

事实上,“中”字在佛教的典籍里比儒书用得更多。

我们只要略翻佛乘,就随处可见到“中”字。天台宗的所谓“空”“假”“中”三谛,法相于教相判释上以中道为最后之佛说,所谓第三时教,就是中道,都用着“中”字。

至于龙树的《中论》,那是专论“中”字的书了。

“中”是甚么?世人往往以妥协调和为“中”,这大错特错。“中”决不是打对折的意思,决不是微温的态度,决不是任何数目、程度或方向的中央部分。“中”的观念,非把它作为一元的,非把它提高到绝对的地位,竟是无法解释的东西。

“中”是具否定的性质的,“未”、“不”、“空”等都与“中”相近似。“中”的解释,至少要乞灵于这类的否定辞。换句话说,“中”就是“无”。以下试就典籍来略加论证。

先就《中庸》说,《中庸》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所谓“未”,已是否定的了。朱子把“中”解作“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这和《洪范》的“无偏无党”“无党无偏”“无反无侧”几乎是同样的话,也都用着否定辞。

孔子称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赞之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又《中庸》用“诚”字来说明“中”字,而同时说:“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试看,“中”字与否定辞的关系何等密切啊!

不但《中庸》如此,《论语》亦然。“时中”二字见于《易》孔子是“圣之时”者,又是主张中庸的,当然是能体得中道的人了。而他说:“予欲无言。”子贡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和说了几千卷的经的释迦,自谓“一字不说”,几乎是同样的风光了。至于《论语》中所载的尧舜禹相传的心法“允执其中”,表面上虽没有否定语气,但实则和“无”是同义语,是一观念的两面。世间种种的名相,原为分别起见,对它而有的,既“中”了,就除此以外别无所有,也就等于“无”,当然用不着再立别的名称了。

老子是“无”字的创说者。他在《道德经》里反复说“无”,“无”就是他的根本思想,但也偶然有“中”字出现。如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中”就是沉默,就是不说,就是“无”。老子的所谓“无”不是什么都没有,乃是什么都没有。他说:“无为而无不为”。“无”就是“自然”之意,随顺自然,不妄用己见,虽为等于不为。

前面所说的孔子的“予欲无言”和释迦的所谓“一字不说”,都是和老子的“无”同样意味的话。《中庸》开端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率性”就是自然。自然了,就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中庸》也说:“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可谓一鼻孔出气的说法了。

就以上所举的例证来看,说“中”就是“无”,“无”就是“中”,似乎已不是牵强附会的事了吧。“中”的有否定性,到佛乘上更明白,“中”的否定性也因佛家的说法才更彻底更明显。

龙树《中论》反复论“中”,他在“中”字上加了“八不”二字,叫做“八不中道”。所谓“八不”者,乃“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这是两边否定,所谓“是非双遣”,比之于儒的“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和老的“不言之教”“无为”之但否定一边者,不是更彻底了吗?不但《中论》如此,凡是佛典上的究竟语,无不带彻底的否定口气。佛家口里只有“否”,没有“是”,所谓“离四句,绝百非”。如《维摩诘经观阿?佛品》,维摩诘述其观如来的风光云:“不一相,不异相,不自相,不他相,非无相,非取相,……不此,不彼,不以此,不以彼,……无晦无明,无名无相,无强无弱,非净非秽,不在方不离方,非有为非无为,无示无说,不施不悭,不戒不犯,不忍不恚,不进不怠,不定不乱,不智不愚,不诚不欺,不来不去,不出不入,一切言语道断。”满纸但见“非”“不”“无”等字,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横也不是,竖也不是,所谓真理者毕竟只是个“无所得”的“空”的东西。

“中”是否定的,“中”就是“无”。为什么根本原理的“中”是否定的,而不是肯定的呢?推原其故,实不能不归咎于我们人类的言语的粗笨。言语原是我们所自豪的大发明,人类的所以自诩为万物之灵,最重要的一种资格就是能造言语。可是这人类所自命为了不得的巧妙的言语,在究竟原理上竟是个无灵的东西。

