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619400000009

第9章

太阳经证治下九十一条

仲景曰。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雍曰。此谓太阳证误下之者。

又曰。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雍曰。此太阳病而得少阴脉。故急当救里。

又曰。太阳病。先下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得里未和。然后复下之。常氏云。和表。用小柴胡汤。复下。用调胃承气汤。雍曰。汗出表和。则不必复下。

又曰。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一作微)必先振 。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千金云。宜桂枝汤。但阴脉微(一有而尺脉实四字)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一云宜大柴胡汤)。

又曰。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雍曰。邪风。在卫之风也。

又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又曰。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

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连其病必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常器之云。亦与小柴胡汤。待其便坚。方可用调胃承气汤。

又曰。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常氏云。可五苓散、小半夏橘皮汤。雍曰。出千金十八卷痰饮门。若证象阳旦小便难者。属桂枝加附子汤。(见前卷)又曰。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又曰。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又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雍曰。柴胡汤证。误以他药下之者也。

又曰。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又曰。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雍曰。呕止小安者。勿服大柴胡也。

又曰。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千金曰。柴胡加大黄芒硝桑螵蛸汤也。

又曰。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内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盒饭硬。而反下利。其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又曰。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

宜桃核承气汤。雍曰。外不解者。未可攻。先解其外。千金用桂枝汤。

又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又曰。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又曰。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气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 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后不可火证中曰振而反汗出为欲解)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盒饭数。而反不数及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常云。可与白虎加人参汤、五苓散、调胃承气汤。雍曰。常氏之意。谓火气入胃。胃中枯燥。故用白虎加人参汤解之。然须无表证。渴饮水者可服。有表证者不可服。以白虎解里热故也。小便不利者。固当用五苓散。然渴饮水者宜服。其大便硬者。用调胃承气汤。亦小便不利则可服。小便利者反不可服。振 反汗出者。若自下利。皆不宜服。若无上诸证而大便硬。或不通。谵语仍在者。然后可服。此一论证多。宜审之。若欲解诸证未生时势。须先去火邪。宜救逆汤。

又曰。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常氏云。可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救逆汤、五苓散、大承气汤。雍曰。救逆则可。阴阳俱虚。身体枯燥。大承气不敢用。小便不利。与五苓散。发黄者。茵陈蒿汤。

又曰。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又曰。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常氏云。可根据前救逆汤。

又曰。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名为火邪。常氏云。可根据前救逆汤、黄芩芍药汤。

又曰。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常氏云。可根据前救逆汤。

又曰。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常氏云。可根据前救逆汤。欲其有汗。宜柴胡桂枝汤。

又曰。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也。雍曰。宜少与救逆汤。(活人书第十方)又曰。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又曰。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又曰。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常氏曰。可根据前救逆汤。

又曰。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常氏曰。可与小半夏汤、小温中汤。亦可与半夏干姜汤。(出金匮方)雍曰。活人书大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生姜汤。皆可选用。

又曰。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

此为吐之内烦也。常氏曰。可与竹叶石膏汤。

又曰。病患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常氏云。可与小半夏汤、小温中汤。

又曰。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雍曰。与调胃承气汤者。谓前证也。后证但欲呕以下。非柴胡证。宜桔皮汤、大半夏加桔皮汤。

又曰。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

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又曰。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

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常氏云。小便不利无血者。与五苓散。

又曰。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又曰。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常氏曰。可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汤、猪苓汤。雍曰。小便利。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小便少。应用猪苓汤。

仲景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又曰。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口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常氏曰。可刺关元穴。

又曰。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常氏云。可刺关元穴。雍曰。宜灸。

又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之千金方同)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又曰。结胸者。项亦强。如柔 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又曰。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不。下之则死。常氏云。可与增损理中丸并蜜丸服。如未效。用黄连七寸。巴豆七粒。二味捣如泥。

封脐上。灼艾灸热。渐效。

又曰。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又曰。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则眩千金方同)胃中空虚。客气动膈。

短气躁烦。心中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常氏云。发黄者。与茵陈蒿汤。煎茵陈浓汁调五苓散亦可。

又曰。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又曰。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又曰。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

