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022000000157

第157章 纲领(9)

初病正气未伤,可服黄连香薷饮,故一服而效。及待胃气既伤而始用,是用于不可用之时也。长夏秋初,小儿患此者,岁岁皆然。予前有参连饮之论,又有黄土稻花汤之论,皆属后起之功,点破机关,莫若黄连香薷饮,劈头一服之为愈也。(《怡堂散记》)选案余仲儿,生于五月,本年初秋,感寒发热,脉微紧。素知其脏气属阴,不敢清解,与苏、羌、芷、辛、生姜之属,冀散其寒。一剂下咽,不惟发热不退,反加大泻,愈泻愈喘。斯时谓其寒气盛耶,何以用温药而反泻?谓其火刑金耶,岂以清泻连日而尚堪寒凉?谓其表邪未除耶,何以不利于疏散?束手无策,且见其表里俱剧,大喘垂危,又岂轻剂所能挽回?乃用人参二钱,生姜五片,煎汁半盏,未敢骤进,挑与二、三匙。怀之,旋走室中,察其呼吸进退,喘虽未减,而亦不增。又与三、四匙,少顷,鼻息少舒。遂与半钟,更觉有应。复以人参二钱,如前煎汤,服完气息遂平, 大睡,泻止,热亦退矣。所以然者,观其因泻反喘,岂非中虚?设有实邪,自当喘随泻减。纪此,以见温中散寒之功,妙有如此。余季子,生甫半周,余见新凉日至,虞 褥之薄,恐为寒侵,切嘱眷属保护。不以为意,数日后,吐泻大作。用温胃、和脾、理中等剂,不效。加人参三钱及姜、桂、吴萸、肉蔻,亦不效。至四、五日,则随乳随吐,乃用人参五、六钱,附子、姜、桂等各一、二钱,下咽即吐。所下之乳,白洁无气,斯时形气危矣。默测其故,且度其寒气犯胃,而吐泻不止,若舍参、姜、桂附,尚有何术?思其胃虚已极,药之气味,略有不投,则胃不受,附子味咸,亦能致呕,必其故也,须得甘辣可口,庶胃气可安。乃用胡椒三钱,煨姜一两,人参二两,分煎听用。凡用参汤之十,椒、姜汤之一,味微甘辣,正得可口。徐与经时,皆咽不吐,乳药皆安,但泻仍未止。参尽后,忽躁扰呻吟,家人皆怨,谓婴儿娇嫩脏腑,何堪此等热药?是必烧断肚肠也。余虽疑之,而不为乱,思此药若果难堪,何午前相安而遽变若此?其必数日不食,胃气新复,仓廪空虚,饥甚则然也。旁有预备之粥,与一小盏,辄鲸吞虎噬,又望其余,复与半碗犹然不足,又与半碗,遂寂然安卧。次日,复加制附,泻止全愈。钱旭阳长郎,年两周。季夏间,生冷伤脾,先泻后痢。旭阳善医,知其伤于生冷,与参、术、姜、桂等药,泻痢不愈,渐至唇口生疮。谋之余曰∶此儿明为生冷所伤,今不利温药,奈何?余曰∶此因泻伤阴,兼之辛辣遽入,而虚火上炎耳!非易附子,不能使火归原。因用二剂,口疮咽肿倍甚,见于头面。又谋之余曰∶用药不投,岂真因湿生热耶?余诊之,曰∶上之脉息,下之所出,皆非真热,温之不效,虽属可疑,然究其所归,寒之则死,意者药犹未及耳!旭阳曰∶尚有一证,似属真寒,今其所饮,必欲极热。余等不能入口,彼则安然吞之,即其喉口肿痛,所罔顾也。余曰∶是矣。复增附子及姜、桂、肉果、人参、熟地之属,其泻渐止,喉口等证,不日全收。疑似之间,难辨如此,非有确见,万无一生。(张景岳)惊痢每见惊与痢齐作者,竟不能救。间有惊定热退,而后痢作者,又在可治之例。又有痢后作惊者,此脾土败坏,肝木生风,亦不治之证。(《怡堂散记》)选案一儿三岁,秋杪,惊后患痢,日夜百度,发热,米粒不进,此噤口也。况在惊后,势不可为,不得已,用木别子合脐法。超时,稍能食粥,方用参、术、苓、草、归、芍、香、连,服药二剂,痢减食加。再以石连、石脂、白头翁等味出入,去参则食少,去连则痢多,二物竟不能除,守服旬日而愈。予所治惊后痢,皆不得起,不意此子竟得成功。虽赖参力,亦由惊定而后痢作,稍有不同。(许宣治)食积小儿食积,多因脾虚,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其证夜热朝凉,或寒热并作,腹痛呕酸,喜睡神昏,大便酸臭。盖脾为至阴之脏,故凡脾病者,至夜必热,热而兼寒,则又见所胜者侮所不胜矣。食未消者消之,食既消者补之,若手足冷,喜热饮者,此中州虚寒也,宜温之。大便欲去不去者,脾气下陷也,宜升之。若夜间或晨泻者,脾肾俱虚也,四神丸主之。若手足热,作渴饮水者,脾胃实热也,泻黄散主之。(《张氏医通》)伤风小儿伤风,鼻塞发热,多因乳母鼻吹囟门所致。治宜内服惺惺散,外用葱头七茎,生姜一片,细切擂烂,摊于纸上,掌中合温,贴于囟门,其邪即解。乃去其葱,另用绢缎寸余,涂以面糊,仍贴囟门,永可杜患。(《张氏医通》)风痰风痰一证,乳儿最多,四时皆有。大概冬春之交宜温散,荆、防、甘、桔、橘、半、生姜、杏仁、苏子之类。夏令宜清散,杏仁、牛蒡、栀子之类。秋令宜清润,枳壳、栝蒌之类。冬令严寒,有用麻黄汤而解者。