言语原是一种符号,人类为了要达到传授思想感情的目的,不得不用言语来作手段。但象有人自己招供“难以言语形容”的样子,这所用的手段往往不能达预定的目的;不,有时还会因了手段抛荒目的。大概世间所谓争论者,就是从言语的不完全而生的无谓的把戏。言语的功用在分别,分别是相对的。如说大,就有中、小或非大来作它的对辞;说草,就有木、花或非草来作它的对辞。至于绝对的东西,无论如何不是言语所能表示的。把生物与无生物包括了名之为物;试问:再把物与非物包括了,名之为什么?

绝对的东西是“言语道断”的,无法立名,不得已只好权用比较近似的名称来代替。所用的名称是相对的,二元的,而其所寄托的内容是一元的,绝对的,张冠李戴,好比汽水瓶里装了醋,很是名实不符。恐怕人执名误义弄出真方假药的毛病来,于是只好自己说了,自己再来否定。

“中”是个绝对的观念。叫作“中”,原是权用的名称。名称是相对的,于是只好用否定的字来限制解释。

“中”在根本上不是“偏”“倚”“过”“不及”等的对辞,世人误解作折衷调和固然错了,朱子解作“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也未彻底。“中”不是“偏”,亦不是“不偏”,不是“倚”,亦不是“不倚”,不是“过”,亦不是“不过”,不是“不及”,亦不是“非不及”。龙树《中论》云: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

“中”、“空”、“假”是圆融一致的。这是他们有名的“三谛圆融”的教理。

同样,“无”亦不是“有”的对辞,彻底地说,“无”是应该并“无”而“无”之的。庄子就已有“无无”的话了。儒家释“中”,老子说“无”,都只否定一面,确不及佛家的双方否定“是非双遣”来得彻底。

在究竟的绝对的上说,好象沉默胜过雄辩的样子,否定的力大于肯定。“中”与“无”是同义而异名的东西,可是在字面上看来,“无”字比“中”字要胜得多。因为“无”字本身已是否定的,不象“中”字的再须别用“不”“非”“无”等否定辞来作限制的解释了。老在学说上比儒痛快,也许就在直接用了这否定性质的“无”字。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所以不及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者,不是因为神秀是肯定,而惠能却以否定出之的缘故吗?

否定!否定!否定之义大矣哉!我说到这里不觉记起易卜生的话来了,曰:“一切或无”;又不觉记起尼采的话来了,曰“善恶的彼岸”。宁可被人消我牵强附会,我想,这样说:“一切”就是“无”。“一切或无”,是否完一边的见解;“善恶的彼岸”,是“是非双遣”。前者近于儒老的表出法,后者近于佛家的表出法。

同类推荐
  • 我的牧羊日记

    我的牧羊日记

    一名逃离都市的瑞典学者,“半路出家”成为牧羊人,记录在大自然中生活的心境转变。1021个牧羊的日子,133篇充满感动、哲思与诙谐的日记。牧羊需要全心投入,无法当作兼差来看待。日子一天天过去,艾克瑟·林登开始觉得不是他在养羊,而是羊儿们在守护着他……通过与羊儿的相处以及自己在日常中的观察,艾克瑟·林登在现代城市生活的喧嚣之外找到了内心的和平,同时对世界上的小奇迹进行了敏锐而有趣的沉思,引导读者观察生活、感知自然界自发的一切,同时也教会我们认识关于我们自己和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
  • 禅定荒野

    禅定荒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题涉及荒野对人们的意义,以及人类回归荒野的可能性。源于诗人的敏感,斯奈德对“自然”“野性”“荒野”等的不同概念进行了语源、语义上的考察,他深入美国的荒野,对当地与自然相和谐的土著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并结合自己早期的伐木工作及禅宗学习经历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从文化上接纳荒野的问题。
  • 让我牵着你的手

