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150000000024

第24章

许叔微治王彦龙,季夏时,病胸胁多汗,两足逆冷,谵语。医者不晓,杂进药已旬日。诊之,脉关前濡,关后数,曰:当湿温治之。先以白虎加人参汤,次白虎加苍术汤,头痛渐退,足渐温,汗渐止,三日愈。此名贼邪,误用药有死之理。有人难曰:何名贼邪?曰《难经》五邪,假令心病中暑为正邪,中湿得之为贼邪。心先受暑,而湿邪乘之。水克火,从所不胜,斯谓之贼邪,五邪中之最逆也。又曰:湿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濡弱见于阳部,湿气搏暑也;小急见于阴部,暑气蒸湿也。故曰暑湿相搏,名曰湿温,是谓贼邪也。(不特此,予素有停饮之疾,每至暑月,汗两足未尝干,每服此药,二三盏即愈。)薛立斋治张县丞,年逾五十,两腿肿胀,或生,小便频而少,声如瓮出,服五皮等散,不应。掌医院银台李先生,疑为疮毒,令请薛治。诊其脉,右关沉缓,此脾气虚,湿气流注而然,非疮毒也。河间云:诸湿肿满,皆属于土。按之不起,皆属于湿。遂投以五苓散加木香、苍术,亦不应。意至阴之地,关节之间,湿气凝滞,且水性下流,脾气既虚,安能运散。若非辛温之药,开通腠理,使行经活血,则邪气不能发散。遂以五积散二剂,势退大半。更以六君子汤加木香、升麻、柴胡、苡仁,两月余而愈。设使前药不应,更投峻剂,虚虚之祸不免矣。

高兵部连日饮酒,****并囊湿痒,服滋阴药不应。谓前阴者,肝经络脉也。阴器纵挺而出,素有湿,继以酒,为湿热合于下部,引而竭之,遂以龙胆泻肝汤,及清震汤治之而愈。若服此药不应,宜补肝汤,或四生散治之。

赵大用两臂肿痛,服托里药日甚。谓肿属湿,痛属火,此湿热流注经络也。以人参败毒散,加威灵仙、酒芩、南星,数剂渐愈。更以四物汤加苍术、黄柏,二十余剂而消。又一妇,下体肿痛,亦与人参败毒散,加威灵仙、黄柏、苍术,数服痛减。更以四物汤加黄柏、红花、防己、苍术、泽泻,三十余剂亦消。

叶巡检两腿作痛,每痛时即以湿布之少愈,月余痛甚,夜痛尤剧。丹溪云:血热极已自沸腾,或涉冷,或就湿取凉,热血得寒浊凝涩,所以作痛。夜痛甚,气行于阴也。苟痛,以冷折之,即前所谓取凉之症也。以五积散二剂,顿愈。更以四物汤,加黄柏、苍术、牛膝、木瓜,三十余剂而消。夫湿痰浊血,注于僻道,若非流湿推陈致新不能瘳也。如用药蒸罨,或用凉药敷贴,或用寒药降火,反成败症矣。

一男子腿痛筋挛,遍身酸软。一道人与痰药及托里药,期三日可痊,皆不应。此非疮毒,乃湿热为患也。

以人参败毒散,加苍术、黄柏、槟榔、木瓜治之少愈,更以清燥汤二十帖而痊。夫内有湿热,外有风寒,当泄不当补,反用甘温之剂,必不效矣。

张意田治一人,时症已二十余日,凉解不愈,大便自利,不欲饮食,舌赤燥硬,神清肌削,晡际寒热似疟,无汗。诊之,六脉不浮不沉,惟大而缓,胁肋边有痛处,按之在肝位。此湿温病不解,结于肝部,故寒热如疟。

