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62700000012

第12章 胡姓源流(2)

历史上,匈奴人大量入居陕北主要有四次。第一次是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在霍去病大军的几次打击下,居住河西的匈奴别部休屠王和浑邪王率数万众降汉,西汉政府置天水、安定、西河、五原和陕北的上郡等五属国安置(见《通典》);第二次是西汉元帝甘露二年(前52),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曾一度被安置于内蒙西部五原郡(今包头市西北)与陕北之间;第三次是东汉建武二十六年(50),由于北匈奴的攻击,汉光武帝准许南匈奴徙居西河郡(今府谷县西北)、美稷(今内蒙准格尔旗西北)、北地郡(东汉由甘肃庆阳移治宁夏吴中市),朔方郡(今内蒙If口县北)、五原郡(今包头市西北),云中郡(今内蒙托克托县东北)、定襄郡(今内蒙和林格尔与呼和浩特东南)、雁门郡(今山西右玉县东南)和代郡(治今山西阳高县西北)。其中,除北地、雁门、代郡外,其余六郡都在今内蒙西部与陕北之间,这是汉代匈奴人最集中的居住地;第四次便是公元405年-431年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占据陕北的时期。

魏晋十六国时期,南匈奴责族后裔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以南匈奴单于家族与汉朝宗室世代通婚为由,自称姓刘。如前汉(又称前赵)的建立者刘渊,其祖父就是南匈奴扶罗单于。赫连勃勃之父刘卫辰,也是南匈奴单于之后而冒姓刘。还有,南北朝时,匈奴屠各部的一支独孤氏,也改姓刘,人称孤独刘。而这个屠各匈奴,曾一度盘踞在黄陵、洛川一带(见前秦《邓太尉祠碑》)。据武沐的研究,东汉以来,匈奴人由少数贵族有姓氏、普通匈奴人无姓氏,发展到大部分匈奴人都有了自己的姓氏。据不完全统计,东汉以来,匈奴汉姓大体有刘、金、王、郝、成、董、石、路、毕等二十几个(见《匈奴史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3·)。由于刘姓是匈奴责族所冒称之姓,所以也就成了匈奴汉姓的大宗,以致形成“天下匈奴遍地刘”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内徙蒙、陕、晋间的南匈奴各部与其他民族融合,组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称之为稽胡。因居晋、陕山谷间,故又称山胡。从北魏以来,晋、陕稽胡反抗统治阶级民族歧视与迫害的斗争此起彼伏,其发难首领也往往是刘姓稽胡。据《北史》、《北齐书》记载,北魏孝昌中(525-528),河东石楼吕梁山脉之中的山胡刘螽升自称天子,年号神嘉,坚持斗争十年之久。刘螽升被害后,部众又立其三子南海王为主,东魏天平二年(535),为高欢所剿灭。西魏大统七年(541),陕北夏州稽胡刘平伏又据上郡造反。北周建德五年(576),河东稽胡乘北周与北齐交兵之机,收集北齐败兵所弃甲仗为武器,拥立刘螽升之孙没铎为圣武皇帝,年号石平,遣兵驻守汾东、汾西,不久被北周派兵讨平。

隋朝末年,离石和陕北稽胡的活动仍见于记载,而黄河东岸的离石曾是刘渊的发迹地和前赵首都,陕北的匈奴与稽胡更是根深蒂固。《隋书》记载,隋场帝大业十年(614),“延安人刘迦伦举兵反,自号皇王,建元大世。”《旧唐书·屈突通传》说,刘迦伦以十万之众,据雕阴郡(今富县、甘泉县一带),年号建元,署置百官。关中稽胡刘鹞子也起兵响应。直至大业十二年(616),李世民率兵到陕西,才把这股起义军镇压下去。又据《元和郡县志》所记,参加隋末农民起义的还有丹州(今宜川)稽胡刘步禄等。

唐初武德元年(618),有北山稽胡攻富平,又发五万人攻宜君(《通鉴》卷一八五)。武德四年(621),宏化(今甘肃庆阳)稽胡帅刘成仙拥众神木匈奴墓出土鹰嘴善身神数万,与李建成战于邝州(今富县)。李建成诱降义军以后,屠杀六千余人。刘成仙逃脱,投奔盘踞朔方(治今靖边白城子)的割据势力梁师都,后都被唐兵剿灭。

