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83300000020

第20章  24岁与26个英文字母——清华时代

老中医警告邓亚萍,“不能再打了,否则你会残废!”亚萍犯了难,她正经历人生最顶峰的时刻,一方面自己的技艺仍是炉火纯青,一方面,又有那么多人在期待着她上场。但是如果没有这么严重的伤的话……一番抉择之后,亚萍告别养育她多年的国家队,开始水木清华的大学时代。

1.“我不想辜负萨马兰奇”

从5岁时开始打乒乓球,一直到24岁退役,19年的运动生涯中,亚萍创造了18个世界冠军、其中4个奥运冠军的神话。在这19年里,邓亚萍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训练和比赛上,可以说,乒乓球几乎占据了她前段生命和生活的全部。

然而一次邓亚萍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北京开政协大会,这次会上她有了一次不寻常的遭遇。三小时的长会,长时间地坐在那里,她僵住了。一位喜爱打乒乓球年长老者并走进她的视线。老者是中国最出色的运动医学教授曲绵域。曲老不相信这个在球场上欢蹦乱跳的小姑娘开会会把腰开得动弹不了,“你有伤?!”老教授问。事后,他专为邓亚萍检查,结果一边查一边流眼泪!邓亚萍说,在球场上我就是腰断了,也不会露出一星半点儿来,我天生不会那样,那不是我的性格。以后,曲绵域教授每回为她检查治疗都很难平静。他心疼啊。赛场上邓亚萍运动服外面一条宽宽的护腰,那是她在与伤痛作残酷地交锋,观众也许根本看不出来那交锋也呈白热化,因为,在球场上总是以她的大胜而告终。

曲绵域警告邓亚萍,“不能再打了,否则你会残废!”

亚萍犯了难,她正经历人生最顶峰的时刻,一方面自己的技艺仍是炉火纯青,一方面,又有那么多人在期待着她上场。但是如果没有这么严重的伤的话……

“是的,如果没有这恼人的伤,我绝不会急流勇退!”邓亚萍说。1997年,亚萍渐渐从国家队退了下来。

退役是每一个运动员都要面临的告别仪式。随着退役日子的临近,邓亚萍开始思索和规划自己的将来,她经常问自己两个问题:“如果退役了,除了做教练之外,我能做什么?我会做什么?”这两个问题当时一直困扰着邓亚萍,她找不到答案。那时有很多的运动员退役后,为了生计着想,选择出国继续从事相关的运动。但邓亚萍对钱看得并不重,她认为,选择出国打球也只能再多打几年,还要再次退出,总有个头儿吧。当时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当教练。

短暂的运动生涯总会结束,不管是做教练也好,还是做其他职业也好,都必然有个转型的问题。对运动员来说,选择做教练来说相对容易一些,因为没有脱离原来这么长时间的积累,做其他的职业来说可能难一些,因为一切必须从零开始。邓亚萍并不想像大多数运动员那样,退役后仅仅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她希望换一个选择。希望不当运动员的那一天,成为另一个新起点的开始。她想证明,除了乒乓球,只要自己努力,可以做成任何事情。因此,她决定先读书,然后再决定今后的路该怎样走。

这个选择在当时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邓亚萍是当时实力最强劲的女子乒乓球选手,无论是选择出国打球,还是选择成为教练,都会受到很多国家的邀请。而她却选择了进入清华大学学习英文。有人问她为什么,她说,这是自己一个未圆的梦。

多年来,虽然她一边坚持打球,一边进行文化补习,但所学的知识一直不够系统。1988年“亚洲杯”乒乓球赛在菲律宾举行,邓亚萍作为中国队队员首次走出国门。抵达菲律宾后,面对这个群岛国家的异域风情和那么多首次见面的异国朋友,邓亚萍心里兴奋极了。她很想和这些外国朋友们交流,然而,语言不通让亚萍难以如愿。好多次,尽管她连说带比画,可是那些异国同行还是连声地说“NO”、“NO”,接着便是一阵“叽里呱啦”……让她不知所云。后来,随着出国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多,她越发感到无法交流的痛苦,便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学好外语。”

一天,训练休息时,邓亚萍对张燮林教练说:“张指导,我想学英语,你能不能帮我请一个英语老师?”不久,张教练果真帮她请到了一位英语教师。开课了,老师教得十分认真,亚萍也学得非常努力。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她学会了26个英语字母,掌握了几十个常用的单词和短语。英语老师非常高兴,不断鼓励她:“照这样学下去,你完全可以学好英语。”

