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022000000180

第180章 方论(8)

味浓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浓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浓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浓则发热。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素问》)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书经》)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周礼》)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某未达,不敢尝。(《论语》)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孟子》)总论凡药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味薄者升而生;气薄者降而收。气浓者浮而长;味浓者沉而藏;味平者化而成。气浓味薄者浮而升;味浓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浓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此升、降、浮、沉之义也。凡药色青,味酸、气臊,性属木者,皆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色赤、味苦、气焦,性属火者,皆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经;色黄、味甘、气香,性属土者,皆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色白、味辛、气腥,性属金者,皆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色黑、味咸、气腐,性属水者,皆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中,惟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经无所主。其经通于足厥阴、少阳。厥阴主血,诸药入肝经血分者,并入心包;少阳主气,诸药入胆经气分者,并入三焦。命门相火,散行于胆、三焦、心包络,故入命门者,并入三焦。此诸药入诸经之部分也。药之为枝者达四肢;为皮者达皮肤;为心、为干者,内行脏腑。质之轻者,上入心肺;重者,下入肝肾。中空者发表;内实者攻里。枯燥者入气分;润泽者入血分。此上、下、内、外,各以其类相从也。药有相须者,同类而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可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此异同之义也。药之为物,各有形性气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如连翘似心而入心;荔枝核似****而入肾。有因性相从者∶如属木者入肝,属水者入肾;润者走血,燥者走气。有因气相求者∶如气香入脾;气焦入心之类。有因质相同者∶如药之头入头;干入肢;皮入皮。又如红花、苏木汁似血而入血。自然之理。可以意得也。药有以形名者,人参、狗脊之类是也;有以色名者,黄连、黑参之类是也;有以气名者, 、香薷之类是也;有以味名者,甘草、苦参之类是也;有以质名者,石膏、石脂、归身、归尾之类是也;有以时名者,夏枯、款冬之类是也;有以能名者,何首乌、骨碎补之类是也。药之为用,或地道不真,则美恶迥别;或市肆饰伪,则气味全乖;或收采非时,则良异质;或头尾误用,则呼应不灵;或制法不精,则功力大减。用者不察,则归咎于药之罔功。譬之兵不精练,思以荡寇克敌,适以覆众舆尸也。(汪 庵)凡药根有上、中、下,人之身半以上则用头;在中则用身;身半以下则用梢。药以头、身、梢,分为上、中、下。用者比类象形也。(李东垣)凡草木之性,生者凉,而熟者则温;熟者补,而生者则泻。(柯韵伯)药之治病,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药至于病所者,使也。如治寒用热,则热药君也;凡温热之药,皆辅君也,臣也;或热之过甚,少用寒药监制,所谓佐也;至于病所各有引导,使药与相遇,所谓使也。(柯韵伯)制剂独味为上,二味次之,多品为下。酸通骨,甘解毒,苦去热,咸导下,辛发滞。当验之药,未验切戒急投;大势既去,余势不宜再药。修而肥者饮剂丰;羸而弱者受药减。用药如用兵,用医如用将。善用兵者,徒有车之功;善用药者,姜有桂之效。(褚澄)寒热温凉,有一定之药,无一定之治。入腑入脏,或补或攻,其气味与性,不可不细按也。故有正用,亦有反用;有独用,又有兼用;并有活用、借用之不同。如用寒可以治热,反用可以入寒;独用寒而热可除,兼用寒而热可制。微行消导,大可和中。稍藉清滋,自能表汗。三隅反焉,而取资无尽矣。(《吴医汇讲》)凡药大有力量者,或单服,或二、三味同服,则更见功。若和群药,则彼此拘制,不能独发,功过皆掩。