隋末唐初,河东离石稽胡刘苗王、刘龙儿、刘季真父子起兵响应河西陕北稽胡的起义,也先后被隋唐王朝派兵镇压下去。

隋唐以后,稽胡逐渐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活动不见史载,但刘姓匈奴的有些后裔,仍可以溯其族源。如唐朝诗人刘禹锡,乃是北周时刘亮的七世孙。而刘亮的父亲刘持真,《周书》谓其为西魏的领民酋长,很显然是稽胡的部落首领(详见姚薇元《北朝胡姓考》)。

如今,有许多刘姓名人,也认同自己的匈奴人血统。如着名作家刘绍棠给《最后一个匈奴》的作者高建群捎话说,民间传说“天下匈奴遍地刘”,因此,他的祖上很可能就是匈奴。刘先生的家乡燕赵大地魏晋时期,也是内徙匈奴的聚居地之一。又如延安籍作家刘成章,也认为自己的家族和匈奴有些关系。有一次,他去罗马尼亚访问,在作协主席的家里聊天。当他说出南北匈奴的渊源与变迁历史,并说自己身上很可能有匈奴人的血脉时,从屏风后面跑出罗马尼亚作协主席的妻子。她紧紧抱住刘成章唏嘘不已。原来,这个作协主席的夫人是匈牙利人。据中国史籍《史记》、《后汉书》等文献记载和欧洲史学界的多方面研究,公元1世纪至3世纪,北匈奴受到两汉王朝的多次打击,被迫西迁,在中亚的乌孙、康居、阿兰等地活动了二三百年,于公元4世纪到了欧洲,先后征服了东哥德人、西哥德人和日耳曼人部落,以匈牙利平原为基地,在东欧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匈奴人国家,其领土东起威海,西至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意大利北部),北至波罗的海。欧洲的匈奴人帝国曾多次与东罗马帝国交锋,所向披靡。公元451·452年,匈奴国王阿拉提率五十万大军进攻西罗马,由于西罗马与哥德人的联合抵抗和匈奴军中瘟疫流行而退兵。453年,阿拉提死去,匈奴帝国也随之崩溃。阿拉提的一个弟弟率领一部分民众在多瑙河下游、匈牙利地区定居下来,并与欧洲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今天的匈牙利。这一说法,得到了西方史学界的普遍认同。

时隔两千多年以后,无论是西方的匈牙利人,还是东方的刘绍棠、刘成章先生,都不否认自己的匈奴人血统,那么,陕北刘姓和匈奴的关系又如何能避讳得了呢!

陕北望族白氏与胡姓白氏

据袁义达、张诚《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所披露的最新研究成果,当代中国白姓总人口约350余万,在百家大姓中居第73位,主要集中在四川、山西、陕西三省,约占白姓总人口的55%。其实,在历史上,白姓也是陕北的望族之一,其历史悠久,支脉广布,名人辈出,史载不绝,在陕北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即使到了当代,以清涧白家为代表的陕北白氏,更是甲胄盈室,朝笏满堂,更显兴旺发达。

陕北白姓民族成份比较复杂。追根溯源,应以内迁的龟兹为肇始。龟兹,西域古国之一,故地在今新疆库车一带,汉武帝时,有众八万余。龟兹王室因居白山(今天山)而姓白。张骞通西域之后,建立西域都护府,龟兹国也属其管辖,和西汉王朝的交往日益密切。汉宣帝时(前73年·前48年),龟兹王绛宾曾娶乌孙王妃汉朝解忧公主的女儿为妻,并到长安学习汉朝的制度和文化。后来,大概受到匈奴或其他周边国家的压迫要求内迁,西汉政府把龟兹数万民众安置在榆林北部陕蒙交界之地,并置龟兹县,设龟兹属国都尉进行管理。《汉书·地理志》云:上郡有龟兹县。颜思古注云:“龟兹国人来降附者,处之于此,故以名云。”龟兹故城在今榆林城北牛家梁镇古城滩村,其城垣轮廓尚存。遗址内发现汉墓群,出土汉画像石、建筑材料等文物。特别是出土的皮囊形鱼首青铜扁壶、小口深腹罐等西域风格鲜明的器皿,是龟兹人在陕北居留生活的有力佐证。

