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29300000023

第23章

清代诗歌理论家叶燮提出:“才、胆、识、力。”他说这么多,还添了个力。他认为:“大凡天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就是说,大凡人没有才,他的心思表达不出来,他心里根本拿不出东西;无胆,写文章时畏畏缩缩,没有主见;没有识,就不能取舍,无法辨别;无力,没有功底、能力,不能自成一家,这个力不是一般的力,是指功力、笔力、想像力、智力等。当然还要有实力,经济实力,还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是一个综合的力。

清代章学诚认为:“人在童蒙之初,即有记性、作性、悟性。”他又说:“记性积而成学,作性扩而成才,悟性达而为识。”人在童蒙的时候,有记性,作性。作性,也就是活动能力。记性积累起来成为学识;人的活动能力扩大而成为才能;悟性达到了就成为智慧。他又说:“记诵以为学也,辞采以为才也,击断以为识也。”击断,就是判断、辨别。辞采是指文章的辞采。他讲得很好。

第二部分为道“三要素”之为道的镜子——六识

还有一才子袁枚说:“作史三长,才、学、识缺一不可,余为诗亦如之,而识最为先,非识则才与学俱误用矣。”作历史三个长处,才、学、识缺一不可,我作诗也是如此,而识最为先,没有识,你的才、学可能会误用,你用不好。

这几天讲课,你们说前面讲的没有后面讲的好。为什么?因为前面的识少一些。特别是最近讲的几课,有我们自己的见解,这个见解就是识。有自己的见解,就自成一家,不是人云亦云,识很重要,很难得,也最能吸引人,最能显示出人格的魅力。

才、学、识三者虽有异同,但在人格的组合中,又是互相映衬、协同的。下面我想借用荀子的观点作些参考:

认为识是从书本中来的,这是狭义的识;认为识是从学中来的,这是广义的学。广义的学包括日常的观察和体验的积累,这种积累又离不开知觉和记忆。荀子说:“人一生下来就有知觉,有了知觉就有记忆,有了记忆就有蕴藏。然而,它却离不开心的本能。心一生来就有知觉,有知觉就有差异;有差异就同时兼而知之,就有所分歧。然而,不会因那件事妨害了这件事。”

荀子说:“物类的外形、体貌、颜色、纹理,要用眼睛来识别;声音的清浊、腔调的节奏以及其他怪声,要用耳朵来识别;甜、苦、咸、淡、辣、酸以及其他怪味,要用舌来识别;香、臭、腥、臊以及其他异味,要用鼻子来识别;痛痒、冷热、滑涩、轻重,要用身体的触觉来识别;言行、喜怒、哀乐、爱恶以及其他杂念,要用心来识别。”这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所得到的色、声、香、味、触、法六识。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人体六种器官),是用来对外界的事物进行观察和体验的。例如,通过对水的观察和体验,就能获取对水的认识。

第二部分为道求“三度”之为道的广度——博

“五经出身”的神童

学问既博也渊,必然是出神入化。下面来举几个学识广的例子吧。

宋代设了童子科举考试制度,专考15岁以下的儿童,如果谁考上了,就赐他“五经出身”,就称他为神童,但这种考试主要是背诵。宋神宗元慧七年四月初,礼部童子科试中,饶州一个八岁的儿童朱天赐,《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记》、《论语》、《孟子》七经,他全部能背,而且通篇无一字少误,所以赐他五经出身。

另抚州童子12岁,叫黄居仁,在诵试了七经外,又加试了《论语》大义三通,也获五经出身。

当时就有人统计了七经字数,不过当时的版本与现代版本字数可能不同,当时《周易》24207字,《礼记》有99020字,《尚书》25800字,《诗经》有39224字,《周礼》45806字,《论语》13700字,《孟子》35410字,合计28300余字,这确实是了不起,他们不只背一遍,而是五遍,这五遍是先通背一遍,然后是旁边的考官,点到哪里就背到哪里,叫停就停。周围有几百人围观,无不惊叹!这里我不多举例子,只说明这就是博,不只是五经而是七经,我们现在一经都难背,如果从小就能如此博学,以后的学问就有了深厚的功底啦。

