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63900000045

第45章 少数民族饮酒风俗

中国,不但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而且民族众多,但是,在中国少数民族中,除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外,一般都有“无酒不成礼”的传统待客心理,而且少数民族在饮酒时很讲究敬老的礼节。

1.蒙古族待客酒俗

蒙古族历史悠久,是一个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胸怀坦荡的民族,至今保持着一套特有的民族礼仪。酒被蒙古人看作是表达礼仪的佳品,祭敖包、祭奠、婚丧、得子、寿诞时必有酒;故人重逢、宾客造访、家人团聚时也都以酒表达情谊。蒙古族好饮酒,男女喜饮奶酒,且有大碗喝酒的豪侠风度。饮酒有未饮先酻(祭祀)的礼数。“凡饮酒,先酻之,以祭天地。”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61年在内蒙古写下的一首诗中写道:“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这首诗非常生动地描绘出草原上的人们用奶酒、手把肉款待客人的场景,展现了蒙古族真诚、豪爽的酒文化。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蒙古人对长辈和客人极为尊重和热情,所以当长辈和客人上马、下马、进门、迎接、送别时,都要敬酒,有时还要唱上一段精彩的敬酒歌。例如送客人上马时,要敬上一杯“马镫酒”,祝愿客人喝了酒后腿上有劲,一路顺风。蒙古族有客来必定会热情款待,宴饮必备各种酒,献上纯净的马奶酒和各种肉、乳食品。主人和客人必须畅饮,“男女杂坐,更相酬劝不禁”,“客饮若少留涓滴,则主人更不接盏,见人引尽则喜”,“必大醉而罢”。他们认为,“客醉,则与我一心无异也。”来客后,不分主客,谁的辈分最高,谁坐在上席的位置。客人不走,家中年轻媳妇不能休息,要在旁听候家长召唤,随时斟酒、添菜、续菜。

遇到尊贵客人时,蒙古族敬酒还要实行“德吉拉”礼节:主人拿来一瓶酒,酒瓶口上糊有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往额头上一抹,客人依次抹完,主人才拿杯子斟酒敬客。客人这时一边饮酒,一边说些吉祥话或唱歌。牧民招待客人喝茶叫“浅乌”,当主人给客人敬茶时说声“浅乌”,客人如客气说不喝,主人则认为客人不喝酒或不好喝酒,就不再给酒了。

蒙古人在敬酒时,也常有“借花献佛”的习俗。例如当主人敬给客人一杯酒时,客人也可以借主人的酒,敬给其他人,以表达尊敬和友好的感情。不过,蒙古人去作客或是看望老人时,从不空手,往往都要带上酒或其他食品。

客人在酒宴上要遵照蒙古族习惯,主人敬茶时要少喝点,停会儿再喝,不必客气。此外,敬客人酸奶子时,主人要放在客座中间,先由长者端起来喝,碗内喝完,主人再斟满,依次轮番饮用。但第二次轮饮时要表演一个文艺节目,之后主客才共同进餐。

在进餐时,客人用双手或右手接过酒后,不能马上一饮而尽,而是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向上“三弹”,即一是“愿蓝天太平”,二是“愿大地太平”,三是“愿人间太平”。蒙古人用酒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和愿望。主人敬的三杯酒,客人把前两杯各抿一抿,第三杯全部喝完。如果客人确实不能喝,将三杯酒各抿上一口,以示对主人的谢意和以诚相待的真情。喝完主人敬的酒后,客人向主人回敬酒,有些地方客人把主人敬的酒喝一口之后,回敬给主人,表示敬意;也有些地方讲究敬两杯酒。

蒙古人待客时主人经常要唱敬酒歌敬酒,一支歌客人要喝一杯酒,使之不能拒绝。蒙古族认为让客人酒喝得足足的,才能让自己心意尽到,所以主人家从老到少轮流向客人敬酒。客人不喝下去,主人就要一直唱下去,直到客人喝下为止。

蒙古族的酒文化中,酒和歌总是相伴的。美酒和歌声是草原人款待客人的最高礼节。婉转的歌声融入酒香,让人心旷神怡;醇香的美酒融入深情的歌声,让人开怀畅饮。在歌声中举杯,在饮酒中欢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蒙古族酒文化的魅力。蒙古族在酒席上唱的祝酒歌数不胜数。《金杯银杯》激越优美、热情洋溢、节奏欢快;《银杯》展现了蒙古族高雅的礼节和深情厚谊;《宴会歌》表达了举杯同庆的心愿,让人们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请喝一杯马奶酒》既反映了草原人的真诚,又赞美了家乡的吉祥圣洁。

祝酒歌

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

炒米奶茶手扒肉,今天喝个够

朋友 朋友,请你尝尝

这酒纯真,这酒绵厚

让我们肝胆相照,共度春秋

在这富饶的草原上,共度春秋

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

载歌载舞庆佳节,今天喝个够

朋友 朋友,请你尝尝

这酒纯真,这酒绵厚

让我们心心相映,友谊长久

在这崭新的生活中,友谊长久

这些歌,给人愉悦、舒畅的感觉。一首首优美的祝酒歌,让人们沉浸在歌声中,即使不饮酒也会被歌声陶醉。

2.藏族饮酒风俗

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开始酿酒,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藏族酒文化。生息于巍巍雪山、莽莽草原的世界屋脊之上的藏族,生性豪放、热情,有着懂礼貌、节俭的美德。因此,藏族人普遍爱饮酒,但绝不酗酒;平时一般不饮酒,但饮起来却总要酣畅尽兴。酒对藏族人来说是喜庆的饮料,绝无消愁解闷的用途。

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极为丰富。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才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如此反复三次,有的人口中还要轻声念出“扎西德勒平松措……”等吉样的祝词,然后再饮。弹酒三次是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

饮酒时不能一饮而尽,而要遵循“松珍夏达”的“三口一杯”制。在弹酒敬神后,受酒者应先饮一口,敬酒者续满酒杯,受酒者再饮一口,重复三次,受酒者第三次饮一口斟满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滴酒不剩者,才是最有诚意的。聚会饮酒时酒器是大家共用的,能在一起饮酒者,其关系可视为一家人,亲同手足。因此饮酒时不能分用酒具,否则被视为见外或瞧不起。在过去,屠夫、铁匠等从事“下层职业”者一般不与大家共用酒杯,他们总是自带碗杯,各自单独饮用。

有酒就有歌,聚会饮酒时,歌是必不可少的。向他人敬酒时,敬酒人一般要唱酒歌。若不唱,受酒者可以拒绝饮用。敬酒人献上酒,受酒者接过酒杯,即可要求敬酒人唱酒歌。有时敬酒者斟满杯中酒,走到宾客前即开始唱酒歌,唱到一半时,再将酒杯敬上,唱完酒歌再履行弹酒仪式及饮酒。在许多地区还流行罚酒制度,一般分“角羌”、“过羌”、“替羌”等形式。所谓“角羌”意为快酒,即在敬酒者尚未唱完酒歌之前,饮酒人提前将杯中酒过快饮干。唱酒歌时,杯中没酒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故而需罚酒一杯。所谓“过羌”意为慢酒,即在敬酒人已唱完歌之后,饮酒人还未饮完杯中之酒,被视为反应迟钝,也要罚酒。“替羌”意为滴酒,即在敬酒者唱完酒歌时,饮酒人也正好将杯中酒饮掉,但在杯底还剩有少许酒,哪怕是几滴,也要罚酒。人们认为杯中剩酒,是对敬酒者的不尊重或是无诚意,对这样的人要给予惩罚。不会饮酒的人,可以说理由,一般不会强迫饮酒,而藏族社会上很少有不会饮酒之人。如果敬酒者唱过酒歌后,有人偷偷地将酒洒掉,将被视为极端无礼的行为,会招致严厉的的处罚。以上罚酒是对饮酒者而言的,若敬酒人唱酒歌时将歌词唱错或是忘记歌词等,也要罚酒一杯。有时,敬酒者唱的酒歌极其出色,饮酒人可以接过酒杯,反过来向敬酒者献酒,这杯酒则称为“勒羌”,意为好酒,表示对敬酒者歌唱的赞赏,在座者会一致要求唱歌者饮下这杯好酒。

