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801200000027

第27章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欧战爆发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建立反法西斯集体安全体系的基础和条件,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建立。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的不断扩大,遭受法西斯国家侵略和威胁的各国终于认识到法西斯是它们共同的敌人,于是,它们从战胜法西斯的共同目的出发,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逐渐走向联合,建立起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租借法案签订后,美国与英国已事实上结成反法西斯同盟。虽然美国尚未直接参战,但是,通过大量包括军事装备在内的物资援助,无疑给在西欧与法西斯德国浴血奋战的英国以巨大鼓舞。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这个重大事件为美英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结成盟友提供了可能,因为没有任何力量比面临共同的敌人更能使两个不同类型的社会联合起来。

英国首相丘吉尔听到苏德战争爆发的消息后,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因为他认为,苏联参战后“我们再也不孤单了”。

此时,德意法西斯不仅占领了欧洲和北非广大地区,而且企图在击败苏联后回师英国;日军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和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后,积极准备南进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英国意识到,它在亚、非与地中海的广大殖民地和自治领,甚至其本土都受到轴心国的致命威胁。为了对付主要敌人,它急需摆脱孤军奋战的局面,争取与同其唇齿相依的美苏等国相互支援与配合。

丘吉尔在苏德战争爆发当晚发表广播演说,指出:

希特勒派兵入侵俄国,只不过是企图入侵不列颠群岛的前奏。毫无疑问,他希望这一行动可以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可以在美国的海空军进行干涉以前击败英国。因此,苏联面临的危险就是我们和美国面临的危险。

他宣布英国将给苏联以“我们力所能及的、对苏联有益的一切经济和技术援助”。

苏德战争前,美苏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已有所改善,双方在经贸领域的交往增多,1941年1月22日,美国宣布取消对苏联的“道义禁运”。但是,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隔阂,双方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仍未取得谅解。

后来,国际形势的发展使美国日益清楚地认识到,德意法西斯一旦夺取欧洲、非洲和中近东,将对美国海外利益构成极大威胁。日本扩大对中国和法属印度支那的侵略并企图南进,既是对美国的势力范围、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严重挑战,也可能导致太平洋战争。

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担心苏联过早崩溃会使美英的处境更加不利。因而,它将苏德战场视为美英的第一道重要防线,并从维护本国利益的立场出发,迅速表示支持苏联抗击德国的侵略。

1941年6月23日,副国务卿韦尔斯代表美国政府发表声明说:“美国政府认为,任何反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任何反希特勒主义的力量的团结,不论其来历如何,都会加速当今德国统治者必然败亡的进程,从而促进我国的国防和安全。今天,希特勒军队是美洲大陆的主要危险。”

6月24日,罗斯福总统举行记者招待会,他在会上宣布,美国准备向苏联提供援助,撤销对原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价值3900万美元的苏联资产的冻结。

面对德国背信弃义的侵略,苏联也放弃原有立场,采取新的外交方针,希望与欧美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7月3日,斯大林在《告苏联人民书》中声明,伟大卫国战争的目的不仅是要保卫苏维埃国家的自由和独立,而且要援助那些沦为法西斯侵略者牺牲品的其他各国人民。他还强调指出:

我们为争取自己祖国的自由而进行的战争,定会与欧美各国人民争取独立和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这将是所有维护自由、反对希特勒法西斯军队奴役和奴役威胁的各国人民的统一战线。

这样,苏美英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开始向结盟道路迈进。由于英国所受的威胁远远大于美国,因此英国联苏的步子要早于和大于美国。英苏协定就是两国在反法西斯同盟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1941年7月初,英国驻苏大使克里普斯先后与斯大林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进行会谈,商讨两国协定的基本条款。丘吉尔获知协定草案后致函斯大林,向其表示:

我们完全赞成你所提出的关于英苏协议宣言的建议。

7月12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和英国驻莫斯科大使克里普斯各自全权代表本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了《英苏关于对德国联合作战的协定》。该协定包括两项条款:

两国政府保证,在对希特勒德国作战期间,互相给予一切援助和支持;互相保证,在这次战争中,除非经过双方同意,任何一方既不能谈判也不能签订停战协定或和约。两国政府取得谅解,日后还得用更明细的政治和军事协定来补充本协定。同时,两国开始研究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

英苏协定表明,英苏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承担了彼此支援和战斗到底的义务。这一协定的签订,是英苏建立盟友关系的标志,为日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与英国相比,美国因受尚未直接参战的制约,联苏的步子迈得较小。虽然罗斯福奉行援苏“慢慢来”的政策,但为掌握有关苏联实际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和苏联在军事援助方面的具体要求,特派他最信任的助手、负责租借援助事务的哈里·霍普金斯出使莫斯科。

接到总统指令后,正在英国访问的霍普金斯立即从苏格兰抵达莫斯科。

霍普金斯很快受到斯大林的接见。他向斯大林转达了罗斯福总统关于美国“愿意在苏联对德作战中给予援助”的愿望。

斯大林也坦率地向他介绍了苏联的危急情况和苏军的迫切需要,并允许霍普金斯到前线考察。通过考察,霍普金斯亲眼看到苏联强大的军事潜力,掌握了苏军在许多地方实施反突击的详情。

同时,苏联军民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斗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由此得出结论:苏联不仅能经受住德军的攻击,而且能给德军以沉重的回击。

因此,他向斯大林建议,迅速召开美苏英三国会议,讨论决定援助苏联的数量。随后,他分别向罗斯福和丘吉尔详细汇报了莫斯科之行,强调援助苏联对击败德国的重要性。

霍普金斯这次访苏是战时美苏关系的转折点。罗斯福听取他的汇报后,最后确定了采取实际措施援助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方针,坚定了美国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决心和信心。

1941年8月2日,美国通知苏联,决定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将美苏贸易条约规定的有效期延长一年。10天后,美国向苏联派出第一支船队。