患为娇脏,总宜疏解,不得妄投丸散。肺虽喜润,然胃中湿痰宜燥。小儿乳腻生痰,外证有鼻水多涕泪,二陈汤为治痰总剂,合之前胡、桔梗、荆、防、苏子、枳壳、麦芽、杏仁之类,或加生姜、葱白。结者散之,保赤之善也。(许宣治)结胸结胸一证,幼科本无是名,由仲景《伤寒论》中,有下早表邪入里则为结胸;亦有热已入里,失下而成结胸者。病在脐之上,满而拒按,此阳明胃腑证也。结有轻、重,故有大、小结胸之辨。若近世幼科之所谓结胸者,乃肺中痰热结聚,非胃腑之病也。盖肺为五脏华盖,上通于鼻,外合皮毛,其儿本有痰热,复感风寒,肺气外不得通,内何由化?以致发热咳嗽,痰鸣喘筑,甚至鼻煽口张,面青目直,此皆表气未开故也。予治冬令严寒,有用麻黄汤而解者,有用姜苏饮而散者,三时则用畅肺饮加减,一切金石之品,概置不用。故于结之未甚者,十保十全。若已经庸手,及服过金药化痰丸等,则解散为艰。胃气强者,尚能旋转五、六。惟肺为降利之药所逼,镇坠之性所压,提之不动,胶固不开,肺既填实,金顽不灵,肝木无制,而惊风作矣。医又不知从肺治,更用镇惊之剂,愈远愈离,从无一活。是皆医家未究结胸之原,由于肺气之壅闭。妇女见儿痰甚,视丸散为至宝,甘受其误而不悟,良可扼腕!(许宣治)风温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经》谓∶春气者,病在头,治在上焦。肺位最高,邪必先伤。此手太阴气分先病,失治则入手厥阴心包络,血分亦伤。幼科见其身热咳嗽,不知肺病在上之旨,妄投荆、防、柴、葛,加入积、朴、杏、苏、卜子、楂、麦、广皮之属,辄云解肌消食。有见痰喘,便用滚痰丸,大便数行,上热愈结。幼稚谷少胃薄,表里苦辛化燥,胃汁已伤,复用苦降丸药,以致脾胃阳和伤极,陡变惊痫莫救。按风温肺病,治在上焦。夫风温忌汗,初病宜用辛凉,若杂入消导发散,不但与肺病无涉,且劫尽胃汁,肺乏津液上供,头目清窍为热气熏蒸,鼻干目瞑,上窜无泪;或热深肢厥,狂躁溺涩,胸高气促,皆是肺气不宣化之征。

