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00500000161

第161章 坚韧是信仰的一半(2)

1949年12月初,穆青被调回北京任新华社农村组组长、部主任。1951年调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1956年调回北京任新华社副社长兼任国内部主任。从这一时期起,穆青的工作重点有两方面:一方面放在领会党中央关于新华社工作及新闻报道精神上,参与了新时期通讯社事业的开创与管理,研究了有关新华社的思想工作、业务开拓、新闻队伍的建设等大量业务理论,写出了《在分社领导岗位上》《应该增加一些报道问题的新闻》等多篇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另一方面,穆青从报道思想、采访写作、记者培养诸多方面作了探索与实践,写了《记者需要怎样的指导》《改进采访与写作》等文章,组织了对雷锋、王杰等先进人物的报道,指导了《上海最后一辆黄包车进了博物馆》《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等著名报道的写作。

1965年,穆青迎来了他的又一个创作高峰。这年他采访了河南兰考县,同冯健、周原合写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于1966年2月7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播发,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文化大革命”初期穆青被打成“走资派”,他拒不承认自己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大毒草”,后又因在日记中写下“文化大革命”是“一代人的悲剧”而被污为“现行反革命”,但他始终没有向林彪、“四人帮”低头。1972年,穆青恢复了新华社副社长的职务,同年写了《铁人王进喜》,这一工人阶级的典型代表又一次成为全国人民的学习榜样。1975年10月,穆青与新华社朱穆之、李琴联名写信给毛主席,反映江青在大寨讲话中攻击邓小平同志、影射周恩来总理的严重问题,受到“四人帮”迫害,被停职检查。直到粉碎“四人帮”后穆青再次恢复工作,于1977年任新华社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兼新华社总编辑。1982年穆青担任新华社社长职务。在他作为社长的10年中,对新华社的新闻改革提出大量有价值的理论,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加快新华社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性通讯社迈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取得显著成就。1992年11月,穆青以72岁高龄从新华社社长的领导岗位上退下,但他宝刀不老,仍然考察、采访、写作,从祖国最南边的珠江三角洲,到中原大地、苏南农村,再到大西北的宁夏、青海,无不留下他辛勤的脚印。他发表了多篇散文,还拍摄了大量新闻摄影作品。19%年他的《新闻散论》出版,随后他报道过的10篇人物通讯集结成《十个共产党员》出版,同年10月20日—22日,由中国记协、新华社联合主办了“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共收到论文120多篇,将其中一部分集成《穆青新闻作品研讨文集》。此外,在穆青从事新闻工作的60年间,曾多次出国,访问了亚、非、欧、美四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国际新闻作品收集在《彩色的世界》中,共46篇通讯、262幅图片。

二、穆青新闻实践的特点及其成功原因

中国当代新闻史上几乎没有一名记者能像他那样,写一个人物成功一篇报道,报道一个人物便成为十几年、几十年人们谈颂的典型,人人皆知的楷模。

穆青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他十分善于积累新闻线索,一些有重大价值的新闻从不会漏过他的眼睛,且不说《雁翎队》《历史的审判》《潮涌中州》等著名报道对于时代焦点及典型人物的把握,甚至于在已经发表的新闻中都能挖掘出新意。他采写过的焦裕禄、吴吉昌、阎建章等人物,已被许多新闻单位作过大量报道,但都没有在读者心中留下多少印象,而这些素材一经穆青挖掘,立即引起社会轰动。最典型的是对焦裕禄事迹的报道,在穆青之前,焦裕禄的事迹已被包括新华社在内的许多家新闻单位报道过。1965年年底,穆青和冯健等人赴西安途经郑州,召集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开会汇报工作。60年代初,刚刚摘掉“右派”帽子、被分派到河南做农村采访的周原,在会上将自己在豫东采访收集到有关焦裕禄的素材作了介绍,穆青一行人被周原充满激情的汇报和焦裕禄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他们在焦裕禄生前所在地兰考走访,看到兰考人怀念焦书记的热泪,兰考人有说不尽的焦裕禄的故事,穆青等人含泪倾听,收集到大量来自真实环境的感人材料,萌生了再次报道焦裕禄的想法,但兰考那特有的悲剧气氛使他们无法写作,只好移到郑州,初稿由周原执笔,穆青和冯健等人回京向新华社社长吴冷西及有关领导做汇报。稿件完成以后被送到北京,经过穆青、冯健等同志反复修改,七易其稿,为了慎重,定稿后又将原稿送回兰考,广泛听取意见后得到一致肯定,最后终于在1966年2月7日播发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由中国的王牌播音员齐越朗诵这篇通讯,竟几次泣不成声而中断。播发新闻的当天恰逢周原在兰考,他目睹了成千上万的人挤在高音喇叭下久久不散的感人场面,人们拥向周原,一面诉说焦裕禄的功德,一面感谢3位记者说出了兰考人民心中的话。由于这篇通讯感人至深,焦裕禄的名字很快传遍了全国大地,并掀起向焦裕禄学习的热潮。当时为了便于迎送前往参观学习的人们,铁道部特别发出通告:陇海线上的列车一律在兰考这个三等小站停靠[3]。