抄书“抄”出来的大家

关于博,还有一种,我也举一个近代的名人。他就是鲁迅先生,像鲁迅先生这样的大文学家,他的学问是怎么来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抄书。

他从115岁起,先抄录小本《康熙字典》上的古文奇字,再抄录《唐诗》,还抄了《茶经》三卷和《五本经》等,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30多岁。我们会想,抄书竟抄出一个大文学家,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是不是每个人抄书都能这样呢?当然我们不一定模仿,我们可以学这种“博”的精神。

我的家乡有一位高中老师,也是读古书的,人家都讲他是活字典,无论你讲什么字,他不但认识,他还能讲出这字在那一本书的第几页第几行。

我们还是看看鲁迅先生,他是不是一种博呢?当然是了。另外他还有一博,他买书甚多,根据《鲁迅日记》中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的20多年里,他选购的图书有14000多册,付出的钱10910多元。这是很了不起的,20多年买了那么多书。只要看到好书,他宁可不吃饭也要买,当然他自己的著书也颇丰。他著书达700多万字,手稿有16000多页,他写了30多年,在最后的10年中,是在与病魔的对抗中间,几乎是一个星期写一篇,这也是“博”。他不但是学问博,他的著作也博,回报也丰。

也谈读书的条件

子思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他把博放在第一位。

荀子说:“听到的多,就叫做渊博;听到的少,就叫做浅薄。见到的多,就叫做宽闲;见到的少,就叫做鄙陋。”

曾国藩的学也有一博,就是广,他在家书中讲:“苟能发愤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都可读书;在砍柴,在放牛的时候,也可以读书。如果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不能读书,即清净的地方,神仙的仙境,都不能读书。”这是指为学读书条件之博。

******也是那样,故意在大街路灯下看书,培养精力集中的能力。说明你只要是发愤自立地读书,那就不讲条件,什么地方都可读书。这个我深有体会,我年轻时,可以说是手不释卷,吃饭也读,躺在床上也读,走路时也读,那真是迷在上面。当然如果不是一个有志向的人,不能奋发自立的人,无论在多好的地方也不能读书。这也是一博。

第二部分为道求“三度”之为道的深度——渊

触类旁通

渊即深,学问仅仅是广博还不行,还必须将学问做深,作精,作通。讲到渊,我先讲一讲郑板桥的读书法。

他讲:“一曰攻,二曰扫,三曰探。”攻,“攻则直透重围。”一层层地剥进,才能抓住要领。这就是不但要攻得深,攻得透,而且要抓住要领。叶剑英元帅曾有诗云:“攻城不怕坚,攻书不畏难。科学有艰险,苦战能过关。”这就是攻。扫,就是:“一通百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意思好理解。探,“书中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所穷。”这探就是探微、探精,通过这样的探,那当然是一步步地深入,一步步地奥妙无穷,什么奥秘都能探出来。这必须有学问、有本领的人才能探到这些,如果没有一定的功底那就免谈。

如果一行几人同到敦煌去,其中一人很有才学。他既懂美术,又懂考古,又懂历史,古文也通,那他这个“探”要探多少重要的宝贝?他一看上面的线条、花纹和颜色,马上就能发现新的东西。但我们呢?认识它吗?只能看看新奇而已。听别人讲得明明白白的,只是点点头,但不得要领,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功夫呀!

明年我们准备到甘肃、陕西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去考察、体验,去体验大自然,去体验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先在家修炼自己的十八般武艺,不然到了之后,我们还不知哪个是宝?哪些东西是有用的?不能让许多好的东西擦肩而过。所以我们必须提前作好准备,多少年来我梦寐以求想作这件事,为什么以前不敢?因为总觉得自己十八般武艺不到家。但现在也不能讲练好了,但也不能再等了,我们不能等精、通了再去。还是去找自己的悟性吧!