日哺所小有潮热。(一云日哺所发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又曰。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又曰。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其脉微弱者。

此本有寒分也。常云。可增损理中丸。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常云。可大小陷胸汤主之。利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常云。白头翁汤。

又曰。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一作纵)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

脉浮者。必结胸。常云。可增损理中丸。脉紧者。必咽痛。常云。可桔梗甘草汤。脉弦者。必两胁拘急。常云。小柴胡汤。脉细数者。头痛未止。常云。可葱须汤。脉沉紧者。必欲呕。常云。可七物黄连汤。脉沉滑者。协热利。常云。可白头翁汤。脉浮滑者。必下血。常云。可与类要柏皮汤。

又曰。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 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又曰。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

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又曰。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

随其实而泻之。常氏云。随其实而泻。谓针家当行泻法也。亦可用小柴胡汤。

又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又曰。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雍曰。上焦中焦。

营卫所出也。如不自愈者。服小柴胡汤。

又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又曰。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又曰。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

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

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雍曰。

实者。大柴胡。虚者。蜜煎导之。

又曰。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

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又曰。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常氏曰。可半夏生姜二泻心汤。

又曰。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常氏曰。可小陷胸汤、生姜泻心汤。雍曰。宜半夏泻心汤、枳实理中丸。

又曰。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

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

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雍曰。十枣汤太峻。后人未易用。当以槟榔汤代之。

又曰。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常氏曰。可生姜泻心汤、小柴胡汤、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救逆汤。雍曰。此难治之证。一言不可尽。临时更详轻重。痞甚则先泻心。发热恶寒甚。则先柴胡。火逆甚。则先救逆。从所重治之。

又曰。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又曰。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又曰。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

又曰。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又曰。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又曰。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者小便。常氏云。可五苓散。

又曰。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常氏云。可茯苓甘草白术生姜汤。成痿者。振痿汤。雍曰。当作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又曰。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又曰。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又曰。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又曰。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又曰。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又曰。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又曰。病患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常氏云。可刺大赫。在腹部第二行。

又曰。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

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又曰。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又曰。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又曰。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又曰。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又曰。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又曰。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

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又曰。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雍曰。此一证传写之误。校正者谓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此即仲景吐下后。

欲饮水数升。白虎加人参汤之证。又非此也。仲景别条云。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表不解者。尚不可服。况里有寒者乎。详此证。当作伤寒脉浮滑。此表里有热。白虎汤主之。是亦仲景之言。故仲景厥阴论中。脉滑而厥。亦为里有热。亦用白虎也。

又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又曰。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远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雍曰。宜炙甘草汤。

难治者。谓代阴脉也。金匮要略云。脉结心悸。炙甘草汤是也。仲景曰。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

加白术汤主之。雍曰。桂枝附子汤。非桂枝加附子汤也。朱氏名曰桂附汤者是也。所主不同。而世多误用。故朱氏少辨其名。今桂枝加附子汤。系桂枝第六方。桂枝附子汤。系桂枝第十七方。去桂加白术者。谓自桂枝附子汤中去桂枝加白术。非谓桂枝加附子汤中加减也。宜详之。

又曰。病欲吐者不可下。常氏云。可小半夏加橘皮汤。

又曰。太阳病。有外证未解。不可下。下之为逆。常氏云。可桂枝麻黄各半汤。雍曰。根据可汗证中。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又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官本及脉经汗之皆作下之)因作痞。脉浮而紧。

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常氏云。可小陷胸汤、泻心汤。雍曰。宜用半夏泻心汤。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男神不好当:上有初壹下有拾伍

    男神不好当:上有初壹下有拾伍

    那是亚特兰蒂斯的一次春游,上天安排他和她见面,相恋。一次次的死里逃生让他们的心紧靠,一次次的误会又让他们心越来越远......
  • 将门小网红

    将门小网红

    网红体质是什么?自带话题,吸粉无数,战的了镜头,怼的了喷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走遍天下,带货天涯。凌小悠属于那种长着一张妖孽的脸,却是个胸无大志的网红。不追求上亿的成交额,也不需要明星那种逆天的超级流量,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给工资就好。所有人都说白瞎了她那张明星脸和好口才,可即便她如此知足,为嘛还要被雷劈?
  • 暄和皇贵妃传

    暄和皇贵妃传

    一场飞机失事让现代剩女莫名穿成古代不受宠的小贵人,后宫人情冷漠,帝王生性凉薄,不想屈居人下,不想未老先衰,抱紧皇后先度日,撒娇卖痴刷帝王。且看现代淡漠理智女如何在异世混的风生水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勇敢女孩,我要定你了!