在这一过程中,美英两国愈发感到有必要修正过去的外交方针,进一步加强两国间在各种国际问题特别是在对苏联关系上的战略合作。经双方商定,最后决定在8月举行美英两国首脑会议,研讨战略合作问题。

1941年8月9日,丘吉尔率英国海军上将庞德,在霍普金斯的陪同下,乘坐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抵达纽芬兰的普拉森舍湾的阿金夏港,受到早一天乘“奥古斯塔号”巡洋舰到达该港的罗斯福总统等一大批军政官员的欢迎。

为保密起见,8月初,罗斯福就离开华盛顿去进行一次重要的“钓鱼旅行”,在新英格兰沿海的“波托马克号”游艇上当众垂钓,然后,从那里秘密地驶往纽芬兰。

阿金夏会谈为期4天,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与丘吉尔的许多会面中的第一次。

8月9日晚,罗斯福在“奥古斯塔号”巡洋舰上举行盛大晚宴,欢迎英国朋友。晚餐中,罗斯福与丘吉尔谈话的主题是:日益增长的日本侵略威胁,拟议联合宣言。

次日清晨,罗斯福登上“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两国首脑及军政顾问开始正式会谈。英国要求美国舰队驶入地中海,并希望美国海军扩大为英国船只护航的范围,其中包括德国潜艇大批出没的北大西洋。

但是,美国领导人不愿过早直接卷入战争,他们反复强调:“他们的职责在于防卫西半球,因而不愿讨论超过亚速尔、加那利和佛德角群岛、达喀尔、法属摩洛哥和西属摩洛哥以外的任何事情。”

美国只答应为英国海上船只护航至冰岛。这是美国作出的唯一具体的军事承诺。

直至9月份,德国潜艇在冰岛附近海域袭击美军“格里尔号”驱逐舰时,罗斯福才公开宣布上述承诺。

在对日政策上,双方产生很大分歧。英国外交部常务次官卡多根提出:“美国应明确警告最近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南半部的日本,不许进一步侵略,如果日本进攻英国或荷兰的东南亚属地,美国应保证参战。”

因为摆脱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潮的束缚需要时间与机会,因而罗斯福不同意英国的建议,只答应与日本继续谈判,希望英国利用日美谈判加强在远东的防务。

关于援苏问题,双方很快达成共识。罗斯福原则上同意丘吉尔提出的召开莫斯科会议,与苏联人一起商定军援的建议。

这次最高级会议最著名的成果是关于战争目标的声明——《大西洋宪章》。8月12日会议结束时由两国政府首脑签署,正式公布于8月14日。其内容如下: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罗斯福和联合王国国王陛下政府代表首相丘吉尔经过会晤,认为他们两国国策中某些共同原则应该予以宣布。他们对于世界所抱有的一个美好未来局面的希望是以此项政策为根据。

1.两国并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

2.凡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两国不愿其实现。

3.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欲设法予以恢复。

4.两国将努力促使所有国家有国际贸易和获得原料的同等机会。

5.两国希望加强世界范围的合作,以提高劳动标准,促进经济进步和社会安全。

6.纳粹暴政被最后毁灭后,两国希望可以重建和平,使各国能在其疆土以内安居乐业,并使全世界所有人类有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也不虞匮乏的保证。

7.在上述环境中,公海上应能自由航行。

8.两国相信世界所有各国,无论为实际上或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国际间仍有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军军备,在边境以外实施侵略威胁,或有此可能,则未来和平势难保持。

两国相信,在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未建立之前,此等国家军备之解除,实属必要。同时,两国当赞助与鼓励其他一切实际可行的措施,以减轻爱好和平人民对于军备的沉重负担。

在商讨该文件的过程中,双方发生了争论,暴露了美英两国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在讨论第四条时,英国要求保护其歧视性的帝国特惠制,而美国则坚持塞进其长期鼓吹的“机会均等”原则。双方各不相让,几成僵局。

最后,霍普金斯认为,宪章的宣布与会议本身消息的发表应在同一时候。他担心旷日持久争论下去,无益于大局,遂劝说罗斯福与丘吉尔达成妥协。

在讨论第八条时,英国拟制的草案有这样的文字:“两国所寻求的和平,不仅要永远推翻纳粹暴政,而且要通过有效的国际组织,使一切国家与民族获得安居乐业的手段。”

但是,罗斯福反对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联盟大会。他既不愿激怒国内的孤立主义者,又不愿得罪狂热的国际主义者,因而删去丘吉尔提出的“有效的国际组织”一词,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

《大西洋宪章》是一篇反法西斯宣言,它体现出一种道义力量,符合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意愿,几乎所有反法西斯国家都立即接受了它。

英国认为,“这八点中每一点都是对轴心国行为的挑战,是它们无法作出有效回答的挑战。”

在9月24日召开的伦敦15国同盟会议上,包括苏联在内的各国代表均表示忠于《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共同原则”。因此,《大西洋宪章》不仅是美英两国政治联盟的标志,而且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纲领,成为后来《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但是,大西洋会议和《大西洋宪章》也反映出殖民主义的痕迹,暴露了美英两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争夺。在会议期间,两国就未来世界利益划分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

罗斯福认为,英国应该把殖民地问题交出来讨论。

而丘吉尔却声称,“我当首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主持大英帝国的葬礼。”

该宪章没有明确提出反法西斯斗争参加者以何种方式动员一切力量进行反法西斯斗争,也没有确定战后如何保障实现所列各项人民民主权利,没有具体说明殖民地和委任统治地战后的命运。

丘吉尔事后在英国下院曾说:“在大西洋会议时,我们心中想的,主要是恢复纳粹奴役下欧洲国家与民族的主权、自治与民族生活,再就是关于它们的疆界可能有必要作出任何变动的指导原则。”由此可以看出,美英作为帝国主义国家,认识问题的出发点仍是以“欧洲为中心”,而把亚洲、非洲国家排除在它们的“原则”之外。