胃中津液耗涸,则舌燥而赤,是邪热留于心胃也。用玉女煎加犀角、苍术、木通,一服舌生津液,胁痛亦减。

即于原方加柴胡,数服渐瘳,更以补阴全愈。

王宇泰曰:昔人治湿温,通身皆润,足冷至膝下,腹满,不省人事,六脉皆弱而急。问所服,皆阴病类。

此非受病重,药能重病耳。以五苓合白虎,十余剂少苏。更与清燥汤调理而安。(未选入。)端州太守吴淞岩,病几四十日矣。延诊,告以初时恶心倦怠,食减便溏。既而夜不寐,躁而数起,起而复卧,凌晨必呕痰数升。或以为暑,而用香薷六一,或以为湿,而用萆五苓;或以为瘴,而用平胃;或以为痰,而用二陈,遍尝无效。渐加烦渴,与肾气丸及生脉饮,服之转剧。脉之濡而缓,右关为甚。据脉与症,湿热无疑,何诸治罔效?因思病患素喜肥甘,又饮酒食面,其脾胃如土在雨中,沾渍既久,值夏令乃蒸郁而发。故非渗利厘清可愈,亦非风行燥发可瘳。唯圣术煎,一味白术重两许,酒煎,从而治之,必应。令如法服之,再以菟丝子五钱,煎饮代茶,服至一旬,渐瘥,半月全愈。

张路玉治沈汝楫子,夏月两膝胫至脚,痛极僵挺,不能屈者十余日。或用敷治之法,不效。其脉软大而数,令拭去敷药,与当归拈痛汤二剂,汗出而愈。

热病

滕昙恭,豫章南昌人也。年五岁,母患热病,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历访不得,俄遇一桑门问其故,昙恭具以告。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与母,举室惊异。寻访桑门,莫知所在。(《南史》。)唐武宗有心热病,百医不效。青城山邢道人,以紫花梨绞汁而进,疾遂愈。后复求之,苦无此梨,常山忽有一株,因缄实以进,帝多食之,烦躁顿解。(《医说续编》。)张子和治常仲明之妻,每遇冬寒,两手热痛。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当夏时散越而不痛,及乎秋冬收敛则痛。(要言不烦。)以三花神丸大下之,热遂去。

李东垣治节使赵君,年几七旬,病身体热麻,股膝无力,饮食有汗,妄喜笑,善饥,痰涎不利,舌强难言,声嗄不鸣。诊得左寸脉洪大而有力,是邪热客于经络之中也。盖手之三阳从手表上行于头,阴伏于阴,阳并于阳,势甚炽焉。故邪热妄行,流散于周身,而为热麻。胃热虫动,虫动则廉泉开,故涎下。热伤元气,而为股膝无力。饮食入胃,悍之气,不寻常度,故多汗。心火盛,则妄喜笑。脾胃热,则消谷善饥。肺金衰,则声不鸣。仲景云:微数之脉,慎不可灸,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君奉养以膏梁之味,无故而加以火之毒,热伤经络而为此病明矣。《内经》云:热湿所胜,治以苦寒,佐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当以黄柏、知母之苦寒为君,以泻火邪,壮筋坚骨。黄囗、生甘草之甘寒泻热实表,(据此,囗、草可云甘寒。)五味子味酸止汗,补肺气之不足,以为臣。炙甘草、当归之甘辛,和血润燥。升麻、柴胡之苦平,少阳阳明二经,自地升天,以苦发之者也,以为佐。咀同煎,清汁服之。更缪刺四肢,以泻诸阳之本,使十二经相接而泻火邪。不旬日良愈。