穆青是一位使命感很强的记者,他在漫长的新闻生涯中养成了一个习惯:一旦发现一个闪光人物,如果未能及时报道出来,就内疚、坐卧不安、自责不已,这是一个对事业执著追求的新闻记者的最高境界。有几篇新闻是穆青在中断了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以后重新采写完成的。如在通讯《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开头,叙述了对“老坚决”潘从正的采访经过:1965年的冬天,“当我们报道了焦裕禄的事迹之后,原打算向读者介绍这位长年累月与风沙搏斗的老人,没想到由于全国政治形势的变化,这一计划被中断”,“但这个刚毅、淳朴的老人形象,却始终在我们心头萦绕”,“十几年过去了,对老人的强烈思念驱使我们重访旧地”[4]。对郑永和的报道也是如此,在70年代中期穆青就4次到辉县采访郑永和,对这位心系人民的县委书记身先士卒,领导全县人民挖石垒堰、取土造田、开路修渠、植树造林的改天换地的壮举印象深刻,却因故始终没有能将他报道出去。进入90年代,穆青听说郑永和离休后依然心系人民,和一批退休老人组成“老头林果病虫害防治大队”,一年四季翻山越岭,无偿帮助果农医治果树病虫害。穆青便从北京到辉县山沟采访郑永和的“老头队”,因事被电话催回北京,采访又一次被中断。直到1993年穆青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他才六访辉县,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向读者捧出又一激动人心的力作《情系人民》,这也是穆青写作中最倾注感情的作品。

穆青成功的原因之二,是他以记者特有的新闻敏感捕捉现实。他摸准时代的脉搏,从社会的关注点切入,发掘事实材料的新闻价值。穆青的新闻报道,有这样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他写的人物全部是共产党员,他们在中国新闻史上树立起一座座丰碑。穆青曾说过:“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往往会起到人物的某一段传记、时代的某种记录的作用。”他笔下的人物从40年代到90年代,梁雷、赵占魁、阎建章、郑永和,是最普通却又最执著的为理想奋斗的共产党人,他们代表着一个时代,体现出一种时代精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的植棉能手吴吉昌不仅是农业科学家,更难得的是,他不畏林彪、“四人帮”的压力,完成了周总理的嘱托。《改革大潮中的老支书》主人公阎建章有句名言:“共产党不姓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从1943年就担任辛兴村党支部书记,1977年重新上任时,面对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烂摊子,他悟出:不改革开放,中国没有出路。这个结论是对这个时代的总结。穆青笔下的人物之所以能长久地驻存于人们心里,重要原因是他写人物超出了对个人品德的歌颂,而是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把人物的思想行为与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深挖内涵,从多侧面表现人物,使新闻主题得到升华,所以能够叩响千万人心灵。其次,穆青的通讯侧重于报道农村和农民。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决定着每一位有远见的记者必须关注农民问题。穆青曾多次向人赠言“勿忘人民”四个大字,这正是他从事新闻工作的座右铭。穆青来自农村,不忘农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当许多记者将目光投向南方城市,理所当然地报道主潮流的沿海经济地区时,穆青却别具慧眼,关注中原大地的春潮涌动,从这一小点来辐射全国。他曾四访兰考,三探宁陵,两上红旗渠,六下扶沟,六去辉县,千里看麦浪,飞雪访农家,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篇篇出彩。最典型的例子是从1982年到1993年10年间,穆青六次采访周口地区,写了《河南农村见闻》一组共7篇报道,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的深层变化,而且对今后农村如何进一步快速发展,农民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贫困走上小康之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穆青发现在周口地区广大农村,墙头上到处有用白粉刷写的标语。早年写的是:“谁有远见谁养牛”;后来写的是:“一户一头牛,吃穿不用愁,一户两头牛,一年一层楼”;又过些年写的是:“赶着黄牛奔小康”,这些不仅成了穆青新闻报道的主题,无疑还向农民通报了致富信息。周口地委、县政府曾把穆青和周原合写的通讯作为布告印发,向全区农村广为张贴。