尽管如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大西洋宪章》仍对动员和鼓舞全世界人民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打败德意日法西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西洋会议的一个重要结果是,美英两国商定援助苏联抗击德国。两国领导人在听取曾赴莫斯科考察访问、并会见斯大林的霍普金斯汇报后,决定派使团前往莫斯科,把霍普金斯同斯大林进行的仓促会谈继续下去。

1941年8月15日,斯大林收到罗斯福和丘吉尔的联名电报,其主要内容是:

在哈里·霍普金斯先生从莫斯科回来后,我们曾利用研究他的报告的机会,一起商量了我们两国如何能对贵国对纳粹进攻所进行的辉煌保卫战给予最大帮助的问题。我们目前正在合作把你们最迫切需要的供应品最大限度地提供给你们。

现在我们必须转而考虑一个较长期的政策,因为在能够取得完全胜利以前,还得经历一段漫长和艰难的路程,如果不取得完全的胜利,那么我们的努力和牺牲都将是白费的。

为了使我们大家能就我们的共同资源分配问题迅速作出决定,我们建议,我们准备在莫斯科举行一次会议,我们将派遣一些可以直接和您讨论这些问题的高级代表出席。

我们充分认识到,苏联的英勇和坚决的抵抗对打败希特勒主义有着多么巨大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感到,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在制订将来分配我们共同资源的计划这件事情上迅速立即行动起来。

斯大林欣然同意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建议,苏美英三国开始积极准备有关事宜。

8月28日,丘吉尔内阁决定派供应大臣比弗布鲁克为英国使团团长。美国拟让霍普金斯担任使团团长,后因健康方面的原因,改派哈里曼执行这一使命。因为英国援苏物资很大一部分将要从美国援英物资中划拨,丘吉尔指令比弗布鲁克:“我想请你偕同哈里曼先生前往莫斯科,以便安排对俄国军队的长期供应问题。在可能的范围内,给予俄国人以最大的援助,即使要我们自己作出重大的牺牲,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为了我们的利益的事。你的任务不仅是协助制订援俄计划,而且要确保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致遭受过大的损耗。”

显然,英国政府在援苏问题上坚持3条原则;一是把美国援英的物资转给苏联;二是真诚合作,尽力而为;三是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

为向苏联提供有效的军事援助,罗斯福指示陆海军首脑:

我认为不仅在当前,而且在苏联继续对轴心国作有效斗争的全部时日里,为它提供一切合理的军火援助,对美国的安全和保障是极端重要的。我确信在拟议中的莫斯科会议上,必须大量地全面地对苏联承担这种性质的义务。

从而,他阐明了苏联对德作战与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的直接相关,由此出发,美国有义务援助苏联。

1941年9月15日,美国使团抵达伦敦。为协调双方的政策与目标,美英两国使团利用6天时间,“共同分析了可以提供给苏联的武器和原料的项目单,拟订了《胜利纲领》的生产指标,即制订一个在面临的长期战争中供应各条战线的固定的生产目标”。

9月22日,美英使团乘坐英国皇家海军“伦敦号”巡洋舰由斯卡帕湾启程,经由北极圈内的北冰洋前往苏联的阿尔汉格尔斯克。

为保证安全,美英采取了许多欺骗措施:美军派出两架轰炸机,搭载使团的一般成员或随员直飞莫斯科,掩盖使团主要成员取道海上的真相;英军不派护卫舰护航,以减少德军飞机的注意等,这些措施收到了预期效果。9月23日,柏林电台就播发了美英两国使团已安全飞抵莫斯科的消息。

9月27日下午,“伦敦号”巡洋舰在白海的北德维纳河口抛锚,转乘一艘苏联驱逐舰到达阿尔汉格尔斯克,受到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的热烈欢迎。当晚的宴会上,三方共同举杯预祝盟国的团结和法西斯的垮台。

次日,美英两国代表团成员分乘4架飞机,在苏联战斗机编队护航下,飞行5个小时,抵达莫斯科。他们一下飞机就立即被邀请到克里姆林宫,在那里受到斯大林、莫洛托夫、前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的接见。

会见中,斯大林首先向哈里曼、比弗布鲁克介绍了苏联战场的局势。他说:“德国优于我们的地方:在空军实力方面,为3与2之比,在坦克方面,为3或4与1之比;在作战师的数目方面,为320个对280个。”

他最后表示最迫切需要的是坦克,其次是反坦克炮、中型轰炸机、高射炮、战斗机和侦察机。关于坦克的具体数量,斯大林透露:“他每月需要2500辆,在此数中,1400辆可以在苏联境内制造出来。但尽管他还需要1100辆坦克,他仍然只想每月从美国和英国取得500辆就满足了,免得被人指责‘胃口太大’。”

在第一次会见中,斯大林还同美英使团就苏英两军在乌克兰协同作战、美军使用西伯利亚机场运送援苏物资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9月29日上午,莫洛托夫、哈里曼、比弗布鲁克举行正式会谈,决定设立航空、陆军、海军、运输、原料和医药六个三方委员会,分别讨论相关的具体事宜。

当日晚,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第二次会见美英使团团长。斯大林对美英提供的援苏物资数量表示不满,他问哈里曼:“为什么像美国这样一个年产5000多万吨钢的国家,每月只能给我1000吨供坦克装甲用的钢板?”他甚至责备道:“你们的少得可怜的许诺清楚地表明是想看到苏联被德国打败!”