谁知,不久亚萍要参加赛前的封闭式训练,学习中断了。接着又出国参加比赛,等到结束比赛,返回北京,教师再来给她上课时,却发现已经学会的短语、单词她忘得所剩无几了。面对英语老师那惋惜的目光,亚萍差点掉下泪来。接着,师徒俩费了好大的劲,总算把忘掉的短语、单词补上了。可是,正准备学习新课时,又赶上邓亚萍赛前的封闭式训练,接着又是比赛……这样学学停停、停停学学,反复几次,亚萍觉得挺对不住老师的,最后只好向老师表示:“我现在确实不具备学好外语的条件!”她泪眼矇眬地送走了老师,心里却留下了愿望: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重圆外语梦!

这个梦做了很久,直到亚萍真正选择到清华大学学英文。事实上,这一决定地做出除了她个人不服输的性格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萨马兰奇。

在1997年曼彻斯特世乒赛后,好消息传来,邓亚萍被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推荐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后来又任命她为体育和环境委员会委员,因为萨马兰奇希望她在退役之后也能够在国际体育领域大放异彩。这时,邓亚萍突然意识到,除了乒乓球,她还能够在运动场之外为国家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找到了退役后自己应该走的路。

然而,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工作却给邓亚萍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当时,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只有19个委员,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严格说起来,当时的邓亚萍并不“合格”,因为没有任何的英文基础。由于不会英文,邓亚萍无法与其他的委员进行直接交流,每次委员开会,她都需要带上翻译,这种特殊的“待遇”让好强的她觉得十分别扭。而且委员会需要讨论和研究有关体育和运动员的问题,并根据自己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体会向奥委会执委和主席提交议案,促进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会英语使邓亚萍无法将自己的观点想法顺利地表达出来。她深深明白,如果你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那么一切都是零。并且,更为重要的是,邓亚萍意识到,她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的形象,试问,连一个交流都不能进行的代表如何能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声音表达出来,如何能为世界体育尽一份心力?

语言不通让邓亚萍在工作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邓亚萍知道这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一次,萨马兰奇曾非常认真地对邓亚萍说,我希望你一定要学好英语,只有学好了英语,才能掌握这把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拿到这个与世界交流的工具。但既然得到了这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就不能放弃,更不能辜负萨马兰奇先生对自己的厚望。邓亚萍对自己说,“我不想辜负萨马兰奇,我不需要翻译。”

此时,邓亚萍意识到,要想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必须首先过语言关,然后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于是,她来到了清华大学,从学习英文开始,迈入了她人生当中的第二次挑战。

2.一切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

1997年5月的英国曼彻斯特世乒赛上,邓亚萍得到了自己的第18个,也是最后一个世界冠军。半年之后的11月份,邓亚萍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迈进了清华大学的大门。由于还没有正式从国家队退役,她也成为当时少有的几个走进大学的现役球员。

邓亚萍终生难忘上第一节课时自己所遭遇的尴尬——那是初冬里一个阳光温暖的日子,她走进清华大学,路上三两的背着书包上自习的同学、草地上看书晒太阳的同学,这些都让亚萍憧憬,自己就将要是他们的同学了!她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后,老师充满关爱地问她:“你的英语相当于什么水平?”她想了一想,虽然自己能听懂一些大赛用语,可是自己完全不会写不会说,所以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几乎是零。”老师虽然有些吃惊,但还是平静而亲切地说:“没关系,你试试看,能不能将26个英语字母分清大小写,默写一遍?”亚萍虽然有点犯难,但还是勇敢地点点头。可最后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她如坐针毡,她还是没能把26个字母写全,不仅如此,完全不分大小写。

邓亚萍有些不好意思,但她坚定地看着老师说:“我现在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

可是回到体委的宿舍,她没有找队友聊天、神侃,也没有去指导师妹们练球,这位曾经在世界乒坛上叱咤风云的姑娘流下辛酸的泪水,她虽然在清华老师面前讲了豪言壮语,但可以预见前面的道路很艰辛。亚萍什么也没说,只在日记本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拼”字。邓亚萍就是邓亚萍,接下来的岁月是可以想见的,她演绎了现代版的“头悬梁锥刺骨”。