斯时若以肺药少加清降,使药力不致直趋肠中,则上痹可开,诸窍自爽。无如庸医佥云结胸,杂用连、蒌、柴、枳,苦寒直降,致闭塞愈甚,告毙甚多。按此证初时发热喘嗽,首用辛凉,清肃上焦,如薄荷、连翘、牛蒡、象贝、桑叶、沙参、栀仁、蒌皮、花粉之属。若色苍热甚烦渴,用石膏、竹叶辛寒清散。若日数渐多,邪不得解,芩、连、凉膈亦可选用。倘热邪逆传膻中,神昏目瞑,全无涕泪,诸窍欲闭,其势危急,必用至宝丹或牛黄丸。若病后余热,只宜甘寒清养胃阴足矣。(《临证指南》)夏热暑热一证,古人以白虎汤为主方,后贤刘河间谓温热时邪,当分三焦投药,以苦辛寒为主,若拘六经分证,仍是伤寒治法,致误多矣。盖伤寒外受之寒,治从汗解;口鼻吸入之寒,治当温里。论幼稚病暑热,时下不外发散消导,加入香薷或六一散。但暑必兼湿,暑伤气分,湿亦伤气,汗则耗气伤阳,胃汁受劫,变病甚多。发泄司令,里真自虚。张凤逵云∶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不必用下。可称要言不烦。(《临证指南》)秋燥秋深初凉,稚年发热咳嗽,证似春月风温。但温乃渐热之称,凉即渐冷之意。春令为病,犹是冬藏固密之余;秋令感伤,恰值夏热发泄之后。然虽体质虚实不同,而温自上受,燥自上伤,理亦相等,均是肺气受病。

世人误认暴感风寒,混投三阳发散,津劫燥甚,喘急告危。若果暴凉外束,身热痰嗽,宜葱豉汤,或苏梗、前胡、杏仁、枳、桔,投一、二剂亦可。粗工亦知燥热为病,与泻白散加芩、连之属,不知苦愈助燥,必增他变。

当以辛凉甘润,燥气自平。秋燥一证,气分先受,治肺为急。若延缠日久,病入血分,又非轻浮肺药可医。

须审体质证端,古谓治病须活泼泼地,如盘走珠耳。(《临证指南》)选案翁姓子,生数月,证患秋燥,潮热咳嗽如疟。幼科发散不效,忙令禁乳。更医用泻白散加芩、连,昼夜烦热,喘而不咳,下利粘腻,药后竟利药水。余曰∶稚年以乳食为命,饿则胃虚气馁,肺更不爽。乃与玉竹、甘草、广皮,竹叶心,一剂热缓。与粳米、南枣、甘草、沙参二剂,与乳并进,令其竖抱勿倒,三日全愈。(《临证指南》)冬寒深秋入冬暴冷,折伤外感,发热,头痛,身痛,呕恶,治从太阳。风伤卫,用桂枝法;寒伤营,用麻黄法。

小儿肌疏易汗,难任麻、桂重表,轻则紫苏、防风,身痛用羌活,然不过一剂。伤风亦肺病为多,前、杏、枳、桔之属,辛胜即是汗药。其葱豉汤,乃通用要方。若肢冷寒战,呕吐自利,或身无热,即从中寒里证,治分三阴。但小儿太阴中寒证多,厥阴间有。若冬令应寒,气候温暖,当藏反泄致病,名曰冬温。温为欲热之渐,非寒证得汗可解。若涉表邪一、二,里热必兼七、八。是瘾疹、丹痧,非徒风寒一途。或外受之邪,与里邪相薄,亦令郁于经络;或饮醇浓味,里热炽烈,而卫不与营和;或不正之气内侵,即有腹痛下利诸证。治法以里证为主。稍兼清散,设用辛温,祸不旋踵。(《临证指南》)附方柴胡梅连散 柴胡、前胡各三钱,胡黄连、乌梅各一钱。上 咀,每一钱,童便一盏,猪 一枚,猪脊髓一条,韭根白半钱,同煎,不拘时温服。