遂名其方曰清神补气汤。(《试效方》。)张子和曰:余向日从军于江汇上,一舟子病,余诊之,乃五实也。余自幼读医经,尝记此五实之症,竟未之遇也。既见其人,窃私料之,此不可以常法治,乃作大剂下之,殊不动摇。计竭智穷,无如之何。忽忆桃花萼丸,顿下七八十丸,连泻二百余行,与前药相兼而下。其人昏困,数日方已。盖大疾已去,自然卧憩。不如此,则病无由衰也。徐以调和胃气之药,粥日加,自尔平复也。(五实者,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瞀闷也。)蒋仲芳治萧氏妇,年二十余,素虚弱,患热病将一月。一夕忽厥,竹沥生姜灯心汤灌之,下咽少顷微动,细察之,腹痛甚。问其大便,云二十日不食,亦不行矣。以大黄一两,芒硝五钱,桃仁、当归各三钱与之。众骇曰:素有弱症,且病久,何能堪此?曰:更有法在。强与之,遂去黑物半桶。即用人参五钱,煎汤补之。盖原素弱,急下后不得不进补也。调理月余而愈,今连生三子。此诸医因其虚而不治其实之误也。

枢密副使耶律斜轸妻,有沉。易数医,不能治。耶律敌鲁视之,曰:心有蓄热,非药石所能及,当以意疗。因其,之使狂,用泄其毒则可治。于是令大击鼓于前。翌日果狂,叫呼怒骂,力亟而止,遂愈。

(《辽史》。又见《储记》。)上洋刘公远,至洞庭山治病。病者已气绝,刘曰:无恐,当即活也。但某今夜必欲观剧,又所演必剧武者。

从之,遂令以毡缛裹病患置场上,已而鼓喧,则病者欠伸复苏矣。(张氏卮言:观其治法与前案颇同,则为病亦必仿佛。)万密斋治胡应龙,五月患热病,治半月未愈。脉弦数,鼻衄三四日一作,左胁痛不能侧卧。先以炒山栀一个,妇人发同烧存性,吹入鼻中而衄止。再以当归龙苍丸方作汤,一剂而胁痛即止。再诊其脉,弦而浮数,曰:当以汗解。盖卫气不共营气谐和者也,当用桂枝汤以治其阳。今乃营气不共卫气谐和,则当用黄连解毒汤,合白虎以治其阴,使营卫和则得汗而愈也。乃以二汤合煎饮之。先告之曰:当战汗,勿惊也。连进二剂,果汗而愈也。

胡龙嘉六月病热,身壮热,自汗出,大渴,喜裸体。诊其脉弦大而虚,万为制一方:小柴胡,人参白虎汤内摘知母、甘草,栀子豉汤内摘淡豆豉,共五味,淡竹叶煎,名三合汤。一剂而愈。

缪仲淳治辛衡阳铨部热病,病在阳明,头痛壮热,渴甚且呕,鼻干燥,不能眠。诊其脉,洪大而实。仲淳故问医师,曰:阳明症也。曰:然。问投何药?曰:葛根汤。仲淳曰:非也。曰:葛根汤非阳明经药乎?曰:阳明之药,表剂有二,一为葛根,一为白虎。不呕吐而解表,用葛根汤。今吐甚,是阳明之气逆升也,葛根升散,故用之不宜,宜白虎汤加麦冬、竹叶,名竹叶石膏汤。石膏辛能解肌,镇坠下胃家痰热。肌解热散,则不呕而烦躁壮热皆解矣。遂用大剂与之,且戒其仲君曰:虏荆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二十万则奔还矣。又嘱曰:此时投药,五鼓瘥。天明投药,朝餐瘥。已而果然。或谓呕甚不用半夏,何也?仲淳曰:半夏有三禁,渴家、汗家、血家是也。病患渴甚而呕,是阳明邪热炽盛,劫其津液,故渴。邪火上升,故呕。半夏辛苦,温而燥,且有毒。定非所宜。又疑其不用甘草,曰:呕家忌甘,仲景法也。