初到清华,面对那些才子佳人,邓亚萍知道自己仅仅拥有小学三年级的学历,学业基础肯定是最差的一个,但她并不气馁,在对自己的情况作了一番客观分析后,她认为,这十几年转战世界,参加一个个重大体育赛事的经历,所经历过的事情、承受过的压力,尤其对意志力的锻炼以及养成的坚忍不拔的性格,是其他同学无法相比的,这是她的优势。这样一比,大家在一个起点上,关键要看以后各自的努力程度。她对自己说:“任何事情从现在开始做都不晚。”就这样,邓亚萍抱着“扒掉一层皮”的信念开始艰苦的读书生涯。

每天5点钟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这就是邓亚萍为自己安排的学习时间表。每天14个小时,她都拿出训练时的劲头,与英语搏斗。

一开始上课时,老师的讲课内容对于邓亚萍来说无异于天书,她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等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她给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写起、从第一个单词背起。

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邓亚萍除了定期光顾学校的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过去用于听音乐的“随身听”也“转业”做了英语磁带的单放机。不论是外出办事,还是整理宿舍内务,或者在校园里散步,她总是一边听英语磁带,一边不厌其烦地跟着读。同学们见她如此痴迷,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这样读个不停,当心嘴唇会磨出茧子呀!”

听了,邓亚平只是会心一笑。邓亚萍深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她多年来闯荡赛场的切身体会。由于邓亚萍还没有正式退役,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乒乓球和体力训练,其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国家队里给她安排的训练时间里可以看到邓亚萍,其余的时间,队友们感到邓亚萍好像消失了。朋友们定期的聚会也不见了她的踪影,一般的社会活动里也没有了她,甚至有不知情的人悄悄地传递着流言:“邓亚萍意外怀孕,在家静养呢……”而此时远在河南郑州的父母也在埋怨亚萍最近状态不对,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而大家议论的主角,此时正流连在清华的英语语音教研室里,在她固定的位子上,反复朗读。或者在自修室里,捧着英文书,细细琢磨。

过度的劳累使邓亚萍的身体长期处于透支状态,每天清晨起床时,她都会发现自己的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但她对此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她憔悴的面容感到十分惊讶,纷纷询问:“小邓,你怎么了?”她总是淡淡地回答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这个时候还要用她的邓氏幽默调侃一下。恩师张燮林看着她辛劳的样子,说:“看样子,小邓是不读到博士不罢休……”

训练和学习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此时的邓亚萍却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遇到了难题、关槛,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但读书,你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有意志和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负责专门指导她的清华大学外语系程慕胜教授刚见到邓亚萍,印象非常深。刚到清华时基础很差,但是精神劲头十足,可是没用几个礼拜,她的作息和学习状态就全都起来了,教授叹服亚萍善于从运动员时期的“动”调整到学生需要的“静”。

有时与亚萍练习英语对话的时候,如果对不上来,程慕胜教授发现亚萍有些着急,就劝慰她慢慢来,亚萍说:“我不想一边是体育冠军,一边是文化残疾!”

3.出鞘剑桥

为了不让亚萍做“文化残疾”,为了让亚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英语,清华的几位英语老师都大胆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进行一下“强化进修”,亚萍也觉得这样甚好,在几位老师的热心帮助下,清华大学与英国有关机构联系,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学习英语。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乘飞机飞向了剑桥。天高云淡,机窗外明朗的天,底下有起伏连绵的群山。邓亚萍隔着舷窗向远处地平线望去,山脉在天地之交的地方画出一条起伏跌宕的曲线。她知道,在那山脉的后面,还有数不尽的群山。这就像她的求学之旅。这对于她来说,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国外的求学生活完全是未知和充满挑战的,但好强的她始终坚信自己一定会克服所有的阻碍,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峰。