穆青成功的原因之三,是讲究采访技巧,与采访对象广交朋友。他直接采访过的每个人几乎都与他建立了情同手足的友谊而成为挚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互相牵挂,书信不断。如今,他们和他们的子孙都同穆青保持着联系。《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发表后第二年,穆青得知“老坚决”一辈子没有到过北京,想看看天安门和毛主席纪念堂,他当即亲自安排,使这位78岁的老人在有生之年如愿以偿;老人接受采访时得知穆青喜欢樱桃,便精心培育了两棵树苗托人坐火车送到北京穆青的家里;1989年“老坚决”87岁时寿终,穆青闻讯极为难过,亲笔为老人的墓碑起草书写了碑文。还有红旗渠的抢险英雄任羊成,1966年穆青见到他时,摸着他由于成天凌空作业、腰上系的绳子勒出血痕结成一圈圈褐色的老茧,止不住热泪盈眶:“羊成,你受苦了。”1991年,穆青特邀任羊成来京会面,见面后就问他腰里的老茧还有没有,排险时的脚伤是否落下毛病。1992年穆青再访河南时又会见任羊成,写了《两张闪光的照片》,终于偿还了20多年的“相思债”。任羊成对穆青也牵肠挂肚,一年冬天听说北京降温,专门从林县打电话给穆青,嘱咐他多穿衣服小心着凉……这样的例子多得举不胜举。穆青笔下的人物之所以活在人们心中,就是因为他们首先活在穆青心中。

纵观穆青的新闻活动,从新闻采访报道到新闻理论,再到新闻领导艺术与管理实践,其报道内容从军事到政治,从农业到工业,从中国到外国,从人物到事件上,不一而足;其报道体裁不仅涉及消息、通讯、特写,还有大量的散文、摄影作品,内容丰富,触角广阔,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名副其实的“全能记者”。他的作品朴实洗练,简洁明快,同时充满激情,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无论叙事议论,还是状物抒情,都能曲尽其事,舒卷自如。借用中共中央宣传部徐光春同志的话说:“穆青同志的新闻作品既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几十年历程的生动写真,又是一个革命的新闻战士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无私奉献之情的真实记录。”[5]

[1]《穆青新闻作品研讨文集》,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20页、32、13页。

[2]《穆青新闻作品研讨文集》,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20页、32、13页。

[3]此处参考费永强《焦裕禄的名字是如何传遍中国大地的》,见《中外书摘》,1997年第1期。

[4]《中国优秀通讯选》(下),新华出版社,1985年,第345页。

[5]《穆青新闻作品研讨文集》,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20页、32页、13页。

同类推荐
  • 南極之失落的古文明

    南極之失落的古文明

    南極,世上殘存的一塊淨土,土地的95%以上被冰封,冰層厚達1500米,覆蓋住的大陸,會是一無所有嗎?埋藏在南極之下的,人類的起源,或者不像我們所想的片面。一次南極旅遊意外,讓我這平凡的一生泛起前所未有的波瀾。我叫姜宇,大學講師,一次悠長的假期忽發奇想的到了南極旅行,現在回想過來像夢一樣,你可以把我經歷過的當成一個冒險故事,我已經盡我所能去把一切闡述得清楚,也將我們所想的記錄下來,但這段記錄花上的不單單是墨水時間,更送上幾條性命……離開那零下50度的南極大陸回到27度溫暖家中,我的思緒還是混亂得很,或者我從頭說起,讓你更容易暸解一切吧。
  • 混在乱世当枭雄

    混在乱世当枭雄

    都说乱世出英雄,其实乱世所出的枭雄更多。而名垂千古的是英雄,得天下的往往却是枭雄,某人一不小心去了乱世,是做流芳千古的英雄呢,还是做褒贬不一的枭雄呢?该怎么选择,这是个问题!!!!!
  • 刀酒歌

    刀酒歌

    你以为我是个杀人机器,不我可能是别人眼中的乞丐。你以为我是个乞丐,不,其实我爹很有钱,我可能是个小地主。你以为我是个小地主,不,我还是个铁匠。你以为我只是个铁匠?其实我还可能是个皇子…
  • 图说改革家-当王安石遇到腓特烈二世