饮酒接近尾声时,若将酒器中的酒倒在酒杯中,正好满了,则为大吉大利的征兆。酒器中往往还能空出几滴酒,则将其倒入手中,抹到自己的头顶上,认为会给自己带来福分与吉祥。饮酒给欢聚的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人们会想方设法制造各种机会使对方陷入圈套,让他多喝酒,或是多唱酒歌。

藏族酒歌曲调悠扬,优美动听,内容多为祝福,赞美之辞。敬酒人有时边唱边舞,声情并茂,也有即兴演唱的,诙谐幽默。

要么就请喝酒,

要么就请唱歌。

饮酒唱歌之间,

任你挑选一个,

请听吧,文成公主,

请喝吧,伦波噶瓦。

要么饮酒,要么唱歌,二者必居其一。酒歌还请出了最受藏族人敬爱的文成公主和名臣噶尔·东赞域松来劝酒,不善饮酒者也定会举杯豪饮。

我们在此相聚,

祈愿永不分离。

祝福聚会的人们,

永远无灾无疾。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酒歌,在西藏各地都能听到。酒歌歌词简朴却饱含深情,表现了人们对欢聚的祈盼与珍视,并表达了人们对无病无灾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深深祝福。

3.苗族饮酒习俗

酒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西。从家中的每日三餐到办喜事、丧事,乃至大型的民族节日活动,喝酒都是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客人来了以美酒相待,是一种神圣而不可改变的待客礼节。你如果来到了苗寨,那里的苗族人民必定会拿出自家亲自酿制的各种酒来款待你,让你感受到苗族人民的纯朴和热情。

苗族人热情好客,有“以酒待客”的习惯。对苗族人民来说,招待一个客人,可以无肉,但绝对不可以无酒。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酒充当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交际角色。用美酒盛情地来款待远方客人,把客人做为亲朋好友来看待,是苗族人民至情至义的人性的体现。

苗族人民以酒待客时,不能先端饭碗,而是要先把酒喝够。开席后,首先是由主人给每个人斟酒,各自喝干两杯。其次由主人给大家敬酒,也是每人敬两杯。敬酒时,敬酒者必须双手端酒杯,先敬最老者和长辈。若在座的最老者与大家年龄悬殊较大,则不管他是主人客人,也不管他是长辈晚辈,都先敬他;若在座主客年龄相仿,则先敬自家主人。苗族一般敬酒是从自家长者开始。确定了先敬的人,就按正、反时针方向依次敬一圈,敬到最后一人,则由他与敬酒者交杯。交杯,就是两人各自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交给对方,左手接过对方的酒杯,二人之间长者先喝,幼者后喝。有的地方还一二十个人围成一圈,右手敬,左手接,相互交杯,俗称“吃扯碗酒”。此后,大家可以随意找人敬酒交杯。在敬过酒后,大家就可以吃饭了。饭后,又继续喝酒,以酒作乐。喝酒的方式由大家决定,或交杯,或猜拳,或唱酒歌。大家吃饱喝足要收席时,还要喝一次“团圆酒”:大家各自拿起自己的酒杯,每人都把它递给右边的人,然后又接过从左边递来的酒杯。由于每个人都是右手拿着自己的酒杯,左手也扶住别人的酒杯,形成一个大圆圈。于是在一阵欢呼声中,由岁数最大者先喝,大家一一把左邻递来的酒喝干了。然后再按相反方向,又重复一遍。“团圆酒”象征着团结和睦。

苗族还有一种特殊的牛角酒,因以一种特制的水牛角作为酒具盛酒,故得此名。苗族人民只有在重要的场合下才饮用牛角酒。例如在跳芦笙和跳铜鼓的大型集会上,开场之前,安排有敬酒队给客人和老人敬酒。敬酒的小伙子,手捧牛角,把酒灌得满满的,向场上的围观者敬酒。围观者们,有的相迎,有的回避,人声沸腾,好不热闹,给集会带来了热烈的气氛。

接亲嫁女也喝牛角酒。苗族结亲,无论男子迎亲、新娘出嫁或新娘回门,都有一只浩荡的队伍。要迎接这只浩荡的队伍,主方就会安排布置三四桌至十二桌不等的“酒卡”,给客人敬酒。这些“酒卡”从家门或寨门设起,隔一段距离摆一张桌子,每张桌子摆上肉和酒,有两位身着盛装的姑娘守候。客人们要到达主人家,必须一一地闯过这些关口,每到一张桌子两位姑娘便一人端酒碗,一人拈肉块,请客人喝一口酒吃一块肉。因为以双为吉,客人每张桌子都喝两口酒、吃两口肉才得过关,故称为“拦路酒”。除了结亲嫁女,在别的情况下,只要是迎接团体客人,也常采用这种形式。“拦路酒”,多半是使用牛角为酒具,牛角吊在事先做成拱门的两根竹子上,或吊在门两旁。客人来了,顺势拿起牛角就可以斟酒敬酒。

敬牛角酒是种高规格礼节,敬酒的人也要有所选择,一般派那种端庄健壮的男人或女人来守关口、敬牛角酒。在任何情况下,喝牛角酒都只能用嘴接喝,不能用手接下来。用嘴喝每次喝一口即可以过关;而若用手接,敬酒人就会撒手,客人就非得把那整整一牛角酒喝干不可。而一只牛角,往往能装一斤多酒。有些地区按古规,谁喝干了牛角酒,牛角就归谁所有。

4.土家族饮酒习俗

土家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而又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比邻地区,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土家族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土家族文化,特别是土家族酒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文化内涵极其深厚。

俗话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酒在土家族民俗事象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内容涵盖了土家族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朝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的方方面面。离开了酒,这些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

在土家人人生历程的各个阶段的仪典中,酒都是中心物质,必不可少。土家族小孩出生要办“祝米酒”。土家族相当注重为婴儿举办诞生礼仪式,既祝贺新生命吉祥,又为产妇驱邪,带有浓郁的神秘色彩。婴儿诞生后,第一个来产妇家的人,谓之“踩生”,产妇家要煮红糖糯米甜酒鸡蛋、泡阴米子茶,热情招待“踩生”的人。婴儿出生三日内,婴儿的父亲要带一只鸡、一壶酒去岳父家报喜,若生的男孩,就带公鸡;生的女孩,就带母鸡。岳父家则根据性别备办“打三朝”的礼品。小孩出生满十天,产妇家还要大摆酒宴,为小孩办“祝米酒”,请岳父家及亲朋好友前来祝贺,第一胎出生小孩的“祝米酒”会特别热闹。小孩满一岁,就要准备酒席办“抓周酒”。岳父家在小孩满周岁时要准备各种礼品,如玩具、书、食品等物,让小孩自己去抓,谓之“抓周”,以此预测小孩的前途。如果抓到书,就象征着小孩前景美好。