暑风饮子 治暑风急惊。防风、柴胡、香薷、连翘、赤苓、半夏、钩藤钩、石膏、扁荚叶、甘草。风胜加羌活;热胜,舌如杨梅加黄连;小便不利加木通;人事昏迷加鲜菖蒲。

大青膏 治伤风吐泻。青黛、天麻各一钱,朱砂、干蝎、白附子各五分,天竺黄、乌梢蛇肉各二钱,麝香二分。各为细末,蜜和成膏,薄荷汤化服,每一小豆许。

钩藤饮 人参、犀角各五分,全蝎、天麻各二分,甘草一分,钩藤一钱。

蝉蝎散 慢惊,阳证尚在,宜用此方。蝉蜕二十一个,全蝎七个,南星一个,甘草二分半,为末,每用一钱,姜枣水煎服。

醒脾散 治脾困昏沉,吐泻不止,渐成慢惊。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白附子、天麻、僵蚕、木香各五分,全蝎二分半。上为粗末,每用二钱,姜枣水煎服。

乌蝎散 治慢惊纯阴证,吐泻不止。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南星、川乌、全蝎,同锉粗末,姜枣水煎服。

黄土稻花汤 治暑风吐泻,将成慢惊。黄土一两,稻花一合,人参五分,陈皮四分,半夏五分,茯苓七分,甘草二分,乌梅肉五分。新汲水,搅黄土,澄清煎药;汤熟,入稻花,再煎数沸,温服。如无稻花,以生谷芽代之。

蒿虫丸 治急惊神效。朱砂、轻粉各一钱。上为细末,取青蒿节内虫,同研,丸如麻子大,晒干,瓷罐收贮。一岁一丸,人乳化服。(蒿虫须七月初旬取,迟则生翅飞去。)紫霜丸 治惊积。代赭石二钱,杏仁二十一个,巴豆二十一粒。为末,饭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煎皂角仁汤下。

猪心汤 治小儿痫证。用甘遂末一钱,猪心一个,批作两片,入甘遂末药在内,线缚,湿纸包裹,文武火煨熟,取药细研,入辰砂末一钱,和匀,分作四丸。每服一丸,猪心汤化下,神效。

紫河车丸 治先天不足,痫证频发。紫河车(即小儿胞衣)肥浓者一个,洗净,重汤蒸烂,研入人参、当归末,和匀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五、六丸,乳汁化下。

摩药 治小儿客忤。用豆豉数合,水拌令湿,捣熟,丸如鸡子大。先摩儿囟顶、足心各五、六遍;再摩心口及脐。摩之食顷,破视丸中有细毛为验,掷丸道中,痛即止。

花火膏 治夜啼。灯花一颗。涂乳上,命儿吮之。

蝉花散 用蝉退下半截为末,一字,薄荷汤入酒少许调下,其啼即止。若用上截,即复啼。

布袋丸 治小儿丁奚、哺露、无辜疳。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芦荟各五钱,夜明砂、使君子、芜荑各二两,共为末,蒸饼糊丸,晒干,每粒约重三钱。日用一丸,布袋盛之。另切精猪肉二两,同煮汁服,肉亦可食。其袋取起,悬挂风处,一丸可煮数次。

蟾蜍丸 治无辜疳。大蟾蜍一枚。先取粪蛆一杓,置木桶中,以尿浸之;却将蟾蜍跌死,投与蛆食一昼夜;用布袋盛蛆,置急流水中一宿,取出,瓦上焙干为末,入麝香一字,粳米饭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饮下,其效如神。

鸡肝药 治疳疾。鸡肝一具,雄黄、牛黄各半分。先将鸡肝剖开,取二黄药末放于肝内,合好;再用酒酿半钟,将鸡肝浸酒酿内,隔汤炖熟,晒干研末,调服。或就热啖食亦可。

七味白术散 治小儿吐泻,或病后津液不足,口干作渴。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木香、藿香各一钱,干葛二钱。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

涂囟法 用龙骨,醋磨浓汁,摊青绢上,焙温,紧束头颅,一日一换。

龟背丸 麻黄、防风、独活、前胡、当归、大黄、枳壳各三钱。为细末,糊丸黍米大。每服十五、六丸,食后米汤下。

龟胸丸 大黄七钱半,天冬、百合、杏仁、木通、桑白皮、甜葶苈、朴硝各五钱。为细末,蜜丸绿豆大。

温水研服五丸,量儿大小加减。

温脾丹 治脾冷多涎。丁香、木香、半夏各一两,白术、青皮、干姜各半两。捣为细末,蜜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

金朱丹 治脾热多涎。金箔、朱砂、半夏、南星各一两,茯苓、石膏各半两。细研,姜汁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人参汤下。