提起剑桥,很多人都会想到徐志摩那首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来了,正如我轻轻的去……”那首诗里的康桥就位于剑桥大学。当年徐志摩是为追随哲学大师罗素而投身剑桥的,他当年提到“三一学院”时,竟用了“最潢贵最骄纵”6个字来形容。因为这个学院不仅有罗素,还有科学家牛顿,诗人拜伦、培根等“三一”骄子。每年,剑桥都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学子来此深造。而初来此地的邓亚萍看到的,就是很多学生穿着黑色的学士、硕士、博士服在学校里面狂欢,他们把自己的学位帽向天上抛,然后拥抱欢呼,亚萍看到了非常羡慕,她想象自己穿上学士服在翠绿的草坪上欢腾,可是艰难的求学之路不允许亚萍花时间徜徉那么多的浪漫情怀,此刻她心中唯一该想的是如何在短短几个月留学时间里,让自己的英语得到质的飞跃。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邓亚萍是这个学院当时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留学的行程安排很紧张,在邓亚萍到剑桥大学的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她就读的班级一共9个学生,教室面积不大,布置也很简单,只有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这里的上课形式很轻松,首先老师先让每个学生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个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正式讲课,课堂上没有很严格的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讲课时,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并回答老师的随机提问。

这种很轻松又很有针对性的上课方式却难住了亚萍。在清华的时候,自己几乎是在老师手把手的教导下开始英文学习的,而新手上路没有多久,就进行如此的“实战演习”,实在是差别太大,事实上,邓亚萍在剑桥的第一节课是在云山雾罩中上完的,她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些什么,更不要说与同学一起跟老师互动。第一节课,亚萍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外星人刚刚来到地球,完全是聋哑人……在短暂的沮丧后,邓亚萍重新振作,她告诉自己:拿出拼劲来!

由于听不懂老师的讲课,邓亚萍只能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把讲义上的东西仔细翻译。等回到家里以后,再自己翻字典,一边记忆单词,一边弄懂课程内容。起初,邓亚萍语法什么的都不太会,但外国老师特别喜欢讲语法,而且是用英文,她基本上什么都听不明白。邓亚萍考虑了一下,这次交换学习只是短期国外培训,最重要的是将语言环境充分利用起来,有限的时间要重点放在练听力和语言表达方面,阅读和写作方面可以等回国再说。因此,她调整了学习重点,有的放矢,也使自己学习计划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她从剑桥返回来后,强烈要求清华的老师再给她讲讲语法,于是他们又用中文给亚萍讲,没想到就更糊涂了。因为亚萍先听到的是英文的概念,后来渐渐的亚萍才把语法是怎么一回事搞明白了。

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留学生活是无比单调的,每天,邓亚萍5点起床,进行晨读,背背单词,吃完早饭,就匆匆忙忙赶到上课地点,接着再上四个半小时的课,下课后还要完成很多老师布置的作业,以至于吃饭的时间对邓亚萍来说也变得十分奢侈。由于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她一般都不回住的地方,只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还要挤出一点时间看一会儿书。为了晚上能多一些时间学习,她经常晚上不出门吃饭,只吃自己做的方便面,最多再在面里加点青菜、西红柿和鸡蛋,然后一直学习到12点才睡觉。英国的房东非常喜欢她,不是因为她是名人,而是因为这个房客太安静,回到家,邓亚萍便一头扎进房间,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房间里几乎没什么动静。直到邓亚萍要回国时,房东恋恋不舍,和亚萍约定,如果还来英国,一定要住在她那里。

四五个星期过去了,邓亚萍每天都坚持学习十五、六个小时以上,可是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感到很深的挫败感,但邓亚萍并不心浮气躁,长期的运动员生涯使她在压力下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她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情况:首先,自己对剑桥的教学方式没有完全适应,各门课程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时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没有很充足的准备预习时间,导致上课效率不高,只能被动的听课,很多听不懂。其次,自己本身的语言基础相当薄弱,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英语水平很难。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不能焦躁,要调整好状态。邓亚萍一向深信,性格决定命运,最重要的是贵在坚持。尤其是在学语言的过程中,很可能一段时间内自己感觉没有任何进步或者甚至有所倒退,但是,如果坚持下来,之后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艰难而充实的第一次留学生活过去了,邓亚萍开始逐渐找到学习语言的门道了。她发现:虽然语言和打球是两回事,但任何事情做到一定高度后,其实都是通的。

4.剑桥生活的另一副面孔

虽然很喜欢英国的异国风情、剑桥大学的幽静环境,但邓亚萍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体验这种新鲜的生活,对于邓亚萍来说,留学生活并不轻松,除了学业占据了她大部分时间这一主要原因外,她在剑桥的生活其实并不尽如人意。