当美英要求苏联提出需要提供军用物资的正当理由或根据时,斯大林明确表示苏联政府“是不会提供这方面的情报的”。

几十年来因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不信任与不理解,使会谈一度陷入僵局。然而,这个僵局又一次被美英苏的共同敌人德国打破了。

9月30日,德国宣传机构根据他们获取的情报向全世界发表如下新闻:莫斯科会议已陷入僵局并发生争吵,英国人和美国人永远不可能同这些“布尔什维克主义者”有共同的立场。

共同的敌人使美苏英三方回到严峻的现实,逐渐建立起信任与理解,缩小他们之间的分歧。

当日晚,斯大林在第三次会见美英使团时,提到了德国播发的上述消息,指出,“要由他们三个人来证明戈培尔是个撒谎者”。

第三次会谈的气氛比第二次融洽。双方就苏联提出的援苏物资清单逐一讨论研究。斯大林在听完哈里曼关于美英两国准备提供的军用物资的介绍后,表示非常满意,没有提出异议。

会谈行将结束时,斯大林建议将莫斯科会谈的结果写成书面协定,在美英使团离开前加以签署。哈里曼和比弗布鲁克显得有些为难,因为他们未被本国政府授权签署任何东西。

根据美英政府的立场,现行的援苏协议完全是非正式的,但斯大林坚持己见,美英使团团长同意次日与莫洛托夫一起处理这个问题。

美英使团对第三次会见斯大林的结果感到满意。

哈里曼说,“这次会见是以尽可能最友好的方式结束的。斯大林并未掩饰其热情。我的印象是,他对大不列颠和美国的认真态度完全满意。我离开时感到他同我们一直是坦率的,倘若我们拿出我们所答应拿出的东西,倘若我们与斯大林的个人关系保持下去,那么苏联政府和我们两国政府之间所存在的猜疑就可以完全消除。”

比弗布鲁克也称赞斯大林是“一位和善的人”。

10月1日,哈里曼和比弗布鲁克与他们的使团成员会面,听取六个专门委员会的报告。然后,他们又前去拜会莫洛托夫,了解苏联政府要他们签署的那个协定的内容。

最后,他们提出美英两国可以向苏联提供其要求的武器和物资,但不能承担把这些武器和物资送交到苏联港口的义务;如果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物资清单应重新制订。苏联方面表示同意他们的意见。

尔后,英美苏三国使团团长分别代表本国在《英国、美国、苏联三国代表会议议定书》上签字。这份文件详细列举了美英援助苏联的70类物资。

其中有:飞机、坦克、高射炮、反坦克炮、侦察车等武器装备;战地电话机、海底电缆等通信器材;铝、镍、铜等有色金属及其制品;坦克用装甲板等各种钢材;甲苯、乙烯醇等石化产品;机床、电炉等工业设备;橡胶、黄麻、皮革、羊毛、小麦等农畜产品。这70类物资每月按规定数量送交苏方。

这份议定书还有3个附件。

第一个附件是,1941年10月至1942年6月苏联海军需要美英援助的装备与物资清单,其中包括:军舰、舰炮、船用柴油机和发动机以及船用潜艇探索器。

第二个附件是,1941年10月至1942年6月苏联需要美英援助的医疗器械和药品清单,共83类。

第三个附件是,英国希望从苏联得到的供应品,其中包括:沥青、猪鬃、铬矿、步枪及步枪子弹、生丝或碎丝、木料等27类。

这次会议于10月1日结束,苏英美三方都对会议结果表示满意。当晚,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盛大宴会,与美英使团全体成员共同庆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席间,斯大林对哈里曼说:“战争必须由三国军队会师才能赢得胜利。”

10月3日,斯大林分别致函丘吉尔和罗斯福,对比弗布鲁克和哈里曼的工作表示满意,感谢美英两国政府对苏联的援助。相信他们“将做出一切必要的努力来保证尽可能迅速和充分地实现莫斯科会议的决议”。

尽管苏联认为这个议定书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协定规定的期限不长,这就使苏联指挥部难以拟定未来的作战计划”。但苏联官方仍然认为:“莫斯科会议对动员各同盟国的资源用以击溃侵略集团,有着巨大意义”。

莫斯科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重要国际会议。

苏美英三国代表为实现战胜法西斯的共同目标,首次进行会晤。他们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捐弃前嫌,求同存异,最后达成协议,从而为建立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奠定了基础。

根据三国签订的议定书,自1941年10月至1942年上半年,美英向苏联提供无息贷款,并输送包括4500辆坦克和3600架飞机在内的各类物资150万吨,总值约10亿美元,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艰苦抗战;苏联坚持对德作战和提供大量原料,也为美英争取时间加强战备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1年12月8日,日军突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引起美国群情激愤,普遍要求政府集中力量打败日本。

在军界,要求加强对日作战呼声最高、影响最大的是远东美军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中将和海军作战部部长欧内斯特·金海军上将。

面对变化了的战争格局,温斯顿·丘吉尔又喜又忧。喜的是美国终于参战了,忧的是他“觉察到有一种重大的危险,即美国可能在太平洋进行对日本的战争,而让我们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对德国和意大利作战”。

他决定再次与罗斯福会谈。12月9日,他致电罗斯福:

我们可能根据现实和新的事实去检查全部战争计划,以及生产与分配问题。我觉得这一切事项在最高一级的行政阶层上能够得到最好的解决。再次同你会晤,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非常大的快乐,并且愈早愈好。

次日,他又焦急地电告罗斯福:

我觉得面对着新的不利局势,如果再等待一个月才决定我们的共同行动,那会造成很大的损害。我曾希望于明天夜间启程,但将推迟航行,以待获知你所指定的会晤地点。我对于最后胜利,从来没有感到过有这么大的信心,然而只有协调一致的行动才能达到胜利。

丘吉尔还对哈里曼说:“这场战争是长是短都在美国掌握之中。如果你们以战斗机保卫太平洋地区的每一个城镇,那么这场战争就会长,要打5年。如果你们勇敢一点——让入侵者进来,这有啥关系?——那么这场战争就能在两年内结束。”

可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在大西洋会议上建立的同盟受到严峻挑战,是继续坚持1941年1月至3月两国共同提出的“先欧后亚”、“欧洲第一”的战略方针,还是把战略重点转向太平洋,成为反法西斯同盟能否协调一致共同对敌的关键。

12月9日,罗斯福在对日宣战后向全国发表的“炉边谈话”中说:

德国和日本是根据一项联合计划来进行其陆海军作战行动的。这项计划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做全体和每个轴心国家的共同敌人。这就是它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美国人民必须认识到,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够与它抗衡。

我们期望能消除日本的威胁,但是,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却发现世界其他部分则由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去支配,那就对我们没有什么好处。

他暗示美国仍将坚持“先欧后亚”战略,把希特勒作为头号敌人。

为在新的形势下协调和完善美英两国的战略方针,罗斯福认为也有必要与丘吉尔会晤。他在接到丘吉尔的呼吁后,于12月11日电邀丘吉尔赴华盛顿会面。

12月12日,丘吉尔在哈里曼陪同下,率三军高级将领,从苏格兰的格里诺克港乘坐“约克公爵号”新型战列舰,启程赴美参加代号为“阿卡迪亚”的两国首脑会谈。

之所以选择“阿卡迪亚”作为这次会谈的代号,是因为两国领导人希望这个词所比喻的古希腊田园牧歌式的静谧,将成为他们协调一致的象征。

在横渡大西洋的8天中,丘吉尔准备了3份文件作为三军参谋长的备忘录,这些文件阐明了他对盟国在1942年和1943年作战计划的设想。

第一份文件题为《大西洋战场》,主要分析了欧洲、非洲和大西洋地区的军事形势,提出1942年的主要目标是英美军队占领整个非洲沿岸和从达喀尔到土耳其边界的地中海东部海岸。

第二份文件题为《太平洋战场》,谈到了1942年为恢复盟国在太平洋上的控制权所应采取的各项举措。

第三份文件题为《在1943年进行的战役》,宣布英美军队将在这一年夏季在德国占领区内最适宜的地方登陆以解放欧洲。

这是英国在“先欧后亚”战略方针指导下的具体作战行动的设想,清楚地反映了丘吉尔对“先欧后亚”战略方针的理解,即第一步的行动重点是北非和地中海,同时设法控制太平洋局势;第二步行动的重点是欧洲大陆。

因为忙于对付太平洋的危急局势,美国方面对会议的准备不如英国充分。12月20日,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向罗斯福提交了一份备忘录,该备忘录把所有战区划分为两部分:主要战区——北大西洋战区,其中也包括西欧战区;其他战区——太平洋战区、西非战区、中东战区和近东战区。

关于西非战区,备忘录说:该战区在两个方面对美国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它能确保与埃及、波斯湾、远东地区的空中和海上交通线;二是它能防止德国人占领达喀尔,因为其依靠达喀尔将会封锁通往南大西洋的海路和威胁美洲大陆。

这个备忘录是美国方面对“先欧后亚”战略方针的理解。但是,美国没有提出具体的战略行动计划。

12月22日黄昏,丘吉尔从弗吉尼亚的汉普顿锚地飞抵华盛顿,被接至白宫下榻。当晚,罗斯福与丘吉尔举行会谈,“一致同意打败德国应比对日作战更重要”。

在双方三军参谋长的正式会议上,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和斯塔克海军上将代表美国重申“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在1941年2月美英参谋部会谈中,曾一致同意德国是轴心国的首要成员,因而大西洋和欧洲战场被认为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

自2月以来已发生了许多事情,但尽管日本参加了战场,我们的观点仍旧认为打败德国依然是胜利的关键。只要德国被打败,意大利的崩溃和日本的失败就必然会接踵而来。

美国的“先欧后亚”立场打消了英国的顾虑。会议的主要议题由丘吉尔担心的应否实施“欧洲第一”上转到了如何实施“欧洲第一”问题上,双方按照这个战略方针开始讨论制订共同的战略行动计划。

12月23日下午,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丘吉尔提出了向北爱尔兰和冰岛部署美军的“磁铁”计划,和英美盟军进攻西北非的“体育家”计划。

罗斯福对前者表示赞同,对后者则建议交给参谋人员讨论后再定。但是,美国军方却反对“体育家”计划,马歇尔列举了许多后勤方面的问题,并担心法国维希政府会反抗,那样将使这一行动变得非常危险。一旦初战失利,将对英国人的士气产生很坏的影响。因此,反对实施“体育家”计划。

马歇尔的得力助手麦克奈尔中将甚至要求战争计划处的史迪威将军准备诸多理由来说明不应执行“体育家”计划,以防止按英国方案而无谓消耗军事力量。

但是,由于美国会前准备不充分,没有一套具体战略行动方案,所以阿卡迪亚会议只讨论和制订了共同的总作战计划,没有决定在1942年实施北非登陆作战,只是“责成比弗布鲁克和霍普金斯搜罗船只,并在尽早的可能日期研究‘超级体育家’计划”。

阿卡迪亚会议根据“先欧后亚”战略方针,制订并通过了盟军联合战略计划,其基本原则是形成和紧缩对德国统治下领土的包围圈。

这个包围圈的范围大体上是从阿尔汉格尔斯克到黑海,经过安纳托尼亚,再同地中海北岸和欧洲大陆的西海岸连接起来。主要目标就是加强这个包围圈,把缺口堵起来,办法是支撑俄罗斯战场,武装和支援土耳其,增强它们在中东的力量,以及占领整个北非的海岸,以防德国突然进攻波斯湾和西非海岸或其他地区。

阿卡迪亚会议通过的这个战略计划,是英国从前关于“在轴心国周围形成一个巨大的防御圈比进攻行动更为重要”的战略思想的具体化,而又为美国所赞同。它表明美英两国在军事行动上开始协调起来。

在联盟作战中,仅有统一的战略方针和战略计划是不够的,阿卡迪亚会议完成的另一重大事情就是,解决了联盟作战的统一指挥问题。

1941年12月25日下午,马歇尔指出:“我深深感到最重要的事情是指挥统一问题。我认为必须由一个人来统率整个战区——包括海、陆、空三方面。我们不能单靠合作来用兵。人的缺点就是这样严重。他往往特别不愿意把自己的军队划出一部分交给别人去指挥。如果我们现在制订一个统一指挥的计划。我们的麻烦十有八九就会解决了。”