汪广期拟方 治食积日久。五谷虫、锅焦粉。

又方 外感鼻塞,咳嗽,肺受风邪宜之。前胡、杏仁、桔梗、甘草。

又方 发热头痛,宜解表。秦艽、甘草、菊花、生姜。此方寒家得之程敬通先生,治西门汪大有家小儿。

风温汤 治春月伤风,发热汗多,不可妄散。玉竹、料豆、甘草。此方百益先生及先大人常用。

至宝丹 犀角、朱砂、雄黄、琥珀、水安息香膏、玳瑁各一两,龙脑、麝香各一钱,牛黄五钱,金银箔各十五斤。为极细末,将安息香膏重汤煮,入诸药研和。分作百丸蜡包,临服剖开,参汤化下。

牛黄丸 牛黄二钱半,朱砂、郁金、丹皮各三钱,冰片、生甘草各一钱。蜜丸,新汲水化下。

同类推荐
  • 弘戒法仪

    弘戒法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剧说

    剧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蛮书

    蛮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群仙要语纂集

    群仙要语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闺墨萃珍

    闺墨萃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流年一寸心

    流年一寸心

    本书是作者悉心创作的一本传统诗词作品集,收录了其近年来创作的近一百七十首诗词,分为《行旅》《风物》《衷情》《感怀》四个专辑。作者用细腻真挚的笔触,描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寄托缱绻的亲情、友情和乡情,抒发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悟,体现其精神追求和品格涵养。
  • 魔手医尊

    魔手医尊

    “幻幻,你要对我负责……”某男装作十分可怜的样子望着千雨幻。“你……”一支箭划破长空,某男手那拿着箭“幻幻,你好狠心……”又……撒娇……他:因为你在乎,所以,我为你而守护。她:因为太在乎你,所以,才会伤心。他,她:为你而死,心甘情愿。(本文属于作者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行宇

    行宇

    谁也不知道神秘的宇宙有多少的世界,又孕育有多少的文明。当世界与世界发生碰撞,当文明与文明产生融合,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又为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带来怎样的精彩。
  • 幻想奇緣

    幻想奇緣

    奇缘梦言人死在天,命非自所。天地人和,则万物可生,天地人所不和,则生死于风。人中有天命者,莫过其才,有才者,莫过人中龙凤。有人天生为王,有人落草为寇,命不由己。
  • 仙丞

    仙丞

    倒霉玩意儿在街上走着走着,突发心肌梗塞,挂了……他的魂,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修真世界。从此,他在这座奇幻的大路上,开启了自己的成神之路。
  • 大神出没:我是高战我怕谁

    大神出没:我是高战我怕谁

    作为一个很喜欢打架喝酒的非常男性化的萌妹子,云墨伶表示很不服。谁说萌妹子不许打架的?分分钟打趴你!可是,迷上网游的萌妹子就不同了。虽然哪怕在网络里依然那么彪悍那么高战那么男性化。且看萌妹子男生养成记……啊呸!是萌妹子高战养成记!顺便勾搭个帅哥玩玩~
  • 来自你的诱惑

    来自你的诱惑

    什么?!exo和吴磊要来张艺莹的学校!!!张艺莹:哥,你饶了我吧!赵橙:sehun,这里!同学们:张艺莹,我们恨你!
  • 耀阳依星月

    耀阳依星月

    那个雨中不撑伞的少年是她的同桌李耀阳,这个傻呼呼的男孩,居然成为了她的老师?
  • 九尾狐师尊我要喝酒

    九尾狐师尊我要喝酒

    时空交错,世事繁杂。君婠掉进1000年前的世界,抚养照顾尚且年幼的烛川,为他死于心头血暴乱。一个时空照常进行,一个时空却被打乱。年幼的烛川身体里住的是深爱君婠的他,此为混乱;1000多岁的竹川,教养刚刚出生的君婠数万年,此为正序。文章比较大场面,但是不会看不懂,看不懂,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我觉得我写的很明白
  • 长相思

    长相思

    她是修行万载的狐妖却不愿飞升仙道。她总是强悍狂妄,却是最脆弱的一个。千年之恋害她遍体鳞伤,发誓忘情绝爱却终是爱了。面对三个个性迥异的男人的不起追求,她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