龚子才治一妇人,夏间病热,初用平调气血,兼清热和解之剂,二三服不应。热愈甚,舌上焦黑,膈间有火,漱水不咽,诊之两手皆虚微,而右手微甚,六七日内,谵语撮空,循衣摸床,恶症俱见。后用四物汤加黄、人参、白术、陈皮、麦冬、知母、熟附子,服之一二时,汗出热退。次日复热,再服仍退。又次日复发,知其虚剧也,遂连服十剂皆加附子而安。(藜按:热病内,亦间有此种症,不可不知。)喻嘉言治王玉原,昔年感症,治之不善,一身津液尽为邪热所铄,究竟十年余热未尽去,右耳之窍常闭。

今夏复病感,缠绵五十多日,面足浮肿,卧寐不宁,耳间气往外触。盖新热与旧热相合,野狼狈为患,是以难于去体。医者不察其情,治之茫不中。延至秋深,金寒水冷,病方自退。然浅者可因时而自退,深者未由遽退也。喻曰:面足浮肿者,肺金之气为热所壅,失其清肃下行之权也。(面肿可云,足肿则不确,终是阴虚血不配气耳。)卧寝不宁者,胃中之津液干枯,不能荣其魂魄也。(话殊牵强,亦由阴虚肝火浮入胞络也。)耳间火气撞出者,久闭之窍,气来不觉,今病体虚羸,中无阻隔,气逆上冲,始知之也。(总不外阴虚二字。)外病虽愈,而饮食药饵之内调者,尚居其半。特挈二事大意,为凡病感者明善后之法焉。盖人当感后,身中之元气已虚,身中之邪热未退,于此而补虚,则热不可除。于此而清热,则虚不能任。即一半补虚,一半清热,终属模糊,不得要领。然舍补虚清热外,更无别法,当细察之。补虚有二法,一补脾,一补胃。如疟痢后,饮食不能运化,宜补其脾。如伤寒后,胃中津液久耗,新者未生,宜补其胃。二者有霄壤之殊也。清热有二法,初病时之热为实热,宜用苦寒药清之;大病后之热为虚热,宜用甘寒药清之。(此说极透彻。)二者亦霄壤之殊也。人身天真之气,全在胃口。津液不足即是虚,生津液即是补虚。(雄按:千古名言,故以生津之药,合甘寒泻热之药,而治感后之虚热,如麦冬、生地、丹皮、人参、梨汁、竹沥之属,皆为合法。仲景每用天水散以清虚热,正取滑石、甘草一甘一寒之义也。雄按:肺主一身之气,而皮毛者,肺之合也。感症后,气复而血虚,足肿者固有之,而余热不清,肺气雍滞者则尤多也。又胃热未清,则津液不复。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又耳闭宜清肺,与耳鸣宜滋阴者有间。)天水散以清虚热,正取滑石、甘草一甘一寒之义也。设误投参、囗、苓、术补脾之药为补,宁不并邪热而补之乎?至于饮食之补,但取其气,不取其味,如五谷之气以养之,五菜之气以充之,每食之间,便觉津液汗透,将身中蕴蓄之邪热,以渐运出于毛孔,何其快哉。人皆不知此理,急于用肥甘之味以补之。目下虽精采健旺可喜,不思油腻阻滞经络,邪热不能外出,久之充养完固,愈无出期矣。前哲有鉴于此,宁食淡茹蔬,使体暂虚而热易出,乃为贵耳。

前医药中以浮肿属脾,用苓、术为治,致余热纠缠不已。总由补虚清热之旨未明,故详及之。

按:《寓意草》中,多有发前人所未发处。至于支离牵强处,亦复不少。如此案,谓感冒后以甘寒清热,最得肯綮。然以补脾补胃立论,便尔模糊。雄按:脾胃分别论治,诚开万古之群蒙也。叶天士深得力于此,而为灵胎、润安所折服者。但当云,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凡疟痢后,饮食不运多气虚,宜气分药,如参、囗、苓之类;凡感症后,津液不充多血虚,宜地、冬、梨、竹之属。以感症多余热未清也。何等明快,然犹未免于偏。又魏氏痢后疟后之论,亦颇精确。常见痢以下多而亡阴,疟以汗多而耗液,饮食难运,多由相火盛,真气衰,非大剂二冬二地投之,多见缠绵不已也。至其论面足浮肿,卧寐不宁,尤属隔靴搔痒。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青龙洞之王