小孩成年后就要办“成年酒”。土家族成年礼与周代风俗“八礼”中的“成年礼”一样,大多是酒贯其中,有声有色。土家族的成年礼也称冠礼,一般在婚礼前一天举行,新人穿上新衣新裤新鞋,包上新包头,先举行祭祖仪式,然后摆酒宴,男的请九个小伙子陪侍,女的请九个未婚姑娘陪伴,以酒庆贺自己走向成熟。土家族人结婚要请人喝“喜酒”,婚姻的每一道程序都离不开酒,俗话说:“天上无雷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双。”土家族未婚男女相恋一般都有媒人。媒人想为某两家做媒,就示意两家青年男女暗地相面,双方满意,男方就正式请媒人到女方家求婚。女方同意后,男方便准备酒肉,请媒人送到女方家,女方就请内亲外戚吃酒,名曰“放口酒”,吃了“放口酒”男方接着准备酒肉,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准备“讨八字”。八字相合,男方就择日定亲,定亲时又须给女方送酒肉、衣服、首饰等表示正式定婚,最后才能举行婚礼。整个过程媒人起了重要作用,她是男女双方的“传话筒”和情感联系的纽带,因此在婚礼上男方要给媒人敬酒,谢媒人:“一杯酒,谢媒人,你把红线牵;二杯酒,谢媒人,你把路儿跑;三杯酒,谢媒人,你把话儿传;四杯酒,谢媒人,你把信儿捎……”酒将整个气氛烘托得热闹非凡。新郎新娘拜堂后双方同时奔向洞房,抢坐新床,争取未来在家庭中的地位。夺床之后,夫妻共饮交杯酒,以酒寄托白头到老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愿望。土家族老人过60、70、80岁生日,儿女或孙子还要为他办“寿酒”,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庆祝,席间若无酒,子孙后代的忠孝之心和热闹气氛就无法表达。

土家族重大节日和庆祝活动都离不开酒。土家族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和过年都要准备丰盛的酒肉,与亲朋好友共度佳节。俗话说:“要喝重阳酒,土家寨子走。”土家族过重阳节特别隆重,他们用糯米和高粱拌菊花酿造的“重阳菊花酒”,香气扑鼻。土家族过年,比汉族过年提前一天,即腊月二十九,称为“赶年”。这一天是土家族最为注重的节日,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是一年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平时不喝酒,这一天也要喝点果汁酒或米酒,以示庆贺。吃完年夜饭,土家族还有饮酒守岁的习俗,除夕守岁饮的是“火塘酒”,边饮酒边听长者用本民族语言吟唱歌谣,讲述本民族所经历的艰苦磨难和先祖们的创业历程,在美酒中传播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土家族在农事活动中也要办酒,栽秧要办“栽秧酒”,除草要办“薅草酒”,打谷要办“打谷酒”,以酒抒发缅怀先祖、追求丰收富裕和庆贺丰收的情感。土家族店铺作坊开张,要办“开业酒”、新屋落成要办“上梁酒”。土家族的“上梁酒”别开生面、意趣特别。上梁仪式上掌墨师一边攀梯上梁,一边吟诵着精彩的上梁词。爬上屋梁后,又一边喝酒,一边赞酒肉:“美酒甜,美酒香,制造美酒是杜康,杜康造酒千家醉,一处开坛十里香,平日拿酒待客人,今日拿酒点栋梁:一杯酒来点梁头,主东发财扬九州;二杯酒来点梁腰,华堂落地万年牢;三杯酒来点梁尾,地美人美万事美。”随后掌墨师便向人群抛粑粑,屋下的人们你抢我夺,好不热闹。举办“上梁酒”,一是为了庆祝乔迁之喜,二是为了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

酒在土家族祭祀活动中是必备品,没有酒,祭祀活动几乎无法举行。土家族祭祀活动主要是在立房造屋、修桥铺路和逢年过节、遇灾有难时举行。土家族立房造屋、修桥铺路前为了工程顺利,要准备酒肉敬土地菩萨、山神和鲁班,祈求神灵保佑。土家族尤为重视逢年过节时的祭祀活动,正月初三至十五的“摆手节”、农历二月初二的“社日”、三月清明节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祭祖先、祭土王。谚语云:“正月大摆手,家家有肉酒。”说的就是摆手节的祭祀活动。“清明酒醉,腊猪头有味”说的是土家族清明挂青祭祖,他们带上酒和腊猪头,全家围坐在祖先墓前,与祖先一道喝酒、吃肉,祈求先人保佑子孙。“赶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祭祀活动最丰富、民族特色最浓厚的传统节日,“赶年”要将屋内屋外所有的大小神灵一一祭祀,以酬谢众神一年对自己的保佑。土家族遇灾有难时,以为这是得罪了神仙,是神灵在作怪,也要备酒肉请先生举行一系列的娱神活动,以求神灵宽恕。酒在这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中必不可少,烘托出祭祀活动中庄严肃穆、神圣不可侵犯的气氛。

酒是调节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土家人淳朴善良,他们在奉迎宾客、拜访亲友、报恩致谢等社会关系中均要用酒,而且酒礼十分讲究。即使是穷人家,有酒、肉也要留着来客时吃,正是土家谚语“壶中无酒莫请客,手中无钱莫白吃”的真实写照,体现了土家人省己待客、毫不吝啬的传统美德。

土家族大多居住在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各家各户分别住在不同的山岭,“看到屋,走得哭”,住户之间相距很远,平日交往不便,只有在土家人遇到生活中的大事办酒席,远近亲邻都来帮忙,携礼祝贺,才是难得的聚会机会。“酒吃人情肉吃味,饭吃多了打瞌睡”说的就是土家人过红白喜事远近亲朋都来吃人情酒。酒成了土家人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借助酒的灵感,活跃了形象思维,他们彼此谈过去,谈未来,互通信息,诉说衷肠,增强了土家人之间的了解。

5.满族饮酒习俗

满族人大多在东北地区生活,喜欢喝酒而且酒量颇大,尤其喜烈性白酒。

满族人家中来客时,一般由长辈陪待,晚辈不同席,年轻媳妇则侍立在旁,斟酒点烟,端菜盛饭。由主人给客人斟第一杯酒,喝酒用小盅,客人喝酒要杯杯留底儿,俗称“留福底”,预祝主客富足美满。

宴宾时主人家男男女女纷纷起舞,一人唱酒歌,众人相和。主人敬酒时,如果客人比主人年长,那么主人需要长跪进酒,等客人喝完后,主人才可以起身;如果客人比主人年轻,那么主人只需要站着敬酒就行,而客人则需要微微屈膝,喝下杯中酒。妇女敬酒时,所需注意的礼节差不多,客人可以象征性表示即可;但酒如果沾唇,那就必须一饮而尽乐,否则妇女会长跪不起,直到客人喝完。因此,好客的满族人往往叫妇女出来敬酒,使客人一醉方休。

满族过去青年男女定亲时,男方的媒人必须连续到女方家三次,女方家方肯表态,以示“好事多磨”、“贵人难求”。媒人每次去时至少要带一瓶酒,如果女方家拒绝收酒,就表明双方的亲事没成功,所以有“成不成,三瓶酒”之说。而在满族男女结婚时还有喝“交杯酒”的习俗:入夜,洞房花烛齐亮,新郎给新娘揭下头盖后要坐在新娘左边,娶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郎抿一口;送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娘抿一口;然后两位太太将酒杯交换,请新郎新娘再各抿一口。结婚时喝交杯酒有着夫妻恩爱,生活幸福的美好含义。