    让我牵着你的手

    本散文集是作者通过写身边的人和事、展现亲情、友情、爱情的美好,抒发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主要篇有《到沙湾任教》、《母亲节的礼物》、《感恩》等。
  • 蒋凡讲世说新语

    蒋凡讲世说新语

    本书是一本经典品读类通俗读物。作者从继承发扬传统经典文化的视角,将《世说新语》娓娓道来,全书分绪论、人物篇、专题篇三部分,讲述了《世说新语》表达的魏晋时代社会风情和士人轶事。较全面的讲述了世说的精神内涵,语言通俗易懂,讲说与实例结合,内容富有可读性和趣味性,质量较好。
  • 民间俗语精粹

    民间俗语精粹

    《民间俗语精粹》这本书精选民间俗语近3000条、条目按首字的音序排列,并解释了每条俗语的含义。
热门推荐
  • 谴告篇

    谴告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不是我是谁

    我不是我是谁

    我到底是谁?我到底是不是我?弄清楚这个事儿之后,主角走上了赚钱发财的财富之路,逐渐创建了属于他自己的财富帝国。
  • 神鬼特工第六组

    神鬼特工第六组

    第六组神秘莫测公安系统中的另类,只有组员人数,无档案记录。所有奇怪案件,皆由第六组接手案件光怪离奇,游离在常识之外,但他们又是真实存在看第六组如何用光怪离奇的手法屡破灵异案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世都市战神

    绝世都市战神

    七年归来,解甲归田,我是无双战神,亦是外敌阎罗。我的敌人,必将以雷霆之势斩杀;我的爱人,必将以千般柔情守护。
  • 余生簿

    余生簿

    所托余生,以成余生簿。余生所记,含人及妖,道尽万千,唯余一情字而已,垂延后世,绵流不绝。
  • 玄黄仙纪

    玄黄仙纪

    修仙法推行十万年,炎帝一脉式微,南荒蛮兽屡犯人族边界,魔道趁机死灰复燃,人族再度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而在人族东部边陲的一个与世无争的小派中,一名单纯的少年被欲门女子强行掳走,被迫进入修仙界,由此展开了一段传奇之旅。红颜情债,一生知己,此中如何抉择?飘渺仙道,人间疾苦,安得解决之法?苍生厚望,前辈遗嘱,此身怎能由己?一段失落的秘史,一个古老的神话,一张宏大瑰丽的上古画卷即将展开……
  • 快穿攻略:撩个男神么么哒

    快穿攻略:撩个男神么么哒

    世界是女主的,男神留下就好。夏清欢忙于穿梭在各个时空中,不停地撩啊撩。高冷男神:“你不要再跟着我了。”“不跟可以,你站着让我撩。”温情男神:“我走,我不要你为我这样牺牲。”“不,我要用整个世界,换撩你的机会。”……无数位面和爱恋,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灵魂,夏清欢心中咆哮,系统你这个骗子给我滚出来!
  • 公主,本太子预定了!

    公主,本太子预定了!

    ‘魔女来了’天界不知谁一吆喝。‘啊···快跑啊’天界众仙一听,赶快慌乱的躲了起来。‘额···我有这么可怕吗??’星辰紫凝用着她那无良的笑容看着周围的一片狼藉。------------星辰紫凝:天庭小公主,腹黑又调皮,是个不折不扣的魔女;但却又善良可爱,是个典型的矛盾结合体。‘凝儿,你能不能被再逃了’夜羽枫无奈的看着星辰紫凝。心想:这个丫头怎么就不明白我的心啊!‘为甚么呀’再次无良的说道。------------夜羽枫:天庭第一大将军,冷酷就是天生来形容他的。却因为某种原因,而自愿下凡。【本文轻松搞笑,男主女主都很腹黑不好惹。结局一对一】
  • 清晨的一缕光

    清晨的一缕光

    “小不点,爬累了?歇歇吧,明天再去也不迟。”“姐姐姐姐,我们是不是在哪见过呀?”“也许吧。”安北养了这个小不点数百年后……“姐姐,我们是不是认识?”安北:“……”泥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