夫子读书法的体会

我们再来看看朱夫子——朱熹读书法六点体会:

第一,循序渐进:“譬如登山,不知自低处之小道理,终无至高处之大道理。”学习者的智能水平要有系统、有步骤地前进。

第二,熟读精思:熟读,“使书读得通透烂熟”,“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即使读懂了,还要反复玩味,“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心”。不但要熟读,而且要精思,就是经常去思考,去想,去玩味。

第三,虚心涵咏:指读书要认真,反复研磨,反复体会。

第四,切己体察:就是自身的刻苦。入道之门,是将自个己身投入那道理之中去渐渐相亲;与己为一,就是要将自己与知识融为一体。

第五,著紧用力:要抖擞精神,下苦功夫,花大气力。

第六,居敬持志:要有专一、纯一的心境和坚定久远的志向。今日学者不长进,只是心不在焉。

这六点是朱老夫子的学习方法,其实也就是前面讲的“为道”,我不多讲。下面讲“神”。

第二部分为道求“三度”之为道的高度——神(1)

什么是“如有神”

讲得浅一点,就是聚精会神,从上小学时候起,就听老师经常讲这个词。这个“神”是孔老先生讲的,是精神的神。我们学习要集中精神。另外有一句话是出神入化,我们做事要专注到出神入化的程度。陶渊明到桃花园去,出来后给世人献上一篇《桃花园记》,这《桃花园记》人家一看很神奇,人们都认为那个世界太神奇了。那么我们钻到学问里,看见神奇了吗?得到神奇了吗?所谓“下笔如有神”,就是领略到神奇的境界。

如现在有这样的学者,博士学位拿到了,还是研究员,应该很渊、很博。但请他到中央电视台讲一个属于他自己专业的话题,他的目光还是离不开笔记本电脑,离开了电脑他就无法讲了,甚至连最基础的东西都讲错了。我认为他没领略到什么,只领略到几个他认为别人不懂的名词术语罢了。他没有领略到“神”,他可能连边都没沾上。像这样的人不能到电视台去讲课,那样不仅是耽误大家的时间,而且还误导他人。

关于“神”,我们要学到出神入化,要领略到那神奇的境界,要领略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领略到那“柳暗花明又一村”,才能演讲时传神,倾听者入神。

清代学者张潮说:“在善于读书、钻研者的眼里,世上万物没有不可阅读、学习的。如山水风光是自然之书,棋枰醇酒是愉悦性情之书。对善于观赏游历山水的人而言,世界万物没有不是山水的。经史子集是山山水水,优秀的诗文和美酒佳酿也是山水。”他认为对于善于游山玩水的人,万事万物就是山水,连五经、四书、诸子百家的书、那些文集都是山水,就连美酒、花容月貌也是山水,这就是神奇之处。当然这里讲的酒,不是我们日常所见的酗酒的酒。

什么是神奇

李白饮酒又是何等境界!他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这是一种有诗意的酒。如王羲之喝酒之后,大笔一挥就是天下华章。这种喝酒是神奇,他们在酒中得到了神奇的意境,领略了一种神韵,使他们诗兴大发,使他们挥毫泼墨,即兴而来,能写出千古绝句。这就是一种神韵,一种神奇。

张潮这句话,对我们明年的工作很有借鉴。他讲:“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这意思是讲,能领略、感悟大自然无穷奥妙之书的人,你就能得到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妙好词,能融会贯通艰深涵曲道理的人,你就能参透天上的禅机理趣。这段话对我们甘肃、云南之行的准备工作也是有一定启发的。因为我们的行动名为“中华民族文化拾荒行”,目的就是要到自然、原朴的生活中去体验,去读懂大自然这本“天书”。