满族还有一些酒俗,如满族在孩子满月之后,需要选择一个好日子为孩子起名。当天,有钱人家要摆酒设宴,款待宾朋;没钱的人家,也得简单聚餐小酌。孩子周岁生日时,要举行“抓周”仪式,家人欢宴畅饮。女儿长大出嫁,生了头胎后,抱孩子回娘家,把锁带解下来,叫做“改锁”。回娘家改锁时,婆家要送两头猪,两坛酒,两斗黄米。而满族建造房屋时,在上最后一根大梁的时候,房主要往大梁上浇酒。

6.傣族饮酒习俗

傣族人十分豪迈、好客,也很能喝酒,男子更把喝酒当作一件幸福的事。他们喜欢集体聚饮,晚上各自收工回家吃完饭后,就开始集体聚合在一起喝酒。傣族人的宴席更少不了酒,人们会在宴席上相互劝酒,大碗喝酒,举办宴席的主人也不停地向客人敬酒,大有不醉不归的意思。

傣族人有“吃小酒”的习惯,就是在男女订婚的时候,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摆一桌共同用餐。“吃小酒”讲究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分别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

在傣族居住的地区,还流行着一种别具特色的“竹管酒”。逢年过节,傣族群众在一起饮酒取乐,他们将一大陶罐酒置于空地中心,然后一部分男女团团围住,用根约一米五长的细竹管伸入罐内吸饮;另一部分人则在一旁欢歌起舞,为之助兴。两部分人边舞边饮,相互交替,反复循环,十分热闹。傣族群众认为,这样饮酒,象征着全寨的团结和睦。

傣族人的米酒比较独特,也许正可以验证傣族的一个传说。相传有一年,一个傣族坝子里的首领为了与周围的部落结盟,就派人担了二十来担谷子去见周围部落的首领。可当人们走到半路时,就听说边境发生了战争,担谷子的人不愿意再往前走了,于是将谷子倒入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洞中就跑了,随后人们也就将这件事情忘记了。可不料,不久后下了一场大雨,有位猎人从大树下经过时就看到许多鸟雀在树上飞来飞去,猎人觉得很奇怪,当他走近大树想看个究竟时,却发现树洞中流出一道水,并散发出扑鼻的香气。猎人尝了尝,只觉得味道甜美,于是他就用竹筒装了两筒带回寨子。当地人尝了之后无不点头称赞,都认为这是天神用谷子制成的圣水。人们依法炮制,米酒也由是产生。

傣族人不但喜欢喝酒,还喜欢传唱一首诙谐风趣的《醉酒歌》。

不是愁,没有苦,因为太欢乐

大家来喝酒

张开大嘴喝,放开肚皮饮

……

酒下肚,精神好

酒醉了,好走路

我们不去偷,我们不去抢,靠双手劳动

谁说不喝酒,喝醉了也不怕

喝呀喝

等到醉得头重脚轻时

我们才离开酒坛

东倒西歪回家去

尽管这首歌谣表现了傣族男子汉善良、勤劳、豪爽的人生态度,但也能看出傣族人认为喝酒是一件乐事,并没有什么坏处,因此他们总是高唱要醉酒,充分体现出自己的豪爽。

7.侗族饮酒习俗

侗族人喜欢饮酒,也善于饮酒,有着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的习惯。侗族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礼”的习俗,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酿制米酒。他们常常用酒来消除疲劳,并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以酒为礼,比如迎亲嫁女送酒几百斤,赔礼道歉也送几十斤,走亲访友也总不忘带上一壶酒。而每当客人来到,主人必定会劝客人痛饮,尽欢而散。因此,在我国贵州、湖南、湖北、广西的一些毗连地区的侗族人待客时,都会有一套很有意思的待客酒规。

在请客上桌前,侗族人的主妇会领先打一轮油茶,为客人解饥保胃,这叫“垫酒茶”。当酒菜上桌后,主人把盏三巡并把主菜夹到每一个客人的菜碟里,让宾客各自饮用。待每样菜都夹过一轮后,吃菜才主随客便。当饮酒进入酣畅阶段,主人便会举杯邀请客人“换杯”。所谓“换杯”就是主客都举起斟满酒的杯子站起身来,在双方都表达欢迎和感谢之意后,便各自把自己的酒杯送到对方嘴边,这叫“送酒”。一般主人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会让客人先喝,但若客人是晚辈,那客人就应当让长辈先喝才成礼。此时,席上的陪客也双双互换,而且按俗理都换双杯,叫“好事成双”。有趣的是当主人再次同客人“换杯”时,陪客也要举起酒杯“借花献佛”帮主人敬客人一杯。如果席中还有客人的话,也可“借花献佛”,帮被邀换杯的客人敬主人一杯,这叫“大树分叉”。被邀换杯的客人须先喝干陪客者敬的酒,主人才喝客方回敬的酒,然后再由主人和客人互干手中的换杯酒,这叫“大树分叉”的“二度梅”。而当席间主客人数相当,高潮时还会出现“三元”“四喜”的场景,所以此时主换者要一下子喝下三四杯酒,然后主换者给各帮酒者斟满一杯,在主人的监督下,纷纷喝干。这种全体交杯的盛况因为主客纷纷伸手举杯,席上手臂交错,宛如架起的瓜棚,故又俗称“搭瓜棚”。当酒喝到七成时,主客便各自举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围席互敬,各人向左或向右接杯,相互点头致敬与致谢,杯连手、手接杯,气氛热烈,这在过去被当地人称为“围菜园”,或者叫“舞龙灯”,现在则被称为“民族大团结”。若席上有谁酒量较小,就必须保持酒杯满盈才能向主妇请饭吃,因为在侗族人家做客,酒杯是不能空着的。正如侗族酒歌里面唱的那样:“杯盏互换情意浓,围菜园又搭瓜棚。”

在侗族聚居区,还有月贺和外顶的习俗。月贺即集体做客、结交,而外顶则是指青年男女互相去寨上唱歌、唱侗戏、探访、联谊等。所以“拦路”便是侗族地区迎客的一种极为隆重的仪式。每当有客人到来,主人都会在本寨寨口摆设板凳、彩带、箕等生活用具把路拦起来。主人唱起“拦路歌”,歌中列举种种拦路的理由,而客人则需要唱起“开路歌”,逐一驳倒主人拦路的借口,这样一唱一答,主人才会把拦路的障碍物一一拆除。“拦路”礼仪表达傣族人民对客人的尊敬,通过“拦路”对歌,彼此加强了解、交流和友谊。拦路时,向客人敬上侗族自制的米酒,送上姑娘们一针一线纳的鞋垫或是两个红鸡蛋。米酒象征着侗族人民富裕的生活,如果侗族姑娘敬酒,则说明寨子粮食丰收、吃喝不愁,主人生活富裕,也希望客人穿着姑娘做的鞋垫,能记着侗寨姑娘,而红鸡蛋则象征生活的圆满和红火。

侗族人民还认为酒有除妖降魔、驱邪避难的作用。他们用酒祭祀供奉祖先神明,希望天下苍生得到神的庇护。若遇上有人生病,巫师便用食指蘸上酒在病人的额头上画一个圆圈来求助太阳神,使病人免于病痛。

8.朝鲜族饮酒习俗

朝鲜族多生活在中国吉林省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是一个受汉文化影响比较深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

春节同样是朝鲜族的传统重要节日,而朝鲜族的春节在当地叫做“岁首节”。朝鲜族人过“岁首节”有着自己传统的食品和特色,而“岁酒”就在其中占据着最重要和最特殊的地位。每到“岁首节”前夕,很多朝鲜族家庭都会酿造这种“岁酒”,岁酒是粮食酒的一种,类似于汉族人的“屠苏酒”,只是药材的配方有所不同而已。朝鲜族人喝岁酒,既能驱寒,符合北方寒冷地区的生活习惯,又是一种喜庆的食品,在春节期间可以自饮或者是待客。此外,在朝鲜族民间,人们还认为饮这种酒可以驱邪避难、延年益寿,可见岁酒在朝鲜族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极高的。