马歇尔建议,美、英、荷、澳四国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建立一个统一指挥机构,丘吉尔初时坚决反对,称太平洋地区的盟军过于分散,不可能由一个人进行有效的指挥。

罗斯福首先赞同这一建议,为征得丘吉尔的同意和支持,他力荐英国上将韦维尔担任从孟加拉湾到澳大利亚战区最高司令官,统一指挥在这一战区作战的美、英、荷、澳四国军队。丘吉尔立即改变主意,欣然表示同意。

统一指挥原则的确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联盟作战的重要措施。随着战争的发展,盟军在各战区都任命了最高指挥官,有力地协调了各盟国军队的作战行动,保证了联盟作战的胜利。

阿卡迪亚会议还决定设立一个盟军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指挥各战区的作战。

12月29日,出席阿卡迪亚会议的美英三军参谋长向罗斯福提交了一份指挥系统大纲,建议现存的盟国各战区作战指挥机构:“一是,不论最高指挥官作出何种建议,他都要电告伦敦和华盛顿两地的三军参谋长委员会;二是,伦敦的三军参谋长委员会要马上发电给驻华盛顿的英国代表团,表明他们是否将对电报提出意见。”

美英三军参谋长的这份大纲,并未提出成立专设的联合统帅机构。

罗斯福认为,联盟作战需要有一个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于是在这份大纲上批示:

建议为此目的在华盛顿成立一个专设机构:

三位美国代表、三位英国代表;为磋商和咨询起见,增加一位澳大利亚代表、一位新西兰代表和一位荷兰代表;

这个机构后来定名为联合参谋长会议,它在美英两国首脑监督下,指导盟军的作战,以两个民族从未有过的谅解和效率发挥着作用。

如果说,统一指挥原则保证了各战区的联盟作战顺利进行,那么这个机构的设立则保证了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战场的胜利作战。难怪丘吉尔和马歇尔两人都认为这个决定是阿卡迪亚会议最有价值和最有持久意义的结果。

此外,阿卡迪亚会议还决定成立军人分配部和战时生产部等美英联合机构。

阿卡迪亚会议于1942年1月14日结束,这次会议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和美国正式参战的形势下召开的。在几个战场并存的情况下,会议统一了美英两国关于“欧洲第一”和“德国第一”的思想,坚持和完善了“先欧后亚”战略方针。

两国首脑从反法西斯斗争的全局出发,求同存异,密切配合,进一步巩固了美英联盟。会议决定设置的军事机构和采取的其他措施,为盟军的密切协同和反法西斯战争中转败为胜提供了重要保障。

德意日为协调一致行动,1941年12月11日签订对美英共同作战的协定,承担在无相互全面谅解的条件下不得与美英停战或媾和的义务,同时德意宣布对美英开战。美英被迫分别对德意和日本宣战。

接着,轴心国集团的其他成员国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对美宣战。而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新西兰、南非联盟、哥斯达黎加、古巴、尼加拉瓜、巴拿马、萨尔瓦多、“自由法国”民族委员会和波兰政府向日本宣战。

中国则向德意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全世界遭受法西斯侵略及其威胁的国家和人民强烈要求组建强大的国际联盟,共同抗击法西斯。面对新的战争形势,罗斯福考虑将所有同德意日进行战争的国家组成一个大同盟,通力合作,打败法西斯。12月24日,罗斯福向丘吉尔就成立一个大同盟交换了意见。丘吉尔早在大西洋会议上就建议成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只是由于当时美国尚未直接参战而未实现。

罗斯福不肯答应,只同意“建立一个更广泛和更持久的普遍安全体系”代替“国际组织”。这次,罗斯福提出成立一个国际组织,丘吉尔欣然表示同意。他说:就这个问题“在原则上、在感情上以及确实在文字上,我们是完全一致的”。

大同盟的成立宣言草案是罗斯福拟定的,最初叫《协约国家宣言》。后来为有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集团,罗斯福从拜伦《蔡尔德·哈罗德游记》一诗中,借用了“联合国”一词,称之为《联合国家宣言》。

12月25日,《联合国家宣言》草案正式提出,送交有关国家讨论。内容如下:

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加拿大自治领、澳大利亚联邦、新西兰自治领、南非联邦、比利时、中国、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卢森堡、荷兰、挪威、波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南斯拉夫等国政府,赞同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大不列颠首相于1941年8月14日所发布的称为《大西洋宪章》的联合宣言里面所载的宗旨和原则的共同纲领。

深信所有这些政府取得彻底的全球性胜利,不但在各自的国内,而且在全世界,对保卫和维护生命、自由和独立以及人类自由、正义和社会保障的正当潜力,都是不可缺少的。

他们现在进行的斗争就是共同保卫一切地方的人类尊严,以抗击力图征服全世界的凶恶和野蛮的力量,兹宣布:

一、每个政府保证动用它的全部资源,以抗击轴心国的侵略力量,而且继续动用这种资源直至最终击败这种力量。二、每个政府应向参加本《联合国家宣言》的其他政府保证在作战行动和资源使用方面进行完全合作,以对付共同的敌人。三、每个政府保证对共同的敌人或其中任何一个敌人继续作战,而不同他们单独媾和。凡愿意加入《联合国家宣言》的其他各国政府均特此准予加入之。

草案文本拟出后,美国、英国、苏联三国进行了磋商研究,提出了各自的修改意见。

苏联政府鉴于自己没有参加对日本的战争,而且还同日本保持着和平关系,不能在一份明确写有保证共同打败轴心国的文件上签字,所以建议修改宣言的一些用词,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来代替战胜“轴心国”的字眼。

苏联方面解释道:在他们国内,“希特勒主义”包括“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

美英两国理解苏联政府保持苏日和平关系的政策,接受苏联的意见,对宣言做了较大修改,将原来文本上的第一条修改为:“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国成员及其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删去了原文本中的第二条,把最后一段改为:“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资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