其后近百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48),南匈奴内附,东汉政府安置于内蒙河套地区。建武二十六年(50年),又南徙河西郡(今神木东北),与龟兹人为邻。永寿元年(155),安定郡国都尉张鱼进屯长城,屯龟兹,使南匈奴不得东进。

可能在魏晋时期,中原战乱,内迁安置的诸族得以自由迁徙。白姓龟兹人的一支由榆林的安置地迁西河,继而东渡黄河进入晋西北,后来发展为白姓的上党(今山西长治地区)族望和山西白姓的祖源之一。另有一支南迁关中,在渭河、洛河之间定居下来。发现于白水县的前秦建元四年(368)《广武将军A产碑》的题名中有翊威将军酋大白安、大人白平君等。酋大和大人都是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马长寿教授认为他们就是“起源于龟兹国王姓氏之白氏或帛氏。”(见《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他们也可能是关中白姓的祖源之一。

南北朝时期,南匈奴融合了龟兹人、羌人等民族,成为稽胡族,散居于晋西北、陕北山谷间。为了反抗鲜卑统治者的奴役与歧视,不断起兵,其中不乏龟兹后裔的奋勇参加。北周神瑞二年(415年),河西一带的稽胡迫于饥荒,渡过黄河与上党稽胡汇合,推举白亚栗斯为盟主,自号大单于,举兵起义,后被镇压。北周天和(566·572)间,延州总管宇文盛为了防止稽胡的一再起义,命人赶筑银州(今米脂)城。稽胡人在白郁久同的率领下,率众进攻宇文盛,终于寡不敌众,被俘杀害。不久,北周镇将刘雄出绥州进剿北部稽胡,乔白郎率义军渡过无定河迎战刘雄,也被击败。到了唐代初期,陕北又出现了被称之为延川稽胡或绥州部落稽胡,其首领为延州人白铁余。唐高宗永淳二年(683)年,白铁余利用佛教号召群众,举行起义,“据平城(今子长县、清涧县一带),自称光明圣皇帝,置百官,进攻绥德、大斌二县(今清涧、绥德一带),杀官吏,焚民居”(见《资治通鉴》卷二0三)。后被程务廷会同夏州都督王方翼合兵平定。

自唐朝中期以后,稽广武将军口产砗拓片胡族逐渐完全融于汉民族中去了,其活动再也不见于史载。但是,他们的后裔,仍活跃于唐朝政治舞台。如大诗人白居易兄弟,就被认为是龟兹人后裔。最有力的证据是白居易之弟白敏中拜相时,崔慎酋称其为“蕃人”。诗人卢发咏白敏中的词中也说:“十姓胡中第六胡,也曾金阙掌洪炉。”论者以此推论白敏中姓氏系出西域龟兹国,那么其兄白居易自然也就是龟兹人的后裔了。又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白敏中墓志》、《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所记,白居易的祖先,先居关中,于北魏初徙居太原,至北朝末年又返居关中。太原白氏重回关中,原因甚多,未可一概而论。然关中渭河以北自魏晋以来,白氏多散居其间,此或与白氏重返居渭河以北有关。(详见马长寿《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

以上所说,是陕北白姓的主要来源,是汉代内迁的龟兹国白氏。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少量的出自汉族白姓的成分。另外,唐代入居陕北的突厥人、吐谷浑人,长期盘踞陕北的党项人、源自西亚的波斯人(元代成为回族)中也有白姓,他们也是陕北白姓的来源之一。正是由于大量白姓少数民族的加入,才使得白姓不断壮大,人口骤增。到了宋代,全国白姓人口约9万人,而陕西依然为白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白姓人口的32%。明代,山西一跃成为白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19万白姓人口的24·4%。当代,山西、陕西、四川依然是白姓大省,这与历史上内迁的西北白姓少数民族的分布和迁徙地域大体相一致。

