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40800000025

第25章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寒。言阳气减损而不足。芤。言阴血衰竭而空。革。言革易常度也。妇人阴血充足而能化。

则得坤顺之常。半产漏下。则不足以言坤之资生矣。男子阳精充盛而能施。则得干健之常。亡血失精。则不足以言干之资始矣。天地之大德曰生。男不足以言资始。女不足以言资生。则人道大坏。故曰革也。一说革读亟。变而促迫也。亦通。

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也。

病久而脉浮者。邪见还表而外向也。紧为寒。阴也。战。邪争也。言邪虽还表而欲退。以阴寒所持。而人又本虚。故邪得以与正争。惟争。所以战也。然脉浮矣。邪外向矣。故正卒胜。邪卒散。汗所以出而病解也。

问曰。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何也。答曰。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

但汗出耳。不发战也。

此与上节是反对。数为热。阳也。阳热胜而人又不虚。则邪不能与正争。汗出。邪退也。不发战。正胜也。此旧本皆二节。而颠倒差错。各不相同。今得蜀僧来本如此。故从而订之。

问曰。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何也。答曰。其脉自微。此以曾经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

曾经多治。则邪已误衰。故脉微无津液。言无作汗之邪也。阴阳自和。言血气平复也。风寒病解。大率不外如此三者。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解矣。

问曰。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患身凉和者。何意也。答曰。此为欲解也。解以夜半。脉浮而解者。 然汗出也。脉数而解者。必能食也。脉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三日。言遍三阳也。浮数。不传阴也。微。邪气衰也。夜半。阴尽阳生之时也。 然。和而汗出貌。能食。胃回也。大汗者。其人虚多。虚多则受邪多。受邪多。故汗大也。

问曰。脉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

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

此以大概言。不独谓风寒也。

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本位。其人病身体苦疼重者。须发其汗。若明日不疼不重者。不须发汗。

若汗 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时脉。故使然也。四时仿此。

此言脉得应时而王。则病有当解之自然。举夏以例其余。式人推仿之意。

问曰。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答曰。假令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夜半愈。

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阴得阳则解也。

凡以大概言。阳得阴。阴得阳。则阴阳相际。血气平复。所以自然当解。日中夜半以大意言。

余时仿此同推。

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假令脉迟。此为在脏也。

此总大意言。

趺阳脉浮而涩。少阴脉如经也。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大者。气实血虚也。

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才见此为调脉。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者。故知当屎脓也。

见。音现。少。当作太。故曰在脾。经。常也。滑为食。数为热。屎脓。谓脓血利也。

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也。

此举太阳下编首条。申其脉而详明其义。

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大便硬。气噫而除。何以知之。本以数脉动脾。

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硬。气噫而除。今脉反浮。其数改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数脉当除。缓脉因前后度数如法。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也。

前条太阴以脾言。此言胃。对举而两见贯意。恶疮与屎脓虽不同。其为血热则皆然也。疮者。

如素问所谓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与夫多病痈疽之类是也。

师曰。病患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欲着复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阳微则恶寒。阴弱则发热。此医发其汗。令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

故欲裸其身。又阴脉迟涩。故知亡血也。

数。音速。令。胜。皆平声。此以医误致恶寒发热者言。所以然者以下。申明上文之词。复。

夹衣也。

脉浮而大。心下反硬。有热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属腑者。不令溲数。溲数。则大便硬。

汗多。则热愈。汗少。则便难。脉迟。尚未可攻。

此举结胸痞气胃实等之当下者。概致叮咛戒慎之意。属脏。主结胸痞气也。故曰。攻之不令发热。属腑。指胃实等也。故曰。不令溲数。谓不可利小便也。

脉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下。体形不仁。乍静乍乱。此为命绝也。

此节乃此条之总。下五节乃五目。末节。乃总结上文之词。盖指第九篇第四条。而以其不可治者。详言之之意也。

又未知何脏先受其灾。若汗出发润。喘而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

首句乃承上文重起设问之词。若汗出以下。至此为肾绝也。乃五答词。汗出发润。即身汗如油。变文之互词。喘而不休同。然上节曰命绝。此曰肺绝。何也。曰。人以气在则生。气绝则死。

肺主气。气主命。故以总一身而概言之。则曰命绝。及以通下文析五脏而详言之。则又曰肺先绝也。

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摇头者。此心绝也。

此下当有为字。阳反独留。乃承上接下之词。人之有生。气血焉耳。气在则生。气去则死。

死道之常。气先绝也。然血气之交。亦有偏胜而不可以常论者。故曰。阳反独留。言上节之证。

若不先见。则是肺不先绝。阳气反独迟留。阳反独留。则阴先绝。阴。血也。心主血。故次言之。

烟熏。火欲烬而昏暗先形也。直视者。少阴之脉。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也。摇头者。头为诸阳之会。阴去则阳无所根据附。故不宁也。