如紧要之药四、五、六味,杂入平缓者二、三味,则紧者俱缓矣。如醇酒加以淡水,愈多愈淡,此理易明。用药者岂可谓多多益善乎?凡古人用补阴药,必兼淡渗药一、二味,少泻浮阳之旺气,可补金水之不足也。凡药皆属草木精华,必藉人之正气为倚附,方得营运而获效。如中气馁极,虽投硝、黄不能迅下也;营阴枯槁,虽投羌、麻不能得汗也;元阳脱尽,虽投热药不觉热也;真阴耗极,虽投寒药不觉寒也;正气重伤,虽投补药不觉补也。非医者立见不移,病患专心守一,焉有日至功成之益哉!(《冯氏锦囊》)凡药之补气血者,非以药汁入腹即为人血、药气入腹即为人气也。不过视此经之空虚,引他经之气血注之耳。阴药性柔而行缓,缓则相续而不绝;阳药性刚而行急,急则迅发而无余。(《景岳新方砭》)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病有宜寒剂者,以热剂为响导之兵;病有宜热剂者,以寒剂为类从之引;病在上者治下;病在下者治上;病同也,而药异;病异也,而药同。其义至微,学人最宜深究。用药之忌在乎欲速,欲速,则寒、热、温、凉、行、散、补、泻未免过当,功未获奏,害已随之。夫药无次序,如兵无纪律,虽有勇将,适以勇偾事。又如理丝,缓则可清其绪,急则愈坚其结矣。凡药苦者,直行而泄;辛者,横行而散;酸者,束而收敛;咸者,止而软坚。独是甘之一味,可升可降,可浮可沉,可内可外,有和有缓,有补有泄。盖土味作甘,土位居中,而能兼乎五行也。(《雷公炮制》)水味咸,是其性也。北方藏万物,咸所以坚之也。木味酸,东方万物之生,酸所以达之也。火味苦,南方长养万物,苦所以长养之也。金味辛,西方杀伤万物,辛所以杀伤之也。土味甘,中央者中和也,故甘犹五味,以甘为主也。(《白虎通》)阴阳形气俱不足者,调以甘药。甘之一字,圣人用意深矣。盖药食于人,必先脾胃,而后五脏得禀其气。

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胃属土而喜甘,故中气不足者,非甘温不可。土强则金旺,金旺则水充。此所以土为万物之母,而阴阳俱虚者,必调以甘药也。虽《至真要大论》所列五味,各有补泻,但彼以五行生克之理推衍而言,然用之者,但当微兼五味,而以甘为主,庶足补中。如四气无土气不可,五脏无胃气不可。观《阴阳应象大论》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故气味之相宜于人者,谓之为补则可。若用苦劣难堪之味,而求其能补,无是理也。气味攻补之学,倘不善于调和,则动手便错,此医家第一着要义。(王安道)欲表散者,须远酸寒;欲降下者,勿兼升散。阳旺者当知忌温;阳衰者沉寒毋犯。上实者忌升;下实者忌秘。上虚者忌降,下虚者忌泄。诸动者,再动即散;诸静者,再静即灭。甘勿施于中满;苦勿施于假热;辛勿施于热燥;咸勿施于伤血。酸木最能克土,脾气虚者少设。(张景岳)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开一阖,此乃微妙。后人不知此理,专一于补,必致偏胜之害。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一物之中,有根升梢降,生升熟降者。是升降在物,亦在人也。(李时珍)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韩昌黎)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是也,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是也;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湿可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属是也。(徐之才)药有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此十剂详之。惟寒、热二种,何独见遗?今补二种以尽厥旨∶寒可去热,大黄、芒硝之属是也;热可去寒,附子、官桂之属是也。(王好古)夫涩可去脱,然气脱专以气药,血脱专以血药,亦兼气药者,盖气乃血之帅也。若阳脱者见鬼,阴脱者目盲,此神脱也,当补阳助阴,又非涩剂所能效也。(冯楚瞻)十八剂∶轻剂、解剂、清剂、缓剂、寒剂、调剂、甘剂、火剂、暑剂、淡剂、湿剂、夺剂、补剂、平剂、荣剂、涩剂、温剂、和剂,是为十八也。(《绀珠经》)凡药有因其性而为用者;有因其用而为使者;有因其所胜而为制者;有气相同则相求者;有气相克则相制者;有气有余而补不足者;有气相感则以意相使者;有质同而性异者;有名异而实同者。故蛇之性窜而引药;蝉之性蜕而退翳;虻饮血而用以治血;鼠善穿而用以治漏∶所谓因其性而为之用者如此。弩牙速产,以机发而不括也;杵糠下噎,以杵筑下也。所谓因其用而为之使者如此。萍不沉水,可以胜酒;独活不摇风,可以治风。

所谓因其所胜而为之制者如此。麻,木谷而治风;豆,水谷而治水。所谓气相同则相求者如此。牛,土畜,乳可以止渴疾;豕,水畜,心可以镇恍惚。所谓因其气相克则相制也如此。熊肉振羸,兔肝明视∶所谓因其气有余补不足也如此。鲤之治水,骛之利水。所谓因其气相感则以意相使者如此。蜜成于蜂,蜜温而蜂寒;油生于麻,麻温而油寒,此同质而异性也。靡芜生于芎 ,蓬 生于覆盆,此名异而实同也。毛羽之类,生于阳而属于阴;鳞介之类,生于阴而属于阳。空青法木,色青而生肝;丹砂法火,色赤而主心;云母法金,色白而主肺;磁石法水,色黑而主肾;黄石脂法土,色黄而主脾。故触类而长之,莫不有自然之理也。(《保命集》)万物之性,皆有离合。虎啸风生,龙吟云起。磁石引针,琥珀拾芥。漆得蟹而散,麻得漆而涌,桂得葱而软,木得桂而枯。戎盐累卵,獭胆分杯。其气相感,多如此类。其理不可得而思之。(《汤液本草》)磁石引针,琥珀拾芥,气相感也。磁石不能引惫针,珀琥不能拾腐芥。物之腐败,生气绝矣,故不受。