    勇敢女孩,我要定你了!

    死娘娘腔!我答应过妈妈会一直勇敢下去,不哭泣!你居然敢惹我哭了?我跟你没完!我决定要报复你,你给我小心点,走着瞧吧!
  • 琅嬛谷

    琅嬛谷

    为家仇热血归来,掀起江湖一片风浪,朝堂尔虞我诈,一举扳倒权势
  • 水玉缘

    水玉缘

    有些故事虽然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我们始终无法将她忘记,不可能当作是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在这逝去的二十年光景中,我也曾一度想着将它拾起回忆,遗憾的是,终究没有一个好的状态去重新面对。如今,人已到中年,蓦然回首,脑海中始终浮现着的,还是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因为——那是世间最美好的经历,那是一些人活着过的证据,那是天底下独一无二的碎片,那是无怨无悔的青春的印记……这就是关于陈泰南、夏雨蕉、陈春来、秦海霞等一众青少年成长的故事。
  • 思考帽与行动鞋

    思考帽与行动鞋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终生无所成就,他们都过平庸乏味的生活。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公司都盈利微薄甚至亏损,他们的平均寿命不超过7年。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有钱人都不曾充分享受过财富带来的幸福,他们有的根本不及享受就在疲于奔命中与世长辞,有的在年老时已将财富挥霍殆尽重新做了穷光蛋。这个苠界上的大部分夫妇,他们相爱了3个月,吵架了3年彼此忍耐了30年……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不在于他们不够聪明,不够努力,而在于他们没有做好两件事,思考和行动。思考谁不会呀?行动谁没有呀?哦,对不起,我在本书里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什么是真正的思考和真正的行动。
  • 傲娇掌柜不好惹

    傲娇掌柜不好惹

    “玉儿,你以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嗯……我要找个像爹爹那样的男子,我弹琴他舞剑,像爹爹和娘亲那样恩爱幸福地生活。霜儿,你呢?”“我想当个女侠,闯荡江湖,行侠仗义!”“霜儿,你不想找个如意郎君吗?”“我才不要,一个人闯荡江湖,四海为家,多自由!”……
  • 哑媳妇

    哑媳妇

    夏婉茹原本是一户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家里世代行医,她家的医术也是家喻户晓,人人都称之为‘神医之家’。谁知在她十二岁那年的一个闪电雷鸣、风雨交加的晚上,一伙强盗闯入了她家,把她家的金银财宝全部一洗而空,把她家的上上下下几十口人一同杀害,还好夏婉茹和她母亲被夏毅藏在衣柜里,才得以脱身,免遭一难。夏婉茹亲眼看到自己的父亲,满身鲜血地倒在圆桌上,亲眼目睹这一悲剧的夏婉茹,从此不能再言语。几年后,为了偿还债务,夏婉茹嫁入了慕家,而慕家的二少爷慕天啸因为一场意外而导致双腿无法行走,原本,他也是不同意这门婚事的,可奈何拧不过他的母亲,婚后,他为了不连累夏婉茹,就用尽方法的去虐待夏婉茹,百般地折磨她,为的就是让夏婉茹离开他。可夏婉茹是知道慕家二少爷真实用心的,也感受到了他对她的真爱,夏婉茹一心只希望跟她的丈夫能比翼双飞。
  • 盛世绝宠

    盛世绝宠

    她是当代特种女兵,高傲狂妄,嚣张强悍,一朝穿越,灵魂附体,毒后变狂后,无人敢逆,嚣张后妃敢忤逆她,通通杖毙,他是云朝国最温润如玉的皇帝,丰神俊朗之姿,却腹黑无情,后宫佳丽三千,却无一宠幸,乖乖,这男人不会某方面有问题吧,她还是趁早溜人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