    青龙洞之王

    林濛,幼时丧父,母亲改嫁后孤苦伶仃,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好在坚强努力,大学毕业后为回报老家,回到老家做了一名乡村教师。不料世事难料,山洪暴发,为救学生,被冲进了悬崖之下的溶洞里。溶洞间,千万年来没有一个人类进入,万物原始。一路摸索,一路生存,无尽艰辛。由此,开始了一段奇妙的人生境遇。各种奇妙生物,甚至还有。。。。
  • 凤凰重生,异能毒医妃

    凤凰重生,异能毒医妃

    她是黑白两道的女王,一朝穿越,所有成果化为零?!!没关系,照样建立起属于她的帝国,垄断经济。三皇子?下一任的国王?那又如何,照样将你的国家给灭了!!江湖第一公子?做个属下?有待考核。他和她注定是站在世界巅峰的人,谁敢与之争锋,当所谓命运的揭开,她依然是站在顶端的人,主宰着这片土地……绝对女强爽文!!...
  • 新高中时代

    新高中时代

    子锋与林雪高中时代的爱情故事是怎样的?想不想看看?
  • 行殇

    行殇

    燕南与王子颜同为鬼谷一脉传承者,两个人有相同的身世,却有不同的故事。一个毒发天书崖,一个任三国将令;一个多情不知情,一个专情却不懂情……
  • 若娥传

    若娥传

    沈若娥,小字明珠,才刚满月,爹娘便没了,寄住在外祖家,可外祖一开始不喜欢她啊,好不容易得了外祖的喜欢,还没享受几天安生的日子,就被拐卖了。好在买了她的是个好心人,也就这样养着吧。什么哥哥,大夫,眼花缭乱,但沈若娥的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估计只有她自己知道了。王爷,其实我肖想你的美色已经许多年了。沈若娥有些忐忑的看着比自己年长许多依旧貌美如花的襄王殿下。嗯,我知道了。瞧,人家也一早就知道了她的想法,只不过是等着沈若娥自投罗网罢了。PS:无穿越无重生,第一次写古言,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多多包涵了。架空历史,朝代参照宋朝初年比较多,如果有严肃的历史党们误入,但会尽量精益求精吧。
  • 英雄联盟之人物传记

    英雄联盟之人物传记

    英雄联盟是时下最火热的一款网络游戏!它吸引玩家的不仅仅是它那独特的游戏魅力,也是每个英雄背后的故事!这里,要与大家一起分享英雄们自己的故事!
  • 原始凶兽

    原始凶兽

    远古时代,危险从未离去。与人斗,与兽斗,与天斗。然后……他会带着曾经的荣耀,降临这个世界。
  • 星夜城曦

    星夜城曦

    当人类的历史翻开新的篇章,当大地的格局走向新的方向。少年背负沉重的爱与梦想,目标是未知的地方。
  • 宋辽金元文学

    宋辽金元文学

    本书采取文学史、作品选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一书在手,即可掌握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和古代文学经典作家及作品。
  • 秀儿的春天

    秀儿的春天

    “想让那老婆娘和你弟弟踏实过日子,就老老实实的给我嫁过去!否则我给不了好果子他们吃。”继父一句话便把我逼的没有任何余地,被迫嫁给了那个兔唇单身汉做老婆,那一年我才刚满18岁;母亲则劝我认命,公公却总逼我怀上孟家的种,想来也是怕我跟着大嫂学,在外面偷汉子,给他外出务工的儿子戴上绿帽子。在这样的一个小山村里,每天都能展现不同的人生百态,也只有经过这样的大染缸,才真正让我逐渐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