(《谭真人化书》)苍术易霉而治湿,僵蚕死于风而治风,俱是造物妙处。大《易》所谓同气相求,《经》云衰之以属,同此理也。(《医参》)五辣∶蒜辣心;姜辣颊,葱辣鼻,芥辣眼,蓼辣舌。(《医学纲目》)去实热用大黄,无枳实不通;温经用附子,无干姜不热;发表用麻黄,无葱白不发;吐痰用瓜蒂,无淡豉不涌。竹沥无姜汁,不能行经络;蜜导无皂荚,不能通秘结。(陶节庵)凡药皆有毒,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苦参,亦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气增而久,夭之由也。(张子和)古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方所以不用生命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用之,不在此例。(《千金方》)《本经》人部惟发一物,余皆出于后世,殊非仁心。世称孙思邈有大功于医,惟以生命治病,尚有阴谴,况于是乎?(《医学入门》)伤寒病,有宜用人参入药者,其辨不可不明。盖人受外感之邪,必先发汗以驱之。惟元气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气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所以虚弱之体,必用人参数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全非补养之意也。

同类推荐
  • 哮喘门

    哮喘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胜义空经

    佛说胜义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春秋谷梁传

    春秋谷梁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字碑注

    百字碑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洞玄子

    洞玄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若只如初见

    若只如初见

    爱,是两个人的事。生活,是一辈子的事。我们从天真无邪到被这个世界渲染,曾经有着一切对于爱情的美好憧憬,到现实中那不只不过是一副自欺欺人的画卷。多想留住那份炙热的情感,多想将美好灌注于现实……可能吗?对于爱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不能左右任何人,却能将自己的心看得越真。
  • 陈川仙途

    陈川仙途

    望尽天下,河流山川,此起彼伏,涨落不时。一个豪门子弟从云端跌落,一番挣扎进入修真界。不意红尘争名,转求长生大道。岂不知修真更是无情。
  • 洪荒之菩提证道路

    洪荒之菩提证道路

    魂返洪荒,化身混沌菩提灵根,与混沌青莲毗邻。得盘古灌溉之恩,盘古开天,为报盘古恩情,誓保盘古后裔,为此不得不与天、与道、与魔对立,走上与众不同的神主之路。
  • 都市妖宠见闻

    都市妖宠见闻

    妖怪?侠客?谁说都市里已经绝迹了,只不过他们不在普通人的视线里罢了。但是吧,同时被妖宠和皇子,掌门看上了,张紫菡好方。妖宠带她飞,皇子带她牛,掌门带她浪,怎么选择好可PIA。于是,一场都市荒诞的妖宠故事开始啦!
  • 中国式领导智慧

    中国式领导智慧

    本书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智慧和先进管理哲学、领导智慧,以及自己十几年来打造团队、领导企业的实战经验完美结合在一起,全书实用性强。现在的企业管理已慢慢远离“术”的层面,靠近“道”的层面。人们需要静下心来学习老祖宗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企业家的根和脊梁,也是中国企业家的曙光和希望。《中国式领导智慧》系统的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运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耀眼星光中有你在

    耀眼星光中有你在

    他是国民团体的队长,人人知晓的的明星。她是一名大学生,也是他的迷妹。一次的演唱会让两个人相遇,他对她一见钟情,之后多次见面。到底是巧合,是缘分,还是某人故意的?明星x迷妹一见钟情,一宠到底!
  • 梦霆

    梦霆

    记录奇奇怪怪的梦,我这次一定要记录下来。
  • 臣服吧恶少

    臣服吧恶少

    若情深,最美好的往往都是曾经!心的那一半丢在天堂的隔壁,思念在记忆中朦胧的回忆,如何收拾这一摊子的回忆。
  • 姬刃

    姬刃

    死在心爱之人之手,亡国帝姬,残破之身,国仇家恨...睁开眼,从污佞黑暗之中而来,断情绝爱,化作复仇利刃...“你说,两只刺猬靠在一起可以互相取暖吗?”相似的人,渴望靠近,却又怕伤着彼此。他这种人天生为权力而生,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可是自从遇见了她,他心底忽生另一种渴望...他早已分不清,是爱,还是利用?只能任由自己沉沦。她早已发誓,不再爱上任何人,但是却偏让她遇上了他。是命?是劫?也许两人就是为了应劫而来。~~~~~~~~~~~~~~~~~~~~~~~~~~~有建议可以给我留言或加入书友群QQ:854335572,希望能够得到你的喜欢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