这种巧妙而灵活的修改,既照顾到了当时苏日之间的特殊关系,又没有损害反法西斯同盟纲领的原则。

英国建议在宣言中加进“当局”两字,以便可以让像“自由法国”这样的组织参加到宣言中来。

但是,美国开始表示反对。美国国务卿赫尔还想通过某种方式同维希政权打交道,所以不同意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加入宣言。霍普金斯也认为,“眼下不应当把自由法国包括进去”。

后来,丘吉尔说服了罗斯福,同意加进“当局”两字,但是,又遭苏联反对。李维诺夫虽不像赫尔那样,因反对“自由法国”加入而不同意加进“当局”两字,但却强调任何一个苏联驻外大使都无权不经本国外交部批准擅自同意在一个国际文件中做任何改动。

尽管丘吉尔竭力解释这种要加的东西无关宗旨,但是李维诺夫坚决不同意,他要待国内批准再定。由于罗斯福和丘吉尔都急于将宣言马上发布出去,来不及打电报与苏联政府商量,遂放弃了加进“当局”两字的主张。

关于印度能否加入宣言问题,英国内部曾发生争论。按内阁意见,不同意印度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加入宣言。这个主张遭到了前印度总督哈里法克斯勋爵的反对,他认为,把那个尚未被授予自治领地位的国家排除在外,将是一个错误。

最后,英国战时内阁做了让步,同意印度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其他自治领一起列为宣言签字国。

宣言草案文本有关签字国的排名先后次序是美国为首,其次是英国,接下来是英国的各自治领,跟着才是按字母先后次序排列的其他同盟国,苏联放在最后。

霍普金斯根据各同盟国在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建议修改排名先后次序,“把像中国和苏联这样的国家提到同我国和联合王国的并列地位;区别的方法可以是,那些在自己的国土上积极作战的国家为一类,另外则是已经被轴心国征服了的国家。”

丘吉尔则“坚持英国各自治领必须紧接大不列颠之后,一起列入签字国名单上”,反对因按字母次序而同英国分开。

但是,罗斯福接受了霍普金斯的建议,并说服丘吉尔做出让步,最后由他亲自排出签字国的次序: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这4个国家之后的其他各国包括已经宣战的拉丁美洲各国则按字母顺序排列。

修改稿完成后,罗斯福和丘吉尔于12月27日分批会见了各同盟国驻华盛顿大使,向他们介绍了宣言的内容。同时,用急电把宣言发给各同盟国的政府,请这些政府正式授权他们驻华盛顿的代表签署这项文件。

1942年1月1日,罗斯福、丘吉尔、李维诺夫、宋子文聚集在白宫罗斯福的书房内,分别代表各自国家签署了这个庄严的宣言。次日,其余22个同盟国在美国国务院按国名英文字母顺序依次签字。至此,《联合国家宣言》诞生。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是国际关系史上的划时代事件,它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关系理论。

首先,它体现了“目标原则”。26个国家之所以能够撇开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的分歧签署一个共同宣言,就是因为它们面临着共同的威胁,战胜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各国参加联盟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战胜法西斯,而成立联盟的目的就在于使这一目标顺利实现。没有共同的目标,则联盟无任何基础。

其次,它体现了“共存原则”。联盟的巩固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战争共同体的某个国家是否在战争中媾和。因为,引诱对方联盟的成员国单独媾和是政治行为者十分注意的一个战略决策。

因此,《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不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这就使当事各方对实现战胜法西斯这一目标作出了具体保证。

由于把这项承诺写入条约,使这一努力获得一定的合法性,各方才有更大可能去追求这些目标。因为联盟的建立赋予缔约国以新的地位,使他们很难相互背信弃义,否则就会因不守信用而背上欺世盗名的恶名。因此,“共存原则”是加强联盟或联合的内部力量。

第三,它体现了“灵活原则”。参加某一联盟的各成员国从各自的国家利益认识问题,势必产生矛盾与斗争。但是,正如斯大林所说:“俄国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国家,而英国和美国则不是,也不打算成为共产主义国家,但是这一事实并不妨碍我们为了共同的安全和正当的利益而制订出良好的计划。”

《联合国家宣言》的倡议者与制订者为了“共同的目标”,在制订宣言过程中,采取了灵活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把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在一面旗帜下,集中各同盟国的一切力量去战胜德意日。

《联合国家宣言》把26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肤色的国家集合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和旗帜下,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实现了一切反法西斯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大联合,大大加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反法西斯国家扭转被动局面,进而夺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除美英苏外,中国等世界许多国家也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不仅牵制大量日军,有力打击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以实际行动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而且还积极倡导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在德国入侵苏联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着眼世界战略全局,发出《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的指示,明确指出“目前共产党人在全世界的任务是动员各国人民组织国际统一战线,为着反对法西斯而斗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国共两党立即做出反应,主张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并成立正式同盟,坚持抗日战争至完全胜利。1941年12月9日,中国领导人还致电美英苏三国首脑,建议在重庆召开联合军事会议,协调各国作战。

无疑,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因而,中国同美英苏一道率先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这既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要地位与作用的体现,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所作贡献的肯定。

同类推荐
  • 南唐节度使

    南唐节度使

    五代十国——夹在唐朝和宋朝之间,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造反谋逆层出不穷,朝政更替屡见不鲜。节度使——手握一州之军政大权,手下士兵“唯知其将之威,而不知天子”,是古代第一热门造反职位,唯一能约束他们的是对君主的忠诚。后世青年陆原,无意中穿越至一名南唐进士身上。他对皇帝毫无忠诚可言,当官至节度使时,也因不可抗拒的原因,走上了举兵造反之路。q群:657725911
  • 隋末之江山美人