在朝鲜族民间,人们除了喝岁酒,还有一些其他的喝酒风俗。

“耳明酒”,在每年正月十五的早晨,朝鲜族人空腹喝酒,以祝耳聪。其实这种酒并不是一种特制的酒的名称,而是指朝鲜族人的一种喝酒习惯,但凡在每年正月十五早晨喝的酒,都被当地人称作“耳明酒”。

“归婚酒”,一种与民间婚俗有关的酒事,但十分特别的是,这种仪式并不是为新人置办的,而是在本族老人结婚六十周年的时候,由老人的子女们为健在的双亲举行的结婚六十周年庆祝活动。“归婚酒”仪式上,子女们摆上盛大的酒宴,而老夫妇则要穿上结婚时穿过的礼服,有如一对新人一样,欢乐地接受子女们的庆祝。

9.水族饮酒风俗

和中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水族也是一个非常热情好客的民族。水族人有句俗话叫做“无酒不成礼”,这句话道出了水族人民对酒的特殊且深厚的感情。

水族人的酒俗独特而寓意深刻,被称为“肝胆酒”。很多人会将“肝胆酒”中的“肝胆”两字理解为“苦乐与共、肝胆相照”的意思,但其实“肝胆酒”并不仅仅如此简单,它获得这个名字,一方面的确是有这种含义在,但另一方面它确实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肝胆酒”。

每当贵客到来,热情好客的水族人民便会杀猪款待,若是小猪便整只煮熟,而大猪则先煮猪头,然后将煮好的小猪或大猪猪头置于一个大木盘中来供祭。而独特之处则在于,无论是什么猪,附着苦胆的那叶猪肝都是不能切下来炒了吃的,而是要用火烧结胆管口,防止胆汁流出,以待后用。待猪肉煮熟,主人便拿来一起供祭。待酒过三巡,主人就会拿出那叶附着苦胆的猪肝对众人说:“该喝肝胆酒啦!”大家赞同,主人就切开胆管口,把胆汁倒入酒壶里,给在座的每人斟一杯肝胆酒,先喝苦胆酒的必须是贵宾或德高望重的老人,然后依长幼客主之序分先后干杯。每当一人饮毕,众人就齐声叫“耶——”的祝酒声。水族人以此酒待客,就表示主人愿与客人肝胆相照,苦乐与共。

这就是水族人民寓意深刻的肝胆酒,而且其中似乎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阿金的水族小伙子在山上打猎时不小心被老虎围困,他的同伴阿俊前来解救,阿金得救了,但阿俊的眼睛受伤失明;牙齿也受了伤,难以嚼食。这以后,阿金每获得食物,总要送给阿俊一条猪腿肉和一叶猪肝,阿俊觉得苦胆丢了可惜就拿来泡酒喝。后来,阿俊的眼睛好了,身体也逐渐健康起来。人们认为是苦胆酒的功劳,便开始纷纷效仿,久而久之,肝胆酒就成了水族的独特礼仪。

在水族人的酒桌上还有一种喝“团团酒”的待客习俗。宴席上,每人面前放置一个大碗,酒过三巡后,便将每人面前的碗里都斟满酒,人们双手在胸前交叉,而后右手端起自己的酒碗让左边的人喝,左手则接过右边那位递过来的酒碗,在座的主客连成一个圆圈,当众人齐声喊“秀!秀!”(水族语,意思是“好!好!”)后便一饮而尽。水族宴会上,一般要喝好几次这样的“团团酒”,意在大家齐心团结与亲密无间。

水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有着很多自己民族所特有的节日,而每逢节日欢庆,都需要酒的助兴,酒的独特色香味和所含的酒精都能让过节的人们热情高涨。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水族的“端节”和“卯节”。

端节是水族重大的节日,就是水族过大年。从10月要一直过到11月,是世界上最长的一个节日。水族人民也称“端节”为“借端”(“借”水语“吃”的意思)、吃端、过端,是水族人民欢庆团聚、辞旧迎新、庆丰收而举行的节日。端节的当天也是整个节日期间最热闹、最快乐的一天。在这一天的大清早,族里的人就会在长老的指挥下敲起神圣的铜鼓,聚集在周围互祝人寿年丰。然后挨家挨户的去吃庆贺的年酒。每到一家,大家便会按辈分依序入座,挽着手臂在“秀!秀!”的欢呼声中拿起手中香醇的糯米酒,一饮而尽。水族人民用他们所特有的糯米酒欢庆这个丰收的日子,人们会尽情的喝酒,因为这时候的酒不再只是一种饮料,更多的代表着富足。

卯节,水语称“借卯”。意译为“吃卯”,是水族别具特色的又一传统节日。卯节实际上是歌节、情人节,水族青年男女会在节日这一天,在卯坡上以歌声传情达意,寻觅自己的意中人。在卯节当天,人们也会喝着糯米酒,唱起“姨娘歌”。同时,每家都会设置“歌堂”,女歌手和伴音姑娘坐在房间里,男歌手与同伴、听众坐堂屋中,欢歌达旦,甚至连绵数昼夜。

水族是一个很讲究待客礼仪的民族,待客以酒为贵,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一定要让客人尽兴而饮。在水族的村寨里,只要一家来客人,全村的人都会轮流请到自家中做客,一直到客人离开。客人进寨还要喝可口的拦路酒,这是水族人向你表示友好,是必须要喝的。

10.彝族饮酒习俗

彝族人好酒,而且几乎家家都酿酒。家中酒酿成后,第一杯要敬神,第二杯酒要敬家中老人,晚辈是不能先喝的。

彝族聚饮时,常常按照辈分高低、年龄大小的次序先后摆杯斟酒,由英俊聪明的年轻人先给老人敬酒。敬酒者双手捧杯,右脚向前跨出一大步,弯腰躬身,头向左偏,不得直视被敬者。老人表示回敬后,年轻人就要起身,一饮而尽;否则就被视为不敬。而在招待客人时,主人向客人敬酒的时候,必须从老人或长辈开始,彝族常说“酒是老年人的,肉是年轻人的”,而传统规矩是“耕地由下而上,端酒从上而下”。

在彝族人家做客时,主人会先捧上一碗或一杯酒献客,客人若不是彝族的,主人就会说:“汉人贵在茶,彝胞贵在酒。”客人可以按自己的酒量随意饮酒,主人会很高兴地马上“打羊”或杀小猪来待客。但如果客人谢绝接酒,就有不敬之嫌,会让主人感到失望和不高兴。

彝族习俗以妇女敬酒为贵,不论任何场合只要是妇女买的或是敬的酒,被敬者都不能拒绝,而且饮酒后要回赠点礼物。

而逢年过节的时候,彝族姑娘或妇女就抱一缸酒,插上几支锦竹杆或麦秆,在家门口的路上劝来往经过的行人喝几口酒再上路。凡是喝过麦秆酒的人都说:“甜不过彝家的杆杆酒,好不过彝家人的心。”

每逢火把节,年轻的彝族姑娘们就会抬着新酿的玉米酒,带着漂亮精致的酒具,到节日中人们必经的要道上布下长龙似的酒阵,敬给来参加节日活动的长辈、朋友、亲戚或是情人,被称为“姑娘酒”。