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大多数都是住在学校安排的英国人家里,邓亚萍也不例外。她原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语练习会话的机会。但当她到达安排她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却发现这里距学校太远,往返学校会花很久,浪费很多的学习时间。另外,那里收取的房费和伙食费都很高,每个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这对于当时自费到英国上学的邓亚萍来说,花费太高。

此外,语言障碍仍旧是困扰邓亚萍正常生活的主要原因。刚到英国不久,一次,她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邓亚萍看着全英文的填报单却不知道该如何填写,邮局的职员试图帮助她,指着单子空白处慢慢解释,但邓亚萍却听不懂,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她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心想我该怎么办?去问谁?即使再问,自己还不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因为住的地方离剑桥大学有一段距离,邓亚萍买了一辆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每天骑车上课下课。开学前一天,房东就开车带她在学校周围转了一圈,可是之后就再也不管她了。由于人生地不熟,邓亚萍在开学第一天上学的路上就迷路了,七拐八拐,用磕磕巴巴的英语询问了很多人,当好不容易赶到学校时,已经开始上课很久了。一向守时的邓亚萍成了迟到生,面对老师的询问,她苦于英语水平的限制,只能蹦几个单词解释。当时那种窘迫的滋味,好强的邓亚萍到现在也没有忘记。

一开始确实很难,不过事情总是在向好的方向转变,有个从国内考进剑桥的女生知道亚萍在同一个学校,就在学校的公共路上留意,终于有一天看到亚萍,她很兴奋地跟亚萍打了招呼,告诉亚萍她是南京大学毕业的学生,她热心的帮助亚萍,找朋友教亚萍英文,亚萍教他中文。

在剑桥生活的点点滴滴,给邓亚萍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发现自己的命运之门第二次向她敞开了,为她展现了一个新的可能。在剑桥学习一段时间后,邓亚萍从剑桥转到诺丁汉大学学习。因为在剑桥时上的是语言学校,而在诺丁汉上的是正规的大学课程。

在诺丁汉大学学英语的时候,BBC曾以“最伟大的运动员在诺丁汉大学学习”为题对邓亚萍做了专题报道。报道里说:

“Deng Yaping is not a household name in England, but in her home country of China she was voted Female Athlete of the Century. Her prize was a statue of a golden dragon weighing one kilogramme and valued at more than £10,000.

Deng's accomplishments make a long and impressive list: four-time Olympic champion in table tennis, twice in singles at Barcelona and Atlanta, and twice in doubles with her Chinese partner Hong Qiao, also in 1992 and 1996.

She has a total of 18 world and Olympics championships to her credit in a career that only ended after the Atlanta games. She was ranked the number one player in women's table tennis in the world from 1993-98.

……

So what brought her to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She was offered a scholarship to study at the Centre for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while at the prestigious Qinghua University in Beijing.

Her English has improved leaps and bounds as she moves around the university, helps with coaching of the English national table tennis team, and travels to events and conferences around the world. She plans to return to Qinghua University in the spring to finish her English degree there. She says she has enjoyed her time in the city enormously and hopes to return to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for further study. “资料来源:http://www.bbc.co.uk/nottingham/spotlight/2002/05/highflyer_nottingham.shtml””(在英国邓亚萍并不是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但是在她的祖国中国,她被评为世纪女运动员。她的奖品是一个纯金的龙的雕像,有1公斤重,价值超过1万英镑。邓所得到的成就可以列成一个很长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清单:4次奥运会的乒乓球冠军、两次单打冠军,分别在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另外两次也是在1992和1996年和她的搭档乔红一起获得了双打的冠军。到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她在职业生涯里一共获得了18个世界冠军。从1993年到1998年,她一直是世界女子乒乓球的第一人。……她是怎么到诺丁汉大学学习的呢?在她还在久负盛名的清华大学学习的时候,就被提供了一份到诺丁汉大学英语教育中心学习的奖学金。来到学校以后她的英语进步的很快,帮助英国国家乒乓球队训练,在世界各地来回穿梭于各种会议之中。她准备在春天回到清华大学去完成她的英语学士学位。她说她非常喜欢待在诺丁汉大学的时光,希望能回到这里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这时亚萍负笈英伦的事情被萨马兰奇先生知道了,萨翁支持亚萍求学剑桥,而亚萍的学费,萨翁就让国际奥组委作为奖学金出了,也算是培养年轻干部!虽然在剑桥的生活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语言不通也给自己带了很多不便,但邓亚萍很喜欢这里的生活,因为与当运动员的经历截然不同,她从未尝试过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度过她的少年时代,而在这里的生活让她寻找到了另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与可能。在这里,邓亚萍能放下心来,安安静静地读书,同时体会一个普通人或者说一个普通留学生的生活。