唇吻反青。四肢 习者。此为肝绝也。

吻。微衮切。口唇边曰吻。肝之脉。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口里。青。肝之色也。四肢手足也。囗。汗出焉。习。鸟数飞也。头摇。如鸟之习飞奋振而不已。盖肝属木而主风。脾属土而主四肢。土受木贼。木欲折而风不息。土受伤而欲崩坏也。

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

黧。音黎。口为脾之窍。黧黑。熏黄黑暗。土败之色也。柔汗。俗谓冷汗是也。盖汗者。血之液。血虽阴。行之者阳。脾败。不统血。则阴不守阳不固也。发黄者。脾属土而主肌肉。土欲败而色外夺也。

溲便遗矢。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

矢。与屎同。溲便。遗溺也。肾司阖辟。阖辟废。故二便皆无禁约也。肾藏志。经曰。狂言者。

是失志矣。失志者死。肾主骨。骨之精为瞳子。目反直视者。骨之精不上荣于瞳子。瞳子背而不能转也。

又未知何脏阴阳前绝。若阳气前绝。阴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阴气前绝。阳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

首句又承上文重起设问之词。下乃答词也。盖五脏绝之先后。不可以上文之次第为拘。故复言脏气之阴阳前后绝竭。有以验之于既死之后。则脏有胜负。绝有迟速。大率可见矣。腋。左右肘胁之间也。成氏曰。阳主热而色赤。阴主寒而色青。其人死也。身色青。则阴未离乎体。故知阴气后竭也。身色赤。腋下温。心下热。则阳未离乎体。故知阳气后竭也。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出。水得气寒。冷必相搏。其人即囗 。

囗 。与噎通。饮。去声。令。平声。浮为气。故曰无血。大为虚。故曰寒。囗 。俗谓之囗。义见下条。

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囗 。言胃气虚竭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此承上条。又出趺阳而以哕与衄言。皆逼汗而不得汗之所致也。咎过愆也。责虚。言求病于虚。虚与上条寒互文。取实。言反以虚为实。而攻取之也。血属阴而为内守。故曰空。迫血。言劫汗也。

诸脉浮数。当发热而洒淅恶寒。若有痛处。饮食如常者。蓄积有脓也。

此与第十三条互意。

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反发热者瘥迟。迟为无阳。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

此与太阳下编第七条互意。

寸口脉阴阳俱紧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

名曰浑也。阴中于邪。必内 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使邪中于阴也。阳中于邪。必发热。

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胫酸。所谓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阴气为 。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气微虚。里气微急。三焦相溷。内外不通。上焦怫郁。脏气相熏。口烂食龈也。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若卫气前通者。小便赤黄。与热相搏。因热作使。游于经络。出入脏腑。热气所过。则为痈脓。若阴气前通者。阳气厥微。阴无所使。客气内入。嚏而出之。声 咽寒。寒厥相逐。为热所拥。血凝自下。状如豚肝。

阴阳俱厥。脾气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阖。清便下重。令便数难。脐筑湫痛。命将难全。

龈。音银。囗。音 。清便之清。读圊。令。平声。数。音朔。清指风。浊指寒。曰洁。曰浑。以天地之偏气言也。阴中于邪以下。至浊邪中上一节。是释上文阴即下焦。阳即上焦也。阴气为 以下。至血凝不流。是言证。若卫气前通以下。言变痈脓之故。

若阴气前通以下。言变脓血利之故。卫气即阳气。荣气亦阴气。乃承上文荣卫不通而言清浊之所以为病在其中矣。阴阳俱厥以下。言证并于里而加重。故曰。命难全也。下重。后重也。湫。

以水脏言也。

脉阴阳俱紧者。口中气出。唇口干燥。 卧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苔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来。其人微发热。手足温者。此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发热者。此为难治。设使恶寒者。

必欲呕也。腹内痛者。必欲利也。

此以上条同感而异变者言。微发热。邪退也。大发热。邪胜也。恶寒。表在也。腹内痛。入阴也。

脉阴阳俱紧。至于吐利。其脉独不解。紧去人安。此为欲解。若脉迟。至六七日不欲食。此为晚发。水停故也。为未解。食自可者。为欲解。

至于吐利。乃承上条欲呕欲利。而又以其变成者言。独不解。言证变而脉独在也。晚发。言后来更又发也。以上三条。一证而三变耳。

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脉皆至。大烦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扰者。必欲解也。