鲜卑拓跋氏与陕北拓姓拓姓为拓跋氏省称。这类省称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如复姓呼延,省称呼或省称延。关于拓跋氏,古文献及姓氏研究着作均指出是北魏皇姓,出自北魏王朝建立者鲜卑拓跋氏部落。他们自称黄帝之后,受封北土。谓黄帝以土为德,鲜卑语称土为拓,称后为跋,故以拓跋为氏,即黄帝后裔之意。

陕北拓姓族源主要有二。一是直接得自鲜卑拓跋氏,二是得自党项羌化了的鲜卑秃发氏(拓跋氏异译)。而且与后者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

拓跋鲜卑原居大兴安岭北部。在其二世祖推寅时,命子率部众占领匈奴故地,沿内蒙草原西进南迁。他的儿子诘汾与草原天女(匈奴女)生下北魏始祖力微,即“鲜卑父胡母”的拓跋鲜卑之祖。以后,拓跋鲜卑长期与匈奴民族相互通婚。另外。据《南齐书·魏虏传》说,拓跋鲜卑还有汉将李陵的血统。“初,匈奴女名托跋(拓跋之异写,下同)妻李陵。胡俗以母名为姓。故姓托跋。”这说明拓跋氏是鲜卑与匈奴混血的,并且具有汉人血统的民族。匈奴西迁后他们还接纳了匈奴余部十余万落数十万众,势力迅速发展,成为鲜卑部落中最重要的一支,建立了包括匈奴、乌桓、敕勒等民族在内的强大的部落联盟。公元386年,拓跋圭建立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并向四方用兵,南攻北伐,经过二十多年征战,到太武帝拓跋焘时逐步统一中国北方。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奉行穿汉服、娶汉妻、说汉话的多项汉化政策,并提倡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大姓通婚,加速了鲜卑汉化和融入汉族的过程。

拓跋氏为北魏皇姓宗室。拓跋氏势力发展到陕北,可以追溯到始祖猗卢(316)前后。“自神元帝以来,与晋和好。是岁(昭帝元年),穆帝始出并州,迁杂胡北徙云中、五原、朔方。又西渡河,去匈奴、乌丸诸都。自杏城以北八十里迄长城原,夹道立碑,与晋分界。”(《北史·魏纪》)杏城在今黄陵县城南。长城原即今富县羊泉原。

拓跋氏子弟大量进入关中陕北,约在孝武帝(532·535)时。《周书·元伟传》载,元伟在孝武帝时任华州刺史。又有元季海被封为冯翊(今大荔)王。公元534年,北魏分裂,孝武帝逃到长安,在宇文泰扶植下建立西魏,大批拓跋氏贵族入居关中。至于元氏怎么又复姓拓跋氏,这与北周时的一次复辟事件有关。北周为宇文氏取代拓跋氏建立的鲜卑政权。周闵帝元年(557)二月,赵责等大臣谋图重新扶植元氏之后称帝。失败后,元氏子女被株连而诛者甚众。到周明帝时,始把元氏沦为奴仆者免为平民,复为拓跋氏。另外,北周宇文泰还提倡过赐姓复姓和恢复太平以前代北复姓的运动。这些拓跋氏之后,经过千百年来的繁衍、迁徙,分布关中陕北各地,逐步融入汉民族之中。

北周政权灭亡以后,鲜卑作为一个民族实体巳不复存在。逐渐融入汉族之后,其后裔人才辈出,在隋唐两代王朝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隋唐两代的建国者,都是鲜卑汉化了的汉人。甚至有人认为杨氏、李氏即为鲜卑人。隋文帝的皇后和唐高祖的母亲为亲姊妹,同出于鲜卑化了的匈奴独孤氏之门。唐太宗之母窦氏和太宗的长孙皇后都是鲜卑人。唐朝宰相中,有30个为鲜卑人后裔。隋代建筑家宇文恺、《切韵》的作者陆法言、中唐着名诗人元稹、刘禹锡等也为鲜卑后裔。难怪胡三省注释《资治通鉴》时惊呼“自隋以来,名扬与时者,代北子弟十居六七。”