就这样,亚萍度过了在剑桥大学的5个月的难忘时光。留学英伦的5个月时间里,亚萍一直未接受正常的乒乓球训练。在头1个月里,甚至没有摸球拍。只是为准备一场由萨马兰奇亲自安排的表演赛,她才在剑桥大学乒乓球队的帮助下开始练球,每周一起训练三次。只可惜陪练水平有限,训练效果很一般。

5.单人毕业典礼

2000年12月,邓亚萍成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在为申奥忙碌的同时,邓亚萍还要完成在清华大学的学业。当别人问及在申奥和学业之间如何协调平衡时,她笑道:“那就少睡点觉吧!”谈吐之间,昔日的乒乓“小巨人”总有几句英语脱口而出,妙趣横生。

临近毕业,邓亚萍选择了《国球的历史及发展》的课题作为她的毕业论文选题,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本科毕业后,邓亚萍将自己的毕业论文送给萨马兰奇,萨马兰奇将这份论文存放到国际奥委会博物馆,他认为这是一个中国运动员成长的最有价值的纪念。同时,萨马兰奇也希望通过邓亚萍的经历,能鼓励更多的中国运动员能在退役后,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学好外语,加入到国际奥委会或其他国际体育组织中工作,发挥更大的、更有力的积极作用。

2001年6月29日,考虑到她即将赶赴莫斯科做陈述报告,清华大学破例为亚萍提前举行毕业典礼,下午2:30,在清华大学外语系二层会议室为邓亚萍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亚萍第二次作为申奥大使,即将赶赴莫斯科做2008年北京申奥的陈述报告,很可惜地没法参加学校7月5日举行的全校毕业典礼,所以学校破例为她开了一个仅有校方领导、外语系几位老师和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也算是为她在赴俄罗斯之前的壮行!

赛场上英姿飒爽的邓亚萍在毕业典礼上很文静,她穿了一身学士服,更多了几分女孩的羞怯。“回想起1997年,我刚来清华大学那会儿,当时心里其实很犯怵。要知道那时我可是从A、B、C、D开始。”这是邓亚萍最激动的开场白。“4年一晃就过去了,虽然我的学习在清华大学是结束了,但我觉得这才是刚刚开始”,最后她用英语说,“很感谢校领导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尽管我毕业了,但我会时常回来看看老师和同学,并经常向清华大学汇报自己的近况。”

回想起在清华的这一段岁月,邓亚萍感慨良多,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除了天赋之外,关键还要看自身努力与否。基础差的人,想要成功,就要玩命补,笨鸟先飞嘛。在清华迈出的第一步,为她的人生奠定了相当重要的基础,可以说,清华的学风对她的影响很大,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她也希望清华的同学们能够在海外留学后,有更多的人能够选择回国,用自己的所学,将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因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不管你身在何方,永远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同类推荐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牛顿法拉第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牛顿法拉第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科学家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的读物。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狼牙山五壮士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很快就传遍了他们所在的部队——第一分区,也传遍了整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荣臻司令员在军区的一次会议上,高度地评价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行为。他说:“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我们要继续下去,发扬光大。”为了悼念为国捐躯的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3位烈士,一分区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在会上宣读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发出的训令,训令要求全区各部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勇敢顽强的精神,以战斗的胜利来纪念他们。
  • 绝代佳人——西施

    绝代佳人——西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武将世家,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冯国璋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热门推荐
  • 一人迟暮

    一人迟暮

    一瞥惊鸿的心悸动,让她久久无法入眠“认识一下么?”平静的表面,内心已经敲起了小鼓然而,一番追求之后,才发现转头竟然是自己的初恋上天赐予她朵朵桃花,最后才发现,一人,迟暮
  • 我心中的太行山

    我心中的太行山

    本书是一本关于太行山的散文集子,共含68篇文章。68位作者用满腔的真情讲述了父辈们在太行山上创建的不朽业绩,用深邃的眼光解读了太行山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用深情的笔调抒写了太行山的山山水水和憨直厚朴的太行人。
  • 乖爱100分:冷boss,吻!