节日活动中,摔跤、赛马、斗牛等比赛后,姑娘们发现了摔跤手或得胜者,会拥上去敬酒,唱敬酒歌,表示赞赏和敬慕,男子汉会很慷慨地以纪念品相赠。

云南巍山彝族男女相爱时,常常私下订婚。在约会的地方,小伙子向姑娘敬白酒,表示求婚,姑娘接受,就表示同意,两人要坐在松树针叶上共饮,叫做“吃松毛酒”。男方父母知道后,便请媒人去走求婚的程序。求婚时,媒人去女家必带一壶酒,称为喝“白话酒”。女方如果拒绝,媒人返回时,要给媒人把酒壶重新灌满,叫作“回头酒”。正式订婚时,要用“茶糖合酒”。订婚第二天,未婚夫要到女家请女方亲友宴饮。婚礼时,天黑后在门前院坝场子中点起一堆堆篝火,“酒礼婆”唱“勺果车”(酒礼舞的开头歌)后,宾客们开始跳“酒礼舞”。“酒礼舞”的形式是边歌边舞,它的歌词主要是赞美父母,祝愿幸福之类的,人们跳一阵舞,饮几杯酒,周而复始,此起彼伏,通宵达旦,歌舞酒融合在一起,十分隆重热闹。最后,由“酒礼婆”唱“鼠果者”,酒礼方才结束。

彝族人热情奔放,还有一种很独特的喝酒方式,叫做“转转酒”,从字面上就可以想象出,不是转着圈就是轮着来,循环往复,一直到饮者一醉方休。

“转转酒”是彝族人特有的饮酒习俗,而且没有场合地点和主人宾客的区分和限制。彝族人只要喝酒,大家就都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一杯酒从一个人手中依次传到另一个人手中,各饮一口,直到酒杯见底,然后斟满再往下轮。而这时在座的饮者是不分你我彼此的,有酒大家一起开怀畅饮,豪放不羁。

关于这种饮酒习俗的来历,彝族人有自己的说法,这时在彝族人中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相传,原来在一座大山中,住着汉人、藏人和彝人三个结拜兄弟。有一年,三弟彝人请两位兄长吃饭,吃剩的米饭第二天变成了香味浓郁的米酒,三兄弟你推我让,都想将酒留给其他兄弟喝,于是从早到晚,酒也没有喝完。后来,神灵告知他们,只要辛勤劳动,酒喝完后还会有新的酒涌出来,于是三人就转着喝开了,一直喝到每个人都酩酊大醉。从此,“转转酒”就成为了彝族人的饮酒习俗被一代一代地延续了下来。

《康熙鹤庆府志·风俗》中记载道:“彝俗,饮必欢呼。彝性嗜酒,凡婚丧,男女聚饮,携手旋绕,跳跃欢呼,彝歌通宵,以此为乐戏。”现在,凡是有人到彝族做客,主人都会拿出酒来说:“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彝族没有错喝了的酒,喝吧,尽管喝!”

11.羌族饮酒习俗

生活在我国四川省的羌族是四川省内特有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

羌族也喜欢喝酒,而且他们酿酒的历史也非常悠久。羌族人他们喝的酒被称作“咂酒”,所谓“咂酒”,是一种羌族人的自酿酒,属于蒸馏酒的一种。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每年到农历十月初一,也就是羌历新年的“年节”的时候,羌族人必喝咂酒庆祝。咂酒不但是羌族人自制和常喝的佳酿,也是羌族人的一种健康饮料,它能去淤血、生鲜血、下奶等,所以咂酒也是羌族产妇哺乳期间常备的饮料。

喝咂酒,会显得很文雅。每当亲朋好友登门,主人便拿出咂酒,饮用时先向坛中注入清水并插上细竹管,然后由男女老少轮流吸饮。吸完再舔水,直到味淡了以后再食酒渣,这就叫“连渣带水,一醉二饱”。饮咂酒时要先由在场的最年长者讲说四言八句合辙押韵的吉利话作为“祝酒词”,然后再按年龄长幼依次轮咂。平辈们在一起饮咂酒,可以每人插一长竹管于坛中,同时饮用。饮咂酒时,一定要喝到坛中露出青稞、大麦为止,否则会使主人很不高兴。因此,一些酒量小的宾客往往喝得面赤腹胀。

此外,咂酒也是年节“推杆”比赛优胜者的奖品。“推杆”比赛就是用一根长约3米、小碗口粗的木杆,一个人紧紧握住一端夹骑在木杆上,作为防守;另一个人紧紧抓住另外一端使劲推进,作为进攻。两人势均力敌是木杆保持平衡,而当力气大小不一时,进者将木杆推过一定的界限为胜,反之则为败。“推杆”一般五局三胜,胜者将由姑娘们敬上甜美的咂酒。因此,喝咂酒是看不到碗盅相接的古怪场面的。

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主人家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羌族婚礼大多喝青稞酒、麦酒、咂酒,喝酒叫做“尔玛琪”。从进门坐下,到坐上饭桌吃饭,请酒程序复杂。据说婚礼要办7天,“开拢酒”“寨中酒”“庙礼酒”“花叶酒”,要喝到第四天才能按照习俗背新娘,然后是“大谢酒”“谢厨酒”,光新郎官准备的酒就有400多斤。

除了羌历新年,羌族民间还有“重阳酒”“玉麦蒸蒸酒”。重阳节酿制的酒被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此外他们也饮白酒。孩子和妇女们常喝的加了蜂蜜的甜酒。羌族男人皆有海量,虽喜豪爽,但却很少烂醉滋事。

12.傈僳族饮酒习俗

傈僳族是云南和四川特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川滇两省交界的大凉山地区,是一个靠山生活的高原民族,傈僳族无论男女都特别喜欢喝酒。

僳僳族酿制和饮用的水酒“拉酒”,因它的饮用方法而得名,独具特色。每年粮食收获时,家家户户就开始酿酒,他们以小麦、玉米、高粱、稗子等为原料,煮熟蒸透后,拌上酒曲,密封贮存在瓦罐中发酵成酒渣。嘉宾临门时,取出适量的发酵酒渣,放在锅中或盆中,置于火塘火上,饮者团团围坐,主人不断往锅中或盆中加水,一面拉滤酒渣,一面斟酒敬客,直到酒味淡时为止。这种水酒味道甘醇,清香扑鼻,度数不高,喝起来特别爽口。傈僳族饮酒时常常用对歌、跳舞等方式来助兴,有时一饮即昼夜甚至数日不散。

傈僳族人饮酒有自己的习俗,这在当地叫做“同心酒”,或者叫“贴面酒”“双杯酒”,其实是傈僳族男女在社交场合的一种嬉戏趣闹的方式。他们常常把自己酿制的高浓度酒藏于家中,留作款待客人。至于宴会歌舞较大的场合,则往往饮临时酿制的水酒,以免喝醉。傈僳族饮酒时所用的盛器,原来是用竹筒,现在有时也用陶瓷器皿。

饮酒时,主人取一竹筒酒,与客人脸贴脸地一同喝光,不得有酒溢流地,否则就要从头来过。饮“贴面酒”是绝对不会避讳男女之嫌的,夫妻同在一个酒桌上时,丈夫与其他女子贴面饮酒或者妻子也与其他男人来了个“双杯尽”,都是十分正常的。初到这里的客人往往会被当地人灌得面热腹胀,而再看那主人却仍旧若无其事。原来主客双方喝“贴面酒”时,主人怕酒溢出就让筒口稍向客人方向偏斜,而客人也怕酒溢出,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咕嘟咕嘟”张嘴迎酒,喝得比主人多了。不过,这种喝酒场面确实是奇特难得,常常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而当有贵宾到来时,傈僳族还有一种二人共饮“合欢酒”的礼遇,这是他们招待贵宾的最高礼遇,就是由主人将水酒盛满一大木碗,引用时,主客各伸出一只手将木碗捧起,同时饮酒,表示主客之间心心相印、情同手足。