西方有位哲学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天国和人间存在的东西,要比哲学家和科学家所能梦想的多得多,也要比人类书本上所描绘的多得多。”我认为谁也不敢讲他这句话说得不对,谁都会点头赞成。所以我认为真正的“神”在大自然中,还有那么多未知的东西,有百分之九十九点多是未知的,那我们人类知道的只有那么一点点,而未知的却是无穷大。孔子称未知的为“神”,曰:“阴阳不测之谓神”。而对世俗的所谓“鬼神之类”,则“敬而远之。”那么多未知的东西都是“神”,等待我们去探索、去领略,太多、太多。如果我们真正想学,真正肯下功夫,就大有发挥的空间,大有用武之地。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独高烛

    独高烛

    音南与秦沛两人之间的故事不会结束,随着时间的流逝,爱只会越来越坚固
  • 谋杀名单

    谋杀名单

    一对经营证券投资的兄弟俩之间因利益纠葛、金钱纷争而导致轰动一时的纽约凶杀案,揭示了西方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人对财富的贪欲和亲情的冷漠。股票交易人艾文·班森是亲朋好友眼中一致公认的“老好人”,却突然在家中遭遇枪杀。他穿戴整齐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头部中弹,手中拿着书,看上去像在闭目养神一样。是自杀?抑或是有人蓄意伪造现场?
  • 神豪之超级抽奖系统

    神豪之超级抽奖系统

    林峰意外绑定抽奖系统…从今天开始每天抽奖,私人小岛、超级度假山庄、万亩农场、私人飞机、帕加尼超跑统统收入囊中。“恭喜宿主抽奖成功,获得奖品:杭州一栋楼!”“恭喜宿主抽奖成功,获得奖品:玫瑰园别墅!”“恭喜宿主抽奖成功,获得奖品:腾讯阿里集团!”“恭喜宿主抽奖成功,获得奖品:私人小岛!”******ps:文中会出现大量知名主播、热播火剧、热门游戏、热门综艺、英雄联盟战队、游戏俱乐部,读者大大们期待么?
  • 英雄联盟之征途

    英雄联盟之征途

    他们是英雄联盟的狂热爱好者,组建强力校队征战全国高校。漂泊的大学、流浪的征途,且看他们如何携手掌控天下!无限延伸的英雄仓库,实体与灵魂的召唤,英雄们最终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 墨雨倾城

    墨雨倾城

    一生痴缠,剪不断的爱恨情仇。墨雨梨花,原来到了最终,终不过泪如雨下。她,红颜倾城,一舞名动京都。他,诗骨玉神,一箫走遍天下。安得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黄庭内院的心思细腻,举案齐眉的细微博弈。他为她,得了天下,从此许她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她负他,墨雨梨花,惟愿与他碧落黄泉天上地下。墨雨寒光闪现时,她说:她的珩,他的灵儿,约莫都死在了今天。
  • 系统带我去星际

    系统带我去星际

    物流信息一直在变化,星际总联盟——星际星河系分联盟——星河系——地球…
  • 我的斗技成了精

    我的斗技成了精

    少年伊沙通过修炼两本秘籍,所练成的斗技竟然有了自己的意识,当他纵横天下的时候,包括称王称霸,包括遭遇各种美女,或许真正的主角是他一身的斗技……
  • 七彩生活-野外生存实用宝典

    七彩生活-野外生存实用宝典

    本书预想了五种绝境,分别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方案和求生对策。书中内容分9部分,包括:野外求生基本常识、野外求生必备技巧、基本的急救素质、最富有生机的绝地——森林等。
  • 分裂100天

    分裂100天

    火车上遇见了她,相约100天后相见。你会相信么?
  • 嫡女惊华:王牌宦妃

    嫡女惊华:王牌宦妃

    成亲之日,盖头揭起,顿时她凌乱了,这不是那恶贯满盈的大太监吗?当现代异能者穿越为惨命嫡女小姐,步步为营,惊心算计,抢人夫君,可是谁能告诉她揭了她盖头的九千岁是怎么回事?百年王朝,一代佞臣,祸国容姿,血染朝堂。当阴谋与爱情丛生,她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