    乖爱100分:冷boss,吻!

    【高甜】“冷boss,我要你吻我!”高乖宝语气霸道的看着对面隐忍的男人……心中疼得一揪。前世她是不可一世的高贵千金,人前光鲜、死后受尽辱骂、诅咒。亲人死去、家族被毁……带着蚀骨的恨和浓烈的爱,她重生而来,一是要将仇人挫骨扬灰,二是要让冷boss成为世界上最最幸福的男人。于是高乖宝和她的神助攻萌宝黑白无常们展开了他们的作战计划……
  • 没人比我更懂联盟宇宙

    没人比我更懂联盟宇宙

    没有人???? 比我???? 更懂?? 联盟宇宙???? [英雄联盟同人]联盟宇宙+虚拟网游 因为一个游戏头盔,李昂被卷入了一场危及现实和符文之地的阴谋。他被选中为救世主,踏上登顶之路。但人最不乏的就是苦中作乐的精神,看着永恒星碑中一百多位无所事事也无能为力的英雄残魂,他灵光一闪:既然自己是在英雄们所熟知的符文之地世界里玩游戏,那为什么不在英雄聊天群里开启群直播呢?让苦闷的拯救之旅变得愉悦起来吧! 于是,全程真人在线指导开始了……别人不知道的东西我都知道; 别人找不到的东西我也知道; 别问我,知道我也不会告诉你。 裙号:797552710。 内有沙雕网友,无内鬼,速来!
  • 送快递的怎么了

    送快递的怎么了

    金牌杀手暗影,因为厌倦了杀手生活,早早的选择了退出,心甘情愿化作一名默默无闻的打工仔。但是老天似乎并不想让他就这样黯然度过一生,在偶然的一次工作时,他被牵入到了一件绝密事件之中。我们要相信,王者始终是王者,终会有归来的那一天。当然这也不只是一个王者归来的故事……
  • 会聊天你就赢了

    会聊天你就赢了

    会聊天的人,把话句句都能说到别人心里去,不会聊天的人,只能任人盘剥。因此,聊天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懂得聊天的规则,掌握说话的技巧,你便能在社会、职场、家庭中如鱼得水,在人生的旅途中自由游弋。俗话说“好人出在嘴上”。人生在世,聊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真正的成功者在与他人交往时,具有圆熟的聊天技巧。一本趣味口才书,给你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帮助突破语言障碍,从此成为说话高手。
  • 太苍封牙

    太苍封牙

    他,一指向天,蓦然回首,灯火阑珊;他,一脚躲地,明月相照,伊人相伴;他,纵古至今,故人长存,今者永生;他,怒发冲冠,挥手之间,终是毁了时间,换了天地。——————————里面不仅有美丽的精灵,妖艳的妖精,清灵的美人鱼与你相伴,更有热血的武者,气质的法师和无上的修道者与你同行,在天与地的交汇,泪与血的挥洒中,与猪脚共同穿越万古,解开禁忌的真相。
  • 步云茴

    步云茴

    上古时期妖界至尊之首妖王遨桀因错杀人类被女娲、帝尊合力诛灭,其妻滕蛇伤心欲绝流下一滴泪珠后跳入岩浆中噬骨焚心以怨气化作凶剑名曰焚天血挽。而后殉情之泪与遨桀残血奇迹般融合为一股超出六界的神秘力量附着在一块异石里———,女娲恐日后生出祸端,用天地至纯至净至善至爱的灵气将这股力量封印,不料异石还是落到了凡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男主的小心肝

    快穿之男主的小心肝

    聂聂本是只鲤鱼精,某一天碰到了一个自称快穿系统的变态。变态系统:倒霉的宿主,这里是攻略系统,能够给你个机会让你体验初恋般的感觉。聂聂惶恐:不了吧。系统微笑:那我就只能把你给烤了。聂聂惶恐:!!然后她被系统安排得明明白白。俊美天神:入了本神的怀中,你还想要惦记着谁?娇羞迷弟:我的世界以你为中心,你就是我的所有。病态丞相:你休想逃出我的手掌心。霸道总裁:你的眼里只准有我一个人的影子!聂聂:……日更【√】超甜【√】1V1【√】