根据《中华民族》一书记载:“傈僳族家做客,一定要请喝酒,不备酒菜,主客围坐火塘,倒一碗酒每人一口,边喝边聊。”

13.黎族饮酒习俗

黎族大多数都是生活在海南岛,热带的地理环境与富饶的自然资源孕育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对于黎族人来说,最好的饮料莫过于酒了。

黎族人在饮酒待客的时候,主人通常都会设杯置碗,席间宾主对坐,男客先酒后饭,女客先饭后酒。主人在斟酒时很庄重,一定要双手执壶将酒轻缓地斟入杯中,直至杯满,“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斟酒不满或是来宾中斟酒不均匀,都会被看成是对宾客的不敬。有经验的斟酒人能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将酒徐徐注入杯碗,使酒液微微凸出杯碗口而不溢出,以表示对宾客的敬重。主人在敬酒时,首先要自己喝了杯中酒才能敬客人,而在自己饮完后,主人要夹块肉送进客人口中,以示热情好客,酒酣之际,有些地方的黎族主客便开始对唱山歌,以活跃气氛。

黎族人很喜欢用酒来表达感情,消除矛盾和隔阂、沟通人际关系。其中“同心酒”和“盟誓血酒”就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老朋友相见,可以交臂搭脖将一碗酒共同饮尽,以表示感情牢固加深;年轻男女饮下同心酒,就有确定终身的意义;要是朋友之间在生活当中产生猜忌或矛盾,在调节的过程当中必少不了酒,喝下了一碗具有代表意义的同心酒,旧仇新怨都可以化解。“盟誓血酒”相对“同心酒”则显得更为严肃庄重,在举行盟誓时,盟誓人都要双脚站立,在酒碗里滴入鸡血,双手捧,一饮而尽,以表示郑重、坚决。

“三月三”是黎家黎民聚集在一起预祝“山兰”和狩猎双丰收的重大节日,这一天不能少了黎族酒。在很传统的一些黎族地区,老人们都喜欢带上腌制好的山味和酿好的山兰酒,来到村中最负众望的老人家中,坐在芭蕉叶和木瓜叶上痛饮。同时“三月三”也为年轻男女相识相知相恋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时机和场合,他们可以通过共同的活动来相互的表达感情。“君子好逑,美酒当先”。在机智灵敏的对歌唱调、诙谐幽默的嘻戏欢闹和婀娜俏丽的舞姿中,发现意中人,歌中唱的也是酒:“要想吃酒无肉配,要想交情没有媒”(男)。“哥要吃酒妹送肉,要想交情妹做媒”(女)。真正体现了黎家“无歌不酒,无酒不歌,以歌恣情”的风情。在这里,酒作为一种调节心理情绪的饮料,在表情达意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它使人兴奋,使人胆壮,使人无遮无拦、直截了当地表达感情。

黎族人在迎娶新娘时要“饮福酒”,离婚时也要以酒为证;迎生要给婴儿“挂红”、摆“满月酒”,逝世者要设“逝酒”;酒伴随着人生的新生、婚丧嫁娶的每一个环节。

在结婚的时候,通常都是新娘进门的那个时候,男家亲属和本村邻里同送新娘的队伍和外来宾客两排对坐,先吃了饭再饮酒,席间宾客用竹管两支轮流吸饮“biang”酒(即糯米甜酒,黎族的一种特色酒)。这个环节完了之后,由伴郎伴娘陪着新郎和新娘,逐一向来宾敬酒,受敬者都要封红包回赠。

在离婚的时候由男方邀请村寨中威望较高的长者“奥雅”主持离婚仪式。举办仪式这天,男方杀猪摆酒席邀请双方家长和众亲戚,在同意离婚和办理离婚财产处理手续完毕之后,男女双方会把“奥雅”分成两半的酒饮完,同时把撕成两半的黑布作为离婚凭证,离婚仪式就告结束,标志酒见证了一场历史。

在逝世习俗上要“用酒祭尊父,报答父母恩”送葬后,亲戚、村人携酒到死者家中喝“孝酒”,唱悼歌。

另外,牛也是黎家饮酒的一个重要动机,“牛日”(在7月或10月),黎民要饮“牛魂福酒”,“亩头”夫妇用酒盆洗“宝石”,称为牛魂“福酒”。

据《琼州文化》记,黎族还有一种奇特的造酒方法——直接在成活的树中造酒。即选一粗壮的南椰树,由于该树冠处的纤维组织较为鲜嫩,所以从树冠处挖空一孔,然后注进初成酒水,至满,封住树孔。数天后,启封,插进吸管,可得一种新的酒液,色泽浑黄,口味据说十分可口。

黎族的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了黎族人生活的各个角落,黎族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酒。

14.独龙族饮酒习俗

云南怒江贡山一带的独龙族男女老少都喜好饮酒,每当收获季节,家家户户都酿酒。独龙族人酿酒不用土坛而用竹筒。酿制时他们选用最好的竹中,将竹子做成酒筒,然后将煮熟的大米、小麦、或高粱拌上药酒装进竹筒。7天后,将竹筒盖打开,即可喝到醇香的竹筒酒了。竹筒酒酿成后,在饮酒时,要由家庭主妇来分配,男女老幼平均每人分一份,如有客人来,也有客人一份。

竹筒酒还被用作订婚的礼酒和年节喜庆的喜酒。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即新年,独龙语称作“卡尔江哇”。在每年秋收完毕后择期举行,一般在12月至次年1月间,具体时间及节期长短不定。过新年一般以家族或村寨为单位,日期由家族首领择日举行。届时,要用木刻或结绳做为请柬,邀请其他各家族的成员来共度新年。客人们一进寨门,主人们就热情的迎上去。主客先共饮一竹筒交杯酒,表示友谊常存,并要互相对歌,然后跳起他们的民族舞蹈。歌舞结束后,全寨的各家各户把准备好的佳肴端到舞场,人们围坐在一起,共饮他们特色的竹筒酒。

独龙族饮酒,也有类似傈僳族“双边倒”的喝法,叫喝“同心酒”。喝时不计男女,头并头,腮贴腮,嘴挨嘴,共饮一筒酒。被邀喝同心酒时,不得拒绝。

独龙族结婚时也不可无酒,结婚当天大家都喝,新娘也不例外,往往新娘在入洞房时就成了“醉娘”。

15.景颇族饮酒文化

云南的景颇族,是一勤劳淳朴,待客热情的民族,几十万景颇族同胞主要聚居于滇西南一带。景颇人,男女老少都爱喝酒,酒与景颇人可谓相伴终生,这种嗜酒之习世代相沿,从而形成了一道绚丽的人文景观——景颇人独具特色的“酒文化”。

景颇人水酒的制造工艺简单,只须把大米淘洗干净、用甑蒸熟后再晾凉,然后拌上酒药,用笆蕉叶包好后放上几天,待闻到有浓烈的酒香味后,再把它放入土罐中密封保存,过上十来天后,再加上凉开水,就成水酒了。关于水酒,还有这么一个传说世代相传:古时候,有个叫本吉锐纯的妇女,与其子阿崩娃分居于恩梅开江两岸,由于江桥断绝,阿崩娃每天要绕山绕水走很远的路才能见到母亲,吃到母亲的乳汁。有一天,他请求母亲给他想个断奶的办法,木吉锐纯就给了他一包酒药,教他制水酒的方法。阿崩娃依母亲所言果然制出了水酒,从此以水酒当乳。水酒也就世代相传,与景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像乳汁一样哺育着景颇人。