同类推荐
  •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中介绍了“古代六戚观人法、观诚法、观色法”等等方法,而“古代六戚观人法”是指用六戚之法察人,人的忠孝爱敬便可一目了然。父、母、兄、弟、妻、子,称谓六戚。而“观诚法”是指观诚之法是从人与他人的关系中考察人。
  •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民间风情 三百六十行(文化之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民间婚俗

    民间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以上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婚俗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本书将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 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经典

    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经典

    文化中国的生成、演化与中国经典紧密相连,以儒释道三教为中心的经典,对中国文化的品格和品性,对中国文化的形态,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样式等,均起到铸造性作用。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必须深入了解中国经典。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狐狸狐狸你过来

    狐狸狐狸你过来

    古灵精怪绝世狐狸精X温润优雅腹黑白虎上神认识很久以后的某天晨起,两人无意聊起了天。晓生惋惜道,以前我养过一只通体雪白的小猫,可爱极了,后来不知跑去哪了。她青丝未绾泄下,柔顺无比,一双修长眼睛目如檀珠,腮凝新荔,肤如凝脂。一切本来如此宁静而赏心悦目...................(几句对话后)所以说那只小猫就是你!?晓生羞恼的面色微微泛红,不知想起来什么,那一点点红竟像烧起来了似的愈演愈烈,俏皮的紧。白子珂!!!一想到那时候自己天天把小猫抱在怀里同吃同住说心里话她就心堵。“又不是我要你抱我,是你自己在天上转悠碰着我不由分说就把我拐走。”男子墨袍裹身,惬意翻着书卷,嘴角含着笑意不急不徐,天然的贵气,适当的慵懒真真是幅好图景...不对!再好的图景也不行,一气闷,晓生打算出门转转,白子珂可没想到这一转,自己原本板上钉钉的夫人转丢了!?还没捂热乎呢,又开启千里寻妻路。
  • 公主不爱大野狼吗

    公主不爱大野狼吗

    [花雨授权]她是他的人!这是什么鬼话啊?为他们家工作的是她的父母可不是她!如果他以为她还会像小时候那样逆来顺受,那就大错特错!为捍卫自身权益她决定展开大反攻,首先就从改正他动不动便爬上她的床这坏习惯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中国春秋史说

    中国春秋史说

    一部以《左传》、《吴越春秋》为主要内容,描述春秋时期郑、楚、齐、宋、晋、吴、越等主要诸侯国争霸的原始资料历史小说。(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弃少游天下

    弃少游天下

    一个暗影界的王牌,对外宣布接完最后一单,就退出杀手界,有一天接到一项看似简单的任务,但是事宜愿为,这项任务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当他准备结束这项任务,却发现对任务目标产生了感情!就准备向她求婚,但是事情却不会让他称心的,有一天他和自己心上人一起游玩的时候,心上人因自己的疏忽被人绑架,惊吓过度,成为一个记忆只有一个10岁孩童,这让他陷入了后悔不已,直接抄了绑匪的基地,行动结束后,直接用项链的跨时空的能力,带着心上人来到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度过余生。。。
  • 沙城屠龙

    沙城屠龙

    一个被抽空历史记忆的大陆上,唯有一个沙城的秘密,而人民本是各安天命,各守本分。直到一个野心家的出现,打破大陆族群之间的平静,血腥、暴力、战争接踵而来。直到三个天赋异禀的少年出现,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一个未知的世界等着三位少年去发现
  • 墨书传

    墨书传

    “黑白相生,黑白对立,天地浩然,无上乾坤,分则阴阳,合则混沌”墨家世代才人出,御守大陆千余年。一子墨书耀天下,却中神血命丢半。凤凰断翅难高飞,潜龙折骨困浅滩。若要重登巅峰位,唯有不挠百炼钢。新人作家,请多指教!
  • 凡人之躯第一部

    凡人之躯第一部

    渡劫失败漂流到现世,以凡人之躯重修成神,斗万界诸神,战万古仙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