    图说改革家-当王安石遇到腓特烈二世

    改革家是指在各种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等方面作改良革新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相较于革命家是以暴力的方式推翻原有事物以达成改变新状的目的,改革家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 史潮与学风

    史潮与学风

    本书作者是我国当代最具国际影响的中生代历史学家,见多识广,在过去的十来年中,除了专门的研究之外,写了一些关于学术潮流和学术风气的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出来后被媒体广泛转载,读者甚多。现在学术环境不良,许多学者闭门造车,不注意潮流,同时学术风气不佳,更是不争的事实。文章结集,对有志于做学问的学生来说,帮助极大。分为两编,史潮(史学潮流)编13篇,学风编10篇。这些文章长短不一,长者一万多字,短者一两千字,可能性较强,期待这位国际知名历史学家的见解能成为中国学术界的解毒剂,为大学教育与学术研究提供借镜。
热门推荐
  • 剑统九天

    剑统九天

    这是一个修仙炼灵的世界,林元因捡地摊货却淘到了一把绝世圣剑,且看他如何手执圣剑在修真界呼风唤雨,又看他如何一次次拯救宗门危机,步入强者之巅。小说人物等级制度:凡人,识灵者,筑灵期,结灵期,化灵,化元,虚神,灵丹,灵神,真仙。识灵者分10层,后面的等级分为三期,初期,中期,后期。
  • 异世之幻魔剑舞

    异世之幻魔剑舞

    无父无母,独自降临在这个世界,他饱尝世界的苦辣酸甜一次注定的意外,却又将他的心狠狠碾碎追寻吧、探索吧一个少年的追寻之路,又会有怎样的坎坷和奇遇呢世界对弱者的无情,比任何盾牌都要坚固,如果我就此停下脚步,就无法堂堂正正的站在世界的中央,让那个重要的人清楚地看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小刀会起义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小刀会起义

    1853——1855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是上海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武装斗争,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义军不仅多次打退清朝军队的围攻,而且也曾打退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上海小刀会起义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长达17个月之久,在上海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末日请柬

    末日请柬

    在末日来临之时,生物变异,建筑毁坏,人类异变。这是末日的请柬,只能接受,不能拒绝。在这巨变的世界,该何去何从。
  • 振海号

    振海号

    这是一部充满血泪的挣扎史!这是一曲赞颂英魂的赞歌!这是一部恢弘史诗巨著!二战开战之前,美籍华人杨振海,是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学生。他和当时留美的中国海军学院张凌霄、王文昭成为好友兼死党。毕业后,他陪家人吃了最后一顿饭后,便不辞而别和二位好友回国参军了。回国不久,杨振海救下了海军上将陈季良将军的女儿陈文钰,四人便聚齐了。从此,四位青年成为中国海军。且看作者如何以他们四人的视角,还原中国海军悲壮抗战史。写作风格倒叙,绝非穿越,真真正正的历史纪实小说。(原名:宁海号)过几天将更正过来
  • 宦女逐尘

    宦女逐尘

    她一介高官千金,不幸落得颠沛流离,曾经的一切如同幻境,在记忆中反复轮替。她还能相信他吗?可那是她亲眼所见啊!她不停的问了自己千万遍,却终是无答!他原该生长于广阔天际,奈何被这宫墙所困。任其高位重权,又怎比得过自由自在。他发誓一定会带她远离这世俗喧闹!而她今在何方?
  • 我家后院有星星

    我家后院有星星

    这是一个描述山海的故事。奇花异草、神兽灵鸟、仙丹妙药、搬山镇海、剑破苍穹、生死轮转、渡人渡己。岁月长河,生灭万物,长生可得乎?但愿仙路永恒,勿忘纯洁初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黑色白月光

    黑色白月光

    纪迦心里一直有一个白月光,但是后来他还是和自己不爱的舒卿卿结婚了,但是这段婚姻并不愉快,一个巧合,舒卿卿和纪迦的白月光互换了身体,白月光是个好的白月光,老公却不是个好老公,舒卿卿终于放手:那就拜拜呗,下一个更乖。分开没多久,舒卿卿就遇见了陈医生,陈医生长得帅,温柔体贴,关键还对舒卿卿很好,啧啧啧,上天果然待她不薄,这不?乖得就来了?舒卿卿最狼狈那天,陈医生带着舒卿卿的体面和她的爱情一起走过来,这一走,就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