    隋末之江山美人

    世事终有定,离合岂无缘,且看一位现代青年的隋末行记。
  • 生及不详

    生及不详

    这天下本就没有什么至邪,不详!可说的人多了,你必须做的事情也多了,那这件事也就成了真的。我自出生就被世人说是至邪之人,不详之命。那我李成志,唯有好好带人破一破这所谓的的不详之命,战乱之世!看看这江山能不能折了我李成志的腰!
  • 三国之英雄美人冢

    三国之英雄美人冢

    三国,不止是战争与杀代,算计与权谋,她还有铁血柔情与快意思仇…………小凝脸上灿然一笑,道:“小姐,其实你比那月亮还要美了。你看,你站在这,月儿都在仰慕你,自愧不如呢。”“是吗?”白衣少女双膝跪下,对着那明月遥遥便拜。只见她星眸流转,抬头仰望着夜空,此时月儿正圆,晶莹剔透,仿佛也正在低头瞧向她。只是不多时,云衣轻掩,悠悠飘动,竟缓缓的将那月儿遮了起来。小凝不禁惊呼失声,“小姐,你看,那月亮看见你,还真的害羞了。”……
  • 大明老司机

    大明老司机

    有人说岳璋是宠臣,岳璋笑了笑;皇上没事儿还得找我寻点儿信念呢。有人说岳璋是巨商,岳璋呸了声;你见过左右朝堂的商人?那叫银行家!有人说岳璋是权逆,岳璋呵了呵;你们将来的皇上都是我在偷偷养着呢!我是皇上的精神支柱,我手握大明的经济命脉,我是太子的义父。以及,我是将大明带上无敌战车的老!司!机!qq群:485820794欢迎登上老司机的火车污污污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蜜恋宠婚:傲娇老公呆萌妻

    蜜恋宠婚:傲娇老公呆萌妻

    他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商业奇才,冷傲、薄情!嘈杂的酒吧里,穆景琛将一纸合约推到余小溪面前,“你不是要对我负责到底吗?签了它!”余小溪晕晕乎乎的嘟了嘟嘴,大笔一挥,将自己的名字签下,得意的道:“放心,我余小溪一向说话算话,绝对不会耍赖的!”可是……可是……谁能告诉她,为毛签了一个赔偿协议,竟然将自己搭进去了!!【读者群】308474139
  • 北美行舟记

    北美行舟记

    生态学女博士×当红流量男明星。叶北美也没想过,收到暗恋男生的婚礼请柬后,自己的爱情会走向哪里。易舟楠的出现,让原本平凡而顺利的生活,开始变得非比寻常,25岁的叶北美竟然有了学生时代初恋般的的冲动。两个原本不同星际的人相遇,会发生什么呢?
  • 心向远方

    心向远方

    本书收录了作者1985-2009年间的文章,包括《期待》、《虑》、《妈妈,我没有忍住》、《圆月》、《夕阳西下》、《一盏灯二两油》、《台历上的肖像》等。
  • 至极武神

    至极武神

    一觉醒来,林隐重生十八岁。来不及高兴的他,突然发现这个世界多了太多不该存在的东西!竞争激烈的六大武院、宽广辽阔的异空间,神奇诡异的奇物,以及一个月色下吞噬尸体的女友!这不是屌丝逆袭文,这是恐怖玄幻文!
  • 樱花树下完美邂逅

    樱花树下完美邂逅

    樱花树下“欧阳,我喜欢你”夏微娇羞的说。“我,喜欢你”欧阳在夏微耳膀说,这让夏微惊喜了下。才“才怪,哈哈哈”。欧阳边走边说“突然,欧阳停下脚步,说“不要在做这无聊的事了,很烦”说完就直径走了。留夏微一个人在那,直跺脚。“哼,欧阳,你等着,我会让你喜欢我的”夏微一直盯着欧阳,在心里说。“喂,那个同学,阿梦从树后面跳出来,拍拍手,说,那个谁,你竟然说这很无聊,是不是傻啊,这么漂亮的女孩子跟表白你唉”…………一个“喂”字打破了所有的气氛,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精彩片段,敬请期待!
  • 我和我的黑狗

    我和我的黑狗

    如果你看完了,那谢谢你的耐心,送我喜欢的人的几句歌词给你dream??????????????,dream愿你的创作伴你到人生尽头,dream???????????????,dream愿你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宽宏大量,dream???????????,dream在试炼的终点是花开万里,dream???????????????,dream愿你启程渺小结尾壮大。
  • 朝歌无涯

    朝歌无涯

    “钟离无涯,你不过就是一个曾经匍匐在我脚下的卑微质子罢了,就算你杀了我哥哥杀了我这个事实也不会改变哈哈哈哈哈哈!”他看着眼前浑身是血面目狰狞的女子,手中的剑却迟迟无法提起。
  • 倾世沉王妃

    倾世沉王妃

    帝都盛传,沉王宠妻。但有结婚一年却没圆房的宠妻?苏云浅表示怀疑。这日,她终于忍不住问了:“阿沉,你那是不是那有问题,要不我给你治治?”某王面色一黑。云浅,你可想好,本王背负千万亡魂,前途荆棘遍布——沉王阿沉,唯愿并肩而立,披荆斩棘,云浅永不后悔——苏云浅女主冷清,医术超群;男主隐忍,深情守护;全文1对1,日久生情,无狗血无虐心,放心跳坑。关于更新:每晚8点,不见不散~
  • 想和你一起看朝霞的美丽

    想和你一起看朝霞的美丽

    也许是我的自尊,让我不要在你的面前暴露我的弱点,也许是我不想你背负上太多的责任,爱你是我的选择,我无力自拔,可我不能让我的爱成为利器去伤害别人。这样的一个夜晚,那个爱字,我还是没有说出口,就把它埋葬起来吧,我和你之间永远不谈爱。知道吗?我愿意用我的生命来换你三天三夜的相伴,我知道我没有资格要求永远陪在你的身边,爱你,却不能拥有,是宿命吗?多想有一天,你会陪我一起看朝霞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