六指伤寒。七指中风。盖详其欲解之状而总言之也。然手足三部脉皆至。则是以十二经之病皆退言。伤寒不独传足经明矣。

若脉和。其人大烦。目重。睑内际黄者。此为欲解也。

上节以脉但皆至而未和。故有口噤躁扰。此以和也。故惟大烦。目重。而睑内际见黄。与太阳上编第十一条互意。但此以大概言耳。

脉浮而数。浮为风。数为虚。风为热。虚为寒。风虚相搏。则洒淅恶寒也。

此概出恶寒之所以然。

脉浮而滑。浮为阳。滑为实。阳实相搏。其脉数疾。卫气失度。浮滑之脉数疾。发热汗出者。此为不治。

滑与前第十六条洪是互文。与第九篇第四条皆一意。但详略不同耳。

伤寒咳逆上气。其脉散者。死。谓其形损故也。

咳逆上气。肺衰也。脉散。血衰也。肺主气而卫外。血为阴而荣内。两者俱衰。故曰形损。

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弱为虚损而不足。阴虚生内热所以烦。然属少阴。故虽烦亦微也。涩为少血而不滑。不能上与阳相顺接。所以厥而逆冷也。

此一条乃补脉法上编中之缺。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佛说未曾有经

    佛说未曾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闲云万里寻野鹤

    闲云万里寻野鹤

    闲云万里寻野鹤,野鹤乘舟渡仙客。江溪云对周鹤非说,要在一起就永远在一起。
  • 妖魔尘世

    妖魔尘世

    本书又名开局就女装,讲述妖魔入侵的赛博世界。
  • 古街旧人

    古街旧人

    某啥可说累,不强求嫩看,但嘴巴请放干净点,给自己积点德
  • 西塔贝尔斯

    西塔贝尔斯

    西塔·贝尔斯,杀手家族贝尔斯一家的骨干之一。贝尔斯一家由各个没有血缘、从世界各地收养或者掳走的0岁孩子组成,家族间可互相通婚,族长由月陌·贝尔斯担任。没有人知道月陌·贝尔斯活了多久,但是他的实力和头脑都是毋庸置疑的。
  • 冷眼读史—中国历史的天窗

    冷眼读史—中国历史的天窗

    本书以通俗手法叙述历史,揭开历史真相,涉及的人物包括韩信、王莽、关羽、李林甫、福康安、珍妃、十大良相、十大昏君、十大红颜祸水等。
  • 抱怀垂怜

    抱怀垂怜

    女主是七中的三好学生。男主是个沙雕小弱鸡学霸。不知道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
  • 榕莉童话

    榕莉童话

    榕莉本人特别喜欢写不同风格的童话,重视从民间传说中汲取创作灵感,从现实出发感悟未来,从他的童话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故事的框架结构和情节情景的奇险陡仄、奇思妙想可以享受一种独特的美
  • 屌丝的自我修养

    屌丝的自我修养

    如果说一本好书可以夸其为接地气,那么我写的东西比较接沼气PS:如不读请勿评论收藏,此文不为大火,只求轻喷!
  • 亿万暖婚之夫人甜又拽

    亿万暖婚之夫人甜又拽

    盛雀歌的母亲被小三上门挑衅,后郁郁而终。记仇十年,后妈和妹妹费尽心机想攀上那位谁都惹不起的大佬,被她半道截胡。未曾想这一截,盛雀歌就此英年早婚。后来她作为龙城律界新人,因两年来胜诉率百分百,被传傍上了大佬。而大佬,早已婚配。?某日宴会,据说大佬屈尊降贵,追妻而来。盛雀歌把大佬堵在男厕所门口:“今天不解释清楚,你就别想走。”周遭响起嘲笑声。大佬冷眼环顾众人:“你是我娶回家的老婆,谁有异议,来找我。”围观人群瑟瑟发抖:……试问,谁敢??【采访篇上】某日贺大佬作为全球顶级建筑事务所老板接受采访。记者:“贺先生谈谈中标的新机场方案灵感吧?”贺大佬:“我太太喜欢。”记者:“.....那贺先生为何临时决定参与竞标呢?”贺大佬:“我太太想让我参加。”众记者:“......”别问,问就是贺太太一手操控。?【采访篇下】盛雀歌刚下庭,媒体蜂拥而至,重点却是贺予朝近日绯闻。记者:“盛律师怎么看您先生与当红小花共进晚餐一事?”盛雀歌:“没看法。不吃醋。无所谓。”记者:“……”盛雀歌冲着镜头一挑眉:“你们不如问他,我和我的当事人见面,他为什么非得跟着?”众记者:“......”哦,原来这是个大佬化身忠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