景颇人,无论上街赶集,串亲访友、还是婚丧节庆,人人的“筒怕”(挎包)里总是放着一个小巧精致的竹制“特勒”(酒筒),凡知己相逢、熟人见面、客人来访,都会拿出自已的“特勒”传递给对方,对方也会掏出自已的“特勒”传递过来。先接到“特勒”者斟出一杯酒来,首先敬给传递者饮,然后双方对饮(若还有第三者,第四者在场,则传递者又会把酒依次敬给他们饮,然后彼此共饮。

酒,成为一种联结感情必不可少的佳酿,又是一种以礼相待的美味。景颇人认为,不用酒待客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若有违老祖宗传下来的这种习俗,就会为人所不齿遭到唾弃,故凡见面必饮酒,故景颇人个个都是“海量”。景颇人喝酒也有讲究:熟人相见要相互敬酒,但不是接过酒来一仰脖子来个“一口闷”,而是要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后才喝,这是一种礼仪,表示敬重对方,而主人也认为这是看得起自已,此举即相互尊重的一种表示(婚丧节庆的酒宴上,主人也不给客人敬酒,而是把酒筒交给席上的长者,请长者代表自己的心意给大家敬上一巡酒,每人都有份,包括主人在内,喝完这巡酒后才能自己随意喝,但最后酒筒里还要留下一点,不能喝光来个“底朝天”,这表示一种吉祥、年年有余的心愿。

有时候,大家在一起,共饮一杯酒要先让年纪大的长者先喝,先喝的人喝一口后,用手擦一下自己喝过的地方,然后再传给别人,这是喝的“同心酒”,表示彼此之间一条心也。

景颇人对外来的无论相识与否的客人都非常尊敬,他们认为:凡能够来到景颇山寨的人,都是看得起景颇人才会来的。所以,凡在村口或寨中遇到外来客人,他们都会异常高兴,总是笑脸相迎,礼貌相邀,把客人请到家里,拿出水酒,端上美味,和客人来个一醉方休。这种深情、挚情、盛情,常常使客人恋恋不舍、久久难忘……

同类推荐
  • 公民道德建设(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公民道德建设(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要点、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要点、进一步普及“义务教育”、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学校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与规范办学、推进九年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新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基础教育中的师德建设等。
  • 巨变

    巨变

    本书又名《大转型》,最初于1944年出版。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的主要关切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换言之,他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这一主题是波兰尼一生思想的总结。
  •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依据新课程理念,从调查研究入手,对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和写作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培养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和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不但为改革中专思想政治课和语文课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为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做到细处提供了思路,更有利于中专生将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
  •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大众对媒介越来越接近,越来越依赖,媒介作为社会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女性群体的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的女性认为传媒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重要位置。据调研,中国女性中每天花在电视传媒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占80%以上,大众传媒已成为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媒介传播与女性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可割舍的联系,媒介的传播对女性的生活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仍处于较低地位,在与媒介的关系中,女性也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加拿大也不例外,部分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政治利益的需要,往往存在着忽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包括女性。
  • 树人文库-运筹一生的战争故事

    树人文库-运筹一生的战争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沐歌之九天神后

    沐歌之九天神后

    村镇上的豆腐西施兼村帮大姐大,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不属于任何时空的盛世大陆,神魔妖怪千奇百怪让她对这个大陆充满了好奇和挑战。我是本该属于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里的一个变数?我是谁,我究竟是谁?五百年的轮回五百年的长相厮守,你在夜空中缓缓吹起玉箫,似诉着淡夜的悲凉与寂寞。菩提树下,我化作一朵纯洁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你倾心守护,四季过去又度一年。你是谁?
  • 小月夜半

    小月夜半

    类型:古代、爱情、架空历史家长里短,恩怨情仇……因为家族联姻,肖忘与温悦成亲当天,肖忘便设计让温悦在大婚之日逃婚,但差点又被蓝益背了黑锅。肖忘对温悦一见钟情,经过几番试探后再也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心……温悦慢慢放下了束缚自己的理由,开始接受肖忘,两个人在一起后经过一些生死考验后终于一切尘埃落定……程烨与温悦青梅竹马,自小就爱慕温悦,却因为阴差阳错让温悦嫁与他人,蓝益与温悦是表姐弟,蓝益从小温家长大,自然是知道程烨对温悦之间的感情,十几年一直在程烨身边陪伴帮他,在经历各种事情之后,两个人的感情慢慢开始发生变化,直到蓝益消失,程烨才明白自己的心意……最后的最后,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情吗?
  • 星宇始神

    星宇始神

    浩瀚无边的宇宙中,两股站在星宇文明顶端,代表正义与邪恶的高阶文明,在经过数千亿万年的争斗后,终究两败俱伤!这给了处于次高阶地位的文明一个亿载难逢的提升机会!整个宇宙也步入了又一时期的进化!一颗被宇宙高阶文明认为还在茫荒阶段的不起眼的蓝色小星球——地球,正在以自己的形式飞速的发展着。一个蓝发少年云炙爽,因无意间同时拥有了宇宙中代表光明的白日力量和代表黑暗的末世力量,而走上了修神的艰辛历程。
  • 恋上完美冷公主

    恋上完美冷公主

    她,如灰姑娘般的身世,在别人眼里却是完美的一个人。他,冷漠如冰,唯一只对她破例!她,他,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美食与保健——婴幼儿菜谱

    美食与保健——婴幼儿菜谱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婴幼儿菜谱:4~6月婴儿断奶辅食谱;7~12月婴儿断奶辅食谱;1~3周岁幼儿食谱;3~4周岁幼儿食谱;5~6周岁幼儿食谱;婴幼儿消积化滞食;健脾益胃食谱;助长益智食谱;防治调养食谱。
  • 微风凉茶

    微风凉茶

    我叫伶俜,我的茶馆叫微风,卖凉茶,至于做茶的料,是一朵花,一株草,一颗珍珠......我存在于这个时空黑洞,你记忆中的气味,会带你找到我。
  • 未来时空战士屠龙少年

    未来时空战士屠龙少年

    张小北意外击穿时空边界进入到2029年,被西北研发基地招摹成为时空战士,见到了昏迷的未来的自己,也见到了自己朝思慕想的老师和不待见自己的女班长,发现他们都是地下反抗组织的成员。从而卷入了未来世界一场情恨仇杀,控制与反控制,背叛与忠诚,压迫与反抗的战争。
  • 豪门秘婚新娘:爵少,早安

    豪门秘婚新娘:爵少,早安

    (新书《爵少大人,深夜忙!》已发布,欢迎入坑。)一场精心策划的潜规则,她成了E市最具有权威的男人的隐婚新娘!原本,她以为自己只不过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却不知……“权利和她,你自己选择!”面对着对面的老年男子,他,毫不畏惧,“这两者,我都要!”从此,她的生命中多了三个迷你版,一胎三宝!幸福,从此应接不暇!
  • 超神封魔师

    超神封魔师

    在封魔界,有的人生来就会拥有一部魔书。魔书能够将魔兽之魂封印其中,从而获得魔法。这样的人,被成为封魔师。本没有魔书的普通少年乔南,在十六岁的时候觉醒了一颗幸运水晶。从那以后,幸运常伴!魔书、眷兽、伙伴、秘宝接踵而至名誉、荣光、财富、力量纷至沓来“做好事,行好运!”少年乔南,携带着一身光芒四射的正能量,踏上了辉煌的荣耀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